平面图形中的解三角形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一些平面图形问题

1.如图, D 是直角∆ABC 斜边BC 上一点

(I )若∠DAC =30 , 求角B 的大小;

(II )若BD =2DC ,

求DC 的长.

2.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AD ,AB =

1

(Ⅰ)求sin ∠BAC ; (Ⅱ)求DC 的长.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1)求AD 边的长;

(2)求∆ABC 的面积.

4.如图,在△ABC 中,BC 边上的中线AD 长为3,且cosB

cos ∠ADC

(1)求sin ∠BAD 的值; (2)求AC 边的长.

5.如图所示,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AD DE =

1,AE =2

E 为AD

边上一

(1)求sin ∠CED 的值;

(2)求BE 的长.

6.如图,在△ABC 中,点D 在边AB 上,

CD ⊥BC CD

=5, BD =2AD .

(Ⅰ)求AD 的长;

(Ⅱ)求△ABC 的面积.

7.设锐角△ABC 的三内角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 c 向量

m

m 与n 共线.

n (1)求角A 的大小;

(2)若

a =2

ABC B 的取值范围.

8.在∆ABC 中, 内角A 、B 、C 对应的边长分别为a

、b 、c , 已知

(1)求角A ;

(2求b +c 的取值范围. 9.(2012•东至县一模)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长分别是a ,b ,c ,已知c=2,C=

(Ⅰ)若△ABC 的面积等于

(Ⅱ)若sinC+sin(B ﹣A )=2sin2A,求△ABC 的面积.

10m ⋅n =0. (1)将y 表示为x 的函数f (x ),并求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2)已知∆ABC 三个内角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a , b , c

a =2,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11.如图,在∆ABC 中,AB

=12

点D 在边BC 上,且∠ADC =60 .

(1)求cos C ;

(2)求线段AD 的长.

参考答案

1. (I )∠B =60°;(II )2.

【解析】

试题分析:(Ⅰ)

C =x , 可得∠ADC =120°;(II )设D 在∆ABD 中, 由余弦定理整理出关于x 的方程

试题解析:(Ⅰ)在△ABC 中, 根据正弦定理, 又∠ADC =∠B +∠BAD =∠B +60 >60

所以∠ADC =120°.

于是∠C =180 -120 -30 =30 , 所以∠B =60°.

(Ⅱ)设DC =

x , 则BD =2x , BC =

3x

在∆ABD 中, 由余弦定理, 得 AD 2=AB 2+BD 2-2AB ⋅

BD cos B ,

故DC =2.

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2

.【解析】

试题分析:(Ⅰ)利用余弦定理,求出BC 的值,再利用正弦定理即可求sin ∠ABC ;

得x =2.

答案第1页,总8页

考点: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2. 三角恒等变换;3.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1)AD =5;(2

【解析】

试题分析:(1

(2)在∆ABD 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试题解析:(1)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

BD 2=AB 2+AD 2-2AB ⋅AD ⋅cos120︒, ,所以AD =5; AD =5或AD =-8(舍去)(2)由已知,BC 2+BD 2=

CD 2,所以∠CBD =90︒,

考点: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

4.

AC =4.

【解析】

试题分析:(1)sin B , sin ∠ADC 的值. 因为∠BAD =∠ADC -

∠B , 可由正弦的两角差公式求得sin ∠BAD 的值. (2)在∆ABD

中可由正弦定理求得BD 的长, 即DC 的长,

然后再在∆ADC 中用余弦定理求得AC 的长.

试题解析:解:(1)

所以sin ∠BAD =sin (∠ADC -∠B )

答案第2页,总8页

=sin ∠ADC cos B -cos ∠

ADC sin B

(2)在∆

ABD 解得BD =2.

故DC =2,

从而在∆A D 中,由AC 2=AD 2+DC 2-2AD ⋅DC

cos ∠ADC

得AC =4.

考点:1两角和差公式;2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易错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两角和差公式,属于中档题.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角的范围,三角形内角的正弦值均为正, 否则很容易失分.高考中经常将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知识综合起来命题,期中关键是三角变换,而三角变换中主要是“变角、变函数名和变运算形式”,其中的核心是“变角”,即注意角之间的结构差异,弥补这种结构差异的依据就是三角公式.

5.(1

【解析】 (

2 D E 试题分析:(1)在△C 中,由余弦定理求解CD ,

(2)利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与和角公式求出cos ∠AEB 的值,再在Rt

△ABE 中,

CE 2=CD 2+DE 2-2CD ⋅DE cos ∠CDE , 试题解析:(Ⅰ) 在△CDE 中,由余弦定理得:

2整理得:CD +CD -6=

0即CD =2

(Ⅱ)

答案第3页,总8页

所以在Rt △

ABE 考点: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及和角公式的应用.

6.(Ⅰ)5;

【解析】

试题分析:(Ⅰ) 设AD =x (x >0),则BD =2x .因为CD ⊥BC ,CD =5,BD

=2x ,所以

,由余弦定理

cos ∠ADC =-cos ∠CDB ,

解得x =5.所以AD 的长为5;(Ⅱ)由(Ⅰ) AB =3x =15

,可得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Ⅰ) 在∆ABC 中,因为BD =2AD ,设AD =x (x >0),则BD =2x .

CD =5,BD =2x ,

∆ACD 中,因为AD =

x ,CD =5 3) 2

由余弦定理得.因

为∠CDB +∠ADC =π,

所以cos ∠ADC =-cos ∠CDB , x =5.所以AD 的长为5.

(Ⅱ)由(Ⅰ)求得AB =3x =

15 答案第4页,总8页

考点: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

7.(12

【解析】

试题分析:(Ⅰ)利用向量平行,得到关于A 的关系式,利用二倍角公式、两角差的正弦函

数化简,求出角A 的大小;(Ⅱ)通过a =2ABC

到B 的余弦值的范围,然后求角B 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1)因为m 与n

A

(2)因为a =2

因为B

故角B

答案第5页,总8页

考点:1. 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化简求值;2. 解三角形 【答案】(1(2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余弦定理

得所

;(2)利用正弦定理得b +c =2sin B +2sin C , 利用诱导公式和辅助角公式转化为三角函数求范围.

试题解析:(1

由余弦定理 得a 2+c 2-b 2-bc =2a 2-2b 2, a 2=b 2+c 2-bc

∴b =2sin B , c =2sin C

∴b +c =2sin B +2sin C =2sin B +2sin (A +B )

=2sin B +2sin A cos B +2cos

A sin B

. 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变换. 9.(Ⅰ)a=2,b=2;(Ⅱ)S=

【解析】

2试题分析:(Ⅰ)由C 的度数求出sinC 和cosC 的值,利用余弦定理表示出c ,把c 和cosC

的值代入得到一个关于a 与b 的关系式,再由sinC 的值及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利用面积公式列出a 与b 的另一个关系式,两个关系式联立即可即可求出a 与b 的值;

(Ⅱ)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C=π﹣(A+B),进而利用诱导公式得到sinC=sin(A+B),代入已知的等式中,左边利用和差化积公式变形,右边利用二倍角的正弦函数公式变形,分两种情况考虑:若cosA 为0,得到A 和B 的度数,进而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 与b 的值;若cosA 不为0,等式两边除以cosA ,得到sinB=2sinA,再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得到b=2a,与第一问中余弦定理得到的a 与b 的关系式联立,求出a 与b 的值,综上,由求出的a 与b

答案第6页,总8页

的值得到ab 的值,再由sinC 的值,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三角形ABC 的面积. 解:(Ⅰ)∵c=2,C=60°,

22222由余弦定理c =a+b﹣2abcosC 得:a +b﹣ab=4,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S=,可得ab=4,

联立方程组,

解得a=2,b=2;

(Ⅱ)由题意

sin (B+A)+sin

(B ﹣A )=4sinAcosA,

即sinBcosA=2sinAcosA, ;

当cosA≠0时,得sinB=2sinA,

由正弦定理得b=2a, 联立方程组

解得a=

所以△ABC 的面积

S=. .

考点: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10.(1 【解析】

试题分析:(1)

再借助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化简可得f (x )的表达式;(2确定出角A 的大小,再根据a =2, 利用余弦定理可知 f (x ) (

2)∆ABC 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bc ≥2bc -bc =bc , 从而求出bc 的最大值,进而得到面积的最大值.

试题解

析:解:(1

答案第7页,总8页

f (x

)(2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有,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bc ≥2bc -bc =bc 可知bc ≤4(当且仅当b =c 时取等号),

ABC 考点:1.三角恒等变换;2.余弦定理;3.三角函数的性质.

11.(1

(2)AD =8. 【解析】

试题分析:(1

试题解析:(1(2)因为0

考点: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答案第8页,总8页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一些平面图形问题

1.如图, D 是直角∆ABC 斜边BC 上一点

(I )若∠DAC =30 , 求角B 的大小;

(II )若BD =2DC ,

求DC 的长.

2.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AD ,AB =

1

(Ⅰ)求sin ∠BAC ; (Ⅱ)求DC 的长.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1)求AD 边的长;

(2)求∆ABC 的面积.

4.如图,在△ABC 中,BC 边上的中线AD 长为3,且cosB

cos ∠ADC

(1)求sin ∠BAD 的值; (2)求AC 边的长.

5.如图所示,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AD DE =

1,AE =2

E 为AD

边上一

(1)求sin ∠CED 的值;

(2)求BE 的长.

6.如图,在△ABC 中,点D 在边AB 上,

CD ⊥BC CD

=5, BD =2AD .

(Ⅰ)求AD 的长;

(Ⅱ)求△ABC 的面积.

7.设锐角△ABC 的三内角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 c 向量

m

m 与n 共线.

n (1)求角A 的大小;

(2)若

a =2

ABC B 的取值范围.

8.在∆ABC 中, 内角A 、B 、C 对应的边长分别为a

、b 、c , 已知

(1)求角A ;

(2求b +c 的取值范围. 9.(2012•东至县一模)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长分别是a ,b ,c ,已知c=2,C=

(Ⅰ)若△ABC 的面积等于

(Ⅱ)若sinC+sin(B ﹣A )=2sin2A,求△ABC 的面积.

10m ⋅n =0. (1)将y 表示为x 的函数f (x ),并求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2)已知∆ABC 三个内角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a , b , c

a =2,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11.如图,在∆ABC 中,AB

=12

点D 在边BC 上,且∠ADC =60 .

(1)求cos C ;

(2)求线段AD 的长.

参考答案

1. (I )∠B =60°;(II )2.

【解析】

试题分析:(Ⅰ)

C =x , 可得∠ADC =120°;(II )设D 在∆ABD 中, 由余弦定理整理出关于x 的方程

试题解析:(Ⅰ)在△ABC 中, 根据正弦定理, 又∠ADC =∠B +∠BAD =∠B +60 >60

所以∠ADC =120°.

于是∠C =180 -120 -30 =30 , 所以∠B =60°.

(Ⅱ)设DC =

x , 则BD =2x , BC =

3x

在∆ABD 中, 由余弦定理, 得 AD 2=AB 2+BD 2-2AB ⋅

BD cos B ,

故DC =2.

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2

.【解析】

试题分析:(Ⅰ)利用余弦定理,求出BC 的值,再利用正弦定理即可求sin ∠ABC ;

得x =2.

答案第1页,总8页

考点: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2. 三角恒等变换;3.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1)AD =5;(2

【解析】

试题分析:(1

(2)在∆ABD 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试题解析:(1)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

BD 2=AB 2+AD 2-2AB ⋅AD ⋅cos120︒, ,所以AD =5; AD =5或AD =-8(舍去)(2)由已知,BC 2+BD 2=

CD 2,所以∠CBD =90︒,

考点: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

4.

AC =4.

【解析】

试题分析:(1)sin B , sin ∠ADC 的值. 因为∠BAD =∠ADC -

∠B , 可由正弦的两角差公式求得sin ∠BAD 的值. (2)在∆ABD

中可由正弦定理求得BD 的长, 即DC 的长,

然后再在∆ADC 中用余弦定理求得AC 的长.

试题解析:解:(1)

所以sin ∠BAD =sin (∠ADC -∠B )

答案第2页,总8页

=sin ∠ADC cos B -cos ∠

ADC sin B

(2)在∆

ABD 解得BD =2.

故DC =2,

从而在∆A D 中,由AC 2=AD 2+DC 2-2AD ⋅DC

cos ∠ADC

得AC =4.

考点:1两角和差公式;2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易错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两角和差公式,属于中档题.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角的范围,三角形内角的正弦值均为正, 否则很容易失分.高考中经常将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知识综合起来命题,期中关键是三角变换,而三角变换中主要是“变角、变函数名和变运算形式”,其中的核心是“变角”,即注意角之间的结构差异,弥补这种结构差异的依据就是三角公式.

5.(1

【解析】 (

2 D E 试题分析:(1)在△C 中,由余弦定理求解CD ,

(2)利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与和角公式求出cos ∠AEB 的值,再在Rt

△ABE 中,

CE 2=CD 2+DE 2-2CD ⋅DE cos ∠CDE , 试题解析:(Ⅰ) 在△CDE 中,由余弦定理得:

2整理得:CD +CD -6=

0即CD =2

(Ⅱ)

答案第3页,总8页

所以在Rt △

ABE 考点: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及和角公式的应用.

6.(Ⅰ)5;

【解析】

试题分析:(Ⅰ) 设AD =x (x >0),则BD =2x .因为CD ⊥BC ,CD =5,BD

=2x ,所以

,由余弦定理

cos ∠ADC =-cos ∠CDB ,

解得x =5.所以AD 的长为5;(Ⅱ)由(Ⅰ) AB =3x =15

,可得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Ⅰ) 在∆ABC 中,因为BD =2AD ,设AD =x (x >0),则BD =2x .

CD =5,BD =2x ,

∆ACD 中,因为AD =

x ,CD =5 3) 2

由余弦定理得.因

为∠CDB +∠ADC =π,

所以cos ∠ADC =-cos ∠CDB , x =5.所以AD 的长为5.

(Ⅱ)由(Ⅰ)求得AB =3x =

15 答案第4页,总8页

考点: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

7.(12

【解析】

试题分析:(Ⅰ)利用向量平行,得到关于A 的关系式,利用二倍角公式、两角差的正弦函

数化简,求出角A 的大小;(Ⅱ)通过a =2ABC

到B 的余弦值的范围,然后求角B 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1)因为m 与n

A

(2)因为a =2

因为B

故角B

答案第5页,总8页

考点:1. 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化简求值;2. 解三角形 【答案】(1(2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余弦定理

得所

;(2)利用正弦定理得b +c =2sin B +2sin C , 利用诱导公式和辅助角公式转化为三角函数求范围.

试题解析:(1

由余弦定理 得a 2+c 2-b 2-bc =2a 2-2b 2, a 2=b 2+c 2-bc

∴b =2sin B , c =2sin C

∴b +c =2sin B +2sin C =2sin B +2sin (A +B )

=2sin B +2sin A cos B +2cos

A sin B

. 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变换. 9.(Ⅰ)a=2,b=2;(Ⅱ)S=

【解析】

2试题分析:(Ⅰ)由C 的度数求出sinC 和cosC 的值,利用余弦定理表示出c ,把c 和cosC

的值代入得到一个关于a 与b 的关系式,再由sinC 的值及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利用面积公式列出a 与b 的另一个关系式,两个关系式联立即可即可求出a 与b 的值;

(Ⅱ)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C=π﹣(A+B),进而利用诱导公式得到sinC=sin(A+B),代入已知的等式中,左边利用和差化积公式变形,右边利用二倍角的正弦函数公式变形,分两种情况考虑:若cosA 为0,得到A 和B 的度数,进而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 与b 的值;若cosA 不为0,等式两边除以cosA ,得到sinB=2sinA,再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得到b=2a,与第一问中余弦定理得到的a 与b 的关系式联立,求出a 与b 的值,综上,由求出的a 与b

答案第6页,总8页

的值得到ab 的值,再由sinC 的值,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三角形ABC 的面积. 解:(Ⅰ)∵c=2,C=60°,

22222由余弦定理c =a+b﹣2abcosC 得:a +b﹣ab=4,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S=,可得ab=4,

联立方程组,

解得a=2,b=2;

(Ⅱ)由题意

sin (B+A)+sin

(B ﹣A )=4sinAcosA,

即sinBcosA=2sinAcosA, ;

当cosA≠0时,得sinB=2sinA,

由正弦定理得b=2a, 联立方程组

解得a=

所以△ABC 的面积

S=. .

考点: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10.(1 【解析】

试题分析:(1)

再借助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化简可得f (x )的表达式;(2确定出角A 的大小,再根据a =2, 利用余弦定理可知 f (x ) (

2)∆ABC 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bc ≥2bc -bc =bc , 从而求出bc 的最大值,进而得到面积的最大值.

试题解

析:解:(1

答案第7页,总8页

f (x

)(2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有,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bc ≥2bc -bc =bc 可知bc ≤4(当且仅当b =c 时取等号),

ABC 考点:1.三角恒等变换;2.余弦定理;3.三角函数的性质.

11.(1

(2)AD =8. 【解析】

试题分析:(1

试题解析:(1(2)因为0

考点: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答案第8页,总8页


    相关文章

    2017七年级数学生活中的平面图形.doc

    第七课时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多边形.扇形:了解平面图形的构成: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能力要求: 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 ...

    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乾务中心小学 陈奇峰 课题: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 ...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平面图形(长方形. ...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问题] 关于"认识图形",传统的教科书是这样安排的,先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考虑到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先接触的是立体图形,比如,孩子们玩 ...

    几何图形]课标要求及教学设计.教案

    <几何图形>课标要求 安徽省庐江县第三中学 夏晓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几何图形一节包括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与4.1.2点.线.面.体两小节,内容涉及几何研究的对象和主要问题,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及其相互转化以及点.线. ...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 白云区穗丰小学 谢文星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册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丰富感性经验,而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展开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 从立体到平面" ...

    认识图形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的内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 ...

    七年级下册数学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6.1.1 有序数对 [教学目标] 1. 重点:(1)有序数对的意义: (2)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2. 难点:(1)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 (2)用有序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一.基础知识填 ...

    全国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2.2 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

    10奇妙的图形密铺说课稿

    奇妙的图形密铺说课稿 各位领导, 各位专家:大家好! "奇妙的图形密铺"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国标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这是一节根据有关平面图形特点进行观察.操作.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