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不打扰

《爱弥儿》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的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孩子有自己生命的内在节奏,有他们特有的想法和感情。他们会花大量时间重复一些单调的活动,这些活动在我们眼里可能毫不重要,但恰恰是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感知世界的过程。越小的孩子好奇心越强,世界对他们是敞开的,学习其实无处不在。但这种学习毫不功利,不求结果和效率,只是静静感受、用心体会、发现乐趣。所以,尊重孩子的眼睛和心,放下成人的挑选、评判、干涉和强制,让他们去享受这慢了半拍的美好吧。

不打扰,慢半拍

我终于放弃了精英教育的思维

曾有妈妈询问我:怎么做好陪伴?我有一个最深刻真切的体会,在宝宝达到能够与成年人流畅交流之前,父母尽量控制住自己,不要打扰宝宝。我自己就有很多教训,从怀孕开始,我看了尽可能收集到的早教类书,形成了精英化教育的思维模式,宝宝还在肚子里,就给宝宝安排了课程(虽然是我自己上),宝宝四五个月以后,我也逐渐地按照一些育儿书上和成功家教父母的方法,给宝宝安排了游戏化的课程。但我非常受打击,小泉以他自己的方式来反馈我:他有自己的学习节奏。我也曾为他测量智商,还看不出让我欣喜的任何特殊潜力。

经过这些打击,一度我也有些许的失望,为什么书里的培养计划,在小泉身上就没有效果呢?为什么我家就没有一个小神童呢?我最后只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大部分孩子都是普普通通而快快乐乐的孩子,他们依从天性来学习一切,而不像神童的模式。我最需要的是耐心。

其实,小泉对于故事也只是从3岁以后才稍稍有些兴趣的,大部分时候,他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和玩具玩耍,这些重复性的玩耍模式,没有逻辑和剧情的过家家游戏,恰恰是他自己探索世界的学习过程。学习不一定就是认真坐在座位上,一笔一划书写整齐。他也很喜欢外教布置的作业,但他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完成,把一张作业纸涂满,外教也善意地提醒我:对于一个不到4岁的小孩子,他很可能不理解字母的含义,只要他认为学习的过程有趣就可以了。我也习惯了不奢望他通过一周有限的几个小时,就能流利地说外语,语言是需要环境侵染的,一位从事同声传译的妈妈在她的书里谈到,要为孩子学习外语提供无功利性的侵染环境,这个阶段长达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不打扰,就是不要以成年人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去侵染孩子单纯天真的世界。

不打扰,就是克制自己以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打断孩子专注游戏的过程。

不打扰,就是在不违反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让孩子尝试。甚至在孩子五六岁以前,以说教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也是多余的。只要父母以身作则,孩子自然就会模仿。

不打扰,就是不要以成年人功利之心,损害孩子的学习潜力。

幸好,我及时发现了自己的这些苗头。我停止了可怕的精英教育实验。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富有无限潜能的精灵,而不是一个学习机器。

我也奢望自己的孩子能卓越超群,但逐渐地我去除了因为自己的虚荣而设立的目标,我寻找可以增强孩子幸福感和价值感的目标,这些目标并非不可实现。从培养过程看,可能比要求成绩好更难。这就如同栽培有机蔬菜,要比作弊给蔬菜施化学药剂催熟,打高剂量的农药杀虫,成本要高,还可能有更多不可预估的风险。但我不断地告诫自己:这是扎根的工作,务必要这么做。

有一种爱叫做不打扰

再如维护好宝宝的专注力。很多家长都在宝宝上了学以后,发现宝宝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其实在小时候,绝大多数宝宝都是天生的专注力专家,当他们对一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是全神贯注的。但家长忽略了一个儿童特有的心理现象,宝宝的专注力不是持久性的,而是跳跃式的,间断式的。这是我在观察中发现的。所谓“间断式”,不是像成年人一样较长时间(如15分钟以上)持续注意力,而是保持了3-5分钟以后,会转移到别的兴趣点上,间隔了一段时间后,注意力又可能回到原先的注意对象上。专注力的“跳跃式”特点则意味着宝宝会在专注的过程中引发联想,由对注意对象联想到脑海中曾经留下印象深刻的物品或场景。

我一般会这么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不打断宝宝的观察和实践。我自己数到100,等宝宝自己注意力转移了,再引导其他活动。有一次,小泉坐小火车,连坐了4遍,而且每遍是不同的车厢。后来,我陪着他坐了最后一遍,才发现不同车厢里观察到的周围世界的视角和感受是不同的,看来对于如何观察世界,宝宝才是家长的老师。

在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方面,我建议不用上什么班,只要孩子没有器质性问题,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保持高于成年人预期的专注力。而恰恰是成年人总在干扰孩子的专注力。换个角度,如果你正在和闺蜜讲话或是看电视剧,有人不断地问:“今天上班发了多少工资,去超市买了什么。”你会有什么感觉?其实我们做反了。当孩子需要我们时,我们把他们推开;当孩子需要独处时,我们又因为需要排遣自己的寂寞去干扰。

我们更应该多关注宝宝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痴迷状态,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虽然可能稍稍偏离了社会常态,但这其中蕴含着激发创造力和改变历史的激情。不要让这种激情被我们平庸的思维枷锁束缚。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放手或协助孩子去尝试。大不了损失了点时间,损失了金钱。但孩子从中将获得天才试验般的极致体验。时机的把握没有什么深奥的诀窍,就是在这个时机,当你要介入孩子的视线和注意力范围或是打断他时,问问自己:“这么做,孩子会高兴吗?他需要这样的打断或干扰吗?”

我们过多的爱就是一种负担,如果我们自己在孩子小的时候做不好示范,那么我们的行为就是他们将来对待自己孩子的翻版,甚至还会变本加厉。一个懂得与人保持相处距离的人,是不是也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呢?

文章来自网络

《爱弥儿》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的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孩子有自己生命的内在节奏,有他们特有的想法和感情。他们会花大量时间重复一些单调的活动,这些活动在我们眼里可能毫不重要,但恰恰是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感知世界的过程。越小的孩子好奇心越强,世界对他们是敞开的,学习其实无处不在。但这种学习毫不功利,不求结果和效率,只是静静感受、用心体会、发现乐趣。所以,尊重孩子的眼睛和心,放下成人的挑选、评判、干涉和强制,让他们去享受这慢了半拍的美好吧。

不打扰,慢半拍

我终于放弃了精英教育的思维

曾有妈妈询问我:怎么做好陪伴?我有一个最深刻真切的体会,在宝宝达到能够与成年人流畅交流之前,父母尽量控制住自己,不要打扰宝宝。我自己就有很多教训,从怀孕开始,我看了尽可能收集到的早教类书,形成了精英化教育的思维模式,宝宝还在肚子里,就给宝宝安排了课程(虽然是我自己上),宝宝四五个月以后,我也逐渐地按照一些育儿书上和成功家教父母的方法,给宝宝安排了游戏化的课程。但我非常受打击,小泉以他自己的方式来反馈我:他有自己的学习节奏。我也曾为他测量智商,还看不出让我欣喜的任何特殊潜力。

经过这些打击,一度我也有些许的失望,为什么书里的培养计划,在小泉身上就没有效果呢?为什么我家就没有一个小神童呢?我最后只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大部分孩子都是普普通通而快快乐乐的孩子,他们依从天性来学习一切,而不像神童的模式。我最需要的是耐心。

其实,小泉对于故事也只是从3岁以后才稍稍有些兴趣的,大部分时候,他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和玩具玩耍,这些重复性的玩耍模式,没有逻辑和剧情的过家家游戏,恰恰是他自己探索世界的学习过程。学习不一定就是认真坐在座位上,一笔一划书写整齐。他也很喜欢外教布置的作业,但他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完成,把一张作业纸涂满,外教也善意地提醒我:对于一个不到4岁的小孩子,他很可能不理解字母的含义,只要他认为学习的过程有趣就可以了。我也习惯了不奢望他通过一周有限的几个小时,就能流利地说外语,语言是需要环境侵染的,一位从事同声传译的妈妈在她的书里谈到,要为孩子学习外语提供无功利性的侵染环境,这个阶段长达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不打扰,就是不要以成年人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去侵染孩子单纯天真的世界。

不打扰,就是克制自己以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打断孩子专注游戏的过程。

不打扰,就是在不违反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让孩子尝试。甚至在孩子五六岁以前,以说教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也是多余的。只要父母以身作则,孩子自然就会模仿。

不打扰,就是不要以成年人功利之心,损害孩子的学习潜力。

幸好,我及时发现了自己的这些苗头。我停止了可怕的精英教育实验。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富有无限潜能的精灵,而不是一个学习机器。

我也奢望自己的孩子能卓越超群,但逐渐地我去除了因为自己的虚荣而设立的目标,我寻找可以增强孩子幸福感和价值感的目标,这些目标并非不可实现。从培养过程看,可能比要求成绩好更难。这就如同栽培有机蔬菜,要比作弊给蔬菜施化学药剂催熟,打高剂量的农药杀虫,成本要高,还可能有更多不可预估的风险。但我不断地告诫自己:这是扎根的工作,务必要这么做。

有一种爱叫做不打扰

再如维护好宝宝的专注力。很多家长都在宝宝上了学以后,发现宝宝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其实在小时候,绝大多数宝宝都是天生的专注力专家,当他们对一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是全神贯注的。但家长忽略了一个儿童特有的心理现象,宝宝的专注力不是持久性的,而是跳跃式的,间断式的。这是我在观察中发现的。所谓“间断式”,不是像成年人一样较长时间(如15分钟以上)持续注意力,而是保持了3-5分钟以后,会转移到别的兴趣点上,间隔了一段时间后,注意力又可能回到原先的注意对象上。专注力的“跳跃式”特点则意味着宝宝会在专注的过程中引发联想,由对注意对象联想到脑海中曾经留下印象深刻的物品或场景。

我一般会这么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不打断宝宝的观察和实践。我自己数到100,等宝宝自己注意力转移了,再引导其他活动。有一次,小泉坐小火车,连坐了4遍,而且每遍是不同的车厢。后来,我陪着他坐了最后一遍,才发现不同车厢里观察到的周围世界的视角和感受是不同的,看来对于如何观察世界,宝宝才是家长的老师。

在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方面,我建议不用上什么班,只要孩子没有器质性问题,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保持高于成年人预期的专注力。而恰恰是成年人总在干扰孩子的专注力。换个角度,如果你正在和闺蜜讲话或是看电视剧,有人不断地问:“今天上班发了多少工资,去超市买了什么。”你会有什么感觉?其实我们做反了。当孩子需要我们时,我们把他们推开;当孩子需要独处时,我们又因为需要排遣自己的寂寞去干扰。

我们更应该多关注宝宝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痴迷状态,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虽然可能稍稍偏离了社会常态,但这其中蕴含着激发创造力和改变历史的激情。不要让这种激情被我们平庸的思维枷锁束缚。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放手或协助孩子去尝试。大不了损失了点时间,损失了金钱。但孩子从中将获得天才试验般的极致体验。时机的把握没有什么深奥的诀窍,就是在这个时机,当你要介入孩子的视线和注意力范围或是打断他时,问问自己:“这么做,孩子会高兴吗?他需要这样的打断或干扰吗?”

我们过多的爱就是一种负担,如果我们自己在孩子小的时候做不好示范,那么我们的行为就是他们将来对待自己孩子的翻版,甚至还会变本加厉。一个懂得与人保持相处距离的人,是不是也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呢?

文章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装饰公司业务员话术范本

    开场白:**先生/女士您好,打扰您了,我这里是**装饰的***. 1. 已交房小区 家装顾问:请问你***(小区名称,如:**小区)的房子装修了吗? (1)第一种情况: 业 主:我已经装过了. 家装顾问:哦,那恭喜了.是这样的,我们公司最近 ...

    不打扰别人1

    不打扰别人 [活动目的] 1.选取学校内.家里.公共场所学生校中真实故事,编排成节目,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促进学生养成不打扰别人.保持安静的行为习惯,认识养成脚步轻轻,不打扰别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通过讨论等活动,总结方法,从小养成轻声 ...

    [不要去打扰别人的幸福]有感

    读<不要去打扰别人的幸福>有感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不要去打扰别人的幸福>,讲述了几则生活中的小故事.其中一篇让我印象深刻: 路边有一地摊,摆地摊的是一个中年女人.一个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过来送饭.他一下车,就谦 ...

    有礼貌的熊猫宝宝(组图)

    1.小熊猫想让奶奶和他一起玩,可是爸爸说:"奶奶正在休息,好孩子不要打扰奶奶." 2.小熊猫想和妈妈一起做游戏,爸爸告诉他:"妈妈在工作,好孩子不应该打扰妈妈." 3.爸爸开车带小熊猫去公园玩,小熊猫 ...

    别去打扰一个不愿理你的人

    2014-12-29 18:30:22|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别去打扰 一个不愿意理你的人 素材网络    文编心洁 别去打扰 一个不愿理你的人 别去打扰一个不愿意理你的人, 因为他心里那个最重要的人不是你 ...

    我想你,但我不想打扰你

    喜欢静静地想你,放上一段优雅的音乐 沏上一杯淡淡的香茶,在这方寸之间 在字行之间寻找你的影迹... 尽管你的身影很模糊,尽管你的脸庞很朦胧 但这并不影响我想你的情绪 因为现代网络的旖旎 让每个人都想在神秘花园般的梦曲间流连. 我想你,但只是 ...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打扰你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打扰你 2016-05-12 夕阳醉了 边听音乐边看美文是人生最美的享受! 总有人说, 人到深处怎能不孤独, 情到浓时就牵肠挂肚. 可是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打扰你, 可能是我疲惫了, 没勇气了. 累了,倦了, 就想找个地方停下 ...

    不打扰,才会是最后的温柔

    不打扰,才是最后的温柔 淡忘,也许是最好的选择:遗忘,也许是一种抉择:而,不打扰,也许才是最后的温柔.回不去的过去,我们一直都在幻想,能踩踏着生命里留下的痕迹,跨越出人生的轨迹. 逝去的美好,流逝的爱情,都一一地被收藏在时光里.隐身守候的岁 ...

    夜太深,我又想你了,但不会再打扰

    夜深了,我又想你了,但是我不会再去打扰你 因为我知道,你不是所谓的高冷,只是暖的不是我 很喜欢宫崎骏说的一句话"你住的城市下雨了,很想问你有没有带伞.可是我忍住了,因为我怕你说没带,而我又无能为力,就像是我爱你,却给不到你想要的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