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1

2011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解释词语: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 ) 4、惟吾..德馨.( )( )( ) 5、谈笑有鸿. 儒.( )( ) 6、可以调.素琴( ) 7、往来无白丁..( ) 8、无丝竹..之乱.耳( )( )9、无案牍..之劳形..( )( )( )10、苔痕上.阶绿( ) 二、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翻译: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翻译: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翻译: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 (5)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四、理解默写:

1、 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2、 本文描写环境清新幽雅的句子: 3、 写室中人交往不俗(交往之雅):。

4、 文中写主人生活情趣高雅 5、 最能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6、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了自己高尚情趣的是:

7、本文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8、用类比手法表达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句子是

9、统领全文的一个词是“德馨”,作者从几方面来表现陋室主人的品德高尚。

答:

10、本文的陋室为什么不陋?答:

1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2、身居陋室,可以“调.素琴”,说明作者是喜爱音乐的,而下文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之间是否矛盾?谈谈你的见解。

答: 13、《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答: 1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

答: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 (2)世人甚.爱牡丹( ) (3)出淤泥而不染.( )(4)濯.清涟..而不妖.( )( )( )(5)亭亭..净植.( )( ) (6)不可亵.玩焉.( )( )(7)花之君子..者( ) (8)予谓..菊( )( ) (9)陶后鲜.有闻.( )( ) (10)同.予者何人( )(11)宜.乎众.矣( )( ) 二、句子翻译:xkb1.com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翻译:

(3)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

(4)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三、问答题:

1、 文中作者歌颂的是莲花,却几次提到了菊、牡丹,其用意(目的)是什么? 答: 2、文中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目的是: 3、文中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分别比喻象征的哪三种人?

答: 4、描写莲的形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的?

答: 5、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6、“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两句中的“独”字有什么表现作用?

答:

7、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2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从矣”应该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为什么将它放在结尾?

答: 8、本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请你说说君子应当具有怎样的美好品质?

答: 四、用原文语句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志洁高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的句子是: (5)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6)作者把莲的形象概括为“ ”。

《观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 天下之伟观..( ) 2、方.其远出.海门( )( )3. 仅.如银线( )4.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5、吞天沃.日( )6、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7、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 )( )8、一舸.无迹( )9、随波而逝.( )10、皆披发文.身( )11、溯.迎而上( )12、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13、倍穹.( ) 14、而僦赁..看幕( ) 15、海涌银为郭.( )16、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17、珠翠罗绮溢目..( )18、倏尔..黄烟四起( )19、略.不相睹( )20、出没于鲸波万仞..

中(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翻译: 2.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翻译: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翻译: 4、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翻译: 三、阅读后回答问题:

1、文中作者引用诚斋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 2、描写海潮颜色和声势的句子是?

2011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解释词语: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 ) 4、惟吾..德馨.( )( )( ) 5、谈笑有鸿. 儒.( )( ) 6、可以调.素琴( ) 7、往来无白丁..( ) 8、无丝竹..之乱.耳( )( )9、无案牍..之劳形..( )( )( )10、苔痕上.阶绿( ) 二、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翻译: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翻译: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翻译: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 (5)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四、理解默写:

1、 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2、 本文描写环境清新幽雅的句子: 3、 写室中人交往不俗(交往之雅):。

4、 文中写主人生活情趣高雅 5、 最能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6、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了自己高尚情趣的是:

7、本文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8、用类比手法表达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句子是

9、统领全文的一个词是“德馨”,作者从几方面来表现陋室主人的品德高尚。

答:

10、本文的陋室为什么不陋?答:

1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2、身居陋室,可以“调.素琴”,说明作者是喜爱音乐的,而下文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之间是否矛盾?谈谈你的见解。

答: 13、《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答: 1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

答: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 (2)世人甚.爱牡丹( ) (3)出淤泥而不染.( )(4)濯.清涟..而不妖.( )( )( )(5)亭亭..净植.( )( ) (6)不可亵.玩焉.( )( )(7)花之君子..者( ) (8)予谓..菊( )( ) (9)陶后鲜.有闻.( )( ) (10)同.予者何人( )(11)宜.乎众.矣( )( ) 二、句子翻译:xkb1.com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翻译:

(3)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

(4)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三、问答题:

1、 文中作者歌颂的是莲花,却几次提到了菊、牡丹,其用意(目的)是什么? 答: 2、文中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目的是: 3、文中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分别比喻象征的哪三种人?

答: 4、描写莲的形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的?

答: 5、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6、“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两句中的“独”字有什么表现作用?

答:

7、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2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从矣”应该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为什么将它放在结尾?

答: 8、本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请你说说君子应当具有怎样的美好品质?

答: 四、用原文语句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志洁高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的句子是: (5)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6)作者把莲的形象概括为“ ”。

《观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 天下之伟观..( ) 2、方.其远出.海门( )( )3. 仅.如银线( )4.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5、吞天沃.日( )6、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7、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 )( )8、一舸.无迹( )9、随波而逝.( )10、皆披发文.身( )11、溯.迎而上( )12、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13、倍穹.( ) 14、而僦赁..看幕( ) 15、海涌银为郭.( )16、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17、珠翠罗绮溢目..( )18、倏尔..黄烟四起( )19、略.不相睹( )20、出没于鲸波万仞..

中(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翻译: 2.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翻译: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翻译: 4、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翻译: 三、阅读后回答问题:

1、文中作者引用诚斋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 2、描写海潮颜色和声势的句子是?


    相关文章

    语文学科指导意见

    郑州市2005-2006学年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科 七年级 一.教学指导思想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做出了 全新的阐述,教师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准确解释重点文言字.词.句的含义,培养文言语感. (2)积累名句,背诵精彩句.段. (3)理解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复习, ...

    九上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根据数据看出,班级语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

    2014-2015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 1.熟练掌握1--4单元重点词语的读音.写法及意义. 2.熟练背诵及默写25.30课.课外古诗词.第21.22.26.27四课的重点古文和第23.24.28.29四篇 一般古文. 3.文言文解释重 ...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复习内容: 1.熟练掌握1--4单元重点词语的读音.写法及意义 ...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我在本期主要担任2011级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本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30人。从八年级期末检测成绩来看,学生的成绩也很不理想。本班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良好的语文习惯尚未养成,而且只有几个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练习题_3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 练习题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 ( ) ( ) ( ) ( ) (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陈太丘与友期行 .(4)太丘舍去 .(5)去后乃至 . (6) ...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三峡]练习题 新人教版

    <三峡> 课文梳理 1.标注字音. 阙(qu ē) 曦(x ī) 襄(xi āng ) 溯( s ù ) 漱(sh ù ) 2. 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略无阙处( 毫无 ) 或王命急宣( 有时 ) 属引凄异( 接连不断 ) 良多 ...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