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参与国际间产品内分工的贸易现状分析

我国参与国际间产品内分工的贸易现状分析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国际分工也进一步深化,由原来的产业间分工过渡到产

业内分工乃至现在的产品内分工。分工决定贸易的模式、方式及贸易双方的利益分配问题。这种产品内分工也就决定了国与国之间在开展贸易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分配不同于以往分工模式下的利益分配。当前,在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在总额增长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等问题。

我国进出口贸易特点;贸易顺差与贸易摩擦【关键词】产品内分工;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08)24-0087-02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

际分工也进一步深化,由原来的产业间分工过渡到产业内分工乃至现在的产品内分工。这种产品内分工指的是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不同区段、不同零部件在空间上分布到不同国家,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生产价值链的特定环节或者是特定工序进行生产的现象,这种以产品内部分工为基础的中间投入品贸易称为产品内贸易。其本质是生产布局的区位选择。在这种产品内分工下,国与国之间的中间产品贸易出现了大幅度增长,这种新兴的贸易方式不仅在量上成为国际贸易显著增长的原因,很好地解释了世界贸易进出口总额与GDP 增长的非线性关系,而且成为国际贸易流向与格局变化的重要力量。它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专业化于产品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与不同零部件的生产,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实践和经验具有解释作用,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新

方式及贸易双方途径。分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贸易的模式、

的利益分配问题。

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不仅在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长,其在世界贸易中所处地位不断上升,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加工贸易规模迅速发展,已占了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加工与贸易基地,其在经

加工贸易的发展使得我国出现了多常账户中占了特殊的地位。

年来的贸易收支顺差,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及资金来源,应该说其作用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动植物检验检疫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各种贸易摩擦和纠纷。据国家统计资料计算显示,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69.3倍,年均增长22.26%。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超过了2万亿美元(见表1),1978年至1989年12年间共有10年逆差,仅有2年小额顺差,总共累计逆差470多亿美元,贸易赤字平均每年占GDP 份额约为1.3%。1990年以来,贸易平衡发生实质性转变,1990年至2006年共17年间,仅在宏观经济过热的1993年出现逆差,其

年均335.6亿美元。余年份都是顺差,累计顺差5704.7亿美元,

由表1可知,从1995年至2006年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及进口额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单位:亿美元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分工决定贸易的模式、方式及贸易双方的利益分配,在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今天,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在总额增长的基础上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一、产品内贸易比重显著

从表1可以看出,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贸易顺逆差及加工贸易的顺逆差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在这么多的进出口商品中,加工贸易占了很大的比重,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数据统计(见表2),在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上,2006年为1995年的6.3倍,2007年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是1995年的7.5倍,加工贸易的增长构成了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很大的一部分。

在加工贸易中,中间产品贸易占了很大的比重。国际上通常用零部件出口额及比例来衡量一国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程

度,按照联合国(BEC )分类法对我国进出口商品的中间产品计算发现,从1996年到2006年11年间我国中间产品进口占当年进口总额的比重均在50%以上,进口年均增长率为

【收稿日期】2008-08-20

①联合国BEC 分类法指Broad economic catalogue. 【作者简介】张琦(1965-),女,浙江宁波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17.50%,其中半成品年均增长率为8.56%,零部件年均增长率为26.03%。中间产品的出口占当年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6年

年均增长率为21%,其中半的19%上升到2006年的28.01%,

成品年均增长率为7.21%,零部件增长率为34.43%,中间产品

贸易构成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中间产品贸易是我国目前介入产品内分工的主要形式,在此分工下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生产价值链的特定环节进行生产,一国的竞争优势已不再体现在某个特定产业或某项特定产品上,而是体现为产品内分工链条中所占据的环节或工序上。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它的技术密集型环节(如服装产业的设计环节);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它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如电脑产业中的配件、装配等环

。每一个企业只能依据自身条件,在产品内分工的某一环节节)

或某一工序上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或企业参与到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环节或区段的生产或供应活动。

表2

1995年~2007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情况

2005年数据根据相同方法推算得出

但是在具体行业上,我们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又是有所差别的。在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分类的40个行业中,我国仪器仪表等办公用品、电气机械及石油化工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数额在总出口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其通过进口中间产品进行加工生产后再出口,呈现出很高的产品内贸易水平。但是另一方面这些行业的出口也大大提高了我国出口的份额,导致了进出口贸易中连续好几年的顺差现象。

二、贸易顺逆差来源地分布不平衡

我国大陆对外贸易顺差来源地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中国香港地区,逆差来源地主要是中国台湾地区、韩国、日本、德国和东盟。由表4所知,我国大陆与美国、欧盟和中国香港地区之间的顺差额度有逐年扩大的趋势,香港地区作为中转港口,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大陆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2006年顺差金额达到1446亿美元。而在逆差来源地中,台湾地区一直是我国大陆的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地,2006年逆差额达到663.7亿美元。

表42004年~2006年我国大陆与主要经济体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UN COM TRADE 计算而得

注:表中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单位为亿美元,增长速度及比重单位为%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根据Hummels 等人所提供的垂直专业化的计算方法运用

《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投入—产出分析表,根据联合国数据库及《中国海关统计年鉴》所提供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对我国及世界上部分国家的垂直专业化水平作了对比,并对我国1995年至2005年共11年的总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业化程度作了分年度和分行业的计算得出结果(见表3),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参

韩国和一些欧美与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整体水平明显高于日本、

发达国家,这说明我国已逐步介入到国际分工中,已作为世界产品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世界工厂”一说是有其根据的。

表3

中国总出口中VSS 及其国际比较

我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中,中间产品占了很大的比

重,从表5可以看出,我国从东亚进口的前10种产品中,几乎都是零部件及中间产品。根据美国高盛公司2003年的报告,中国从东亚经济体的进口中有近80%是中间资本物品和原材料,而在这些中间产品中机电产品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表5

2003年我国从东亚进口的前10种产品

资料来源:美国高盛公司报告(2003)

资料来源:1995-2003年数据转引至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垂直专业化、产业内贸易与中美贸易关系》,讨论稿系列,No.C2005005;2004、

而我国对欧美一些经济体的顺差主要集中于技术含量较

低的机电产品、玩具、鞋、服装等生活消费品上。进口方面还是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2006年我国自美国进口的十大商品类别中,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占第一位,金额为55.8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9.0%,除此之外,还有航空器、核反应堆、光学仪器

等高新技术产品也是从美国进口,占了中国自美进口额的49.4%。总之,我国在贸易顺逆差来源地分布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同时,这种不平衡性又是紧密联系的,根据郑昭阳、周昕(2007)的统计,我国在东亚地区以零部件进口为主,而与欧美一些经济体主要以最终产品出口为主。出口结构中正在由以纺织品为主的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以电子电器类为主的高技术产品过渡,在这些高技术密集型产品中,(下转第86页)

①此部分数据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相关网站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②相关投入产出的计算方法参见刘起运、陈璋:《投入产出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我国只在逢0、2、5、7年份才会编制全国投入产出表,而逢0、5年份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是2、7年份的延长表,对于其他年份的投入产出表可以采用代替法解决。

③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等相关网站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参考文献】

[1]李钢,李俊. 推动以质取胜战略的深化与升级———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基础与必要条件[J].国际贸易,2006,(5):125-128. [2]江苏省统计年鉴1995-2006年[Z].中国统计年鉴.

万芳.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J].经济界,2004,(1):39-41. [3]赖明勇,

(责任编辑:X 校对:Z )

(上接第65页)

六、结论

人力资源流动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传统的离职率指标计算方法则是基于静态指标的,有着很多弊端,造成

了实际工作中离职率使用的混乱,我们用统一的经典公式通过科学的动态流程来保证离职率计算的科学性。而且,仅有总体离职率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离职率按多个维度进行分解,以找出组织人力资源流动的真实现状并

并且,组织的人力资源流动状况不能仅仅用一个离职率指标来衡量,还需要配合新进率、净人事进而解决问题。

流动率、留职率等指标进行综合全面的衡量。

【参考文献】

[1]刘冀生. 企业经营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005,(9). [2]张以琼. 你会计算离职率吗?[J].人才资源开发,

(上接第78页)接洽的媒介,是制造商与在华跨国零售沟通的桥梁,应该建立行业准入机制,要求跨国零售成为相关行业会员以后,方可在华市场展开经营活动,以此约束其竞争行为;应该建立行业信用标准和测评体系,以信息公开的方式解决交易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真实的问题;应该建立零供矛盾预警机制,以此提升市场监管部门对在华跨国零售与中国制造商交易关系倾斜的反应速度。

【参考文献】

[1]李骏阳. 通道费与协调工商关系的机制研究[J].财贸经济,2007,(1):

(责任编辑:L 校对:Z )

98-103.

[2]汪旭辉. 基于空间互动模型的中国零售商海外市场选择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

[3]李泽华. 论和谐社会中零供关系的构建[J].商业时代,2006,(36):15-16. [4]李智. 关于对外资零售业市场冲击的理性思考与制度博弈[J].管理世

2006,(11):162-163. 界,

“独资化”倾向———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阐[5]王俊. 跨国零售企业在华

释[J].商业研究,2008,(1):28-30.

李蕊. 外资在流通业超速扩张值得高度警惕[J].商业经济与管[6]宋则,理,2007,(3):3-8. (责任编辑:X 校对:Z )

(上接第88页)我国又是主要生产其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东

亚部分经济体通过直接投资把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生产过程转向我国,利用我国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以我国为加工基地进行生产,向欧美输出产品,导致东亚主要经济体对欧美的部分贸易顺差转变为我国对欧美国家的贸易顺差。根据《中国

及国家统计局1989年至2005年的年度数对外贸易统计年鉴》

据表明,中美贸易顺差与东亚地区的对华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特别是在2001年至2004年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阶段同样也是我国对东亚其他经济体贸易逆差和对欧美香港贸易顺差增长最快的阶段。

的,因此必须深入剖析我国在巨额顺差背后的利益分配并争取更多的贸易利益。

表6

不同时期美国对华反倾销数量和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 )网站上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表72001年~2006年全球反倾销案例情况表

三、结论

总之,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和贸易转移带来了东亚其他经济

体对欧美的顺差转向我国对欧美的顺差。这些国家中因贸易而受到损害的利益集团,就会形成对政府的政治压力,要求对来自我国的产品实施限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面临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动植物检验检疫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各种贸易摩擦和纠纷,不能说与我国持续的贸易顺差没有关系。目前我国与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逐步从产品、企业等微观经济层面向宏观经济政策、体制和制

一些新兴的优势行业,如钢铁、汽车、通信设备、化工产度延伸。

品将会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中的新热点。由表6、表7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对华反倾销年均数量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在全球反倾销数量中,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数量远远地超过针对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数量。这也就意味着我国所获得的贸易利益分配同巨额的贸易顺差相比是不相匹配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 )网站上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参考文献】

[1]田文. 产品内贸易的定义、计量及比较分析[J].财贸经济,2005,(5).

Rodolfo and Tajoli ,Lucia.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fragmentation of [2]Helg ,

produc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labor markets.2003,(10). [3]孙文远. 产品内分工诌议[J].国际贸易问题,2006,(6). [4]王怀民. 新型工业化之路———我国加工贸易的基础、模式与利益分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5]刘志彪. 全球价值链中我国外向型经济战略的提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中国经济问题,2007,(1). [6]张小蒂,孙景蔚. 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世界经济,2006,(5). [7]郑昭阳,周昕. 中国在东亚地区贸易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零部件贸易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8).

(责任编辑:L 校对:Z )

我国参与国际间产品内分工的贸易现状分析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国际分工也进一步深化,由原来的产业间分工过渡到产

业内分工乃至现在的产品内分工。分工决定贸易的模式、方式及贸易双方的利益分配问题。这种产品内分工也就决定了国与国之间在开展贸易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分配不同于以往分工模式下的利益分配。当前,在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在总额增长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等问题。

我国进出口贸易特点;贸易顺差与贸易摩擦【关键词】产品内分工;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08)24-0087-02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

际分工也进一步深化,由原来的产业间分工过渡到产业内分工乃至现在的产品内分工。这种产品内分工指的是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不同区段、不同零部件在空间上分布到不同国家,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生产价值链的特定环节或者是特定工序进行生产的现象,这种以产品内部分工为基础的中间投入品贸易称为产品内贸易。其本质是生产布局的区位选择。在这种产品内分工下,国与国之间的中间产品贸易出现了大幅度增长,这种新兴的贸易方式不仅在量上成为国际贸易显著增长的原因,很好地解释了世界贸易进出口总额与GDP 增长的非线性关系,而且成为国际贸易流向与格局变化的重要力量。它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专业化于产品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与不同零部件的生产,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实践和经验具有解释作用,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新

方式及贸易双方途径。分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贸易的模式、

的利益分配问题。

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不仅在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长,其在世界贸易中所处地位不断上升,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加工贸易规模迅速发展,已占了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加工与贸易基地,其在经

加工贸易的发展使得我国出现了多常账户中占了特殊的地位。

年来的贸易收支顺差,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及资金来源,应该说其作用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动植物检验检疫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各种贸易摩擦和纠纷。据国家统计资料计算显示,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69.3倍,年均增长22.26%。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超过了2万亿美元(见表1),1978年至1989年12年间共有10年逆差,仅有2年小额顺差,总共累计逆差470多亿美元,贸易赤字平均每年占GDP 份额约为1.3%。1990年以来,贸易平衡发生实质性转变,1990年至2006年共17年间,仅在宏观经济过热的1993年出现逆差,其

年均335.6亿美元。余年份都是顺差,累计顺差5704.7亿美元,

由表1可知,从1995年至2006年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及进口额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单位:亿美元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分工决定贸易的模式、方式及贸易双方的利益分配,在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今天,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在总额增长的基础上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一、产品内贸易比重显著

从表1可以看出,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贸易顺逆差及加工贸易的顺逆差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在这么多的进出口商品中,加工贸易占了很大的比重,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数据统计(见表2),在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上,2006年为1995年的6.3倍,2007年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是1995年的7.5倍,加工贸易的增长构成了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很大的一部分。

在加工贸易中,中间产品贸易占了很大的比重。国际上通常用零部件出口额及比例来衡量一国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程

度,按照联合国(BEC )分类法对我国进出口商品的中间产品计算发现,从1996年到2006年11年间我国中间产品进口占当年进口总额的比重均在50%以上,进口年均增长率为

【收稿日期】2008-08-20

①联合国BEC 分类法指Broad economic catalogue. 【作者简介】张琦(1965-),女,浙江宁波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17.50%,其中半成品年均增长率为8.56%,零部件年均增长率为26.03%。中间产品的出口占当年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6年

年均增长率为21%,其中半的19%上升到2006年的28.01%,

成品年均增长率为7.21%,零部件增长率为34.43%,中间产品

贸易构成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中间产品贸易是我国目前介入产品内分工的主要形式,在此分工下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生产价值链的特定环节进行生产,一国的竞争优势已不再体现在某个特定产业或某项特定产品上,而是体现为产品内分工链条中所占据的环节或工序上。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它的技术密集型环节(如服装产业的设计环节);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它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如电脑产业中的配件、装配等环

。每一个企业只能依据自身条件,在产品内分工的某一环节节)

或某一工序上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或企业参与到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环节或区段的生产或供应活动。

表2

1995年~2007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情况

2005年数据根据相同方法推算得出

但是在具体行业上,我们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又是有所差别的。在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分类的40个行业中,我国仪器仪表等办公用品、电气机械及石油化工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数额在总出口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其通过进口中间产品进行加工生产后再出口,呈现出很高的产品内贸易水平。但是另一方面这些行业的出口也大大提高了我国出口的份额,导致了进出口贸易中连续好几年的顺差现象。

二、贸易顺逆差来源地分布不平衡

我国大陆对外贸易顺差来源地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中国香港地区,逆差来源地主要是中国台湾地区、韩国、日本、德国和东盟。由表4所知,我国大陆与美国、欧盟和中国香港地区之间的顺差额度有逐年扩大的趋势,香港地区作为中转港口,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大陆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2006年顺差金额达到1446亿美元。而在逆差来源地中,台湾地区一直是我国大陆的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地,2006年逆差额达到663.7亿美元。

表42004年~2006年我国大陆与主要经济体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UN COM TRADE 计算而得

注:表中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单位为亿美元,增长速度及比重单位为%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根据Hummels 等人所提供的垂直专业化的计算方法运用

《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投入—产出分析表,根据联合国数据库及《中国海关统计年鉴》所提供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对我国及世界上部分国家的垂直专业化水平作了对比,并对我国1995年至2005年共11年的总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业化程度作了分年度和分行业的计算得出结果(见表3),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参

韩国和一些欧美与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整体水平明显高于日本、

发达国家,这说明我国已逐步介入到国际分工中,已作为世界产品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世界工厂”一说是有其根据的。

表3

中国总出口中VSS 及其国际比较

我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中,中间产品占了很大的比

重,从表5可以看出,我国从东亚进口的前10种产品中,几乎都是零部件及中间产品。根据美国高盛公司2003年的报告,中国从东亚经济体的进口中有近80%是中间资本物品和原材料,而在这些中间产品中机电产品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表5

2003年我国从东亚进口的前10种产品

资料来源:美国高盛公司报告(2003)

资料来源:1995-2003年数据转引至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垂直专业化、产业内贸易与中美贸易关系》,讨论稿系列,No.C2005005;2004、

而我国对欧美一些经济体的顺差主要集中于技术含量较

低的机电产品、玩具、鞋、服装等生活消费品上。进口方面还是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2006年我国自美国进口的十大商品类别中,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占第一位,金额为55.8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9.0%,除此之外,还有航空器、核反应堆、光学仪器

等高新技术产品也是从美国进口,占了中国自美进口额的49.4%。总之,我国在贸易顺逆差来源地分布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同时,这种不平衡性又是紧密联系的,根据郑昭阳、周昕(2007)的统计,我国在东亚地区以零部件进口为主,而与欧美一些经济体主要以最终产品出口为主。出口结构中正在由以纺织品为主的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以电子电器类为主的高技术产品过渡,在这些高技术密集型产品中,(下转第86页)

①此部分数据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相关网站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②相关投入产出的计算方法参见刘起运、陈璋:《投入产出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我国只在逢0、2、5、7年份才会编制全国投入产出表,而逢0、5年份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是2、7年份的延长表,对于其他年份的投入产出表可以采用代替法解决。

③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等相关网站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参考文献】

[1]李钢,李俊. 推动以质取胜战略的深化与升级———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基础与必要条件[J].国际贸易,2006,(5):125-128. [2]江苏省统计年鉴1995-2006年[Z].中国统计年鉴.

万芳.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J].经济界,2004,(1):39-41. [3]赖明勇,

(责任编辑:X 校对:Z )

(上接第65页)

六、结论

人力资源流动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传统的离职率指标计算方法则是基于静态指标的,有着很多弊端,造成

了实际工作中离职率使用的混乱,我们用统一的经典公式通过科学的动态流程来保证离职率计算的科学性。而且,仅有总体离职率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离职率按多个维度进行分解,以找出组织人力资源流动的真实现状并

并且,组织的人力资源流动状况不能仅仅用一个离职率指标来衡量,还需要配合新进率、净人事进而解决问题。

流动率、留职率等指标进行综合全面的衡量。

【参考文献】

[1]刘冀生. 企业经营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005,(9). [2]张以琼. 你会计算离职率吗?[J].人才资源开发,

(上接第78页)接洽的媒介,是制造商与在华跨国零售沟通的桥梁,应该建立行业准入机制,要求跨国零售成为相关行业会员以后,方可在华市场展开经营活动,以此约束其竞争行为;应该建立行业信用标准和测评体系,以信息公开的方式解决交易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真实的问题;应该建立零供矛盾预警机制,以此提升市场监管部门对在华跨国零售与中国制造商交易关系倾斜的反应速度。

【参考文献】

[1]李骏阳. 通道费与协调工商关系的机制研究[J].财贸经济,2007,(1):

(责任编辑:L 校对:Z )

98-103.

[2]汪旭辉. 基于空间互动模型的中国零售商海外市场选择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

[3]李泽华. 论和谐社会中零供关系的构建[J].商业时代,2006,(36):15-16. [4]李智. 关于对外资零售业市场冲击的理性思考与制度博弈[J].管理世

2006,(11):162-163. 界,

“独资化”倾向———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阐[5]王俊. 跨国零售企业在华

释[J].商业研究,2008,(1):28-30.

李蕊. 外资在流通业超速扩张值得高度警惕[J].商业经济与管[6]宋则,理,2007,(3):3-8. (责任编辑:X 校对:Z )

(上接第88页)我国又是主要生产其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东

亚部分经济体通过直接投资把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生产过程转向我国,利用我国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以我国为加工基地进行生产,向欧美输出产品,导致东亚主要经济体对欧美的部分贸易顺差转变为我国对欧美国家的贸易顺差。根据《中国

及国家统计局1989年至2005年的年度数对外贸易统计年鉴》

据表明,中美贸易顺差与东亚地区的对华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特别是在2001年至2004年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阶段同样也是我国对东亚其他经济体贸易逆差和对欧美香港贸易顺差增长最快的阶段。

的,因此必须深入剖析我国在巨额顺差背后的利益分配并争取更多的贸易利益。

表6

不同时期美国对华反倾销数量和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 )网站上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表72001年~2006年全球反倾销案例情况表

三、结论

总之,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和贸易转移带来了东亚其他经济

体对欧美的顺差转向我国对欧美的顺差。这些国家中因贸易而受到损害的利益集团,就会形成对政府的政治压力,要求对来自我国的产品实施限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面临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动植物检验检疫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各种贸易摩擦和纠纷,不能说与我国持续的贸易顺差没有关系。目前我国与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逐步从产品、企业等微观经济层面向宏观经济政策、体制和制

一些新兴的优势行业,如钢铁、汽车、通信设备、化工产度延伸。

品将会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中的新热点。由表6、表7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对华反倾销年均数量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在全球反倾销数量中,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数量远远地超过针对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数量。这也就意味着我国所获得的贸易利益分配同巨额的贸易顺差相比是不相匹配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 )网站上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参考文献】

[1]田文. 产品内贸易的定义、计量及比较分析[J].财贸经济,2005,(5).

Rodolfo and Tajoli ,Lucia.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fragmentation of [2]Helg ,

produc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labor markets.2003,(10). [3]孙文远. 产品内分工诌议[J].国际贸易问题,2006,(6). [4]王怀民. 新型工业化之路———我国加工贸易的基础、模式与利益分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5]刘志彪. 全球价值链中我国外向型经济战略的提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中国经济问题,2007,(1). [6]张小蒂,孙景蔚. 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世界经济,2006,(5). [7]郑昭阳,周昕. 中国在东亚地区贸易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零部件贸易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8).

(责任编辑:L 校对:Z )


    相关文章

    中国在当代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中国在当代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摘要: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不断发展和深化而后向国际延伸的结果,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以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根本指导开始参加国际分工.加入WTO以来,我国参与国际 ...

    浙江加工贸易现状和对策-毕业论文

    浙江加工贸易现状和对策 摘要:浙江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加上所具有的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势,其加工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11年加工贸易出口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了55.5%,其对于浙江经济.外贸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必须加快上 ...

    中国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 第一章 高技术产业概述„„„„„„„„„„„„„„„„„„„„„„„2 1.1 高技术的概念.......................................................... ...

    规模经济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第19卷第12期武设科技学院学报Vbl.19No.122006年12月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SCIENCEANDENGINEERINGDec.2006 规模经济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谢兰璋 (武汉船舶职 ...

    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及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规模大.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速不断下降,农产品贸易逆差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304.3:F7 ...

    贸易增长的"贫困化"陷阱和比较优势的悖论

    作者:李敏郭曼 经济体制改革 2003年04期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2X(2003)-01-0009(05)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发展中国家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而参与国际分工能 ...

    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有关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逐渐增多.但 从微观来看,我国技术贸易在结构.层次.创新等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技术贸易额不断上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技术贸易技术引进技术创新 国际技 ...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乾1,王广波2,黄淑娴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310023 (1wangqian153@163.com, 2donghui306@163.com,3hshuxian@ho ...

    浅析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monkar 摘 要:劳动分工理论的提出给全球贸易带来的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这过程中中美二国的贸易关系逐步增强,但同时相应的问题也凸现出来.本文将从中美贸易的现状出发,分析贸易摩擦是由贸易不平衡.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