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第19卷第12期武设科技学院学报Vbl.19No.122006年12月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SCIENCEANDENGINEERINGDec.2006

规模经济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谢兰璋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北武汉430050)

摘要:规模经济是决定国际分工与贸易的重大因素。本文首先对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进行了简要分析,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规模经济论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具体影响,以及对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些重

要启示。

关键词:规模经济;贸易;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60(2006)--0061—04

在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漫长历程中,规模经济作为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之外的决定国际分工与贸易格局的又一重大因素,长期以来被正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所忽视。研究国际贸易的先驱者亚当.斯密早就指出,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形成广泛的国际分工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一些学者尝试研究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及其贸易形成机制,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正统理论中的地位逐渐得以确认。上世纪90年代,俄 林(B.ohlin)在其名著《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中着重探讨了贸易中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效应。美国的保罗-克鲁格曼在其国际贸易新理论的经典性论文《报酬递增、差异产品和国际贸易》中研究了规模经济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强调在规模经济发生作用的条件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对规模经济效果的追求(也是对获得超额利润的追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力。

这些研究使得规模经济贸易理论Et益成熟。那么,从目前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践来看,规模经济论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影响如何?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有何重要启示?本文对此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1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简析

1.1规模经济的含义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规模收益不变,即假定无论生产多少数量的产品,厂商追加生产单位产品的效率和平均生产成本总是不变的;或者说,厂商每多生产一件产品,厂商增加的成本总是不变的,即边际成本不变。但事实上,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厂商生产过程中的产出增加比例要大于要素投入的增加比例,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递减,平均成本也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这就是规模经济(规模收益递增)。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另一种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而与整个行业的生产规模有关,行业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单个厂商平均成本的下降。

现实中的很多产品具有规模经济特点,规模经济越大,生产效率越高,投入增加一倍,产出可以增加一倍以上。举一个小例,生产10双运动鞋,用15小时劳力,生产同样的25双运动鞋只用30小时劳力,劳力的投入增加1倍,运动鞋的产量则增加了1.5倍。从目前的很多工业部门来看,大规模经济多为资本、技术集约的大垄断公司经营,它们通过专业化和流水线大规模生产,又善于利用副产品,并且大量购买原材料及零部件取得价格折扣,从而降低了成本,规模收益递增。比如汽车厂、钢铁厂每年产量数以十万、百万单位计,通过技术革新、流水作业,省工省料,平均成本自然降低。当然,大规模生产需要大市场来容纳,只有打人国际市场才收稿日期:2006-09.25

62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能维持大公司较大而长期的生产规模。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喷气式飞机50%的销路在国外,如无国外市场则很难弥补其昂贵的固定成本和设计研究费用。

1.2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中的规模经济论,也称为规模收益递增理论,其论点为:规模经济为国际贸易直接提供了基础,

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收益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因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现以国I和国II为例来说明由规模经济而取得的贸易优势及在规模经济基础上互惠贸易的发生,如图1所示:

Y2

YlEA

oXlX2X3X

图1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作用

假定国I、国II在各方面都完全相同(要素禀赋、生产技术水平、消费偏好均同,经济的绝对规模也相当),如图1,用同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和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因为规模收益递增,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表 

明生产x、Y产品发生规模收益递增(成本递减),即每增加生产一单位的x商品需要放弃生产Y商品的数量越来越少,增加生产一单位的Y商品需要放弃生产x商品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图中A点为两国在封闭经济状态下共同的生产点,两国均生产x。单位的x产品和Y。单位的Y产品,这时国内均衡商品相对价格一样(PA),显然,此时并不存在比较利益问题,但却存在由专业化分工和相互贸易所带来的潜在利益,优势和利益正来自规模经济。如果国I试图增加x商品的生产,哪怕开始只比对方增加一点点,但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稍许增加的x商品就会获得成本优势,促使其进一步扩张生产,这种扩张反过来又会强化它的优势,出现了一种滚雪球式的专业化分工倾向,这就推动了国I专业化生产x商品,产量为x,。反之亦然,国II也会专业化生产Y商品,产量为Y3。若两国各以自己生产的一部分商品进行贸易,即国I用x:x,的x商品与国II的Y2Y3的Y商品相交换,结果两国的消费均确定在E点上,较之分工前的A点提高了,两国的经济福利也随之增加,达到了位置更高的无差异曲线U:,两国各获利x,x2和Y,Y2,得到的利益就来自各国只生产一种产品的规模经济。

可见,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贸易会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使产业达到更大的国际规模而获得利益,而参加分工和贸易的两国均可获利。

2规模经济论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影响

2.1进一步说明了国际贸易格局形成的原因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格局的形成取决于各国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甚至需求偏好这类基本的经济特征,各国为了充分发挥以这些基本特征的国际差异为基础所形成的比较利益而进行贸易。但实践表明,发达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并不是以这些基本经济特征的差异为基础的。规模经济理论就揭示了国际贸易形成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只要有规模经济存在,即使是两个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完全相同的国家,也同样可以发生专业化分工和贸易。一国一旦以获取规模经济为目标开始在一个行业进行大规模生产,哪怕启动之初的规模优势很微弱,但这种优势将随着生产扩张而滚雪球式地增大,最终达到专业化生产和相互贸易。许多贸易(尤其是资源、技术相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就是这种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专业化分工的产物,而不是以比较利益为依据的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例如,飞机制造业的最低限度的规模经济是很大的。据估算,美国波音公司在销售一架777喷气式飞机前须投资30亿美元,销售300架才能拉平成本与收益,

第12期谢兰璋:规模经济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这样高昂的固定成本需要巨大的规模经济,而世界需求或世界市场容量只能支持三家这样的寡头垄断公司。可见,世晃市场只能容纳下屈指可数的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厂家,由此而形成的少数几个厂家便能完全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为了使这些厂家为世界市场服务,国际贸易势在必行。

在传统国际贸易模型中,一个国家本身的特性决定它享有何种优势,生产什么产品,在何处交易,专业化分工和贸易格局是十分确定和可以预测的。然而,基于规模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和贸易格局却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历史和偶然的因素在引导一国专业化生产方向和区位配置时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比如在美国,西雅图飞机制造业发达,而底特律则专业生产汽车,硅谷专搞计算机业,这不是仅用区位或比较优势就能说清个中缘由的。可以这样解释,因为规模经济的效应,一旦一国或一地区率先进人某一新兴行业,收益递增将使该产业在那里生根开花,最初的生产优势将不断自我积累和强化,从而形成持久性的优势。在这种规模经济导致的专业化分工格局下,国际贸易格局就基本确定下来了。

2.2揭示了目际贸易利益的又一重要来源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利益或发源于技术水平差异所造成的比较利益,或由生产要素禀赋的国际差异孕育而成。规模经济理论则提示了规模经济是贸易利益的又一重要来源。规模经济的存在意味着,即使是两个经济情形相似的国家之间也可以从贸易中获利,这种新型贸易利益是区别于任何利益而独立存在的。国际经验也表明,一国缺乏规模经济或只在国内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在开展贸易后都能获得国际规模的递增收益,本国制造业和某些服务业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消费者也能获得更多的福利。比如两国进行汽车贸易,每一国生产100万辆在国内消费,如果进行贸易,两个市场形成一体化,共有200万辆汽车。在此市场上,汽车的品种增加,平均成本下降,有利于消费者。一些经济学家也指出,对于一些西欧小国,规模经济是它们从区域贸易一体化中获利的主要来源,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常规的比较利益。即使是大国,规模经济问题同样也是很重要的。有学者论证到,当贸易双方绝对规模不等时,大国能够获得更多的来源于规模经济的贸易利益。2.3有助于充分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 规模经济论还可以很好地解释产业内贸易问题。国际贸易开展后,厂商面对更广大的市场,生产规模可以扩大,规模经济使扩大生产规模的厂商的生产成本、产品价格下降,生产相同产品而规模不变的其他国内厂商因此被淘汰。因此,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某一产业部门内,各国将各自专于该产业部门的某些差异产品的发展,再相互交换(即开展产业内贸易)以满足彼此的多样化需要。国家间的要素禀赋越相似,越可能生产更多相同类型的产品,它们之间的产业内贸易量就越大。发达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和技术越来越相似,它们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相对于产业间贸易日益重要。根据关贸总协定(GATT)及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资料,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明显上升,约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国际贸易属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这种现象用规模经济论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

2.4可以更为全面地审视耍素价格效应

赫克歇尔一俄林一萨缪尔逊模型(h—o—s定理)指出,在一些严格的假定条件下,国际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还会使要素价格均等化。但从规模经济论来看,如果存在规模经济,哪怕具备了上述严格的假定条件,要素价格均等化一般也不会发生。这是因为,在具备规模经济特征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取决于生产规模的大小,也取决于h—o—s定理成立所必需的若干因素。因此,在满足了h—o—s定理所指的一些严格的条件之后,如果各国并不是以同样的规模进行生产,贸易还是不会使要素价格的国际差异趋于均等化。在规模经济使国际专业化分工的客观基础日益扩展的今天,情况更是如此。

3规模经济论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启示。

规模经济条件下的贸易理论所揭示的不同于传统理论的经济增长机制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其贸易发展观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3.1it视国际贸易的规模经济效应

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很符合传统比较优势战略中传统贸易产品出口国的特征,但简单地强调这种贸易模式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当前,我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相当比重,出口额大但出口利润不高,单个企业的出口规模偏小。由于传统贸易产品的技术进步缓慢,国际市场萎缩,这些贸易部门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起到带动国内经济成长的目的,有的甚至造成国民经济结构的畸形。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则强调了国际贸易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

的规模经济效应,这表现在生产厂商的边际成本随产出的增加而下降,扩大该产品产量从而扩大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一般来讲,在那些与技术进步、资本密集密切相关的行业才会出现规模经济的特征。这些行业比传统贸易部门技术等级和资金密集程度的要求高,大规模开展这种贸易的意义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出口创汇,其核心目的应该是通过改进技术和提高工艺,在享受规模经济的专业化分工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且,这样做还可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产业,这些产业面向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技术等级和管理水平领先,可以有效地带动国内其他产业的成长。国家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可以有意识地利用东部地区雄厚的工业基础、人力资本和技术优势,打“规模经济”牌,扶植起一大批强大的集团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

3.2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发展规模经济

我国在发展规模经济的条件上与一般的发展中小国是不一样的。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目前的经济增长较快,国内市场容量广阔,发展潜力也相当大,加上国内的资源条件,这都为发展专业化和规模经济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完全有可能依托国内市场需求发展规模经济。但要看到,我国已建立的部门比较齐全的现代产业是在国家的高度保护下建立起来的,有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布局不合理的特点,行政区划导致的地方主义和国内交通运输通讯的不完善从主客观方面造成了市场分割。因此,需要打破行政垄断和地方封锁,促进企业联合兼并,成立大型企业集团,规范市场行为,真正为发展规模经济创造条件。在利用国内市场的同时,我们还要想方设法在扩大开放和扩大对外贸易中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发展规模经济,提高竞争能力。3.3更好地把产业政策与出口贸易政策结合起来

我们的产业政策必须要与出口贸易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形象地说,传统贸易理论将国际贸易看作小麦之类典型商品的贸易,而规模经济下的新贸易理论则在很大程度上将国际贸易视为飞机之类的典型商品贸易。因此,我国由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必须抓紧提升出口产业层次,迎合规模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在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轻纺工业的同时,应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包括钢铁、机电、能源、交通 工具(如汽车、铁路、飞机)和各类化学工业,明确其出口导向的战略目标。对于高科技工业,我国在某些领域已有一定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距离。目前阶段以吸收消化改进为主,国家在财政许可的条件下应多方面资助其发展。以期将来走高科技出口强国之路。

3.4注意寻求和开辟规模经济的贸易利益新来源

要注意开掘和利用各种外部和内部的、静态和动态的规模收益递增形式。厂商一旦成为出口型企业,将面对远大于国内市场的国际市场,因而能够进一步拓展生产规模,获得更多的规模经济效益。对那些尚未达到最佳规模经济水平而又面临国内市场限制或国外贸易壁垒的厂商来说,实行跨国经营不失为进一步寻求规模经济发展之上策。跨国企业可以有意识地将某些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间产品的生产集中在某一东道国的子公司,并将研究开发活动集中到母国总部或其他合适地点,令其为全公司的国际生产和市场服务,从而赋予其适度的规模经济,有效地突破东道国和所在国一地一隅的市场规模限制。跨国公司集下属子、分公司各点的规模经济于一身,必能综合成一种更大的规模经济。同时,如果我们能加入经过选择的地区性一体化,还可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开掘和形成规模经济。

参考文献:

[1】陈宪,韦金鸾,应诚敏,等.国际贸易——原理.政策.实务(第二版)【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2孙丽云,王立群.国际贸易(第三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张洪恩.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J】.经济问题,2006,(5).

[4】雷辉.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6,(1).

[5】张盛伟.浅论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IIIh][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

规模经济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谢兰璋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北,武汉,430050武汉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6,19(12)0次

参考文献(5条)

1.陈宪.韦金鸾.应诚敏 国际贸易--原理.政策.实务 2002

2.孙丽云.王立群 国际贸易 2003

3.张洪恩 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期刊论文]-经济问题 2006(05)

4.雷辉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期刊论文]-改革与战略 2006(01)

5.张盛伟 浅论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 2005(11)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宋岩 规模经济视角下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研究 2006

关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质性地消除了各成员国之间用于所有贸易上的关税和其他限制措施,因此关税同盟的成立即使没有实现各个成员国福利效应的最大化,也提高了整个关税同盟区的福利水平。

以往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理论的研究都是以规模收益不变为前提的,即假设不存在规模经济。而事实是:关税同盟的建立使得所有的成员国之间形成了一个大市场,它将带来更高效、更具有竞争力的经济环境,这充分体现在规模经济的出现。本论文正是基于现代经济具有规模经济性的特点,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研究了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理论的对比分析,确定了本论文的选题角度和研究目标;接着从规模经济的视角,本论文按照层层递进、不断深化的思路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二章引入两国贸易模型,探讨了规模经济视角下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研究的理论依据,着重从关税同盟的多重福利效应以及关税同盟福利效应本身所具有的互利性和冲突性、福利效应分布点的确认以及分布点确认过程中政府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通过引入线形贸易模型和三国贸易模型进行了理论依据的深化:第三章主要给出了规模经济视角下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的研究方法,以纳什均衡分析和子博弈完美均衡分析为基础,探索性的应用微积分、立体几何和一般均衡分析的知识确立了关税同盟福利效应分析的研究方法;第四章归纳总结了利用上述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推导出规模经济视角下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的几个重要推论, (1)关税同盟区的贸易均衡呈现多重结果, (2)两国模型下关税同盟福利效应呈现两个互利区和一个冲突区, (3)三国模型或多国模型下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呈现多种可能性的分布;第五章对欧盟内英国和法国的福利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并证明了两国模型理论依据的正确性及两国模型下关税同盟区的贸易均衡呈现多重结果和关税同盟福利效应呈现两个互利区和一个冲突区这两个推论的有效性,同时还利用研究结果对中国东盟关税同盟区的福利效应进行了预测性分析。

本论文得出了两个创新性研究结论:其一,在具有规模经济的自由贸易环境中,关税同盟区内部成员国在福利效应区域方面同时存在着冲突区和互利区,参与关税同盟贸易的成员国之间既有内在的冲突,也能共同获利,内在冲突和共同获利的共存性遵循一个系统的模式,因此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并非总是能够提高参与贸易成员国的福利效应;其二,使用博弈论和微积分等量化研究方法对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的分析表明:目前,关税同盟区等区域性贸易组织的大量涌现是多边贸易合作加深的一个必然结果,而且随着多边贸易合作程度的加深,关税同盟区的数量和规模都将会上升。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还弥补了大多数关税同盟理论都适用于发达国家,而对发展中国家的关税同盟分析仍停留在过去60年代进口替代时期的不足,相信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认识未来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流趋势以及制定和调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体战略和政策等都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期刊论文 朱华友.赵琪.丁四保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区域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世界地理研究2003,12(3) 在世界贸易格局的形成中,贸易区域化现象引人注目.文章运用外部规模经济理论对这种现象予以新的解释,即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一些地理位置邻近、文化背景相似的国家为获取有利的贸易区位,通过产业分工、对内合作和对外竞争形成区域贸易集团,并由此产生

3.学位论文 李大升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理论探讨 2003

该论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规模经济理论的来源形成和发展,其中具有创新的部分是乔梁博士提出的实现规模经济的若干个支撑条件.第二章则历史地介绍了传统贸易理论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变到新贸易理论的.这里面,最为关键的突破就是在模型中引入了规模经济,为此,在该章的第三节系统地介绍了新贸易模型的萌芽——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正是受到这个模型的启发,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家才建立了各自的贸易模型,造成了新贸易理论的繁荣局面.在该章的后面几节,则扼要介绍了若干个贸易模型及其涵义.第三章是基于前两章的实证分析.在第一节,作者就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演变的脉络进行了一番梳理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在第二节中,作者对中国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出口变化状况进行了简单的实证分析,以试图印证规模经济也是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源泉,这个新贸易理论核心命题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是否发挥作用.结论是,至少部分地发挥了作用.既然发挥了作用,那么到底它发挥了多大作用呢?该章第三节就是借用专家模型,就规模经济对部门内贸易产生的贡献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第四章综合前面各章的内容,首先就中国企业规模经济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然后考察了规模经济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些关系.在最后一节则初步探讨了如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这个课题.

4.期刊论文 柯雷.赵曙东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5.学位论文 辛竹 贸易成本与贸易模式——基于与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 2006

在考虑贸易成本(例如运输成本或者其他成本)、非完全竞争市场、规模报酬递增等条件时,贸易模式就可能无法从通常的比较优势中得到很好的解释。本文以对考虑贸易成本的贸易模型分析为主,以上其他因素作为分析的辅助。而贸易成本,以运输成本为主。

因为理论分析工具等因素的限制,在以李嘉图模型为代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贸易成本等问题一直被忽略。而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经济理论以及相关分析工具的发展,贸易成本、规模经济等因素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

本文旨在介绍和分析已有的主要关于贸易成本对贸易条件等因变量乃至贸易模式的影响的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和传统贸易理论的相关方面的比较分析,建立一定程度上的一般化模型,尽可能清晰地体现贸易成本在贸易模式的决定中中应有的地位。

本文的正文部分分为四个章节:由第一章即为第一部分,叙述研究背景、文献等相关问题,为之后的模型的展开打好基础。第二章,主要通是对附加了贸易成本的李嘉图模型的分析研究,并从量的分析延伸到较为简单的福利分析。第三章,从两国模型延伸到一般的多国模型,并通过一个线性国家分布的模型来体现地理位置作为运输成本的重要决定因素对贸易模式的影响。第四章将在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引入一个更具一般性的较简单的体现具体的、非完全竞争经济、规模经济和贸易成本关系的模型,来说明其余被传统贸易理论所忽略的因素贸易成本之间的关系。

6.学位论文 尹超 美国电影贸易国际主导地位原因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2007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势头.电影不仅仅是一国文化的象征,其产业的发展对一国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全球电影贸易,美国影片占据了国际支配地位,产量居全球总产量的6.7%,而放映时间却占据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祖先留给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改革开放,整个社会展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社会面貌,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如何利用电影这一个带有商业和文化色彩的产品,不仅仅获得经济上的成功,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成为撰写本篇论文的初衷。

本文以美国电影贸易国际主导地位的原因分析作为主题进行研究。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对国内外关于美国电影贸易国际主导地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对本文研究所要利用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对美国电影贸易量以及贸易构成进行了考察。通过对美国电影产业出口收入、美国电影录像带在国外租赁收入和国外电影录像带在美国的租赁收入以及美国电影在其它国家票房收入的比较,考察美国电影贸易量,指出美国电影贸易的国际主导地位。同时还对美国电影贸易构成进行了考察,分析了美国在国外市场上影片的种类。

第三章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美国电影贸易国际主导地位的原因。除了地理条件以及英语国家等先天优势以外,本文从规模经济、市场规模、文化折扣、产业环境以及政府扶持等角度分析了美国电影产业后天的比较优势。同时对美法电影贸易进行了案例研究。

第四章针对如何促进我国电影贸易以及产业发展提出了自己建议,认为应该借鉴美国电影的经验,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形成自身地规模经济,同时政府给予扶持等建议。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从如何增加票房收入以及后电影市场开放角度进行分析;形成自身的规模经济从加强电影生产基地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立大型影视集团的角度进行分析;加强政府扶持,则主要从提供信用担保和贸易保护的角度进行分析。

7.期刊论文 杨成月.Yang Xianyue 贸易及经济地理中的规模经济、差异产品与运输成本——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的学术贡献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30(2)

通过将规模经济、差异产品与运输成本引入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克鲁格曼使我们开始并加深对贸易决定因素和区位经济活动的认识,其将贸易理论和经济地理这两个曾经是相互独立的经济学分支融合的开创性研究成为新贸易理论发展的先导.克氏理论认为,即使缺乏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也会产生贸易;而将规模报酬递增和垄断竞争的新要素与传统的要素禀赋结合到一起研究,导致了用实验来预测跨国间贸易方式约差异.

8.学位论文 李力 公司内贸易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公司内贸易的启示 2002

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公司内贸易的定义及其类型.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公司内贸易的现状和结构特征.第三章指出传统理论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存在重大的缺陷如:完全竞争、技术因素、不存在规模经济的假设.进而介绍了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从其核心渊源和决定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四章 分析了跨国公司内部化行为的有效性.对于中国跨国经营企业成长来说,是通过内部化谋求内部经济还是通过外部化谋求外部经济,主要取决于生产方式效率的高低,而技术条件又决定着生产方式.因此,内部化的本质实际上是技术的规模经济问题.第五章通过分析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并根据公司内贸易和其的相似性,探求公司内贸易的现状.并根据以上的分析找出中国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对策.对于大型企业可以采用抢先战略和进攻战略,对于中小企业可以选择进入外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体系.

9.期刊论文 温太璞 关于规模经济、跨国兼并与贸易模式的理论考证 -经济师2002,

大公司跨国兼并浪潮的此起彼伏导致了国际垄断程度的提高,这是毫无疑问的,而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各国政府的法律和政策似乎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态度.文章分析了国际垄断程度提高的经济学基础以及中小企业广泛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化生产经营的经济学基础.

10.学位论文 翁华 产业内贸易理论与中国产业内贸易研究 1996

该文主要采用建立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三位数分类基础上的贸易重叠指数的研究方法,对1985-1993年中国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大量实证分析,并对不同统计方法对产业内贸易结盯的影响,测试方法中各个测试指标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产业内贸易在国家之间、产业之间的规律,产业内贸易的特殊组成部分-公司内贸易作了研究.研究的结果是产业内贸易作为第二贸易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国际贸易所采用的主要形式.中国产业内贸易在近几年内是发展比较迅速的,基本可以达到新兴工业国家在七十年代末的水平.中国要加大产业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必须加大与亚洲各国家之间的贸易,中国要从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必须调整中国出口产业结构,由劳动力密集、低附加值型产品转向具有高技术、资金含量,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中国要增大产业内贸易可采用(1)在充分利用国内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规模经济增大产业内贸易;(2)通过提高技术素质发展产业内贸易;(3)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和利用公司内贸易,获取贸易利益,扩大产业内贸易.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whkjxyxb200612018.aspx

授权使用:西北大学(xaxbdx),授权号:301498bc-9c93-4f92-9237-9dd200dacd24

下载时间:2010年8月14日

第19卷第12期武设科技学院学报Vbl.19No.122006年12月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SCIENCEANDENGINEERINGDec.2006

规模经济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谢兰璋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北武汉430050)

摘要:规模经济是决定国际分工与贸易的重大因素。本文首先对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进行了简要分析,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规模经济论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具体影响,以及对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些重

要启示。

关键词:规模经济;贸易;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60(2006)--0061—04

在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漫长历程中,规模经济作为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之外的决定国际分工与贸易格局的又一重大因素,长期以来被正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所忽视。研究国际贸易的先驱者亚当.斯密早就指出,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形成广泛的国际分工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一些学者尝试研究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及其贸易形成机制,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正统理论中的地位逐渐得以确认。上世纪90年代,俄 林(B.ohlin)在其名著《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中着重探讨了贸易中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效应。美国的保罗-克鲁格曼在其国际贸易新理论的经典性论文《报酬递增、差异产品和国际贸易》中研究了规模经济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强调在规模经济发生作用的条件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对规模经济效果的追求(也是对获得超额利润的追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力。

这些研究使得规模经济贸易理论Et益成熟。那么,从目前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践来看,规模经济论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影响如何?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有何重要启示?本文对此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1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简析

1.1规模经济的含义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规模收益不变,即假定无论生产多少数量的产品,厂商追加生产单位产品的效率和平均生产成本总是不变的;或者说,厂商每多生产一件产品,厂商增加的成本总是不变的,即边际成本不变。但事实上,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厂商生产过程中的产出增加比例要大于要素投入的增加比例,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递减,平均成本也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这就是规模经济(规模收益递增)。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另一种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而与整个行业的生产规模有关,行业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单个厂商平均成本的下降。

现实中的很多产品具有规模经济特点,规模经济越大,生产效率越高,投入增加一倍,产出可以增加一倍以上。举一个小例,生产10双运动鞋,用15小时劳力,生产同样的25双运动鞋只用30小时劳力,劳力的投入增加1倍,运动鞋的产量则增加了1.5倍。从目前的很多工业部门来看,大规模经济多为资本、技术集约的大垄断公司经营,它们通过专业化和流水线大规模生产,又善于利用副产品,并且大量购买原材料及零部件取得价格折扣,从而降低了成本,规模收益递增。比如汽车厂、钢铁厂每年产量数以十万、百万单位计,通过技术革新、流水作业,省工省料,平均成本自然降低。当然,大规模生产需要大市场来容纳,只有打人国际市场才收稿日期:2006-09.25

62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能维持大公司较大而长期的生产规模。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喷气式飞机50%的销路在国外,如无国外市场则很难弥补其昂贵的固定成本和设计研究费用。

1.2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中的规模经济论,也称为规模收益递增理论,其论点为:规模经济为国际贸易直接提供了基础,

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收益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因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现以国I和国II为例来说明由规模经济而取得的贸易优势及在规模经济基础上互惠贸易的发生,如图1所示:

Y2

YlEA

oXlX2X3X

图1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作用

假定国I、国II在各方面都完全相同(要素禀赋、生产技术水平、消费偏好均同,经济的绝对规模也相当),如图1,用同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和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因为规模收益递增,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表 

明生产x、Y产品发生规模收益递增(成本递减),即每增加生产一单位的x商品需要放弃生产Y商品的数量越来越少,增加生产一单位的Y商品需要放弃生产x商品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图中A点为两国在封闭经济状态下共同的生产点,两国均生产x。单位的x产品和Y。单位的Y产品,这时国内均衡商品相对价格一样(PA),显然,此时并不存在比较利益问题,但却存在由专业化分工和相互贸易所带来的潜在利益,优势和利益正来自规模经济。如果国I试图增加x商品的生产,哪怕开始只比对方增加一点点,但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稍许增加的x商品就会获得成本优势,促使其进一步扩张生产,这种扩张反过来又会强化它的优势,出现了一种滚雪球式的专业化分工倾向,这就推动了国I专业化生产x商品,产量为x,。反之亦然,国II也会专业化生产Y商品,产量为Y3。若两国各以自己生产的一部分商品进行贸易,即国I用x:x,的x商品与国II的Y2Y3的Y商品相交换,结果两国的消费均确定在E点上,较之分工前的A点提高了,两国的经济福利也随之增加,达到了位置更高的无差异曲线U:,两国各获利x,x2和Y,Y2,得到的利益就来自各国只生产一种产品的规模经济。

可见,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贸易会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使产业达到更大的国际规模而获得利益,而参加分工和贸易的两国均可获利。

2规模经济论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影响

2.1进一步说明了国际贸易格局形成的原因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格局的形成取决于各国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甚至需求偏好这类基本的经济特征,各国为了充分发挥以这些基本特征的国际差异为基础所形成的比较利益而进行贸易。但实践表明,发达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并不是以这些基本经济特征的差异为基础的。规模经济理论就揭示了国际贸易形成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只要有规模经济存在,即使是两个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完全相同的国家,也同样可以发生专业化分工和贸易。一国一旦以获取规模经济为目标开始在一个行业进行大规模生产,哪怕启动之初的规模优势很微弱,但这种优势将随着生产扩张而滚雪球式地增大,最终达到专业化生产和相互贸易。许多贸易(尤其是资源、技术相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就是这种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专业化分工的产物,而不是以比较利益为依据的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例如,飞机制造业的最低限度的规模经济是很大的。据估算,美国波音公司在销售一架777喷气式飞机前须投资30亿美元,销售300架才能拉平成本与收益,

第12期谢兰璋:规模经济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这样高昂的固定成本需要巨大的规模经济,而世界需求或世界市场容量只能支持三家这样的寡头垄断公司。可见,世晃市场只能容纳下屈指可数的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厂家,由此而形成的少数几个厂家便能完全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为了使这些厂家为世界市场服务,国际贸易势在必行。

在传统国际贸易模型中,一个国家本身的特性决定它享有何种优势,生产什么产品,在何处交易,专业化分工和贸易格局是十分确定和可以预测的。然而,基于规模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和贸易格局却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历史和偶然的因素在引导一国专业化生产方向和区位配置时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比如在美国,西雅图飞机制造业发达,而底特律则专业生产汽车,硅谷专搞计算机业,这不是仅用区位或比较优势就能说清个中缘由的。可以这样解释,因为规模经济的效应,一旦一国或一地区率先进人某一新兴行业,收益递增将使该产业在那里生根开花,最初的生产优势将不断自我积累和强化,从而形成持久性的优势。在这种规模经济导致的专业化分工格局下,国际贸易格局就基本确定下来了。

2.2揭示了目际贸易利益的又一重要来源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利益或发源于技术水平差异所造成的比较利益,或由生产要素禀赋的国际差异孕育而成。规模经济理论则提示了规模经济是贸易利益的又一重要来源。规模经济的存在意味着,即使是两个经济情形相似的国家之间也可以从贸易中获利,这种新型贸易利益是区别于任何利益而独立存在的。国际经验也表明,一国缺乏规模经济或只在国内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在开展贸易后都能获得国际规模的递增收益,本国制造业和某些服务业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消费者也能获得更多的福利。比如两国进行汽车贸易,每一国生产100万辆在国内消费,如果进行贸易,两个市场形成一体化,共有200万辆汽车。在此市场上,汽车的品种增加,平均成本下降,有利于消费者。一些经济学家也指出,对于一些西欧小国,规模经济是它们从区域贸易一体化中获利的主要来源,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常规的比较利益。即使是大国,规模经济问题同样也是很重要的。有学者论证到,当贸易双方绝对规模不等时,大国能够获得更多的来源于规模经济的贸易利益。2.3有助于充分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 规模经济论还可以很好地解释产业内贸易问题。国际贸易开展后,厂商面对更广大的市场,生产规模可以扩大,规模经济使扩大生产规模的厂商的生产成本、产品价格下降,生产相同产品而规模不变的其他国内厂商因此被淘汰。因此,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某一产业部门内,各国将各自专于该产业部门的某些差异产品的发展,再相互交换(即开展产业内贸易)以满足彼此的多样化需要。国家间的要素禀赋越相似,越可能生产更多相同类型的产品,它们之间的产业内贸易量就越大。发达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和技术越来越相似,它们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相对于产业间贸易日益重要。根据关贸总协定(GATT)及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资料,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明显上升,约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国际贸易属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这种现象用规模经济论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

2.4可以更为全面地审视耍素价格效应

赫克歇尔一俄林一萨缪尔逊模型(h—o—s定理)指出,在一些严格的假定条件下,国际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还会使要素价格均等化。但从规模经济论来看,如果存在规模经济,哪怕具备了上述严格的假定条件,要素价格均等化一般也不会发生。这是因为,在具备规模经济特征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取决于生产规模的大小,也取决于h—o—s定理成立所必需的若干因素。因此,在满足了h—o—s定理所指的一些严格的条件之后,如果各国并不是以同样的规模进行生产,贸易还是不会使要素价格的国际差异趋于均等化。在规模经济使国际专业化分工的客观基础日益扩展的今天,情况更是如此。

3规模经济论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启示。

规模经济条件下的贸易理论所揭示的不同于传统理论的经济增长机制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其贸易发展观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3.1it视国际贸易的规模经济效应

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很符合传统比较优势战略中传统贸易产品出口国的特征,但简单地强调这种贸易模式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当前,我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相当比重,出口额大但出口利润不高,单个企业的出口规模偏小。由于传统贸易产品的技术进步缓慢,国际市场萎缩,这些贸易部门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起到带动国内经济成长的目的,有的甚至造成国民经济结构的畸形。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则强调了国际贸易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

的规模经济效应,这表现在生产厂商的边际成本随产出的增加而下降,扩大该产品产量从而扩大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一般来讲,在那些与技术进步、资本密集密切相关的行业才会出现规模经济的特征。这些行业比传统贸易部门技术等级和资金密集程度的要求高,大规模开展这种贸易的意义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出口创汇,其核心目的应该是通过改进技术和提高工艺,在享受规模经济的专业化分工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且,这样做还可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产业,这些产业面向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技术等级和管理水平领先,可以有效地带动国内其他产业的成长。国家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可以有意识地利用东部地区雄厚的工业基础、人力资本和技术优势,打“规模经济”牌,扶植起一大批强大的集团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

3.2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发展规模经济

我国在发展规模经济的条件上与一般的发展中小国是不一样的。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目前的经济增长较快,国内市场容量广阔,发展潜力也相当大,加上国内的资源条件,这都为发展专业化和规模经济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完全有可能依托国内市场需求发展规模经济。但要看到,我国已建立的部门比较齐全的现代产业是在国家的高度保护下建立起来的,有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布局不合理的特点,行政区划导致的地方主义和国内交通运输通讯的不完善从主客观方面造成了市场分割。因此,需要打破行政垄断和地方封锁,促进企业联合兼并,成立大型企业集团,规范市场行为,真正为发展规模经济创造条件。在利用国内市场的同时,我们还要想方设法在扩大开放和扩大对外贸易中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发展规模经济,提高竞争能力。3.3更好地把产业政策与出口贸易政策结合起来

我们的产业政策必须要与出口贸易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形象地说,传统贸易理论将国际贸易看作小麦之类典型商品的贸易,而规模经济下的新贸易理论则在很大程度上将国际贸易视为飞机之类的典型商品贸易。因此,我国由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必须抓紧提升出口产业层次,迎合规模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在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轻纺工业的同时,应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包括钢铁、机电、能源、交通 工具(如汽车、铁路、飞机)和各类化学工业,明确其出口导向的战略目标。对于高科技工业,我国在某些领域已有一定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距离。目前阶段以吸收消化改进为主,国家在财政许可的条件下应多方面资助其发展。以期将来走高科技出口强国之路。

3.4注意寻求和开辟规模经济的贸易利益新来源

要注意开掘和利用各种外部和内部的、静态和动态的规模收益递增形式。厂商一旦成为出口型企业,将面对远大于国内市场的国际市场,因而能够进一步拓展生产规模,获得更多的规模经济效益。对那些尚未达到最佳规模经济水平而又面临国内市场限制或国外贸易壁垒的厂商来说,实行跨国经营不失为进一步寻求规模经济发展之上策。跨国企业可以有意识地将某些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间产品的生产集中在某一东道国的子公司,并将研究开发活动集中到母国总部或其他合适地点,令其为全公司的国际生产和市场服务,从而赋予其适度的规模经济,有效地突破东道国和所在国一地一隅的市场规模限制。跨国公司集下属子、分公司各点的规模经济于一身,必能综合成一种更大的规模经济。同时,如果我们能加入经过选择的地区性一体化,还可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开掘和形成规模经济。

参考文献:

[1】陈宪,韦金鸾,应诚敏,等.国际贸易——原理.政策.实务(第二版)【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2孙丽云,王立群.国际贸易(第三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张洪恩.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J】.经济问题,2006,(5).

[4】雷辉.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6,(1).

[5】张盛伟.浅论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IIIh][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

规模经济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谢兰璋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北,武汉,430050武汉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6,19(12)0次

参考文献(5条)

1.陈宪.韦金鸾.应诚敏 国际贸易--原理.政策.实务 2002

2.孙丽云.王立群 国际贸易 2003

3.张洪恩 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期刊论文]-经济问题 2006(05)

4.雷辉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期刊论文]-改革与战略 2006(01)

5.张盛伟 浅论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 2005(11)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宋岩 规模经济视角下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研究 2006

关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质性地消除了各成员国之间用于所有贸易上的关税和其他限制措施,因此关税同盟的成立即使没有实现各个成员国福利效应的最大化,也提高了整个关税同盟区的福利水平。

以往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理论的研究都是以规模收益不变为前提的,即假设不存在规模经济。而事实是:关税同盟的建立使得所有的成员国之间形成了一个大市场,它将带来更高效、更具有竞争力的经济环境,这充分体现在规模经济的出现。本论文正是基于现代经济具有规模经济性的特点,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研究了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理论的对比分析,确定了本论文的选题角度和研究目标;接着从规模经济的视角,本论文按照层层递进、不断深化的思路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二章引入两国贸易模型,探讨了规模经济视角下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研究的理论依据,着重从关税同盟的多重福利效应以及关税同盟福利效应本身所具有的互利性和冲突性、福利效应分布点的确认以及分布点确认过程中政府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通过引入线形贸易模型和三国贸易模型进行了理论依据的深化:第三章主要给出了规模经济视角下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的研究方法,以纳什均衡分析和子博弈完美均衡分析为基础,探索性的应用微积分、立体几何和一般均衡分析的知识确立了关税同盟福利效应分析的研究方法;第四章归纳总结了利用上述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推导出规模经济视角下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的几个重要推论, (1)关税同盟区的贸易均衡呈现多重结果, (2)两国模型下关税同盟福利效应呈现两个互利区和一个冲突区, (3)三国模型或多国模型下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呈现多种可能性的分布;第五章对欧盟内英国和法国的福利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并证明了两国模型理论依据的正确性及两国模型下关税同盟区的贸易均衡呈现多重结果和关税同盟福利效应呈现两个互利区和一个冲突区这两个推论的有效性,同时还利用研究结果对中国东盟关税同盟区的福利效应进行了预测性分析。

本论文得出了两个创新性研究结论:其一,在具有规模经济的自由贸易环境中,关税同盟区内部成员国在福利效应区域方面同时存在着冲突区和互利区,参与关税同盟贸易的成员国之间既有内在的冲突,也能共同获利,内在冲突和共同获利的共存性遵循一个系统的模式,因此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并非总是能够提高参与贸易成员国的福利效应;其二,使用博弈论和微积分等量化研究方法对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的分析表明:目前,关税同盟区等区域性贸易组织的大量涌现是多边贸易合作加深的一个必然结果,而且随着多边贸易合作程度的加深,关税同盟区的数量和规模都将会上升。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还弥补了大多数关税同盟理论都适用于发达国家,而对发展中国家的关税同盟分析仍停留在过去60年代进口替代时期的不足,相信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认识未来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流趋势以及制定和调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体战略和政策等都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期刊论文 朱华友.赵琪.丁四保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区域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世界地理研究2003,12(3) 在世界贸易格局的形成中,贸易区域化现象引人注目.文章运用外部规模经济理论对这种现象予以新的解释,即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一些地理位置邻近、文化背景相似的国家为获取有利的贸易区位,通过产业分工、对内合作和对外竞争形成区域贸易集团,并由此产生

3.学位论文 李大升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理论探讨 2003

该论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规模经济理论的来源形成和发展,其中具有创新的部分是乔梁博士提出的实现规模经济的若干个支撑条件.第二章则历史地介绍了传统贸易理论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变到新贸易理论的.这里面,最为关键的突破就是在模型中引入了规模经济,为此,在该章的第三节系统地介绍了新贸易模型的萌芽——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正是受到这个模型的启发,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家才建立了各自的贸易模型,造成了新贸易理论的繁荣局面.在该章的后面几节,则扼要介绍了若干个贸易模型及其涵义.第三章是基于前两章的实证分析.在第一节,作者就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演变的脉络进行了一番梳理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在第二节中,作者对中国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出口变化状况进行了简单的实证分析,以试图印证规模经济也是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源泉,这个新贸易理论核心命题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是否发挥作用.结论是,至少部分地发挥了作用.既然发挥了作用,那么到底它发挥了多大作用呢?该章第三节就是借用专家模型,就规模经济对部门内贸易产生的贡献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第四章综合前面各章的内容,首先就中国企业规模经济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然后考察了规模经济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些关系.在最后一节则初步探讨了如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这个课题.

4.期刊论文 柯雷.赵曙东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5.学位论文 辛竹 贸易成本与贸易模式——基于与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 2006

在考虑贸易成本(例如运输成本或者其他成本)、非完全竞争市场、规模报酬递增等条件时,贸易模式就可能无法从通常的比较优势中得到很好的解释。本文以对考虑贸易成本的贸易模型分析为主,以上其他因素作为分析的辅助。而贸易成本,以运输成本为主。

因为理论分析工具等因素的限制,在以李嘉图模型为代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贸易成本等问题一直被忽略。而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经济理论以及相关分析工具的发展,贸易成本、规模经济等因素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

本文旨在介绍和分析已有的主要关于贸易成本对贸易条件等因变量乃至贸易模式的影响的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和传统贸易理论的相关方面的比较分析,建立一定程度上的一般化模型,尽可能清晰地体现贸易成本在贸易模式的决定中中应有的地位。

本文的正文部分分为四个章节:由第一章即为第一部分,叙述研究背景、文献等相关问题,为之后的模型的展开打好基础。第二章,主要通是对附加了贸易成本的李嘉图模型的分析研究,并从量的分析延伸到较为简单的福利分析。第三章,从两国模型延伸到一般的多国模型,并通过一个线性国家分布的模型来体现地理位置作为运输成本的重要决定因素对贸易模式的影响。第四章将在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引入一个更具一般性的较简单的体现具体的、非完全竞争经济、规模经济和贸易成本关系的模型,来说明其余被传统贸易理论所忽略的因素贸易成本之间的关系。

6.学位论文 尹超 美国电影贸易国际主导地位原因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2007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势头.电影不仅仅是一国文化的象征,其产业的发展对一国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全球电影贸易,美国影片占据了国际支配地位,产量居全球总产量的6.7%,而放映时间却占据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祖先留给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改革开放,整个社会展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社会面貌,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如何利用电影这一个带有商业和文化色彩的产品,不仅仅获得经济上的成功,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成为撰写本篇论文的初衷。

本文以美国电影贸易国际主导地位的原因分析作为主题进行研究。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对国内外关于美国电影贸易国际主导地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对本文研究所要利用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对美国电影贸易量以及贸易构成进行了考察。通过对美国电影产业出口收入、美国电影录像带在国外租赁收入和国外电影录像带在美国的租赁收入以及美国电影在其它国家票房收入的比较,考察美国电影贸易量,指出美国电影贸易的国际主导地位。同时还对美国电影贸易构成进行了考察,分析了美国在国外市场上影片的种类。

第三章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美国电影贸易国际主导地位的原因。除了地理条件以及英语国家等先天优势以外,本文从规模经济、市场规模、文化折扣、产业环境以及政府扶持等角度分析了美国电影产业后天的比较优势。同时对美法电影贸易进行了案例研究。

第四章针对如何促进我国电影贸易以及产业发展提出了自己建议,认为应该借鉴美国电影的经验,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形成自身地规模经济,同时政府给予扶持等建议。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从如何增加票房收入以及后电影市场开放角度进行分析;形成自身的规模经济从加强电影生产基地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立大型影视集团的角度进行分析;加强政府扶持,则主要从提供信用担保和贸易保护的角度进行分析。

7.期刊论文 杨成月.Yang Xianyue 贸易及经济地理中的规模经济、差异产品与运输成本——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的学术贡献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30(2)

通过将规模经济、差异产品与运输成本引入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克鲁格曼使我们开始并加深对贸易决定因素和区位经济活动的认识,其将贸易理论和经济地理这两个曾经是相互独立的经济学分支融合的开创性研究成为新贸易理论发展的先导.克氏理论认为,即使缺乏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也会产生贸易;而将规模报酬递增和垄断竞争的新要素与传统的要素禀赋结合到一起研究,导致了用实验来预测跨国间贸易方式约差异.

8.学位论文 李力 公司内贸易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公司内贸易的启示 2002

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公司内贸易的定义及其类型.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公司内贸易的现状和结构特征.第三章指出传统理论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存在重大的缺陷如:完全竞争、技术因素、不存在规模经济的假设.进而介绍了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从其核心渊源和决定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四章 分析了跨国公司内部化行为的有效性.对于中国跨国经营企业成长来说,是通过内部化谋求内部经济还是通过外部化谋求外部经济,主要取决于生产方式效率的高低,而技术条件又决定着生产方式.因此,内部化的本质实际上是技术的规模经济问题.第五章通过分析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并根据公司内贸易和其的相似性,探求公司内贸易的现状.并根据以上的分析找出中国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对策.对于大型企业可以采用抢先战略和进攻战略,对于中小企业可以选择进入外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体系.

9.期刊论文 温太璞 关于规模经济、跨国兼并与贸易模式的理论考证 -经济师2002,

大公司跨国兼并浪潮的此起彼伏导致了国际垄断程度的提高,这是毫无疑问的,而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各国政府的法律和政策似乎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态度.文章分析了国际垄断程度提高的经济学基础以及中小企业广泛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化生产经营的经济学基础.

10.学位论文 翁华 产业内贸易理论与中国产业内贸易研究 1996

该文主要采用建立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三位数分类基础上的贸易重叠指数的研究方法,对1985-1993年中国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大量实证分析,并对不同统计方法对产业内贸易结盯的影响,测试方法中各个测试指标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产业内贸易在国家之间、产业之间的规律,产业内贸易的特殊组成部分-公司内贸易作了研究.研究的结果是产业内贸易作为第二贸易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国际贸易所采用的主要形式.中国产业内贸易在近几年内是发展比较迅速的,基本可以达到新兴工业国家在七十年代末的水平.中国要加大产业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必须加大与亚洲各国家之间的贸易,中国要从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必须调整中国出口产业结构,由劳动力密集、低附加值型产品转向具有高技术、资金含量,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中国要增大产业内贸易可采用(1)在充分利用国内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规模经济增大产业内贸易;(2)通过提高技术素质发展产业内贸易;(3)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和利用公司内贸易,获取贸易利益,扩大产业内贸易.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whkjxyxb200612018.aspx

授权使用:西北大学(xaxbdx),授权号:301498bc-9c93-4f92-9237-9dd200dacd24

下载时间:2010年8月14日


    相关文章

    金融学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安徽财经大学2010届金融学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次贷危机"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 2. QDII实施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3. QFII与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4. 保险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关系分析 5. 拨 ...

    世界重大金融事件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首雒侄湃jir易史.謦学报2002年第2期 世界重大金融事件 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夏金霞韩廷春 [关键词] [作者简介] 理学院副教授金融改革金融危机外债金融监管夏金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韩廷春经济学博士后北京邮编100084 ...

    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

    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 • 目录 一.欧洲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概况 二.欧洲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动因分析 三.国内外学者对跨国公司投资分析研究 四.欧洲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存在问题 五.我国吸引欧洲跨国公司的政策建议 六.有关欧洲跨国公司的案例 ...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兼论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启示 比较优势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教授在80年代发表了其著名的三部曲,即<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 ...

    美国与日本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成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共同参与高等教育事务的有效体制,从法律上保障了美国高等教育财政投资. 日本高等教育足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的,1872年,日本政府颁布第一个教育法令<学制>,对大学的性质.目的和收费标准作了规定,因此,舀本商等教 ...

    东亚经济奇迹的启示

    作者:约瑟夫·E·斯蒂格里兹(Joseph E.Stiglitz) 经济译文 1997年10期 (译者前言:Joseph E.Stiglitz原为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现已离校就任克林顿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本文是世界银行对东亚奇迹和公 ...

    欧债危机论文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 本科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国际金融学 专业年级: 2009级金融学(双学位) 学 号: 学生姓名: 论文题目: 欧洲主权债务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_ 成 绩: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 ...

    浅析信息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_V4

    浅析信息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及对我国的启示 姜敏 ( 单位.地址.邮编,6号宋体,居中如: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摘 要:信息技术产业是 21 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各国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的战略性产 ...

    世界跨国并购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启示

    世界跨国并购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启示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并购成为很多企业寻求国外扩张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一种趋势.世界跨国并购浪潮也随之而来,世界各国企业纷纷寻求企业扩张,这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作为需要快速发展的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