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育种学 2013

一、名词解释

1、家畜:指人类长期选择条件下家养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动物。通俗认为是经过驯养且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家养动物。

2、育种:通过改进、保护和利用家养动物遗传资源求得当前和未来更高的生产效率的全部生命活动。

3、家畜育种学:是人类应用遗传学理论,指导家畜育种实践的有关科学知识体系。是研究改良家畜遗传素质,提高生产性能水平,根据需求培养新品种、品系,通过杂交利用杂种优势,高效优质地生产量多质优的畜产品的理论。

4、驯养:指捕获的野生动物在幼龄时经过调教和训练,使其顺从和驯服,有时能按人的指挥或示意完成一些动作的动物,或者是完全是世世代代在笼中饲养的,尚未失去野性,只供观赏或其他用途的野生动物。

5、驯化:指经过人类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饲养、选择与育种,使动物的体型发生巨大的变化,完全失去其野性,生活习惯发生根本性改变,成为对人类有很大依赖性的家养动物。

6、物种:指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彼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和基本形态互不相同的生物集团, 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7、品种: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是人类的农业生产资料。

8、品系:是品种的一种结构形式,指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9、生长:同类细胞数目增加或体积增大,使个体由小到大,体重逐渐增加的现象。

10、发育: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从而产生不同的体态结构与机能的过程。它是个体生育机能逐步实现和完善的一个过程。是个体生育机能逐步实现和完善的过程。

11、累积生长:家畜在任一时期所测得的体重或体尺,是前期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

12、绝对生长: 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增长量. 反映生长速度。

13、相对生长:单位时间内增长量与原有体量的比值。反映了生长发育的强度。

14、生长系数:末重占始重的百分率, 表示生长强度的指标。

15、生长加倍次数:从初重到末重翻几番。

16、分化生长率:所研究的部分和器官在特定时间内的增长与整体相对生长的比例。

17、生长关卡:动物个体发育全过程,一般来说都是以出生前后作为界线将其分为胚胎期和生后期两个阶段。这是两个基本的生长关卡,即只有完成前一个生长期后,才可能转入另一个生长时期。

18、生长波:生长强度有次序地依此移行的现象

19、生长中心:主要生长波、次要生长波汇合的地方

20、发育受阻:家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良或其它原因,引起个体某些部位或组织器官不协调的生长发育,这种现象称为发育受阻。

21、稚态延长:家畜发生发育受阻后,以后随年龄增长仍保持着开始受阻阶段的特征,这种现象为稚态延长。

22、胚胎型:草食动物在胚胎发育后期,母体营养不良,使出生时的动物直到成年仍保持胚胎期特征,表现为头大体矮、关节粗大、四肢短、尻部低等,即为胚胎型。

23、幼稚型:草食动物出生以后营养不良(如缺奶),使成年动物个体仍具有幼龄时期的特征。

24、体质:是指在遗传基础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下,动物有机体各部分机能和结构协调性的综合表现。

25、气质:家畜有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反应的一种表现。

26、体况:指动物的肥满度和营养状况。决定于饲养管理及利用性质,又叫“膘情”。 27、生产力:指家畜在一定饲养方式下所表现出的生产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指标。

28、选择:通过外界因素的作用,将群体中的遗传物质重新进行安排,以期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手段。

29、自然选择: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自然界对物种的选择作用。

30、人工选择:指在动植物育种过程中,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家养动植物进行的有目的性的选择过程。

31、留种率:留种个体数与同期全群总数之比。

32、选择差:被选留个体均数与群体均数之差,亦即被选留种畜所具有的表型优势。 33、选择反应:子代与亲代均数之差。代表了被选留种畜所具有的遗传优势。 34、遗传进展:平均每年选择反应,即选择反应除以平均世代间隔。

35、选择强度:标准化的选择差,可以讲以性状表型标准差为单位的选择。

36、间接选择反应:指由于对X性状选择而使与X性状有遗传相关的y性状在一代里所发生的变化,就叫做y性状的间接选择反应。

37、质量性状:由单个或少数几个基因座所决定,性状的表现不受或很少受环境的影响,且性状的表型变异为间断分布,即可分成几个界限分明的等级或类型。

38、育种值:将控制一个数量性状的所有基因座上基因的加性效应总和称为基因的加性效应值。此值的高低反映了它在育种上的贡献大小,因此这部分效应也叫育种值。

39、估计育种值:育种值无法直接测量,只能通过一定的统计学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来对育种值进行估计,该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

40、相对育种值:个体育种值与所在群体表型均值的百分比,是没有单位的相对值形式。

41、选配:就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决定公母畜的配对。即有意识地组合后代的遗传基础,达到培育和利用良种的目的。

42、品质选配:又叫做选型交配,是以据交配双方品质对比的选配。

43、亲缘选配:是依据交配双方的亲缘关系的选配。

44、种群分配: 研究与配个体所隶属的种群特性和配种关系,是根据与配双方是隶属于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种群而进行的选配。

45、近交系数:表示纯合的相同等位基因来自共同祖先的机率。

46、亲缘系数:是指两个个体(同一性状)育种值之间的相关。

47、近交:交配双方倒共同祖先的代数之和在6代之内的个体间交配,近交系数大于0.78%。

48、近交衰退:近交使繁殖性能、生理活动及与适应性相关的性状都降低的现象。

49、改良杂交:利用优良品种彻底改良另一品种的生产性能、生产方向或生产力水平的杂交。

50、引入杂交:保留原有品种基本特性的前提下,用引入品种改良其某些缺点的一种杂交方法。

51、分子育种:在经典遗传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理论指导下,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整合于经典遗传育种方法中,结合表现型和基因型筛选,培育优良品种。

52、品系:广义上讲,指一群具有突出优点,并能将这些突出优点相对稳定地遗传下去的具有较高种用价值的种畜群。

53、单系:指来源于同一头系祖,并且具有与系祖相似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的畜群。

54、杂种优势 :指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代 在生活力、繁殖力、生产性能、抗逆性等性状方面优于其双亲的一种现象。

55、育种规划: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科学配置资源、技术、方法和措施,筛选出最佳的育种方案

56、家畜遗传资源:在家畜中存在,被视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原材料的遗传性变异

57、克隆:不经过受精过程而获得动物新个体的方法。

58、克隆动物:指不经过生殖细胞而直接由体细胞获得新的动物个体。

59、动物转基因技术:将外源DNA导入性细胞或胚胎细胞并生产出带有外源DNA片段动物的一种技术。

60、理想群体:规模恒定,公母各半,没有选择、迁移、突变以及世代交替的随机交配群体。

61、群体有效含量:就决定近交率上升速度而言,群体实际规模所相当于“理想规模”的头数。

62、生物技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作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高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63、MOET育种技术指利用超数排卵、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生物工程技术来加快遗传进展和良种培育速度。

64、轮回杂交:用几个种群轮流作为父本杂交,杂交用的母本种群除第一次杂交是用几个种群中的一个之外,各代均用杂交所产生的杂种母畜,各代所产生的杂种除了部分用于继续杂交之外,其他母畜连同所有公畜一律用作商品。通常有二元轮回杂交和三元轮回杂交。

65、理想型横交固定: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所谓“理想型”个体)相交配,以使各优良性状在后代群固定。

二、简答论述

1、家畜育种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1)研究家畜的起源与驯化;品种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现有品种资源的调查、分析、保护、开发和利用。

(2)研究家畜生长发育的规律,主要性状的遗传基础和遗传规律,生产性能测定的组织与实施方法。

(3)研究对现有品种遗传改良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包括选种选配的理论、方法,优化育种规划的方法等。

(4)研究培育新品种/新品系的理论和方法。

(5)研究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与方法。

(6)研究保证家畜育种工作科学高效进行的组织、措施与必要的法规。

2、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1)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2)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3、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1)血统来源相同,具有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 2)性状及适应性相似( 3)遗传性能稳定( 4)具有一致的生产性能 (5)具有足够的数量

(6)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审定和认定 (7)具有较高的经济或种用价值。

4、品种形成的原因。

(1)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 (2)交通不便造成地理隔离

(3)各地的小群体在体型外貌及适应性等方面出现差异

(4)出现家畜品种的雏形

(5)原始品种被继续选育,形成生产性能更专一、经济效益更高的特定生产方向的培育品种。

5、影响品种形成的因素。

答:(1)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生产性能水平、集约化程度

(2)自然环境条件:光照、海拔、温度、湿度、空气、水质、土质、植被、食物结构

6、生长与发育的关系。

(1)生长是由于细胞分裂造成个体体量增加的量变过程。 (2)发育是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质变过程。

(3)生长为发育创造条件,而发育则在组织器官形成后又能刺激个体生长,并决定个体生长的方向,两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4)发育具有阶段性,而生长具有不平衡性。生长贯穿生命始终,发育发生在生长的不同阶段,两个显著时期分别是胚胎期和性成熟期。

7、简述家畜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1)阶段性:分为两个阶段:胚胎期和生后期。

(2)不平衡性:①体重增长的不平衡性 ②外形、部位增长的不平衡性 ③骨骼肌增长的不平衡性(胚期头部生长最快,出生后体轴骨生长最快) ④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 ⑤营养成分积贮的不平衡性。

8、影响家畜生长发育的因素

(1)遗传因素:品种和选配方式可以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

(2)母体大小:胎盘大小、胎盘数量与密度是影响胚胎发育的主要因素。母体越大,胎儿生长越快,胎儿的初生重就越大,从而影响胎儿出生后的生长。

(3)饲养管理因素:营养水平、饲料品质、日粮结构、饲喂时间和次数等。

(4)性别因素:一般公畜生长发育较快,体型体重较大,对饲养条件的要求较高,对饲料营养浓度的反应也明显。 (5)环境因素:温度、海拔、光照等。

9、发育受阻的结果

(1)组织器官的受阻程度,与其在这一阶段的生长强度有关. (2)受阻程度与组织器官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3)发育受阻还与组织器官的成熟早晚有关

10、生产力的意义。 (1)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2)作为饲养家畜的依据

(3)作为评定生产性能的尺度 (4)作为选择种畜的依据 (5)生产力是育种工作的基础

11、哈代—温伯格定律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基因频率一代一代遗传下去,始终保持不变。 (2)任何一个大群体,无论其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状态,若无其它因素影响,以后一代一代随机交配下去,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3)在平衡状态下,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关系是:D=p2,H=2pq,R=q2。

12、选择的意义

(1)选择能够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增加有利基因重新结合的机会,促使群体出现新的变异。 (2)改变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使群体出现新的性状。 (3)可以使有利基因得到巩固。

(4)在前述三方面基础上,加上自群繁育可能导致种群特性发生分化,产生不同的亚种、变种或品种,甚至出现新的物种。

13、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

①人工选择的方向性强。人工选择目的明确,选择的是对人有利的极端高产个体,故能打破群体的平衡状态,提高有利基因或增效基因频率,从而提高下一代的生产性能;自然选择所选择的个体往往是中间型,即杂合子受到优待,故群体往往处于平衡状态,使群体产量保持在均值水平。 ②人工选择的性状(变异)单纯。

③人工选择可以依据基因型进行选择。

④人工选择如结合近亲交配,尚可进一步促进畜群的改良效果。

14、制订选择计划的步骤

(1)各性状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的估计;(2)各性状经济加权值的确定;(3)选择强度的估计;

(4)选择指数的制订和选择效果的估计; (5)计算个体指数值,确定选择策略

15、选配的意义和作用

(1)选配能创造必要的变异,为培育新的理想型创造条件,改变群体的遗传结构。 (2)选配能够使优良性状得到固定,稳定其遗传性。 (3)选配能够把握变异的方向,并且加强某种变异。 (4)避免非亲和基因的配对; (5)控制近交程度,防止近交衰退。

16、选种与选配的关系。

(1)选种和选配二者互为基础 (2)选种为选配,选配验证选种效果 (3)选配巩固选种成果,选种加强选配

17、选配计划的制定步骤。

(1)了解畜群和品种情况,如系谱和群体特性 (2)分析与配公母畜的系谱和个体品质 (3)明确选配目的 (4)确定选配方法

(5)制订详细配种计划,进行效果预测

18、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的联系与区别。

(1)区别: 近交系数指某一个由于双亲具有共同祖先而造成的相同等位基因的概率,是阐明个体本身的遗传纯度,即是个体本代与亲代的共同祖先发生的遗传关系。对于一个群体来说,近交系数就是这个群体中基因纯合化的概率。亲缘系数表示两个个体同时由共同祖先继承相同基因的概率。是说明两个个体间在遗传上的相关程度。

(2)联系:FX是衡量近亲交配的双方所生后代的基因纯合化的概率。RSD规则交配的情况下,二者具有二倍关系。RSD=2FX

简单地说:近交系数的大小反映着上一代亲缘关系的大小。

19、防止近交衰退的措施:

近交是一项强有力的育种工具,为防止近交衰退的出现,除了正确运用近交,严格掌握近交程度和时间外,在近交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严格淘汰 (2)加强饲养管理

(3)轮换使用公畜,进行血缘更新

20、影响近交衰退的因素:

(1)家畜种类:灵敏性,衰退严重;小家畜,衰退严重 (2)群体特性:纯合程度差,衰退严重 (3)个体特性

(4)性状:遗传力低的性状,衰退严重 (5)饲养条件可缓解

21、品系培育的条件 (1)家畜的数量

(2)家畜的质量:建系所用的个体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 (3)饲养管理条件:保持饲养管理条件的相对稳定 (4)技术与设备

22、品系培育的方法步骤。

(1)系祖建系法:①选择系祖:百里挑一;

②测定系祖的育种值;③围绕系祖进行近交

(2)近交建系法:①基础群的建立;②实行高度近交;③选出最优秀的个体大量繁殖,形成优良的近交系

(3)群体继代选育法:①组建基础群;②闭锁繁育;③选种选配

23、品系培育的意义。 (1)加快种群的遗传进展 (2)加速现有品种改良 (3)促进新品种的育成 (4)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24、品系维持的具体措施。 (1)扩大畜群数量(多留公畜); (2)控制近交系数的上升速度; (3)扩大后代群的变异; (4)延长世代间隔; (5)各家系等数留种

25、杂交育种的步骤。 (1)确定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案 (2)杂交创新 (3)理想型横交定型 (4)选育提高

26、影响杂交效果的因素

(1)杂交种群的平均加性基因效应 (2)种群间的遗传差异 (3)性状的遗传力 (4)种群的整齐度 (5)母体效应

(6)非线性的杂种优势 (7)父母组合杂种优势

27、培育新品种的意义

(1)培育适合本地条件、生产力高的新品种有助于发展生产;

(2)培育具有良好抗逆性的新品种有助于畜牧业高产稳产;

(3)培育耐粗饲和饲料利用能力强的品种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4)培育生产新型产品的品种,有助于扩大产品种类和生产发展。

28、培育新品种的原则

(1)明确目的 (2)可靠的依据 (3)具体的育种目标 (4)周密的计划 (5)组织协作

29、培育新品种的注意事项。 (1)慎重选择杂交品种。 (2)严格选择杂交用个体。 (3)杂交要适当

(4)对杂种进行认真培育 (5)努力选择好典型个体 (6)抓紧理想型的固定工作 (7)适当采用近交 (8)严格的淘汰

(9)及时地建立品系

(10)繁育理想型个体,有利于提高品种质量 (11)大力推广理想型个体 (12)及时地研究和改进工作

30、家畜育种规划的主要任务

育种规划: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科学配置资源、技术、方法和措施,筛选出最佳的育种方案。 (1)调查生产和育种的背景条件 (2)确定育种目标 (3)挑选育种方法

(4)遗传学和经济学参数的估计 (5)生产性能的测定 (6)育种值的估计

(7)制定选种和选配方案

(8)确定遗传进展的传递模型 (9)制定候选育种方案

31、家畜遗传资源保护的意义

(1)家畜遗传资源是与人类社会活动密切相关的生物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家畜遗传资源是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3)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较广的少数畜禽品种,虽然其生产力较高,但其遗传内容相对贫乏,尤其缺乏适应生态环境变迁和社会需求发生改变的遗传潜力。地方品种目前虽然生产力相对较低,但却蕴藏着进一步改进现代流行品种所需要的基因资源,用其作为培育新品种或杂交生产的亲本,具有重要的价值。

(4)人类社会对畜产品的消费方式以及对不同经济类型畜产品的社会经济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5) 固有地方群体中蕴藏有许多非特异性免疫性的基因资源。

32、保持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机制

在生产实践中,避免近交率上升是保持遗传多样性的关键。以下为导致近交率上升的因素: (1)群体规模:直接影响或通过遗传漂变的速率影响。群体越小,漂变速率越快,基因达到固定和消失所需世代越小,越不利于遗传多样性的保持。

(2)性别比例:群体中两性比例不等有提高近交率、降低群体有效规模的作用,两者比例差异越大作用越明显。

(3)留种方式:分为随机留种、有选择的合并留种、各家系等数留种。各家系等数留种是目前最有利于保持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留种方式。

(4)交配制度:每头公畜随机等量的交配母畜,是保持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最有利交配制度。

(5)连续世代间群体有效规模的波动。

(6)世代间隔:世代间隔越长,遗传多样性消失越慢。

三、填空

1、家畜育种的特点:长期性、综合性、广泛性。

2、家畜育种学的三大发展阶段:传统的家畜育种思想与实践、近代育种学与育种实践、现代育种学理论的发展和育种实践。三大重要人物:近代家畜育种学之父R.Bakewell,达尔文(进化论),孟德尔(遗传学)。

3、人类把野生动物驯化成为家畜,大体经历了驯化和驯养的两个阶段。

4、品种的分类:(1)按培育水平分类:原始品种和培育品种;(2)按经济用途:专门化品种和兼用品种(3)按体型:大型、中型、小型

5、家畜均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包括鸟纲、哺乳纲。

6、家畜出现的时期:旧石器时代末期到新时器时代初期

7、六畜祖先:(1)绵羊:羱羊和摩弗伦羊(2)牛:原牛(3)狗:郊狼和胡狼(4)猪:欧洲野猪和亚洲野猪(5)马:蒙古野马(欧洲马)和太盘马(东方马)(6)驴:利比亚野驴

(7)山羊:野生角骨羊(8)鸡:赤色野鸡

8、发育具有阶段性,而生长具有不平衡性。

9、生长发育的度量方法:累积生长、绝对生长、相对生长、生长系数、生长加倍次数、分化生长率。

10、累积生长呈“S”形;绝对生长“钟”型,其最高点相当于累积生长曲线的拐点。

11、常用体质分类法:细致紧凑型(奶牛)、细致疏松型(肉、猪)、粗糙紧凑型(役用家畜)、粗糙疏松型(最不理想)、结实型(最理想、种用)。

12、自然选择的类型分为:稳定化选择、定向选择和歧化选择。

13、 13、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早期选种、准确选择、从优选种

14、单性状选择方法: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合并选择(表型选择、基因型选择)多性状的选择方法:顺序选择法、独立淘汰法、综合选择法、(多性状BLUP法)。

15、 15、影响数量选择进展的因素:留种率、表型标准差、世代间隔。

16、 16、性状的分类: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和阈性状。

17、育种值实质: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反映一个种畜作为种用的价值。

18、估计育种值的选择:(1)祖先资料估计育种值的可靠性较差;(2)对于遗传力低的性状,同胞选择优于个体选择,遗传力高时,相反;(3)对于遗传力高而本身又能直接度量的性状,个体选择的效果优于后裔测定。

19、BLUP:即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最佳:估计值的误差方差最小;线性:估计值为观察值的线性函数;无偏:估计值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量的真值(固定效应)或被估计量的数学期望(随机效应)。

20、选配效应:改变基因型频率分布,使得群体中性状的均值和方差改变

21、家畜育种的成效取决于选种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及选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选种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育种的成效;选配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直接影响育种的进度

22、选种的作用:定向改变畜群各种基因的频率。选配的作用:有意识地组合后代的遗传基础。

23、品系具备的条件:优点突出、遗传性相对稳定、有一定数量的个体

24、品系培育的方法:系祖建系法、近交建系法、群体继代选育法

25、品种培育的方法: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分子育种

26、杂交优势的度量:特殊配合力(杂种优势值)、配合力

27、27、杂交分类:品种间杂交、品系间杂交、远缘杂交

28、杂交作用:增加杂合子频率、提高群体均值、产生互补效应、改变子一代方差

29、育种规划方法:(1)确定育种目标;(2)估计育种群可能实现的遗传进展;(3)预测可望获得的育种效益;(4)确定遗传进展的传递模型

30、家畜遗传资源具有耗竭性和再生性的特点。

31、MOET育种技术指利用超数排卵、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生物工程技术来加快遗传进展和良种培育速度。

32、理想群体指规模恒定、公母各半,没有选择、迁移、突变和世代交替的随机交配群体。

33、理想型横交固定的实质是表型选择加同质交配。

34、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PAPD:随即扩增多态性DNA; VNTR:可变数串状重复; SNPs:单核苷酸多态 PCR:DNA多聚酶链式反应

35、保持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措施:组建原种群、划定良种基地、实行各家系等数留种、制定合理的交配制度、适当延长世代间隔、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加强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研究

36、平均有效规模是各世代有效规模的调和均数。

1、近交效应:

基因纯合化、群体分化

遗传效应 杂合子逐渐下降

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变化 近交效应 暴露有害基因 表型效应 群体均值降低

近交衰退(基因间不相容)

2、近交的用途:

(1)固定优良性状 (2)揭露有害基因 (3)保持个体优良血统 (4)提高畜群的同质性

3、数量性状保持的实质:在有关位点上保持有利基因既有的概率,保持群体固有的加性基因效应不下降。

4、引入杂交与级进杂交的区别。

(1)引入杂交:一般在原种群局部范围内引入不高于1/4的外血,以便在保持原有种群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克服个别缺点而采取的杂交。

(2)级进杂交:通过杂交,以动摇被改良品种的遗传性,并使杂种母畜一代复一代的与改良品种进行杂交,使改良品种的血统份额随代数一级一级向改良品种靠近,最后使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引入杂交一般是用外来品种与当地品种杂交一次,以改良当地品种的某些缺点;级进杂交是用杂种母畜一代一代的与外来品种回交,改造当地品种。

5、家畜育种规划的任务

(1)调查生产和育种的背景条件(定量分析) (2)确定育种目标 (3)挑选育种方法

(4)遗传学和经济学参数的估计 (5)生产性能的测定 (6)育种值的估计 (7)制定选种与选配方案 (8)确定遗传进展的传递模型 (9)制定候选育种方案

6、(1)品系:是指家畜品种内具有突出优点并能稳定遗传的自群繁育的亲缘群。

(2)单系:由一头杰出的种畜的后裔之间选同交配发展起来的具有相似的突出优点(如外貌、特征、生产性能)的畜群。

(3)地方品系:品系在特定地域,由于在一定时期按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需要进行了一定程度闭锁性选择和选同交配形成的具有突出特点的畜群。

(4)近交系:通过连续几代(4~6代)高度近交,畜群的平均近交系数达到37.5%以上,性状具有鲜明差别(与原群相比而言)的品系,叫近交系。

(5)群系:在畜群中以共同的表型特征组成基础群,通过基础群的闭锁繁育(群体继代选育)建立起来的畜群。

(6)专门化品系:专供品系间杂交作父本或母本之用,在经济性状上有单方面特长的品系。

一、名词解释

1、家畜:指人类长期选择条件下家养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动物。通俗认为是经过驯养且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家养动物。

2、育种:通过改进、保护和利用家养动物遗传资源求得当前和未来更高的生产效率的全部生命活动。

3、家畜育种学:是人类应用遗传学理论,指导家畜育种实践的有关科学知识体系。是研究改良家畜遗传素质,提高生产性能水平,根据需求培养新品种、品系,通过杂交利用杂种优势,高效优质地生产量多质优的畜产品的理论。

4、驯养:指捕获的野生动物在幼龄时经过调教和训练,使其顺从和驯服,有时能按人的指挥或示意完成一些动作的动物,或者是完全是世世代代在笼中饲养的,尚未失去野性,只供观赏或其他用途的野生动物。

5、驯化:指经过人类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饲养、选择与育种,使动物的体型发生巨大的变化,完全失去其野性,生活习惯发生根本性改变,成为对人类有很大依赖性的家养动物。

6、物种:指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彼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和基本形态互不相同的生物集团, 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7、品种: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是人类的农业生产资料。

8、品系:是品种的一种结构形式,指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9、生长:同类细胞数目增加或体积增大,使个体由小到大,体重逐渐增加的现象。

10、发育: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从而产生不同的体态结构与机能的过程。它是个体生育机能逐步实现和完善的一个过程。是个体生育机能逐步实现和完善的过程。

11、累积生长:家畜在任一时期所测得的体重或体尺,是前期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

12、绝对生长: 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增长量. 反映生长速度。

13、相对生长:单位时间内增长量与原有体量的比值。反映了生长发育的强度。

14、生长系数:末重占始重的百分率, 表示生长强度的指标。

15、生长加倍次数:从初重到末重翻几番。

16、分化生长率:所研究的部分和器官在特定时间内的增长与整体相对生长的比例。

17、生长关卡:动物个体发育全过程,一般来说都是以出生前后作为界线将其分为胚胎期和生后期两个阶段。这是两个基本的生长关卡,即只有完成前一个生长期后,才可能转入另一个生长时期。

18、生长波:生长强度有次序地依此移行的现象

19、生长中心:主要生长波、次要生长波汇合的地方

20、发育受阻:家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良或其它原因,引起个体某些部位或组织器官不协调的生长发育,这种现象称为发育受阻。

21、稚态延长:家畜发生发育受阻后,以后随年龄增长仍保持着开始受阻阶段的特征,这种现象为稚态延长。

22、胚胎型:草食动物在胚胎发育后期,母体营养不良,使出生时的动物直到成年仍保持胚胎期特征,表现为头大体矮、关节粗大、四肢短、尻部低等,即为胚胎型。

23、幼稚型:草食动物出生以后营养不良(如缺奶),使成年动物个体仍具有幼龄时期的特征。

24、体质:是指在遗传基础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下,动物有机体各部分机能和结构协调性的综合表现。

25、气质:家畜有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反应的一种表现。

26、体况:指动物的肥满度和营养状况。决定于饲养管理及利用性质,又叫“膘情”。 27、生产力:指家畜在一定饲养方式下所表现出的生产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指标。

28、选择:通过外界因素的作用,将群体中的遗传物质重新进行安排,以期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手段。

29、自然选择: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自然界对物种的选择作用。

30、人工选择:指在动植物育种过程中,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家养动植物进行的有目的性的选择过程。

31、留种率:留种个体数与同期全群总数之比。

32、选择差:被选留个体均数与群体均数之差,亦即被选留种畜所具有的表型优势。 33、选择反应:子代与亲代均数之差。代表了被选留种畜所具有的遗传优势。 34、遗传进展:平均每年选择反应,即选择反应除以平均世代间隔。

35、选择强度:标准化的选择差,可以讲以性状表型标准差为单位的选择。

36、间接选择反应:指由于对X性状选择而使与X性状有遗传相关的y性状在一代里所发生的变化,就叫做y性状的间接选择反应。

37、质量性状:由单个或少数几个基因座所决定,性状的表现不受或很少受环境的影响,且性状的表型变异为间断分布,即可分成几个界限分明的等级或类型。

38、育种值:将控制一个数量性状的所有基因座上基因的加性效应总和称为基因的加性效应值。此值的高低反映了它在育种上的贡献大小,因此这部分效应也叫育种值。

39、估计育种值:育种值无法直接测量,只能通过一定的统计学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来对育种值进行估计,该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

40、相对育种值:个体育种值与所在群体表型均值的百分比,是没有单位的相对值形式。

41、选配:就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决定公母畜的配对。即有意识地组合后代的遗传基础,达到培育和利用良种的目的。

42、品质选配:又叫做选型交配,是以据交配双方品质对比的选配。

43、亲缘选配:是依据交配双方的亲缘关系的选配。

44、种群分配: 研究与配个体所隶属的种群特性和配种关系,是根据与配双方是隶属于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种群而进行的选配。

45、近交系数:表示纯合的相同等位基因来自共同祖先的机率。

46、亲缘系数:是指两个个体(同一性状)育种值之间的相关。

47、近交:交配双方倒共同祖先的代数之和在6代之内的个体间交配,近交系数大于0.78%。

48、近交衰退:近交使繁殖性能、生理活动及与适应性相关的性状都降低的现象。

49、改良杂交:利用优良品种彻底改良另一品种的生产性能、生产方向或生产力水平的杂交。

50、引入杂交:保留原有品种基本特性的前提下,用引入品种改良其某些缺点的一种杂交方法。

51、分子育种:在经典遗传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理论指导下,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整合于经典遗传育种方法中,结合表现型和基因型筛选,培育优良品种。

52、品系:广义上讲,指一群具有突出优点,并能将这些突出优点相对稳定地遗传下去的具有较高种用价值的种畜群。

53、单系:指来源于同一头系祖,并且具有与系祖相似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的畜群。

54、杂种优势 :指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代 在生活力、繁殖力、生产性能、抗逆性等性状方面优于其双亲的一种现象。

55、育种规划: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科学配置资源、技术、方法和措施,筛选出最佳的育种方案

56、家畜遗传资源:在家畜中存在,被视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原材料的遗传性变异

57、克隆:不经过受精过程而获得动物新个体的方法。

58、克隆动物:指不经过生殖细胞而直接由体细胞获得新的动物个体。

59、动物转基因技术:将外源DNA导入性细胞或胚胎细胞并生产出带有外源DNA片段动物的一种技术。

60、理想群体:规模恒定,公母各半,没有选择、迁移、突变以及世代交替的随机交配群体。

61、群体有效含量:就决定近交率上升速度而言,群体实际规模所相当于“理想规模”的头数。

62、生物技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作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高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63、MOET育种技术指利用超数排卵、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生物工程技术来加快遗传进展和良种培育速度。

64、轮回杂交:用几个种群轮流作为父本杂交,杂交用的母本种群除第一次杂交是用几个种群中的一个之外,各代均用杂交所产生的杂种母畜,各代所产生的杂种除了部分用于继续杂交之外,其他母畜连同所有公畜一律用作商品。通常有二元轮回杂交和三元轮回杂交。

65、理想型横交固定: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所谓“理想型”个体)相交配,以使各优良性状在后代群固定。

二、简答论述

1、家畜育种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1)研究家畜的起源与驯化;品种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现有品种资源的调查、分析、保护、开发和利用。

(2)研究家畜生长发育的规律,主要性状的遗传基础和遗传规律,生产性能测定的组织与实施方法。

(3)研究对现有品种遗传改良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包括选种选配的理论、方法,优化育种规划的方法等。

(4)研究培育新品种/新品系的理论和方法。

(5)研究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与方法。

(6)研究保证家畜育种工作科学高效进行的组织、措施与必要的法规。

2、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1)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2)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3、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1)血统来源相同,具有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 2)性状及适应性相似( 3)遗传性能稳定( 4)具有一致的生产性能 (5)具有足够的数量

(6)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审定和认定 (7)具有较高的经济或种用价值。

4、品种形成的原因。

(1)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 (2)交通不便造成地理隔离

(3)各地的小群体在体型外貌及适应性等方面出现差异

(4)出现家畜品种的雏形

(5)原始品种被继续选育,形成生产性能更专一、经济效益更高的特定生产方向的培育品种。

5、影响品种形成的因素。

答:(1)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生产性能水平、集约化程度

(2)自然环境条件:光照、海拔、温度、湿度、空气、水质、土质、植被、食物结构

6、生长与发育的关系。

(1)生长是由于细胞分裂造成个体体量增加的量变过程。 (2)发育是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质变过程。

(3)生长为发育创造条件,而发育则在组织器官形成后又能刺激个体生长,并决定个体生长的方向,两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4)发育具有阶段性,而生长具有不平衡性。生长贯穿生命始终,发育发生在生长的不同阶段,两个显著时期分别是胚胎期和性成熟期。

7、简述家畜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1)阶段性:分为两个阶段:胚胎期和生后期。

(2)不平衡性:①体重增长的不平衡性 ②外形、部位增长的不平衡性 ③骨骼肌增长的不平衡性(胚期头部生长最快,出生后体轴骨生长最快) ④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 ⑤营养成分积贮的不平衡性。

8、影响家畜生长发育的因素

(1)遗传因素:品种和选配方式可以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

(2)母体大小:胎盘大小、胎盘数量与密度是影响胚胎发育的主要因素。母体越大,胎儿生长越快,胎儿的初生重就越大,从而影响胎儿出生后的生长。

(3)饲养管理因素:营养水平、饲料品质、日粮结构、饲喂时间和次数等。

(4)性别因素:一般公畜生长发育较快,体型体重较大,对饲养条件的要求较高,对饲料营养浓度的反应也明显。 (5)环境因素:温度、海拔、光照等。

9、发育受阻的结果

(1)组织器官的受阻程度,与其在这一阶段的生长强度有关. (2)受阻程度与组织器官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3)发育受阻还与组织器官的成熟早晚有关

10、生产力的意义。 (1)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2)作为饲养家畜的依据

(3)作为评定生产性能的尺度 (4)作为选择种畜的依据 (5)生产力是育种工作的基础

11、哈代—温伯格定律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基因频率一代一代遗传下去,始终保持不变。 (2)任何一个大群体,无论其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状态,若无其它因素影响,以后一代一代随机交配下去,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3)在平衡状态下,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关系是:D=p2,H=2pq,R=q2。

12、选择的意义

(1)选择能够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增加有利基因重新结合的机会,促使群体出现新的变异。 (2)改变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使群体出现新的性状。 (3)可以使有利基因得到巩固。

(4)在前述三方面基础上,加上自群繁育可能导致种群特性发生分化,产生不同的亚种、变种或品种,甚至出现新的物种。

13、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

①人工选择的方向性强。人工选择目的明确,选择的是对人有利的极端高产个体,故能打破群体的平衡状态,提高有利基因或增效基因频率,从而提高下一代的生产性能;自然选择所选择的个体往往是中间型,即杂合子受到优待,故群体往往处于平衡状态,使群体产量保持在均值水平。 ②人工选择的性状(变异)单纯。

③人工选择可以依据基因型进行选择。

④人工选择如结合近亲交配,尚可进一步促进畜群的改良效果。

14、制订选择计划的步骤

(1)各性状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的估计;(2)各性状经济加权值的确定;(3)选择强度的估计;

(4)选择指数的制订和选择效果的估计; (5)计算个体指数值,确定选择策略

15、选配的意义和作用

(1)选配能创造必要的变异,为培育新的理想型创造条件,改变群体的遗传结构。 (2)选配能够使优良性状得到固定,稳定其遗传性。 (3)选配能够把握变异的方向,并且加强某种变异。 (4)避免非亲和基因的配对; (5)控制近交程度,防止近交衰退。

16、选种与选配的关系。

(1)选种和选配二者互为基础 (2)选种为选配,选配验证选种效果 (3)选配巩固选种成果,选种加强选配

17、选配计划的制定步骤。

(1)了解畜群和品种情况,如系谱和群体特性 (2)分析与配公母畜的系谱和个体品质 (3)明确选配目的 (4)确定选配方法

(5)制订详细配种计划,进行效果预测

18、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的联系与区别。

(1)区别: 近交系数指某一个由于双亲具有共同祖先而造成的相同等位基因的概率,是阐明个体本身的遗传纯度,即是个体本代与亲代的共同祖先发生的遗传关系。对于一个群体来说,近交系数就是这个群体中基因纯合化的概率。亲缘系数表示两个个体同时由共同祖先继承相同基因的概率。是说明两个个体间在遗传上的相关程度。

(2)联系:FX是衡量近亲交配的双方所生后代的基因纯合化的概率。RSD规则交配的情况下,二者具有二倍关系。RSD=2FX

简单地说:近交系数的大小反映着上一代亲缘关系的大小。

19、防止近交衰退的措施:

近交是一项强有力的育种工具,为防止近交衰退的出现,除了正确运用近交,严格掌握近交程度和时间外,在近交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严格淘汰 (2)加强饲养管理

(3)轮换使用公畜,进行血缘更新

20、影响近交衰退的因素:

(1)家畜种类:灵敏性,衰退严重;小家畜,衰退严重 (2)群体特性:纯合程度差,衰退严重 (3)个体特性

(4)性状:遗传力低的性状,衰退严重 (5)饲养条件可缓解

21、品系培育的条件 (1)家畜的数量

(2)家畜的质量:建系所用的个体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 (3)饲养管理条件:保持饲养管理条件的相对稳定 (4)技术与设备

22、品系培育的方法步骤。

(1)系祖建系法:①选择系祖:百里挑一;

②测定系祖的育种值;③围绕系祖进行近交

(2)近交建系法:①基础群的建立;②实行高度近交;③选出最优秀的个体大量繁殖,形成优良的近交系

(3)群体继代选育法:①组建基础群;②闭锁繁育;③选种选配

23、品系培育的意义。 (1)加快种群的遗传进展 (2)加速现有品种改良 (3)促进新品种的育成 (4)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24、品系维持的具体措施。 (1)扩大畜群数量(多留公畜); (2)控制近交系数的上升速度; (3)扩大后代群的变异; (4)延长世代间隔; (5)各家系等数留种

25、杂交育种的步骤。 (1)确定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案 (2)杂交创新 (3)理想型横交定型 (4)选育提高

26、影响杂交效果的因素

(1)杂交种群的平均加性基因效应 (2)种群间的遗传差异 (3)性状的遗传力 (4)种群的整齐度 (5)母体效应

(6)非线性的杂种优势 (7)父母组合杂种优势

27、培育新品种的意义

(1)培育适合本地条件、生产力高的新品种有助于发展生产;

(2)培育具有良好抗逆性的新品种有助于畜牧业高产稳产;

(3)培育耐粗饲和饲料利用能力强的品种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4)培育生产新型产品的品种,有助于扩大产品种类和生产发展。

28、培育新品种的原则

(1)明确目的 (2)可靠的依据 (3)具体的育种目标 (4)周密的计划 (5)组织协作

29、培育新品种的注意事项。 (1)慎重选择杂交品种。 (2)严格选择杂交用个体。 (3)杂交要适当

(4)对杂种进行认真培育 (5)努力选择好典型个体 (6)抓紧理想型的固定工作 (7)适当采用近交 (8)严格的淘汰

(9)及时地建立品系

(10)繁育理想型个体,有利于提高品种质量 (11)大力推广理想型个体 (12)及时地研究和改进工作

30、家畜育种规划的主要任务

育种规划: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科学配置资源、技术、方法和措施,筛选出最佳的育种方案。 (1)调查生产和育种的背景条件 (2)确定育种目标 (3)挑选育种方法

(4)遗传学和经济学参数的估计 (5)生产性能的测定 (6)育种值的估计

(7)制定选种和选配方案

(8)确定遗传进展的传递模型 (9)制定候选育种方案

31、家畜遗传资源保护的意义

(1)家畜遗传资源是与人类社会活动密切相关的生物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家畜遗传资源是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3)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较广的少数畜禽品种,虽然其生产力较高,但其遗传内容相对贫乏,尤其缺乏适应生态环境变迁和社会需求发生改变的遗传潜力。地方品种目前虽然生产力相对较低,但却蕴藏着进一步改进现代流行品种所需要的基因资源,用其作为培育新品种或杂交生产的亲本,具有重要的价值。

(4)人类社会对畜产品的消费方式以及对不同经济类型畜产品的社会经济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5) 固有地方群体中蕴藏有许多非特异性免疫性的基因资源。

32、保持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机制

在生产实践中,避免近交率上升是保持遗传多样性的关键。以下为导致近交率上升的因素: (1)群体规模:直接影响或通过遗传漂变的速率影响。群体越小,漂变速率越快,基因达到固定和消失所需世代越小,越不利于遗传多样性的保持。

(2)性别比例:群体中两性比例不等有提高近交率、降低群体有效规模的作用,两者比例差异越大作用越明显。

(3)留种方式:分为随机留种、有选择的合并留种、各家系等数留种。各家系等数留种是目前最有利于保持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留种方式。

(4)交配制度:每头公畜随机等量的交配母畜,是保持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最有利交配制度。

(5)连续世代间群体有效规模的波动。

(6)世代间隔:世代间隔越长,遗传多样性消失越慢。

三、填空

1、家畜育种的特点:长期性、综合性、广泛性。

2、家畜育种学的三大发展阶段:传统的家畜育种思想与实践、近代育种学与育种实践、现代育种学理论的发展和育种实践。三大重要人物:近代家畜育种学之父R.Bakewell,达尔文(进化论),孟德尔(遗传学)。

3、人类把野生动物驯化成为家畜,大体经历了驯化和驯养的两个阶段。

4、品种的分类:(1)按培育水平分类:原始品种和培育品种;(2)按经济用途:专门化品种和兼用品种(3)按体型:大型、中型、小型

5、家畜均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包括鸟纲、哺乳纲。

6、家畜出现的时期:旧石器时代末期到新时器时代初期

7、六畜祖先:(1)绵羊:羱羊和摩弗伦羊(2)牛:原牛(3)狗:郊狼和胡狼(4)猪:欧洲野猪和亚洲野猪(5)马:蒙古野马(欧洲马)和太盘马(东方马)(6)驴:利比亚野驴

(7)山羊:野生角骨羊(8)鸡:赤色野鸡

8、发育具有阶段性,而生长具有不平衡性。

9、生长发育的度量方法:累积生长、绝对生长、相对生长、生长系数、生长加倍次数、分化生长率。

10、累积生长呈“S”形;绝对生长“钟”型,其最高点相当于累积生长曲线的拐点。

11、常用体质分类法:细致紧凑型(奶牛)、细致疏松型(肉、猪)、粗糙紧凑型(役用家畜)、粗糙疏松型(最不理想)、结实型(最理想、种用)。

12、自然选择的类型分为:稳定化选择、定向选择和歧化选择。

13、 13、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早期选种、准确选择、从优选种

14、单性状选择方法: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合并选择(表型选择、基因型选择)多性状的选择方法:顺序选择法、独立淘汰法、综合选择法、(多性状BLUP法)。

15、 15、影响数量选择进展的因素:留种率、表型标准差、世代间隔。

16、 16、性状的分类: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和阈性状。

17、育种值实质: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反映一个种畜作为种用的价值。

18、估计育种值的选择:(1)祖先资料估计育种值的可靠性较差;(2)对于遗传力低的性状,同胞选择优于个体选择,遗传力高时,相反;(3)对于遗传力高而本身又能直接度量的性状,个体选择的效果优于后裔测定。

19、BLUP:即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最佳:估计值的误差方差最小;线性:估计值为观察值的线性函数;无偏:估计值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量的真值(固定效应)或被估计量的数学期望(随机效应)。

20、选配效应:改变基因型频率分布,使得群体中性状的均值和方差改变

21、家畜育种的成效取决于选种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及选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选种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育种的成效;选配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直接影响育种的进度

22、选种的作用:定向改变畜群各种基因的频率。选配的作用:有意识地组合后代的遗传基础。

23、品系具备的条件:优点突出、遗传性相对稳定、有一定数量的个体

24、品系培育的方法:系祖建系法、近交建系法、群体继代选育法

25、品种培育的方法: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分子育种

26、杂交优势的度量:特殊配合力(杂种优势值)、配合力

27、27、杂交分类:品种间杂交、品系间杂交、远缘杂交

28、杂交作用:增加杂合子频率、提高群体均值、产生互补效应、改变子一代方差

29、育种规划方法:(1)确定育种目标;(2)估计育种群可能实现的遗传进展;(3)预测可望获得的育种效益;(4)确定遗传进展的传递模型

30、家畜遗传资源具有耗竭性和再生性的特点。

31、MOET育种技术指利用超数排卵、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生物工程技术来加快遗传进展和良种培育速度。

32、理想群体指规模恒定、公母各半,没有选择、迁移、突变和世代交替的随机交配群体。

33、理想型横交固定的实质是表型选择加同质交配。

34、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PAPD:随即扩增多态性DNA; VNTR:可变数串状重复; SNPs:单核苷酸多态 PCR:DNA多聚酶链式反应

35、保持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措施:组建原种群、划定良种基地、实行各家系等数留种、制定合理的交配制度、适当延长世代间隔、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加强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研究

36、平均有效规模是各世代有效规模的调和均数。

1、近交效应:

基因纯合化、群体分化

遗传效应 杂合子逐渐下降

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变化 近交效应 暴露有害基因 表型效应 群体均值降低

近交衰退(基因间不相容)

2、近交的用途:

(1)固定优良性状 (2)揭露有害基因 (3)保持个体优良血统 (4)提高畜群的同质性

3、数量性状保持的实质:在有关位点上保持有利基因既有的概率,保持群体固有的加性基因效应不下降。

4、引入杂交与级进杂交的区别。

(1)引入杂交:一般在原种群局部范围内引入不高于1/4的外血,以便在保持原有种群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克服个别缺点而采取的杂交。

(2)级进杂交:通过杂交,以动摇被改良品种的遗传性,并使杂种母畜一代复一代的与改良品种进行杂交,使改良品种的血统份额随代数一级一级向改良品种靠近,最后使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引入杂交一般是用外来品种与当地品种杂交一次,以改良当地品种的某些缺点;级进杂交是用杂种母畜一代一代的与外来品种回交,改造当地品种。

5、家畜育种规划的任务

(1)调查生产和育种的背景条件(定量分析) (2)确定育种目标 (3)挑选育种方法

(4)遗传学和经济学参数的估计 (5)生产性能的测定 (6)育种值的估计 (7)制定选种与选配方案 (8)确定遗传进展的传递模型 (9)制定候选育种方案

6、(1)品系:是指家畜品种内具有突出优点并能稳定遗传的自群繁育的亲缘群。

(2)单系:由一头杰出的种畜的后裔之间选同交配发展起来的具有相似的突出优点(如外貌、特征、生产性能)的畜群。

(3)地方品系:品系在特定地域,由于在一定时期按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需要进行了一定程度闭锁性选择和选同交配形成的具有突出特点的畜群。

(4)近交系:通过连续几代(4~6代)高度近交,畜群的平均近交系数达到37.5%以上,性状具有鲜明差别(与原群相比而言)的品系,叫近交系。

(5)群系:在畜群中以共同的表型特征组成基础群,通过基础群的闭锁繁育(群体继代选育)建立起来的畜群。

(6)专门化品系:专供品系间杂交作父本或母本之用,在经济性状上有单方面特长的品系。


    相关文章

    家畜育种学- 荣昌校区复习题

    家畜育种学:简言:以遗传学理论为指导,以家畜为对象研究家畜育种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详言:研究改良家畜品 质.控制性状发育和个体繁殖机会,利用杂种优势,培育新品种等理论与方法,尽可能"优化"地开发利用品种资 源的学科. 驯 ...

    [家畜育种学]试题B

    甘肃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函授) 动物科学专业<家畜育种学>课程考试(B)卷 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学号.专业名称写在指定位置: 2. 密封线和装订线内不准答题. 11. 发源于一头优秀种公畜的畜群称为( ) A ...

    中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调查与研究现状_朱冠楠

    中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调查与研究现状 中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调查与研究现状 朱冠楠 李 群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地方畜禽品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

    xx猪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2012年畜禽种质资源保护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xx猪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项目单位:云南省xx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通讯地址:云南省xx市xx区建设北街74号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xxx 主管部门(单位):xx市农业局 通 ...

    [畜牧学概论]复习题

    <畜牧学>(遗传.育种.养牛生产部分)复习提纲 (盛建华老师部分) 1何谓家畜品种?简述家畜品种的类型及特点?(范双旗) 答:品种是畜牧学的概念,它是各个动物物种内,由于人工选择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生产用途的动物群体. 品种的类型 ...

    浅谈"问题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13・ 浅谈"问题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蔡伟强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515400) 摘要本文概述了"问题情境"教学法在指导学生预习.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以及复习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情境教 ...

    牧业考察团赴欧洲四国考察报告

    牧业考察团赴欧洲四国考察报告 2002年10月18日至11月6日,由自治区专家顾问团办公室组织,以自治区专家顾问.新疆农业大学校长雒秋江为团长,自治区专家顾问.新疆农业大学教授哈米提·哈凯莫夫.新疆畜牧科学院院长李耿民.阿克苏地区山羊研究中 ...

    青岛农业大学多媒体课件资源库

    教育技术中心课件 昆虫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保护基础 园艺植物病虫害案例库new! 2000-2001年度多媒体网络课件 普通昆虫学 禽病学 蔬菜营养诊断与施肥 茄果类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 制冷技术 递归函数 苹果生物学特性 球根花卉品种资源 ...

    全基因组选择在猪育种上的研究进展

    全基因组选择在猪育种上的研究进展 自野生动物被驯化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提高畜禽育种值的研究.近半个世纪来,畜禽育种值估计的方法主要经历了综合选择指数法.同期群体比较法.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est LinearUnbiased Pre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