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2篇

论述类文本阅读2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不言而喻,唐诗作为一部精神文化史的结果,以及借助强盛的国力和至多的人才而崛起的高峰,使得我们对它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高峰分析”。李白、杜甫作为高峰中的高峰,对他们的研究,因而也就成了“双高峰分析”,其间的极端重要性也就不能不辨。高峰时代是某种精神文化发育得最充分、丰富、完整和精深的时代,作为时代标志的高峰之高峰,则是该时代中最有才华内涵和形式创新能力的样本。双峰出现在盛唐,是中国文化史一大奇观。从漫长的时间维度着眼,往前,它意味着对以往一部诗史和文化史极其丰富深刻的接受;往后,它意味着对以后一部诗史和文化史的极其丰富深刻的被接受。

李杜诗学是以生命体验为核心的。杜甫有两句广为人知的诗,一句是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句是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前一句中的“神”字,并非所谓存在于彼岸世界的神,清人贺贻孙《诗笺》认为“神者,吾身之气也”,它是内在于人的心灵的特殊生命体验,标志着这种诗学带有浓郁的对生命世界的体验沟通的意味。前一句诗讲的是对诗史和文化史的广泛吸收,以及把这种吸收转化为诗的生命的情景。“破”字,既是“读破”,又是“破蔽”。破蔽还真,使诗人在充沛的元气中滋养出旺盛的主体创造欲望,对现实、人生有深刻透视,对历史、宇宙有透辟参悟,纵笔所之,自有“惊风雨”“泣鬼神”的力度。

这种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的诗学,体现了盛唐气象。雄奇是李太白的绝招。太白写黄河,黄河的大小缓急竟是那么随心所欲,可以是“咆哮万里出龙门”,可以是“黄河如丝天际来”,在心理时空中任意擒纵伸缩,显示出创造主体的非凡魄力和气象。清人宋征璧《抱真堂诗话》引舒章的话说:“‘大’字是(杜)工部的家畜。”杜甫比李白更加脚踏实地,但他也经常用天地、宇宙、乾坤、古今、万里、百年等词语,来包容自己的诗学魄力。“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这里的乾坤已经把外在的世界加以内化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显示了心理时空的无限舒展和巨大的内涵。这些都是一个时代精神探索元气充沛的体现。 对李杜诗学的探讨,既以这两位诗人及其作品为关注的焦点,但其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往往超越了具体的诗人诗作,透视了一系列的精神文化现象和中国诗学的深层思维方式。双重高峰的研究,由于获得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的权威性的支持,它往往力图追求超越个别性而探讨普遍性。

(选自杨义《李杜诗学》,有删改)

15.为什么说李杜诗学“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6分)

16.作者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述李杜诗学“体现了盛唐气象”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17.“双重高峰的研究”中“双重高峰”的含义是什么?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双重高峰的研究”的意义是什么?(6分)

15.李杜诗学带有浓郁的对生命世界的体验沟通的意味,故“充盈着生命”;(2分)

对现实、人生有深刻透视,对历史、宇宙有透辟参悟,故“充溢着力度”。(4分,每点2分)

16.(1)举例论证(1分):列举李白写黄河的诗句来表现李诗的“雄奇”(或:列举杜甫诗

中常用的“天地”等词语,引用诗句写杜诗的“大”),体现盛唐气象 ;(1分)

(2)引用论证(1分):引用清人宋征璧 《抱真堂诗话》引舒章的话阐发杜诗体现的盛

唐气象;(1分)

(3)比较论证(1分):将李白与杜甫进行比较,论述他们的诗学体现了元气充沛的盛

唐气象。(1分)

17.双重高峰:唐诗是一座高峰,李白、杜甫是唐诗中的高峰。(2分,每点1分)

“双重高峰”的研究的意义:它提供了高峰时代中最有才华内涵和形式创新能力的样本;

双峰出现在盛唐,是中国文化史一大奇观(或:往前,它意味着对以往一部诗史和文化史极其丰富深刻的接受;往后,它意味着对以后一部诗史和文化史的极其丰富深刻的被接受);它往往力图追求超越个别性而探讨普遍性(或:透视了一系列的精神文化现象和中国诗学的深层思维方式)。(4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 — 22题。 (9分)

丘吉尔有句名言:“真相是如此宝贵,要用谎言来护卫。”美国的发展演变史,充满了血腥和杀戮,许多少数弱势群体被清除,但官方史书和主流媒体却没有秉笔直书,在提起那些历史时,总是极尽掩饰之能事。对此,乔姆斯基借威克斯之意说,亚当斯的记述是对“杰克逊夺取佛罗里达的原因和手段的一种不可磨灭的歪曲,提醒历史学家们不要到官方记录里去寻找那件事的真相”。乔姆斯基因此又说:“这是一个迄今都很受用的建议。”

在这方面,乔姆斯基还有一个洞见:“要弄清人类社会的一些问题并不容易,有时候它比自然科学研究要困难得多。大自然虽然不会把问题的答案放在银盘子里恭敬地献给我们,但也不会费尽心机妨碍我们求知。可在研究人类社会时经常会遇到障碍,所以研究者必须先撕开官方宣传中的假象,那些制造假象的手段常与权力集中的过程如出一辙。”当然还需要对乔姆斯基的这段话做些补正,其实人事和自然这两者之间本没有一条鸿沟,有时人们对自然世界的探索也会受到人为阻挠和干扰,如果阿基米德定理被某些人认为违背了他们的利益和观念,某些人也会坚决地予以抵制、诋毁、推翻。大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乔姆斯基在提及亨廷顿提出的政府中人为控制本国人民有必要制造错觉的观点之后,又提出了一个当今国际政治关系领域的“真正纯粹的真理”:“理智的观察者不应相信领导人们坦言的所谓善意。”

美国满世界推销它的“民主价值”,并把此吹嘘为“美国信念的精华”,但乔姆斯基不客气地指出,所谓“美国信念的精华”是“美国是赞成选举的,但前提是它必须合美国的意”。乔姆斯基的讨论是用事实说话的。他往前追至1912年美国出兵海地,解散海地民选总统和

国会,扶植独裁恶魔;近期讨论90年代巴勒斯坦自治地区的民主选举,揭露了美国对外推行民主的虚伪本质。说好话,干脏活,唯我独尊,这就是乔姆斯基所总结的美国对外推行所谓民主一直延续至今的“清晰的轨迹”。

谈到美国国内的民主,乔姆斯基同样火药味浓烈:民主政治的一大要件是信息公开、透明且对称,但正是在这方面令人失望之极:“美国还是一个相当自由的社会,所以对于它的公民来说获取信息是可能的;但不幸的是,他们得靠自己去调查收集,因为从媒体中根本得不到所需的信息。”由此可见,美国民主的代价成本费用实在是巨大。纽约有位知名律师,请求财政部提供详尽的财政信息,却被财政部的官员以“不便”等官腔轻松拒绝。官员手中握有《保密法》《档案法》等武器,你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奈何不得。这正是乔姆斯基所说的美国“民主赤字”的重要原因所在。

(节选自胡飞雪《美国对外政策:真相是要用谎言来护卫的》, 〈《上海证券报》2009年03月14日〉)

21.乔姆斯基说:“这是一个迄今都很受用的建议。”这个建议的内容是什么?提出这个建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2.结合文章,说说“真相是如此宝贵,要用谎言来护卫”这一名言的含义。(5分)

21. (4分)

建议的内容是“历史学家们不要到官方记录里去寻找那件事的真相”;(2分)

提出这个建议的根本原因是,官方史书和主流媒体没有秉笔直书美国许多弱势群体被清除的历史,总是极尽掩饰这样的历史。(2分)

22. (5分)“真相”应为“假相”(1分),“真相是如此宝贵”是反语(2分)。文章嘲讽美国政府及其主流媒体,用谎言维护他们捏造的假相,以免被人戳穿(2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2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不言而喻,唐诗作为一部精神文化史的结果,以及借助强盛的国力和至多的人才而崛起的高峰,使得我们对它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高峰分析”。李白、杜甫作为高峰中的高峰,对他们的研究,因而也就成了“双高峰分析”,其间的极端重要性也就不能不辨。高峰时代是某种精神文化发育得最充分、丰富、完整和精深的时代,作为时代标志的高峰之高峰,则是该时代中最有才华内涵和形式创新能力的样本。双峰出现在盛唐,是中国文化史一大奇观。从漫长的时间维度着眼,往前,它意味着对以往一部诗史和文化史极其丰富深刻的接受;往后,它意味着对以后一部诗史和文化史的极其丰富深刻的被接受。

李杜诗学是以生命体验为核心的。杜甫有两句广为人知的诗,一句是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句是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前一句中的“神”字,并非所谓存在于彼岸世界的神,清人贺贻孙《诗笺》认为“神者,吾身之气也”,它是内在于人的心灵的特殊生命体验,标志着这种诗学带有浓郁的对生命世界的体验沟通的意味。前一句诗讲的是对诗史和文化史的广泛吸收,以及把这种吸收转化为诗的生命的情景。“破”字,既是“读破”,又是“破蔽”。破蔽还真,使诗人在充沛的元气中滋养出旺盛的主体创造欲望,对现实、人生有深刻透视,对历史、宇宙有透辟参悟,纵笔所之,自有“惊风雨”“泣鬼神”的力度。

这种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的诗学,体现了盛唐气象。雄奇是李太白的绝招。太白写黄河,黄河的大小缓急竟是那么随心所欲,可以是“咆哮万里出龙门”,可以是“黄河如丝天际来”,在心理时空中任意擒纵伸缩,显示出创造主体的非凡魄力和气象。清人宋征璧《抱真堂诗话》引舒章的话说:“‘大’字是(杜)工部的家畜。”杜甫比李白更加脚踏实地,但他也经常用天地、宇宙、乾坤、古今、万里、百年等词语,来包容自己的诗学魄力。“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这里的乾坤已经把外在的世界加以内化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显示了心理时空的无限舒展和巨大的内涵。这些都是一个时代精神探索元气充沛的体现。 对李杜诗学的探讨,既以这两位诗人及其作品为关注的焦点,但其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往往超越了具体的诗人诗作,透视了一系列的精神文化现象和中国诗学的深层思维方式。双重高峰的研究,由于获得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的权威性的支持,它往往力图追求超越个别性而探讨普遍性。

(选自杨义《李杜诗学》,有删改)

15.为什么说李杜诗学“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6分)

16.作者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述李杜诗学“体现了盛唐气象”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17.“双重高峰的研究”中“双重高峰”的含义是什么?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双重高峰的研究”的意义是什么?(6分)

15.李杜诗学带有浓郁的对生命世界的体验沟通的意味,故“充盈着生命”;(2分)

对现实、人生有深刻透视,对历史、宇宙有透辟参悟,故“充溢着力度”。(4分,每点2分)

16.(1)举例论证(1分):列举李白写黄河的诗句来表现李诗的“雄奇”(或:列举杜甫诗

中常用的“天地”等词语,引用诗句写杜诗的“大”),体现盛唐气象 ;(1分)

(2)引用论证(1分):引用清人宋征璧 《抱真堂诗话》引舒章的话阐发杜诗体现的盛

唐气象;(1分)

(3)比较论证(1分):将李白与杜甫进行比较,论述他们的诗学体现了元气充沛的盛

唐气象。(1分)

17.双重高峰:唐诗是一座高峰,李白、杜甫是唐诗中的高峰。(2分,每点1分)

“双重高峰”的研究的意义:它提供了高峰时代中最有才华内涵和形式创新能力的样本;

双峰出现在盛唐,是中国文化史一大奇观(或:往前,它意味着对以往一部诗史和文化史极其丰富深刻的接受;往后,它意味着对以后一部诗史和文化史的极其丰富深刻的被接受);它往往力图追求超越个别性而探讨普遍性(或:透视了一系列的精神文化现象和中国诗学的深层思维方式)。(4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 — 22题。 (9分)

丘吉尔有句名言:“真相是如此宝贵,要用谎言来护卫。”美国的发展演变史,充满了血腥和杀戮,许多少数弱势群体被清除,但官方史书和主流媒体却没有秉笔直书,在提起那些历史时,总是极尽掩饰之能事。对此,乔姆斯基借威克斯之意说,亚当斯的记述是对“杰克逊夺取佛罗里达的原因和手段的一种不可磨灭的歪曲,提醒历史学家们不要到官方记录里去寻找那件事的真相”。乔姆斯基因此又说:“这是一个迄今都很受用的建议。”

在这方面,乔姆斯基还有一个洞见:“要弄清人类社会的一些问题并不容易,有时候它比自然科学研究要困难得多。大自然虽然不会把问题的答案放在银盘子里恭敬地献给我们,但也不会费尽心机妨碍我们求知。可在研究人类社会时经常会遇到障碍,所以研究者必须先撕开官方宣传中的假象,那些制造假象的手段常与权力集中的过程如出一辙。”当然还需要对乔姆斯基的这段话做些补正,其实人事和自然这两者之间本没有一条鸿沟,有时人们对自然世界的探索也会受到人为阻挠和干扰,如果阿基米德定理被某些人认为违背了他们的利益和观念,某些人也会坚决地予以抵制、诋毁、推翻。大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乔姆斯基在提及亨廷顿提出的政府中人为控制本国人民有必要制造错觉的观点之后,又提出了一个当今国际政治关系领域的“真正纯粹的真理”:“理智的观察者不应相信领导人们坦言的所谓善意。”

美国满世界推销它的“民主价值”,并把此吹嘘为“美国信念的精华”,但乔姆斯基不客气地指出,所谓“美国信念的精华”是“美国是赞成选举的,但前提是它必须合美国的意”。乔姆斯基的讨论是用事实说话的。他往前追至1912年美国出兵海地,解散海地民选总统和

国会,扶植独裁恶魔;近期讨论90年代巴勒斯坦自治地区的民主选举,揭露了美国对外推行民主的虚伪本质。说好话,干脏活,唯我独尊,这就是乔姆斯基所总结的美国对外推行所谓民主一直延续至今的“清晰的轨迹”。

谈到美国国内的民主,乔姆斯基同样火药味浓烈:民主政治的一大要件是信息公开、透明且对称,但正是在这方面令人失望之极:“美国还是一个相当自由的社会,所以对于它的公民来说获取信息是可能的;但不幸的是,他们得靠自己去调查收集,因为从媒体中根本得不到所需的信息。”由此可见,美国民主的代价成本费用实在是巨大。纽约有位知名律师,请求财政部提供详尽的财政信息,却被财政部的官员以“不便”等官腔轻松拒绝。官员手中握有《保密法》《档案法》等武器,你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奈何不得。这正是乔姆斯基所说的美国“民主赤字”的重要原因所在。

(节选自胡飞雪《美国对外政策:真相是要用谎言来护卫的》, 〈《上海证券报》2009年03月14日〉)

21.乔姆斯基说:“这是一个迄今都很受用的建议。”这个建议的内容是什么?提出这个建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2.结合文章,说说“真相是如此宝贵,要用谎言来护卫”这一名言的含义。(5分)

21. (4分)

建议的内容是“历史学家们不要到官方记录里去寻找那件事的真相”;(2分)

提出这个建议的根本原因是,官方史书和主流媒体没有秉笔直书美国许多弱势群体被清除的历史,总是极尽掩饰这样的历史。(2分)

22. (5分)“真相”应为“假相”(1分),“真相是如此宝贵”是反语(2分)。文章嘲讽美国政府及其主流媒体,用谎言维护他们捏造的假相,以免被人戳穿(2分)。


    相关文章

    2012年山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1年山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

    2012年至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 语文科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 ...

    2013年福建省高考语文

    2013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Ⅰ.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2013年福建省语文科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

    2010年高考备考的思考与建议

    2010年高考备考的思考与建议 一.思考 2010年是广东进入新课程的第六年,新课程高考已经考过了三届,全国步入新课程高考的省.市也已经增加到了十个.广东新课程高考的"导向性原则"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答题策略与方法 一.命题规律: (1)选项设置的方法是"变"(变换原文说法)."压"(压缩原文内容)."调"(调整原文顺序或结构)."推"(在原 ...

    2011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正版)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命题特征 一.观点鲜明 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 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 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 二.结构清晰 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 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 (1)阅读文本的选择 ...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语文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 ...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方法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方法 一.文体特征 1.散文 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散"主要表现在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神"是 ...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考试说明(1)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考试说明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