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论文

一、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重要性

(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重要地位

民营企业通常是指按“四自原则”,即:自筹资金、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性质创办的企业。中小民营企业有力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据全国工商联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99%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总额的58.9%,税收的46.2%和出口总额的62.3%都是中小企业创造的。提供的就业岗位已超过75%以上,专利约65%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今后新经济增长点还将是中小民营企业。因此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二)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对生产力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起着保证作用。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根本目的是把企业所需人力资源吸引到企业中来,将他们保留在企业之内,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开发他们的潜能,来为企业服务。当代企业治理是以人为中心的治理,人是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载体,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戴尔.卡耐基就曾说“假如我的企业被烧掉了,但把人留住,我20年后还是钢铁大王”。企业强调以“人”为本,而中小民营企业在与其他企业人才竞争中并不占优势,相反还存在一定的劣势。由于民营企业低水平的治理模式和落后的治理意识,以及制度上的缺陷,使得人力资源治理成为难以逾越的屏障,也成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从而导致由盛到衰。中国民营企业目前的平均寿命仅有

2.9年,从诞生、发展、兴盛到衰败生命周期极短。因此民营企业要获取人力资源治理的优势,必须顺应新时代人力资源治理的发展趋势,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人力资源治理。只有不断完善人力资源治理,民营企业才能提高其效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缝隙中发展起来的。受当时创业的环境和制度因素的影响,企业成功与企业主锐利目光、个人魅力、创业精神和非凡禀赋有关。但制度转轨过程中市场给予的巨大机会,掩盖了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治理上的缺陷。这时期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采取以个人为中心、以亲情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创业者的个人魅力和感召力成为企业凝聚力主要来源,这对保证决策高效率和企业初期凝聚力起决定作用。因此,初始阶段中小型民营企业治理活动中的决策非程序化、治理非制度化、执行非理性化和随机性构成了初创期中小企业治理的基点,而转轨期的众多商机支撑企业迅速成长,其自身内部治理的不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在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内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中小型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日益强大和多样化,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仅仅依*机制灵活而获取大量市场机会的时代不复存在。相反,中小企业原有的治理痼疾日益暴露并成为制约其成长的桎梏。面临的治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规模扩大与治理能力不足的矛盾;产权不明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一股独大导致发展风险增大,员工凝聚力下降;决策随意性与企业追求长远利益最大化需要理性决策的矛盾;亲情纽带与科学化制度化规范治理的矛盾。这些矛盾突出集中体现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治理上。

(一)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组织的重要战略资源,它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决定着组织战略的成败。人力资源战略对组织具有持久的、长期的影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小型民营企业主、企业治理层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人力资源也有了较全面的理解。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熟悉到人力资源治理对企业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并着手制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为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付式治理,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治理者都请专业的咨询机构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企业战略规划以及人力资源规划。从这点来看,中小型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治理重要性的认同感正逐渐从意识上转到实际中去。

但由于意识与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差异,人力资源治理理念与人力资源投资理念也往往不一致,导致企业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战略并不协调。科学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战略成为当前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一大难题。而由于在初创和成长初期,有限的资源更多的是向生产和销售倾斜,而在市场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和企业步入稳定成长期后,人的因素的作用日益重要。中小型民营企业原有治理模式如制度照抄照搬不适应企业实际情况,治理较随意化、缺乏科学性等弊端正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瓶颈。虽然以人为中心理念已被大数企业所有者和治理层所接受,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更多的是将“人情”与“人性”混淆。据对广东省中小企业调查,被问到制约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时,63%企业主认为是融资,47%回答是产品销售,38%认为是市场开拓,只有33%的企业主将人才和提高内部人力资源放在迫切需要解决议程上。同时,由于人才流动性大,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比较慎重,再加之企业发展较快,人才需求量也较大时间急,所以人才更多地是从人才市场招聘,不能真正将人力资源投资作为企业基础性投资看待。相应的,这些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也未能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以支持。

(二)家族式治理,导致人才尤其是高端经营人才难求

现代企业治理必须有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治理方面突出的问题便是家族式治理。据中国社会科学院1999年的抽样调查,浙江省私营企业的私人股份所占比例在90%以上,其中量大的股东所占比例高达66%以上,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还有其他同姓兄弟也占相当比例,大约为14%。另一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与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共同组织的、对21个省市自治区的250个市县区的1947家私营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国私营企业目前普遍采用家族拥有的形式;企业的所有权与治理权紧密结合,决策权和治理权高度集中在企业主手中;家庭成员在企业中居要位。许多企业主认为,企业要稳定发展就必须“由我本人或我的家人来经营治理”。2002年完成的《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指出,资本、风险、决策治理权三个“高度集中”是今天私营企业的普遍特征。 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使用的这种家族式治理模式,在一定阶段和范围内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诸如内在的凝聚力和团结、能提供可充分利用的信用资源、避免代理人的“通往风险”和“逆向选择”、减少代理成本等。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弊端就很明显地暴露出来,企业发展的历史习惯使得他们在用人方面常表现为对外人不放心、任人惟亲、过分集权、论资排辈等。对企业的局限性可表述为:①企业并没有足够信得过的亲人可用,假如*熟人介绍来扩大网络,使得关系趋于复杂,信用度偏低。②人才的压力不断增大。现代企业受技术专业化和治理专业化挑战,民营企业仅仅依*原来的家庭成员已难保证企业的持续成长。③近亲繁殖获取信息量小,思路狭窄。④由于家族成员在企业里掌控较多的资源,在企业里无意间轻易形成排挤外来人才的行为,非凡是一些引进的治理“空降兵”在企业的存活率往往较低,外来人员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很难真正溶入团队。

据福州大学工商治理系主任朱祖平教授研究认为,就福建省的情况来看,企业最需要的是懂经营、会治理的高端人才,即不仅要有深厚的工商治理理论功底,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才,如工商治理硕士。而导致这种职业经理人难以融入民营企业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民营企业在治理上带有很深的家族式治理的烙印,所有权和支配权不分。民营企业主的心态调整不到位及定位不准确,没有站在所有者的角度去定位。作为企业所有者来说,他的爱好应该在于拥有企业。但很多民营企业主不但要拥有企业,而且还要配置企业,或者说支配企业,希望自己去行使经营权。这实际上把职业经理人的“领地”给占领了。因为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他的目标不在于拥有,而在于支配,资产是谁的他无所谓,他们更爱好去支配资产,资产增值了,他们就有成就感。在民营企业主把所有权和支配权都“占领”了的情况下,即便聘到合适的职业经理人,民营企业主也不愿放弃经营权,造成职业经理人在企业中发挥不了作用,那么对于高端人才或者经营长期实践又取得工商治理硕士学位的人来说,他们就会觉得在这样的企业里发展空间太小,宁愿选择他业。在所有权和支配权短期内难以调和的情况下,即使高端经营人才勉强进入民营企业,也会引发一系列矛盾,如职业道德出现“败德”现象,即企业在可能降低待遇,将就用人;职业经理人不很好地履行职责,或在履行职责过程考虑少付出,或是从其他地方弥补利益,以实现心理平衡。于是因为职业经理人职业道德不完善,企业主不愿放弃经营权,必然设置一些约束,反过来又让职业经理人没有被信任感,感觉在企业中发挥不了作用。这种恶性循环造成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一种顽疾。

(三)治理机构设置不科学,人员素质不高

要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完善的激励和薪酬机制,必须依*科学的人力资源治理机构和高素质的治理人员来实施。中小民营企业虽然意识到了人力资源治理的重要性,但由于治理基础薄弱,人力资源部门功能定位不清,导致人力资源治理部门先天不足。虽然中小企业不能像大型企业一样有一整套人力资源治理系统。但其职能却是类似的,必须有贯穿企业治理全过程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测评、培训、激励、考核、薪酬、社会保障与劳资关系等一系列职能。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人事治理的职能正步原国有企业中人事工作仅承担行政人事事物和劳资福利的后尘。人力资源治理职能界定不清,尤其是对核心员工激励不到位,将会影响士气进而影响企业绩效,这在高科技民营企业更是如此。其直接后果是人力资源治理机构设置不科学和人员配备不合理,仍由人事行政部门承担或直接由行政后勤部人员兼任人力资源治理工作。就人员配备而言,不仅专职人力资源治理人员配备很少,分工也不明确,即使有也大多未受过专业练习,大多停留在员工的档案治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日常事务性治理中,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治理。

(四)人力资本的投入严重不足

经济学家在分析近几十年来各国经济增长因素时发现,越来越多的经济增长不能利用劳动力的追加和物力资本的追加来解释。越来越多的人承认,这只能归功于教育的提高和人的能力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一个工人技能的提高如用一部机器或一件工具一样,可以节约劳动力。虽然提高工人的技能要投入相当的费用,但它能生产更多的利润,足以补偿费用的支出。由于知识技术的爆炸性增长与迅速更新,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企业要谋得在竞争中创新发展,就必须对职工进行终身教育和培养,以保证企业发展所需人才技能的更新。然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短期行为,没有形成与企业发展战略略相匹配的系统性、持续性的培训机制,只使用不培养已成为普遍的现象。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固定的培训经费不足,培训场所和培训时间亦难保证,培训方式也多限于师徒之间的传帮带,培训内容以企业的应急需求为主,仅有的培训也成为一种短期行为。对广东省

614家中小型民营企业问卷调查显示,采用上岗前进行相关技能培训的有324家,占52.7%;采用边干边学方式培训的有271家,占44.13%;仅有14家企业回答将员工送学校培训,仅占被调查企业的2.28%。在问及员工培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时,在583份有效问卷中,回答缺乏师资的147家,占25.21%;缺乏经费投入的171家,占29.3%;回答生产任务无法安排培训的114家,占19.6%;因员工流动性大而不作培训安排的最多,达到237家,占40.1%;竟然还有82家企业对员工培训未作任何安排,占14.06%。许多民营企业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的迅速增长,认为人才培养的成本高于直接招聘的成本;认为人才培养的技术越高,人才流失的越快。所以他们不重视也不愿意进行人才培养,造成了人力资源的贬值。另外,有些企业虽然较重视人才培养,但只重视对新人的培养,而忽视了对旧人的培养。中小型民营企业即没有像摩托罗拉那样的财力用于培训,也没有完善的薪酬设计与良好的劳工关系作依托,因而为了规避因培训后员工流失而造成的培训投资风险,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宁肯从市场上现招相关专业人才也不愿花钱自行培养。殊不知,外招与内部培训之间,除了有培训成本之外,还存在人员任用风险问题。

(五)缺乏长期有效的薪酬与激励机制

激励就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施企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说,激励员工动机就是要设法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需要与企业目标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处于一种驱动状态,他们在这种状态的驱策下所付出的努力不仅满足其个人需要,同时也通过达成一定的工作业绩而实现企业目标。激励对于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完成工作目标以及不断提高工作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激励并不是无条件地简单满足员工的任何需要,而是要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绩效提高的方式来满足员工需要,企业要对员工需要满足的方式和程度予以控制。为了能够吸引激励和保留有能力的员工,公平的薪酬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的报酬一般采用基薪加奖金或基薪加提成的办法,且带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对于一般员工效果可能比较好,或者在企业发展初期没有太多不足。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结构的复杂化,对核心员工来说,报酬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或是获得物质及休闲需要的手段,更是一种人们的自我满足和自尊的需要。单一的薪酬体系已不能满足核心员工的多样化需求,原有的薪酬体系必须做出调整。如考虑合理地设计核心员工持股、公开同样岗位的市场工资水平、增加外出培训机会、增加额外的保险与福利,或者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休假以及员工娱乐等。

此外,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主要是基于企业既定的目标、任务下所完成的工作量来衡量,其方式多为员工对上司命令的执行和服从,其标志主要是即时的工作效率。由于缺乏较为完备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操作规程,难以依据科学的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激励,企业多以晋升、加薪和奖金作为激励手段,对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潜能不利,也不利于员工积极参与治理。

企业采用物质激励时,如没有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在分配时更多是凭主管的个人判定,会导致分配不合理,缺乏依据,往往是企业花了钱却收到激励的预期效果;许诺不兑现,有些企业对职工进行物质激励承诺,甚至签订了目标责任制的奖励合同,但是最终部分甚至完全不兑现,结果不但挫伤了职工继续工作的积极性,并且破坏了职工对企业的感情和对领导的信任;采用非规范化的“救火”性激励政策。有些企业某一个部门出了问题,为了激励该部门的职工,就发放非凡的奖金。这种政策,非但不能真正起到积极作用,实际上是奖罚不明,还会引起企业内部的混乱。

在缺乏良好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的情况之下,员工缺乏积极性,甚至缺乏归属感,往往不会专心工作,更不会对企业“一心一意,白头到老”了。这些问题,在目前的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中都存在,并且也逐渐熟悉到了,也在积极引进一些科学的考核机制或考核软件,并大胆尝试一些新的考评方法,如360度考评、目标考评(MBO)以及要害指标考评(KPI)等等。

(六)人力资源治理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企业在治理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受体制的局限,很难将先进的人力资源治理思想转化为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可操作的制度、措施的技术手段。调查显示,58.7%的企业有简单的人力资源信息库,只有7.8%建立了智能化人力资源治理信息系统,说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治理信息化程度不高,正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有不少企业人力资源信息治理仅仅是将原先文字形式的一些人事治理活动用电脑来处理而已,对人力资源治理的一些要害活动如培训和员工发展、绩效考评等采用信息化的程度还较低。由于没有十分成熟的人力资源治理技术和工作流程的实践,难以提炼固化成为人力资源治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不高也就在所难免。

中小型民营企业具有相当的人力资源治理优势,如组织层次少、对市场反应灵敏;机制灵活,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等,如能合理解决上述问题,将会极大地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治理现状,成为企业赢取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三、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对策

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要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树立现代人力资源治理理念,从资源的角度重新审阅员工价值,运用新的人力资源治理理论和治理方法,实现传统人事治理向现代人力资源治理的转变。

(一)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并规范治理模式

要实现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发展指标并使企业得以迅速发展,需要多少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自己培养还是通过外部引进等办法来解决,这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调查和思考,制定完整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当今时代,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的转移也随之加速,因此企业不但要制定短期(5年以内)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更要制定中长期(5-10年)的发展规划,实现短期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的有机结合。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战略就没有发展。人力资源治理部门对企业发展提供的战略性支持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人力资源规划现在已经成为企业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人力资源支持的企业战略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人力资源规划它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未来劳动力需求猜测,内部劳动力供给猜测和外部劳动力供给猜测。在人力资源规划中要注重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是互相依托、互相促的关系。假如只考虑了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忽视了员工的发展,则会有损企业发展目标的达成。优秀的人力资源规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长期利益的计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计划。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将企业目标和策略转化为对人力的需求,有效达成质和量、长期和短期的人力供求平衡,包括企业宏观、微观、

长期、短期的人力资源招聘、使用、培训、晋升、调迁等计划,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同时,还应结合人力资源治理的职能,建立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规范用工制度、在企业内部构建良好的人力资源配置系统等,进一步规范治理模式。

(二)做好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建立以绩效为中心的治理体系工作分析是开展人力资源治理工作的基础,是人力资源治理的平台。我国现有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人浮于事现象还很严重,突出表现为人和事的不匹配,这不但降低了治理效率,而且增加了人力成本。现代企业组织必须随着其内部条件或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必要的调整,应结合实际和生产经营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或服务)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在建立起科学的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 合理设置岗位并进行规范的分析描述,确定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绩效治理体系,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劳动合同治理、岗位变动、职务晋升、薪酬分配、教育培训、职业发展、荣誉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当然,绩效考核是由人来进行观察和评估的活动,它无法排除主观随意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心理、好恶的影响,因此绩效考核应坚持公正化、制度化和及时反馈原则,用公开、公正的科学方法对员工进行评估,切实提高治理效率,提升治理水平。

(三)加大人员的技能开发和能力培养

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是最有效益的投入,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凡是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都比只依靠于自然资源开发的国家高。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宗旨是人的能力,尤其是潜能尽可能发挥,把人作为可开发的资源,通过培训等形式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治理的一个主要内容,对全体员工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发掘和培养、行为准则与责任意识的规范和强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培训,一方面可以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员工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应建立起规范的培训开发体系,根据员工的特长和企业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提高员工的能力。同时还应积极推行通才计划,通过培训等方式让技术工人一专多能、专业人员知识复合和技能化,挖掘每个人的潜力来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留住核心员工

造成人才尤其是核心员工外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报酬、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属于保健因素,不具有激励作用,而工作成就感、社会认可、发展前途等因素才是真正的激励因素。因此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承认人力资本产权,非凡要注重以核心员工收入分配为突破

口,将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参与分配促进人才价格机制形成,另一方面须认真研究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不同需求,通过事业发展、增进感情、优化环境等手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创造无限的事业发展空间来稳定和吸纳人才,应当成为企业留住人才的基本策略。企业留住人才有以下几种方法,如职业发展留人,企业发展留人,公平竞争机制留人,高薪留人,“超弹性工作时间”留人,“黄金降落伞”制度留人,沉淀福利制度留人等。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

(五)塑造企业文化,凝聚团队力量

在吸引优秀人才时,高工资等物质报酬固然行之有效,但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团队,必须依*组织文化战略来支撑。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思想和行为的总和,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它产生于企业自身,得到全体治理者和员工的认同与维护,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企业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优秀的企业,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成功地创造了一种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企业文化一旦被全体员工衷心认同或共有,它就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在优秀的企业文化下,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体会出人格的被尊重,也才能表现出敬业尽职的精神,公司才真正被员工所热爱。当前企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主要有:注重学习氛围的培养,学习型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将更注重于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企业文化将从商业氛围升华出来,更重视人。

(六)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吸引高端经营人才

一方面,应将决策层“送出去”参加有关现代企业治理方面的培训。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老板的思想不改变,其他人改变是没用的。可以为外出培训的领导创造充分的鼓动气氛,并且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有影响的培训师和实用的培训课程,要让领导感觉这培训参加得“值”。

同时,民营企业主也应走出一个思想的误区,即所有权与经营权不能分离。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非凡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主并未接受过专门的企业治理的练习,他们实践感受比较丰富,而理论水平却比较缺乏。当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时,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民营企业主便应适时地退居二线。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等等方式,让那些拥有较多治理水平、技术的人,由他们来负责企业的决策、治理,勾画下一幅蓝图。要想吸引和留住职业经理人,最重要的是解决企业所有权和支配权之间的冲突。这就是让经理人拥有所有权,即在企业治理结构上,把一部分股权让给职业经理人,以作为激励。同时要加强对企业主和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个人的成功乃至一个团队的成功都具有很大意义。

(七)完善机构设置,配足配强人力资源治理者

在强调“以人为本”的治理新时代,缺乏真正人力资源治理部门是难以想象的。我国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必须完善人力资源治理机构设置,调整组织结构。要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治理部门,行使人力资源治理的职责,使人力资源治理决策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要加快人力资源治理者的培养,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小型民营企业可以从外部吸引部分人力资源治理专业人士加盟,要在企业经营者中普及人力资源治理的理念和知识,培养专业

的人力资源治理人才,使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走上正规化、专业化的道路。

(八)坚持治理创新,不断适应竞争需要

一个企业人力资源治理往往和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文化价值等紧密联系的,具有独特的个性,而且卓越的人力资源治理往往是其他企业难以模拟和复制的。我国人力资源素质状况也决定了我国企业无法直接套用西方现代的人力资源治理模式。因此,创新是根本,我们一方面要吸收发达国家上百年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制度和方法,学习西方文化及科学理性治理的精髓。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东方文化,创建适合中国民营企业特点的“本土化”人力资源治理制度。通过提升人力资源治理部门的定位,提高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素质,同时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提升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层次。

中国已成为WTO的正式成员,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必须树立有科学的人力资源治理理念,配备有现代素质的人事工作人员,采用先进的治理手段,运用现代治理方法,实现人力资源治理工作的高效率和最优化,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人力资源治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 作者:美国•劳伦斯•S•克雷曼 △《福建省民企缘何难求高端治理人才——福州大学朱祖平教授访谈录》 海峡经济导报 △《企业留人七招》 作者:佚名,中国企业战略传播网

△《人力资源治理专业知识与务实》 中国人事出版社

△《人力资源治理授课提纲》 福州大学朱祖平教授

△《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问题》 作者:厉以宁 福建省政协《学习资料》2001年第五期

△《论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 作者:佚名,珠穆朗玛治理网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对策研究》 作者:逯明明,中国人力资源网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思考》 中国人力资源网

△《论现代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治理》 中消研人力资源调研网

△《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现状分析》 作者:刘江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 作者:胡在铭、刘志刚 河南社科院

△《浅谈民营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治理》 作者:吴亮 中国企业治理培训网 △《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治理》 作者:刘国萍 《治理论坛》2002年04期

一、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重要性

(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重要地位

民营企业通常是指按“四自原则”,即:自筹资金、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性质创办的企业。中小民营企业有力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据全国工商联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99%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总额的58.9%,税收的46.2%和出口总额的62.3%都是中小企业创造的。提供的就业岗位已超过75%以上,专利约65%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今后新经济增长点还将是中小民营企业。因此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二)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对生产力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起着保证作用。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根本目的是把企业所需人力资源吸引到企业中来,将他们保留在企业之内,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开发他们的潜能,来为企业服务。当代企业治理是以人为中心的治理,人是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载体,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戴尔.卡耐基就曾说“假如我的企业被烧掉了,但把人留住,我20年后还是钢铁大王”。企业强调以“人”为本,而中小民营企业在与其他企业人才竞争中并不占优势,相反还存在一定的劣势。由于民营企业低水平的治理模式和落后的治理意识,以及制度上的缺陷,使得人力资源治理成为难以逾越的屏障,也成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从而导致由盛到衰。中国民营企业目前的平均寿命仅有

2.9年,从诞生、发展、兴盛到衰败生命周期极短。因此民营企业要获取人力资源治理的优势,必须顺应新时代人力资源治理的发展趋势,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人力资源治理。只有不断完善人力资源治理,民营企业才能提高其效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缝隙中发展起来的。受当时创业的环境和制度因素的影响,企业成功与企业主锐利目光、个人魅力、创业精神和非凡禀赋有关。但制度转轨过程中市场给予的巨大机会,掩盖了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治理上的缺陷。这时期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采取以个人为中心、以亲情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创业者的个人魅力和感召力成为企业凝聚力主要来源,这对保证决策高效率和企业初期凝聚力起决定作用。因此,初始阶段中小型民营企业治理活动中的决策非程序化、治理非制度化、执行非理性化和随机性构成了初创期中小企业治理的基点,而转轨期的众多商机支撑企业迅速成长,其自身内部治理的不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在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内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中小型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日益强大和多样化,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仅仅依*机制灵活而获取大量市场机会的时代不复存在。相反,中小企业原有的治理痼疾日益暴露并成为制约其成长的桎梏。面临的治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规模扩大与治理能力不足的矛盾;产权不明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一股独大导致发展风险增大,员工凝聚力下降;决策随意性与企业追求长远利益最大化需要理性决策的矛盾;亲情纽带与科学化制度化规范治理的矛盾。这些矛盾突出集中体现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治理上。

(一)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组织的重要战略资源,它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决定着组织战略的成败。人力资源战略对组织具有持久的、长期的影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小型民营企业主、企业治理层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人力资源也有了较全面的理解。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熟悉到人力资源治理对企业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并着手制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为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付式治理,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治理者都请专业的咨询机构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企业战略规划以及人力资源规划。从这点来看,中小型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治理重要性的认同感正逐渐从意识上转到实际中去。

但由于意识与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差异,人力资源治理理念与人力资源投资理念也往往不一致,导致企业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战略并不协调。科学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战略成为当前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一大难题。而由于在初创和成长初期,有限的资源更多的是向生产和销售倾斜,而在市场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和企业步入稳定成长期后,人的因素的作用日益重要。中小型民营企业原有治理模式如制度照抄照搬不适应企业实际情况,治理较随意化、缺乏科学性等弊端正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瓶颈。虽然以人为中心理念已被大数企业所有者和治理层所接受,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更多的是将“人情”与“人性”混淆。据对广东省中小企业调查,被问到制约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时,63%企业主认为是融资,47%回答是产品销售,38%认为是市场开拓,只有33%的企业主将人才和提高内部人力资源放在迫切需要解决议程上。同时,由于人才流动性大,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比较慎重,再加之企业发展较快,人才需求量也较大时间急,所以人才更多地是从人才市场招聘,不能真正将人力资源投资作为企业基础性投资看待。相应的,这些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也未能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以支持。

(二)家族式治理,导致人才尤其是高端经营人才难求

现代企业治理必须有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治理方面突出的问题便是家族式治理。据中国社会科学院1999年的抽样调查,浙江省私营企业的私人股份所占比例在90%以上,其中量大的股东所占比例高达66%以上,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还有其他同姓兄弟也占相当比例,大约为14%。另一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与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共同组织的、对21个省市自治区的250个市县区的1947家私营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国私营企业目前普遍采用家族拥有的形式;企业的所有权与治理权紧密结合,决策权和治理权高度集中在企业主手中;家庭成员在企业中居要位。许多企业主认为,企业要稳定发展就必须“由我本人或我的家人来经营治理”。2002年完成的《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指出,资本、风险、决策治理权三个“高度集中”是今天私营企业的普遍特征。 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使用的这种家族式治理模式,在一定阶段和范围内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诸如内在的凝聚力和团结、能提供可充分利用的信用资源、避免代理人的“通往风险”和“逆向选择”、减少代理成本等。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弊端就很明显地暴露出来,企业发展的历史习惯使得他们在用人方面常表现为对外人不放心、任人惟亲、过分集权、论资排辈等。对企业的局限性可表述为:①企业并没有足够信得过的亲人可用,假如*熟人介绍来扩大网络,使得关系趋于复杂,信用度偏低。②人才的压力不断增大。现代企业受技术专业化和治理专业化挑战,民营企业仅仅依*原来的家庭成员已难保证企业的持续成长。③近亲繁殖获取信息量小,思路狭窄。④由于家族成员在企业里掌控较多的资源,在企业里无意间轻易形成排挤外来人才的行为,非凡是一些引进的治理“空降兵”在企业的存活率往往较低,外来人员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很难真正溶入团队。

据福州大学工商治理系主任朱祖平教授研究认为,就福建省的情况来看,企业最需要的是懂经营、会治理的高端人才,即不仅要有深厚的工商治理理论功底,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才,如工商治理硕士。而导致这种职业经理人难以融入民营企业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民营企业在治理上带有很深的家族式治理的烙印,所有权和支配权不分。民营企业主的心态调整不到位及定位不准确,没有站在所有者的角度去定位。作为企业所有者来说,他的爱好应该在于拥有企业。但很多民营企业主不但要拥有企业,而且还要配置企业,或者说支配企业,希望自己去行使经营权。这实际上把职业经理人的“领地”给占领了。因为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他的目标不在于拥有,而在于支配,资产是谁的他无所谓,他们更爱好去支配资产,资产增值了,他们就有成就感。在民营企业主把所有权和支配权都“占领”了的情况下,即便聘到合适的职业经理人,民营企业主也不愿放弃经营权,造成职业经理人在企业中发挥不了作用,那么对于高端人才或者经营长期实践又取得工商治理硕士学位的人来说,他们就会觉得在这样的企业里发展空间太小,宁愿选择他业。在所有权和支配权短期内难以调和的情况下,即使高端经营人才勉强进入民营企业,也会引发一系列矛盾,如职业道德出现“败德”现象,即企业在可能降低待遇,将就用人;职业经理人不很好地履行职责,或在履行职责过程考虑少付出,或是从其他地方弥补利益,以实现心理平衡。于是因为职业经理人职业道德不完善,企业主不愿放弃经营权,必然设置一些约束,反过来又让职业经理人没有被信任感,感觉在企业中发挥不了作用。这种恶性循环造成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一种顽疾。

(三)治理机构设置不科学,人员素质不高

要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完善的激励和薪酬机制,必须依*科学的人力资源治理机构和高素质的治理人员来实施。中小民营企业虽然意识到了人力资源治理的重要性,但由于治理基础薄弱,人力资源部门功能定位不清,导致人力资源治理部门先天不足。虽然中小企业不能像大型企业一样有一整套人力资源治理系统。但其职能却是类似的,必须有贯穿企业治理全过程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测评、培训、激励、考核、薪酬、社会保障与劳资关系等一系列职能。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人事治理的职能正步原国有企业中人事工作仅承担行政人事事物和劳资福利的后尘。人力资源治理职能界定不清,尤其是对核心员工激励不到位,将会影响士气进而影响企业绩效,这在高科技民营企业更是如此。其直接后果是人力资源治理机构设置不科学和人员配备不合理,仍由人事行政部门承担或直接由行政后勤部人员兼任人力资源治理工作。就人员配备而言,不仅专职人力资源治理人员配备很少,分工也不明确,即使有也大多未受过专业练习,大多停留在员工的档案治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日常事务性治理中,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治理。

(四)人力资本的投入严重不足

经济学家在分析近几十年来各国经济增长因素时发现,越来越多的经济增长不能利用劳动力的追加和物力资本的追加来解释。越来越多的人承认,这只能归功于教育的提高和人的能力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一个工人技能的提高如用一部机器或一件工具一样,可以节约劳动力。虽然提高工人的技能要投入相当的费用,但它能生产更多的利润,足以补偿费用的支出。由于知识技术的爆炸性增长与迅速更新,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企业要谋得在竞争中创新发展,就必须对职工进行终身教育和培养,以保证企业发展所需人才技能的更新。然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短期行为,没有形成与企业发展战略略相匹配的系统性、持续性的培训机制,只使用不培养已成为普遍的现象。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固定的培训经费不足,培训场所和培训时间亦难保证,培训方式也多限于师徒之间的传帮带,培训内容以企业的应急需求为主,仅有的培训也成为一种短期行为。对广东省

614家中小型民营企业问卷调查显示,采用上岗前进行相关技能培训的有324家,占52.7%;采用边干边学方式培训的有271家,占44.13%;仅有14家企业回答将员工送学校培训,仅占被调查企业的2.28%。在问及员工培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时,在583份有效问卷中,回答缺乏师资的147家,占25.21%;缺乏经费投入的171家,占29.3%;回答生产任务无法安排培训的114家,占19.6%;因员工流动性大而不作培训安排的最多,达到237家,占40.1%;竟然还有82家企业对员工培训未作任何安排,占14.06%。许多民营企业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的迅速增长,认为人才培养的成本高于直接招聘的成本;认为人才培养的技术越高,人才流失的越快。所以他们不重视也不愿意进行人才培养,造成了人力资源的贬值。另外,有些企业虽然较重视人才培养,但只重视对新人的培养,而忽视了对旧人的培养。中小型民营企业即没有像摩托罗拉那样的财力用于培训,也没有完善的薪酬设计与良好的劳工关系作依托,因而为了规避因培训后员工流失而造成的培训投资风险,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宁肯从市场上现招相关专业人才也不愿花钱自行培养。殊不知,外招与内部培训之间,除了有培训成本之外,还存在人员任用风险问题。

(五)缺乏长期有效的薪酬与激励机制

激励就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施企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说,激励员工动机就是要设法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需要与企业目标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处于一种驱动状态,他们在这种状态的驱策下所付出的努力不仅满足其个人需要,同时也通过达成一定的工作业绩而实现企业目标。激励对于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完成工作目标以及不断提高工作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激励并不是无条件地简单满足员工的任何需要,而是要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绩效提高的方式来满足员工需要,企业要对员工需要满足的方式和程度予以控制。为了能够吸引激励和保留有能力的员工,公平的薪酬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的报酬一般采用基薪加奖金或基薪加提成的办法,且带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对于一般员工效果可能比较好,或者在企业发展初期没有太多不足。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结构的复杂化,对核心员工来说,报酬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或是获得物质及休闲需要的手段,更是一种人们的自我满足和自尊的需要。单一的薪酬体系已不能满足核心员工的多样化需求,原有的薪酬体系必须做出调整。如考虑合理地设计核心员工持股、公开同样岗位的市场工资水平、增加外出培训机会、增加额外的保险与福利,或者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休假以及员工娱乐等。

此外,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主要是基于企业既定的目标、任务下所完成的工作量来衡量,其方式多为员工对上司命令的执行和服从,其标志主要是即时的工作效率。由于缺乏较为完备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操作规程,难以依据科学的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激励,企业多以晋升、加薪和奖金作为激励手段,对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潜能不利,也不利于员工积极参与治理。

企业采用物质激励时,如没有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在分配时更多是凭主管的个人判定,会导致分配不合理,缺乏依据,往往是企业花了钱却收到激励的预期效果;许诺不兑现,有些企业对职工进行物质激励承诺,甚至签订了目标责任制的奖励合同,但是最终部分甚至完全不兑现,结果不但挫伤了职工继续工作的积极性,并且破坏了职工对企业的感情和对领导的信任;采用非规范化的“救火”性激励政策。有些企业某一个部门出了问题,为了激励该部门的职工,就发放非凡的奖金。这种政策,非但不能真正起到积极作用,实际上是奖罚不明,还会引起企业内部的混乱。

在缺乏良好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的情况之下,员工缺乏积极性,甚至缺乏归属感,往往不会专心工作,更不会对企业“一心一意,白头到老”了。这些问题,在目前的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中都存在,并且也逐渐熟悉到了,也在积极引进一些科学的考核机制或考核软件,并大胆尝试一些新的考评方法,如360度考评、目标考评(MBO)以及要害指标考评(KPI)等等。

(六)人力资源治理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企业在治理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受体制的局限,很难将先进的人力资源治理思想转化为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可操作的制度、措施的技术手段。调查显示,58.7%的企业有简单的人力资源信息库,只有7.8%建立了智能化人力资源治理信息系统,说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治理信息化程度不高,正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有不少企业人力资源信息治理仅仅是将原先文字形式的一些人事治理活动用电脑来处理而已,对人力资源治理的一些要害活动如培训和员工发展、绩效考评等采用信息化的程度还较低。由于没有十分成熟的人力资源治理技术和工作流程的实践,难以提炼固化成为人力资源治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不高也就在所难免。

中小型民营企业具有相当的人力资源治理优势,如组织层次少、对市场反应灵敏;机制灵活,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等,如能合理解决上述问题,将会极大地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治理现状,成为企业赢取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三、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对策

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要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树立现代人力资源治理理念,从资源的角度重新审阅员工价值,运用新的人力资源治理理论和治理方法,实现传统人事治理向现代人力资源治理的转变。

(一)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并规范治理模式

要实现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发展指标并使企业得以迅速发展,需要多少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自己培养还是通过外部引进等办法来解决,这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调查和思考,制定完整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当今时代,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的转移也随之加速,因此企业不但要制定短期(5年以内)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更要制定中长期(5-10年)的发展规划,实现短期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的有机结合。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战略就没有发展。人力资源治理部门对企业发展提供的战略性支持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人力资源规划现在已经成为企业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人力资源支持的企业战略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人力资源规划它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未来劳动力需求猜测,内部劳动力供给猜测和外部劳动力供给猜测。在人力资源规划中要注重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是互相依托、互相促的关系。假如只考虑了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忽视了员工的发展,则会有损企业发展目标的达成。优秀的人力资源规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长期利益的计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计划。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将企业目标和策略转化为对人力的需求,有效达成质和量、长期和短期的人力供求平衡,包括企业宏观、微观、

长期、短期的人力资源招聘、使用、培训、晋升、调迁等计划,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同时,还应结合人力资源治理的职能,建立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规范用工制度、在企业内部构建良好的人力资源配置系统等,进一步规范治理模式。

(二)做好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建立以绩效为中心的治理体系工作分析是开展人力资源治理工作的基础,是人力资源治理的平台。我国现有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人浮于事现象还很严重,突出表现为人和事的不匹配,这不但降低了治理效率,而且增加了人力成本。现代企业组织必须随着其内部条件或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必要的调整,应结合实际和生产经营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或服务)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在建立起科学的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 合理设置岗位并进行规范的分析描述,确定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绩效治理体系,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劳动合同治理、岗位变动、职务晋升、薪酬分配、教育培训、职业发展、荣誉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当然,绩效考核是由人来进行观察和评估的活动,它无法排除主观随意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心理、好恶的影响,因此绩效考核应坚持公正化、制度化和及时反馈原则,用公开、公正的科学方法对员工进行评估,切实提高治理效率,提升治理水平。

(三)加大人员的技能开发和能力培养

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是最有效益的投入,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凡是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都比只依靠于自然资源开发的国家高。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宗旨是人的能力,尤其是潜能尽可能发挥,把人作为可开发的资源,通过培训等形式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治理的一个主要内容,对全体员工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发掘和培养、行为准则与责任意识的规范和强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培训,一方面可以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员工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应建立起规范的培训开发体系,根据员工的特长和企业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提高员工的能力。同时还应积极推行通才计划,通过培训等方式让技术工人一专多能、专业人员知识复合和技能化,挖掘每个人的潜力来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留住核心员工

造成人才尤其是核心员工外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报酬、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属于保健因素,不具有激励作用,而工作成就感、社会认可、发展前途等因素才是真正的激励因素。因此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承认人力资本产权,非凡要注重以核心员工收入分配为突破

口,将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参与分配促进人才价格机制形成,另一方面须认真研究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不同需求,通过事业发展、增进感情、优化环境等手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创造无限的事业发展空间来稳定和吸纳人才,应当成为企业留住人才的基本策略。企业留住人才有以下几种方法,如职业发展留人,企业发展留人,公平竞争机制留人,高薪留人,“超弹性工作时间”留人,“黄金降落伞”制度留人,沉淀福利制度留人等。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

(五)塑造企业文化,凝聚团队力量

在吸引优秀人才时,高工资等物质报酬固然行之有效,但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团队,必须依*组织文化战略来支撑。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思想和行为的总和,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它产生于企业自身,得到全体治理者和员工的认同与维护,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企业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优秀的企业,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成功地创造了一种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企业文化一旦被全体员工衷心认同或共有,它就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在优秀的企业文化下,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体会出人格的被尊重,也才能表现出敬业尽职的精神,公司才真正被员工所热爱。当前企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主要有:注重学习氛围的培养,学习型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将更注重于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企业文化将从商业氛围升华出来,更重视人。

(六)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吸引高端经营人才

一方面,应将决策层“送出去”参加有关现代企业治理方面的培训。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老板的思想不改变,其他人改变是没用的。可以为外出培训的领导创造充分的鼓动气氛,并且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有影响的培训师和实用的培训课程,要让领导感觉这培训参加得“值”。

同时,民营企业主也应走出一个思想的误区,即所有权与经营权不能分离。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非凡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主并未接受过专门的企业治理的练习,他们实践感受比较丰富,而理论水平却比较缺乏。当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时,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民营企业主便应适时地退居二线。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等等方式,让那些拥有较多治理水平、技术的人,由他们来负责企业的决策、治理,勾画下一幅蓝图。要想吸引和留住职业经理人,最重要的是解决企业所有权和支配权之间的冲突。这就是让经理人拥有所有权,即在企业治理结构上,把一部分股权让给职业经理人,以作为激励。同时要加强对企业主和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个人的成功乃至一个团队的成功都具有很大意义。

(七)完善机构设置,配足配强人力资源治理者

在强调“以人为本”的治理新时代,缺乏真正人力资源治理部门是难以想象的。我国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必须完善人力资源治理机构设置,调整组织结构。要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治理部门,行使人力资源治理的职责,使人力资源治理决策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要加快人力资源治理者的培养,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小型民营企业可以从外部吸引部分人力资源治理专业人士加盟,要在企业经营者中普及人力资源治理的理念和知识,培养专业

的人力资源治理人才,使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走上正规化、专业化的道路。

(八)坚持治理创新,不断适应竞争需要

一个企业人力资源治理往往和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文化价值等紧密联系的,具有独特的个性,而且卓越的人力资源治理往往是其他企业难以模拟和复制的。我国人力资源素质状况也决定了我国企业无法直接套用西方现代的人力资源治理模式。因此,创新是根本,我们一方面要吸收发达国家上百年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制度和方法,学习西方文化及科学理性治理的精髓。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东方文化,创建适合中国民营企业特点的“本土化”人力资源治理制度。通过提升人力资源治理部门的定位,提高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素质,同时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提升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层次。

中国已成为WTO的正式成员,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必须树立有科学的人力资源治理理念,配备有现代素质的人事工作人员,采用先进的治理手段,运用现代治理方法,实现人力资源治理工作的高效率和最优化,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人力资源治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 作者:美国•劳伦斯•S•克雷曼 △《福建省民企缘何难求高端治理人才——福州大学朱祖平教授访谈录》 海峡经济导报 △《企业留人七招》 作者:佚名,中国企业战略传播网

△《人力资源治理专业知识与务实》 中国人事出版社

△《人力资源治理授课提纲》 福州大学朱祖平教授

△《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问题》 作者:厉以宁 福建省政协《学习资料》2001年第五期

△《论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 作者:佚名,珠穆朗玛治理网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对策研究》 作者:逯明明,中国人力资源网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思考》 中国人力资源网

△《论现代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治理》 中消研人力资源调研网

△《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现状分析》 作者:刘江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 作者:胡在铭、刘志刚 河南社科院

△《浅谈民营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治理》 作者:吴亮 中国企业治理培训网 △《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治理》 作者:刘国萍 《治理论坛》2002年04期


    相关文章

    工商管理论文选题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民营企业员工压力的来源及其缓解方法 2.高新技术企业中的高层管理团队的特征分析 3.企业管理中认同的研究 4.家族企业成长的实质和原因分析 5.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探讨 6.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模式研究 ...

    2015电大工商管理本论文题目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经济学科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管理学方向 1.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2.现代管理理论热点问题研究 3.消费者行为研究 4.现代商务谈判 5. ...

    电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电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管理学方向参考题目 1.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2.品牌战略与对策 3.新资本的成分在改变,资本的观念在更新 4.试论发展中小企业的若干问题 5.知识就是财富,就是新资本 6.关于跨国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 ...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管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

    一、管理学方向参考题目 1、论某某企业核心竞争力 2、某某品牌战略与对策 3、某某企业协同效应研究 4、试论某某地区发展中小企业的若干问题 11、某某企业多元化战略问题研究 12、某某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 13、 14、某某企业组织流程化设 ...

    2012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

    2012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供参考 一.会计部分 1.浙江上市公司会计准则的信息含量研究 2.浙江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运用的市场反应研究 3.宁波上市公司会计准则运用实施研究 4.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会计处理 5.小议商誉 6.公允价值及其在企业会 ...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选题原则说明: 1. 2. 3. 4. 5. 后面所附选题为参考选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另外选题. 后面所附参考选题只是指出一个研究方向,并非不可更改的题目,学生可以 从一个选题中选择一个具体的问题加以 ...

    会计与财务管理系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2011级会计与财务管理系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财观念探讨 2.21世纪企业会计的基本框架分析 3.关于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探析 4.构建环境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5.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研究 6.政府与非营利组织 ...

    人力论文题目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关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问题 对策研究 2.中国西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发展方向研究 3.浅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4.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的相互制约分 ...

    [人力资源]论文题目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 关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对策研究 2. 中国西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发展方向研究 3. 线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4. 中国劳动力力流动及户籍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