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第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邻边和斜边的比值叫这个锐角的余弦值

编辑本段余弦定理性质

对于任意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两倍积,若三边为a,b,c 三角为A,B,C ,则满足性质——

a^2 = b^2+ c^2 - 2·b·c·cosA

b^2 = a^2 + c^2 - 2·a·c·cosB

c^2 = a^2 + b^2 - 2·a·b·cosC

cosC = (a^2 + b^2 - c^2) / (2·a·b)

cosB = (a^2 + c^2 -b^2) / (2·a·c)

cosA = (c^2 + b^2 - a^2) / (2·b·c)

(物理力学方面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中也会用到)

第一余弦定理(任意三角形射影定理)

设△ABC的三边是a、b、c,它们所对的角分别是A、B、C,则有

a=b·cos C+c·cos B, b=c·cos A+a·cos C, c=a·cos B+b·cos A。

编辑本段余弦定理证明

平面向量证法

∵如图,有a+b=c(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代表两个邻边大小) ∴c·c=(a+b)·(a+b)

c^2=a·a+2a·b+b·bc^2=a^2+b^2+2|a||b|Cos(π-θ)

(以上粗体字符表示向量)

又∵Cos(π-θ)=-Cosθ

∴c2=a2+b2-2|a||b|Cosθ(注意:这里用到了三角函数公式)

再拆开,得c2=a2+b2-2*a*b*CosC

即 CosC=(a2+b2-c2)/2*a*b

同理可证其他,而下面的CosC=(c2-b2-a2)/2ab就是将CosC移到左边表示一下。

平面几何证法

在任意△ABC中

做AD⊥BC.

∠C所对的边为c,∠B所对的边为b,∠A所对的边为a

则有BD=cosB*c,AD=sinB*c,DC=BC-BD=a-cosB*c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AC2=AD2+DC2

b2=(sinB*c)2+(a-cosB*c)2

b2=(sinB*c)2+a2-2ac*cosB+(cosB)2*c2

b2=(sinB2+cosB2)*c2-2ac*cosB+a2

b2=c2+a2-2ac*cosB

cosB=(c2+a2-b2)/2ac

编辑本段作用

(1)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可求出三个内角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可求出第三边。

(3)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一边对角,可求其它的角和第三条边。(见解三角形公式,推导过程略。)

判定定理一(两根判别法):

若记m(c1,c2)为c的两值为正根的个数,c1为c的表达式中根号前取加号的值,c2为c的表达式中根号前取

减号的值

①若m(c1,c2)=2,则有两解

②若m(c1,c2)=1,则有一解

③若m(c1,c2)=0,则有零解(即无解)。

注意:若c1等于c2且c1或c2大于0,此种情况算到第二种情况,即一解。

判定定理二(角边判别法):

一当a>bsinA时

①当b>a且cosA>0(即A为锐角)时,则有两解

②当b>a且cosA<=0(即A为直角或钝角)时,则有零解(即无解)

③当b=a且cosA>0(即A为锐角)时,则有一解

④当b=a且cosA<=0(即A为直角或钝角)时,则有零解(即无解)

⑤当b 二当a=bsinA时

①当cosA>0(即A为锐角)时,则有一解

②当cosA<=0(即A为直角或钝角)时,则有零解(即无解)

三当a 例如:已知△ABC的三边之比为5:4:3,求最大的内角。

解 设三角形的三边为a,b,c且a:b:c=5:4:3.

由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可知:∠A为最大的角。由余弦定理

cos A=0

所以∠A=90°.

再如△ABC中,AB=2,AC=3,∠A=60度,求BC之长。

解 由余弦定理可知

BC2=AB2+AC2-2AB×AC·cos A

=4+9-2×2×3×cos60

=13-12x0.5

=13-6

=7

所以BC=√7. (注:cos60=0.5,可以用计算器算)

以上两个小例子简单说明了余弦定理的作用。

编辑本段其他

从余弦定理和余弦函数的性质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一定是直角,如果小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钝角,如果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锐角。即,利用余弦定理,可以判断三角形形状。同时,还可以用余弦定理求三角形边长取值范围。

解三角形时,除了用到余弦定理外还常用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第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邻边和斜边的比值叫这个锐角的余弦值

编辑本段余弦定理性质

对于任意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两倍积,若三边为a,b,c 三角为A,B,C ,则满足性质——

a^2 = b^2+ c^2 - 2·b·c·cosA

b^2 = a^2 + c^2 - 2·a·c·cosB

c^2 = a^2 + b^2 - 2·a·b·cosC

cosC = (a^2 + b^2 - c^2) / (2·a·b)

cosB = (a^2 + c^2 -b^2) / (2·a·c)

cosA = (c^2 + b^2 - a^2) / (2·b·c)

(物理力学方面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中也会用到)

第一余弦定理(任意三角形射影定理)

设△ABC的三边是a、b、c,它们所对的角分别是A、B、C,则有

a=b·cos C+c·cos B, b=c·cos A+a·cos C, c=a·cos B+b·cos A。

编辑本段余弦定理证明

平面向量证法

∵如图,有a+b=c(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代表两个邻边大小) ∴c·c=(a+b)·(a+b)

c^2=a·a+2a·b+b·bc^2=a^2+b^2+2|a||b|Cos(π-θ)

(以上粗体字符表示向量)

又∵Cos(π-θ)=-Cosθ

∴c2=a2+b2-2|a||b|Cosθ(注意:这里用到了三角函数公式)

再拆开,得c2=a2+b2-2*a*b*CosC

即 CosC=(a2+b2-c2)/2*a*b

同理可证其他,而下面的CosC=(c2-b2-a2)/2ab就是将CosC移到左边表示一下。

平面几何证法

在任意△ABC中

做AD⊥BC.

∠C所对的边为c,∠B所对的边为b,∠A所对的边为a

则有BD=cosB*c,AD=sinB*c,DC=BC-BD=a-cosB*c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AC2=AD2+DC2

b2=(sinB*c)2+(a-cosB*c)2

b2=(sinB*c)2+a2-2ac*cosB+(cosB)2*c2

b2=(sinB2+cosB2)*c2-2ac*cosB+a2

b2=c2+a2-2ac*cosB

cosB=(c2+a2-b2)/2ac

编辑本段作用

(1)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可求出三个内角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可求出第三边。

(3)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一边对角,可求其它的角和第三条边。(见解三角形公式,推导过程略。)

判定定理一(两根判别法):

若记m(c1,c2)为c的两值为正根的个数,c1为c的表达式中根号前取加号的值,c2为c的表达式中根号前取

减号的值

①若m(c1,c2)=2,则有两解

②若m(c1,c2)=1,则有一解

③若m(c1,c2)=0,则有零解(即无解)。

注意:若c1等于c2且c1或c2大于0,此种情况算到第二种情况,即一解。

判定定理二(角边判别法):

一当a>bsinA时

①当b>a且cosA>0(即A为锐角)时,则有两解

②当b>a且cosA<=0(即A为直角或钝角)时,则有零解(即无解)

③当b=a且cosA>0(即A为锐角)时,则有一解

④当b=a且cosA<=0(即A为直角或钝角)时,则有零解(即无解)

⑤当b 二当a=bsinA时

①当cosA>0(即A为锐角)时,则有一解

②当cosA<=0(即A为直角或钝角)时,则有零解(即无解)

三当a 例如:已知△ABC的三边之比为5:4:3,求最大的内角。

解 设三角形的三边为a,b,c且a:b:c=5:4:3.

由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可知:∠A为最大的角。由余弦定理

cos A=0

所以∠A=90°.

再如△ABC中,AB=2,AC=3,∠A=60度,求BC之长。

解 由余弦定理可知

BC2=AB2+AC2-2AB×AC·cos A

=4+9-2×2×3×cos60

=13-12x0.5

=13-6

=7

所以BC=√7. (注:cos60=0.5,可以用计算器算)

以上两个小例子简单说明了余弦定理的作用。

编辑本段其他

从余弦定理和余弦函数的性质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一定是直角,如果小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钝角,如果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锐角。即,利用余弦定理,可以判断三角形形状。同时,还可以用余弦定理求三角形边长取值范围。

解三角形时,除了用到余弦定理外还常用正弦定理。


    相关文章

    正弦和余弦

    正弦和余弦(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 ...

    余弦定理2

    5.6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余弦定理 上海市古美高级中学 徐新远 [课题]5.6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余弦定理 [授课日期]2007.3.29 [授课班级]青浦高级中学高一2班 [课型]新授课 [授课方式]启发. ...

    正弦.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1. 了解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掌握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2.能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并能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1.正弦定理 (1)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_____的比相等,即在△ABC 中,==______. sin A ...

    高三正余弦定理综合大题

    17(.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 (1)求角B 的大小:(2 ABC 的面积. ∴2sin A cos B +sin (B +C )= B ∈(0, π) b 2=a 2+c 2-2 ...

    余弦定理教学设计

    <余弦定理>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 版<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 第一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一节约4课时,2课时通过探究证明正弦定理,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2课时通 ...

    用复数证明余弦定理

    法一:证明: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A=(0,0)、B=(c,0),又由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C=(bcos A,bsin A),以AB、B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C′,则∠BAC′=π-∠B, ∴C′(acos(π-B),as ...

    余弦定理的证明

    在△ABC中,AB=c、BC=a、CA=b 则c^2=a^2+b^2-2ab*cosC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下面在锐角△中证明第一个等式,在钝角△中证明以此类推。 过A作AD⊥ ...

    用余弦定理证明

    由正弦定理得cSinB=bSinC 带入给定的式子得 SinC=SinB(1+2CosA)① C+A+B=π② 将②带入①得 Sin(π-A-B)=SinB+2SinBcosA SinAcosB+SinBcosA=SinB+2SinBcos ...

    垂心余弦定理证明

    如右图,在ABC中,三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 . 以A为原点,AC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于是C点坐标是(b,0),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得B点坐标是(ccosA,csinA) . ∴CB = (ccosA-b,cs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