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世系表

明清世系表

小辉辉

明朝世系表

姓名 庙号 谥号 年号 陵墓 朱元璋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待考 朱棣 成祖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长陵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献陵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景陵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 年) 裕陵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景泰陵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茂陵

朱佑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泰陵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康陵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永陵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昭陵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定陵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1621年) 庆陵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德陵 朱由检 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思陵 朱由崧 安宗 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 待考 朱聿键 绍宗 襄皇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隆武陵 朱聿鐭 文宗 节皇帝 绍武(1646年——1646年) 绍武陵 朱由榔 昭宗 匡皇帝 永历(1646年——1662年) 永历陵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始于太祖朱元璋,终于思宗朱由检,共十六帝。

太祖朱元璋

(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安徽凤阳人,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

(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次子。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

(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成祖朱棣,朱元璋第四子,1402年推翻侄子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

(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

(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

(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南侵,王振挟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1457年复辟。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

(1428—1457)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剌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剌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1475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

(1447—1487)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宦官汪直用事。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孝宗朱佑樘

(1470—1505)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孝宗,宪宗三子。孝宗锐意改革,取得成效。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武宗朱厚照

(1491—1521)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武宗,孝宗长子。他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世宗朱厚熜

(1507—1566)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世宗,宪宗之孙,其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穆宗朱载垕(gou)

(1537—1572)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

(1563—1620)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大臣张居正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当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光宗朱常洛

(1582—1620)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重,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熹宗朱由校

(1605—1627)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熹宗,光宗长子。在位时大用宦官魏忠贤,政治极其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思宗朱由检

(1610—1644)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加紧骚扰入侵。思宗本人性格多疑,刚愎自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思宗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

洪武皇帝

明太祖洪武皇帝名朱元璋,元天历元年(戊辰,1328年)九月十八日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东乡,父朱世珍,母陈氏。幼名重八,后正式起名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幼时家境贫困,投于皇觉寺为僧。其时正值元末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至正十二年(1352年) 投奔郭子兴。不久,返回故里招兵买马,自成一军。至正十五年(1355年)韩林儿亳州称帝,朱元璋被委为左副元帅。第二年三月,率军攻克集庆(今江苏南京),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废除元朝苛政,安定民心。又采纳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建议,发展生产,增强实力。龙凤八年(1363年) ,击败劲敌陈友谅。第二年正月自立为吴王。龙凤十一年(1366年)在声讨张士诚檄文中,咒骂红巾军“妖言既行,凶谋遂逞”。同年十二月,预谋杀害了韩林儿,次年改年号为吴元年。在次第消灭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后,实行南征。相继征服福建、广东、广西。吴元年(1367年)命将北伐中原。在讨元檄文中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年底,北伐军占据山东。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同年八月,明军攻克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其后逐步统一全国。洪武十一年(1378年)确定以应天为京师,实行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实行分封制,将儿孙派驻各战略要地为王,以“外卫边陲,内资夹辅”;创建卫所制度,由中央牢牢控制军事指挥权;废中书省及丞相,自统六部,以加强皇权;普查户口,建立黄册制度,丈量土地,编制鱼鳞图册,控制全国人力财赋;劝农桑,兴修水利,减轻租赋,与民休息;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设锦衣卫,“更置都察院”,颁布制定大明律,兴党狱,诛杀勋贵功臣,强化专制统治。朱元璋经十余年戎马征战,建立起统一的明王朝后,推行一系列缓和矛盾,强化集权统治的政策,从而为明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日,朱元璋死于南京西宫,年71岁。卒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嘉靖间改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孝陵。

建文皇帝名朱允炆,洪武十年(丁巳,1377年)十一月初五日生,明太祖孙,太子朱标第二子,母妃吕氏。洪武二十九年(1392年),夏四月懿文太子薨,九月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朱允炆即位后,崇尚儒家仁政之说,一改朱元璋严政苛刑,“专欲以仁政化民”。改定律例,力纠洪武年间冤案、错案,使其统治期间的囚犯较之洪武年间减少 2/3。免除各地拖欠租税,赈灾济民。令官府为民间卖子为奴者赎身。限制僧道占田数量,余田均与平民。建文帝采取的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

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时政通人和。建文帝继位时,明开国初期朱元璋分封各地的亲王势力逐渐扩大,一个个凯觎皇权,威胁中央朝廷的统治。一贯仁柔的建文帝迫于无奈,采纳黄子澄、齐泰的建议,仿效西汉初年削藩之策,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削夺了5个亲王。诸王不甘心就范,特别是早有践位野心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 ,在作了充分准备后,以诛黄、齐“靖难” 为名,用“恢复祖宗旧制”为旗号,起兵反叛,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部署兵力,奋力平叛,历时4年。最终由于有太监作内应,把守京城(南京) 金川门的统帅李景隆和谷王朱橞等开门迎敌,燕王兵得入京师。其时,宫中大火冲天,燕王清宫3日,未觅得建文帝尸骨。朱棣一朝,不断地追寻建文帝下落,始终未得踪影,终成历史一谜。一说建文帝被宫中大火烧死;一说建文帝率臣下9人,从宫中地道逃遁后,削发易服为僧,皈依佛门,云游天下,不知所终。

其于明代初无谥号,南明弘光年间追崇为惠宗让皇帝,清乾隆追谥“恭闵惠皇帝”。

明成祖永乐皇帝名朱棣,元至正二十年(庚子,1360年) 四月十七日生,明太祖第四子,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一说为碽妃生。明洪武三年(1370年) 四月封为燕王。受教育于宫廷。洪武十三年(1380年) 三月赴封国北平,时年21岁。史载,朱棣智勇有大略,屡次率诸将出征,皆建战绩,颇有威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闰五月,太祖病故,因太子朱标先死,由22岁的皇太孙继位,年号建文。皇太孙朱允炆生长于宫中,喜读书而统治经验不足,在齐泰、黄子澄等同谋下,登位不久,即对拥有兵力、对帝位有威胁的诸叔王采取了“削藩”的政策。自即位后三个月开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竟以各种理由削除了周、湘、齐、代、岷5位藩王。接着又杀燕王护卫头目2人,并切责燕王,逮燕王府官僚。燕王早有戒备,见大难将临,乃起兵“靖难”。叔侄间经过3年的征战,至建文四年(1402年) 六月十三日,燕军进入帝都南京。史载:“此时宫中起火,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死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又载:“或云由地道出亡。”此至今仍为疑案。

当月十七日朱棣在南京即皇帝位,杀朱允炆亲近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儒及其族属等,同时牵连被杀者甚众。谕令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改元为永乐元年;建文中所改的殿名、门名皆恢复原称;所更改的成法一律复洪武旧制;所废罪之官一律平反复职;所削废诸王概复旧封;立燕王妃徐氏为皇后;改北平为北京;次年立燕王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

朱棣即位后,颇注意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礼遇来访的外国国王和来使,发展贸易,互通有无。并命中官郑和六次率舟师出使各国,若加宣德年间的一次,共历三十余国,对开拓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贸易往来作出很大贡献,明时亦称颂为盛事。

在文化方面,朱棣也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最突出的功绩是永乐元年开始,陆续组织了三千多文人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似现在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

永乐年间另一伟大建设是肇建北京宫殿。永乐四年(1406年) ,朱棣为了巩固北部边疆,决定营建北京宫殿,第二年即派员筹办物料。永乐十五年(1417年) 始大规模兴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 十二月底建成。次年正式把京师从南京迁到北京。

朱棣营建北京宫殿、迁都,不只是为了显示个人威严和享乐,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稳定北部边疆。元灭后,元顺帝及其后裔一直不甘心失败,不断侵犯北部边民。迁都后的当年,朱棣即开始作亲征的准备,次年三月出征。自迁都至朱棣死前的55个月的时间里,朱棣3次亲征于大漠南北,有24个月都是在军旅中度过的。虽然他已65岁,且久病风痹,但仍坚持亲征于人烟稀少的荒漠中,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 七月十八日死于征途之榆木川。于此亦可见朱棣修建北京宫殿和迁都的初衷。

明仁宗洪熙皇帝名朱高炽,洪武十一年(戊午,1378年)七月廿三日生于凤阳,明成祖永乐皇帝长子,母仁孝文皇后徐氏为开国元勋徐达之女。朱高炽幼年即读儒家经书,沉静好文,在祖父朱元璋时期就粗知儒家治国之道,深受朱元璋的宠爱。洪武二十八年 (1395年) 被册封为燕世子。永乐二年(1404年) 被立为皇太子。永乐七年(1409年)以后,成祖朱棣因北征和筹划迁都,常留北京,命太子朱高炽监国,处理国家日常政务。直至永乐十九年(1421年),随成祖到北京。监国时期的朱高炽,是在父皇多疑,汉王朱高熙、赵王朱高燧二王的陷害中度日的。高炽性格文静,体弱多病,性格与永乐相左,日而汉王朱高煦因“靖难”有功得到永乐帝的宠爱,永乐帝有易立太子之心,以致父子矛盾日益尖锐。由于有杨士奇等大臣的大力协助,在保卫北平、处理日常政务、处理臣属关系及皇家父子、兄弟关系诸方面都适宜无错,加之汉、赵二王夺嫡野心暴露,被永乐贬斥,太子妃张氏和皇孙朱瞻基受到永乐帝的宠信,使朱高炽度过了监国时期的危难。十余年的监国经历,使朱高炽认识到社会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他的治国能力,为其登极后稳定统治秩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 七月,永乐帝死于北征归途。皇太子朱高炽在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和尚书蹇义、夏原吉等支持下即位,次年改年号为洪熙。洪熙帝登极后,顺应时代潮流,针对朝政的弊病,采取了减轻民困、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等一系列措施。首先平反冤狱,释放夏原吉等因谏阻北征而入狱的旧臣,释放东宫旧臣并复官,而且宽赦建文时代诸臣家属,有利于维系人心和稳定统治秩序。停罢下西洋宝船及在各地采办金银等物,以减轻人民负担。调整统治机构,提高阁权,使内阁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重要机构。洪熙还一改永乐时的暴政,他褒奖直言,虚怀纳谏,此举虽然仍有相当的局限性,但与永乐时期相比,已有了很大的进步。

体弱多病的洪熙皇帝,登极后从政仅8个月,就一病不起,于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二日,死于钦安殿,年48岁。卒谥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葬北京昌平献陵。

明宣宗宣德皇帝名朱瞻基,洪武三十一年(戊寅,1398年)二月初九日生于燕王府邸。明仁宗洪熙皇帝长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幼年深得祖父永乐皇帝的宠爱,永乐九年(1411年),永乐皇帝立朱瞻基为皇长孙,巡幸北征皆令其相从,还选用翰林诸臣为其讲经史、习政务、增广见识。不受永乐皇帝信赖的朱高炽被册立为皇太子,也因朱瞻基受永乐帝宠爱之故。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忽然病危,一夕而死于钦安殿。朱瞻基即位,改元宣德。

宣德帝当政10年,在洪熙帝奠定的基础上,倚靠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及尚书蹇义、夏原吉,组成了志在守成的稳健的统治核心。在解决了前朝遗留的问题后,重点转向治理内政方面。首先平定了汉王高煦之叛。早在永乐十

五年(1417年),深得永乐帝宠信的汉王朱高煦夺嫡失败后,受到永乐帝惩罚,徙封安乐州(今山东惠民)。但他不甘失败,宣宗少主初立,汉王妄图重袭“靖难”故事,于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举兵反叛,宣宗在“三杨”等人支持下亲征安乐州,平息了反叛,将汉王父子废为庶人,禁锢京师,巩固了中央政权。 为休兵养民,宣德帝一改永乐时的讨伐政策,主动从交阯撤兵,减轻了人民负担,节省了大批人力财力,也利于交阯与中国各族人民的交往。

宣德帝清革前弊,整顿统治机构,对那些“贪津不律”、“不达政体”和“老疾”者,予以罢免,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派遣廷臣出任地方知府,而这些通过荐举和赐敕委派的知府,多为当时最干练的官员。另外,宣德帝在一些重要省份设置巡抚,主要目的是整理赋税。

在用人方面,宣德帝限制入仕人数,实行保举和欠任,目的在于任官得人和责成治效。宣德帝还实行了一些减轻民困的措施,蠲免税粮、复业流民、赈灾救荒等,在稳定明朝统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宣德皇帝既是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皇帝,又是一个喜欢射猎、斗促织和戏游无度的皇帝。故宫博物院收藏着宣德皇帝的亲笔绘画和反映他射猎、戏游活动的绘画,如《武侯高卧图》、《三阳开泰图》、《瓜鼠图》、《射猎图》(后人定名为《明宣宗射猎图》)、《行乐图》(后人定名为《明宣宗行乐图》)等。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日,朱瞻基死于乾清宫,年38岁。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北京昌平景陵。

明英宗正统皇帝名朱祁镇,宣德二年(丁未,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生。明宣宗宣德皇帝长子,母贵妃孙氏。

朱祁镇即位时,还是个9岁的孩子,朝政实际上是由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三人主理。“三杨”是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老臣,经验丰富,多谋能断。他们的辅政,使正统初年基本上继承了仁、宣时期的各项政策,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但是,随着“三杨”的谢世和离任,朝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部分大权落到了太监王振手里。不过几年,终于酿成了皇帝被俘的震惊朝野的大祸。

太监王振原在太子宫当差,他极善察言观色,迎奉拍马,把太子哄得难离他半步。朱祁镇即帝位后,便把他提拔为宫中地位最高的司礼监太监,替皇帝管理和批阅所有奏章。王振成了正统皇帝最为信赖之人。

明朝在洪武年间,本来定有严格的管束太监的制度,“三杨”主政时,王振还不敢过于嚣张,“三杨”去任后,王振下令摘去太祖所立严禁太监干政的铁牌,开始明目张胆地干预朝政。满朝文武尊呼王振“翁父”。

明朝灭元后,蒙古族各部经过几十年休养生息,逐渐强大起来。其中与明廷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一支称作瓦剌的蒙古部落,已成为明廷最大的边患。面对日益强大的瓦剌,朝臣多次上疏要求增加军备,整顿兵制,但都被王振驳回。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的主政人太师也先,寻衅发兵,分四路向内地进攻。明廷由于多年军备废弛,军队不堪一击,瓦剌军很快就越过边塞,引起明廷一片混乱。王振为邀功讨宠,不顾军力疲惫,粮草不足,竟怂恿皇帝率军亲征。结果号称50多万的明军,出征仅一个月,便在北京西北土木堡地方全军覆没。王振为部下所杀,御驾亲征的正统皇帝,被瓦剌军生擒,史称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后,其弟朱祁钰继位,改元景泰,英宗被尊为太上皇。次年被释归京,居南宫。景泰八年(1456年)朱祁钰生病,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及王振余党太监曹吉祥等乘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再复帝位,改年号天顺。后杀害抗击瓦剌保卫北京有功的大臣于谦等多人,而重用宦官曹吉祥等。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崩,遗诏罢宫妃殉葬。谥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北京昌平裕陵。

明代宗景泰皇帝名朱祁钰,宣德三年(戊申,1428年)八月十三日生。明宣宗宣德皇帝次子,母贤妃吴氏。朱祁钰是明朝第七代皇帝。“代宗”的庙号,表明他不过仅是代替他人当皇帝,因被废为郕王,死后也不能进明帝陵,只葬在京西金山。

正统十四年(1449年),当皇帝亲征被瓦剌生俘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朝内外一片惊恐。为安定人心,皇太后下诏,立朱祁镇二岁的儿子见深为皇太子,又命郕王朱祁钰为监国,总理国政。朱祁钰上任后,果断地惩处了土木之变罪魁王振的党羽,起用了兵部左侍郎于谦,确立了在朝臣中的威望。京中的局面虽有了些起色,但塞北的瓦剌却并末受到震摄,反以人质为要挟,不断侵扰边境,企图迫使明廷割地赔款。

面对此情,大臣们纷纷上疏,提出眼下皇帝返国无望,皇太子又太小,只有另立一帝,才可使国家度过这危难之秋。皇太后虽不情愿,但也再无良策,只好下旨由郕王即帝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景泰,遥尊被也先扣押的正统皇帝为太上皇。

朱祁钰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登极,为中衰的明朝带来一线希望。当时朝中有人提出南迁议和的投降方案,遭到以于谦为首的主战大臣的坚决反对。于谦则提出,为防瓦剌长驱深入,应采取积极措施,赶造兵器,赶运粮草,招募兵丁,集合民夫,列营操练,出城守护。对此,朱祁钰全部采纳。就在明朝军民刚刚做好准备,严阵以待时,也先挟持着朱祁镇,亲率数十万大军,直逼北京城而来。景泰帝命于谦为统帅,军民同仇敌忾,初战告捷,大败瓦剌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土木之变后,也先万没料到俘获一个正统皇帝,结果又冒出一个景泰皇帝,议和遭到拒绝;此时数十万大军已兵临北京城下,却又被打得大败而归。议和不成,进攻又失败,只好在将英宗扣压了一年之后,送还京城。已即位称帝的朱祁钰当然不愿再让出帝位。当朱祁镇返回北京,朱祁钰与他在东安门执手相泣后,便将他送进南宫软禁起来。

朱祁钰在位期间,本来为抗击瓦剌入侵还做了些好事,但出于确保自己皇位传承的私心,又做了件大蠢事,即废祁镇之子朱见深的皇太子名位,立自己儿子见济为皇太子,结果招致满朝大臣甚至自己皇后的反对。景泰八年(1456年)“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代宗下台。

二天之后,即二月十九日,朱祁钰在西宫病亡,年30岁。原在北京昌平陵区所营寿陵被废,以亲王身份葬京西黑山扈之景泰陵。

明英宗天顺皇帝名朱祁镇,宣德二年(丁未,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生。明宣宗宣德皇帝长子,母贵妃孙氏。他9岁即位,改元正统,做了14年的皇帝,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的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去。其弟朱祁钰即位,改元景泰,明英宗朱祁镇被尊为太上皇。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也先送太上皇朱祁镇归京,居南宫。景泰七年(1456年),景泰皇帝病重,十二月十七日凌晨,朱祁镇在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都督张軏和太监曹吉祥等人密谋支持下,发动“夺门之变”,再复帝位,改元天顺。

英宗复辟后,在徐有贞和石亨等人挑唆下,杀害抗击瓦剌、保卫北京的功臣于谦等人。他重用宦官曹吉祥等,在天顺朝的8年时间里于朝政无大建树。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崩于乾清宫,年38岁,他前后在位共22年,死前遗诏罢宫妃殉葬。谥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北京昌平裕陵。

明宪宗成化皇帝名朱见深,正统十二年(丁卯,1447年)十一月初二日生。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贵妃周氏。

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是位糊涂皇帝,他的命运曾几度起伏。他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最初名朱见浚。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英宗被俘,皇太后命立他为皇太子,并立英宗弟朱祁钰为帝,即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年),代宗废朱见浚皇太子,改封沂王。天顺元年(1457 年)正月,代宗病重,武清侯石亨等发动夺门政变,拥英宗复位,朱见浚重新立为皇太子,并改名见深。代宗废为郕王,迁居西内,不久去世。8年后英宗去世,太子朱见深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成化。

成化初年,宪宗经历了两场政治风波,一是河南人刘通、石龙聚众在房县(今湖北) 造反,短时之内相从者达数万之众,宪宗派官军镇压,很快平息,刘通被斩首,石龙逃窜四川;二是大藤峡之乱,宪宗派官军镇压。

宪宗即位之初,恢复了郕王朱祁钰的帝号,上谥号为景帝,平反了于谦冤案,让大量被贬逐的正直大臣复职,朝政颇有振兴的气象。但是,好景不长,宪宗渐渐沉迷于神仙、佛道和长寿秘术,纵情声色之娱和货利之乐,政务陷入一片迷茫之中。西僧札巴坚参以阴道秘术得宠,封为弘妙大悟法王。广建斋醮,随意内批授官,中官传旨动辄百余人,称为传奉官。宠信术士和宦官,因而宦官汪直受宠,负责秘密侦伺的内廷机构西厂,搞得天下鸡犬不宁。宠幸长自已17岁的侍女万贵妃,大批贤能之士或贬逐或罢官或去世,到成化十年(1474年),朝中难有直臣容身。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正月,吏科给事中李俊上书宪宗,直陈时政六弊,措辞十分激烈。宪宗被迫免术士李孜省之职,但对进谏大臣耿耿于怀,密书60余人姓名于墙壁,寻找时机贬逐。

政治昏暗,奸臣当道,西厂横行不法,王室奢侈而官吏贪污盘剥,加上连年的水、旱灾,人民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

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宪宗在乾清宫去世,时年41岁。他在位24年,谥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庙号宪宗。葬北京昌平茂陵。

明孝宗弘治皇帝名朱佑樘,成化六年(庚寅,1470年)七月三日生于西宫。明宪宗成化皇帝第三子,母淑妃纪氏。因万贵妃所生第一子及贤妃柏氏所生悼恭太子夭折,成化十一年(1475年)朱佑樘被立为皇太子。明孝宗朱佑樘是明代中期的一位仁君。他的童年生活却非常不幸。他的母亲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带到皇宫。纪氏端庄、聪慧,被选送内书堂学习,然后被派充内廷书室看护藏书。宪宗朱见深常到书室看书,对纪氏很满意,

一次临幸,纪氏怀孕。当时宫中最受宠的是年长宪宗17岁的万贵妃,她恃宠而骄,为所欲为。将所有妃嫔视为眼中钉。幸而有好心的宫女照应,纪氏在冷宫中生下皇子朱佑樘,一直偷偷地养到5岁。人到中年的宪宗一次为子嗣忧心时,才第一次见到自已那胎发尚未剪、拖至地面的瘦弱的儿子。宪宗不禁泪流满面。第二年,朱佑樘被册立为太子,接着纪氏暴亡。

朱佑樘18岁时即皇帝位,年号弘治。在位期间,推行了一套明智的政治措施。整顿吏治:凡是宪宗亲信的佞幸之臣一律斥逐。于是吏部尚书万安、礼部侍郎李孜省、僧人继晓等,或杀、或贬,逐出京师;获罪较轻的或贬官放逐、或流放边地、或孝陵司香。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同时,更定律制,复议盐法,革废一应弊政,政治清明,朝野称颂,人称弘治中兴。

孝宗在内政治道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黄河决口,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孝宗在位18年间,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但孝宗疏于武备,在军事上无所建树,对于北部边患没有采取什么强有力的措施。 明孝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对女色一生淡泊的皇帝,后宫中只有一位皇后张氏,恩爱和谐如民间夫妇,别无其他嫔妃。

由于先天体弱,孝宗于弘治十八年五月初七日卒于乾清宫,年36岁。尊谥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葬北京昌平泰陵。

朱厚燳他是明孝宗朱祐樘嫡长子,生母孝康张皇后。化名朱寿,自封为“威武大将军朱寿”。弘治四年(1491年)九月二十四日(10月27日)生,五年(1492年) 立为皇太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即位,年号正德(1506年—1521年),在位时间16年。初期宠信太监刘瑾,使司礼监之权渐重于内阁。后宠信佞臣江彬等人,皆赐其朱姓;喜好声色,建豹房以享乐;狂放不羁,喜弄兵,自称威武大将军朱寿;数至宣府(今河北宣化) 、塞北、江南等地巡游,致民间怨声载道。在位期间,北直隶、江西、湖广、四川、陕西等地民变纷起,宗室相继反叛。无子嗣。后溺水得病而亡。死后葬于“康陵”, 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厚璁(cōng)(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嘉靖帝,湖北钟祥人。嘉靖帝继位之初,下诏废除了武宗时的弊政,诛杀了佞臣钱宁、江彬等,使朝政为之一新,不过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大议礼之争”,也是明朝最著名的政治事件。

嘉靖皇帝非常崇信道教,好神仙老道之术,一心求长生不老,他到处搜罗方士,秘方,许多人因此而一步登天,一些文人也因为给嘉靖皇帝撰写青词(道教仪式中向上天祷告的词文)而入阁成为宰相,当时民间就有“青词宰相”的说法。严嵩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善于写青词,善于揣测皇帝的心思,因此尽管嘉靖皇帝对严嵩的贪赃枉法了然于心,可就是不舍得处理他,由严嵩主持朝政,自己则深居皇宫专心于成仙修道。在他在位的45年间,他竟然有20多年不上朝理事,由严嵩擅权达17年之久。严嵩立朋党,除异己,造成兵备废弛,财政拮据。倭寇扰掠东南沿海,蒙古鞑靼贵族大举入掠京畿,农民起义频繁,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明中叶,蒙古鞑靼部兴起,统一了蒙古各部。至俺答汗时势力强盛。屡次率军骚

扰内地,当时明朝边将为保官升职,将诸边军粮大半贿赂了当朝严嵩。以致军士饥疲,无力抵抗蒙古鞑靼部的骚扰。同时驻在边关的兵卒一方面忍受不了将领们克扣军粮,另一方面厌恶了频繁的战斗,因此经常爆发边卒的叛乱。搅的明朝的北边几乎没有安宁过。特别是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鞑靼部俺答汗率军长驱直入北京郊区,烧杀抢掠数日,满意而去,吏称“庚戌之乱”。

在东南沿海,由于嘉靖帝的昏愦和权臣的误国,使得海防十分空虚,一些重要地段的士兵仅有原额的三分之一,战船十存一、二。致使日本海盗大举进犯。仅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以后的三四年间,江浙军民被倭寇杀害的就有数十万人。所以,嘉靖在位的四十多年间,是东南沿海倭患最为严重的时期。虽然最后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涌现了像戚继光、俞大猷等著名抗倭将领,也不能抵消嘉靖的过失。

而在北京深宫之内,却暴发了“壬寅宫变”。明朝嘉靖年间的“壬寅宫变”,是历史上一起罕见的宫女起义。当时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为求长生不老药,命方士炼丹。当时皇帝迷信,认为未有经历人事的宫女的月经可保长生不老,因此大量征召十三、四岁宫女,并命方士利用她们的处女月信来制丹药。另外,为保持宫女的洁净,宫女们不得进食,而只能吃桑、饮露水。结果,宫女们实在忍受不了,决定杀死嘉靖皇帝。 公元1542年12月21日深夜,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们决定起义趁嘉靖帝熟睡之时,用麻绳希望勒毙他。谁知在慌乱之下,宫女们将麻绳打成死结,结果只令嘉靖帝

吓昏,而未有毙命。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报告给方皇后。方皇后马上领人来救驾,将宫女们制服,嘉靖皇帝大难不死,宫女们全部被捕,几天后被凌迟处死。而且,连当时服侍嘉靖帝之端妃,也一并斩首。由于此事发生在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 ,所以后世史学家称之为“壬寅宫变”。

由于嘉靖皇帝一心求长不老术,国家兴衰得失,他全不管。有个淳安知县海瑞,刚被升任户部主事,他见嘉靖帝如此行径,就买好了自己的棺木,诀别妻儿,遣散家僮,写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上疏死谏,嘉靖执迷不悟,仍将海瑞逮捕入狱。 由于长期服用丹药,嘉靖皇帝不光身体越来越差,而且脾气越来越坏,许多大臣动辄被杀头或廷杖,人人自危。嘉靖皇帝为了修炼,又大肆建造宫殿,国库极度空虚。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这位醮斋皇帝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将皇位传给了他的第三个儿子裕王朱载垕。

撤西苑内大高玄殿、国明等阁、玉熙等宫及诸亭台斋醮所立匾额,停止因斋醮而开征的加派及部分织造、采买。 施新,即“正士习、纠官邪、安民生、足国用。”所谓“正士习、纠官邪”,就是整治吏治。隆庆帝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即使一般不予考察的王府官员也在考察之列。对于廉政官员给予奖赏和提拔,对于贪官罢免官职,对于“赃多迹著者部院列其罪状,奏闻处治”。所谓“安民生、足国用”,即蠲免救济,减少百姓灾后的痛苦。抑止土地兼并,一方面限田,制定了勋戚宗室依世次递减制度,另方面清田,清查诡寄、花分钱粮和皇室勋戚田庄。 隆庆帝还采取恤商与开关政策,减轻商人的负担。明朝曾多次颁布禁止百姓私自下海的命令,而隆庆帝颁布大开关禁,使明朝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海外贸易也出现了新局面。同时,隆庆帝也加强军队的训练,巩固边防。缓解与北方蒙古族的矛盾,开展互市贸易,使北方汉、蒙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隆庆时期这些作为都是超过前朝的。 隆庆皇帝在位仅6年,死于乾清宫。卒谥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庙号穆宗。葬北京昌平昭陵。(撰稿人:徐启宪)

明穆宗盛年即位,正是生命旺盛的年龄。然而,穆宗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穆宗本来体质极好,根本用不着这些春药,结果服药以后亢奋不能自制,阳具昼夜勃起,只能临幸美女宣泄,无法视朝理事。

明朝的第十二个皇帝是穆宗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说起这位皇帝用八个字可以概括他的性格,即:谨慎、仁义、懒惰、好色。而且“好色”是这位爷最大的爱好,当了六年的皇帝到死也是被美女掏空了身子。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 明朝第十三代皇帝。隆庆六年(1572)六月即位,以次年为万历元年。

隆庆末年,明王朝政治腐败,财政枯竭,危机四伏。朱翊钧十岁即位,内廷倚仗慈圣太后和司礼监太监冯保,朝事主要依靠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张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清丈全国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整饬边备,治理黄河,使明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部有所振兴。万历十年(1582)朱翊钧亲政后,追夺张居正官阶,逐步废止其改革措施,晏处深宫,留中章奏,不常视朝。又大肆兼并土地,把皇庄从北直隶扩展到南直隶长江沿岸。他溺志于财货,万历二十四年起,派遣大批宦官充任矿监税使,到全国各地开矿征商,疯狂掠夺,不断激起农民起义和城市市民阶层的反抗(见城市民变) 。万历中期以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危机日益加深。党争与宫闱之年相互纠结。东林党支持王恭妃所生皇长子朱常洛,与神宗及齐楚浙党等在国本(见争国本) 、京察(见考察) 、李三才入阁、福王之国、三案等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论争。后期,神宗荒怠益甚,朝中齐楚浙党鼎立,职守尽弛,上下解体。

神宗初年比较重视军务,在张居正的影响下,曾两次亲临教场检阅军队。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间,先后赢得平定宁夏副总兵哱拜叛乱、平定播州(今贵州遵义) 杨应龙叛乱和援助朝鲜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胜利(见万历三大征) 。此后即不问边计,对建州女真弄兵塞外,蚕食疆土不以为意。四十四年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老城) 建立后金政权,并于四十六年攻占抚顺,挑起后金与明之间的战争。神宗则力主挞伐,次年,明军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 惨败,此后明对后金取守势,无力进攻。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神

宗三次下诏增派辽饷(见三饷) ,加重了对内地人民的剥削,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明史·神宗本纪》指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四十八年七月,神宗去世,谥孝显皇帝,葬于定陵。

明光宗朱常洛的身世和他父亲万历皇帝差不多,也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而生,不过虽然都是临幸,朱载垕要比朱翊钧负责任。朱翊钧是打心眼里不喜欢这位皇子,认为这个皇子的出生是他的一件丑事。这一观念持续了三十九年,直到万历皇帝去世。皇长子朱常洛出生后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先拨志始》以一句话概括为:“光庙诞生,一应恩礼俱从薄”。

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更是将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视若掌上明珠,加上郑贵妃整天在万历皇帝枕边吹风,万历皇帝早就有废长立幼的想法。万历先是封了郑氏为贵妃,而长子的母亲王氏却只封为恭妃,这是不合古制的;其次是在朱常洛长大后迟迟不让他上学,然后又想出了三王并封的主意,将众皇子都封为王以降低长子的地位,好在这些伎俩被大臣们识破,总算没有得逞。之后爆发国本之争,众大臣用生命和鲜血为皇长子朱常洛争来了这个太子之位。

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一天中午,一个壮汉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宫,准备行刺,好在被值班太监当场抓住,朱常洛才算躲过一劫,一个农民如何能闯进戒备森严的皇宫,又如何能轻易找到太子居住的宫殿,看来此中必有内情。 经过反复审理,案情牵涉到了郑贵妃,但没有进一步追查,郑贵妃身边的两个心腹太监做了替死鬼,此案草草结束。此案成为了明宫三大案之一。

不管如何,万历四十八年,朱常洛历尽千辛总算登上了皇位,成了君临天下的帝王。在他即位的前十几天,朱常洛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他发内帑犒劳边关将士,虽则杯水车薪,也是万历朝很难见到的。他罢了万历朝的矿税,这种税收曾一度使民不聊生,叛乱叠起。他拨乱反正,将由于进谏而得罪皇帝的言官都放了出来,恢复了官职。面对万历中后期官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他重振纲纪,提拔了一批新的官吏,补足了缺额,使国家机器能够正常运转。

红丸案正当百姓望治之时,皇帝却突然病倒了。什么原因呢?泰昌帝未即位的时候就好女色,即位之后郑贵妃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向皇帝进献美女,泰昌帝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年龄又不饶人(39岁),即位之初处理政务非常繁忙,加上回到后宫的纵欲,他终于倒下了。本来不是什么大病,吃几副补药,静心调养一段时间因该可以复原,但是掌管御药房的太监崔文升(此人原来是郑贵妃身边的心腹太监之一) 向皇帝进了一济泻药,泰昌帝当天晚上腹泻三四十次,身体一下就垮了下来,再也起不了床了,而且病情日趋恶化。就在这时,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两粒红丸,泰昌帝用了第一粒后后,病情稍见好转,用了第二粒后泰昌帝昏昏睡去,于第二天清晨驾崩。由于皇帝服用红丸毙命,红丸到底是什么药,是否有毒,崔文升为什么要向皇帝进泻药,这些都已无法弄清,这件事史称红丸案,此案最后不了了之,成为了明宫又一大案。泰昌帝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走了,没当皇帝之时处处小心,当了皇帝没几天又抱憾而终;生前命运坎坷,死后陵寝也是采用当年景泰帝的废陵,命运对帝王竟也如此捉弄。

移宫案泰昌帝即位后,其子朱由校与李选侍一起迁住乾清宫。一月后,泰昌帝驾

户之争不绝,疆场上则将骄兵惰。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朱由检殷殷求治。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勤于政务,事必躬亲。同时,他平反冤狱,起复天启年间被罢黜官员。全面考核官员,禁朋党,力戒廷臣交结宦官。整饬边政,以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剑,托付其收复全辽重任。与前两朝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

因对外廷大臣不满,朱由检在清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给予宦官行使监军和提督京营大权。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镇,凌驾于地方督抚之上。甚至派宦官总理户、工二部,而将户、工部尚书搁置一旁,致使宦官权力日益膨胀,统治集团矛盾日益加剧。无奈中,他不断反省,四下罪己诏,减膳撤乐,但终无法挽救明王朝于危亡。

清朝王室

景祖五子:翼皇后生显祖;诸子,武功郡王礼敦,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斋堪,恪恭贝勒塔察篇古,皆不详其母氏。

显祖(塔克世) 五子:宣皇后生太祖、庄亲王舒尔哈齐、通达郡王雅尔哈齐;继妃纳喇氏生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庶妃李佳氏生诚毅勇壮贝勒穆尔哈齐。

努尔哈赤的儿子

爱新觉罗褚英,长子,广略贝勒。

爱新觉罗代善,次子,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阿拜,三子,镇国勤敏公。

爱新觉罗汤古代,四子,镇国克洁将军。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五子。

爱新觉罗塔拜,六子,辅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阿巴泰,七子,饶馀敏郡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八子,清太宗。

爱新觉罗巴布泰,九子,镇国恪僖公。

爱新觉罗德格类,十子。

爱新觉罗巴布海,十一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十二子。

爱新觉罗赖慕布,十三子,辅国介直公。

爱新觉罗多尔衮,十四子,睿忠亲王。

爱新觉罗多铎,十五子,豫通亲王。

爱新觉罗费扬果,十六子。

太宗十一子:孝庄文皇后生世祖,敏惠恭和元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生第八子,懿靖大贵妃阿巴海博尔济吉特氏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元妃钮祜禄氏生洛博会,继妃乌喇纳喇氏生肃亲王豪格、洛格,侧妃叶赫纳喇氏生承泽亲王硕塞,庶妃颜扎氏生辅国公叶布舒,庶妃纳喇氏生镇国公高塞,庶妃伊尔根觉罗氏生辅国公品级常舒,庶妃生辅国公韬塞。洛格、洛博会及第八子,皆殇,无封。

顺治

儿子(共8个有记载)

皇太子(顺治14年立)荣亲王(顺治18年立)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皇四子荣亲王(未取名,幼年逝世)--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

康熙一共有35个皇子,其中序齿的有24位皇子,

康熙诸子

序 名 出生年、月、日 封爵 卒年、月 生母

承瑞 康熙06年09月20日 ------ 康熙09年05月 荣妃马佳氏

承祜 康熙08年12月13日 ------ 康熙11年02月 孝诚仁皇后

承庆 康熙09年02月01日 ------ 康熙10年04日 惠妃纳喇氏

赛音察浑 康熙10年12月25日 ------ 康熙13年正月 荣妃马佳氏

01 胤禔 康熙11年02月14日 直郡王 雍正12年 惠妃纳喇氏

长华 康熙13年04月06日 ------ 出生日即殇 荣妃马佳氏

02 胤礽 康熙13年05月03日 理密亲王 雍正02年12月 孝诚仁皇后 长生 康熙14年06月21日 ------ 康熙16年03月 荣妃马佳氏

万黼 康熙14年10月08日 ------ 康熙18年正月 贵人纳喇氏

03 胤祉 康熙16年02月19日 诚隐郡王 雍正10年 荣妃马佳氏

04 胤禛 康熙17年10月30日 清世宗 雍正13年08月 孝恭仁皇后 胤禶 康熙18年02月20日 ------ 康熙19年02月 贵人纳喇氏

05 胤祺 康熙18年12月04日 恒温亲王 雍正10年05月 宜妃郭络罗氏 06 胤祚 康熙19年02月05日 ------ 康熙24年 孝恭仁皇后

07 胤佑 康熙19年07月25日 淳度亲王 雍正08年 成妃戴佳氏

08 胤(示异) 康熙20年02月10日 (复) 廉亲王 雍正04年09月 良妃卫氏 09 胤(示唐) 康熙22年08月27日 (复) 贝子 雍正04年08月 宜妃郭络罗氏 10 胤(示我) 康熙22年10月11日 (复) 敦郡王 乾隆06年09月 温禧贵妃钮祜禄氏

胤(示禹) 康熙22年11月23日 ------ 康熙23年06月 贵人郭络罗氏

11 胤(示兹) 康熙24年05月07日 ------ 康熙35年07月 宜妃郭络罗氏 12 胤祹 康熙24年12月04日 履懿亲王 乾隆28年07月 定嫔万流哈氏 13 胤祥 康熙25

13 胤祥 康熙25年10月01日 怡贤亲王 雍正08年05月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14 胤(示题) 康熙27年正月09日 恂勤郡王 乾隆20年正月 孝恭仁皇后 胤禨 康熙30年正月26日 ------ 康熙30年03月 平妃赫舍里氏

15 胤(示禺) 康熙32年11月28日 愉恪郡王 雍正09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6 胤禄 康熙34年06月18日 庄恪亲王 乾隆32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7 胤礼 康熙36年03月02日 果毅亲王 乾隆03年02月 纯裕勤妃陈氏 18 胤祄 康熙40年08月08日 ------ 康熙47年09月 顺懿密妃王氏 19 胤(示畟) 康熙41年09月05日 ------ 康熙43年02月 襄嫔高氏 20 胤祎 康熙45年07月25日 简靖贝勒 乾隆20年正月 襄嫔高氏 21 胤禧 康熙50年01月11日 慎靖郡王 乾隆23年05月 熙嫔陈氏

22 胤祜 康熙50年12月03日 恭勤贝勒 乾隆08年12月 谨嫔色赫图氏 胤禐 康熙52年02月 ------ 出生日即殇 贵人陈氏

23 胤祁 康熙52年11月28日 镇国公 乾隆50年07月 静嫔石氏

24 胤秘 康熙55年05月16日 (言咸) 烙亲王 乾隆38年10月 穆嫔陈氏

雍正儿子共10位即弘晖(只活10岁)、弘昐(2岁)、弘昀(10岁)、弘时(24岁)弘历(乾隆)、弘昼(和亲王)、福宜(1岁)、福惠(7岁)、福沛(出生当日死)、弘曕(果郡王)。女儿有4个三个没活下来,一个20来岁就死了,没看见她爹当皇帝。雍正当皇帝后分别收养了废太子、怡亲王和庄亲王的女儿。

乾隆的儿子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生皇长子永璜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生皇次子永琏、皇七子永琮

纯惠皇贵妃苏佳氏生皇三子永璋、皇六子永瑢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生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璇、皇九子、皇十一子永瑆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生皇五子永琪

舒妃叶赫那拉氏生皇十子

继后乌拉那拉氏生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生皇十四子永璐、皇十五子永琰、皇十六子、皇十七子永璘

仁宗五子:孝淑睿皇后生宣宗,孝和睿皇后生敦恪亲王绵恺、瑞怀亲王绵忻,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生惠端亲王绵愉,和裕皇贵妃刘氏生穆郡王。穆郡王,未命名,仁宗第一子。二岁,殇。宣宗即位,追封。

宣宗九子:孝全成皇后生文宗,孝静成皇后生顺和郡王奕纲、慧质郡王奕继、恭忠亲王奕 ,庄顺皇贵妃生醇贤亲王奕枻、锺端郡王奕硉、孚敬郡王奕譓,和妃

纳喇氏生隐志郡王奕纬,祥妃钮祜禄氏生敦勤亲王奕脤。奕脤出为敦恪亲王绵恺后。

奕譞子七:德宗,其第二子也;载洸,初封不入八分辅国公,进镇国公;载沣,袭醇亲王,宣统皇帝即位,命为监国摄政王;载洵,出为瑞郡王奕志后;载涛,出为锺郡王奕硉后。宣统间,载洵为海军部大臣,载涛为军谘府大臣,主军政。三年十月,并罢。

明清世系表

小辉辉

明朝世系表

姓名 庙号 谥号 年号 陵墓 朱元璋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待考 朱棣 成祖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长陵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献陵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景陵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 年) 裕陵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景泰陵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茂陵

朱佑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泰陵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康陵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永陵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昭陵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定陵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1621年) 庆陵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德陵 朱由检 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思陵 朱由崧 安宗 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 待考 朱聿键 绍宗 襄皇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隆武陵 朱聿鐭 文宗 节皇帝 绍武(1646年——1646年) 绍武陵 朱由榔 昭宗 匡皇帝 永历(1646年——1662年) 永历陵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始于太祖朱元璋,终于思宗朱由检,共十六帝。

太祖朱元璋

(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安徽凤阳人,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

(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次子。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

(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成祖朱棣,朱元璋第四子,1402年推翻侄子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

(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

(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

(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南侵,王振挟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1457年复辟。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

(1428—1457)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剌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剌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1475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

(1447—1487)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宦官汪直用事。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孝宗朱佑樘

(1470—1505)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孝宗,宪宗三子。孝宗锐意改革,取得成效。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武宗朱厚照

(1491—1521)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武宗,孝宗长子。他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世宗朱厚熜

(1507—1566)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世宗,宪宗之孙,其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穆宗朱载垕(gou)

(1537—1572)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

(1563—1620)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大臣张居正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当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光宗朱常洛

(1582—1620)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重,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熹宗朱由校

(1605—1627)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熹宗,光宗长子。在位时大用宦官魏忠贤,政治极其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思宗朱由检

(1610—1644)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加紧骚扰入侵。思宗本人性格多疑,刚愎自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思宗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

洪武皇帝

明太祖洪武皇帝名朱元璋,元天历元年(戊辰,1328年)九月十八日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东乡,父朱世珍,母陈氏。幼名重八,后正式起名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幼时家境贫困,投于皇觉寺为僧。其时正值元末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至正十二年(1352年) 投奔郭子兴。不久,返回故里招兵买马,自成一军。至正十五年(1355年)韩林儿亳州称帝,朱元璋被委为左副元帅。第二年三月,率军攻克集庆(今江苏南京),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废除元朝苛政,安定民心。又采纳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建议,发展生产,增强实力。龙凤八年(1363年) ,击败劲敌陈友谅。第二年正月自立为吴王。龙凤十一年(1366年)在声讨张士诚檄文中,咒骂红巾军“妖言既行,凶谋遂逞”。同年十二月,预谋杀害了韩林儿,次年改年号为吴元年。在次第消灭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后,实行南征。相继征服福建、广东、广西。吴元年(1367年)命将北伐中原。在讨元檄文中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年底,北伐军占据山东。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同年八月,明军攻克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其后逐步统一全国。洪武十一年(1378年)确定以应天为京师,实行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实行分封制,将儿孙派驻各战略要地为王,以“外卫边陲,内资夹辅”;创建卫所制度,由中央牢牢控制军事指挥权;废中书省及丞相,自统六部,以加强皇权;普查户口,建立黄册制度,丈量土地,编制鱼鳞图册,控制全国人力财赋;劝农桑,兴修水利,减轻租赋,与民休息;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设锦衣卫,“更置都察院”,颁布制定大明律,兴党狱,诛杀勋贵功臣,强化专制统治。朱元璋经十余年戎马征战,建立起统一的明王朝后,推行一系列缓和矛盾,强化集权统治的政策,从而为明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日,朱元璋死于南京西宫,年71岁。卒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嘉靖间改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孝陵。

建文皇帝名朱允炆,洪武十年(丁巳,1377年)十一月初五日生,明太祖孙,太子朱标第二子,母妃吕氏。洪武二十九年(1392年),夏四月懿文太子薨,九月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朱允炆即位后,崇尚儒家仁政之说,一改朱元璋严政苛刑,“专欲以仁政化民”。改定律例,力纠洪武年间冤案、错案,使其统治期间的囚犯较之洪武年间减少 2/3。免除各地拖欠租税,赈灾济民。令官府为民间卖子为奴者赎身。限制僧道占田数量,余田均与平民。建文帝采取的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

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时政通人和。建文帝继位时,明开国初期朱元璋分封各地的亲王势力逐渐扩大,一个个凯觎皇权,威胁中央朝廷的统治。一贯仁柔的建文帝迫于无奈,采纳黄子澄、齐泰的建议,仿效西汉初年削藩之策,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削夺了5个亲王。诸王不甘心就范,特别是早有践位野心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 ,在作了充分准备后,以诛黄、齐“靖难” 为名,用“恢复祖宗旧制”为旗号,起兵反叛,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部署兵力,奋力平叛,历时4年。最终由于有太监作内应,把守京城(南京) 金川门的统帅李景隆和谷王朱橞等开门迎敌,燕王兵得入京师。其时,宫中大火冲天,燕王清宫3日,未觅得建文帝尸骨。朱棣一朝,不断地追寻建文帝下落,始终未得踪影,终成历史一谜。一说建文帝被宫中大火烧死;一说建文帝率臣下9人,从宫中地道逃遁后,削发易服为僧,皈依佛门,云游天下,不知所终。

其于明代初无谥号,南明弘光年间追崇为惠宗让皇帝,清乾隆追谥“恭闵惠皇帝”。

明成祖永乐皇帝名朱棣,元至正二十年(庚子,1360年) 四月十七日生,明太祖第四子,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一说为碽妃生。明洪武三年(1370年) 四月封为燕王。受教育于宫廷。洪武十三年(1380年) 三月赴封国北平,时年21岁。史载,朱棣智勇有大略,屡次率诸将出征,皆建战绩,颇有威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闰五月,太祖病故,因太子朱标先死,由22岁的皇太孙继位,年号建文。皇太孙朱允炆生长于宫中,喜读书而统治经验不足,在齐泰、黄子澄等同谋下,登位不久,即对拥有兵力、对帝位有威胁的诸叔王采取了“削藩”的政策。自即位后三个月开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竟以各种理由削除了周、湘、齐、代、岷5位藩王。接着又杀燕王护卫头目2人,并切责燕王,逮燕王府官僚。燕王早有戒备,见大难将临,乃起兵“靖难”。叔侄间经过3年的征战,至建文四年(1402年) 六月十三日,燕军进入帝都南京。史载:“此时宫中起火,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死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又载:“或云由地道出亡。”此至今仍为疑案。

当月十七日朱棣在南京即皇帝位,杀朱允炆亲近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儒及其族属等,同时牵连被杀者甚众。谕令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改元为永乐元年;建文中所改的殿名、门名皆恢复原称;所更改的成法一律复洪武旧制;所废罪之官一律平反复职;所削废诸王概复旧封;立燕王妃徐氏为皇后;改北平为北京;次年立燕王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

朱棣即位后,颇注意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礼遇来访的外国国王和来使,发展贸易,互通有无。并命中官郑和六次率舟师出使各国,若加宣德年间的一次,共历三十余国,对开拓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贸易往来作出很大贡献,明时亦称颂为盛事。

在文化方面,朱棣也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最突出的功绩是永乐元年开始,陆续组织了三千多文人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似现在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

永乐年间另一伟大建设是肇建北京宫殿。永乐四年(1406年) ,朱棣为了巩固北部边疆,决定营建北京宫殿,第二年即派员筹办物料。永乐十五年(1417年) 始大规模兴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 十二月底建成。次年正式把京师从南京迁到北京。

朱棣营建北京宫殿、迁都,不只是为了显示个人威严和享乐,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稳定北部边疆。元灭后,元顺帝及其后裔一直不甘心失败,不断侵犯北部边民。迁都后的当年,朱棣即开始作亲征的准备,次年三月出征。自迁都至朱棣死前的55个月的时间里,朱棣3次亲征于大漠南北,有24个月都是在军旅中度过的。虽然他已65岁,且久病风痹,但仍坚持亲征于人烟稀少的荒漠中,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 七月十八日死于征途之榆木川。于此亦可见朱棣修建北京宫殿和迁都的初衷。

明仁宗洪熙皇帝名朱高炽,洪武十一年(戊午,1378年)七月廿三日生于凤阳,明成祖永乐皇帝长子,母仁孝文皇后徐氏为开国元勋徐达之女。朱高炽幼年即读儒家经书,沉静好文,在祖父朱元璋时期就粗知儒家治国之道,深受朱元璋的宠爱。洪武二十八年 (1395年) 被册封为燕世子。永乐二年(1404年) 被立为皇太子。永乐七年(1409年)以后,成祖朱棣因北征和筹划迁都,常留北京,命太子朱高炽监国,处理国家日常政务。直至永乐十九年(1421年),随成祖到北京。监国时期的朱高炽,是在父皇多疑,汉王朱高熙、赵王朱高燧二王的陷害中度日的。高炽性格文静,体弱多病,性格与永乐相左,日而汉王朱高煦因“靖难”有功得到永乐帝的宠爱,永乐帝有易立太子之心,以致父子矛盾日益尖锐。由于有杨士奇等大臣的大力协助,在保卫北平、处理日常政务、处理臣属关系及皇家父子、兄弟关系诸方面都适宜无错,加之汉、赵二王夺嫡野心暴露,被永乐贬斥,太子妃张氏和皇孙朱瞻基受到永乐帝的宠信,使朱高炽度过了监国时期的危难。十余年的监国经历,使朱高炽认识到社会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他的治国能力,为其登极后稳定统治秩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 七月,永乐帝死于北征归途。皇太子朱高炽在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和尚书蹇义、夏原吉等支持下即位,次年改年号为洪熙。洪熙帝登极后,顺应时代潮流,针对朝政的弊病,采取了减轻民困、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等一系列措施。首先平反冤狱,释放夏原吉等因谏阻北征而入狱的旧臣,释放东宫旧臣并复官,而且宽赦建文时代诸臣家属,有利于维系人心和稳定统治秩序。停罢下西洋宝船及在各地采办金银等物,以减轻人民负担。调整统治机构,提高阁权,使内阁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重要机构。洪熙还一改永乐时的暴政,他褒奖直言,虚怀纳谏,此举虽然仍有相当的局限性,但与永乐时期相比,已有了很大的进步。

体弱多病的洪熙皇帝,登极后从政仅8个月,就一病不起,于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二日,死于钦安殿,年48岁。卒谥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葬北京昌平献陵。

明宣宗宣德皇帝名朱瞻基,洪武三十一年(戊寅,1398年)二月初九日生于燕王府邸。明仁宗洪熙皇帝长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幼年深得祖父永乐皇帝的宠爱,永乐九年(1411年),永乐皇帝立朱瞻基为皇长孙,巡幸北征皆令其相从,还选用翰林诸臣为其讲经史、习政务、增广见识。不受永乐皇帝信赖的朱高炽被册立为皇太子,也因朱瞻基受永乐帝宠爱之故。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忽然病危,一夕而死于钦安殿。朱瞻基即位,改元宣德。

宣德帝当政10年,在洪熙帝奠定的基础上,倚靠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及尚书蹇义、夏原吉,组成了志在守成的稳健的统治核心。在解决了前朝遗留的问题后,重点转向治理内政方面。首先平定了汉王高煦之叛。早在永乐十

五年(1417年),深得永乐帝宠信的汉王朱高煦夺嫡失败后,受到永乐帝惩罚,徙封安乐州(今山东惠民)。但他不甘失败,宣宗少主初立,汉王妄图重袭“靖难”故事,于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举兵反叛,宣宗在“三杨”等人支持下亲征安乐州,平息了反叛,将汉王父子废为庶人,禁锢京师,巩固了中央政权。 为休兵养民,宣德帝一改永乐时的讨伐政策,主动从交阯撤兵,减轻了人民负担,节省了大批人力财力,也利于交阯与中国各族人民的交往。

宣德帝清革前弊,整顿统治机构,对那些“贪津不律”、“不达政体”和“老疾”者,予以罢免,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派遣廷臣出任地方知府,而这些通过荐举和赐敕委派的知府,多为当时最干练的官员。另外,宣德帝在一些重要省份设置巡抚,主要目的是整理赋税。

在用人方面,宣德帝限制入仕人数,实行保举和欠任,目的在于任官得人和责成治效。宣德帝还实行了一些减轻民困的措施,蠲免税粮、复业流民、赈灾救荒等,在稳定明朝统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宣德皇帝既是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皇帝,又是一个喜欢射猎、斗促织和戏游无度的皇帝。故宫博物院收藏着宣德皇帝的亲笔绘画和反映他射猎、戏游活动的绘画,如《武侯高卧图》、《三阳开泰图》、《瓜鼠图》、《射猎图》(后人定名为《明宣宗射猎图》)、《行乐图》(后人定名为《明宣宗行乐图》)等。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日,朱瞻基死于乾清宫,年38岁。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北京昌平景陵。

明英宗正统皇帝名朱祁镇,宣德二年(丁未,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生。明宣宗宣德皇帝长子,母贵妃孙氏。

朱祁镇即位时,还是个9岁的孩子,朝政实际上是由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三人主理。“三杨”是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老臣,经验丰富,多谋能断。他们的辅政,使正统初年基本上继承了仁、宣时期的各项政策,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但是,随着“三杨”的谢世和离任,朝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部分大权落到了太监王振手里。不过几年,终于酿成了皇帝被俘的震惊朝野的大祸。

太监王振原在太子宫当差,他极善察言观色,迎奉拍马,把太子哄得难离他半步。朱祁镇即帝位后,便把他提拔为宫中地位最高的司礼监太监,替皇帝管理和批阅所有奏章。王振成了正统皇帝最为信赖之人。

明朝在洪武年间,本来定有严格的管束太监的制度,“三杨”主政时,王振还不敢过于嚣张,“三杨”去任后,王振下令摘去太祖所立严禁太监干政的铁牌,开始明目张胆地干预朝政。满朝文武尊呼王振“翁父”。

明朝灭元后,蒙古族各部经过几十年休养生息,逐渐强大起来。其中与明廷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一支称作瓦剌的蒙古部落,已成为明廷最大的边患。面对日益强大的瓦剌,朝臣多次上疏要求增加军备,整顿兵制,但都被王振驳回。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的主政人太师也先,寻衅发兵,分四路向内地进攻。明廷由于多年军备废弛,军队不堪一击,瓦剌军很快就越过边塞,引起明廷一片混乱。王振为邀功讨宠,不顾军力疲惫,粮草不足,竟怂恿皇帝率军亲征。结果号称50多万的明军,出征仅一个月,便在北京西北土木堡地方全军覆没。王振为部下所杀,御驾亲征的正统皇帝,被瓦剌军生擒,史称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后,其弟朱祁钰继位,改元景泰,英宗被尊为太上皇。次年被释归京,居南宫。景泰八年(1456年)朱祁钰生病,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及王振余党太监曹吉祥等乘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再复帝位,改年号天顺。后杀害抗击瓦剌保卫北京有功的大臣于谦等多人,而重用宦官曹吉祥等。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崩,遗诏罢宫妃殉葬。谥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北京昌平裕陵。

明代宗景泰皇帝名朱祁钰,宣德三年(戊申,1428年)八月十三日生。明宣宗宣德皇帝次子,母贤妃吴氏。朱祁钰是明朝第七代皇帝。“代宗”的庙号,表明他不过仅是代替他人当皇帝,因被废为郕王,死后也不能进明帝陵,只葬在京西金山。

正统十四年(1449年),当皇帝亲征被瓦剌生俘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朝内外一片惊恐。为安定人心,皇太后下诏,立朱祁镇二岁的儿子见深为皇太子,又命郕王朱祁钰为监国,总理国政。朱祁钰上任后,果断地惩处了土木之变罪魁王振的党羽,起用了兵部左侍郎于谦,确立了在朝臣中的威望。京中的局面虽有了些起色,但塞北的瓦剌却并末受到震摄,反以人质为要挟,不断侵扰边境,企图迫使明廷割地赔款。

面对此情,大臣们纷纷上疏,提出眼下皇帝返国无望,皇太子又太小,只有另立一帝,才可使国家度过这危难之秋。皇太后虽不情愿,但也再无良策,只好下旨由郕王即帝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景泰,遥尊被也先扣押的正统皇帝为太上皇。

朱祁钰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登极,为中衰的明朝带来一线希望。当时朝中有人提出南迁议和的投降方案,遭到以于谦为首的主战大臣的坚决反对。于谦则提出,为防瓦剌长驱深入,应采取积极措施,赶造兵器,赶运粮草,招募兵丁,集合民夫,列营操练,出城守护。对此,朱祁钰全部采纳。就在明朝军民刚刚做好准备,严阵以待时,也先挟持着朱祁镇,亲率数十万大军,直逼北京城而来。景泰帝命于谦为统帅,军民同仇敌忾,初战告捷,大败瓦剌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土木之变后,也先万没料到俘获一个正统皇帝,结果又冒出一个景泰皇帝,议和遭到拒绝;此时数十万大军已兵临北京城下,却又被打得大败而归。议和不成,进攻又失败,只好在将英宗扣压了一年之后,送还京城。已即位称帝的朱祁钰当然不愿再让出帝位。当朱祁镇返回北京,朱祁钰与他在东安门执手相泣后,便将他送进南宫软禁起来。

朱祁钰在位期间,本来为抗击瓦剌入侵还做了些好事,但出于确保自己皇位传承的私心,又做了件大蠢事,即废祁镇之子朱见深的皇太子名位,立自己儿子见济为皇太子,结果招致满朝大臣甚至自己皇后的反对。景泰八年(1456年)“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代宗下台。

二天之后,即二月十九日,朱祁钰在西宫病亡,年30岁。原在北京昌平陵区所营寿陵被废,以亲王身份葬京西黑山扈之景泰陵。

明英宗天顺皇帝名朱祁镇,宣德二年(丁未,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生。明宣宗宣德皇帝长子,母贵妃孙氏。他9岁即位,改元正统,做了14年的皇帝,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的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去。其弟朱祁钰即位,改元景泰,明英宗朱祁镇被尊为太上皇。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也先送太上皇朱祁镇归京,居南宫。景泰七年(1456年),景泰皇帝病重,十二月十七日凌晨,朱祁镇在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都督张軏和太监曹吉祥等人密谋支持下,发动“夺门之变”,再复帝位,改元天顺。

英宗复辟后,在徐有贞和石亨等人挑唆下,杀害抗击瓦剌、保卫北京的功臣于谦等人。他重用宦官曹吉祥等,在天顺朝的8年时间里于朝政无大建树。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崩于乾清宫,年38岁,他前后在位共22年,死前遗诏罢宫妃殉葬。谥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北京昌平裕陵。

明宪宗成化皇帝名朱见深,正统十二年(丁卯,1447年)十一月初二日生。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贵妃周氏。

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是位糊涂皇帝,他的命运曾几度起伏。他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最初名朱见浚。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英宗被俘,皇太后命立他为皇太子,并立英宗弟朱祁钰为帝,即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年),代宗废朱见浚皇太子,改封沂王。天顺元年(1457 年)正月,代宗病重,武清侯石亨等发动夺门政变,拥英宗复位,朱见浚重新立为皇太子,并改名见深。代宗废为郕王,迁居西内,不久去世。8年后英宗去世,太子朱见深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成化。

成化初年,宪宗经历了两场政治风波,一是河南人刘通、石龙聚众在房县(今湖北) 造反,短时之内相从者达数万之众,宪宗派官军镇压,很快平息,刘通被斩首,石龙逃窜四川;二是大藤峡之乱,宪宗派官军镇压。

宪宗即位之初,恢复了郕王朱祁钰的帝号,上谥号为景帝,平反了于谦冤案,让大量被贬逐的正直大臣复职,朝政颇有振兴的气象。但是,好景不长,宪宗渐渐沉迷于神仙、佛道和长寿秘术,纵情声色之娱和货利之乐,政务陷入一片迷茫之中。西僧札巴坚参以阴道秘术得宠,封为弘妙大悟法王。广建斋醮,随意内批授官,中官传旨动辄百余人,称为传奉官。宠信术士和宦官,因而宦官汪直受宠,负责秘密侦伺的内廷机构西厂,搞得天下鸡犬不宁。宠幸长自已17岁的侍女万贵妃,大批贤能之士或贬逐或罢官或去世,到成化十年(1474年),朝中难有直臣容身。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正月,吏科给事中李俊上书宪宗,直陈时政六弊,措辞十分激烈。宪宗被迫免术士李孜省之职,但对进谏大臣耿耿于怀,密书60余人姓名于墙壁,寻找时机贬逐。

政治昏暗,奸臣当道,西厂横行不法,王室奢侈而官吏贪污盘剥,加上连年的水、旱灾,人民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

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宪宗在乾清宫去世,时年41岁。他在位24年,谥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庙号宪宗。葬北京昌平茂陵。

明孝宗弘治皇帝名朱佑樘,成化六年(庚寅,1470年)七月三日生于西宫。明宪宗成化皇帝第三子,母淑妃纪氏。因万贵妃所生第一子及贤妃柏氏所生悼恭太子夭折,成化十一年(1475年)朱佑樘被立为皇太子。明孝宗朱佑樘是明代中期的一位仁君。他的童年生活却非常不幸。他的母亲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带到皇宫。纪氏端庄、聪慧,被选送内书堂学习,然后被派充内廷书室看护藏书。宪宗朱见深常到书室看书,对纪氏很满意,

一次临幸,纪氏怀孕。当时宫中最受宠的是年长宪宗17岁的万贵妃,她恃宠而骄,为所欲为。将所有妃嫔视为眼中钉。幸而有好心的宫女照应,纪氏在冷宫中生下皇子朱佑樘,一直偷偷地养到5岁。人到中年的宪宗一次为子嗣忧心时,才第一次见到自已那胎发尚未剪、拖至地面的瘦弱的儿子。宪宗不禁泪流满面。第二年,朱佑樘被册立为太子,接着纪氏暴亡。

朱佑樘18岁时即皇帝位,年号弘治。在位期间,推行了一套明智的政治措施。整顿吏治:凡是宪宗亲信的佞幸之臣一律斥逐。于是吏部尚书万安、礼部侍郎李孜省、僧人继晓等,或杀、或贬,逐出京师;获罪较轻的或贬官放逐、或流放边地、或孝陵司香。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同时,更定律制,复议盐法,革废一应弊政,政治清明,朝野称颂,人称弘治中兴。

孝宗在内政治道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黄河决口,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孝宗在位18年间,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但孝宗疏于武备,在军事上无所建树,对于北部边患没有采取什么强有力的措施。 明孝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对女色一生淡泊的皇帝,后宫中只有一位皇后张氏,恩爱和谐如民间夫妇,别无其他嫔妃。

由于先天体弱,孝宗于弘治十八年五月初七日卒于乾清宫,年36岁。尊谥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葬北京昌平泰陵。

朱厚燳他是明孝宗朱祐樘嫡长子,生母孝康张皇后。化名朱寿,自封为“威武大将军朱寿”。弘治四年(1491年)九月二十四日(10月27日)生,五年(1492年) 立为皇太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即位,年号正德(1506年—1521年),在位时间16年。初期宠信太监刘瑾,使司礼监之权渐重于内阁。后宠信佞臣江彬等人,皆赐其朱姓;喜好声色,建豹房以享乐;狂放不羁,喜弄兵,自称威武大将军朱寿;数至宣府(今河北宣化) 、塞北、江南等地巡游,致民间怨声载道。在位期间,北直隶、江西、湖广、四川、陕西等地民变纷起,宗室相继反叛。无子嗣。后溺水得病而亡。死后葬于“康陵”, 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厚璁(cōng)(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嘉靖帝,湖北钟祥人。嘉靖帝继位之初,下诏废除了武宗时的弊政,诛杀了佞臣钱宁、江彬等,使朝政为之一新,不过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大议礼之争”,也是明朝最著名的政治事件。

嘉靖皇帝非常崇信道教,好神仙老道之术,一心求长生不老,他到处搜罗方士,秘方,许多人因此而一步登天,一些文人也因为给嘉靖皇帝撰写青词(道教仪式中向上天祷告的词文)而入阁成为宰相,当时民间就有“青词宰相”的说法。严嵩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善于写青词,善于揣测皇帝的心思,因此尽管嘉靖皇帝对严嵩的贪赃枉法了然于心,可就是不舍得处理他,由严嵩主持朝政,自己则深居皇宫专心于成仙修道。在他在位的45年间,他竟然有20多年不上朝理事,由严嵩擅权达17年之久。严嵩立朋党,除异己,造成兵备废弛,财政拮据。倭寇扰掠东南沿海,蒙古鞑靼贵族大举入掠京畿,农民起义频繁,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明中叶,蒙古鞑靼部兴起,统一了蒙古各部。至俺答汗时势力强盛。屡次率军骚

扰内地,当时明朝边将为保官升职,将诸边军粮大半贿赂了当朝严嵩。以致军士饥疲,无力抵抗蒙古鞑靼部的骚扰。同时驻在边关的兵卒一方面忍受不了将领们克扣军粮,另一方面厌恶了频繁的战斗,因此经常爆发边卒的叛乱。搅的明朝的北边几乎没有安宁过。特别是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鞑靼部俺答汗率军长驱直入北京郊区,烧杀抢掠数日,满意而去,吏称“庚戌之乱”。

在东南沿海,由于嘉靖帝的昏愦和权臣的误国,使得海防十分空虚,一些重要地段的士兵仅有原额的三分之一,战船十存一、二。致使日本海盗大举进犯。仅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以后的三四年间,江浙军民被倭寇杀害的就有数十万人。所以,嘉靖在位的四十多年间,是东南沿海倭患最为严重的时期。虽然最后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涌现了像戚继光、俞大猷等著名抗倭将领,也不能抵消嘉靖的过失。

而在北京深宫之内,却暴发了“壬寅宫变”。明朝嘉靖年间的“壬寅宫变”,是历史上一起罕见的宫女起义。当时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为求长生不老药,命方士炼丹。当时皇帝迷信,认为未有经历人事的宫女的月经可保长生不老,因此大量征召十三、四岁宫女,并命方士利用她们的处女月信来制丹药。另外,为保持宫女的洁净,宫女们不得进食,而只能吃桑、饮露水。结果,宫女们实在忍受不了,决定杀死嘉靖皇帝。 公元1542年12月21日深夜,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们决定起义趁嘉靖帝熟睡之时,用麻绳希望勒毙他。谁知在慌乱之下,宫女们将麻绳打成死结,结果只令嘉靖帝

吓昏,而未有毙命。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报告给方皇后。方皇后马上领人来救驾,将宫女们制服,嘉靖皇帝大难不死,宫女们全部被捕,几天后被凌迟处死。而且,连当时服侍嘉靖帝之端妃,也一并斩首。由于此事发生在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 ,所以后世史学家称之为“壬寅宫变”。

由于嘉靖皇帝一心求长不老术,国家兴衰得失,他全不管。有个淳安知县海瑞,刚被升任户部主事,他见嘉靖帝如此行径,就买好了自己的棺木,诀别妻儿,遣散家僮,写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上疏死谏,嘉靖执迷不悟,仍将海瑞逮捕入狱。 由于长期服用丹药,嘉靖皇帝不光身体越来越差,而且脾气越来越坏,许多大臣动辄被杀头或廷杖,人人自危。嘉靖皇帝为了修炼,又大肆建造宫殿,国库极度空虚。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这位醮斋皇帝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将皇位传给了他的第三个儿子裕王朱载垕。

撤西苑内大高玄殿、国明等阁、玉熙等宫及诸亭台斋醮所立匾额,停止因斋醮而开征的加派及部分织造、采买。 施新,即“正士习、纠官邪、安民生、足国用。”所谓“正士习、纠官邪”,就是整治吏治。隆庆帝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即使一般不予考察的王府官员也在考察之列。对于廉政官员给予奖赏和提拔,对于贪官罢免官职,对于“赃多迹著者部院列其罪状,奏闻处治”。所谓“安民生、足国用”,即蠲免救济,减少百姓灾后的痛苦。抑止土地兼并,一方面限田,制定了勋戚宗室依世次递减制度,另方面清田,清查诡寄、花分钱粮和皇室勋戚田庄。 隆庆帝还采取恤商与开关政策,减轻商人的负担。明朝曾多次颁布禁止百姓私自下海的命令,而隆庆帝颁布大开关禁,使明朝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海外贸易也出现了新局面。同时,隆庆帝也加强军队的训练,巩固边防。缓解与北方蒙古族的矛盾,开展互市贸易,使北方汉、蒙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隆庆时期这些作为都是超过前朝的。 隆庆皇帝在位仅6年,死于乾清宫。卒谥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庙号穆宗。葬北京昌平昭陵。(撰稿人:徐启宪)

明穆宗盛年即位,正是生命旺盛的年龄。然而,穆宗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穆宗本来体质极好,根本用不着这些春药,结果服药以后亢奋不能自制,阳具昼夜勃起,只能临幸美女宣泄,无法视朝理事。

明朝的第十二个皇帝是穆宗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说起这位皇帝用八个字可以概括他的性格,即:谨慎、仁义、懒惰、好色。而且“好色”是这位爷最大的爱好,当了六年的皇帝到死也是被美女掏空了身子。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 明朝第十三代皇帝。隆庆六年(1572)六月即位,以次年为万历元年。

隆庆末年,明王朝政治腐败,财政枯竭,危机四伏。朱翊钧十岁即位,内廷倚仗慈圣太后和司礼监太监冯保,朝事主要依靠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张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清丈全国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整饬边备,治理黄河,使明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部有所振兴。万历十年(1582)朱翊钧亲政后,追夺张居正官阶,逐步废止其改革措施,晏处深宫,留中章奏,不常视朝。又大肆兼并土地,把皇庄从北直隶扩展到南直隶长江沿岸。他溺志于财货,万历二十四年起,派遣大批宦官充任矿监税使,到全国各地开矿征商,疯狂掠夺,不断激起农民起义和城市市民阶层的反抗(见城市民变) 。万历中期以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危机日益加深。党争与宫闱之年相互纠结。东林党支持王恭妃所生皇长子朱常洛,与神宗及齐楚浙党等在国本(见争国本) 、京察(见考察) 、李三才入阁、福王之国、三案等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论争。后期,神宗荒怠益甚,朝中齐楚浙党鼎立,职守尽弛,上下解体。

神宗初年比较重视军务,在张居正的影响下,曾两次亲临教场检阅军队。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间,先后赢得平定宁夏副总兵哱拜叛乱、平定播州(今贵州遵义) 杨应龙叛乱和援助朝鲜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胜利(见万历三大征) 。此后即不问边计,对建州女真弄兵塞外,蚕食疆土不以为意。四十四年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老城) 建立后金政权,并于四十六年攻占抚顺,挑起后金与明之间的战争。神宗则力主挞伐,次年,明军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 惨败,此后明对后金取守势,无力进攻。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神

宗三次下诏增派辽饷(见三饷) ,加重了对内地人民的剥削,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明史·神宗本纪》指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四十八年七月,神宗去世,谥孝显皇帝,葬于定陵。

明光宗朱常洛的身世和他父亲万历皇帝差不多,也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而生,不过虽然都是临幸,朱载垕要比朱翊钧负责任。朱翊钧是打心眼里不喜欢这位皇子,认为这个皇子的出生是他的一件丑事。这一观念持续了三十九年,直到万历皇帝去世。皇长子朱常洛出生后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先拨志始》以一句话概括为:“光庙诞生,一应恩礼俱从薄”。

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更是将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视若掌上明珠,加上郑贵妃整天在万历皇帝枕边吹风,万历皇帝早就有废长立幼的想法。万历先是封了郑氏为贵妃,而长子的母亲王氏却只封为恭妃,这是不合古制的;其次是在朱常洛长大后迟迟不让他上学,然后又想出了三王并封的主意,将众皇子都封为王以降低长子的地位,好在这些伎俩被大臣们识破,总算没有得逞。之后爆发国本之争,众大臣用生命和鲜血为皇长子朱常洛争来了这个太子之位。

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一天中午,一个壮汉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宫,准备行刺,好在被值班太监当场抓住,朱常洛才算躲过一劫,一个农民如何能闯进戒备森严的皇宫,又如何能轻易找到太子居住的宫殿,看来此中必有内情。 经过反复审理,案情牵涉到了郑贵妃,但没有进一步追查,郑贵妃身边的两个心腹太监做了替死鬼,此案草草结束。此案成为了明宫三大案之一。

不管如何,万历四十八年,朱常洛历尽千辛总算登上了皇位,成了君临天下的帝王。在他即位的前十几天,朱常洛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他发内帑犒劳边关将士,虽则杯水车薪,也是万历朝很难见到的。他罢了万历朝的矿税,这种税收曾一度使民不聊生,叛乱叠起。他拨乱反正,将由于进谏而得罪皇帝的言官都放了出来,恢复了官职。面对万历中后期官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他重振纲纪,提拔了一批新的官吏,补足了缺额,使国家机器能够正常运转。

红丸案正当百姓望治之时,皇帝却突然病倒了。什么原因呢?泰昌帝未即位的时候就好女色,即位之后郑贵妃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向皇帝进献美女,泰昌帝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年龄又不饶人(39岁),即位之初处理政务非常繁忙,加上回到后宫的纵欲,他终于倒下了。本来不是什么大病,吃几副补药,静心调养一段时间因该可以复原,但是掌管御药房的太监崔文升(此人原来是郑贵妃身边的心腹太监之一) 向皇帝进了一济泻药,泰昌帝当天晚上腹泻三四十次,身体一下就垮了下来,再也起不了床了,而且病情日趋恶化。就在这时,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两粒红丸,泰昌帝用了第一粒后后,病情稍见好转,用了第二粒后泰昌帝昏昏睡去,于第二天清晨驾崩。由于皇帝服用红丸毙命,红丸到底是什么药,是否有毒,崔文升为什么要向皇帝进泻药,这些都已无法弄清,这件事史称红丸案,此案最后不了了之,成为了明宫又一大案。泰昌帝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走了,没当皇帝之时处处小心,当了皇帝没几天又抱憾而终;生前命运坎坷,死后陵寝也是采用当年景泰帝的废陵,命运对帝王竟也如此捉弄。

移宫案泰昌帝即位后,其子朱由校与李选侍一起迁住乾清宫。一月后,泰昌帝驾

户之争不绝,疆场上则将骄兵惰。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朱由检殷殷求治。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勤于政务,事必躬亲。同时,他平反冤狱,起复天启年间被罢黜官员。全面考核官员,禁朋党,力戒廷臣交结宦官。整饬边政,以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剑,托付其收复全辽重任。与前两朝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

因对外廷大臣不满,朱由检在清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给予宦官行使监军和提督京营大权。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镇,凌驾于地方督抚之上。甚至派宦官总理户、工二部,而将户、工部尚书搁置一旁,致使宦官权力日益膨胀,统治集团矛盾日益加剧。无奈中,他不断反省,四下罪己诏,减膳撤乐,但终无法挽救明王朝于危亡。

清朝王室

景祖五子:翼皇后生显祖;诸子,武功郡王礼敦,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斋堪,恪恭贝勒塔察篇古,皆不详其母氏。

显祖(塔克世) 五子:宣皇后生太祖、庄亲王舒尔哈齐、通达郡王雅尔哈齐;继妃纳喇氏生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庶妃李佳氏生诚毅勇壮贝勒穆尔哈齐。

努尔哈赤的儿子

爱新觉罗褚英,长子,广略贝勒。

爱新觉罗代善,次子,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阿拜,三子,镇国勤敏公。

爱新觉罗汤古代,四子,镇国克洁将军。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五子。

爱新觉罗塔拜,六子,辅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阿巴泰,七子,饶馀敏郡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八子,清太宗。

爱新觉罗巴布泰,九子,镇国恪僖公。

爱新觉罗德格类,十子。

爱新觉罗巴布海,十一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十二子。

爱新觉罗赖慕布,十三子,辅国介直公。

爱新觉罗多尔衮,十四子,睿忠亲王。

爱新觉罗多铎,十五子,豫通亲王。

爱新觉罗费扬果,十六子。

太宗十一子:孝庄文皇后生世祖,敏惠恭和元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生第八子,懿靖大贵妃阿巴海博尔济吉特氏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元妃钮祜禄氏生洛博会,继妃乌喇纳喇氏生肃亲王豪格、洛格,侧妃叶赫纳喇氏生承泽亲王硕塞,庶妃颜扎氏生辅国公叶布舒,庶妃纳喇氏生镇国公高塞,庶妃伊尔根觉罗氏生辅国公品级常舒,庶妃生辅国公韬塞。洛格、洛博会及第八子,皆殇,无封。

顺治

儿子(共8个有记载)

皇太子(顺治14年立)荣亲王(顺治18年立)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皇四子荣亲王(未取名,幼年逝世)--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

康熙一共有35个皇子,其中序齿的有24位皇子,

康熙诸子

序 名 出生年、月、日 封爵 卒年、月 生母

承瑞 康熙06年09月20日 ------ 康熙09年05月 荣妃马佳氏

承祜 康熙08年12月13日 ------ 康熙11年02月 孝诚仁皇后

承庆 康熙09年02月01日 ------ 康熙10年04日 惠妃纳喇氏

赛音察浑 康熙10年12月25日 ------ 康熙13年正月 荣妃马佳氏

01 胤禔 康熙11年02月14日 直郡王 雍正12年 惠妃纳喇氏

长华 康熙13年04月06日 ------ 出生日即殇 荣妃马佳氏

02 胤礽 康熙13年05月03日 理密亲王 雍正02年12月 孝诚仁皇后 长生 康熙14年06月21日 ------ 康熙16年03月 荣妃马佳氏

万黼 康熙14年10月08日 ------ 康熙18年正月 贵人纳喇氏

03 胤祉 康熙16年02月19日 诚隐郡王 雍正10年 荣妃马佳氏

04 胤禛 康熙17年10月30日 清世宗 雍正13年08月 孝恭仁皇后 胤禶 康熙18年02月20日 ------ 康熙19年02月 贵人纳喇氏

05 胤祺 康熙18年12月04日 恒温亲王 雍正10年05月 宜妃郭络罗氏 06 胤祚 康熙19年02月05日 ------ 康熙24年 孝恭仁皇后

07 胤佑 康熙19年07月25日 淳度亲王 雍正08年 成妃戴佳氏

08 胤(示异) 康熙20年02月10日 (复) 廉亲王 雍正04年09月 良妃卫氏 09 胤(示唐) 康熙22年08月27日 (复) 贝子 雍正04年08月 宜妃郭络罗氏 10 胤(示我) 康熙22年10月11日 (复) 敦郡王 乾隆06年09月 温禧贵妃钮祜禄氏

胤(示禹) 康熙22年11月23日 ------ 康熙23年06月 贵人郭络罗氏

11 胤(示兹) 康熙24年05月07日 ------ 康熙35年07月 宜妃郭络罗氏 12 胤祹 康熙24年12月04日 履懿亲王 乾隆28年07月 定嫔万流哈氏 13 胤祥 康熙25

13 胤祥 康熙25年10月01日 怡贤亲王 雍正08年05月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14 胤(示题) 康熙27年正月09日 恂勤郡王 乾隆20年正月 孝恭仁皇后 胤禨 康熙30年正月26日 ------ 康熙30年03月 平妃赫舍里氏

15 胤(示禺) 康熙32年11月28日 愉恪郡王 雍正09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6 胤禄 康熙34年06月18日 庄恪亲王 乾隆32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7 胤礼 康熙36年03月02日 果毅亲王 乾隆03年02月 纯裕勤妃陈氏 18 胤祄 康熙40年08月08日 ------ 康熙47年09月 顺懿密妃王氏 19 胤(示畟) 康熙41年09月05日 ------ 康熙43年02月 襄嫔高氏 20 胤祎 康熙45年07月25日 简靖贝勒 乾隆20年正月 襄嫔高氏 21 胤禧 康熙50年01月11日 慎靖郡王 乾隆23年05月 熙嫔陈氏

22 胤祜 康熙50年12月03日 恭勤贝勒 乾隆08年12月 谨嫔色赫图氏 胤禐 康熙52年02月 ------ 出生日即殇 贵人陈氏

23 胤祁 康熙52年11月28日 镇国公 乾隆50年07月 静嫔石氏

24 胤秘 康熙55年05月16日 (言咸) 烙亲王 乾隆38年10月 穆嫔陈氏

雍正儿子共10位即弘晖(只活10岁)、弘昐(2岁)、弘昀(10岁)、弘时(24岁)弘历(乾隆)、弘昼(和亲王)、福宜(1岁)、福惠(7岁)、福沛(出生当日死)、弘曕(果郡王)。女儿有4个三个没活下来,一个20来岁就死了,没看见她爹当皇帝。雍正当皇帝后分别收养了废太子、怡亲王和庄亲王的女儿。

乾隆的儿子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生皇长子永璜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生皇次子永琏、皇七子永琮

纯惠皇贵妃苏佳氏生皇三子永璋、皇六子永瑢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生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璇、皇九子、皇十一子永瑆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生皇五子永琪

舒妃叶赫那拉氏生皇十子

继后乌拉那拉氏生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生皇十四子永璐、皇十五子永琰、皇十六子、皇十七子永璘

仁宗五子:孝淑睿皇后生宣宗,孝和睿皇后生敦恪亲王绵恺、瑞怀亲王绵忻,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生惠端亲王绵愉,和裕皇贵妃刘氏生穆郡王。穆郡王,未命名,仁宗第一子。二岁,殇。宣宗即位,追封。

宣宗九子:孝全成皇后生文宗,孝静成皇后生顺和郡王奕纲、慧质郡王奕继、恭忠亲王奕 ,庄顺皇贵妃生醇贤亲王奕枻、锺端郡王奕硉、孚敬郡王奕譓,和妃

纳喇氏生隐志郡王奕纬,祥妃钮祜禄氏生敦勤亲王奕脤。奕脤出为敦恪亲王绵恺后。

奕譞子七:德宗,其第二子也;载洸,初封不入八分辅国公,进镇国公;载沣,袭醇亲王,宣统皇帝即位,命为监国摄政王;载洵,出为瑞郡王奕志后;载涛,出为锺郡王奕硉后。宣统间,载洵为海军部大臣,载涛为军谘府大臣,主军政。三年十月,并罢。


    相关文章

    家谱书写格式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项: 1.谱名.一般称为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也有的称为渊源录 ...

    兰芳共和国编年史

    一. 婆罗洲达雅克部族和弗洛勒斯岛(Flores)的恩加达人(Ngada)的装饰图案,同中国战国末年的图案有极明显的关系.可证中国人早在公元前三世初,或更早时期,便开始同婆罗洲接触了. 二. 苏门答腊出土的一件陪葬陶器,刻有汉元帝初元四年年 ...

    三槐王氏宋代以前研究

    对三槐王氏宋代以前源流世系的探究(定稿) 大会交流论文 新安瑯琊王后裔 王 泽 河 关键词: 三槐王.瑯琊王.太原王.源流世系.探究 目前人们对三槐王氏的源流,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一部分说是[瑯琊王]衍派分支,另一部分说是[太原王]衍派分支 ...

    读唐村[李氏家谱]

    <李氏家谱>的发现 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李家的<李氏家谱>于2005年面世.<李氏家谱>编修于清康熙五十五年,编修人是唐村李氏第十代人李元善.李元善本是李仲的儿子,因李岩一子少亡,故李仲将第四子李元善过继给李 ...

    新旧家谱凡例的对比研究

    民俗研究2008.4新旧家谱凡例的对比研究 邵凤丽 凡例又称序例.例言等, 是说明图书内容及编纂体例的文字,并对全书的编纂起着重要的规范.指导作用."凡例"一词最早出于唐代杜预的<春秋左传序>,作者 .可见, ...

    中国史学史

    中 国 史 学 史 绪论 一.<中国史学史>研究目的及对象 (一)研究目的:通过历代史家和史著的分析和研究,阐明史学的源流演变进程,揭示史学的发展规律. (二)研究对象:①史官与修史机构②史家及其史学理论 ③史籍与史体演变. 二 ...

    鲁西南吴氏通谱

    鲁西南吴氏通谱 吳 本谱为通谱,记载自吴氏始祖至今,其中参照主流网站资料和光绪年间碑刻,在此鸣谢.吴姓著名人物按年代穿插其中,直系以黄色底纹显示,迁居事件以红色字体显示. 吴是吴族的族称.吴是以句芒玄鸟为图腾,由太阳和玄鸟组成.句芒是太昊的 ...

    试论中国古代姓氏的源起与变迁

    试论中国古代张姓的源起与变迁 汉师1011 1020301114 张晴 虹 摘要:张姓是我国人数众多.分布极广的大姓之一.据今新的百家姓排名,仅次于李姓和王姓,排名第三.人口总数近一亿.张姓曾有几十个望族.该姓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 ...

    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华夏民族的源头

    历史文化之夏朝: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华夏民族的源头纪实 夏王朝存在的证据.辨识:陶片.兽骨.贝类:土与土洞或坑."考古发掘的基本功之一是认土和辨土"哪里是宫殿,哪里是普通房基,哪里是门,哪里是柱,哪里是井和下水道,都得靠一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