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彩翼_从_我思想_看戴望舒的诗歌艺术

第15卷第4期Vol.15No.4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2008年12月December 2008

穿越时空的彩翼

———从《我思想》看戴望舒的诗歌艺术

余蔷薇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古今中外的广采博取, 融会贯通, 使戴望舒的诗歌富含意蕴与张力, 其后期诗歌感性色彩减弱, 智性

因素增强。本文以《我思想》为例,旨在从主题意蕴解读、意象原型阐释、形式技巧探究三个方面,论述戴望舒诗歌艺术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特征。

关键词:感性;智性;主题意蕴;意象原型;形式技巧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戴望舒是一个中西合璧式的诗人, 他的诗歌是东方智慧和西方艺术双向催生的结果, 既映现着西方现代派诗歌鲜活的面影, 又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不息的血脉。古今中外的广采博取, 融会贯通, 使其作品成为富含意蕴与张力的复合有机体。其30年代后半期的诗歌少了前期哀怨烦忧的情绪,更多地注入了对生命的体察,因而感性色彩减弱,智性因素增强,较明显地表现出后期象征派的创作倾向。写于1937年的智性化小诗《我思想》,正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因短小精美广受人们称道,然而也因其充满玄想与深思,历来众说纷纭。中西诗歌文化的矛盾统一构成了戴望舒诗歌艺术探索的基本特质,他“最终是以中国的方式理解和表现了外来的影响与时代的要求,他感染的是中国式的世纪病”。

[1]

一个执着的思想者,现世的个体生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想驻足停留的花蕊,思想是永恒而无止境的。他把他的主体意识“我”,看成为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一种美的永生“蝴蝶”,“万年后小花的轻呼,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来振撼我斑斓的彩翼”,万年后,个体的生命早已经在大自然消亡,但灵魂却永存,小花是蝴蝶守候的家园,诗人所追求与守候的“精神家园”,也会像花蕊一样吸引着蝴蝶做永远的飞翔,这种飞翔不会因或梦或醒的人生苦恼而阻碍,诗人的决然执着亦是对整个大时代背景的忽略,他以一个哲人的气质,站在生命的至高点俯瞰人生,消除一切时间空间的纷扰,思考着人生理想、精神家园,所以没有梦也没有醒的云雾,只是一段轻易穿越的路径,再远的距离也阻止不了斑斓彩翼对小花的回应。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诗人有感于自己的生命价值或艺术创作价值不被人理解,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是社会时代的局限,也可能是诗人的审美境界与读者的审美感悟的不平衡,但诗人却始终坚信生命的美丽,价值的永恒,随着时间长河的流逝,理解者的吸引、召唤终将穿越死亡,重新与我产生共鸣,让我的价值在时空的隧道里得到永恒的定格,“一种超越了灵与肉,梦与醒,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的同情底韵律在中间充沛流动着。”[2]蝴蝶作为我思想的化身,是主体,小花是客体,万年是时间概念,云雾是空间概念,客体穿越时空与主体相互融合,这样便形成了主客体的融合与统一,所以其中也传达着深刻的辩证法观念,小诗以对生命和精神的形而上的思考体现了后期现代派智性化的特征。

笛卡儿从怀疑出发,包括怀疑各种感觉,进而谈到总有一些东西不能怀疑,特别是进行怀疑的“我”是不能怀疑的,由此得出“我思故我在”这条哲学中的第一原

那么戴望舒

究竟是如何在诗歌创作中贯通古今,融合中西,如何实现古代诗歌传统的现代性转化,又是如何实现西方象征派艺术的中国化转型的呢?本文以《我思想》为例,旨在从主题意蕴解读、意象原型阐释、形式技巧探究三个方面,论述戴望舒诗歌艺术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特征。

我思想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万年后小花的轻呼,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来振撼我斑斓的彩翼。

《我思想》这首小诗表达的是一种生命哲学。“我思想,故我是蝴蝶”一句即体现了对人生、宇宙的体察和终级关怀,它既化用了西方哲学大师笛卡尔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又化用了古代道家思想“庄周梦蝶”的典故,两者都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形而上的思考。诗人是

—62

理。罗素说这一思想是“笛卡儿的认识论的核心,包含着他的哲学中最重要之点”。

[3]

出佛的拈花微笑的韵味来。“诗与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7],庄禅表达了“同一”的东方文化概念把宇宙看成不可分割的实在, 可以感知的所有事物是相互联系, 物物、人人同一道体, 共一宇宙, 彼此间绝对平等, 尽管表面形态各异, 实质上却是无分别无界限, 对于庄, 是齐一,对于禅,是圆融,其间的共通之处,被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染的戴望舒巧妙地融汇于诗歌创作中,显露出浓厚的东方色彩。

《我思想》篇制短小,却凝炼饱满,勃发着生动的诗情,避免了前期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哀婉迷伤的情绪,从沉溺的个人感伤氛围中苏醒,和卞之琳一样“偏于抽象的沉思、内省、分析”,用理性“淘洗”、“提炼”诗歌,追求智慧的凝聚。但诗人又并没有全神贯注地说教,用诗的韵律包裹老生常谈的道理。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是通过恍然的诗意升华而来的,既有“深邃的理性美”,又蕴含“丰富生动的艺术感性”,[8]深邃的西方哲理氛围,又氤氲着浓浓而阴柔的东方禅境,轻盈淡泊而又以沉重厚实为其底蕴,充分体现出诗人对现实人生充满哲理的深刻理解,传达出诗人感性与智性融合的现代审美意识。

化用这个哲学命题,体现了

诗人对个体生命主体意识的强调,也表达出了思想是与我不可分割的属性,从而正面论证了思维的重要性。艾青评价戴诗“充满自怨自艾和无病呻吟,作为一个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青年, 写出那样的诗, 显得离时代很远”,[4]也许戴诗离时代很远,但他离生命却很近,探寻生命意义更是一种哲学层面的反思,通过自我的内省看到生命的本质, 以更高的视角在社会生命、宇宙生命中去挖掘和把握生命的深度,创造生命的永恒,这样更显示出生命的张力。

“庄周梦蝶”语出《庄子》,“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其大意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出一个哲学问题—

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由于个体存在的偶然性与感性因素的存在,

存在的真实性很容易迷

失在现象世界中,人的自我意识也会迷失其中,难辨真伪。庄子极力追寻存在的真实,但《齐物论》中的相对主义却把他拖入认识与思辨的无限循环之中,结果由于脱离了某个具体的客观时空条件而造成“我意识我活着”的存在意识的暂时中止, 存在的真实感也因此而失去了。庄周将人的存在问题设置于梦境中, 其实也是借寓言影射“人生如梦”。庄子重生,珍视而执着人生,所以便觉人生的短暂与生命的易逝,短促的人生就显得难以把握和难以认清,因此便会产生虚幻的感觉。既然个体生命是有限的,犹如薪之有尽时,而宇宙大化则是无限的存在,由此可以看出庄子对生与死、有限与无限等问题有着深刻的理性认识,“物化”的境界超越了一切时空、物我、因果,世界混沌一片,不可分辨,既不知道自己在何处,也不知道自己从何处而来,人与宇宙同样成为永恒。化用这个典故,体现了诗人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诗歌的传统思维注重:直觉感悟、模糊体验,讲究妙悟神思、心解了悟。这样一种传统思维方式积淀为一种文化心理与审美心理定式。[5]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更多强调人和自然的对峙,人对自然的主宰。而中国哲学“关心的是人与自然的合一、沟通。这样一种自然与人的一元论哲学文化自然观,直接化入了中国古代诗人的审美意识中”[5],便直接呈现出民族化的特色。飞翔的蝴蝶、轻呼的小花、斑斓的彩翼,清新柔和的自然意象构成了一个婉转缠绵的温润意境,含蓄、朦胧、和谐、典雅,虚实相间的氛围,心有灵犀的点拨,“醉心于沉思瞑想之中的人生体验与审美的玄思神游”[6],已经弥散

抽象、复杂、朦胧,是现代派诗歌意象体系的现代化特征,在吸收借鉴西方象征主义“让意象凝聚智慧”的诗思方式时,现代派诗人又自觉地传承“与自然意象凝合”的古代文化心理情结。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审美传统的交合,在《我思想》这首小诗的“蝴蝶”这个原型意象上有着很好的体现。

翩翩飞舞的蝴蝶一直受到历代诗人的青睐, 其原因在于蝴蝶色彩斑斓的羽翼、与百花的亲近关系既能满足人们审美的偷悦,又能给予人们一种生命意义的感悟,所以蝴蝶呈示的或是一种美好自由的生存形态,或是一种脆弱哀婉的忧伤情怀,蝴蝶意象超越时空而普遍存在的人文意义以及通过它所体现的宇宙性经验,深深根植于人类思想和民族文化的固有模式中,具有一种超越个人所限的力量,一种内在的感人至深的魅力,因而成为诗境中的美好原型之一。

蝴蝶在中国古诗古词中往往以两种形象出现,一种是生活化的蝴蝶,一种是象征化的蝴蝶,前者是春色的代表,后者是爱情的代表。前者涉及美,后者涉及情,这样,蝴蝶就成为了寄托美丽春色和美好爱情的象征。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彩蝶留恋不去翩翩起舞,黄莺兴致高扬悠然歌唱,蝶舞娱目,莺歌悦耳,点染出活泼美好的春色。又如“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温庭筠《菩萨蛮》),烟笼芳草,飞蝶双双,云裳背后的娇羞笑靥时隐时现,轻烟细草上的嫩蝶若有若无,美人与美蝶融为一体。然而蝴蝶的美丽是短暂的,像昙花一夜惊艳,像流星一闪而逝,

63

蝶在破茧而出后只能存活二十四小时,破茧时的阵痛就只为那一瞬间的灿烂,因而蝴蝶也是易引发人们惆怅、孤独、苦闷、寂寞、伤感情绪的意象。“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良辰易逝,好花难久,“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更是由蝶愁引发出人生如梦的悲凉感慨,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蛱蝶飞来花上戏。对对飞来,对对还飞去”(秦观《蝶恋花》),由流连飞舞的彩蝶引发孤独、寂寞之感,自然的的繁华热闹与心境的冷清孤寂形成强烈对比。蝴蝶的属性和生存形态所呈示的特性,与诗人的情感体验、审美经验相契合,从而进人诗人的情感与审美视界。

戴望舒等现代派诗人受温庭筠、李商隐代表的晚唐诗风影响,温李诗歌“秾艳高致”、“温柔缠绵”,斑斓的色彩,婉约的境界,雅致的格调,经戴望舒之手,便有了现代性的转换,在继承了传统文化情结的基础上,又对意象的组合给予了现代化的处理,开阔了意象思维的空间,提升了意象艺术的表现力。同样是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李白写道:“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人生本如蝴蝶梦一般,变化莫测,昔日的东陵侯,现在成了城外的种瓜人,富贵哪有定数,又怎值得去追求呢?齐己更是“忽忽枕前蝴蝶梦,悠悠觉后利名尘。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齐己《感时》)人生就如蝴蝶梦,富贵名利作尘埃。人生如幻,变化无常,时光易逝,富贵不可求的惆怅与感叹,使古代诗歌染上了浓厚的悲凉情绪。李商隐有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仍然是表达哀婉惆怅的伤感情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也许是为一份错过的爱情而伤怀,也许是为已逝的时光而怅惘,整个诗歌沉浸在一片迷离飘忽的意境之中,心灵世界与人生苦况之间形成尖锐对峙,传达出无法排解的深忧沉郁。《我思想》中的蝴蝶意象既不是寄托美好春色,也不是象征美丽爱情,诗人所抒发的已经不再局限于古代文人对人生如幻、变化无常、时光易逝的怅惘,或是对故国、故土、故人的思念之情,蝴蝶成为承载诗人思想的主体,它的身上赋予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体悟,寄托了对精神家园的渴望与追寻。它不再是脆弱的化茧而来的美丽生命,而化身为诗人心中的某种理想,万年后的小花就是理想本身的价值,蝴蝶穿越无梦无醒的时空,要实现的也正是自我的生命价值,而这种生命价值正是在这个不懈的追求过程中成为永恒。整首小诗仍像古代诗歌一样,由蝴蝶和梦的意象组成了一个朦胧迷离的意境,但完全摆脱了陈旧的感伤情

绪,呈现了现代派诗歌的智性化特征,具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因而此处的蝴蝶意象也显得比传统蝴蝶意象更具有丰富的张力。

原型蕴含的丰富而神秘的思想质素和文学资源提供给古今中外的诗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灵感,但由于各个诗人风格流派的不同,从而也造成同一意象原型的不同蕴味。与戴诗的蝴蝶意象相比,胡适的《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也沿用了蝴蝶意象,作为最早的对新诗的尝试,胡适对蝴蝶这个意象的运用,仍然与中国旧诗歌呈现出较深层的联系,它的审美形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爱情层面,两个相爱的人誓要生死相守,坚持在一起生活。诗歌湖畔派诗人汪静之的《蕙的风》“是那里吹来这蕙花的风/温馨的蕙花的风?//蕙花深锁在园里,/幽香潜出园外,/

伊满怀着幽怨。/伊底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雅洁的蝶儿,

/

薰在蕙风里:/他陶醉了;/想去寻着伊呢。”清新的小诗透露对自然与爱情向往的浪漫情怀,“蝶儿”对“蕙花的风”的追逐,是传统的爱情模式,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西方现代主义诗人里尔克的《像一朵硕大的紫茉莉》[9]:“像一朵硕大的紫茉莉,世界/炫耀着香气,在它的花苞上,/一只蝴蝶之蓝翼发着柔光,/悬挂着五月之夜。

//什么动也不动;只有银色触须在闪亮……/然后它的翅膀,颜色早已褪完,/把它背向了早晨,那时从火红的紫苑/它饮着死亡……”诗人把客观世界比作“一朵硕大的紫茉莉”,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蝴蝶之蓝翼”隐喻着美丽的生命,“发着柔光”、“银色的触须在闪亮”,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自我价值,因为蝴蝶“悬挂着五月之夜”,当早晨来临,它会褪尽它的美丽,走向死亡。诗歌渗透着一种对生与死、对生命意义和生存形态的复杂感悟,蝴蝶意象的内涵契合着诗人此刻的心境。这首诗所传达的对生命时空的哲理思考,与戴望舒的小诗《我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象征的意象中寄寓智性的体验和哲理意趣,这是现代派诗人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自觉借鉴。但是从意象的感性特征来看,戴诗的智性仍然带着“感性主宰的意象化抒情”[5]的色彩,传承了中国传统诗歌心物交融、情景契合的特点,理性是与感性很圆融很和谐地结合着。而西方诗歌一直视感性与理性、情绪与理智为二元对立,这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派诗的朦胧美之所以呈现出本土特色,而没像象征诗派的李金发一样堕入晦涩,原因在于“在意象组合过程中注意摄取了传统诗歌的意境范畴,注意肌里的整体效应,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完整的诱人的精神情感氛围或情调”[10]。

蝴蝶这一富含深寄的婉约意象,穿越历史的时空,在戴望舒的现代诗歌里,播散开悠悠的古韵。蝴蝶意象原型的运用,使《我思想》这首小诗超越了个人的力量,

64

赋予诗歌一种特殊的张力,产生了感人至深的魅力。的印象,它暗示的是诗人内心隐秘、抽象、模糊、难以言说的审美体验:它的直观意义上是蝴蝶呼应小花而穿越云雾的飞翔;比喻意义上说明生命像小花轻呼的春天一样,经历万年,依然散发青春的魅力;象征意义上则昭示着思想在时间和空间范畴上具有永恒的意义。思想的永恒大于生命的永恒,蝴蝶的象征义不仅包含了隐喻的暗示成份,而且体现了超越性的意义,它比隐喻更具有包涵性,它在同一瞬间就抓住了相关的意绪的存在,组成多元的意义关系,造成整首诗外延力和内涵力的延伸。我们可以看到,有形的蝴蝶寄寓着生命沉思,有限的生命又寄寓着无限的时空,因而蝴蝶回应小花的瞬间就造就了永恒的意义。

现代派在对新诗内容与形式、现代与传统、本土与外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处理与建设时,尤其影响到诗体的建设上。诗体是诗的音与形的排列组合,是诗的听觉之美和视觉之美的排列组合,诗的音乐性的中心是节奏。戴诗早期诗歌传承新月派诗风,致力于音乐美的追求,这无疑是中国古代传统诗歌格律艺术熏陶的结果。但不久,他便开始主张“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

[13]

西方象征主义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最突出地反映在形式本体方面,它给中国新诗带来了更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审美观念的本质变化。戴望舒注意把西方象征派诗歌间接性和多层次性的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诗歌委婉、含蓄、蕴藉的审美情趣结合起来, 显示出中西交融的现代审美意识。

“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方法,“兴者,起也”(刘勰《文心雕龙·比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诗人的情绪和感受都尽可能地依托在具体的物象里,而避开空洞的说理和抽象的描述。兴这一传统诗歌方法与西方现代诗学中的象征方法有着相通之处,但是,传统诗歌的象征只是向读者阐述经验时的一种隐喻性手段,而在西方象征主义那里却由方法上升为本体生命的构成。象征主义诗人具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和主体意识,而进入形象思维动作中又表现为对主观情绪和意识的高度凝聚和浓缩,使主体更带有抽象性,赋予喻体一种艺术力度。“我是蝴蝶”从句式修辞上看属于明喻,但诗人在这里的意图并不是要把自己作为本体,把蝴蝶作为喻体,因为我与蝴蝶之间并没有产生本体与喻体之间相似性的关联,因而没有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明喻,此处的“蝴蝶”身上所具有的“暗示”意义要比作为一般喻体的“蝴蝶”具有更大的张力空间,这种隐喻在不确定的语义指向中包容了多向的丰富含义。“我思想,故我是蝴蝶”,两个句子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被诗人省略了,这省略和遗失部分的“虚无”,造成了陌生化的效果,给人们留下了审美想象和补充的广阔空间。“隐喻”的方式是诗歌内在的表达功能的结构,是诗人的艺术感觉和形象思维的拓展和深化的体现。而“象征”具有重复与持续的意义,韦勒克在谈到象征与隐喻的区别时就:“一个‘意象’,可以被转换成一个隐喻一次,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11]较之于西方近现代诗歌的比喻模式,中国现代新诗喻象的民族特色就更加清晰了。西方诗人显然无意依托山川之境“本身”来表达他们对世界意义的认识,他们笔下的喻象从不在“环境化”当中返回世界的原来的浑一状态,这种修辞都仅仅是作为诗人主观意志所选择的一种“技巧”而存在。

[12]

整体创作风格上形成了一种“在亲切的日常生活调子里舒卷自如”的自然美、淳朴美。音乐性不同风格的变化反映了前后期象征主义诗歌音乐美的诗学观对他的不同影响。三十年代后期的创作,诗人早期古代诗歌的韵律美与后期现代汉语口语的自然流畅的风格相互融合,真正达到了中西交融的至高境界。

新诗的音节节奏是在对西方诗歌节奏的模拟过程中建构起来的,音步是诗歌最重要的节奏,是诗歌重要的本体特征。现代派另一代表诗人卞之琳很注重章节的韵律特征,他把汉语口语的语言停顿单位作为诗歌节奏的重要因素,把节奏的匀称变化视为白话自由诗的和谐美、音乐美的主要原因。他认为“一行如全用两个以上的三字‘顿’,节奏就急促;一行如全用二字‘顿’,节奏就从容”,这种顿式节奏理论与西方诗歌的音步节奏是相一致的,它也体现在戴望舒的诗歌中,如分析《我思想》的音步节奏: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万年后│小花的│轻呼,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来│振撼我│斑斓的│彩翼。

整首诗的节奏是“―――│―――│――――│――――│”,形成三三四四的排列方式,参差中见整齐。诗歌轻重音的变化也非常自然: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万年后│小花的│轻呼,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来│振撼我│斑斓的│彩翼。

在《我思想》这首诗中,蝴蝶、小花、云雾、彩翼等物象构成的飘忽迷朦的意境,浑融完整,与诗人的内心互相交流,彼此契合,映现着古代诗歌传统中“涤除玄览”和观照大千世界的平和宁静的心灵。但此诗又不纯粹是诗人主观情绪与自然物象的融合,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些纷飞的意象背后有一个冷静的沉思者,“在不能自己的时候,却总倾于克制,仿佛故意要做‘冷血动物’”,诗人将意象做了客观化的处理。蝴蝶在诗歌中给人一种抽象

65

相对整齐的诗行里,轻重音灵活变化,有着一种跳跃的节奏,形成抑扬顿挫的起伏效果。再看此诗的押韵,押韵同节奏一样,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也是诗歌艺术上要求。尽管戴诗后期一反音乐外在美,而追求内在诗情的抑扬顿挫,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丢弃诗歌押韵的特征,在他的诗歌里明显流露着西方诗歌节奏形式的影响。在押韵上,则表现为:头韵有第一行的“我”与第二行的“万”,押声母“y ”。尾韵押的是“抱韵”,第一行的“蝶”与第四行的“翼”,第二行的“呼”与第三行的“雾”,首尾两行押韵母“i ”,中间两行押韵母“u ”,用字母来表示的话就是abba 。内韵即中间韵,第一行的“想”、第二行的“万”、“花”与第四行的、“撼”、“斑”、“斓”、“彩”押韵母“a ”、“an ”;第一行的“蝴”、第二行尾的“呼”、第三行中的两个“无”和行尾的“雾”押韵母“u ”;第一行的两个“我”与第三行的“过”、第四行的“振”、“我”押韵母“uo ”“en ”;第二行的“后”与第三行的“透”押韵母“ou ”;第二行的“轻”与第三行的“醒”、“云”押韵母“ing ”、“ün ”;第一行的“思”与同行的“是”押韵母“i ”,“故”与同行的“蝴”押韵母“u ”;第三行两个“无”与同行的“雾”押韵母“u ”;第四行首的“来”与同行行尾的“彩”押韵母“ai ”,同行的“撼”、“斑”、“斓”押韵母“an ”。整个诗段每个字都在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有着流动的音乐美感。

《我思想》这首小诗蕴涵丰富,短短的四行,既呈现深透的感悟,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又展露哲性的深思,闪烁着理性的光辉。既包孕了中国传统诗歌意象的思维模式,也涵纳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意象的诗思方式;既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韵律理论,又吸收了西方诗歌的形式技巧。从意象的运用到节奏的把握,戴望舒都对中外诗歌艺术传统和方法进行合理的取舍,寻求超越的途

径,诗人不但内心萌生沟通新旧文学的愿望,更在实践中努力尝试着中西结合的现代审美意识和审美形式的创作。诗人的探索正如其诗中蝴蝶的彩翼,穿越万年的时空,为诗坛留下了美丽而永恒的印记。

大学出版社, 1994:239.

考文献

[1]李怡. 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M].重庆:西南师范[2]杨匡汉, 刘福春. 中国现代诗论(上编)[M].广州:花城出版社, 1985:174.

[3]罗素. 西方哲学史(下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76:87. [4]艾青. 望舒的诗[M]//戴望舒诗选.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1.

[5]王泽龙. 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167-217.

[6]王泽龙. 废名的诗与禅[J].江汉论坛, 1993(6):54.[7]袁行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106.

[8]王泽龙.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153-154.

[9][奥地利]里尔克. 里尔克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39.

[10]罗振亚.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 2002:100.

[11]韦勒克, 沃伦. 文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214-215.

[12]李怡. 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M].重庆:西南师范

大学出版社, 1994:35.

[13]戴望舒. 诗论零札[M]//戴望舒诗全编. 杭州:浙江文艺出

版社, 1989:691.

Traversing Space and Time Color Wing

———Dai Wangshu's Poetry Art from “My Thought ”

YU Qiang-wei

(HumanitiesSchool,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Assimilating from the an cient and modern culture in China and abroad in the all -round way ,Dai Wangshu's poetry are thus rich in meaning and strong in tension. In hisin poetry later period, perceptual color is weak, wisdom factor is enhanced. This article takes modernized characteristics of Dai Wangshu's poetry.

Key words:perception; wisdom; subject implication; image prototype; form skill

指导教师

王泽龙

责任编辑

“My Thought ”as an example, from the subject implication

explanation, the image prototype explanation and the form skill inquiring, elaborates art nationality and the

66

第15卷第4期Vol.15No.4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2008年12月December 2008

穿越时空的彩翼

———从《我思想》看戴望舒的诗歌艺术

余蔷薇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古今中外的广采博取, 融会贯通, 使戴望舒的诗歌富含意蕴与张力, 其后期诗歌感性色彩减弱, 智性

因素增强。本文以《我思想》为例,旨在从主题意蕴解读、意象原型阐释、形式技巧探究三个方面,论述戴望舒诗歌艺术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特征。

关键词:感性;智性;主题意蕴;意象原型;形式技巧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戴望舒是一个中西合璧式的诗人, 他的诗歌是东方智慧和西方艺术双向催生的结果, 既映现着西方现代派诗歌鲜活的面影, 又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不息的血脉。古今中外的广采博取, 融会贯通, 使其作品成为富含意蕴与张力的复合有机体。其30年代后半期的诗歌少了前期哀怨烦忧的情绪,更多地注入了对生命的体察,因而感性色彩减弱,智性因素增强,较明显地表现出后期象征派的创作倾向。写于1937年的智性化小诗《我思想》,正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因短小精美广受人们称道,然而也因其充满玄想与深思,历来众说纷纭。中西诗歌文化的矛盾统一构成了戴望舒诗歌艺术探索的基本特质,他“最终是以中国的方式理解和表现了外来的影响与时代的要求,他感染的是中国式的世纪病”。

[1]

一个执着的思想者,现世的个体生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想驻足停留的花蕊,思想是永恒而无止境的。他把他的主体意识“我”,看成为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一种美的永生“蝴蝶”,“万年后小花的轻呼,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来振撼我斑斓的彩翼”,万年后,个体的生命早已经在大自然消亡,但灵魂却永存,小花是蝴蝶守候的家园,诗人所追求与守候的“精神家园”,也会像花蕊一样吸引着蝴蝶做永远的飞翔,这种飞翔不会因或梦或醒的人生苦恼而阻碍,诗人的决然执着亦是对整个大时代背景的忽略,他以一个哲人的气质,站在生命的至高点俯瞰人生,消除一切时间空间的纷扰,思考着人生理想、精神家园,所以没有梦也没有醒的云雾,只是一段轻易穿越的路径,再远的距离也阻止不了斑斓彩翼对小花的回应。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诗人有感于自己的生命价值或艺术创作价值不被人理解,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是社会时代的局限,也可能是诗人的审美境界与读者的审美感悟的不平衡,但诗人却始终坚信生命的美丽,价值的永恒,随着时间长河的流逝,理解者的吸引、召唤终将穿越死亡,重新与我产生共鸣,让我的价值在时空的隧道里得到永恒的定格,“一种超越了灵与肉,梦与醒,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的同情底韵律在中间充沛流动着。”[2]蝴蝶作为我思想的化身,是主体,小花是客体,万年是时间概念,云雾是空间概念,客体穿越时空与主体相互融合,这样便形成了主客体的融合与统一,所以其中也传达着深刻的辩证法观念,小诗以对生命和精神的形而上的思考体现了后期现代派智性化的特征。

笛卡儿从怀疑出发,包括怀疑各种感觉,进而谈到总有一些东西不能怀疑,特别是进行怀疑的“我”是不能怀疑的,由此得出“我思故我在”这条哲学中的第一原

那么戴望舒

究竟是如何在诗歌创作中贯通古今,融合中西,如何实现古代诗歌传统的现代性转化,又是如何实现西方象征派艺术的中国化转型的呢?本文以《我思想》为例,旨在从主题意蕴解读、意象原型阐释、形式技巧探究三个方面,论述戴望舒诗歌艺术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特征。

我思想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万年后小花的轻呼,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来振撼我斑斓的彩翼。

《我思想》这首小诗表达的是一种生命哲学。“我思想,故我是蝴蝶”一句即体现了对人生、宇宙的体察和终级关怀,它既化用了西方哲学大师笛卡尔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又化用了古代道家思想“庄周梦蝶”的典故,两者都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形而上的思考。诗人是

—62

理。罗素说这一思想是“笛卡儿的认识论的核心,包含着他的哲学中最重要之点”。

[3]

出佛的拈花微笑的韵味来。“诗与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7],庄禅表达了“同一”的东方文化概念把宇宙看成不可分割的实在, 可以感知的所有事物是相互联系, 物物、人人同一道体, 共一宇宙, 彼此间绝对平等, 尽管表面形态各异, 实质上却是无分别无界限, 对于庄, 是齐一,对于禅,是圆融,其间的共通之处,被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染的戴望舒巧妙地融汇于诗歌创作中,显露出浓厚的东方色彩。

《我思想》篇制短小,却凝炼饱满,勃发着生动的诗情,避免了前期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哀婉迷伤的情绪,从沉溺的个人感伤氛围中苏醒,和卞之琳一样“偏于抽象的沉思、内省、分析”,用理性“淘洗”、“提炼”诗歌,追求智慧的凝聚。但诗人又并没有全神贯注地说教,用诗的韵律包裹老生常谈的道理。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是通过恍然的诗意升华而来的,既有“深邃的理性美”,又蕴含“丰富生动的艺术感性”,[8]深邃的西方哲理氛围,又氤氲着浓浓而阴柔的东方禅境,轻盈淡泊而又以沉重厚实为其底蕴,充分体现出诗人对现实人生充满哲理的深刻理解,传达出诗人感性与智性融合的现代审美意识。

化用这个哲学命题,体现了

诗人对个体生命主体意识的强调,也表达出了思想是与我不可分割的属性,从而正面论证了思维的重要性。艾青评价戴诗“充满自怨自艾和无病呻吟,作为一个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青年, 写出那样的诗, 显得离时代很远”,[4]也许戴诗离时代很远,但他离生命却很近,探寻生命意义更是一种哲学层面的反思,通过自我的内省看到生命的本质, 以更高的视角在社会生命、宇宙生命中去挖掘和把握生命的深度,创造生命的永恒,这样更显示出生命的张力。

“庄周梦蝶”语出《庄子》,“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其大意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出一个哲学问题—

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由于个体存在的偶然性与感性因素的存在,

存在的真实性很容易迷

失在现象世界中,人的自我意识也会迷失其中,难辨真伪。庄子极力追寻存在的真实,但《齐物论》中的相对主义却把他拖入认识与思辨的无限循环之中,结果由于脱离了某个具体的客观时空条件而造成“我意识我活着”的存在意识的暂时中止, 存在的真实感也因此而失去了。庄周将人的存在问题设置于梦境中, 其实也是借寓言影射“人生如梦”。庄子重生,珍视而执着人生,所以便觉人生的短暂与生命的易逝,短促的人生就显得难以把握和难以认清,因此便会产生虚幻的感觉。既然个体生命是有限的,犹如薪之有尽时,而宇宙大化则是无限的存在,由此可以看出庄子对生与死、有限与无限等问题有着深刻的理性认识,“物化”的境界超越了一切时空、物我、因果,世界混沌一片,不可分辨,既不知道自己在何处,也不知道自己从何处而来,人与宇宙同样成为永恒。化用这个典故,体现了诗人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诗歌的传统思维注重:直觉感悟、模糊体验,讲究妙悟神思、心解了悟。这样一种传统思维方式积淀为一种文化心理与审美心理定式。[5]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更多强调人和自然的对峙,人对自然的主宰。而中国哲学“关心的是人与自然的合一、沟通。这样一种自然与人的一元论哲学文化自然观,直接化入了中国古代诗人的审美意识中”[5],便直接呈现出民族化的特色。飞翔的蝴蝶、轻呼的小花、斑斓的彩翼,清新柔和的自然意象构成了一个婉转缠绵的温润意境,含蓄、朦胧、和谐、典雅,虚实相间的氛围,心有灵犀的点拨,“醉心于沉思瞑想之中的人生体验与审美的玄思神游”[6],已经弥散

抽象、复杂、朦胧,是现代派诗歌意象体系的现代化特征,在吸收借鉴西方象征主义“让意象凝聚智慧”的诗思方式时,现代派诗人又自觉地传承“与自然意象凝合”的古代文化心理情结。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审美传统的交合,在《我思想》这首小诗的“蝴蝶”这个原型意象上有着很好的体现。

翩翩飞舞的蝴蝶一直受到历代诗人的青睐, 其原因在于蝴蝶色彩斑斓的羽翼、与百花的亲近关系既能满足人们审美的偷悦,又能给予人们一种生命意义的感悟,所以蝴蝶呈示的或是一种美好自由的生存形态,或是一种脆弱哀婉的忧伤情怀,蝴蝶意象超越时空而普遍存在的人文意义以及通过它所体现的宇宙性经验,深深根植于人类思想和民族文化的固有模式中,具有一种超越个人所限的力量,一种内在的感人至深的魅力,因而成为诗境中的美好原型之一。

蝴蝶在中国古诗古词中往往以两种形象出现,一种是生活化的蝴蝶,一种是象征化的蝴蝶,前者是春色的代表,后者是爱情的代表。前者涉及美,后者涉及情,这样,蝴蝶就成为了寄托美丽春色和美好爱情的象征。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彩蝶留恋不去翩翩起舞,黄莺兴致高扬悠然歌唱,蝶舞娱目,莺歌悦耳,点染出活泼美好的春色。又如“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温庭筠《菩萨蛮》),烟笼芳草,飞蝶双双,云裳背后的娇羞笑靥时隐时现,轻烟细草上的嫩蝶若有若无,美人与美蝶融为一体。然而蝴蝶的美丽是短暂的,像昙花一夜惊艳,像流星一闪而逝,

63

蝶在破茧而出后只能存活二十四小时,破茧时的阵痛就只为那一瞬间的灿烂,因而蝴蝶也是易引发人们惆怅、孤独、苦闷、寂寞、伤感情绪的意象。“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良辰易逝,好花难久,“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更是由蝶愁引发出人生如梦的悲凉感慨,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蛱蝶飞来花上戏。对对飞来,对对还飞去”(秦观《蝶恋花》),由流连飞舞的彩蝶引发孤独、寂寞之感,自然的的繁华热闹与心境的冷清孤寂形成强烈对比。蝴蝶的属性和生存形态所呈示的特性,与诗人的情感体验、审美经验相契合,从而进人诗人的情感与审美视界。

戴望舒等现代派诗人受温庭筠、李商隐代表的晚唐诗风影响,温李诗歌“秾艳高致”、“温柔缠绵”,斑斓的色彩,婉约的境界,雅致的格调,经戴望舒之手,便有了现代性的转换,在继承了传统文化情结的基础上,又对意象的组合给予了现代化的处理,开阔了意象思维的空间,提升了意象艺术的表现力。同样是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李白写道:“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人生本如蝴蝶梦一般,变化莫测,昔日的东陵侯,现在成了城外的种瓜人,富贵哪有定数,又怎值得去追求呢?齐己更是“忽忽枕前蝴蝶梦,悠悠觉后利名尘。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齐己《感时》)人生就如蝴蝶梦,富贵名利作尘埃。人生如幻,变化无常,时光易逝,富贵不可求的惆怅与感叹,使古代诗歌染上了浓厚的悲凉情绪。李商隐有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仍然是表达哀婉惆怅的伤感情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也许是为一份错过的爱情而伤怀,也许是为已逝的时光而怅惘,整个诗歌沉浸在一片迷离飘忽的意境之中,心灵世界与人生苦况之间形成尖锐对峙,传达出无法排解的深忧沉郁。《我思想》中的蝴蝶意象既不是寄托美好春色,也不是象征美丽爱情,诗人所抒发的已经不再局限于古代文人对人生如幻、变化无常、时光易逝的怅惘,或是对故国、故土、故人的思念之情,蝴蝶成为承载诗人思想的主体,它的身上赋予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体悟,寄托了对精神家园的渴望与追寻。它不再是脆弱的化茧而来的美丽生命,而化身为诗人心中的某种理想,万年后的小花就是理想本身的价值,蝴蝶穿越无梦无醒的时空,要实现的也正是自我的生命价值,而这种生命价值正是在这个不懈的追求过程中成为永恒。整首小诗仍像古代诗歌一样,由蝴蝶和梦的意象组成了一个朦胧迷离的意境,但完全摆脱了陈旧的感伤情

绪,呈现了现代派诗歌的智性化特征,具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因而此处的蝴蝶意象也显得比传统蝴蝶意象更具有丰富的张力。

原型蕴含的丰富而神秘的思想质素和文学资源提供给古今中外的诗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灵感,但由于各个诗人风格流派的不同,从而也造成同一意象原型的不同蕴味。与戴诗的蝴蝶意象相比,胡适的《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也沿用了蝴蝶意象,作为最早的对新诗的尝试,胡适对蝴蝶这个意象的运用,仍然与中国旧诗歌呈现出较深层的联系,它的审美形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爱情层面,两个相爱的人誓要生死相守,坚持在一起生活。诗歌湖畔派诗人汪静之的《蕙的风》“是那里吹来这蕙花的风/温馨的蕙花的风?//蕙花深锁在园里,/幽香潜出园外,/

伊满怀着幽怨。/伊底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雅洁的蝶儿,

/

薰在蕙风里:/他陶醉了;/想去寻着伊呢。”清新的小诗透露对自然与爱情向往的浪漫情怀,“蝶儿”对“蕙花的风”的追逐,是传统的爱情模式,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西方现代主义诗人里尔克的《像一朵硕大的紫茉莉》[9]:“像一朵硕大的紫茉莉,世界/炫耀着香气,在它的花苞上,/一只蝴蝶之蓝翼发着柔光,/悬挂着五月之夜。

//什么动也不动;只有银色触须在闪亮……/然后它的翅膀,颜色早已褪完,/把它背向了早晨,那时从火红的紫苑/它饮着死亡……”诗人把客观世界比作“一朵硕大的紫茉莉”,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蝴蝶之蓝翼”隐喻着美丽的生命,“发着柔光”、“银色的触须在闪亮”,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自我价值,因为蝴蝶“悬挂着五月之夜”,当早晨来临,它会褪尽它的美丽,走向死亡。诗歌渗透着一种对生与死、对生命意义和生存形态的复杂感悟,蝴蝶意象的内涵契合着诗人此刻的心境。这首诗所传达的对生命时空的哲理思考,与戴望舒的小诗《我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象征的意象中寄寓智性的体验和哲理意趣,这是现代派诗人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自觉借鉴。但是从意象的感性特征来看,戴诗的智性仍然带着“感性主宰的意象化抒情”[5]的色彩,传承了中国传统诗歌心物交融、情景契合的特点,理性是与感性很圆融很和谐地结合着。而西方诗歌一直视感性与理性、情绪与理智为二元对立,这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派诗的朦胧美之所以呈现出本土特色,而没像象征诗派的李金发一样堕入晦涩,原因在于“在意象组合过程中注意摄取了传统诗歌的意境范畴,注意肌里的整体效应,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完整的诱人的精神情感氛围或情调”[10]。

蝴蝶这一富含深寄的婉约意象,穿越历史的时空,在戴望舒的现代诗歌里,播散开悠悠的古韵。蝴蝶意象原型的运用,使《我思想》这首小诗超越了个人的力量,

64

赋予诗歌一种特殊的张力,产生了感人至深的魅力。的印象,它暗示的是诗人内心隐秘、抽象、模糊、难以言说的审美体验:它的直观意义上是蝴蝶呼应小花而穿越云雾的飞翔;比喻意义上说明生命像小花轻呼的春天一样,经历万年,依然散发青春的魅力;象征意义上则昭示着思想在时间和空间范畴上具有永恒的意义。思想的永恒大于生命的永恒,蝴蝶的象征义不仅包含了隐喻的暗示成份,而且体现了超越性的意义,它比隐喻更具有包涵性,它在同一瞬间就抓住了相关的意绪的存在,组成多元的意义关系,造成整首诗外延力和内涵力的延伸。我们可以看到,有形的蝴蝶寄寓着生命沉思,有限的生命又寄寓着无限的时空,因而蝴蝶回应小花的瞬间就造就了永恒的意义。

现代派在对新诗内容与形式、现代与传统、本土与外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处理与建设时,尤其影响到诗体的建设上。诗体是诗的音与形的排列组合,是诗的听觉之美和视觉之美的排列组合,诗的音乐性的中心是节奏。戴诗早期诗歌传承新月派诗风,致力于音乐美的追求,这无疑是中国古代传统诗歌格律艺术熏陶的结果。但不久,他便开始主张“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

[13]

西方象征主义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最突出地反映在形式本体方面,它给中国新诗带来了更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审美观念的本质变化。戴望舒注意把西方象征派诗歌间接性和多层次性的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诗歌委婉、含蓄、蕴藉的审美情趣结合起来, 显示出中西交融的现代审美意识。

“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方法,“兴者,起也”(刘勰《文心雕龙·比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诗人的情绪和感受都尽可能地依托在具体的物象里,而避开空洞的说理和抽象的描述。兴这一传统诗歌方法与西方现代诗学中的象征方法有着相通之处,但是,传统诗歌的象征只是向读者阐述经验时的一种隐喻性手段,而在西方象征主义那里却由方法上升为本体生命的构成。象征主义诗人具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和主体意识,而进入形象思维动作中又表现为对主观情绪和意识的高度凝聚和浓缩,使主体更带有抽象性,赋予喻体一种艺术力度。“我是蝴蝶”从句式修辞上看属于明喻,但诗人在这里的意图并不是要把自己作为本体,把蝴蝶作为喻体,因为我与蝴蝶之间并没有产生本体与喻体之间相似性的关联,因而没有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明喻,此处的“蝴蝶”身上所具有的“暗示”意义要比作为一般喻体的“蝴蝶”具有更大的张力空间,这种隐喻在不确定的语义指向中包容了多向的丰富含义。“我思想,故我是蝴蝶”,两个句子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被诗人省略了,这省略和遗失部分的“虚无”,造成了陌生化的效果,给人们留下了审美想象和补充的广阔空间。“隐喻”的方式是诗歌内在的表达功能的结构,是诗人的艺术感觉和形象思维的拓展和深化的体现。而“象征”具有重复与持续的意义,韦勒克在谈到象征与隐喻的区别时就:“一个‘意象’,可以被转换成一个隐喻一次,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11]较之于西方近现代诗歌的比喻模式,中国现代新诗喻象的民族特色就更加清晰了。西方诗人显然无意依托山川之境“本身”来表达他们对世界意义的认识,他们笔下的喻象从不在“环境化”当中返回世界的原来的浑一状态,这种修辞都仅仅是作为诗人主观意志所选择的一种“技巧”而存在。

[12]

整体创作风格上形成了一种“在亲切的日常生活调子里舒卷自如”的自然美、淳朴美。音乐性不同风格的变化反映了前后期象征主义诗歌音乐美的诗学观对他的不同影响。三十年代后期的创作,诗人早期古代诗歌的韵律美与后期现代汉语口语的自然流畅的风格相互融合,真正达到了中西交融的至高境界。

新诗的音节节奏是在对西方诗歌节奏的模拟过程中建构起来的,音步是诗歌最重要的节奏,是诗歌重要的本体特征。现代派另一代表诗人卞之琳很注重章节的韵律特征,他把汉语口语的语言停顿单位作为诗歌节奏的重要因素,把节奏的匀称变化视为白话自由诗的和谐美、音乐美的主要原因。他认为“一行如全用两个以上的三字‘顿’,节奏就急促;一行如全用二字‘顿’,节奏就从容”,这种顿式节奏理论与西方诗歌的音步节奏是相一致的,它也体现在戴望舒的诗歌中,如分析《我思想》的音步节奏: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万年后│小花的│轻呼,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来│振撼我│斑斓的│彩翼。

整首诗的节奏是“―――│―――│――――│――――│”,形成三三四四的排列方式,参差中见整齐。诗歌轻重音的变化也非常自然: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万年后│小花的│轻呼,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来│振撼我│斑斓的│彩翼。

在《我思想》这首诗中,蝴蝶、小花、云雾、彩翼等物象构成的飘忽迷朦的意境,浑融完整,与诗人的内心互相交流,彼此契合,映现着古代诗歌传统中“涤除玄览”和观照大千世界的平和宁静的心灵。但此诗又不纯粹是诗人主观情绪与自然物象的融合,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些纷飞的意象背后有一个冷静的沉思者,“在不能自己的时候,却总倾于克制,仿佛故意要做‘冷血动物’”,诗人将意象做了客观化的处理。蝴蝶在诗歌中给人一种抽象

65

相对整齐的诗行里,轻重音灵活变化,有着一种跳跃的节奏,形成抑扬顿挫的起伏效果。再看此诗的押韵,押韵同节奏一样,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也是诗歌艺术上要求。尽管戴诗后期一反音乐外在美,而追求内在诗情的抑扬顿挫,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丢弃诗歌押韵的特征,在他的诗歌里明显流露着西方诗歌节奏形式的影响。在押韵上,则表现为:头韵有第一行的“我”与第二行的“万”,押声母“y ”。尾韵押的是“抱韵”,第一行的“蝶”与第四行的“翼”,第二行的“呼”与第三行的“雾”,首尾两行押韵母“i ”,中间两行押韵母“u ”,用字母来表示的话就是abba 。内韵即中间韵,第一行的“想”、第二行的“万”、“花”与第四行的、“撼”、“斑”、“斓”、“彩”押韵母“a ”、“an ”;第一行的“蝴”、第二行尾的“呼”、第三行中的两个“无”和行尾的“雾”押韵母“u ”;第一行的两个“我”与第三行的“过”、第四行的“振”、“我”押韵母“uo ”“en ”;第二行的“后”与第三行的“透”押韵母“ou ”;第二行的“轻”与第三行的“醒”、“云”押韵母“ing ”、“ün ”;第一行的“思”与同行的“是”押韵母“i ”,“故”与同行的“蝴”押韵母“u ”;第三行两个“无”与同行的“雾”押韵母“u ”;第四行首的“来”与同行行尾的“彩”押韵母“ai ”,同行的“撼”、“斑”、“斓”押韵母“an ”。整个诗段每个字都在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有着流动的音乐美感。

《我思想》这首小诗蕴涵丰富,短短的四行,既呈现深透的感悟,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又展露哲性的深思,闪烁着理性的光辉。既包孕了中国传统诗歌意象的思维模式,也涵纳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意象的诗思方式;既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韵律理论,又吸收了西方诗歌的形式技巧。从意象的运用到节奏的把握,戴望舒都对中外诗歌艺术传统和方法进行合理的取舍,寻求超越的途

径,诗人不但内心萌生沟通新旧文学的愿望,更在实践中努力尝试着中西结合的现代审美意识和审美形式的创作。诗人的探索正如其诗中蝴蝶的彩翼,穿越万年的时空,为诗坛留下了美丽而永恒的印记。

大学出版社, 1994:239.

考文献

[1]李怡. 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M].重庆:西南师范[2]杨匡汉, 刘福春. 中国现代诗论(上编)[M].广州:花城出版社, 1985:174.

[3]罗素. 西方哲学史(下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76:87. [4]艾青. 望舒的诗[M]//戴望舒诗选.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1.

[5]王泽龙. 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167-217.

[6]王泽龙. 废名的诗与禅[J].江汉论坛, 1993(6):54.[7]袁行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106.

[8]王泽龙.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153-154.

[9][奥地利]里尔克. 里尔克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39.

[10]罗振亚.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 2002:100.

[11]韦勒克, 沃伦. 文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214-215.

[12]李怡. 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M].重庆:西南师范

大学出版社, 1994:35.

[13]戴望舒. 诗论零札[M]//戴望舒诗全编. 杭州:浙江文艺出

版社, 1989:691.

Traversing Space and Time Color Wing

———Dai Wangshu's Poetry Art from “My Thought ”

YU Qiang-wei

(HumanitiesSchool,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Assimilating from the an cient and modern culture in China and abroad in the all -round way ,Dai Wangshu's poetry are thus rich in meaning and strong in tension. In hisin poetry later period, perceptual color is weak, wisdom factor is enhanced. This article takes modernized characteristics of Dai Wangshu's poetry.

Key words:perception; wisdom; subject implication; image prototype; form skill

指导教师

王泽龙

责任编辑

“My Thought ”as an example, from the subject implication

explanation, the image prototype explanation and the form skill inquiring, elaborates art nationality and the

66


    相关文章

    为何丧失了对话与沟通的可能?

    作者:俞兆平 文艺报 1998年03期 20世纪末的中国诗坛又有点热闹了,但这热闹让人却高兴不起来.走过80年历程的中国新诗,到头来仍是"一个不会醒的梦魇",新潮诗人"自欺欺人",其作品"朦 ...

    雨巷教学反思

    雨巷教学反思 雨巷>教学反思(一) 丁香般的寂寞似乎还在雨中荡漾,深巷似的惆怅似乎还在雨中绵延,雨丝样的忧郁似乎还在小巷弥漫.这种情绪以一种宁静的方式,在雨巷课堂这独特的时空流淌.一堂课已经在和谐的对话中结束了,可是很多学生还徜徉在& ...

    远距离的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

    主持人:张德明 批评家,博士后,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 对话者:史习斌 批评家,博士,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张厚刚 批评家,博士后,聊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赵目珍 批评家.诗人,博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

    2012年大学语文学习总结

    大学语文学期末没有考试,老师只是让交一篇大学语文的学习总结,当时小妹好一番功夫,并没有在网上搜到,所以,只好自己写一篇,如今发到网上,希望以后需要写的同学可以借鉴一下~ 这学期我提前修了大学语文这门课,总体感觉还不错.如果说高中语文的学习过 ...

    8.思潮流派研究

    第五章 思潮流派研究 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含义.异同及联系 定义: 一般而言,文学流派是由有着共同审美追求与相似艺术风格的作家组成的一种群体性结构.如"竹林七贤"."新月派"."京派&quo ...

    从时空的角度来感悟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

    "实"就是诗歌展现在时空中我们所能感受到实象.实事.实境,也就是诗歌中一些具体事物和景物,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具体事物中"形"."虚"则是诗人带给我们一种想象空间,是直觉中看不见.摸 ...

    卞之琳诗歌的知性色彩

    摘要 卞之琳的诗具有极强的知性色彩,蕴涵丰富,具有哲理性,是对玄理的暗示,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传达深奥的哲理,流露出对历史的追忆与思索和对现实的关注,其诗作与生命永远闪烁着智慧.艺术与真情的光芒. 关键词:卞之琳 诗歌 象征 哲思 玄理 中图分 ...

    08-09(1)大学语文试题A及答案

    命题方式: 统一命题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8 -2009学年第一学期 < 大学语文 >课程期末考试试题 A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1.<诗经>按( B )可分为风.雅.颂. A.表现手法 B.音乐性质 C. ...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试题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试题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试题 [题型:单选][分数:1分] 得分:1分 [1] 百科全书式地展现中原社会生活的小说是( ) A <张铁匠的罗曼史> B <长夜> C <黄河东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