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案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

2、 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过程与方法:

3、 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4、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早读教师放录音范读,学生熟读、预习这首诗)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唐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这个诗人是谁呢?他就是——白居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琵琶行》。

二、诗人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三、整体感知: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

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现在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四、诵读:在早读、预习的基础上齐读一遍这首诗。

五、指导学生学习“序”:

1、快速阅读,疏通字词

2、思考“序”中交代了什么内容?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2)概述琵琶女的身世;

(3)点明写作动机;(4)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六、学生思考、研讨下列问题: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3、是什么把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4、全诗共写了几次音乐?(连带诗歌结构)是怎样写的?

第一次诗人送客闻琴(暗写、侧面烘托)

第二次邀见、弹奏《霓裳》《六幺》(明写、详写)

第三次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明写、略写、侧面烘托)

5、哪一次音乐写得最精彩?(转入精读)

第二课时

一、精读音乐段

(一)诗中关于音乐的描写(为第二自然段划分层次)

1、找出第二段中描写音乐的八个比喻句(板书)

音乐特征情感

转轴拨弦和缓低沉(序曲)先有情

低眉信手声声思

轻拢慢捻抹复挑(过渡)无限事

1、如急雨粗重急骤

2、如私语轻微委婉

3、珠玉落盘清脆圆润

4、莺语花底宛转流畅

5、冰泉冷涩阻塞压抑幽愁暗恨

6、银瓶乍破激越奔涌(高潮)

7、铁骑突出高亢雄壮

8、如裂帛短促急迫(曲终)、余韵悠悠

2、八个比喻句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

(1)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为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视觉、听觉融通——通感)

(2)、以形摹声(视觉角度)

(3)、听者与弹者情感交织

(4)、景特描写烘托气氛

二、学习3、4、5自然段

1、思考:作者为何听琵琶女的演奏如此感动,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原因?

2.阅读3、4自然段(板书)

比较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赏析

歌女(悲凄)

少年得意老年失意

年表貌美年老色衰

门庭若市门前冷落

下嫁贾人独守空船

(详写生平,略写感受)

同是天涯沦落人,

诗人(凄苦)

辞帝京,谪居卧病,

地僻无音乐,不闻丝竹

黄芦苦竹,杜鹃啼血

山歌村笛,呕哑嘲哳

(详写感受,略写生平)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重点巩固,难点突破: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商妇怨

2)读P53注释②、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谪官恨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 éng ,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 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①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②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③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线图示乐曲发展变化) 旋律变化,心潮起伏。

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

3)三闻琵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四、整合小结,强化感受

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这真是(读《琵琶行》有感):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王宝杰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

2、 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过程与方法:

3、 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4、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早读教师放录音范读,学生熟读、预习这首诗)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唐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这个诗人是谁呢?他就是——白居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琵琶行》。

二、诗人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三、整体感知: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

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现在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四、诵读:在早读、预习的基础上齐读一遍这首诗。

五、指导学生学习“序”:

1、快速阅读,疏通字词

2、思考“序”中交代了什么内容?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2)概述琵琶女的身世;

(3)点明写作动机;(4)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六、学生思考、研讨下列问题: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3、是什么把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4、全诗共写了几次音乐?(连带诗歌结构)是怎样写的?

第一次诗人送客闻琴(暗写、侧面烘托)

第二次邀见、弹奏《霓裳》《六幺》(明写、详写)

第三次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明写、略写、侧面烘托)

5、哪一次音乐写得最精彩?(转入精读)

第二课时

一、精读音乐段

(一)诗中关于音乐的描写(为第二自然段划分层次)

1、找出第二段中描写音乐的八个比喻句(板书)

音乐特征情感

转轴拨弦和缓低沉(序曲)先有情

低眉信手声声思

轻拢慢捻抹复挑(过渡)无限事

1、如急雨粗重急骤

2、如私语轻微委婉

3、珠玉落盘清脆圆润

4、莺语花底宛转流畅

5、冰泉冷涩阻塞压抑幽愁暗恨

6、银瓶乍破激越奔涌(高潮)

7、铁骑突出高亢雄壮

8、如裂帛短促急迫(曲终)、余韵悠悠

2、八个比喻句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

(1)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为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视觉、听觉融通——通感)

(2)、以形摹声(视觉角度)

(3)、听者与弹者情感交织

(4)、景特描写烘托气氛

二、学习3、4、5自然段

1、思考:作者为何听琵琶女的演奏如此感动,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原因?

2.阅读3、4自然段(板书)

比较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赏析

歌女(悲凄)

少年得意老年失意

年表貌美年老色衰

门庭若市门前冷落

下嫁贾人独守空船

(详写生平,略写感受)

同是天涯沦落人,

诗人(凄苦)

辞帝京,谪居卧病,

地僻无音乐,不闻丝竹

黄芦苦竹,杜鹃啼血

山歌村笛,呕哑嘲哳

(详写感受,略写生平)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重点巩固,难点突破: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商妇怨

2)读P53注释②、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谪官恨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 éng ,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 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①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②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③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线图示乐曲发展变化) 旋律变化,心潮起伏。

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

3)三闻琵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四、整合小结,强化感受

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这真是(读《琵琶行》有感):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王宝杰


    相关文章

    [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2.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3.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 ...

    十面埋伏(教案)

    音乐欣赏<十面埋伏>教案 课题:音乐欣赏<十面埋伏> 课型: 多媒体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 ...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琵琶行]教案

    4.<琵琶行>教案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A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B 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 ...

    高明和[琵琶记]教案

    教案 高明和<琵琶记> 西安思源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 吴玉军 2013-5-10 高明和<琵琶记> 教学目标: 1.教学目的和任务: ①了解曾有的作者之争,把握<琵琶记>的故事情节,了解<琵琶记> ...

    1.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欣赏对音乐的描写,领悟高超的描写技巧,领会音乐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况味. 2.理解"贬官文化"和"穷而后工"的内涵,获得作文写作素材 ...

    琵琶行优秀教案

    琵琶行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 ...

    琵琶行并序_教案设计

    <琵琶行>并序 教案 主备人:冯慧平 参备人:张元明.何海林.赵乔红.张金美.杨海燕.李汶华 马张蓉.杨荣霞.金灵艳.田 甜.杨 娇 教学目标: 1.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2.感知 ...

    天山之春说课教案

    天山之春说课教案 执教老师:桂林十三中张蓓 一.教材分析 (一)<天山之春>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节欣赏课.这首歌为琵琶独奏曲,原为乌斯满江和俞礼纯合作的热瓦甫独 ...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华夏音乐之光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 2.了解"八音"以及它们所对应的乐器,能记住<酒狂>.<湘妃泪>主题旋律. 3.能辨别古代乐器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