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试论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形成了绮靡婉约的作风,人们习惯用它写恋情,抒闺思。到了宋初,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及士大夫歌舞升平的需要,出现了柳陌花衢、茶坊酒肆竞唱‚新声‛的景象。以晏殊、晏几道父子为代表的词人,也就因袭晚唐、五代的浮艳词风,极立追求词藻的雕琢和形式的华丽。欧阳修的一些词作即景抒情,有些新意,但也没有脱出艳科的藩篱。这时张先的慢词和范仲淹描写边塞风光的词,对词的形式和内容有所开拓和发展。柳永的出现,使北宋词为之一变。他继承了很多篇幅较长又合于音律的慢词,以此表现仕途潦倒的生活遭遇,抒发羁旅行役的感受,描叙帝都的壮丽和城市的繁华,反映歌妓的不幸及他与歌妓的情意。

然而,北宋时期,真正开一代词风的是苏轼。苏轼的贡献,首先是打破了词为艳科的狭隘范围,开拓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词不再只是娱宾宴客的点缀或抒发男女欢乐与离愁的工具。他用词写爱国之情,忧民之情,以及怀古思今,咏物写景,凡诗歌里写到的内容,都可以被苏轼写到词中。他还用写诗文的手法写词,革新了词的语言,提高了词的格调,丰富了词的表现力,以他那豪壮的气势、丰富的想象、瑰丽的语言,创立了豪放词派,对词的发展作了重要贡献。

苏轼对宋词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苏轼在词中大胆打破传统观念,以诗为词,即凡是诗能表现的题材内容,也让词进行表现,甚至让词与音乐脱离,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界限,这就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意境,也对当时及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

词从兴起以后,在民间创作和中唐文人创作中,题材都比较广泛,只是到了晚唐五代才被局限于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的内容,用于‚侑觞佐舞‛,并以其‚香而弱‛的格调,被视为‚艳科‛。从南唐冯延巳、李煜到北宋晏殊、欧阳修,已开始抒写个人感慨,柳永在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同时,还描绘了都市风光、市井生活。不过,词总的仍然‚以清切婉丽为宗‛,虽说范仲淹、王安石写了一些悲凉慷慨工作,但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欧阳修领导了诗文革新,却还没有革新到词的领域。这是跟当时对词和诗的传统看法有关的。相当多的人认为诗词有别,直到李清照还说‚词别是一家‛,这种观点还继续把词当作‚小道‛,只供‚娱宾遣兴‛、‚析酲解愠‛。在这样的限制下,词自然不能象‚言志‛的诗那样,反映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

这样的局限,对于苏轼却是不存在的,他‚以诗为词‛,打破诗和词的界限,使词的题材无往不适,凡可以入诗的都可入词,把词从‚樽前‛、‚月下‛、‚美人‛、‚歌伎‛中解放出来,扩大了

词的内容,把眼光转向广阔无垠的社会和国家,使词成了为社会服务的工具,具有与其他文学艺术形式同等的意义和价值,从实质上改变了‚词为诗余‛的看法,同时,也促进了词自身内容的变化。

苏轼的词一扫晚唐五代和宋初专写艳情和离愁的旧藩篱,诸如抒情、写景、感旧、怀古、悼亡、送别、记游咏物、说理谈玄,凡诗歌所能表现的内容都能够写入词中,使词成为广阔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文学样式。

如他的《念妈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诗人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一首怀古词。前段写赤壁的雄奇壮丽景色,用以烘托三国时火烧赤壁的英雄人物。后段写周瑜的英姿丰采和赫赫战功,反衬自己空有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成而不得施展的感慨。全词笔力雄建,感情豪放。‚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瑰丽江山,‚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英雄形象,在词中也都是首创。词的最后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是作者政治上失意的无可奈何的感叹,但不足以掩盖充溢在全词

中的豪迈精神。苏轼这首词久负盛名,俞文豹《吹剑录》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个故事很能说明苏词的艺术特征,而这首词正是这种艺术特征的典型代表。

苏词表现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针对北宋统治者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求全,苏轼在词中表现了希望能为国家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决心,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放,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道词借写出猎,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激情。前段写打猎场面,有声有色,情景动人;后段从打猎引出‚射天狼‛的雄心,‚持节云中‛两句,用汉文帝时冯唐为云中太守魏尚说情一事,以守卫边疆的卫尚自许,并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表现出为保卫国家、抗击外族侵略的壮志和理想。象这类抒写抱负的词,还有《南乡子》、《阳关曲》等,也都表现了‚帕首腰刀是丈夫‛的豪迈气慨。

苏轼某些描写爱情的词,感情真挚厚笃,格外动人。如《江

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是苏轼写的一首悼亡词,作者写时离妻子死去已经十年了。漫长的十年中,苏轼因反对新法而不得不离开京都,先杭州,后密州,守职屡迁,四处奔波,连到妻子孤坟上祭奠一下也不可能。而今自己年华渐逝。终至两鬓白霜,日趋衰老了,所以词的感情极其沉痛凄婉。全词用白描直抒手法来写,对亡妻的思念与自身遭遇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加深了全词的深度,这是和和其他婉约派词人的那种香艳轻软的爱情词完全不相同的。

苏轼还有许多以写景为主的词,并在写景中寄寓自己强烈的感情,如《浣溪沙》:

山下半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迟。萧萧幕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是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游清泉寺后写。词中不但形象地描绘了美丽的滔边山林春色,而且由‚溪水西流‛的自然形象引申出老年人也可以象青年人一样发挥充沛的生命力,充满了积极乐观的精神。

此外,他还写了一些反映农村的生活的词。《浣溪沙》一组

犹如一幅幅仲夏风光的农村风景画,活跃在其间的村姑、老叟也都形象鲜明,淳朴可爱。

(二)丰富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派。

苏轼继欧阳修、梅尧臣之后,完成了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他把这个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开创了豪放词派。

词在北宋前期,即苏轼未出现于词坛之前,《花间集》以来的传统势力是相当顽固的。苏轼‚以诗为词‛对开创豪放词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是他‚以诗为词‛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诗苑从谈》卷一说:‚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苏轼也曾自豪地说过,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当‚艳科‛文人词泛滥之时,苏轼别立‚豪放‛一家,象异军突起,给词坛带来新鲜的空气,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豪放‛作为一种艺术风格,一般是指呈现奔放不羁、意气横逸、气魄宏大而无所拘束的作品。

1705年,苏轼在密州上任时写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他写‚壮词‛的开始。全词描写了出猎射虎的豪情壮志,希望出守边疆,为国效劳,充满了爱国热忱。当时的外来威胁是来自西北的西夏和北部的辽。作者以射虎的孙权作比,抒发要求报国的强烈愿望:‚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本是主侵略的星宿,在西北方向,这是指西夏和辽。他用词来写这样新的题材,表明这样激昂的感情,洗涤了词中的浮靡之气,开拓了词

的新境界。无好问曾赞道: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气象。

苏轼被贬官黄州后,便出现了写词的高潮。《念奴娇〃赤壁怀古》就写于这一时期。这首词描写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赞美古代英雄人物建功立业的雄姿英发,也希望自己有所作为。风格豪迈,格调高昂,以纵横开阖的如椽大笔勾出了雄伟的历史画卷和壮丽的长江胜景图,刚健清新,奔放流畅,景物描写有色彩,有声响,色彩壮伟,声响宏大,是‚千古风流‛的名篇,历来作为苏词豪放词的代表。

苏轼词的豪放,并不仅仅表现在激昂慷慨具有英雄主义精神这一方面。有时议论纵横,笔力矫健,也表现了豪放的作风。苏轼赴任密州时,写了一首《沁园春》词寄给他的弟弟苏辙。词的下片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案卷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这是回忆他们初到汴京时的情况,少年锐气,自负才学,真有不可一世之慨,而回忆之中又隐舍仕途坎坷的愤懑,似乎在相互倾吐满腔的块垒不平。这样的词读来回肠荡气,自然不同于传统的婉约的格调。苏轼有不少抒发对亲人、朋友的怀念的词,大致都是这种作风。

这种怀念亲人朋友的词以《水调歌头》最为著名。这是他在密州的一次中秋之夜写的怀念苏辙的一首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限,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融入了宋诗特色之一的理趣,深含哲理,不但以情致胜,还以理致胜,既富有人情味,又富有生活哲理,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苏轼的旷达的性格,从人生写到自然现象,包含了无数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表达了作者祝愿彼此长寿,隔千里而共明月的乐观情绪。全词笔调奇逸,风格俊美,情由景生,想象飞驰。故宋人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苏轼在他的三百多首词中,塑造了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抒写了慷慨峥嵘的政治情怀,描绘了明丽爽朗的农村田园风光,而写风景、写爱情,也笔墨飞动,不同凡响。无怪有人说,在苏轼笔下,几乎无事不可入词。词至宋代汇为大泽,苏轼有开拓之功,他创建豪放词派,影响所及,远非赵宋一代。

(三)词与音乐初步分离,摆脱了音乐对词的限制。

词的体裁形式自苏轼以后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而存在的状态,成了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他敢于在音律上突破限制,使词更好地为扩大的内容和丰富的意境服务。

词与音乐的初步分离,词本由和乐而产生,因此词在最初阶段,音乐的生命重于文学的生命。自五代至宋初,词必协律,而成为可唱的曲。到苏轼的词,他也未完全废弃词的音乐性,但他并不重视词的音乐性。他的作品,虽也有许多可歌,如《蝶恋花》的‚花褪残红青杏小‛为朝云所歌;《贺新郎》的‚乳燕飞华屋‛为秀兰所歌。《苕溪渔隐从话》中说:‚东坡改‘归去来辞’为‘唢遍’。使入音律;又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歌词,他取韩愈《听颖师琴》诗稍加修改,使就声律,作《水调歌头》‛。这可证明苏轼本人也是懂音律的,但他大部分的作品,并不注意歌唱。因此前人多以苏轼不谐音律为病。晃补之说:‚苏东坡词人多谓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李清照在《词论》中也说苏轼词‚往往不协音律。‛这样看来,苏轼虽没有完全否认词的音乐效能,但确有摆脱音乐性的趋势。他并不是不懂音律,也不是不能作可歌的词,他的与人不同处,是为文学而作词,不完全是为歌唱而作词。这一个转变,是词的文学的生命重于音乐的生命的体现。

这是由他豪放的词所表现的内容,所抒发的感情,所采用的手法决定的,这自然要突破音律的限制。他虽说过自己唱曲‚不如人‛的话,但那只是自己唱得不如别人好,而不是说不会唱。他在许多词的序中都提到过作词‚使就声律‛,让人‚歌之‛。他的《水调歌头》在他一次登金山游玩时,就叫‚歌者袁徇‛临江

对月歌唱。他在黄州作《念奴娇》词的同时,又曾作《临江仙〃夜归灵臬》词,当即‚与客大歌数过‛。可见苏轼词的‚不谐音律‛,实际上是由于词人‚非醉心于音律者‛。他的门人晃补之说:‚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陆游说得更明确:‚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这种突破音律限制的豪放,正体现了苏轼词的革新解放精神。

总之,苏轼以诗为词,从内容到形式都的扩大了词的表现力,使它成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诗歌形式。他创立了豪放词派,给词开辟了新的道路,注入了新的生命,在词的发展史上有更重要的地位。前人曾说,苏轼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都确切地说出了苏轼词的开创意义及其深远影响。南宋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就是在苏轼的影响下,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并形成了充满豪放气势的苏辛词派。

试论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形成了绮靡婉约的作风,人们习惯用它写恋情,抒闺思。到了宋初,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及士大夫歌舞升平的需要,出现了柳陌花衢、茶坊酒肆竞唱‚新声‛的景象。以晏殊、晏几道父子为代表的词人,也就因袭晚唐、五代的浮艳词风,极立追求词藻的雕琢和形式的华丽。欧阳修的一些词作即景抒情,有些新意,但也没有脱出艳科的藩篱。这时张先的慢词和范仲淹描写边塞风光的词,对词的形式和内容有所开拓和发展。柳永的出现,使北宋词为之一变。他继承了很多篇幅较长又合于音律的慢词,以此表现仕途潦倒的生活遭遇,抒发羁旅行役的感受,描叙帝都的壮丽和城市的繁华,反映歌妓的不幸及他与歌妓的情意。

然而,北宋时期,真正开一代词风的是苏轼。苏轼的贡献,首先是打破了词为艳科的狭隘范围,开拓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词不再只是娱宾宴客的点缀或抒发男女欢乐与离愁的工具。他用词写爱国之情,忧民之情,以及怀古思今,咏物写景,凡诗歌里写到的内容,都可以被苏轼写到词中。他还用写诗文的手法写词,革新了词的语言,提高了词的格调,丰富了词的表现力,以他那豪壮的气势、丰富的想象、瑰丽的语言,创立了豪放词派,对词的发展作了重要贡献。

苏轼对宋词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苏轼在词中大胆打破传统观念,以诗为词,即凡是诗能表现的题材内容,也让词进行表现,甚至让词与音乐脱离,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界限,这就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意境,也对当时及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

词从兴起以后,在民间创作和中唐文人创作中,题材都比较广泛,只是到了晚唐五代才被局限于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的内容,用于‚侑觞佐舞‛,并以其‚香而弱‛的格调,被视为‚艳科‛。从南唐冯延巳、李煜到北宋晏殊、欧阳修,已开始抒写个人感慨,柳永在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同时,还描绘了都市风光、市井生活。不过,词总的仍然‚以清切婉丽为宗‛,虽说范仲淹、王安石写了一些悲凉慷慨工作,但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欧阳修领导了诗文革新,却还没有革新到词的领域。这是跟当时对词和诗的传统看法有关的。相当多的人认为诗词有别,直到李清照还说‚词别是一家‛,这种观点还继续把词当作‚小道‛,只供‚娱宾遣兴‛、‚析酲解愠‛。在这样的限制下,词自然不能象‚言志‛的诗那样,反映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

这样的局限,对于苏轼却是不存在的,他‚以诗为词‛,打破诗和词的界限,使词的题材无往不适,凡可以入诗的都可入词,把词从‚樽前‛、‚月下‛、‚美人‛、‚歌伎‛中解放出来,扩大了

词的内容,把眼光转向广阔无垠的社会和国家,使词成了为社会服务的工具,具有与其他文学艺术形式同等的意义和价值,从实质上改变了‚词为诗余‛的看法,同时,也促进了词自身内容的变化。

苏轼的词一扫晚唐五代和宋初专写艳情和离愁的旧藩篱,诸如抒情、写景、感旧、怀古、悼亡、送别、记游咏物、说理谈玄,凡诗歌所能表现的内容都能够写入词中,使词成为广阔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文学样式。

如他的《念妈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诗人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一首怀古词。前段写赤壁的雄奇壮丽景色,用以烘托三国时火烧赤壁的英雄人物。后段写周瑜的英姿丰采和赫赫战功,反衬自己空有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成而不得施展的感慨。全词笔力雄建,感情豪放。‚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瑰丽江山,‚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英雄形象,在词中也都是首创。词的最后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是作者政治上失意的无可奈何的感叹,但不足以掩盖充溢在全词

中的豪迈精神。苏轼这首词久负盛名,俞文豹《吹剑录》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个故事很能说明苏词的艺术特征,而这首词正是这种艺术特征的典型代表。

苏词表现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针对北宋统治者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求全,苏轼在词中表现了希望能为国家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决心,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放,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道词借写出猎,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激情。前段写打猎场面,有声有色,情景动人;后段从打猎引出‚射天狼‛的雄心,‚持节云中‛两句,用汉文帝时冯唐为云中太守魏尚说情一事,以守卫边疆的卫尚自许,并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表现出为保卫国家、抗击外族侵略的壮志和理想。象这类抒写抱负的词,还有《南乡子》、《阳关曲》等,也都表现了‚帕首腰刀是丈夫‛的豪迈气慨。

苏轼某些描写爱情的词,感情真挚厚笃,格外动人。如《江

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是苏轼写的一首悼亡词,作者写时离妻子死去已经十年了。漫长的十年中,苏轼因反对新法而不得不离开京都,先杭州,后密州,守职屡迁,四处奔波,连到妻子孤坟上祭奠一下也不可能。而今自己年华渐逝。终至两鬓白霜,日趋衰老了,所以词的感情极其沉痛凄婉。全词用白描直抒手法来写,对亡妻的思念与自身遭遇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加深了全词的深度,这是和和其他婉约派词人的那种香艳轻软的爱情词完全不相同的。

苏轼还有许多以写景为主的词,并在写景中寄寓自己强烈的感情,如《浣溪沙》:

山下半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迟。萧萧幕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是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游清泉寺后写。词中不但形象地描绘了美丽的滔边山林春色,而且由‚溪水西流‛的自然形象引申出老年人也可以象青年人一样发挥充沛的生命力,充满了积极乐观的精神。

此外,他还写了一些反映农村的生活的词。《浣溪沙》一组

犹如一幅幅仲夏风光的农村风景画,活跃在其间的村姑、老叟也都形象鲜明,淳朴可爱。

(二)丰富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派。

苏轼继欧阳修、梅尧臣之后,完成了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他把这个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开创了豪放词派。

词在北宋前期,即苏轼未出现于词坛之前,《花间集》以来的传统势力是相当顽固的。苏轼‚以诗为词‛对开创豪放词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是他‚以诗为词‛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诗苑从谈》卷一说:‚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苏轼也曾自豪地说过,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当‚艳科‛文人词泛滥之时,苏轼别立‚豪放‛一家,象异军突起,给词坛带来新鲜的空气,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豪放‛作为一种艺术风格,一般是指呈现奔放不羁、意气横逸、气魄宏大而无所拘束的作品。

1705年,苏轼在密州上任时写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他写‚壮词‛的开始。全词描写了出猎射虎的豪情壮志,希望出守边疆,为国效劳,充满了爱国热忱。当时的外来威胁是来自西北的西夏和北部的辽。作者以射虎的孙权作比,抒发要求报国的强烈愿望:‚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本是主侵略的星宿,在西北方向,这是指西夏和辽。他用词来写这样新的题材,表明这样激昂的感情,洗涤了词中的浮靡之气,开拓了词

的新境界。无好问曾赞道: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气象。

苏轼被贬官黄州后,便出现了写词的高潮。《念奴娇〃赤壁怀古》就写于这一时期。这首词描写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赞美古代英雄人物建功立业的雄姿英发,也希望自己有所作为。风格豪迈,格调高昂,以纵横开阖的如椽大笔勾出了雄伟的历史画卷和壮丽的长江胜景图,刚健清新,奔放流畅,景物描写有色彩,有声响,色彩壮伟,声响宏大,是‚千古风流‛的名篇,历来作为苏词豪放词的代表。

苏轼词的豪放,并不仅仅表现在激昂慷慨具有英雄主义精神这一方面。有时议论纵横,笔力矫健,也表现了豪放的作风。苏轼赴任密州时,写了一首《沁园春》词寄给他的弟弟苏辙。词的下片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案卷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这是回忆他们初到汴京时的情况,少年锐气,自负才学,真有不可一世之慨,而回忆之中又隐舍仕途坎坷的愤懑,似乎在相互倾吐满腔的块垒不平。这样的词读来回肠荡气,自然不同于传统的婉约的格调。苏轼有不少抒发对亲人、朋友的怀念的词,大致都是这种作风。

这种怀念亲人朋友的词以《水调歌头》最为著名。这是他在密州的一次中秋之夜写的怀念苏辙的一首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限,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融入了宋诗特色之一的理趣,深含哲理,不但以情致胜,还以理致胜,既富有人情味,又富有生活哲理,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苏轼的旷达的性格,从人生写到自然现象,包含了无数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表达了作者祝愿彼此长寿,隔千里而共明月的乐观情绪。全词笔调奇逸,风格俊美,情由景生,想象飞驰。故宋人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苏轼在他的三百多首词中,塑造了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抒写了慷慨峥嵘的政治情怀,描绘了明丽爽朗的农村田园风光,而写风景、写爱情,也笔墨飞动,不同凡响。无怪有人说,在苏轼笔下,几乎无事不可入词。词至宋代汇为大泽,苏轼有开拓之功,他创建豪放词派,影响所及,远非赵宋一代。

(三)词与音乐初步分离,摆脱了音乐对词的限制。

词的体裁形式自苏轼以后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而存在的状态,成了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他敢于在音律上突破限制,使词更好地为扩大的内容和丰富的意境服务。

词与音乐的初步分离,词本由和乐而产生,因此词在最初阶段,音乐的生命重于文学的生命。自五代至宋初,词必协律,而成为可唱的曲。到苏轼的词,他也未完全废弃词的音乐性,但他并不重视词的音乐性。他的作品,虽也有许多可歌,如《蝶恋花》的‚花褪残红青杏小‛为朝云所歌;《贺新郎》的‚乳燕飞华屋‛为秀兰所歌。《苕溪渔隐从话》中说:‚东坡改‘归去来辞’为‘唢遍’。使入音律;又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歌词,他取韩愈《听颖师琴》诗稍加修改,使就声律,作《水调歌头》‛。这可证明苏轼本人也是懂音律的,但他大部分的作品,并不注意歌唱。因此前人多以苏轼不谐音律为病。晃补之说:‚苏东坡词人多谓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李清照在《词论》中也说苏轼词‚往往不协音律。‛这样看来,苏轼虽没有完全否认词的音乐效能,但确有摆脱音乐性的趋势。他并不是不懂音律,也不是不能作可歌的词,他的与人不同处,是为文学而作词,不完全是为歌唱而作词。这一个转变,是词的文学的生命重于音乐的生命的体现。

这是由他豪放的词所表现的内容,所抒发的感情,所采用的手法决定的,这自然要突破音律的限制。他虽说过自己唱曲‚不如人‛的话,但那只是自己唱得不如别人好,而不是说不会唱。他在许多词的序中都提到过作词‚使就声律‛,让人‚歌之‛。他的《水调歌头》在他一次登金山游玩时,就叫‚歌者袁徇‛临江

对月歌唱。他在黄州作《念奴娇》词的同时,又曾作《临江仙〃夜归灵臬》词,当即‚与客大歌数过‛。可见苏轼词的‚不谐音律‛,实际上是由于词人‚非醉心于音律者‛。他的门人晃补之说:‚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陆游说得更明确:‚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这种突破音律限制的豪放,正体现了苏轼词的革新解放精神。

总之,苏轼以诗为词,从内容到形式都的扩大了词的表现力,使它成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诗歌形式。他创立了豪放词派,给词开辟了新的道路,注入了新的生命,在词的发展史上有更重要的地位。前人曾说,苏轼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都确切地说出了苏轼词的开创意义及其深远影响。南宋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就是在苏轼的影响下,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并形成了充满豪放气势的苏辛词派。


    相关文章

    宋代文学概述

    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所谓"雅",指主要流传于社会中上层的文人文学,指诗.文.词:所谓& ...

    宋代文学学习参考文献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 宋初诗歌流派 参考文献: 1.<小畜集> [宋] 王禹偁 撰 <四部丛刊>本 2.<林和靖诗集>四卷 [宋] 林逋撰 沈幼征校注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 ...

    苏轼婉约风格

    内容提要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经常提到的.苏东坡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有力.他感受敏锐, ...

    论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异同

    盘豳口塑 ▲ 论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异同 ◎陈景云 (广东省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清远511510) 摘要苏轼是我国北宋文学家,开创一代豪放词风.辛弃疾是两宋豪放词的集大成者,在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

    宋朝词人的"国魂"

    文化专题讲座 2009-10-10 09:25:42 阅读9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主讲人:徐兵强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2009-5-20 国魂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崇高的思想感情.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 ...

    晏几道[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蝶恋花>晏几道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 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恼乱层波横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评析] 此词亦写闺中思妇惜春怀人.愁情难遣.孤独寂寞的心情, ...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注释] 1.红笺:印有红线格的绢纸.多指情书. 2.鸿雁:大雁. 3.帘钩:挂窗帘的铜钩,此 ...

    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木兰花>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注释] 1.浮生:谓人生漂浮不定. 2.春梦:喻好景不长. 3.闻琴:据& ...

    唐宋文学复习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李白(70 ...

    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的比较

    摘 要:苏轼与辛弃疾无疑是宋代词坛上两颗同样耀眼的明星.在宋词发展史上,苏轼和辛弃疾同为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辛弃疾又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词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