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调查报告

2010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天水市农村教育状况的调查

学院:物信学院

班级:08级电信二班

姓名:麻成军

学号:281060223

天水市农村教育状况的调查

【调查时间】:2010.7.10-----2010.7.22

【调查对象】:县、镇、乡中小学教师、学生及家长

【调查目的】:了解天水市农村教育的不足之处

【调查内容】;天水市的农村教育状况

【调查方法】;网上学习,通过实地走访进行实践调查活动

【实施调查人】;麻成军

【关键词】 :天水市、农村、教育状况

为响应党中央,教育部,校团委的号召,根据我国目前广大农村教育的现状,尤其是广大的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教育现状,在学校团委老师的组织指导下,我们二十名同学组成了赴天水市清水县调查农村教育现状的小分队。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天水市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实地调查天水市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天水市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五年前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

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遭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这一含糊的语义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凸显。天水市总人口约359.69万人,.在15%的人口所居住的区域还远没有普及,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十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的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庞大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政府的作为所显示的那样,这种“普及”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各种手段,包括“弄虚作假”这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的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如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失学率的反弹。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天水市通过“普九’’的5个县中,失学率均超过总人口的5%。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农村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竟高达92.1%.

第三,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2000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的15年间,天水市总计有35.9万多少年儿童完全没有或没有完全接受义务教育。这其中包括未入小学的近7万人、小学阶段失学的6.8万人、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的11.5万多人,以及初中阶段失学的10.6万多人。这一庞大人群的一部分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

式显示着他们的存在:从十多万青壮年文盲”,到各地以种种暴力手段威胁着社会的低文化层青少年犯罪。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市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1.教师分布不合理

2001年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有一个村小学6个年级,只有五位公办教师,其余全是村请临时代课教师,他们根本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另一种现象是县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

2.教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

现在教师工资实行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障现有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教师缺编严重。而区财政无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的情况是,高初中以及小学教师紧缺。

3.教师素质偏低

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

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在我们对初中、小学教师进行160多份调查问卷调查中,有30%的认为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研究等活动。

4.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

5.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大多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在对农村小学的100多名中小学教

师专项问卷中,订阅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仅1种和未订的有80多人,在写论文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人更少。

6.农村教师待遇偏低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而且区级学校好于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好于村小,村小教师除了工资,没有任何奖金、福利,广大农村教师极不公平。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三、资源分配不均匀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县、镇、乡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将大量的教学资源分配到各县、镇、乡的中心小学、中学中去,而偏远农村的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中、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均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四、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

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

状况。首先要把有限的教育经费资源的投入落到实处。成立一个专门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

附录:实地调查部分照片

2010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天水市农村教育状况的调查

学院:物信学院

班级:08级电信二班

姓名:麻成军

学号:281060223

天水市农村教育状况的调查

【调查时间】:2010.7.10-----2010.7.22

【调查对象】:县、镇、乡中小学教师、学生及家长

【调查目的】:了解天水市农村教育的不足之处

【调查内容】;天水市的农村教育状况

【调查方法】;网上学习,通过实地走访进行实践调查活动

【实施调查人】;麻成军

【关键词】 :天水市、农村、教育状况

为响应党中央,教育部,校团委的号召,根据我国目前广大农村教育的现状,尤其是广大的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教育现状,在学校团委老师的组织指导下,我们二十名同学组成了赴天水市清水县调查农村教育现状的小分队。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天水市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实地调查天水市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天水市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五年前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

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遭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这一含糊的语义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凸显。天水市总人口约359.69万人,.在15%的人口所居住的区域还远没有普及,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十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的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庞大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政府的作为所显示的那样,这种“普及”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各种手段,包括“弄虚作假”这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的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如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失学率的反弹。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天水市通过“普九’’的5个县中,失学率均超过总人口的5%。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农村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竟高达92.1%.

第三,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2000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的15年间,天水市总计有35.9万多少年儿童完全没有或没有完全接受义务教育。这其中包括未入小学的近7万人、小学阶段失学的6.8万人、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的11.5万多人,以及初中阶段失学的10.6万多人。这一庞大人群的一部分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

式显示着他们的存在:从十多万青壮年文盲”,到各地以种种暴力手段威胁着社会的低文化层青少年犯罪。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市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1.教师分布不合理

2001年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有一个村小学6个年级,只有五位公办教师,其余全是村请临时代课教师,他们根本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另一种现象是县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

2.教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

现在教师工资实行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障现有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教师缺编严重。而区财政无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的情况是,高初中以及小学教师紧缺。

3.教师素质偏低

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

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在我们对初中、小学教师进行160多份调查问卷调查中,有30%的认为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研究等活动。

4.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

5.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大多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在对农村小学的100多名中小学教

师专项问卷中,订阅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仅1种和未订的有80多人,在写论文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人更少。

6.农村教师待遇偏低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而且区级学校好于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好于村小,村小教师除了工资,没有任何奖金、福利,广大农村教师极不公平。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三、资源分配不均匀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县、镇、乡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将大量的教学资源分配到各县、镇、乡的中心小学、中学中去,而偏远农村的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中、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均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四、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

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

状况。首先要把有限的教育经费资源的投入落到实处。成立一个专门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

附录:实地调查部分照片


    相关文章

    暑期"三下乡"实习报告

    7月3日上午,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活动中心大厅人潮拥簇,红旗飘扬,我校xx年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隆重举行。近百名"三下乡"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出征仪式,这标志着我校xx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校党委副书记傅进军代表学校作了动员讲话并为每个 ...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策划

    2013数学系"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策划书 西北大学 数学系 "中国梦-数韵之声" 暑期社会实践 活动策划书 2013数学系"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策划书 数学系 2013年5月 ...

    常熟理工学院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弘扬三创精神,投身江苏建设 拓展学生素质,实现跨越发展 ----常熟理工学院xx年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今年暑期,我校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和《关于组织开展xx年年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预备通知 ...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小结

    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正是这样的盛夏时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正在热火朝天地举行…… 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各高校 ...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7月3日上午,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活动中心大厅人潮拥簇,红旗飘扬,我校xx年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隆重举行。近百名”三下乡”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出征仪式,这标志着我校xx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校党委副书记傅进军代表学校作了动员讲话并为每个 ...

    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7月3日上午,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活动中心大厅人潮拥簇,红旗飘扬,我校2003年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隆重举行。近百名"三下乡"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出征仪式,这标志着我校200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校党委副书记傅进军代表学校作了动员 ...

    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7月3日上午,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活动中心大厅人潮拥簇,红旗飘扬,我校2003年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隆重举行。近百名"三下乡"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出征仪式,这标志着我校200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校党委副书记傅进军代表学校作了动员 ...

    社会实践报告文章集锦

       1. [ 调查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我的下乡笔记 [佚名][xx年8月18日][50]   一 调查数据 概况: 周家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 ...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申报表

    附件7: 2012年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申报表 2012 年8 月 30 日 申报材料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文件(实践鉴定表)

    关于开展201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系团总支: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创先争优的关键之年,为 更好地助推湖南省‚四化两型‛社会建设,献礼建党九十周年,鼓励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