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总结 (2)

1、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立体化再开发:扩大城市空间容量,提高城市集约度,消除人车混行拥挤现象,城市交通变得通畅,人居空间变得开阔,地面环境绿化变得优美宜人。

3、城市空间:指城市建成区空间,是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规模的城市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人工空间,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中心。

4、城市容量:是指一个城市在某一时期对人口和人类活动以及对人类活动有关的各类设施(建筑物,道路等城市设施)的容纳能力。一个城市的空间容量包括理论容量和实际容量。通常情况下城市空间的实际容量小于其理论容量,存在一定的差值,从而使实际容量有扩大的余地,表现为城市发展的潜力。

5、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布局:是在城市性质和规模大体定位、城市总体布局形成之后,在城市地下可利用资源、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和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开发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各项方针、策略和对地面建设的功能、形态、规模等要求,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将各部分有机联系后形成的。

6、城市地下街:是建设在城市地表以下,为人们提供交通、公共活动、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具备配套一体化综合设施的地下空间建筑。

7、城市地下综合体:集交通、商业、文娱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地下空间联合体。

8、地铁(说明与轻轨的区别):地铁泛指地下快速轨道交通,包括城市地铁、轻轨、区域快铁等。 在专业领域,轻轨与地铁的区分方式在于运量的不同,轻轨指每小时单向运输量小于20000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而地铁指每小时单向运输量大于20000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地铁列车最高时速达到

80km/h。一列车按照6辆编组,每辆车定员310人,其中座位62个,全列车就可载人1860人。

9、线网密度:是指单位指标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长度。单位指标一般是面积、人口或其他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相应的线网密度分别称为面积线网密度、人口线网密度。

10、城市地下步行道:指修建于地下的供行人公共使用的步道。而由多条这样的步行道路,有序地、有组织地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地下步行系统。

11、附建式停车场: 利用地面上高层建筑及其裙楼的地下室布置地下专用停车库,使用方便,节省用地,规模适中。 选择合适的柱网。

12、共同沟:在地下建造管线隧道,专门收容电力、通讯、给水、热力、燃气、排水等两种以上市政管线于一体,同时设置专门的人员出入口、检修口、材料吊装口、管线分支口、进排风口、以及防灾监测控制系统等设备的市政综合设施。

二、1.城市化导致的现代城市空间结构:(1)工业在城市的集中,使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用地和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剧增,从而形成了城市各区人口和建筑密度的梯级分布;(2)城市中产生了大规模的工业用地和工人住宅区;(3)由于火车、汽车和轮船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城市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城市运输系统已不再适用于现代的交通形式,城市交通路网的重新规划和改建打乱了传统城市空间的结构布局。城市交通成为影响城市功能和空间形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4)电力、通讯、能源供应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变,使城市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人口和用地的大规模增加,也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容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城市空间的特点:(1)内部市区的城市化:城市中心区形成一个高密度、大容量内核,改变了城市传统的平面景观,表现出城市空间向三维方向发展的强烈趋势;(2)外围市区的城市化:城市产生量的、平面的扩大,这种平面上、量的扩大是城市化的基本表现,是引起城市外围其他地域社会发生质变的起点;(3) 郊区农村的城市化:是国土城市化,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农田减少。

产生的动因:人类活动的发展,经济的发展

2.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3. 开发理论原则:(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一方面要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做出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安排,使之为城市服务,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开发的强度应一次到位; 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考虑,为远期开发项目留有余地; 确定合理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时序——近期与远期。(2)地上与地下相协调原则 充分

考虑地上与地下的关系,发挥地下空间的优势和特点,使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为城市服务。 集聚性——城市中心区发展与地面对应功能(或适当互补)的地下空间,协调空间容量,与地面、上部空间产生更大集聚效应,创造更多综合效益。(3)疏导与对应相呼应原则 (4) 平时与战时相结合原则 城市地下空问可作为城市防灾和防护的空间,平时可提高城市防灾能力,战时可提高城市的防护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城市地下空间的作用,就应做到平时防灾与战时防护结合

4. 地下空间规划阶段划分:(1)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 (规划期限20年):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2)城市地下空间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1. 按功能划分城市地下空间构成:(1)居住空间(2)业务空间(3)商业服务空间

(4)文娱体育空间(5)交通空间(6)公用设施空间(7)工业空间(8)贮存空间

(9)防灾防护空间(10)高层建筑的设备用空间 (11)其它特殊空间

2. 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方法:(1)功能需求预测法 (2)建设强度预测法

(3)人均需求预测法 (4)综合需求预测法

3. 按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深度对地下空间分类:① 浅层空间:地表至-30m 深度开发的空间,用于商业空间、文娱空间及部分业务空间;② 中层空间:由-30m 至-100m 深度内开发利用的空间, 用于地下交通、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城市水、电、气、通信等公用设施。③深层空间:-100m 以下的地下空间,用作快速地下交通线路、危险品仓库、冷库、贮热库、油库等。

4. 城市建设中的地下空间总体规划途径: (1)充分利用地面建筑的地下空间(2)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的功能常同地面建筑使用性质及环境相关(3)地下综合体的规划在城市中心地段:城市中心区广场、车站、商业中心等(4)通过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大规模改造旧城,并与新城建设相结合(5)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充分利用已有的地下人防工程

地下空间规划关键问题:(1)城市中地下空间规划应为点、线、面的结合(2)以地下交通工程为依托、连接各个中心的地下综合体(3)尽可能考虑市政管网廊道建设(4)繁华地段主要规划地下商业或交通设施(5)非繁华区可以规划地下居住建筑(6)考虑到室内外环境、防灾减灾及对战争的防护等级抗力要求

5. 地下空间功能、结构与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1) 功能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动力(2)结构是城市地下空间的主体(3)形态是构成城市地下空间的特征 城市地下空间的功能、结构和形态三者的协调关系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标志。城市地下空间功能和结构之间相互促进:①功能变化往往是结构变化的先导,城市地下空间常因功能上的变化而最终导致结构上的变化;②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又要求有新的功能与之相配合。

6. 城市地下空间布局形态及特点(8个):(1)点状 是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功能最为灵活的要素,由城市中占据较小平面范围的各种地下空间形成。 是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初期开发的单一功能承载体,是地面建筑的功能延伸 。 点状地下空间分布于城市各处,一般偏重于城市中心、站

前广场、集会广场、较大型的公共建筑、居住区等城市矛盾的聚合处(解决人车分流和动静态交通拥挤等问题)。

(2)线状 是点状地下空间在水平方向的延伸或连接。

线状地下空间设施是城市地下空间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和关键。

呈线状分布的地下空间主要指地铁、地下道路,以及沿着街道下方建设的地下设施如市政管线、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地下排洪(水) 暗沟、地下停车库、地下商业街等,另外相邻点状地下空间的连通空间也可成为线状空间。

线状地下空间设施是构成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的基本骨架,它将地下分散的空间连成系统。

(3)面状 面状地下空间的形成是城市地下空间形态趋于成熟的标志,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多个较大规模的地下空间相互连通,形成面域。

这种形态主要出现在城市中心区等地面开发强度相对较大的地区,主要由大型建筑地下室、地铁(换乘) 站、地下商业街以及其他地下公共空间组成。 这种形态需要在地下空间经过合理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旧区改造中若早期开发没有考虑连通预留则难度较大,而在城市新中心区比较容易形成。

(4)辐射状 以大型地下空间设施为核心,通过与周围其他地下空间的连通,形成辐射状。

这种形态出现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初期,即通过大型地下空间设施的开发,带动周围地块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使局部地区地下空间设施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

这种形态多以地铁(换乘) 站、中心广场地下空间为核心形成。

(5)脊状 以一定规模的线状地下空间为轴线,向两侧辐射,便形成脊状地下空间形态。

这种形态在没有地铁车站的城市中比较常见,主要是沿着街道下方建设的地下街或地下停车库,与两侧建筑下的地下商业空间或停车库连通。

(6)网格状 以多个较大规模的地下空间为基础,并将它们连通,形成网格状。

在城市中心地下空间开发程度达到较高水平的地区形成的地下空间系统。 交汇点多是大型地下室、地铁换乘站、地下商业街,并将它们连通。它有利于城市地下空间形成系统,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

(7)网络状 以城市地下交通为骨架,将整个城市的地下空间采用各种形式进行连通,使整个城市形成地下空间的网络系统。

一般以地铁线路为骨架,换乘站为结点,将地下空间按照功能、地域、建设时序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完整的地下空间。

(8) 立体型 地上地下一体型 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和建设目标,将地上、地下空间综合考虑,形成地上地下一体的完整的空间系统,从而充分发挥地上、地下空间各自的特点,为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功能发挥作用。

四、1. 地下街规划原则:(1)建在城市人流集散和购物中心地带(2)与其他地下设施相联系,形成地下城(3)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考虑人、车流量和交通道路状况(4)按国家和地方城建法规及城市总体规划进行(5)考虑保护范围内的古物与历史遗迹(6)考虑发展成地下综合体的可能性

2. 地下街规划平面类型及特点:

(1)街道型 ——“道路交叉口型”地下街

地下步行街多数在城市主干道下,平面多为“一”或“十”字型。

多为商业功能,地面交叉口处的地下空间相应设交叉口,沿街道走向布置,同地面有关建筑设施相连,出入口设置与地面主要建筑、小交叉口街道相结合,保证人流上下。

(2)广场型 —— “中心广场型”地下街

通常是城市交通枢纽,如火车站及中心广场地下,同车站首层或地下层相连,若为广场,除与各道路出口相连之外,还设下沉式露天广场供休息。 地下街地面开阔,便于交通、购物或娱乐、休息。

平面规划类型常为矩形,分流地面客流、停车,常同地下车库相连。

(3)复合型 ——“中心广场型”与“道路交叉口型”地下街的复合 分期建造,工程规模大,建设时间长,带有“地下城”特征。

基本以广场为中心沿道路向外延伸,通过地下通道与地下室相连,形成整体地下街。

交通上划分人流、车流,同地面建筑相连,与“中心广场”统一,与地面车站、地下铁路车站、高架桥立体交叉口相通;

使用功能上有商业、文化娱乐、体育健身、食品、宾馆等。

3. 地下商业街平面组合方式 和特点及适用范围:

(1)步道式组合 组合特点:①保证步行人流畅通,与其他人流交叉少,方便使用 ②方向单一,不易迷路 ③购物集中,不干扰通行人流 适用范围:不太宽的街道下面

(2)厅式组合 无明确步行道,组合灵活,通过内部划分出人流空间,内部空间组织重要,空间较大易迷失方向。注意人流交通组织,应急疏散安全。

单元划分:采用出入口、过街,如超过防火区间则以防火区间划分。

(3)混合式组合 主要特点:①结合地面街道与广场布置 ②规模大,解决繁华地段的人、车流拥挤,地下空间利用充分 ③解决人、车流立交问题。 ④功能多、复杂,大多同地铁站、地下停车设施相联系,考虑不同功能的竖向设计。 适用范围:厅式、步道式组合一体,地下街普遍组合方式。

4. 地下街出入口处理方式:棚架 、平卧开敞式 、附属建筑式

5. 下沉式广场类型:根据地段条件分类:圆形、矩形、不规则形

空间过渡采用楼梯、自动扶梯、台阶、坡道等措施,剖面高度5m 左右,一般不伸至地下二层。

设计特点:(1)宜布置在城市中心广场、公园等人流集中地带,常不与地面交通相交叉。(2)首要功能是地面与地下空间过渡,具有休闲娱乐功能。(3)下沉式广场同自然、文化艺术、心理与审美、城市人员应急转移相结合。 五、1. 线网规模估算 :(1)负荷强度法估算其长度 (2)线网密度法估算其长度

线网基本结构形式: 单线单环式、放射形、放射加环线形、棋盘形 、棋盘加环线形、棋盘环线加对角线形 、混合型

2. 地铁车站站距的选择:车站间的距离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市区为1.0km 左右,郊区不宜大于2.0km 。

车站在地面位置,应当在合理的步行半径范围内(500~800m ),单位时间内有可能使线路客流量达到或接近设计水平,又能使客流量在各站的分布比较均匀。

3. 地下步行系统布局模式 :(1)双棋盘格局 地下步道位于街区内,形成与地面道路错位的棋盘形格局。 优点:由于地下步行系统的大部分均由建筑内的步道构成,建筑内的中庭充当地下步行系统的节点广场,地下步行系统的特色跟随地面建筑而自然获得,识别性较强。 适合于街区内的建筑普遍较大、基地较完整的新兴大城市中心区。(2)单棋盘格局 地下步道位于街道下,形成与地面道路重叠的单棋盘格局。 优点:由于基本在道路下建设,避免了与众多房地产所有者在用地、施工、使用管理方面的纠纷。 缺点:开挖施工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地下步行系统的特色、识别性较难获得。 适合于街区内建筑物规模较混杂、基地较零碎的城市中心区。

4.地下停车场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般来讲,以停放一台车平均需要的建筑面积作为衡量柱网是否合理的综合指标,并同时满足一下几点基本要求:

(1)适应一定的车型的停放方式、通道布局,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保障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遮挡和碰撞;(3)尽量做到充分利用面积;(4)施工方便,经济,合理;(5)尽可能减少柱网尺寸,结构完整同意。

六、1.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系统大型化、布置综合化、设施地下化和废弃物资源化

2. 共同沟按施工方法分类:

(1)暗挖法 采用盾构、钻爆等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其断面形式一般采用圆形或椭圆形。

暗挖式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本体造价较高,但其施工过程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较小,可以有效降低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建设的外部成本,如施工引起的交通延滞成本、拆迁成本等。

一般适合于城市中心区或深层地下空间中的干线综合管沟建设。

(2)明挖法 采用明挖法施工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其断面形式一般采用矩形。

明挖式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直接成本相对较低,适合于城市新区的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建设,或与地铁、道路、地下街、管线整体更新等整合建设。 一般适用于城市片区道路浅层地下空间中的支线综合管沟建设 。

(3)预制拼装式 将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标准段在地面进行预制加工,而在建设现场现浇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接出口、交叉部等特殊段,并与预制标准段拼装形成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本体。

预制拼装式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可以有效地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一般适合于城市片区道路浅层地下空间中的支线或缆线综合管沟建设 。

3. 城市地下管线共同沟平面布置 :

(1)树枝状:地下综合管廊以树枝状向其服务区延伸,其管径随着管廊逐渐变小。

管廊总长度短、管路简单、投资少,但当管网某处发生故障时,其以下部分受到的影响大,可靠性相对较差。而且,越到管网末端,质量越下降。

这种形态适于在城市局部区域内的支干地下综合管廊或综合电缆沟的布局。

(2)环状:环状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的干管相互联通,形成闭合的环状管网。 在环状管网内,任何一条管道都可以由两个方向提供服务,因而提高了服务的可靠性。环状管网线路长、投资大,但系统阻力小、动力损耗少。

(3)鱼骨状(脊状):鱼骨状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以干线地下综合管廊为主骨,向两侧辐射出许多支线地下综合管廊。

这种布局分级明确,服务质量高,且管网路线短,投资小,管线间相互影响小。

1、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立体化再开发:扩大城市空间容量,提高城市集约度,消除人车混行拥挤现象,城市交通变得通畅,人居空间变得开阔,地面环境绿化变得优美宜人。

3、城市空间:指城市建成区空间,是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规模的城市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人工空间,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中心。

4、城市容量:是指一个城市在某一时期对人口和人类活动以及对人类活动有关的各类设施(建筑物,道路等城市设施)的容纳能力。一个城市的空间容量包括理论容量和实际容量。通常情况下城市空间的实际容量小于其理论容量,存在一定的差值,从而使实际容量有扩大的余地,表现为城市发展的潜力。

5、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布局:是在城市性质和规模大体定位、城市总体布局形成之后,在城市地下可利用资源、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和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开发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各项方针、策略和对地面建设的功能、形态、规模等要求,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将各部分有机联系后形成的。

6、城市地下街:是建设在城市地表以下,为人们提供交通、公共活动、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具备配套一体化综合设施的地下空间建筑。

7、城市地下综合体:集交通、商业、文娱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地下空间联合体。

8、地铁(说明与轻轨的区别):地铁泛指地下快速轨道交通,包括城市地铁、轻轨、区域快铁等。 在专业领域,轻轨与地铁的区分方式在于运量的不同,轻轨指每小时单向运输量小于20000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而地铁指每小时单向运输量大于20000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地铁列车最高时速达到

80km/h。一列车按照6辆编组,每辆车定员310人,其中座位62个,全列车就可载人1860人。

9、线网密度:是指单位指标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长度。单位指标一般是面积、人口或其他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相应的线网密度分别称为面积线网密度、人口线网密度。

10、城市地下步行道:指修建于地下的供行人公共使用的步道。而由多条这样的步行道路,有序地、有组织地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地下步行系统。

11、附建式停车场: 利用地面上高层建筑及其裙楼的地下室布置地下专用停车库,使用方便,节省用地,规模适中。 选择合适的柱网。

12、共同沟:在地下建造管线隧道,专门收容电力、通讯、给水、热力、燃气、排水等两种以上市政管线于一体,同时设置专门的人员出入口、检修口、材料吊装口、管线分支口、进排风口、以及防灾监测控制系统等设备的市政综合设施。

二、1.城市化导致的现代城市空间结构:(1)工业在城市的集中,使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用地和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剧增,从而形成了城市各区人口和建筑密度的梯级分布;(2)城市中产生了大规模的工业用地和工人住宅区;(3)由于火车、汽车和轮船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城市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城市运输系统已不再适用于现代的交通形式,城市交通路网的重新规划和改建打乱了传统城市空间的结构布局。城市交通成为影响城市功能和空间形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4)电力、通讯、能源供应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变,使城市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人口和用地的大规模增加,也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容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城市空间的特点:(1)内部市区的城市化:城市中心区形成一个高密度、大容量内核,改变了城市传统的平面景观,表现出城市空间向三维方向发展的强烈趋势;(2)外围市区的城市化:城市产生量的、平面的扩大,这种平面上、量的扩大是城市化的基本表现,是引起城市外围其他地域社会发生质变的起点;(3) 郊区农村的城市化:是国土城市化,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农田减少。

产生的动因:人类活动的发展,经济的发展

2.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3. 开发理论原则:(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一方面要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做出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安排,使之为城市服务,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开发的强度应一次到位; 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考虑,为远期开发项目留有余地; 确定合理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时序——近期与远期。(2)地上与地下相协调原则 充分

考虑地上与地下的关系,发挥地下空间的优势和特点,使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为城市服务。 集聚性——城市中心区发展与地面对应功能(或适当互补)的地下空间,协调空间容量,与地面、上部空间产生更大集聚效应,创造更多综合效益。(3)疏导与对应相呼应原则 (4) 平时与战时相结合原则 城市地下空问可作为城市防灾和防护的空间,平时可提高城市防灾能力,战时可提高城市的防护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城市地下空间的作用,就应做到平时防灾与战时防护结合

4. 地下空间规划阶段划分:(1)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 (规划期限20年):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2)城市地下空间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1. 按功能划分城市地下空间构成:(1)居住空间(2)业务空间(3)商业服务空间

(4)文娱体育空间(5)交通空间(6)公用设施空间(7)工业空间(8)贮存空间

(9)防灾防护空间(10)高层建筑的设备用空间 (11)其它特殊空间

2. 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方法:(1)功能需求预测法 (2)建设强度预测法

(3)人均需求预测法 (4)综合需求预测法

3. 按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深度对地下空间分类:① 浅层空间:地表至-30m 深度开发的空间,用于商业空间、文娱空间及部分业务空间;② 中层空间:由-30m 至-100m 深度内开发利用的空间, 用于地下交通、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城市水、电、气、通信等公用设施。③深层空间:-100m 以下的地下空间,用作快速地下交通线路、危险品仓库、冷库、贮热库、油库等。

4. 城市建设中的地下空间总体规划途径: (1)充分利用地面建筑的地下空间(2)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的功能常同地面建筑使用性质及环境相关(3)地下综合体的规划在城市中心地段:城市中心区广场、车站、商业中心等(4)通过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大规模改造旧城,并与新城建设相结合(5)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充分利用已有的地下人防工程

地下空间规划关键问题:(1)城市中地下空间规划应为点、线、面的结合(2)以地下交通工程为依托、连接各个中心的地下综合体(3)尽可能考虑市政管网廊道建设(4)繁华地段主要规划地下商业或交通设施(5)非繁华区可以规划地下居住建筑(6)考虑到室内外环境、防灾减灾及对战争的防护等级抗力要求

5. 地下空间功能、结构与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1) 功能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动力(2)结构是城市地下空间的主体(3)形态是构成城市地下空间的特征 城市地下空间的功能、结构和形态三者的协调关系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标志。城市地下空间功能和结构之间相互促进:①功能变化往往是结构变化的先导,城市地下空间常因功能上的变化而最终导致结构上的变化;②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又要求有新的功能与之相配合。

6. 城市地下空间布局形态及特点(8个):(1)点状 是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功能最为灵活的要素,由城市中占据较小平面范围的各种地下空间形成。 是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初期开发的单一功能承载体,是地面建筑的功能延伸 。 点状地下空间分布于城市各处,一般偏重于城市中心、站

前广场、集会广场、较大型的公共建筑、居住区等城市矛盾的聚合处(解决人车分流和动静态交通拥挤等问题)。

(2)线状 是点状地下空间在水平方向的延伸或连接。

线状地下空间设施是城市地下空间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和关键。

呈线状分布的地下空间主要指地铁、地下道路,以及沿着街道下方建设的地下设施如市政管线、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地下排洪(水) 暗沟、地下停车库、地下商业街等,另外相邻点状地下空间的连通空间也可成为线状空间。

线状地下空间设施是构成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的基本骨架,它将地下分散的空间连成系统。

(3)面状 面状地下空间的形成是城市地下空间形态趋于成熟的标志,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多个较大规模的地下空间相互连通,形成面域。

这种形态主要出现在城市中心区等地面开发强度相对较大的地区,主要由大型建筑地下室、地铁(换乘) 站、地下商业街以及其他地下公共空间组成。 这种形态需要在地下空间经过合理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旧区改造中若早期开发没有考虑连通预留则难度较大,而在城市新中心区比较容易形成。

(4)辐射状 以大型地下空间设施为核心,通过与周围其他地下空间的连通,形成辐射状。

这种形态出现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初期,即通过大型地下空间设施的开发,带动周围地块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使局部地区地下空间设施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

这种形态多以地铁(换乘) 站、中心广场地下空间为核心形成。

(5)脊状 以一定规模的线状地下空间为轴线,向两侧辐射,便形成脊状地下空间形态。

这种形态在没有地铁车站的城市中比较常见,主要是沿着街道下方建设的地下街或地下停车库,与两侧建筑下的地下商业空间或停车库连通。

(6)网格状 以多个较大规模的地下空间为基础,并将它们连通,形成网格状。

在城市中心地下空间开发程度达到较高水平的地区形成的地下空间系统。 交汇点多是大型地下室、地铁换乘站、地下商业街,并将它们连通。它有利于城市地下空间形成系统,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

(7)网络状 以城市地下交通为骨架,将整个城市的地下空间采用各种形式进行连通,使整个城市形成地下空间的网络系统。

一般以地铁线路为骨架,换乘站为结点,将地下空间按照功能、地域、建设时序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完整的地下空间。

(8) 立体型 地上地下一体型 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和建设目标,将地上、地下空间综合考虑,形成地上地下一体的完整的空间系统,从而充分发挥地上、地下空间各自的特点,为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功能发挥作用。

四、1. 地下街规划原则:(1)建在城市人流集散和购物中心地带(2)与其他地下设施相联系,形成地下城(3)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考虑人、车流量和交通道路状况(4)按国家和地方城建法规及城市总体规划进行(5)考虑保护范围内的古物与历史遗迹(6)考虑发展成地下综合体的可能性

2. 地下街规划平面类型及特点:

(1)街道型 ——“道路交叉口型”地下街

地下步行街多数在城市主干道下,平面多为“一”或“十”字型。

多为商业功能,地面交叉口处的地下空间相应设交叉口,沿街道走向布置,同地面有关建筑设施相连,出入口设置与地面主要建筑、小交叉口街道相结合,保证人流上下。

(2)广场型 —— “中心广场型”地下街

通常是城市交通枢纽,如火车站及中心广场地下,同车站首层或地下层相连,若为广场,除与各道路出口相连之外,还设下沉式露天广场供休息。 地下街地面开阔,便于交通、购物或娱乐、休息。

平面规划类型常为矩形,分流地面客流、停车,常同地下车库相连。

(3)复合型 ——“中心广场型”与“道路交叉口型”地下街的复合 分期建造,工程规模大,建设时间长,带有“地下城”特征。

基本以广场为中心沿道路向外延伸,通过地下通道与地下室相连,形成整体地下街。

交通上划分人流、车流,同地面建筑相连,与“中心广场”统一,与地面车站、地下铁路车站、高架桥立体交叉口相通;

使用功能上有商业、文化娱乐、体育健身、食品、宾馆等。

3. 地下商业街平面组合方式 和特点及适用范围:

(1)步道式组合 组合特点:①保证步行人流畅通,与其他人流交叉少,方便使用 ②方向单一,不易迷路 ③购物集中,不干扰通行人流 适用范围:不太宽的街道下面

(2)厅式组合 无明确步行道,组合灵活,通过内部划分出人流空间,内部空间组织重要,空间较大易迷失方向。注意人流交通组织,应急疏散安全。

单元划分:采用出入口、过街,如超过防火区间则以防火区间划分。

(3)混合式组合 主要特点:①结合地面街道与广场布置 ②规模大,解决繁华地段的人、车流拥挤,地下空间利用充分 ③解决人、车流立交问题。 ④功能多、复杂,大多同地铁站、地下停车设施相联系,考虑不同功能的竖向设计。 适用范围:厅式、步道式组合一体,地下街普遍组合方式。

4. 地下街出入口处理方式:棚架 、平卧开敞式 、附属建筑式

5. 下沉式广场类型:根据地段条件分类:圆形、矩形、不规则形

空间过渡采用楼梯、自动扶梯、台阶、坡道等措施,剖面高度5m 左右,一般不伸至地下二层。

设计特点:(1)宜布置在城市中心广场、公园等人流集中地带,常不与地面交通相交叉。(2)首要功能是地面与地下空间过渡,具有休闲娱乐功能。(3)下沉式广场同自然、文化艺术、心理与审美、城市人员应急转移相结合。 五、1. 线网规模估算 :(1)负荷强度法估算其长度 (2)线网密度法估算其长度

线网基本结构形式: 单线单环式、放射形、放射加环线形、棋盘形 、棋盘加环线形、棋盘环线加对角线形 、混合型

2. 地铁车站站距的选择:车站间的距离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市区为1.0km 左右,郊区不宜大于2.0km 。

车站在地面位置,应当在合理的步行半径范围内(500~800m ),单位时间内有可能使线路客流量达到或接近设计水平,又能使客流量在各站的分布比较均匀。

3. 地下步行系统布局模式 :(1)双棋盘格局 地下步道位于街区内,形成与地面道路错位的棋盘形格局。 优点:由于地下步行系统的大部分均由建筑内的步道构成,建筑内的中庭充当地下步行系统的节点广场,地下步行系统的特色跟随地面建筑而自然获得,识别性较强。 适合于街区内的建筑普遍较大、基地较完整的新兴大城市中心区。(2)单棋盘格局 地下步道位于街道下,形成与地面道路重叠的单棋盘格局。 优点:由于基本在道路下建设,避免了与众多房地产所有者在用地、施工、使用管理方面的纠纷。 缺点:开挖施工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地下步行系统的特色、识别性较难获得。 适合于街区内建筑物规模较混杂、基地较零碎的城市中心区。

4.地下停车场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般来讲,以停放一台车平均需要的建筑面积作为衡量柱网是否合理的综合指标,并同时满足一下几点基本要求:

(1)适应一定的车型的停放方式、通道布局,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保障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遮挡和碰撞;(3)尽量做到充分利用面积;(4)施工方便,经济,合理;(5)尽可能减少柱网尺寸,结构完整同意。

六、1.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系统大型化、布置综合化、设施地下化和废弃物资源化

2. 共同沟按施工方法分类:

(1)暗挖法 采用盾构、钻爆等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其断面形式一般采用圆形或椭圆形。

暗挖式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本体造价较高,但其施工过程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较小,可以有效降低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建设的外部成本,如施工引起的交通延滞成本、拆迁成本等。

一般适合于城市中心区或深层地下空间中的干线综合管沟建设。

(2)明挖法 采用明挖法施工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其断面形式一般采用矩形。

明挖式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直接成本相对较低,适合于城市新区的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建设,或与地铁、道路、地下街、管线整体更新等整合建设。 一般适用于城市片区道路浅层地下空间中的支线综合管沟建设 。

(3)预制拼装式 将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标准段在地面进行预制加工,而在建设现场现浇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接出口、交叉部等特殊段,并与预制标准段拼装形成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本体。

预制拼装式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可以有效地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一般适合于城市片区道路浅层地下空间中的支线或缆线综合管沟建设 。

3. 城市地下管线共同沟平面布置 :

(1)树枝状:地下综合管廊以树枝状向其服务区延伸,其管径随着管廊逐渐变小。

管廊总长度短、管路简单、投资少,但当管网某处发生故障时,其以下部分受到的影响大,可靠性相对较差。而且,越到管网末端,质量越下降。

这种形态适于在城市局部区域内的支干地下综合管廊或综合电缆沟的布局。

(2)环状:环状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的干管相互联通,形成闭合的环状管网。 在环状管网内,任何一条管道都可以由两个方向提供服务,因而提高了服务的可靠性。环状管网线路长、投资大,但系统阻力小、动力损耗少。

(3)鱼骨状(脊状):鱼骨状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以干线地下综合管廊为主骨,向两侧辐射出许多支线地下综合管廊。

这种布局分级明确,服务质量高,且管网路线短,投资小,管线间相互影响小。


    相关文章

    规划局2009年创新工作年终工作总结

    练内功 夯基础 抓服务全力推进落实规划创新工作 2009年,面对经济环境形势的严峻挑战和复杂局面,在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规划工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优质服务年的各项措施为抓手,稳步推进城乡规划编制,完善规划信息系 ...

    天津城市建设大学___地下停车场设计

    学 号 1202010218 课程设计 建园地下停车场规划设计 学班成 生姓名 级 绩 付雨生 12级土木工程专业2班 指导教师(签字) 土木工程系 2015年6月22日 目 录 1 城建现状 ....................... ...

    城市道路与交通调研报告

    XXXXX大学 XXXXXXXX UNIVERSITY 课程实习调查报告 道路交通实习报告 南昌西站交通枢纽调研 学院:XXX 姓名:XXX 学号:20140609 班级:城规1401班 指导老师:XXXXX 二0一七年四月 目录 1 绪论 ...

    地下综合管廊如何建

    地下综合管廊如何建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出,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这一话题迅速激起了代表.委员们的热情,引起了他们的热烈讨论.如何让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又快又好,让城市 ...

    规划局某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建设厅的业务指导下,紧紧围绕“努力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这一目标,按照“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塑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档次”的工作思路,立足部门职能,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配套建设、滚动发展 ...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广东建材2009年第11期建筑设计与装饰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卓毅刚 摘 (广州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要:本文较系统的结合规范介绍了人防地下事结构设计特点和设计原则,对人防地下室结构设 计中的主要构件进行了设计分析,并对设 ...

    城市综合体设计

    城市综合体设计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单一的地产开发模式已经不能满 足人们的工作.生活.居住要求,不能适应地产的迅速发展,在此 背景下,城市综合体建筑模式应运而生.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综合 体的概念和特征,然后分析了城市综合体开发的作用, ...

    城市地下过街人行隧道环境设计_张玉萍

    第21卷第4期2013年12月山东交通学院学报JOURNALOF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Vol.21No.4Dec.2013DOI :10.3969/j.issn.1672-0032.2013.04.014 ...

    城市地下空间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与发展前景 在老师的认真详细的讲解和带领下,我虚心的学完了由关宝书主编的地下工程这本.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拓了眼界, 使本来就非常关注地下工程发展的我对这门课更加痴迷了,学完这门课,合上课本,回忆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