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工程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

  摘要:提高学生体育素养水平是健康促进工程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讨,对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概念作了界定,探讨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构建了包括体育动机和终身体育意识、体质水平、体育行为、体育知识和技能、体育道德五项指标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健康促进工程;体育素养;评价

  课题项目:上海市教委2012年度学校体育科研课题 课题号:HJTY�2012�D24

  学生体育素养水平与健康水平存在着必然联系,同时,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也是高校体育评价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评价是关乎学校体育工作成效的关键。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201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核心理念,将“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列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十大重点发展项目之一。将中央7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切实落到实处,推动上海教育事业落实以人为本、回归“育人”本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背景下,探讨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的改革问题,正确把握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与整个学校体育评价的关系,更好地贯彻健康促进工程目标,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体育素养的概念内涵

  查阅《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及《汉语大词典》对“素养”的解释,素养包括修养、涵养的意思,且素养也可以指素质。通过百度搜索,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形成的,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要素的综合素质与修养。由此可以看出,体育素养不能等同于体育素质,它是涵盖体育素质在内的体育修养水平,是指一个人平时养成的在体育方面的修养,是体质水平以及体育主客观诸多要素的素质与修养水平的综合指标。

  2 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

  大学是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富有创造性、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育素养水平是保障大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先决条件。大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是健康促进工程的必然要求。那么,应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大学生体育素养呢?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相关调研,我们认为,应从体育动机和终身体育意识、体质水平、体育行为、体育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以及体育道德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表1)。

  表1 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2.1 体育素养评价内容

  2.1.1 体育动机和终身体育意识是促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诱因。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体育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它对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起着诱导、定向、调节、强化和维持的功能,它决定了人们的体育锻炼态度和习惯,是培养人们的体育兴趣和转变人们体育态度的因素,对体育活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终身体育意识,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意识,人体自身发展,需要体育锻炼伴随终身,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直接动因。

  基于“健康促进工程”,对学生体育评价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新的角度去理性地思考,应从终身体育思想出发,引入学生的体育动机和终身体育意识的评价,这不仅更加有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为学校体育评价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今学校体育教育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高超的运动技术,提高高水平的专项运动成绩,而是要求教师要认识和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然后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会学生终身体育方法,使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为了检验将体育动机和终身体育意识纳入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我们在上海体育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十所高校咨询了20位专家见,其中有18位专家非常赞同,占90%;2位专家较赞同。可见,体育动机和终身体育意识作为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的指标,是比较合理的。

  2.1.2 体质水平是体育素养的基础。体质,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是机体所具有的各种特性的总和,不仅和形态学的特征有关,还和生理学的特征密切相关,所以体质是机体在形态、生理上的特性和本质,它涵盖了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体质水平是可变的,可以在运动锻炼中提高。

  2.1.3 体育知识和技能是体育素养水平高低的反映。体育知识是学生掌握与体育相关的内容的水平,体育技能是体育活动方面的技术和能力,包括自我锻炼和保健能力、专项运动技术、体育欣赏能力等。对大学生来讲,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这些能力达到健身的目标,实现终身体育。

  2.1.4 体育道德是体育素养水平的隐形指标。体育道德是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及与体育相关的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质,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是个体品德在体育活动中的反应。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尊重、顾全大局是其固有的道德风貌。

  2.2 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

  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不同于传统体育课学习评价。我们以往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一般是按照竞技运动项目的标准用“时间和长度”进行达标测试,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的先天差异,客观上造成了学生之间的不平衡,使本来轻松、活泼的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成为一部分学生的负担,形成了“学生喜爱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因此,这种传统的体育评价体系已经不符合健康促进工程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

  2.2.1评价主体多元化。在传统的评价机制中,评价的实施者是教师。然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往往不能全部通过教师的评价反映出来。

  2.2.2评价方法多元化。以往在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上,大多是进行达标测试,但这种方法忽视了对学生体育锻炼过程的追踪,忽视对学生协作素质和团队精神的评价,而且每学期对学生评价一次,评价周期较长,没有起到及时鉴别和改善的作用。

  2.2.3评价内容多元化。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往往只注重单一的达标考试,而不太重视对综合素质的考核,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3 结论。基于健康促进工程,从终身体育思想提出多元化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这给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只重视运动技术、运动能力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体育动机和终身体育意识、体质水平、体育行为、体育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以及体育道德等方面纳入学校体育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这既可以推进学校体育评价的改革,也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校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乃光.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7,4(2):34.

  [2] 蔡宝忠.终身体育的根本目标是追求长远效益[J].浙江体育科学,1998,20 (6):11.

  [3] 林宋荣,卢考纯.终身体育与体育兴趣、体育能力[J].体育学刊,2000,7 (2):60.

  [4] 周登嵩,尹钊.试析学校体育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8(3):26.

  摘要:提高学生体育素养水平是健康促进工程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讨,对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概念作了界定,探讨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构建了包括体育动机和终身体育意识、体质水平、体育行为、体育知识和技能、体育道德五项指标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健康促进工程;体育素养;评价

  课题项目:上海市教委2012年度学校体育科研课题 课题号:HJTY�2012�D24

  学生体育素养水平与健康水平存在着必然联系,同时,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也是高校体育评价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评价是关乎学校体育工作成效的关键。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201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核心理念,将“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列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十大重点发展项目之一。将中央7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切实落到实处,推动上海教育事业落实以人为本、回归“育人”本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背景下,探讨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的改革问题,正确把握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与整个学校体育评价的关系,更好地贯彻健康促进工程目标,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体育素养的概念内涵

  查阅《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及《汉语大词典》对“素养”的解释,素养包括修养、涵养的意思,且素养也可以指素质。通过百度搜索,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形成的,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要素的综合素质与修养。由此可以看出,体育素养不能等同于体育素质,它是涵盖体育素质在内的体育修养水平,是指一个人平时养成的在体育方面的修养,是体质水平以及体育主客观诸多要素的素质与修养水平的综合指标。

  2 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

  大学是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富有创造性、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育素养水平是保障大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先决条件。大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是健康促进工程的必然要求。那么,应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大学生体育素养呢?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相关调研,我们认为,应从体育动机和终身体育意识、体质水平、体育行为、体育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以及体育道德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表1)。

  表1 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2.1 体育素养评价内容

  2.1.1 体育动机和终身体育意识是促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诱因。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体育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它对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起着诱导、定向、调节、强化和维持的功能,它决定了人们的体育锻炼态度和习惯,是培养人们的体育兴趣和转变人们体育态度的因素,对体育活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终身体育意识,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意识,人体自身发展,需要体育锻炼伴随终身,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直接动因。

  基于“健康促进工程”,对学生体育评价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新的角度去理性地思考,应从终身体育思想出发,引入学生的体育动机和终身体育意识的评价,这不仅更加有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为学校体育评价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今学校体育教育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高超的运动技术,提高高水平的专项运动成绩,而是要求教师要认识和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然后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会学生终身体育方法,使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为了检验将体育动机和终身体育意识纳入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我们在上海体育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十所高校咨询了20位专家见,其中有18位专家非常赞同,占90%;2位专家较赞同。可见,体育动机和终身体育意识作为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的指标,是比较合理的。

  2.1.2 体质水平是体育素养的基础。体质,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是机体所具有的各种特性的总和,不仅和形态学的特征有关,还和生理学的特征密切相关,所以体质是机体在形态、生理上的特性和本质,它涵盖了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体质水平是可变的,可以在运动锻炼中提高。

  2.1.3 体育知识和技能是体育素养水平高低的反映。体育知识是学生掌握与体育相关的内容的水平,体育技能是体育活动方面的技术和能力,包括自我锻炼和保健能力、专项运动技术、体育欣赏能力等。对大学生来讲,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这些能力达到健身的目标,实现终身体育。

  2.1.4 体育道德是体育素养水平的隐形指标。体育道德是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及与体育相关的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质,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是个体品德在体育活动中的反应。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尊重、顾全大局是其固有的道德风貌。

  2.2 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

  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不同于传统体育课学习评价。我们以往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一般是按照竞技运动项目的标准用“时间和长度”进行达标测试,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的先天差异,客观上造成了学生之间的不平衡,使本来轻松、活泼的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成为一部分学生的负担,形成了“学生喜爱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因此,这种传统的体育评价体系已经不符合健康促进工程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

  2.2.1评价主体多元化。在传统的评价机制中,评价的实施者是教师。然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往往不能全部通过教师的评价反映出来。

  2.2.2评价方法多元化。以往在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上,大多是进行达标测试,但这种方法忽视了对学生体育锻炼过程的追踪,忽视对学生协作素质和团队精神的评价,而且每学期对学生评价一次,评价周期较长,没有起到及时鉴别和改善的作用。

  2.2.3评价内容多元化。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往往只注重单一的达标考试,而不太重视对综合素质的考核,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3 结论。基于健康促进工程,从终身体育思想提出多元化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这给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只重视运动技术、运动能力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体育动机和终身体育意识、体质水平、体育行为、体育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以及体育道德等方面纳入学校体育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这既可以推进学校体育评价的改革,也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校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乃光.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7,4(2):34.

  [2] 蔡宝忠.终身体育的根本目标是追求长远效益[J].浙江体育科学,1998,20 (6):11.

  [3] 林宋荣,卢考纯.终身体育与体育兴趣、体育能力[J].体育学刊,2000,7 (2):60.

  [4] 周登嵩,尹钊.试析学校体育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8(3):26.


    相关文章

    2017年度省规划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序号编号12017CG0757722017CG0761632017CG0763142017CG0766352017CG0769562017CG0769972017 ...

    小微课题选题指南

    日照市教育学会2013年度小(微)课题选题指南 <指南>说明: 1.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本<指南>为课题立项工作服务,促进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课题. 2.课题指南项目不等同于课题名称,应用和落实 ...

    子课题及微型课题选题参考

    一.微型课题选题意见 1."小",即课题确定要小. "小"有两个层面:一是针对本校.本班.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最烦恼.最困惑.最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小"课 ...

    平原一中教师小课题研究指南

    教师小课题研究指南 一. 什么是教师小课题研究? "教师小课题研究",也叫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有别于"学术派"的非正式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小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热点或难点问 ...

    大兴区中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大兴区中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加强我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基本功水平,促进教师专业 ...

    中小学"2+1项目"足球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摘要:依据体育运动能力发展的阶段性与可重复性特点,在时专家和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和反复研讨基础上,制定出"2+1项目"实验背景下从水平1至水平6的教学目标,并对从水平1至水平3足球技术战术教学内容做出了示范性规划. 关 ...

    高中课程标准新意迭出

    作者:李建平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4-2-27 中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未来的生力军.高中生学什么?怎么学?关系到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高中课程标准因此备受社会关注,参与审议课程标准的两 ...

    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 ...

    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

    2011年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 初中语文(蔡少军) 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2011版)为小学和初中共用,其中初中语文部分有以下特点: 一.明确了语文课程基础任务在于语文文字能力的培养 在"前言"部分多次强调"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