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服饰_蜡染中的鱼图腾崇拜与审美特征_张建敏

DOI:10.15958/j.cnki.gdxbysb.2010.01.020

布依族服饰、蜡染中的鱼图腾崇拜与审美特征

张建敏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布依族是古代“骆越人”的一支,布依族人作为一支古老民族,同生活在西安半坡村的古代人一样,它具备了母系氏族公社的所有的图腾崇拜特征。布依族服饰、蜡染反映了其生活环境、生产特点、崇拜观念,其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审美价值。布依族的很多神话传说体现了其与鱼有血缘关系的原始观念。其服饰、蜡染中常见的菱形、三角形等抽象图案反映了明显的鱼图腾崇拜。关键词:布依族;服饰;蜡染;图腾崇拜;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0)01-0096-04

一、引言

  动物崇拜起源于动物与人自身发展的密切关系和人对动物的支配欲望,恩格斯曾经论述过:“人在自己的发展中得到其他实体的支持,但这些实体不是高级的实体,不是天使,而是低级的动物。由此产生了动物崇拜,”费尔巴哈也曾经指出:“动物是人不可缺少的、必要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要依靠动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东西,对人来说,就是神。”他还指出:“因为人爱动物和崇拜动物只是为了自己,人崇拜动物,至少当动物崇拜是一种文化史现象的时候,只是因为动物替人服务。”这些论述,对我们理解布依族服饰、蜡染中的鱼图腾崇拜很有意义。

收稿日期:2010-01-12

古越人的《都匀南齐以上考》一书,认为在南齐以前,南中地的乌江以南,均属古越地,是古越人活动的地区。布依族的先民是古代“骆越人”的一支,这一点已经被很多历史学家所公认。“骆”是夏越民族最早的名称,说明夏越民族存在同源关系。夏民族原本称“骆”,后因禹立国为“夏”而始以“夏”名。在汉语上古音里禹、夏、鱼、鲛四字音韵相通,属于同源词。禹的原形是鲨鱼,可见古“骆越人”的后代布依族崇拜鱼,以鱼为图腾绝非偶然

[1]

。布依族是种植水稻颇为悠久的

民族,村寨一般依山傍水,因而熟悉鱼的殖繁衍过程和习性。布依族原始先民以鱼为图腾崇拜物,并从鱼身上抽象出在布依族服饰及蜡染中常用的三角纹和菱形纹(如图1和图2)。

作者简介:张建敏(1976-),女,贵州兴仁人,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动漫设计、民间美术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

不管是单独的人面还是鱼纹,其绘画的线条统一,极具图案化、符号化意味。并且常见吧鱼纹和人纹组合起来演变成的人面鱼纹(图3所示为鱼纹和人纹的演变成人面鱼纹图的过程)。仰韶文化遗址中的陶盆底部都留有一个小孔作为死者灵魂的出入口,盆上画的人面鱼纹绝非偶然,目的在于表达自己的后代虽然偶有夭折,但仍然会和鱼一样子孙昌盛

图1 布依族蜡染中的三角形、

菱形图案

图3 鱼纹和人纹的演变成人面鱼纹图的过程

图2 镇宁布依族服饰中的三角形、菱形图案

(图中的鱼纹、人纹均来自仰韶文化)

二、布依族服饰、蜡染中的鱼图腾崇拜来源

  由于鱼产子多,其腹内多子,因此鱼的原始寓意是象征生殖,对鱼的崇拜是对鱼的生殖能力旺盛的崇拜。鱼被作为纹样历史悠久,在出土的史前陶器,玉器中就有鱼的纹样。《山海经·大荒西经》云:“有鱼偏枯,名日鱼妇。颛顼死即复苏。”对此,神话学家袁珂先生译为:“有一种鱼,半身偏枯,一半是人形,一半是鱼

体,名叫鱼妇,据说是颛顼(中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死而复苏变化成的。”

[2]

半坡彩陶鱼纹基本写实的有单体鱼纹、双体鱼纹、三体鱼纹,虽然四体鱼纹的鱼头也表现出一定的写实性。但无论是单体鱼纹,还是复体鱼纹,都朝着抽象化的鱼纹演变。据考古研究所编《西安半坡》一书的推测,这种演化可以概括为三种情况:单体鱼的演化是将鱼身和鱼头分离,从鱼身演化出抽象鱼纹。复体鱼的演化之一是两条鱼首尾方向一致,演化时鱼身和鱼头分开,从鱼身演化,压叠融合,变出种种新的抽象鱼纹。复体鱼纹的演化类型之二是两条鱼首尾方向相反,从相对的鱼头,两侧的鱼身,变出各自的纹样,结合为新的抽象鱼纹;这新的抽象鱼纹,继续演化,又将抽象的鱼身纹和抽象的鱼头纹重新分开,独自演化成另外的新图案

[3]

在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作为埋葬夭折小孩的瓮棺上的盖子的彩陶盆内壁上的人面鱼纹图,人面的头顶和两颊旁分别画有带排刺的长三角形鱼身的简化形,无独有偶,在临潼姜寨遗址的文化遗存中,也发现了几乎相同用途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可见,人面、鱼纹图曾是仰韶文化绘画中普遍流行的一个母题。

。如图4为复体鱼纹的演变。布依族作为一个古

老民族,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据现有的汉文记载和民族学资料的综述。以及布依族地区已发掘出来的许多新旧石器时代的器物和化石,如“穿洞”、“猫

97

猫洞”、“飞虎山”等地的出土文物证明,现在的布依族地区在新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的活动。也就是说,尽管西南地区与中原在那时没太多交往,布依族人作为一支古老民族却依然遵循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从原始人群时期进入氏族公社阶段,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这一重要阶段,它具备了母系氏族公社的所有的图腾崇拜特征。符合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对母权制社会的界定。从上可以推断,布依族蜡染、服饰上的花纹,图案很多完全是图案化的简单三角纹、菱形。这些纹样虽然失去了原来的面目,但其来源于鱼图腾,其对鱼的崇拜习俗还流传下来了。

布依族古代祖先与鱼有血缘关系的原始观念,屡见于布依族的神话传说之中。这里仅举四种神话传说为例。

其一,布依族摩经中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安王与祖王》在开篇追述氏族始源时叙述了这样的故事情节:“盘果去河边,见到一条鱼,称赞她的鱼鳞很美丽,鱼变作漂亮的姑娘来与盘果结为夫妻。生下了儿子安王”。这段传说证实了布依族祖光盘果与鱼结合而繁衍后代,与鱼有着血缘的关系。

这部神话史诗有多种文本

[5]

[4]

术的盘古与鱼变的姑娘婚后生的。新横的诞生神话情节与上述安王传说完全相同。

其三,流传于黔南平塘县一带的《天王石》说,勤劳老实的青年“六六”,有一天他在井边洗菜,捉到一条白鱼,放在家里水缸养着。原来这条白鱼是月神的女儿,白鱼看“六六”忠厚老实,就变成一个漂亮的姑娘与他成亲,婚后生儿子取名“天王”。因而这些地方的布依族“六月六”祭祀的祖先叫“天王”,这个“天王”也是人鱼同婚而生。

其四,《呆光甲》古歌中有这样的内容:有个姑娘在河边洗衣,河里许多鱼游来游去,其中一条漂亮的花鱼围着姑娘不愿离去,姑娘放下手中的衣服看着鱼出了神,鱼要求同她成亲,姑娘同意了。夜晚,这条花鱼变成人,到姑娘家与之结为夫妻。后来鱼走了,姑娘怀了孕,生下儿子取名“甲”。“甲”也是布依族神话传说中常用作远古始祖的名称,有的译写作“戛”。

在布依族集居的一些地区,至今还有把鱼作为祖先祭祀的。每逢过节,要用面捏成花鱼,放在神龛上祭奠。

上述关于氏族支系祖先诞生的神话传说,见于布依族不同地区的不同作品,虽然故事情节不尽相同,但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原始观念,即原始祖先与鱼有血缘关系,可以看出出鱼显然是布依族原始先民的图腾物。所谓“图腾”,英国著名学者弗雷泽认为,图腾既是亲属又是祖先。现镇宁慕役一带的布依族,在生育后的中年妇女,都要改戴银碗。碗上织有水纹和鱼、虾、蟹等图案,银碗下吊有一对小银鱼,走起路来,叮吟作响。布依族蜡染图案,以鱼为题材的图案还有:以鸡和鱼为题材的蜡染,象征万事吉利,年年有余(鸡有“吉”的谐音,鱼有“余”的谐音)。鱼纹和莲纹组合象征“年年(莲莲)有余(鱼)”等。

三、布依族服饰、蜡染中的审美特征

  贵州布依族服饰、蜡染和苗族的有很大的不同,苗族服饰、俏丽、色彩丰富,蜡染喜用带卷草纹的外型

图4 复体鱼纹的演变图(图形参考《西安半坡》:183-184.)

复杂、具象的图案。而布依族服饰、蜡染色彩相对素雅,常用青白二色,蜡染及衣服上的“栏干”构图常用抽象的菱形、三角形、圆形图案。这些抽象的几何纹样,在对象上是简化的趋势,对于人来说则是逐渐丰富的感受。因为服饰的美感是随着纹样的抽象化和人的感受的丰富提高而逐渐产生、发展、形成的。布依族服饰的丰富多样,反映了布依族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也

流传,有的文本说盘果是大鲤鱼投胎而生的。

其二,有些地方的布依族“六月六”节日祭祀的祖先叫“新横”。《六月六祭祀田公田母》是一则讲述“六月六”祭祀新横由来的传说,说新横是发明水稻种植技

说明了布依族是一个具有丰富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的民族。从布依族服饰的审美特征看,布依族对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鱼产生一种审美快感,然后上升成一种图腾。图腾崇拜是为了保佑生产、保佑生存,在这种意义上说,它的目的是实用。图腾纹样也由于崇拜意识、生产技术提高的作用逐渐从原型中抽象化为几何形式。布依族服饰、蜡染图案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这就是从非审美向审美的过渡。没有这个过程,没有崇拜意识的增强,没有快感的积累,就不会产生审美,纹样就不会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纹样的演变是简化、几何化、抽象。这反映了人们思维水平的提高,心理结构的复杂、感受反应的丰富,主体和客体的一致。因此,抽象化的纹样审美价值更高,审美感受更充分。汤因比指出:“简单化这个名词有些消极的意义,而且表示着取消和减少的意思,事实上发生的这些情况不是减少,而是在实际效果上,在审美观念的满足上,或是在理性

掌握方面的提高,结果并不是损失而是受益……

[6]

参考文献:

[1] 刘付靖.禹神话与上古南岛语系民族的鱼类和爬行类动物图腾崇

拜[J].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5-69.

[2] 谷因.布依族鱼图腾崇拜溯源[J].北京:民族研究,1999(1):44-48.

[3] 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1-48.

[4] 黄义仁,韦廉舟.布依族民俗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5:3.

[5] 陈明媚.论布依族母性崇拜的原始文化遗存[J].兴义:黔西南民

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57-60.

[6] (英)汤因比.曹未风等译.历史研究(上册)[M].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1986:250.

TheAestheticCharacteristicsandFishTotemismofBuyiClothingandBatik

ZHANGJian-min

(GuizhouUniversity,Guiyang,550025,Guiyang,Guizhou,550003,China)

Abstract:TheBuyinationalitywasonceabranchoftheancient“Luoyue”people.Asanancientnationality,theyhaveallthetotemismcharacteristicsofthematrilinealsocietyjustlikethepeoplelivedinancientBanpocunVillageinXi'an.Buyiclothingandbatikreflecttheirlivingenvironment,theproductivefeaturesandconceptofworship,whichdoesnotonlyhavepracticalvaluebutalsohaveanaestheticone.ManyBuyilegendsshowtheoriginalconceptoftheirbloodrela-tionswithfish.TherearealwaysabstractpatternsofdiamondsandtrianglesinBuyiclothingandbatik,whichreflecttheirfishtotemism.

Keywords:Buyinationality;clothing;batik;totemworship;aestheticcharacteristics

99

DOI:10.15958/j.cnki.gdxbysb.2010.01.020

布依族服饰、蜡染中的鱼图腾崇拜与审美特征

张建敏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布依族是古代“骆越人”的一支,布依族人作为一支古老民族,同生活在西安半坡村的古代人一样,它具备了母系氏族公社的所有的图腾崇拜特征。布依族服饰、蜡染反映了其生活环境、生产特点、崇拜观念,其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审美价值。布依族的很多神话传说体现了其与鱼有血缘关系的原始观念。其服饰、蜡染中常见的菱形、三角形等抽象图案反映了明显的鱼图腾崇拜。关键词:布依族;服饰;蜡染;图腾崇拜;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0)01-0096-04

一、引言

  动物崇拜起源于动物与人自身发展的密切关系和人对动物的支配欲望,恩格斯曾经论述过:“人在自己的发展中得到其他实体的支持,但这些实体不是高级的实体,不是天使,而是低级的动物。由此产生了动物崇拜,”费尔巴哈也曾经指出:“动物是人不可缺少的、必要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要依靠动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东西,对人来说,就是神。”他还指出:“因为人爱动物和崇拜动物只是为了自己,人崇拜动物,至少当动物崇拜是一种文化史现象的时候,只是因为动物替人服务。”这些论述,对我们理解布依族服饰、蜡染中的鱼图腾崇拜很有意义。

收稿日期:2010-01-12

古越人的《都匀南齐以上考》一书,认为在南齐以前,南中地的乌江以南,均属古越地,是古越人活动的地区。布依族的先民是古代“骆越人”的一支,这一点已经被很多历史学家所公认。“骆”是夏越民族最早的名称,说明夏越民族存在同源关系。夏民族原本称“骆”,后因禹立国为“夏”而始以“夏”名。在汉语上古音里禹、夏、鱼、鲛四字音韵相通,属于同源词。禹的原形是鲨鱼,可见古“骆越人”的后代布依族崇拜鱼,以鱼为图腾绝非偶然

[1]

。布依族是种植水稻颇为悠久的

民族,村寨一般依山傍水,因而熟悉鱼的殖繁衍过程和习性。布依族原始先民以鱼为图腾崇拜物,并从鱼身上抽象出在布依族服饰及蜡染中常用的三角纹和菱形纹(如图1和图2)。

作者简介:张建敏(1976-),女,贵州兴仁人,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动漫设计、民间美术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

不管是单独的人面还是鱼纹,其绘画的线条统一,极具图案化、符号化意味。并且常见吧鱼纹和人纹组合起来演变成的人面鱼纹(图3所示为鱼纹和人纹的演变成人面鱼纹图的过程)。仰韶文化遗址中的陶盆底部都留有一个小孔作为死者灵魂的出入口,盆上画的人面鱼纹绝非偶然,目的在于表达自己的后代虽然偶有夭折,但仍然会和鱼一样子孙昌盛

图1 布依族蜡染中的三角形、

菱形图案

图3 鱼纹和人纹的演变成人面鱼纹图的过程

图2 镇宁布依族服饰中的三角形、菱形图案

(图中的鱼纹、人纹均来自仰韶文化)

二、布依族服饰、蜡染中的鱼图腾崇拜来源

  由于鱼产子多,其腹内多子,因此鱼的原始寓意是象征生殖,对鱼的崇拜是对鱼的生殖能力旺盛的崇拜。鱼被作为纹样历史悠久,在出土的史前陶器,玉器中就有鱼的纹样。《山海经·大荒西经》云:“有鱼偏枯,名日鱼妇。颛顼死即复苏。”对此,神话学家袁珂先生译为:“有一种鱼,半身偏枯,一半是人形,一半是鱼

体,名叫鱼妇,据说是颛顼(中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死而复苏变化成的。”

[2]

半坡彩陶鱼纹基本写实的有单体鱼纹、双体鱼纹、三体鱼纹,虽然四体鱼纹的鱼头也表现出一定的写实性。但无论是单体鱼纹,还是复体鱼纹,都朝着抽象化的鱼纹演变。据考古研究所编《西安半坡》一书的推测,这种演化可以概括为三种情况:单体鱼的演化是将鱼身和鱼头分离,从鱼身演化出抽象鱼纹。复体鱼的演化之一是两条鱼首尾方向一致,演化时鱼身和鱼头分开,从鱼身演化,压叠融合,变出种种新的抽象鱼纹。复体鱼纹的演化类型之二是两条鱼首尾方向相反,从相对的鱼头,两侧的鱼身,变出各自的纹样,结合为新的抽象鱼纹;这新的抽象鱼纹,继续演化,又将抽象的鱼身纹和抽象的鱼头纹重新分开,独自演化成另外的新图案

[3]

在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作为埋葬夭折小孩的瓮棺上的盖子的彩陶盆内壁上的人面鱼纹图,人面的头顶和两颊旁分别画有带排刺的长三角形鱼身的简化形,无独有偶,在临潼姜寨遗址的文化遗存中,也发现了几乎相同用途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可见,人面、鱼纹图曾是仰韶文化绘画中普遍流行的一个母题。

。如图4为复体鱼纹的演变。布依族作为一个古

老民族,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据现有的汉文记载和民族学资料的综述。以及布依族地区已发掘出来的许多新旧石器时代的器物和化石,如“穿洞”、“猫

97

猫洞”、“飞虎山”等地的出土文物证明,现在的布依族地区在新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的活动。也就是说,尽管西南地区与中原在那时没太多交往,布依族人作为一支古老民族却依然遵循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从原始人群时期进入氏族公社阶段,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这一重要阶段,它具备了母系氏族公社的所有的图腾崇拜特征。符合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对母权制社会的界定。从上可以推断,布依族蜡染、服饰上的花纹,图案很多完全是图案化的简单三角纹、菱形。这些纹样虽然失去了原来的面目,但其来源于鱼图腾,其对鱼的崇拜习俗还流传下来了。

布依族古代祖先与鱼有血缘关系的原始观念,屡见于布依族的神话传说之中。这里仅举四种神话传说为例。

其一,布依族摩经中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安王与祖王》在开篇追述氏族始源时叙述了这样的故事情节:“盘果去河边,见到一条鱼,称赞她的鱼鳞很美丽,鱼变作漂亮的姑娘来与盘果结为夫妻。生下了儿子安王”。这段传说证实了布依族祖光盘果与鱼结合而繁衍后代,与鱼有着血缘的关系。

这部神话史诗有多种文本

[5]

[4]

术的盘古与鱼变的姑娘婚后生的。新横的诞生神话情节与上述安王传说完全相同。

其三,流传于黔南平塘县一带的《天王石》说,勤劳老实的青年“六六”,有一天他在井边洗菜,捉到一条白鱼,放在家里水缸养着。原来这条白鱼是月神的女儿,白鱼看“六六”忠厚老实,就变成一个漂亮的姑娘与他成亲,婚后生儿子取名“天王”。因而这些地方的布依族“六月六”祭祀的祖先叫“天王”,这个“天王”也是人鱼同婚而生。

其四,《呆光甲》古歌中有这样的内容:有个姑娘在河边洗衣,河里许多鱼游来游去,其中一条漂亮的花鱼围着姑娘不愿离去,姑娘放下手中的衣服看着鱼出了神,鱼要求同她成亲,姑娘同意了。夜晚,这条花鱼变成人,到姑娘家与之结为夫妻。后来鱼走了,姑娘怀了孕,生下儿子取名“甲”。“甲”也是布依族神话传说中常用作远古始祖的名称,有的译写作“戛”。

在布依族集居的一些地区,至今还有把鱼作为祖先祭祀的。每逢过节,要用面捏成花鱼,放在神龛上祭奠。

上述关于氏族支系祖先诞生的神话传说,见于布依族不同地区的不同作品,虽然故事情节不尽相同,但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原始观念,即原始祖先与鱼有血缘关系,可以看出出鱼显然是布依族原始先民的图腾物。所谓“图腾”,英国著名学者弗雷泽认为,图腾既是亲属又是祖先。现镇宁慕役一带的布依族,在生育后的中年妇女,都要改戴银碗。碗上织有水纹和鱼、虾、蟹等图案,银碗下吊有一对小银鱼,走起路来,叮吟作响。布依族蜡染图案,以鱼为题材的图案还有:以鸡和鱼为题材的蜡染,象征万事吉利,年年有余(鸡有“吉”的谐音,鱼有“余”的谐音)。鱼纹和莲纹组合象征“年年(莲莲)有余(鱼)”等。

三、布依族服饰、蜡染中的审美特征

  贵州布依族服饰、蜡染和苗族的有很大的不同,苗族服饰、俏丽、色彩丰富,蜡染喜用带卷草纹的外型

图4 复体鱼纹的演变图(图形参考《西安半坡》:183-184.)

复杂、具象的图案。而布依族服饰、蜡染色彩相对素雅,常用青白二色,蜡染及衣服上的“栏干”构图常用抽象的菱形、三角形、圆形图案。这些抽象的几何纹样,在对象上是简化的趋势,对于人来说则是逐渐丰富的感受。因为服饰的美感是随着纹样的抽象化和人的感受的丰富提高而逐渐产生、发展、形成的。布依族服饰的丰富多样,反映了布依族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也

流传,有的文本说盘果是大鲤鱼投胎而生的。

其二,有些地方的布依族“六月六”节日祭祀的祖先叫“新横”。《六月六祭祀田公田母》是一则讲述“六月六”祭祀新横由来的传说,说新横是发明水稻种植技

说明了布依族是一个具有丰富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的民族。从布依族服饰的审美特征看,布依族对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鱼产生一种审美快感,然后上升成一种图腾。图腾崇拜是为了保佑生产、保佑生存,在这种意义上说,它的目的是实用。图腾纹样也由于崇拜意识、生产技术提高的作用逐渐从原型中抽象化为几何形式。布依族服饰、蜡染图案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这就是从非审美向审美的过渡。没有这个过程,没有崇拜意识的增强,没有快感的积累,就不会产生审美,纹样就不会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纹样的演变是简化、几何化、抽象。这反映了人们思维水平的提高,心理结构的复杂、感受反应的丰富,主体和客体的一致。因此,抽象化的纹样审美价值更高,审美感受更充分。汤因比指出:“简单化这个名词有些消极的意义,而且表示着取消和减少的意思,事实上发生的这些情况不是减少,而是在实际效果上,在审美观念的满足上,或是在理性

掌握方面的提高,结果并不是损失而是受益……

[6]

参考文献:

[1] 刘付靖.禹神话与上古南岛语系民族的鱼类和爬行类动物图腾崇

拜[J].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5-69.

[2] 谷因.布依族鱼图腾崇拜溯源[J].北京:民族研究,1999(1):44-48.

[3] 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1-48.

[4] 黄义仁,韦廉舟.布依族民俗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5:3.

[5] 陈明媚.论布依族母性崇拜的原始文化遗存[J].兴义:黔西南民

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57-60.

[6] (英)汤因比.曹未风等译.历史研究(上册)[M].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1986:250.

TheAestheticCharacteristicsandFishTotemismofBuyiClothingandBatik

ZHANGJian-min

(GuizhouUniversity,Guiyang,550025,Guiyang,Guizhou,550003,China)

Abstract:TheBuyinationalitywasonceabranchoftheancient“Luoyue”people.Asanancientnationality,theyhaveallthetotemismcharacteristicsofthematrilinealsocietyjustlikethepeoplelivedinancientBanpocunVillageinXi'an.Buyiclothingandbatikreflecttheirlivingenvironment,theproductivefeaturesandconceptofworship,whichdoesnotonlyhavepracticalvaluebutalsohaveanaestheticone.ManyBuyilegendsshowtheoriginalconceptoftheirbloodrela-tionswithfish.TherearealwaysabstractpatternsofdiamondsandtrianglesinBuyiclothingandbatik,whichreflecttheirfishtotemism.

Keywords:Buyinationality;clothing;batik;totemworship;aestheticcharacteristics

99


    相关文章

    民族风格服饰的创意设计表现

    民族风格服饰的创意设计表现 作者:曹建中 王键 来源:<纺织导报>2014年第05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各民族服饰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貌和多样性特征入手,分析了 5 种表现形式来凸显民族风格服饰的创意设计表现方法,并举例说明设计过程 ...

    瑶族服饰的色彩及图腾崇拜

    [摘 要]传统阴阳五行哲学中五行色彩学配色体系一直以来都在影响着我国古代服饰的传统色彩.瑶族服饰图案以其特有的五色的色彩配置在整个中国民间美术体系中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具有别具一格的民族色彩特点. [关键词]瑶族服饰:图腾崇拜:服饰色彩 我国 ...

    贵州地域文化发展之

    贵州文化 盘点贵州民间文化有哪些? 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贵州民间文化有哪些?一起来贵州文化中看看. 蜡染,是我国古老 ...

    贵州少数民族风俗

    贵州布依族风俗 布依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采.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故事.童话.寓言.谚语.诗歌等口头文学,传述着古老的民族历史,歌颂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 布依族善歌舞.在社交场合和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常常用歌表达自己的感情.久负盛名的布依族蜡 ...

    中国民族概论大纲

    中国民族概论是一门全面介绍中国民族基本情况的课程.是民族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学分数2,周学时2.总学分数36. 课程前三章属于总论性质,分别介绍"中国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观点.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历史演变,以及中国少数民 ...

    少数民族风情

    少数民族风情 建筑: 服饰: 侗族没有文字,其文化靠口头传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将一部分文化特征储存在服饰里,使服饰起到了"文字史书"的作用.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侗族服饰及修饰图案.色彩都准确地反映出不同时期侗 ...

    感受蜡染中的美学

    感受蜡染中的美学 贵阳市第十五中学 周霁 美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东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处处都表现出人类追求美的天性,体现着人们对生活的信念和热爱,比如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染织工艺就是一个例子. 我国的染织工艺历史悠久,从两万年前山顶洞人懂得缝制 ...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叶建敏考古发现"中国龙--人类吃胎儿"的历史真相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叶建敏考古发现"中国龙--人类吃胎儿"的历史真相 --成为本年度中国考古界最伟大发现 本报讯: 考古可分为"理论学术考古"与"实地实物考古",犹如物理可以分为&qu ...

    2004(1)布依族稻作文化及其起源_谷因

    2004年第1期 (总第83期)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GuizhouUniversityforEthnicMinorities(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No.1Feb.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