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

当前经济大环境下,中国跨国经营遇到很多问题,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应当如何应对这一

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跨国经营的问题有哪些,其又应当如何应对,跨国经营的未来

发展走向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的。本文从跨国经营的定义以及当

代跨国公司经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根据海尔企业跨国经营入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

策略。

关键词:跨国经营 问题 对策

Chine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The curr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China's multinational encounter many problems,

how should be Chine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deal with this tre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what the China’s cross-border business problems is, how is the future of

development to cross-border business .These issues are worthy of considering and reflecting.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trans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as well as

contemporar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a number of problems of the enterpri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 will put forward appropriate strategies.

Key words: Multinational Operation Problem Strategy

目录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1

(一)现状分析„„„„„„„„„„„„„„„„„„„„„1

1、从对外援助项目分析„„„„„„„„„„„„„„„„„2

2、跨国经营目前的困难境地分析„„„„„„„„„„„„„2

(二)案例分析„„„„„„„„„„„„„„„„„„„„„3

1、海尔全球战略„„„„„„„„„„„„„„„„„„„„3

2、海尔现状分析„„„„„„„„„„„„„„„„„„„„4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4

(一)跨国经营的企业规模和数量小„„„„„„„„„„„„5

(二)总体技术水平落后„„„„„„„„„„„„„„„„„5

(三)企业研发水平低„„„„„„„„„„„„„„„„„„6

(四)我国企业在技术上还缺乏优势„„„„„„„„„„„„6

(五)缺乏高层次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6

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的对应策略„„„„„„„7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对应对策„„„„„„„„„7

1、从宏观角度看„„„„„„„„„„„„„„„„„„„„8

2、从企业自身角度讲„„„„„„„„„„„„„„„„„„8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应该如何进行„„„„„„„„„„„9

1、案例一„„„„„„„„„„„„„„„„„„„„„„„10

2、案例二„„„„„„„„„„„„„„„„„„„„„„„11

参考文献„„„„„„„„„„„„„„„„„„„„„„„„11

序言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被说过无数次,并且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

量中心正在或是已经形成。在这个大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

合作,无疑这是一个机遇,而在这机遇中跨国公司经营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方法,然而,如

何使得跨国公司更好的发展、凸显实力与国家综合力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课题。

一、中国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中国的跨国公司可以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具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

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例如,投资规模较小;海外经营集中在贸易领域;海外投资技术

水平低;在做大做强之后习惯于向。从现代企业运行特征来看,企业是一种资源转化体,只

有不断地为社会的需要作出贡献,方有立足和发展之地。

(一)现状分析

1. 从对外援助项目分析

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是代表国家做事,国家信用就是企业信用,在海外市场上,国家是

企业的代言人。企业本应有的经营利润效益观念被国家的政治信用观念所取代。为了保证国

家的信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内要遵守国家办事的程序;对外要应付市场的运作规律。

为了保证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工,有的企业不得不提前计划报批,或者不得不将援助的

资金拿到国际市场上去进行采购。企业海外经营的亏损,全部由国家包赔包办。这些形成了

我国企业早期跨国经营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显示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对中国企业

的海外经营的制约性。企业本身没有树立完善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风险的意识。

加之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的资金数额相对较小,比较分散,在国际市场上,企业的市场运作

形象就不突出。

2.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困难境地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海外业务的部门大部分是由国家授予海外经营权的窗口式企

业。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具有海外经营权的企业对经营海外业务具有明显的垄断地位。其

它的企业要想获得海外经营的机会都要借用窗口式企业的海外经营权利为途径。因此,利用

这一优势,窗口式外贸企业曾经以上亿美元的收益成为国家重要的创汇企业。盛名之下,其

实难符。实际上,很多成绩是由其它的公司作出的。因而,窗口式企业自身的资产往往规模

狭小,企业组织形式松散,企业没有实业的根基,实力不。在政府部门统一控制海外需求信

息的情况下,信息的利用相对集中于政府管辖的窗口式企业,这使企业外部竞争力变得极小,

信息优势突出。企业按国家计划建设、生产和分配产品,企业本身无需过多考虑国内外市场

的需求状况。经营项目协议由政府商签,企业只要严格照章办事即可。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

窗口式企业不必过多关心国内外市场的情况,只需要忙于应付政府保障下各种海外市场信

息,企业只需要重视内部的管理,重视海外建设给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所带来的影响,

至于市场运行规律根本不会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由此造成企业的对外经营与国际

市场运行规律相距甚远,风险意识不强,往往经营项目建成之后,才发现项目产品的市场需

求并不充足,资金方面酿成巨大浪费。初期的跨国经营利用政府的保护,在没有国内实业根

基的情况下,从多种商品贸易的窗口式经营起步,首先在国外建立实业。这与跨国经营的传

统模式——从内向外的逐步扩张——恰恰形成相反的发展道路。这势必会造成难以集中精力

走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道路。迫使企业在跨国经营初期就要面对多种复杂的海

外经营环境,互不相关的产业,多类非系列产品,多种技术门类和繁杂的经营方式,造成摊

子铺得过大,人手不足,一时难以招架。这种局面严重制约着企业的深入发展。

3.中国企业无独立经营决策权

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基本上是以政府贷款的方式开展业务的,没有自有资金。窗口式企

业没有独立支配资金的权利,自然没有独立经营投资的决策权。由此,市场经济体制下借贷

式经营本应具有的优势不可能发挥出来。这一方面显示出我国企业借贷经营的历史是由来已

久的,但有着它的特殊性,即企业不可能从中获得利益;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不具有经营决

策权,企业在利用自有资金决策投资项目,建立一整套决策程序,以及为达到企业运作目的

而需要发挥的创造力等方面都必然要受到严重制约。一般情况下,中国的企业跨国经营是依

据政府对外关系的需求,接受外援项目或续后在外经营,实行政府计划管理下的国外运行。

造成国内管理者不能依据国外市场变化决策,国外经营者被动实施脱离实际的决策,企业自

身的灵活性难以体现。有的企业在资金待批的过程中,为了不贻误工期和市场机会,提前将

材料和设备运往国外,其结果工期和市场机会没有错过,而材料和设备却因提前计划的不准

确而造成堆积和浪费。

(二) 案例分析

1.海尔全球战略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和来自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部经济力量的竞争与冲击,

为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实施跨国经营是必然选择,海尔开始了自己的跨国经营。为此,

张瑞敏提出“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不能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隔离开来,我们不得不学会如

何同GE 和惠尔浦在他们家的草坪上同他们竞争,否则,我们连自己的市场都保不住。”目

前我国企业多数处于产品输出阶段,海尔等少数优势企业已经进入跨国经营阶段,通过合资、

独资等形式对外直接投资,在目标市场当地融资、融智,实现了资源优化组合,提高资源配

置效率和跨国竞争优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尔跨国经营之路,即海尔产品国际化战略、

策略的创新,具有借鉴、学习和研究的重要价值。

海尔集团自1996 年开始 ,已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等地建立海外生

产厂。1999 年4月, 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生产制造基地的奠基标志着海尔集团在海外

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的建立。海尔创本土化海尔名牌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本土化认知阶段、本土化扎根阶段、本土化名牌阶段 ,即海尔走向世界的“三部曲”:首先 ,

“先难后易”到认知[1]。在进入国际市场时 ,海尔采用“先难后易”战略 , 先进入欧美

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通过优秀的品质保证取得名牌地位后 , 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

国家, 并把使用海尔品牌作为出口的首要前提条件。众多海尔海外工厂的设立 ,如美国海尔 ,

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 立足当地融智与融资 ,发展成本

土化的世界名牌。

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目标是创出全球知名的品牌 ,要创牌, 必须和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紧密结合, 而且要超前满足地消费者的需求。目前, 海尔已建的海外工厂有 13 个, 在世界主

要经贸易区域里都有海尔的工厂与贸易中心, 使海尔产品的生产,贸易都实现本土化 ,不仅

有美国海尔 ,还有欧洲海尔中东海尔等 , 使海尔真正成为世界的名牌。

2.海尔现状分析

海尔之所以能过成功是因为某种程度上反其他而行之——先难后易,分析各国消费市场

的行情、快速的融合与当地。制造当地消费者满意的产品而非只遵循中国特色。与此同时,

制定了有利可行的实施战略,然后再找准突破方向一剑封喉,获得了成功。

之所以跨国经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是在于(1) 企业在经营中的投资决策不够谨慎,

并且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而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规模结构三个方面。

在地区结构上,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主要集中于港澳地区和美国、欧盟、日本等二十余个发

达国家和地区,其中非贸易性投资就占了70%以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明显偏少,这对

于中国开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实现市场的多元化是极为不利的;在产业结构

上,中国的跨国投资过分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

资严重偏少;在规模结构上,中国的跨国投资项目规模一般偏少,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

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仅占不到30%。(2)中国企业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不多,已有

的名牌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很明显的,自从中国加入WTO 后国外状告中国企业倾销、侵

权等案例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而这种种无不说明中国企业缺乏创新的、知名的、有保护的品

牌。

二、 中国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中国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结果,它经历了20年的

发展.在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方面 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

叉明显地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

(一)跨国经营的企业规模小、数量少,走出去步伐缓慢

一谈到跨国经营,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走出去”的战略。[1]无论是政府倡导、鼓励

的企业行为,还是企业自己做大做强的趋势,需知到 “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自身

的情况才是决定“该不该走”、“该怎样走”等问题的关键。在我国“走出去”的6000多家

企业中,不乏有影响的企业,但是“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于众

多企业而言,大部分呈现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的特点,当“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既

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外在压力,也使部分企业在对自身竞争优势缺乏必要了解的前提下,认为

“走出去”一定海阔天空,风光无限,因而许多企业在“走出去”时缺乏明确具体的发展目

标和规划,缺乏对投资项目、环境分析、地点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经营策略的制定与执行

等方面细致分析,导致对自己核心竞争力,企业自身认识不足,最后使自己负载累累,之道

破产清算。

(二) 总体技术水平落后,同时也没有形成核心技术

从事中国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使得中国劳动密的集型产业即传统产业具有

比较优势。因而跨国经营项 目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不高、技术古量鞍低的劳动密集行业比如

信息产业、航空航天、电气,生物工程等.在现代的跨国公司中逐步成为支柱产业但国内的

情况则截然相反。[2]仅以湖北省为例,截至 1999年底,该省对第一、第二产业的投资占

对外投资总额的97.4%,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占2.6%,且主要集中在餐饮业。即使对第 二

产业的投资.项目也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第三产业中

的高科技行业在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比重已超过60%。这样的投资行业结构不利于加

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三) 企业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投资市场的地区分布不尽旨理

尽管我国企业工业品的产量很大,价格较低,不少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能够占领

不少的市场份额,但从国际上看,我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价格性能比都居于劣势,这与我国企

业的研发水平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的企业,多数为贸易加工型,产

品也大多进入低端市场。“走出去”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

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从当前形势看,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并非坚挺,增值能力较差,与投资于

欧美市场相比未必获得较大的投资回报。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政治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不稳

定,投资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这种投资分布难以实现投资水平从量的扩张向质 的突破转变。

(四)我国企业在技术上还缺乏优势

虽然我国企业的技术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但从总体上说与发达国

家企业的差距还较大。而这些突出表现在:①我国企业还是从发达国家技术引进为主, 向发

展中国家技术输出为辅, 且输出的是较为简单的手工艺技术或消化吸收的引进技术。[3]而

这些技术跟发达国家的技术毫无可比性。②许多高新技术, 在我国企业中还是从无到有, 而在

发达国家企业中却已是从好到精。发达国家企业对高新技术的垄断和保护, 对技术转让的限

制和高额要价, 致使我国企业引进真正先进的技术困难重重,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

业凭借掌握的高新技术实力进行跨国经营。

(五)海外企业普遍缺乏具有较高层次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少国内企业以及单位的员工将外派企业工作作为一种待遇, 因此, 这些外派干部通常抱有临时观念, 缺乏跨国经营应有的素质。[4]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不懂国际贸易法和惯例, 有丰富专业知识的, 却又不会讲外语;会外语的, 不懂专业知识;这种种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效益的提高。

三、中国跨国经营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对于中国企业如何开展跨国经营,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认识。企业界的实践给了我们一些启发。如果把国际化经营的起点设定为对外贸易的话,其实,中国的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早就跨出了国界。如果在经济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来看,从加入WTO 的那一刻开始,中国就快速变成了开放的国际市场中潜在规模最大的一个板块。当西方企业在勾画自己的国际化蓝图时,中国无疑是他们的重要国际市场;而中国企业一谈到国际化,多数都在讨论如何走出去以及走向何处。

(一)中国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对策

1. 从宏观角度看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企业集团, 就必须要加强国家宏观管理和政策上的扶持。特别要促进工业型、贸易型和金融型企业集团的有机结合, 发挥整体优势。与此同时,国家在立法上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海外企业投资法规体系, [5]比如说:制定《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法》、《境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修改、完善海外投资的宏观管理政策, 如审批制度、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等。政府应制定优惠的财政金融政策向跨国集团公司倾斜, 对其国外收入实行阶段性免税, 以加强它们的资金积累; 以无息或优惠贷款鼓励海外投资, 增加流动资金, 帮助公司解决资金周转困难; 允许海外集团公司建立准金融机构, 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国家还可采用政治、经济、外交手段为跨国集团公司在海外国家(地区) 争取国民待遇, 保护中国跨国企业在海外的各种利益。

2. 从企业自身角度讲

(1)企业要有明确的经营目标

跨国经营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因此,国内企业在大举开拓国际市场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己为何要走向世界? 为什么要开拓国际市场? 是为了增加现有产品的销售,还是为了贴近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以便在产品开发上领导世界新潮流? 是为了在国外科技前沿设立桥头堡,吸引拔尖人才,还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生产布局,以取得系统综合优势? 是为了优化供货商结构,降低采购成本,还是为了打进竞争者的后院,控制竞争者的本国市场? 很显然,不同的战略目标会要求不同的跨国经营策略。

(2)利用国家的支持与商业协会等平台,避免我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

一旦确定了国际化的目的,接下来就应该考虑从哪个地区、哪个国家的市场开始着手。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实际上是企业的价值链在地理上的拓展,价值链的地理布局决定着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哪些应当安排在国内,哪些应当安排在国外,它直接影响到企业跨国经营

的业绩。

目前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前苏联、东欧、拉美、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资源比较丰富,加工制造业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低,投资空间大,他们对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大都持欢迎的态度,有些国家的政府甚至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而我国企业不论在技术、管理经验还是融资能力等方面,与当地竞争对手相比,都拥有一定比较优势,而且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我国企业应把这些国家作为投资的重点。[6]但是任何市场都具有两面性,此类市场不利的一面是其规模一般都非常有限,市场秩序混乱,甚至政局还时常出现动荡。此外,当地产业体系与我国同构,我国企业的集中涌入,使得我国企业之间恶性竞争或当地政府挥舞保护主义大棒的事例容易发生。

与新兴市场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市场透明度较高,法律体系完善,基础设施良好,而且与我国市场的互补性强。但是成熟的市场存在成长缓慢、竞争激烈等问题,而且劳动力成本也比国内高。这就更加要求我国企业要知己知彼,全盘考虑。以英国为例,那里科技发达,研发力量雄厚,但劳动力成本很高。如果到英国去投资办厂,进行加工装配,很可能得不偿失。相反,如果在英国开展技术合作,吸收当地优秀人才,消化当地的先进技术,最后把研发成果拿回国内生产,我国企业应会大有作为。

因此,政府要加大宏观引导力度,整体规划,鼓励企业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选择要进入的市场,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东道国市场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战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战略模式在跨国经营中是不存在的。

(3)扬长避短,循序渐进

市场进人方式的选择对跨国经营战略的成败有重大的影响,由于跨国经营的复杂性,处于从本土走向世界初级阶段的企业往往很难对当地市场作出比较透彻的分析。企业可以先选择比较了解的国外市场,用比较灵活的进入方式,以学习的态度,作试探性的摸索,并积极向有经验的企业、政府机关和研究机构请教,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建立与跨国经营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和队伍,然后逐渐形成策略,优化国际业务。美国的很多公司打人我国市场都走过一个“先销售,再合资,然后收购合资方,最终办成独资企业”的过程。我国绝大多数的跨国经营企业都规模较小,能力较弱,经验不足,在全球性的商业环境和由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的环球经济中,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方面均不占优势,因此,可以考虑以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同时,要避免与大的跨国公司直接展开竞争,而专注于未被大跨国公司注意或目前尚未或无法涉足的领域,充分依托母公司的优势,集中力量做好单一业务,力争“小而精”,在短期内迅速增强自己的实力,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发展其他同类业务。只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建立核心优势后,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潜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多元化经营的战略。

(4)研究开发本土化,打造核心产品

企业要“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需要将产品品牌打出去,不仅要创出国际品牌,还要使品牌在跨国经营中“本土化”。例如IBM 公司从1992年进入我国市场后,在产品品牌本土化方面不遗余力,在IBM 铺天盖地的广告中看不到“美国”的字样,产品也针对我国消费者的爱好进行了变革。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跨国经营的企业不能把国内的产品原封不动地搬到国外,而是要针对不同国家的消费者重新设计产品,而且在正式生产以前应该先通过出口试探市场,增加产品品牌的成功率。所以,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在投资国设立研发机构,

仅从1998年至今,各大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的研究院和研发中心就有 20多个,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利用我国优秀的人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研究我国社会,开发适合我国市场的产品,以更好地适应本土化的要求。

跨国经营的企业如果不能针对当地消费者的口味提供具有特质的产品,要成功占领当地市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时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将研发中心设在所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把对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培养我国企业的品牌,培养当地消费者对我国企业核心产品的认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辟新业务和扩大市场份额。[7]

(5)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会有很多的商机,但是企业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没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很难长久占领市场,同时企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技术,否则单纯依靠低技术含量、没有品牌的产品降价热销,很容易造成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影响我国企业的整体声誉。

随着知识经济、科技经济、全球一体化、地区一体化的发展,中国的经济与世界必然有着越来越紧密。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跨国经营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日益加快,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应对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应对各种事件、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

(二)中国跨国经营应该如何进行

1.案例一

联想国际化关键词:摸索

20多年前,联想从“为了生存”起步,辉煌时期曾做到中国PC 市场第一名,正如她的名字Legend 所昭示的那样,联想从来没有放弃不断地创造“传奇”。在柳传志时代,联想就早已提出要成为营收超过百亿美元,比肩IBM 的国际性大企业。少帅杨元庆更是明确提出,要在10年内把联想建成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公司——2010年进入全球500强。从联想高层不断修正补充的表述里,我们看到的是对国际化战略逐步摸索的路径。对于为什么要走出去,联想认为企业的根本宗旨应该是保持长期持续增长,而作为一个IT 企业,要实现这个目标最终必须走出国门,并且必须形成有突出地位的品牌。[8]老帅柳传志常把制定战略比喻为找路:“在前面,草地、泥潭和道路混成一片无法区分的时候,我们要反反复复细心观察,然后小心翼翼地、轻手轻脚地去踩、去试。当踩过三步、五步、十步、二十步,证实了脚下踩的确实是坚实的黄土路的时候,则毫不犹豫,撒腿就跑。”现如今每个企业都妄图找到一条忠南捷径,妄图拷贝他人的成功模式,借鉴他人的模式。以此来获得自己的成功。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2.案例二

TCL 国际化关键词:敢想敢干

有人猜测TCL ,这个由英文字母组成的的名称从一开始就显示出李东生的愿望:造就一个真正的国际化企业。TCL 有着非常强烈的国际化色彩,前身就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合资企业之一,在后来的多元化中,都与国外企业进行了合作。对TCL 而言,通过多元化,企业已经获得了快速而健康的发展。如果企业负责人没有创建中国跨国公司的强烈愿望,TCL 的国际

化并非是必须进行的。

但TCL 的掌门人李东生是个使命感很强的人。他认定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实践证明,国际化是TCL 发展的必由之路”。李东生认为,国际化是中国消费电子企业持续成长的必由之路,成功的企业都是国际化企业。TCL 的目标一直是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化企业、中国的跨国公司。

联想和TCL 对待国际化经营的态度,是中国企业最有代表性的两种态度。前者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后者鲁莽大胆、信心满满。很显然,如过每一家公司都按照一个模板去经营就不会有那么多成功的跨国经营案例了。由此可见要不拘于形式,成功往往就在于剑走偏锋。所谓的国际化不应该拘泥于其形式或拘泥于战略定义的阐释。而是应该了解到真正的国际化是什么,如何进行国际化。

参考文献

[1]王信川.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困境》. [J].《经济月刊》. 2002年第7期

[2]成思危.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应对” . [J].《中国软科学》.2001年3期8-12页; [3]范家骧. 《国际贸易理论》. [D]人民出版社,1985年。

[4]钱颜文 孙林岩. 对经营模式的分类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R].2003(9) 117~119

[5]鲁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C]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8月

[6]宋亚辉 郭继鸣 李胜歌. 跨国经营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N]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4年 第06期

[7]王方.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企业的策略.[J]国际经贸探索 2002年 第01期 [8]蔡筱霞. 浅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国际竞争力. [N]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4年 第08期

11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

当前经济大环境下,中国跨国经营遇到很多问题,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应当如何应对这一

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跨国经营的问题有哪些,其又应当如何应对,跨国经营的未来

发展走向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的。本文从跨国经营的定义以及当

代跨国公司经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根据海尔企业跨国经营入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

策略。

关键词:跨国经营 问题 对策

Chine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The curr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China's multinational encounter many problems,

how should be Chine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deal with this tre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what the China’s cross-border business problems is, how is the future of

development to cross-border business .These issues are worthy of considering and reflecting.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trans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as well as

contemporar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a number of problems of the enterpri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 will put forward appropriate strategies.

Key words: Multinational Operation Problem Strategy

目录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1

(一)现状分析„„„„„„„„„„„„„„„„„„„„„1

1、从对外援助项目分析„„„„„„„„„„„„„„„„„2

2、跨国经营目前的困难境地分析„„„„„„„„„„„„„2

(二)案例分析„„„„„„„„„„„„„„„„„„„„„3

1、海尔全球战略„„„„„„„„„„„„„„„„„„„„3

2、海尔现状分析„„„„„„„„„„„„„„„„„„„„4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4

(一)跨国经营的企业规模和数量小„„„„„„„„„„„„5

(二)总体技术水平落后„„„„„„„„„„„„„„„„„5

(三)企业研发水平低„„„„„„„„„„„„„„„„„„6

(四)我国企业在技术上还缺乏优势„„„„„„„„„„„„6

(五)缺乏高层次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6

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的对应策略„„„„„„„7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对应对策„„„„„„„„„7

1、从宏观角度看„„„„„„„„„„„„„„„„„„„„8

2、从企业自身角度讲„„„„„„„„„„„„„„„„„„8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应该如何进行„„„„„„„„„„„9

1、案例一„„„„„„„„„„„„„„„„„„„„„„„10

2、案例二„„„„„„„„„„„„„„„„„„„„„„„11

参考文献„„„„„„„„„„„„„„„„„„„„„„„„11

序言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被说过无数次,并且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

量中心正在或是已经形成。在这个大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

合作,无疑这是一个机遇,而在这机遇中跨国公司经营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方法,然而,如

何使得跨国公司更好的发展、凸显实力与国家综合力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课题。

一、中国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中国的跨国公司可以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具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

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例如,投资规模较小;海外经营集中在贸易领域;海外投资技术

水平低;在做大做强之后习惯于向。从现代企业运行特征来看,企业是一种资源转化体,只

有不断地为社会的需要作出贡献,方有立足和发展之地。

(一)现状分析

1. 从对外援助项目分析

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是代表国家做事,国家信用就是企业信用,在海外市场上,国家是

企业的代言人。企业本应有的经营利润效益观念被国家的政治信用观念所取代。为了保证国

家的信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内要遵守国家办事的程序;对外要应付市场的运作规律。

为了保证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工,有的企业不得不提前计划报批,或者不得不将援助的

资金拿到国际市场上去进行采购。企业海外经营的亏损,全部由国家包赔包办。这些形成了

我国企业早期跨国经营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显示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对中国企业

的海外经营的制约性。企业本身没有树立完善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风险的意识。

加之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的资金数额相对较小,比较分散,在国际市场上,企业的市场运作

形象就不突出。

2.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困难境地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海外业务的部门大部分是由国家授予海外经营权的窗口式企

业。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具有海外经营权的企业对经营海外业务具有明显的垄断地位。其

它的企业要想获得海外经营的机会都要借用窗口式企业的海外经营权利为途径。因此,利用

这一优势,窗口式外贸企业曾经以上亿美元的收益成为国家重要的创汇企业。盛名之下,其

实难符。实际上,很多成绩是由其它的公司作出的。因而,窗口式企业自身的资产往往规模

狭小,企业组织形式松散,企业没有实业的根基,实力不。在政府部门统一控制海外需求信

息的情况下,信息的利用相对集中于政府管辖的窗口式企业,这使企业外部竞争力变得极小,

信息优势突出。企业按国家计划建设、生产和分配产品,企业本身无需过多考虑国内外市场

的需求状况。经营项目协议由政府商签,企业只要严格照章办事即可。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

窗口式企业不必过多关心国内外市场的情况,只需要忙于应付政府保障下各种海外市场信

息,企业只需要重视内部的管理,重视海外建设给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所带来的影响,

至于市场运行规律根本不会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由此造成企业的对外经营与国际

市场运行规律相距甚远,风险意识不强,往往经营项目建成之后,才发现项目产品的市场需

求并不充足,资金方面酿成巨大浪费。初期的跨国经营利用政府的保护,在没有国内实业根

基的情况下,从多种商品贸易的窗口式经营起步,首先在国外建立实业。这与跨国经营的传

统模式——从内向外的逐步扩张——恰恰形成相反的发展道路。这势必会造成难以集中精力

走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道路。迫使企业在跨国经营初期就要面对多种复杂的海

外经营环境,互不相关的产业,多类非系列产品,多种技术门类和繁杂的经营方式,造成摊

子铺得过大,人手不足,一时难以招架。这种局面严重制约着企业的深入发展。

3.中国企业无独立经营决策权

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基本上是以政府贷款的方式开展业务的,没有自有资金。窗口式企

业没有独立支配资金的权利,自然没有独立经营投资的决策权。由此,市场经济体制下借贷

式经营本应具有的优势不可能发挥出来。这一方面显示出我国企业借贷经营的历史是由来已

久的,但有着它的特殊性,即企业不可能从中获得利益;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不具有经营决

策权,企业在利用自有资金决策投资项目,建立一整套决策程序,以及为达到企业运作目的

而需要发挥的创造力等方面都必然要受到严重制约。一般情况下,中国的企业跨国经营是依

据政府对外关系的需求,接受外援项目或续后在外经营,实行政府计划管理下的国外运行。

造成国内管理者不能依据国外市场变化决策,国外经营者被动实施脱离实际的决策,企业自

身的灵活性难以体现。有的企业在资金待批的过程中,为了不贻误工期和市场机会,提前将

材料和设备运往国外,其结果工期和市场机会没有错过,而材料和设备却因提前计划的不准

确而造成堆积和浪费。

(二) 案例分析

1.海尔全球战略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和来自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部经济力量的竞争与冲击,

为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实施跨国经营是必然选择,海尔开始了自己的跨国经营。为此,

张瑞敏提出“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不能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隔离开来,我们不得不学会如

何同GE 和惠尔浦在他们家的草坪上同他们竞争,否则,我们连自己的市场都保不住。”目

前我国企业多数处于产品输出阶段,海尔等少数优势企业已经进入跨国经营阶段,通过合资、

独资等形式对外直接投资,在目标市场当地融资、融智,实现了资源优化组合,提高资源配

置效率和跨国竞争优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尔跨国经营之路,即海尔产品国际化战略、

策略的创新,具有借鉴、学习和研究的重要价值。

海尔集团自1996 年开始 ,已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等地建立海外生

产厂。1999 年4月, 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生产制造基地的奠基标志着海尔集团在海外

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的建立。海尔创本土化海尔名牌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本土化认知阶段、本土化扎根阶段、本土化名牌阶段 ,即海尔走向世界的“三部曲”:首先 ,

“先难后易”到认知[1]。在进入国际市场时 ,海尔采用“先难后易”战略 , 先进入欧美

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通过优秀的品质保证取得名牌地位后 , 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

国家, 并把使用海尔品牌作为出口的首要前提条件。众多海尔海外工厂的设立 ,如美国海尔 ,

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 立足当地融智与融资 ,发展成本

土化的世界名牌。

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目标是创出全球知名的品牌 ,要创牌, 必须和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紧密结合, 而且要超前满足地消费者的需求。目前, 海尔已建的海外工厂有 13 个, 在世界主

要经贸易区域里都有海尔的工厂与贸易中心, 使海尔产品的生产,贸易都实现本土化 ,不仅

有美国海尔 ,还有欧洲海尔中东海尔等 , 使海尔真正成为世界的名牌。

2.海尔现状分析

海尔之所以能过成功是因为某种程度上反其他而行之——先难后易,分析各国消费市场

的行情、快速的融合与当地。制造当地消费者满意的产品而非只遵循中国特色。与此同时,

制定了有利可行的实施战略,然后再找准突破方向一剑封喉,获得了成功。

之所以跨国经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是在于(1) 企业在经营中的投资决策不够谨慎,

并且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而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规模结构三个方面。

在地区结构上,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主要集中于港澳地区和美国、欧盟、日本等二十余个发

达国家和地区,其中非贸易性投资就占了70%以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明显偏少,这对

于中国开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实现市场的多元化是极为不利的;在产业结构

上,中国的跨国投资过分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

资严重偏少;在规模结构上,中国的跨国投资项目规模一般偏少,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

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仅占不到30%。(2)中国企业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不多,已有

的名牌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很明显的,自从中国加入WTO 后国外状告中国企业倾销、侵

权等案例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而这种种无不说明中国企业缺乏创新的、知名的、有保护的品

牌。

二、 中国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中国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结果,它经历了20年的

发展.在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方面 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

叉明显地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

(一)跨国经营的企业规模小、数量少,走出去步伐缓慢

一谈到跨国经营,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走出去”的战略。[1]无论是政府倡导、鼓励

的企业行为,还是企业自己做大做强的趋势,需知到 “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自身

的情况才是决定“该不该走”、“该怎样走”等问题的关键。在我国“走出去”的6000多家

企业中,不乏有影响的企业,但是“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于众

多企业而言,大部分呈现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的特点,当“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既

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外在压力,也使部分企业在对自身竞争优势缺乏必要了解的前提下,认为

“走出去”一定海阔天空,风光无限,因而许多企业在“走出去”时缺乏明确具体的发展目

标和规划,缺乏对投资项目、环境分析、地点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经营策略的制定与执行

等方面细致分析,导致对自己核心竞争力,企业自身认识不足,最后使自己负载累累,之道

破产清算。

(二) 总体技术水平落后,同时也没有形成核心技术

从事中国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使得中国劳动密的集型产业即传统产业具有

比较优势。因而跨国经营项 目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不高、技术古量鞍低的劳动密集行业比如

信息产业、航空航天、电气,生物工程等.在现代的跨国公司中逐步成为支柱产业但国内的

情况则截然相反。[2]仅以湖北省为例,截至 1999年底,该省对第一、第二产业的投资占

对外投资总额的97.4%,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占2.6%,且主要集中在餐饮业。即使对第 二

产业的投资.项目也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第三产业中

的高科技行业在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比重已超过60%。这样的投资行业结构不利于加

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三) 企业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投资市场的地区分布不尽旨理

尽管我国企业工业品的产量很大,价格较低,不少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能够占领

不少的市场份额,但从国际上看,我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价格性能比都居于劣势,这与我国企

业的研发水平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的企业,多数为贸易加工型,产

品也大多进入低端市场。“走出去”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

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从当前形势看,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并非坚挺,增值能力较差,与投资于

欧美市场相比未必获得较大的投资回报。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政治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不稳

定,投资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这种投资分布难以实现投资水平从量的扩张向质 的突破转变。

(四)我国企业在技术上还缺乏优势

虽然我国企业的技术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但从总体上说与发达国

家企业的差距还较大。而这些突出表现在:①我国企业还是从发达国家技术引进为主, 向发

展中国家技术输出为辅, 且输出的是较为简单的手工艺技术或消化吸收的引进技术。[3]而

这些技术跟发达国家的技术毫无可比性。②许多高新技术, 在我国企业中还是从无到有, 而在

发达国家企业中却已是从好到精。发达国家企业对高新技术的垄断和保护, 对技术转让的限

制和高额要价, 致使我国企业引进真正先进的技术困难重重,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

业凭借掌握的高新技术实力进行跨国经营。

(五)海外企业普遍缺乏具有较高层次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少国内企业以及单位的员工将外派企业工作作为一种待遇, 因此, 这些外派干部通常抱有临时观念, 缺乏跨国经营应有的素质。[4]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不懂国际贸易法和惯例, 有丰富专业知识的, 却又不会讲外语;会外语的, 不懂专业知识;这种种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效益的提高。

三、中国跨国经营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对于中国企业如何开展跨国经营,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认识。企业界的实践给了我们一些启发。如果把国际化经营的起点设定为对外贸易的话,其实,中国的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早就跨出了国界。如果在经济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来看,从加入WTO 的那一刻开始,中国就快速变成了开放的国际市场中潜在规模最大的一个板块。当西方企业在勾画自己的国际化蓝图时,中国无疑是他们的重要国际市场;而中国企业一谈到国际化,多数都在讨论如何走出去以及走向何处。

(一)中国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对策

1. 从宏观角度看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企业集团, 就必须要加强国家宏观管理和政策上的扶持。特别要促进工业型、贸易型和金融型企业集团的有机结合, 发挥整体优势。与此同时,国家在立法上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海外企业投资法规体系, [5]比如说:制定《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法》、《境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修改、完善海外投资的宏观管理政策, 如审批制度、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等。政府应制定优惠的财政金融政策向跨国集团公司倾斜, 对其国外收入实行阶段性免税, 以加强它们的资金积累; 以无息或优惠贷款鼓励海外投资, 增加流动资金, 帮助公司解决资金周转困难; 允许海外集团公司建立准金融机构, 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国家还可采用政治、经济、外交手段为跨国集团公司在海外国家(地区) 争取国民待遇, 保护中国跨国企业在海外的各种利益。

2. 从企业自身角度讲

(1)企业要有明确的经营目标

跨国经营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因此,国内企业在大举开拓国际市场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己为何要走向世界? 为什么要开拓国际市场? 是为了增加现有产品的销售,还是为了贴近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以便在产品开发上领导世界新潮流? 是为了在国外科技前沿设立桥头堡,吸引拔尖人才,还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生产布局,以取得系统综合优势? 是为了优化供货商结构,降低采购成本,还是为了打进竞争者的后院,控制竞争者的本国市场? 很显然,不同的战略目标会要求不同的跨国经营策略。

(2)利用国家的支持与商业协会等平台,避免我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

一旦确定了国际化的目的,接下来就应该考虑从哪个地区、哪个国家的市场开始着手。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实际上是企业的价值链在地理上的拓展,价值链的地理布局决定着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哪些应当安排在国内,哪些应当安排在国外,它直接影响到企业跨国经营

的业绩。

目前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前苏联、东欧、拉美、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资源比较丰富,加工制造业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低,投资空间大,他们对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大都持欢迎的态度,有些国家的政府甚至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而我国企业不论在技术、管理经验还是融资能力等方面,与当地竞争对手相比,都拥有一定比较优势,而且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我国企业应把这些国家作为投资的重点。[6]但是任何市场都具有两面性,此类市场不利的一面是其规模一般都非常有限,市场秩序混乱,甚至政局还时常出现动荡。此外,当地产业体系与我国同构,我国企业的集中涌入,使得我国企业之间恶性竞争或当地政府挥舞保护主义大棒的事例容易发生。

与新兴市场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市场透明度较高,法律体系完善,基础设施良好,而且与我国市场的互补性强。但是成熟的市场存在成长缓慢、竞争激烈等问题,而且劳动力成本也比国内高。这就更加要求我国企业要知己知彼,全盘考虑。以英国为例,那里科技发达,研发力量雄厚,但劳动力成本很高。如果到英国去投资办厂,进行加工装配,很可能得不偿失。相反,如果在英国开展技术合作,吸收当地优秀人才,消化当地的先进技术,最后把研发成果拿回国内生产,我国企业应会大有作为。

因此,政府要加大宏观引导力度,整体规划,鼓励企业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选择要进入的市场,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东道国市场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战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战略模式在跨国经营中是不存在的。

(3)扬长避短,循序渐进

市场进人方式的选择对跨国经营战略的成败有重大的影响,由于跨国经营的复杂性,处于从本土走向世界初级阶段的企业往往很难对当地市场作出比较透彻的分析。企业可以先选择比较了解的国外市场,用比较灵活的进入方式,以学习的态度,作试探性的摸索,并积极向有经验的企业、政府机关和研究机构请教,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建立与跨国经营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和队伍,然后逐渐形成策略,优化国际业务。美国的很多公司打人我国市场都走过一个“先销售,再合资,然后收购合资方,最终办成独资企业”的过程。我国绝大多数的跨国经营企业都规模较小,能力较弱,经验不足,在全球性的商业环境和由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的环球经济中,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方面均不占优势,因此,可以考虑以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同时,要避免与大的跨国公司直接展开竞争,而专注于未被大跨国公司注意或目前尚未或无法涉足的领域,充分依托母公司的优势,集中力量做好单一业务,力争“小而精”,在短期内迅速增强自己的实力,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发展其他同类业务。只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建立核心优势后,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潜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多元化经营的战略。

(4)研究开发本土化,打造核心产品

企业要“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需要将产品品牌打出去,不仅要创出国际品牌,还要使品牌在跨国经营中“本土化”。例如IBM 公司从1992年进入我国市场后,在产品品牌本土化方面不遗余力,在IBM 铺天盖地的广告中看不到“美国”的字样,产品也针对我国消费者的爱好进行了变革。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跨国经营的企业不能把国内的产品原封不动地搬到国外,而是要针对不同国家的消费者重新设计产品,而且在正式生产以前应该先通过出口试探市场,增加产品品牌的成功率。所以,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在投资国设立研发机构,

仅从1998年至今,各大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的研究院和研发中心就有 20多个,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利用我国优秀的人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研究我国社会,开发适合我国市场的产品,以更好地适应本土化的要求。

跨国经营的企业如果不能针对当地消费者的口味提供具有特质的产品,要成功占领当地市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时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将研发中心设在所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把对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培养我国企业的品牌,培养当地消费者对我国企业核心产品的认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辟新业务和扩大市场份额。[7]

(5)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会有很多的商机,但是企业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没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很难长久占领市场,同时企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技术,否则单纯依靠低技术含量、没有品牌的产品降价热销,很容易造成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影响我国企业的整体声誉。

随着知识经济、科技经济、全球一体化、地区一体化的发展,中国的经济与世界必然有着越来越紧密。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跨国经营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日益加快,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应对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应对各种事件、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

(二)中国跨国经营应该如何进行

1.案例一

联想国际化关键词:摸索

20多年前,联想从“为了生存”起步,辉煌时期曾做到中国PC 市场第一名,正如她的名字Legend 所昭示的那样,联想从来没有放弃不断地创造“传奇”。在柳传志时代,联想就早已提出要成为营收超过百亿美元,比肩IBM 的国际性大企业。少帅杨元庆更是明确提出,要在10年内把联想建成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公司——2010年进入全球500强。从联想高层不断修正补充的表述里,我们看到的是对国际化战略逐步摸索的路径。对于为什么要走出去,联想认为企业的根本宗旨应该是保持长期持续增长,而作为一个IT 企业,要实现这个目标最终必须走出国门,并且必须形成有突出地位的品牌。[8]老帅柳传志常把制定战略比喻为找路:“在前面,草地、泥潭和道路混成一片无法区分的时候,我们要反反复复细心观察,然后小心翼翼地、轻手轻脚地去踩、去试。当踩过三步、五步、十步、二十步,证实了脚下踩的确实是坚实的黄土路的时候,则毫不犹豫,撒腿就跑。”现如今每个企业都妄图找到一条忠南捷径,妄图拷贝他人的成功模式,借鉴他人的模式。以此来获得自己的成功。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2.案例二

TCL 国际化关键词:敢想敢干

有人猜测TCL ,这个由英文字母组成的的名称从一开始就显示出李东生的愿望:造就一个真正的国际化企业。TCL 有着非常强烈的国际化色彩,前身就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合资企业之一,在后来的多元化中,都与国外企业进行了合作。对TCL 而言,通过多元化,企业已经获得了快速而健康的发展。如果企业负责人没有创建中国跨国公司的强烈愿望,TCL 的国际

化并非是必须进行的。

但TCL 的掌门人李东生是个使命感很强的人。他认定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实践证明,国际化是TCL 发展的必由之路”。李东生认为,国际化是中国消费电子企业持续成长的必由之路,成功的企业都是国际化企业。TCL 的目标一直是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化企业、中国的跨国公司。

联想和TCL 对待国际化经营的态度,是中国企业最有代表性的两种态度。前者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后者鲁莽大胆、信心满满。很显然,如过每一家公司都按照一个模板去经营就不会有那么多成功的跨国经营案例了。由此可见要不拘于形式,成功往往就在于剑走偏锋。所谓的国际化不应该拘泥于其形式或拘泥于战略定义的阐释。而是应该了解到真正的国际化是什么,如何进行国际化。

参考文献

[1]王信川.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困境》. [J].《经济月刊》. 2002年第7期

[2]成思危.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应对” . [J].《中国软科学》.2001年3期8-12页; [3]范家骧. 《国际贸易理论》. [D]人民出版社,1985年。

[4]钱颜文 孙林岩. 对经营模式的分类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R].2003(9) 117~119

[5]鲁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C]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8月

[6]宋亚辉 郭继鸣 李胜歌. 跨国经营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N]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4年 第06期

[7]王方.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企业的策略.[J]国际经贸探索 2002年 第01期 [8]蔡筱霞. 浅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国际竞争力. [N]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4年 第08期

11


    相关文章

    当代跨国公司理论

    当代跨国公司理论:文献综述 09级硕士五班 世经政系 韩燕 摘要:跨国公司作为一个独特的企业群体被放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被考察,无论对于企业发展史,还是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都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象征.本文对跨国公司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简单梳 ...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策略研究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1-7-19 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徐艳梅 徐先航 摘 要: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竞争日益国际化,竞争空前激烈.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较大的挤压,从而迫使一部分中小企业将目光投向国外 ...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经济师>2009年第1期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日益融为一体,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我国企业应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 ...

    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愈发紧密,经济全球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技术的突破,生产力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个国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组织生产,进行销售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 ...

    跨国收购失败教训何在--明基并购西门子案例剖析(1)

    2008/12 总第380期商业研究 COMMERCIAL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8X(2008)12-0201-03 跨国收购失败教训何在 --明基并购西门子案例剖析 庄恩平,唐文文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4 ...

    跨国公司经营与理论后六章的重点问题与答案

    第七章(跨国公司新理论)问题 1 .跨国公司新理论 " 新 " 在哪里? (1)时间上,跨国公司的新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而传统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 (2)研究对象上,跨国公司新理论以子公司作为专门 ...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中的撤资问题研究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中的撤资问题研究 摘要 长期以来, 我国在外资工作中一直强调招商引资的重要性, 相关政策法规也多偏向于引资方面, 而对于与引资相伴而生的撤资问题则研究不多.随着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不断增加, 撤资问题也逐渐显现, 并对我国的就 ...

    2第二章 跨国经营基本理论 [兼容模式]

    第二章跨国经营基本理论 内容提要 §§§ <跨国经营管理>辅修教学田毕飞版权所有2 本章小结 § § § §1.跨国经营的动机主要有哪些?2.跨国经营的具体方式有哪些?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简述发展中国家跨国 ...

    跨国公司的地位与作用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为实现各自的利益,采取各种方式,超越空间和社会的限制,不断在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协调认识和行动的发展过程.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是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