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浅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的

多领域特色

日期: 2008-12-02 来源: 山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作者:马 婕

2008年秋,我省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为做好这项实验的教科书使用工作,山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于2007年12月23日至28日,组织高中各学科专家对实验教科书进行了学习、研究和评价工作。美术学科专家组成员对五种版本的美术实验教科书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审阅和评议,认为这五种版本的美术实验教科书,体现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要求的“新、全、精、专”的特点,从教科书中透出了编撰者与时俱进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博闻强识的文化底

蕴。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概况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开设是从1994年起步的,于1997年进行了两省一市的高中课程实验(仅限于美术欣赏)。用现在的眼光看,那套美术欣赏教科书在对当代艺术多元化之形态、观念和当今美术发展的方向等诸多方面体现不足。2004年秋季起,我国开始实验的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完全改变了过去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的思路,给予普通高中美术教科书以广阔的

空间和灵活的方式。

(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思路

1.把握美术课程发展趋势,正确处理鉴赏与表现的关系

日本和美国在高中美术教科书上呈现的浪漫和科学理性,代表了世界美术教育思想发展中“工具主义”和“本质主义”的两大流派。持工具论者强调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教育影响;持本质论者强调对美术内在规律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但世界各国的高中课程改革实际上都在寻找综合化的道路和学科深入的适合程序。因此,我国学科专家对高中美术课程的理解为:高中是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之上的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它既要从整体上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又要让学生进一步参与美术文化的传承活动。在教科书的设计中要突出美术的体验和实践特征,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表现能力,努力探寻和建构把鉴赏和体验紧密联系、鉴赏和表现互为推动的教科书体系。

2.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加强美术与生活、科技的联系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教科书中,编者有意识地将美术的学习内容与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相联系,引导学生横向关注一些问题,锻炼和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发展。同时,在教科书中渗透建构主义的思想,充分认识到“知识爆炸”使

教科书只能够提供有关知识的线索和切入点,重点强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教

学活动去探究和发现,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3.改变了美术欣赏的单一模式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教科书采取学分管理方式,以模块为单位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内容,追求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美术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和“现代媒体艺术”五个学习系列,系列中设置学习模块。这些学习系列以及下面的学习模块均为平行的关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自行选择学习内容。新教科书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改变了全一册或上下册的统一课本模式,出现了便于学生选择的多本模式;改变了平铺直叙的教科书呈现方式,出现了结构灵活的教材组织形式;改变了系统的美术门类和风格流派的鉴赏内容,呈

现针对学生发展需求的多样化的学习内容。

4.立足教学实际和长远发展,注意知识的衔接、过渡和可行性

由于我国在高中开设美术课程的时间还不长,现有的美术师资只具有美术鉴赏的教学经验,加上教学设施和课程资源的不足,学校领导的认识还需一个过程,因此,高中美术教科书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这些实际,把过去高中的单纯美术鉴赏知识的接受学习转化为对美术世界的主动探究,使我国高中美术课程的

改革步入了实践进程。

(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多本模式的特点

普通高中新课程打破了我国长期形成的统一模式的课程计划,提供“自助餐”式的选修课程。美术教科书随之改变了过去单纯艺术欣赏和人人必修的编制

模式。

1.教科书的设计体现针对性

教科书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利于发展的模块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不同的系列和模块,体现出课程的选择

性。

2.教科书的课程内容注重操作性

精选基础的视觉原理和造型要素组成学习的基本内容,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创作方式和评价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能力,体现出课程的基础性。

3.教科书的选材有现代意识

充分利用学科领域中适合学生发展的最新内容组织教材,同时关注学生的

生活经验,体现出课程的时代性。

4.教科书体现多文化性

教科书在充分体现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同时,注意融合我国民族民间美术的特色,吸取各地区丰富的原生态美术文化内容,使教科书既具有普适性

又具有鲜明的特色。

(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的主要呈现方式

在高中阶段,每个学生将从美术课程的五个平行系列的九个模块中自主选择三个模块完成必修学分,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继续学习获得选修学分。因此,普通高中美术教科书采用了以模块为单位分册编写的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发展

的需求,同时体现高中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美术教科书一般由系列、模块、主题三个层次构成。

1.学习系列

按照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教科书分为五个系列,分别是美术鉴赏、绘

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和现代媒体艺术。

2.学习模块

模块作为系列学习内容的载体,是学生选择学习的基本单位。按照18学时的容量相对集中安排学科内容。模块又分设基本模块和发展模块。基本模块侧重鉴赏内容,注意鉴赏和体验的结合;发展模块侧重实践表现,使学生能够更深

入地感受和体验。

3.学习主题

主题是每个模块中的内容选题,也是课程的基本单位。学习主题尽可能精选本学习系列中基础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与学生经验有关的、有吸引力的

美术学习内容。

(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的主体内容

教科书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教科书的主体内容不能只是知识和技法的简单罗列,而应由编写者精心安排组织形成教科书的内在结构。其主体内容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学习课题

按照时代感、基础性、多样化的原则,选择适合高中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兴趣的美术题材进入教科书。同时,课题要对高中学生产生吸引力并有一定的综

合性和开放性,以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文化情景。

2.基本内容

选择与学习课题相关的作品、人物或现象切入课程,如选择经典美术作品、同龄人美术作品、著名艺术家、有影响的艺术事件等。图片注重视觉效果,文字表述以点带面,课程内容有一定的辐射力,能够抓住高中学生的视线,触发青年

学生的心灵活动。

3.方法提示

用关键词提示美术体验的独特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感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技能技法及操作实践的同时,获得对美术语言和艺术思维方式的认识,如主要作品、人物或事件过程的注解、有关技能技法或人物事件的分析、相关艺术形式或方法风格的联系比较等。同时,设计了一些可选择的、低难度的练习,让学生

进行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尝试和作业,以加深其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

4.课程小结

为提高学生总结归纳和抽象思维的能力,美术教科书专门设置相关项目,概述课程内容,梳理课程重点,加深学生对学习主题的理解。完整的课程结构一般采用先发散后聚合、先演绎后归纳的编排方式,这种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

一般的学习形式,恰恰反映了艺术活动的特点。

5.评价建议

美术教科书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提供多元开放甚至进行“心理建构”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如设置观察、记录、眼力自测、作品展览、速写本交流等方法,运用多主体评价、多方式评价、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协商式评价等不

拘一格的评价手段,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6.选择学习

普通高中的学习要更多地考虑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美术教科书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了课程内容拓展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示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和资料来源。如向学生介绍如何运用计算机、图书馆等现代教学设施进行学习,配合教科书定制光碟,既可以用于学生在计算机上自学,又可成为教师教学活动中

的资源库。

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五种版本各自的特点

(一)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1.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1)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价值观和模式得到了具体化和再创造。

(2)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美术兴趣与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少而精,每个模块

之间既协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统一的体系下各有特点。

(3)以生动和趣味导入,浅显易懂与深入精到相结合。力求深入浅出,在实

践过程中处理好理论及实践活动的关系。

(4)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脉相承,既相互衔接又有一定的区别,体现一体化和阶段化的结合。历史、文学、音乐、社会相联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5)其价值取向是教学活动和美术学科范畴相结合。在内容选择上,突出作为一种修养必备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美术文化。

2.教科书目标结构和体例

(1)目标与结构

按照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教科书分为欣赏、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摄影/摄像九个模块,共9册。定性为文

化修养课程,体例统一,教学理念统一。

A.以学生为本。内容选择和方式方法以符合高中生心理、生理特点和学生需要

为出发点。

B.变教师单纯讲授、满堂灌的模式为教学互动,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动性和表达

的空间。

C.以提高审美能力、鉴别能力为重要目标,培养“眼力”,提高“品位”。

D.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具体训练与表现为主的前提下,理论与欣赏兼而有之。有资料查询、信息处理、考察参观、讨论表达、艺术实践等环节与活动。

(2)体例呈现方式

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教科书功能与面貌。九个模块体例各有差异。鉴赏模块以介绍优秀作品为主,力求突出学生的活动和表达;工艺、设计与绘画、雕塑模块富有趣味的内容与清晰的示范,吸引学生参与实践、表现;书法、篆刻、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摄影/摄像模块,欣赏和表现结合、图文并茂、手脑并用,使教科书呈现出观赏性与实用性统一的面貌,真正达到了体例服从目标、服从教

学需要的目的。

(二)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1.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本教科书既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转化为可供师生课堂教学具体实施的内容,又体现了课改新理念;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知识、技法的基础,而且还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法、学法的基础,使教科书成为课堂教学的依据和

学生学习美术的资源。

(1)按新课标规定的五个系列九个模块共编了九册,体现了每个系列规定的内容与目标,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

(2)以建构主义认知理论为基础的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编写教科书。内容选择注重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国美术与外国美术的比例关系,还体现了创作方法、材料运用、技术处理与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能引导学

生认识、理解美术的多元化,鼓励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发挥创新精神。

(3)教科书是教本与学本的统一体。教科书的内容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紧密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以学生喜欢和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同时,内容以案例学习、问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进行安排,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入,使学生能主动探究、讨论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

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4)教科书所确立的知识、方法和步骤准确、科学,内容设计体现出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使学生通过系列作业的艺术实践,不仅习得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能从中学会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为其终身学习获取所必备的知识与方

法奠定基础。

(5)教科书版式新颖、图像色彩准确。正16开的开本、精选浓缩的内容、相

对低廉的定价使其具有广泛的地区适应性。

2.内容呈现

(1)教科书以“范例教学”的理念构建教科书内容,使得庞杂的美术知识体系高度概括和浓缩,让学生通过“范例学习”获得学习美术的方法,做到举一反

三。

(2)教科书以问题链、问题串和案例形式呈现,以精彩的故事和情境引入,使教科书更倾向于成为学生学习的“学本”,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1.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1)体现了视觉审美语言在学习中的内化和交流功能。

(2)突出了学科模块学习的本质属性。

(3)注重可选择性且具有灵活性和可适性空间。

2.教科书的内容

(1)每课的编写均遵循以下原则:图文欣赏导入、人文与审美综合、方法串联、训练探索、审美拓展、尝试表现、多元评价。每课均设置“思考与交流”、“活动建议”等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融汇该课的文化知识,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每单元均设置“相关链接”,

其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拓展。

(2)强调了美术学习中图像具有承载文化信息、传递文明的特点,理论学习和特质训练均从解读、探究具体作品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审美经验展开和深入。通过解读、探究,论及相关的社会文化问题和审美问题,渗透方法和知识教育。

同时要求作品图版的选择必须是经典的、民族的和具有时代特征的。

(3)在知识点的选择上,在强调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历史时期的、具有恒久价值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在尊重多元的同时,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地域、民族与文化的共同知识和价值,以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知

识、能力和态度的基础。

(四)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教科书在课程设计、内容编排、呈现方式等方面,努力推陈出新,大胆探索,

具有自己的特色。

1.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打破了过去“求全求多”的线性编写思路,改用以点带面的方法,激发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切入点。在编写教学专题时联系古今,比较中外,让学生将发散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成为学

习的主体。

2.关注学科前沿,突出教科书的时代性

教科书力求面向未来,在课程设计和内容选择上十分注重凸显“时代性”。如《现代媒体艺术》为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使用新媒体语言创作的新锐作品,这样,学生就可直观地感受到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新动向。另外,还特设了如“数字摄影的原理与技术”、“效果与技术处理”等内容来介绍当前学科的前沿成果和

新的创作手段。

3.内容编排富有弹性和可延展性

本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充分考虑了“可选择性”和“可拓展性”,编入多于规定课时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条件,使教学内容更趋于个

性化和多元化,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弹性和拓展空间。

4.变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多元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教科书突破过去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单向、封闭的教学模式,建议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大胆地去尝试或研究,充分调动、利用社区和网络资源,让学生走出

课堂。

5.教科书版式设计新颖,呈现方式多样化、立体化

教科书力求版面新颖、活泼,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科技手段及网络资源,注意开发图片资料数据库、教学资料光盘等丰富的电子教学资源,为学生的选择性

学习和可拓展性学习提供保证。

(五)山东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本教科书在贯彻“国家标准”的原则下,突出体现时代感、科学性和开放性。教科书的设计、印刷尽量做到精炼实用,减少制作成本,力求适合在我国不

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民族的地区使用。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突出“感受、比较”等学习方法 教科书的内容和形式设计突出美术学习的直观性、经验性特点。通过“比较”的编排,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感受和了解古今中外经典作品的差异与特点,深入体会祖国艺术的悠久传统、世界艺术的特点和当代艺术的新创造。这一编写和学习路径的设计,适应了当代数字、网络图像条件下学生同时接受中西、古今

美术信息的现实生活情境。

2.强调学习过程的开放性,突出“实践、创意”的学习环节

美术课程的两大内容——作品鉴赏和动手实践,既要求学生对最基本的学科要素、知识技能有所了解和学会应用,又要使学生将表达个性的审美感受与创意设计作为主要的课程目标。本教科书设计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鼓励动手实践、鼓励展示个性的内容环节,例如“操作导航”、“比较与讨论”、“研究与实践”、“艺术驿站”、“各抒己见”、“我学设计”等栏目,为教师

组织学生的“实践、创意”学习环节提供了平台和路径。

3.注重对学习过程、成果的质性评价,突出“自我评价”的学习策略 本教科书尤其突出对学生自我评价活动的展开,通过“单元学习自我评价”等内容,用侧重鼓励、减少等级的多元化标准,引导学生自觉发现和认识自己在美术课中所表现出的与他人不同的才能、智慧,进而促进学生体会自己的学

习态度、方法与成果,发展自我认识能力。

4.体现课程内容设计的实用性,突出适应性、变通性原则

针对目前高中美术师资与新课程改革的适应问题,本教科书一方面尽量给出明确的提示或范例,另一方面又注意为教师因地制宜地使用教科书提供可能。例如,在章节设计的逻辑关系上,为教师根据不同地区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在难度和进度上进行调整提供了条件;考虑到美术学习与学生身边生活应更加贴近,教科书也为教师根据需要对单元、课程的先后顺序进行改变预留了空间。

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使用的几点建议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式的改革。高中是学生走向社会就业和进入大学学习的预备阶段,其课程目标要求形成全面良好的公民素质,贴

近社会和高校的接纳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与递进的关系,合理选择、组合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使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另外,教师还应从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努力让学生成为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的一代新人。

1.全面落实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目标

美术课程教学目标是美术课程的根本所在。高中美术教科书比义务教育的美术教科书更凸显学科本体特征,精选了美术学科的基础内容,注意鉴赏和体验、鉴赏与操作实践的结合。教师要尽可能从“术”的角度谈美,这样做既能保证高中美术课程对鉴赏的基本要求,也可把高中美术新课程与过去高中美术欣赏

教学和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衔接起来。

2.注意把美术的过程与方法和美术课程的内容紧密结合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美术中学会美术,培养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教材中形象直观地呈现了观察、辨析、想象、创意、表现、探究、类比、隐喻、设计、制作等方法,教师可根据模块特点灵活安排,要引导学

生领悟或发现美术特有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3.选择适合高中学生兴趣和能力的接受方式

教师可采用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鼓励学生通过电脑扩大美术学习的空间。美术教科书采取了从作品、人物或现象切入的方式,从具体、个别入手,摆脱过去教科书从概念、概述说起的学究气息,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以点带面,以大容量的信息、大跨度的思维感受整体的、直觉的把握事物的方式,从而提高其综

合能力。

总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新课程的改革是追求卓越的大众教育。为实现此目标,《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和实验教科书都体现出较强的探索性,旨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高中美术课程体系。希望我们的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去学习和了解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再加以创造性地实施,为了每

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浅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的

多领域特色

日期: 2008-12-02 来源: 山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作者:马 婕

2008年秋,我省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为做好这项实验的教科书使用工作,山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于2007年12月23日至28日,组织高中各学科专家对实验教科书进行了学习、研究和评价工作。美术学科专家组成员对五种版本的美术实验教科书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审阅和评议,认为这五种版本的美术实验教科书,体现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要求的“新、全、精、专”的特点,从教科书中透出了编撰者与时俱进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博闻强识的文化底

蕴。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概况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开设是从1994年起步的,于1997年进行了两省一市的高中课程实验(仅限于美术欣赏)。用现在的眼光看,那套美术欣赏教科书在对当代艺术多元化之形态、观念和当今美术发展的方向等诸多方面体现不足。2004年秋季起,我国开始实验的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完全改变了过去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的思路,给予普通高中美术教科书以广阔的

空间和灵活的方式。

(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思路

1.把握美术课程发展趋势,正确处理鉴赏与表现的关系

日本和美国在高中美术教科书上呈现的浪漫和科学理性,代表了世界美术教育思想发展中“工具主义”和“本质主义”的两大流派。持工具论者强调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教育影响;持本质论者强调对美术内在规律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但世界各国的高中课程改革实际上都在寻找综合化的道路和学科深入的适合程序。因此,我国学科专家对高中美术课程的理解为:高中是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之上的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它既要从整体上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又要让学生进一步参与美术文化的传承活动。在教科书的设计中要突出美术的体验和实践特征,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表现能力,努力探寻和建构把鉴赏和体验紧密联系、鉴赏和表现互为推动的教科书体系。

2.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加强美术与生活、科技的联系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教科书中,编者有意识地将美术的学习内容与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相联系,引导学生横向关注一些问题,锻炼和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发展。同时,在教科书中渗透建构主义的思想,充分认识到“知识爆炸”使

教科书只能够提供有关知识的线索和切入点,重点强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教

学活动去探究和发现,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3.改变了美术欣赏的单一模式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教科书采取学分管理方式,以模块为单位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内容,追求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美术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和“现代媒体艺术”五个学习系列,系列中设置学习模块。这些学习系列以及下面的学习模块均为平行的关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自行选择学习内容。新教科书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改变了全一册或上下册的统一课本模式,出现了便于学生选择的多本模式;改变了平铺直叙的教科书呈现方式,出现了结构灵活的教材组织形式;改变了系统的美术门类和风格流派的鉴赏内容,呈

现针对学生发展需求的多样化的学习内容。

4.立足教学实际和长远发展,注意知识的衔接、过渡和可行性

由于我国在高中开设美术课程的时间还不长,现有的美术师资只具有美术鉴赏的教学经验,加上教学设施和课程资源的不足,学校领导的认识还需一个过程,因此,高中美术教科书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这些实际,把过去高中的单纯美术鉴赏知识的接受学习转化为对美术世界的主动探究,使我国高中美术课程的

改革步入了实践进程。

(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多本模式的特点

普通高中新课程打破了我国长期形成的统一模式的课程计划,提供“自助餐”式的选修课程。美术教科书随之改变了过去单纯艺术欣赏和人人必修的编制

模式。

1.教科书的设计体现针对性

教科书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利于发展的模块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不同的系列和模块,体现出课程的选择

性。

2.教科书的课程内容注重操作性

精选基础的视觉原理和造型要素组成学习的基本内容,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创作方式和评价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能力,体现出课程的基础性。

3.教科书的选材有现代意识

充分利用学科领域中适合学生发展的最新内容组织教材,同时关注学生的

生活经验,体现出课程的时代性。

4.教科书体现多文化性

教科书在充分体现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同时,注意融合我国民族民间美术的特色,吸取各地区丰富的原生态美术文化内容,使教科书既具有普适性

又具有鲜明的特色。

(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的主要呈现方式

在高中阶段,每个学生将从美术课程的五个平行系列的九个模块中自主选择三个模块完成必修学分,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继续学习获得选修学分。因此,普通高中美术教科书采用了以模块为单位分册编写的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发展

的需求,同时体现高中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美术教科书一般由系列、模块、主题三个层次构成。

1.学习系列

按照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教科书分为五个系列,分别是美术鉴赏、绘

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和现代媒体艺术。

2.学习模块

模块作为系列学习内容的载体,是学生选择学习的基本单位。按照18学时的容量相对集中安排学科内容。模块又分设基本模块和发展模块。基本模块侧重鉴赏内容,注意鉴赏和体验的结合;发展模块侧重实践表现,使学生能够更深

入地感受和体验。

3.学习主题

主题是每个模块中的内容选题,也是课程的基本单位。学习主题尽可能精选本学习系列中基础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与学生经验有关的、有吸引力的

美术学习内容。

(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的主体内容

教科书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教科书的主体内容不能只是知识和技法的简单罗列,而应由编写者精心安排组织形成教科书的内在结构。其主体内容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学习课题

按照时代感、基础性、多样化的原则,选择适合高中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兴趣的美术题材进入教科书。同时,课题要对高中学生产生吸引力并有一定的综

合性和开放性,以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文化情景。

2.基本内容

选择与学习课题相关的作品、人物或现象切入课程,如选择经典美术作品、同龄人美术作品、著名艺术家、有影响的艺术事件等。图片注重视觉效果,文字表述以点带面,课程内容有一定的辐射力,能够抓住高中学生的视线,触发青年

学生的心灵活动。

3.方法提示

用关键词提示美术体验的独特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感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技能技法及操作实践的同时,获得对美术语言和艺术思维方式的认识,如主要作品、人物或事件过程的注解、有关技能技法或人物事件的分析、相关艺术形式或方法风格的联系比较等。同时,设计了一些可选择的、低难度的练习,让学生

进行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尝试和作业,以加深其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

4.课程小结

为提高学生总结归纳和抽象思维的能力,美术教科书专门设置相关项目,概述课程内容,梳理课程重点,加深学生对学习主题的理解。完整的课程结构一般采用先发散后聚合、先演绎后归纳的编排方式,这种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

一般的学习形式,恰恰反映了艺术活动的特点。

5.评价建议

美术教科书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提供多元开放甚至进行“心理建构”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如设置观察、记录、眼力自测、作品展览、速写本交流等方法,运用多主体评价、多方式评价、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协商式评价等不

拘一格的评价手段,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6.选择学习

普通高中的学习要更多地考虑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美术教科书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了课程内容拓展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示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和资料来源。如向学生介绍如何运用计算机、图书馆等现代教学设施进行学习,配合教科书定制光碟,既可以用于学生在计算机上自学,又可成为教师教学活动中

的资源库。

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五种版本各自的特点

(一)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1.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1)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价值观和模式得到了具体化和再创造。

(2)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美术兴趣与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少而精,每个模块

之间既协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统一的体系下各有特点。

(3)以生动和趣味导入,浅显易懂与深入精到相结合。力求深入浅出,在实

践过程中处理好理论及实践活动的关系。

(4)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脉相承,既相互衔接又有一定的区别,体现一体化和阶段化的结合。历史、文学、音乐、社会相联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5)其价值取向是教学活动和美术学科范畴相结合。在内容选择上,突出作为一种修养必备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美术文化。

2.教科书目标结构和体例

(1)目标与结构

按照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教科书分为欣赏、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摄影/摄像九个模块,共9册。定性为文

化修养课程,体例统一,教学理念统一。

A.以学生为本。内容选择和方式方法以符合高中生心理、生理特点和学生需要

为出发点。

B.变教师单纯讲授、满堂灌的模式为教学互动,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动性和表达

的空间。

C.以提高审美能力、鉴别能力为重要目标,培养“眼力”,提高“品位”。

D.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具体训练与表现为主的前提下,理论与欣赏兼而有之。有资料查询、信息处理、考察参观、讨论表达、艺术实践等环节与活动。

(2)体例呈现方式

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教科书功能与面貌。九个模块体例各有差异。鉴赏模块以介绍优秀作品为主,力求突出学生的活动和表达;工艺、设计与绘画、雕塑模块富有趣味的内容与清晰的示范,吸引学生参与实践、表现;书法、篆刻、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摄影/摄像模块,欣赏和表现结合、图文并茂、手脑并用,使教科书呈现出观赏性与实用性统一的面貌,真正达到了体例服从目标、服从教

学需要的目的。

(二)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1.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本教科书既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转化为可供师生课堂教学具体实施的内容,又体现了课改新理念;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知识、技法的基础,而且还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法、学法的基础,使教科书成为课堂教学的依据和

学生学习美术的资源。

(1)按新课标规定的五个系列九个模块共编了九册,体现了每个系列规定的内容与目标,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

(2)以建构主义认知理论为基础的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编写教科书。内容选择注重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国美术与外国美术的比例关系,还体现了创作方法、材料运用、技术处理与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能引导学

生认识、理解美术的多元化,鼓励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发挥创新精神。

(3)教科书是教本与学本的统一体。教科书的内容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紧密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以学生喜欢和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同时,内容以案例学习、问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进行安排,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入,使学生能主动探究、讨论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

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4)教科书所确立的知识、方法和步骤准确、科学,内容设计体现出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使学生通过系列作业的艺术实践,不仅习得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能从中学会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为其终身学习获取所必备的知识与方

法奠定基础。

(5)教科书版式新颖、图像色彩准确。正16开的开本、精选浓缩的内容、相

对低廉的定价使其具有广泛的地区适应性。

2.内容呈现

(1)教科书以“范例教学”的理念构建教科书内容,使得庞杂的美术知识体系高度概括和浓缩,让学生通过“范例学习”获得学习美术的方法,做到举一反

三。

(2)教科书以问题链、问题串和案例形式呈现,以精彩的故事和情境引入,使教科书更倾向于成为学生学习的“学本”,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1.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1)体现了视觉审美语言在学习中的内化和交流功能。

(2)突出了学科模块学习的本质属性。

(3)注重可选择性且具有灵活性和可适性空间。

2.教科书的内容

(1)每课的编写均遵循以下原则:图文欣赏导入、人文与审美综合、方法串联、训练探索、审美拓展、尝试表现、多元评价。每课均设置“思考与交流”、“活动建议”等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融汇该课的文化知识,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每单元均设置“相关链接”,

其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拓展。

(2)强调了美术学习中图像具有承载文化信息、传递文明的特点,理论学习和特质训练均从解读、探究具体作品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审美经验展开和深入。通过解读、探究,论及相关的社会文化问题和审美问题,渗透方法和知识教育。

同时要求作品图版的选择必须是经典的、民族的和具有时代特征的。

(3)在知识点的选择上,在强调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历史时期的、具有恒久价值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在尊重多元的同时,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地域、民族与文化的共同知识和价值,以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知

识、能力和态度的基础。

(四)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教科书在课程设计、内容编排、呈现方式等方面,努力推陈出新,大胆探索,

具有自己的特色。

1.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打破了过去“求全求多”的线性编写思路,改用以点带面的方法,激发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切入点。在编写教学专题时联系古今,比较中外,让学生将发散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成为学

习的主体。

2.关注学科前沿,突出教科书的时代性

教科书力求面向未来,在课程设计和内容选择上十分注重凸显“时代性”。如《现代媒体艺术》为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使用新媒体语言创作的新锐作品,这样,学生就可直观地感受到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新动向。另外,还特设了如“数字摄影的原理与技术”、“效果与技术处理”等内容来介绍当前学科的前沿成果和

新的创作手段。

3.内容编排富有弹性和可延展性

本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充分考虑了“可选择性”和“可拓展性”,编入多于规定课时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条件,使教学内容更趋于个

性化和多元化,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弹性和拓展空间。

4.变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多元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教科书突破过去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单向、封闭的教学模式,建议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大胆地去尝试或研究,充分调动、利用社区和网络资源,让学生走出

课堂。

5.教科书版式设计新颖,呈现方式多样化、立体化

教科书力求版面新颖、活泼,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科技手段及网络资源,注意开发图片资料数据库、教学资料光盘等丰富的电子教学资源,为学生的选择性

学习和可拓展性学习提供保证。

(五)山东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本教科书在贯彻“国家标准”的原则下,突出体现时代感、科学性和开放性。教科书的设计、印刷尽量做到精炼实用,减少制作成本,力求适合在我国不

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民族的地区使用。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突出“感受、比较”等学习方法 教科书的内容和形式设计突出美术学习的直观性、经验性特点。通过“比较”的编排,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感受和了解古今中外经典作品的差异与特点,深入体会祖国艺术的悠久传统、世界艺术的特点和当代艺术的新创造。这一编写和学习路径的设计,适应了当代数字、网络图像条件下学生同时接受中西、古今

美术信息的现实生活情境。

2.强调学习过程的开放性,突出“实践、创意”的学习环节

美术课程的两大内容——作品鉴赏和动手实践,既要求学生对最基本的学科要素、知识技能有所了解和学会应用,又要使学生将表达个性的审美感受与创意设计作为主要的课程目标。本教科书设计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鼓励动手实践、鼓励展示个性的内容环节,例如“操作导航”、“比较与讨论”、“研究与实践”、“艺术驿站”、“各抒己见”、“我学设计”等栏目,为教师

组织学生的“实践、创意”学习环节提供了平台和路径。

3.注重对学习过程、成果的质性评价,突出“自我评价”的学习策略 本教科书尤其突出对学生自我评价活动的展开,通过“单元学习自我评价”等内容,用侧重鼓励、减少等级的多元化标准,引导学生自觉发现和认识自己在美术课中所表现出的与他人不同的才能、智慧,进而促进学生体会自己的学

习态度、方法与成果,发展自我认识能力。

4.体现课程内容设计的实用性,突出适应性、变通性原则

针对目前高中美术师资与新课程改革的适应问题,本教科书一方面尽量给出明确的提示或范例,另一方面又注意为教师因地制宜地使用教科书提供可能。例如,在章节设计的逻辑关系上,为教师根据不同地区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在难度和进度上进行调整提供了条件;考虑到美术学习与学生身边生活应更加贴近,教科书也为教师根据需要对单元、课程的先后顺序进行改变预留了空间。

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使用的几点建议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式的改革。高中是学生走向社会就业和进入大学学习的预备阶段,其课程目标要求形成全面良好的公民素质,贴

近社会和高校的接纳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与递进的关系,合理选择、组合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使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另外,教师还应从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努力让学生成为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的一代新人。

1.全面落实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目标

美术课程教学目标是美术课程的根本所在。高中美术教科书比义务教育的美术教科书更凸显学科本体特征,精选了美术学科的基础内容,注意鉴赏和体验、鉴赏与操作实践的结合。教师要尽可能从“术”的角度谈美,这样做既能保证高中美术课程对鉴赏的基本要求,也可把高中美术新课程与过去高中美术欣赏

教学和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衔接起来。

2.注意把美术的过程与方法和美术课程的内容紧密结合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美术中学会美术,培养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教材中形象直观地呈现了观察、辨析、想象、创意、表现、探究、类比、隐喻、设计、制作等方法,教师可根据模块特点灵活安排,要引导学

生领悟或发现美术特有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3.选择适合高中学生兴趣和能力的接受方式

教师可采用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鼓励学生通过电脑扩大美术学习的空间。美术教科书采取了从作品、人物或现象切入的方式,从具体、个别入手,摆脱过去教科书从概念、概述说起的学究气息,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以点带面,以大容量的信息、大跨度的思维感受整体的、直觉的把握事物的方式,从而提高其综

合能力。

总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新课程的改革是追求卓越的大众教育。为实现此目标,《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和实验教科书都体现出较强的探索性,旨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高中美术课程体系。希望我们的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去学习和了解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再加以创造性地实施,为了每

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文章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作者:仇杰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年第06期 [摘要]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高中历史教学三维目标之一,在高中历 ...

    浅析高中英语教材的整合教学

    浅析高中英语教材的整合教学 摘要:新课标对教材的使用提出了如下建议:"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的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教材整合 ...

    浅析普通话与口语训练课程的教学方法

    摘 要:普通话与口语训练是铁道旅客运输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以实训为主.理论讲授为辅,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普通话的听说能力,使学生能用清晰.流利的普通话与人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符合职业领域的岗位要求,为学生未 ...

    浅析课改后如何上好高中美术课

    浅析课改后如何上好高中美术课 汝州二高 黄旭光 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逐渐推开,这次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感到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必须转变角色,另一方面要重视自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例

    语言类(语言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一.古代汉语 1.汉字的结构(论汉字的结构规律或者论汉字的结构类型等) 2.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文化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探讨等) 3.六书性质特点(六书文化探讨.从六书的演变看汉字的造字法等 ...

    浅析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策略

    [摘要]计算机作为一种不再新鲜的新兴事物,在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形成自身的学科特点.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慢慢成为关注的焦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本文根据多年计算机教学的经 ...

    浅析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析我市中小学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智能机器人教育就是计算机和计算机语言.通信.传感技 ...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毕业论文工作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 毕业论文的写作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凡未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论文不合格者,不得毕业. 2. 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