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特性

学前教育的特性

一、学前教育的基础性

基础原为建筑房屋时在底部安放的基石,引申为事物的起始点、根本。基础不可须臾而离,离开基础的空中楼阁是永远也建不起来的。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奠基性的特征。学前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开端,而且是整个教育链条的起点。

(一)学龄前期是个人发展的基础阶段

学前教育的基础性首先是由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这一阶段是个人发展的基础阶段、开端时期。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推出一项学前教育计划,取名为“开端计划”(Head Start),英国于1997年推出了一项学前教育计划,也名为“确保开端”(Sure Start)。英美两国均使用“开端”来称呼其学前教育方案,反映了他们将学前期视为个人发展的基础和起点阶段的思想。

在个体的生命历程中,从受孕分娩开始,历经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

1童期、 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等阶段,其中,新生儿期到幼儿期属于学前教育时期,这

是人生成长的基础阶段,没有人能够逾越。当然,千百年来,人们也试图尽快缩短个人成长的过程,甚至设想取消个人发展的基础阶段。在神话传说中,先圣先哲或英雄人物,往往被描绘为不需经过幼年阶段的准备就可拥有超人能力的形象。比如,《史记》载黄帝“生而神

2灵,弱而能言”;《封神演义》里的哪咤是从其母怀孕三年六个月产出的一个肉球里跳出来

的,生而能满地行走。当然,这些生而能言、生而能走的超人,不可能是现实中的人,只能是传说,是人们的想象。现实的情况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学前期是必经的发展阶段,想越过或加快这一过程,只能适得其反。这就像植物的生长一样,必须经过播种、发芽、生长、结果的过程,如果嫌幼苗生长太慢,想通过“拔苗”的办法,帮助幼苗越过发芽、生长的漫长过程而迅速获取果实,那只能像《孟子·公孙丑上》里的宋国人“揠苗助长”的故事那样,“非无益,而又害之”。

(二)学前教育的内容具有基础性

学前教育基础性还体现在学前教育的内容方面。中小学阶段的教育,虽然也以促进青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宗旨,但在实际工作中更偏重于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学前教育则强调保育、教育一体,在做好对婴幼儿看护、照料的基础上,通过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前儿童获得行为习惯、探索环境等方面的初步经验,体现基础性。 学前教育的“保”即保育(Care),指的是对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照料、看护,着眼于饮食、睡眠、盥洗、卫生、疾病预防、安全等工作。这些工作旨在保证儿童身体的发展、生理的成长,相对于教儿童读写算的知识而言,无疑是更基础性的工作。从逻辑上来看,由于学前儿童还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保育”还不能自给,因此,学前教育为学前儿童提供基础性的保育服务,就成为其基本内容之一。就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对年轻一代尤其是婴幼儿生活的照料,则是确保人口繁衍的基础性工作,这一工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由家庭或在家庭中完成。而人类社会最初的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机构,主要关心的是儿童的道德、知识的传授,照料儿童吃喝拉撒睡等基础性工作似乎被视为家庭的专利,上不得学校台面。但在现代社会中,受父母就业、社会学前教育机构日趋普遍等因素的影响,学前儿童离开家庭的时间提前,看护儿童的工作,由家庭转向社会化机构,就成为必然。 就学前教育的“教育”(Education)而言,其程度必须也只能是基础性的。首先,对学1

2 秦金亮.儿童发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 司马迁.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1994:1

前儿童“教育”内容应着眼于基础。不论是身体锻炼,还是知识教学、行为习惯养成,或者美术、音乐等艺术教育,首要的是培养兴趣、濡染基本经验,以便为他们日后入小学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如果无视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对学前儿童进行过度的知识教学、能力开发,只能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给他们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其次,学前儿童“教育”主要在日常保育、游戏等活动中实行,专门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是学前教育的活动方式之一,当前学前教育领域保教一体化的出现,正是学前教育中“教育”特殊性的必然要求。因此,美国主流观点就认同:儿童保育“也具有教育性,它为儿童的智力需要提供帮助,并且帮助

3他们参加从出生就开始的学习过程。”

(三)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础

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位于教育链条的起点,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础。19世纪以前,学前教育主要在家中进行,是家庭学前教育时期,学前教育还不属于国民教育制度。进入19世纪后,随着社会学前教育逐步建立,学前教育逐渐成为现代国民教育制度的一部分。顾名思义,国民教育是为本国国民(公民)举办的学校教育,一般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4。从根本上说,国民教育制度是主权国家通过制度或法律的规定,为本国公民所提供的不同层次、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系统。

国民教育制度是随着近现代义务教育的实施而建立起来的,学前教育一开始并不受重视。1833年,法国颁布《基佐法案》,确立了法国初等教育体制,其中,首次提出了政府管理托儿所的要求;1837年,法国政府发布《托儿所管理条例》,正式把托儿所纳入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之中。此后,各国陆续将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纳入政府管理之列,学前教育成为国民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我国在1904年颁布《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学前教育被纳入国民教育之列。在当代各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位于国民教育链条的起点,名副其实地充当了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石。

(四)学前教育基础性的维护

学前教育无论是从个人发展角度而言,还是从学前教育的“教育”内容及其在国民教育制度中的地位来看,基础性是其显著特点。学前教育既是个人发展的第一阶,也为国民教育制度、民族的发展奠基。那么,如何维护或发挥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就成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或准学前教育工作者们必需考量的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尤其是那些承担教育管理职责的人。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对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存疑者罕有;但是,学前教育是否也具有基础性地位,不少人还持怀疑态度,这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其次,要积极发挥学前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学前教育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但其基础性作用能否发挥,则取决于我们是否将学前教育摆在基础的位置。如果将学前教育剔除在基础之外,或摆在基础之上,那对个人和社会都将是一种灾难。相信读者在读完本书各章内容后,会形成自己的合理判断。

3 George S.Morrison.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第八版)[M].王全志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36

4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1)[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68

学前教育的特性

一、学前教育的基础性

基础原为建筑房屋时在底部安放的基石,引申为事物的起始点、根本。基础不可须臾而离,离开基础的空中楼阁是永远也建不起来的。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奠基性的特征。学前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开端,而且是整个教育链条的起点。

(一)学龄前期是个人发展的基础阶段

学前教育的基础性首先是由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这一阶段是个人发展的基础阶段、开端时期。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推出一项学前教育计划,取名为“开端计划”(Head Start),英国于1997年推出了一项学前教育计划,也名为“确保开端”(Sure Start)。英美两国均使用“开端”来称呼其学前教育方案,反映了他们将学前期视为个人发展的基础和起点阶段的思想。

在个体的生命历程中,从受孕分娩开始,历经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

1童期、 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等阶段,其中,新生儿期到幼儿期属于学前教育时期,这

是人生成长的基础阶段,没有人能够逾越。当然,千百年来,人们也试图尽快缩短个人成长的过程,甚至设想取消个人发展的基础阶段。在神话传说中,先圣先哲或英雄人物,往往被描绘为不需经过幼年阶段的准备就可拥有超人能力的形象。比如,《史记》载黄帝“生而神

2灵,弱而能言”;《封神演义》里的哪咤是从其母怀孕三年六个月产出的一个肉球里跳出来

的,生而能满地行走。当然,这些生而能言、生而能走的超人,不可能是现实中的人,只能是传说,是人们的想象。现实的情况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学前期是必经的发展阶段,想越过或加快这一过程,只能适得其反。这就像植物的生长一样,必须经过播种、发芽、生长、结果的过程,如果嫌幼苗生长太慢,想通过“拔苗”的办法,帮助幼苗越过发芽、生长的漫长过程而迅速获取果实,那只能像《孟子·公孙丑上》里的宋国人“揠苗助长”的故事那样,“非无益,而又害之”。

(二)学前教育的内容具有基础性

学前教育基础性还体现在学前教育的内容方面。中小学阶段的教育,虽然也以促进青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宗旨,但在实际工作中更偏重于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学前教育则强调保育、教育一体,在做好对婴幼儿看护、照料的基础上,通过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前儿童获得行为习惯、探索环境等方面的初步经验,体现基础性。 学前教育的“保”即保育(Care),指的是对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照料、看护,着眼于饮食、睡眠、盥洗、卫生、疾病预防、安全等工作。这些工作旨在保证儿童身体的发展、生理的成长,相对于教儿童读写算的知识而言,无疑是更基础性的工作。从逻辑上来看,由于学前儿童还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保育”还不能自给,因此,学前教育为学前儿童提供基础性的保育服务,就成为其基本内容之一。就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对年轻一代尤其是婴幼儿生活的照料,则是确保人口繁衍的基础性工作,这一工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由家庭或在家庭中完成。而人类社会最初的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机构,主要关心的是儿童的道德、知识的传授,照料儿童吃喝拉撒睡等基础性工作似乎被视为家庭的专利,上不得学校台面。但在现代社会中,受父母就业、社会学前教育机构日趋普遍等因素的影响,学前儿童离开家庭的时间提前,看护儿童的工作,由家庭转向社会化机构,就成为必然。 就学前教育的“教育”(Education)而言,其程度必须也只能是基础性的。首先,对学1

2 秦金亮.儿童发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 司马迁.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1994:1

前儿童“教育”内容应着眼于基础。不论是身体锻炼,还是知识教学、行为习惯养成,或者美术、音乐等艺术教育,首要的是培养兴趣、濡染基本经验,以便为他们日后入小学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如果无视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对学前儿童进行过度的知识教学、能力开发,只能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给他们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其次,学前儿童“教育”主要在日常保育、游戏等活动中实行,专门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是学前教育的活动方式之一,当前学前教育领域保教一体化的出现,正是学前教育中“教育”特殊性的必然要求。因此,美国主流观点就认同:儿童保育“也具有教育性,它为儿童的智力需要提供帮助,并且帮助

3他们参加从出生就开始的学习过程。”

(三)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础

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位于教育链条的起点,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础。19世纪以前,学前教育主要在家中进行,是家庭学前教育时期,学前教育还不属于国民教育制度。进入19世纪后,随着社会学前教育逐步建立,学前教育逐渐成为现代国民教育制度的一部分。顾名思义,国民教育是为本国国民(公民)举办的学校教育,一般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4。从根本上说,国民教育制度是主权国家通过制度或法律的规定,为本国公民所提供的不同层次、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系统。

国民教育制度是随着近现代义务教育的实施而建立起来的,学前教育一开始并不受重视。1833年,法国颁布《基佐法案》,确立了法国初等教育体制,其中,首次提出了政府管理托儿所的要求;1837年,法国政府发布《托儿所管理条例》,正式把托儿所纳入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之中。此后,各国陆续将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纳入政府管理之列,学前教育成为国民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我国在1904年颁布《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学前教育被纳入国民教育之列。在当代各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位于国民教育链条的起点,名副其实地充当了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石。

(四)学前教育基础性的维护

学前教育无论是从个人发展角度而言,还是从学前教育的“教育”内容及其在国民教育制度中的地位来看,基础性是其显著特点。学前教育既是个人发展的第一阶,也为国民教育制度、民族的发展奠基。那么,如何维护或发挥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就成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或准学前教育工作者们必需考量的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尤其是那些承担教育管理职责的人。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对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存疑者罕有;但是,学前教育是否也具有基础性地位,不少人还持怀疑态度,这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其次,要积极发挥学前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学前教育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但其基础性作用能否发挥,则取决于我们是否将学前教育摆在基础的位置。如果将学前教育剔除在基础之外,或摆在基础之上,那对个人和社会都将是一种灾难。相信读者在读完本书各章内容后,会形成自己的合理判断。

3 George S.Morrison.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第八版)[M].王全志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36

4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1)[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68


    相关文章

    2014年临床检验技师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考试大纲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2014 年临床检验技师考试大纲-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科目:1-基本知识 2-相关专业知识 3-专业知识 4-专业实践能力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1)微生物的概念 1.微生物.微生物 (2)微生物的分类及作用 学 ...

    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一般特性

    摘 要: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结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及遵循美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一般特性有视觉性.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全体性和基础 ...

    特性要因图

    特性要因图 讲师:讲师:杨铧 聚成华企在线商学院 一. 前言 所谓特性要因图就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吾人将这些要因予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简言之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特性)的诸多原因(要因), ...

    浅谈党员教育的时代特性 崔益虎

    文章摘要: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党的先进性要求,正是基于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这一基本目标,党员的先进性要求赋予了党员教育的时代特性.党的各个时期中心工作决定了党员教育内容的时代特性:社会存在决定了党 ...

    高校辅导员工作特性分析与工作漫谈

    高校辅导员工作特性分析与工作漫谈 [摘 要]本文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性.角色定位.工作目的.工作原则出发,总结归纳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重点,突出强调了大学新生适应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分析了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技巧与方法. [ ...

    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认知

    第19卷第3期2011年6月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tional Prosecutors College Vol.19No.3Jun.2011 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认知 张志铭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 ...

    人的发展:终身教育的理解

    作者:黎蓉 开放教育研究 2007年12期 [修回日期]2006-05-02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79(2007)03-0014-03 人的发展是古今中外思想家都关心的问题,它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

    1.[岗位廉洁风险点查找表]

    岗位廉洁风险点查找表 填表人签字: 杨成 部门负责人签名: 填表时间:2012 年 8 月 31 日 说 明 一.风险种类 (一)思想道德风险.思想道德风险是指因私欲.私利等自身思想道德偏误或因亲情请托等情节,可能造成个人行为规范及职业操守 ...

    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论文)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课程论文 题 目 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 任课老师 王学顺 学院班级 工学院 自动化xxx 姓名学号 Xxx xxxxxxxxx 时 间 2013年12月4日 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 xxx (北京xx大学,自动化x ...

    全面质量管理考试试题库(完整)(1)

    第一篇章:基础概念和原理 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填空题: 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ISO 9000标准把质量特性定义为:(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相关的(固有特性). 3.产品质量特性包括: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