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十大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这正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 1000 美元向 3000 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既是“发展 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值此,中国基础教育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 模最大的、最深刻的一次课程改革。人们习惯上把此次课程改革称之为新中国建 立以来的第八次课改,更简便的叫法是——新课改。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从未接受 过如此频繁的新课程培训,新课程理念被某些专家说得神乎其神,深不可测。在 某地一次针对 30 多所中学部分教师的问卷调查中, 在收到的 523 份有效答卷中, 能正确答出“此次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新课程最主要的教学方式 是什么?”两个问题的教师,仅有 56 位,正确率为 10.7%。这些教师都已经受 过不止一次的县级以上新课程培训,足见新课程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 所谓教育理念,就是指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与观念。我认为,所谓的 新课程理念只不过是教育本旨的回归,并没有太多所谓的“新理论”。它既不像 某些专家所说的那么神秘莫测,也不像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难以实施。不过,每 位中小学教师还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的主要精神, 并把它化为日常的教 育教学行为之中。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容是否可以用以下十句话来表达—— 一、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改变作为首要目标, 力争使新一代的国 民具有适应 21 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了:“改变课程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 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在基础 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 要意义。 有人说,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以后,还要不要素质教育呢?说明提这个问题的 同志是没有完全领会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的。 我们不要忘记我国的教育总 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我们也不要忘记这次 课改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们更 不要忘记,中国教育的最大任务不是培养只会解题应试的人,也不是瞄准培养少 数精英或一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狭窄目标, 而是要在造就数以亿计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同时,努力完成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巨大的贡献。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 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 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 我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主裁命运。既然观念可以影响一个人的 一生,那么教育观念的转变就足以改变一位教师的命运,影响这位教师所教学生 的一生。记得在 1998 年的一次省级高中教学研讨会上,我向与会的数十位一线 教师介绍了自己的“一节课只讲授 22.5 分钟以内”的观点,一位老教师在会上 提出这样的质疑:“请问本书林老师,我每节课 45 分钟拚命地讲,都无法教完 高中物理的三本书,不知你是怎样用这么少的时间教完的?”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说: “这位老师所提的是如何 „教‟ 完它, 而我所说的是如何教学生 „学‟ 完它。 ” 虽然这里的„教‟与„学‟仅一字之差,却能从中折射出两位老师不同的教育观 念。 我认为,中国教师是世界上最自信的教师,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相信教材是用 来„教‟的,而不是教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学会自学教材的。有一位中学数学教 师在上课时,发现有位学生没有听讲却在看书,老师就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上 课不听老师讲呢?”该学生答道:“我听不懂,想看看书。”老师非常气愤地指 责道: “你听都听不懂还想看懂?” 然后向讲台方向走了几步回过头来补了一句: “简直不可思议。”是的,在这位老师的心中,书只有通过老师教学生才会懂, 学生自己如果能够看懂,那就是不可思议的事。 所谓转变方式,即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教的方式的转变,其目的也是 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

这次课程改革过程中,我国借鉴了美国自 19 世纪 末就开始的,现正被其大、中、小学大力提倡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 项目为中心的学习”的成功经验,引入了“研究性学习”这一新课程。其意义就 在于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赋予学生以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主 决策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人 类面临的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对人类、对社会的责任 感。 不仅如此,本次课程改革还希望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乃至生存环境,把 中国中小学生从“课堂上被动地听老师讲,课堂外埋头于书本,专心做大量与实 际生活严重脱离的练习”中摆脱出来;从过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来,还给他 们应有的自由时空,让他们快乐健康地度过青少年时期,让他们睁开眼睛看自然 界、看社会、看生活。 所谓重建制度,即重新建立学校管理制度与教育评价制度。这里所说的教育 评价制度,包括政府对教育部门、社会对学校、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 家长对老师、老师对学生、乃至社会对人才的评价等。不过,我认为制度也是一 种文化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是文化是文明,就只能继承 与发展, “重建” 提 有点过于激进, 有可能被执行者错误地理解造成严重的后果。 比较恰当的提法应当是“改革制度”。 三、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新课程追求的是: 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 值观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 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课程改革 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就得先弄明白现代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都有哪 些特征。简单地概括起来,现代学习方式有五个最基本的特征――“主动性、独 立性、 独特性、 体验性与问题性” 这与传统学习方式的五个最基本特征―― , “被 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有着本质的不同。新课程下,教师课 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有意识地设计能够形成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课。 在课堂教学 过程中,着力体现这“五性特征”,至于具体的体现方法,在本书以后章节中将 给予详细介绍。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所要完成的三大主 要任务中,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尤其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核心的任务。教师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最终目标是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在学校里的 生存条件, 改变培养出来的人能够比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更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 能力。 四、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里的“一切”,指的 是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方略的制订,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促 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学生”,显然是指学校里的每一位学生; 这里的“发展”,指的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及一切课外活动,都要把目标锁定在能 够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之上, 有利于学生在学校获得今后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基本 生存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学会办 事的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以保证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 因此,有人干脆把这句话说成: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一切。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口号虽然比较动听,但 如果把它理解为“教师可以替代学生的一切”、“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要在教师的 指示下进行”等,那将是中国学生的最大不幸。如今不少所谓重点中学的校长, 总是带着自豪的神情向外界介绍:“我的学校是全封闭管理……。”当我听到这 类话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难道要把一个自然人转变化社会人的教 育,却能够把受教育者最美好的青春封锁在“全封闭”的校园里吗? 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 “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 天将生活在过去。”因此,我国的教育方针不能企求培养完人――把每一位普通 人都培养成“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雷锋式的人”、“社会主义事业的 建设者与接班人” 而应当首先完成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 , 全力打造合格的公民。

五、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专家一致认为,我国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 “三

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一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二是 要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三是逐步形成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五是具有初 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六是具有适应终身学 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七是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八是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九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一代新人。 第二、新课改的具体目标应实现六大转变: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 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 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改变课 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 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以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 识和技能。四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是改变课 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 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六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有句话说得好:有经验的校长抓课堂,缺乏经验的校长抓门房。我认为,工 落实这六大目标,对于基层学校来说,关键是要化为可操作的制度,落实于学校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对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主要是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 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这正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 1000 美元向 3000 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既是“发展 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值此,中国基础教育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 模最大的、最深刻的一次课程改革。人们习惯上把此次课程改革称之为新中国建 立以来的第八次课改,更简便的叫法是——新课改。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从未接受 过如此频繁的新课程培训,新课程理念被某些专家说得神乎其神,深不可测。在 某地一次针对 30 多所中学部分教师的问卷调查中, 在收到的 523 份有效答卷中, 能正确答出“此次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新课程最主要的教学方式 是什么?”两个问题的教师,仅有 56 位,正确率为 10.7%。这些教师都已经受 过不止一次的县级以上新课程培训,足见新课程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 所谓教育理念,就是指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与观念。我认为,所谓的 新课程理念只不过是教育本旨的回归,并没有太多所谓的“新理论”。它既不像 某些专家所说的那么神秘莫测,也不像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难以实施。不过,每 位中小学教师还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的主要精神, 并把它化为日常的教 育教学行为之中。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容是否可以用以下十句话来表达—— 一、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改变作为首要目标, 力争使新一代的国 民具有适应 21 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了:“改变课程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 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在基础 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 要意义。 有人说,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以后,还要不要素质教育呢?说明提这个问题的 同志是没有完全领会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的。 我们不要忘记我国的教育总 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我们也不要忘记这次 课改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们更 不要忘记,中国教育的最大任务不是培养只会解题应试的人,也不是瞄准培养少 数精英或一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狭窄目标, 而是要在造就数以亿计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同时,努力完成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巨大的贡献。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 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 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 我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主裁命运。既然观念可以影响一个人的 一生,那么教育观念的转变就足以改变一位教师的命运,影响这位教师所教学生 的一生。记得在 1998 年的一次省级高中教学研讨会上,我向与会的数十位一线 教师介绍了自己的“一节课只讲授 22.5 分钟以内”的观点,一位老教师在会上 提出这样的质疑:“请问本书林老师,我每节课 45 分钟拚命地讲,都无法教完 高中物理的三本书,不知你是怎样用这么少的时间教完的?”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说: “这位老师所提的是如何 „教‟ 完它, 而我所说的是如何教学生 „学‟ 完它。 ” 虽然这里的„教‟与„学‟仅一字之差,却能从中折射出两位老师不同的教育观 念。 我认为,中国教师是世界上最自信的教师,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相信教材是用 来„教‟的,而不是教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学会自学教材的。有一位中学数学教 师在上课时,发现有位学生没有听讲却在看书,老师就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上 课不听老师讲呢?”该学生答道:“我听不懂,想看看书。”老师非常气愤地指 责道: “你听都听不懂还想看懂?” 然后向讲台方向走了几步回过头来补了一句: “简直不可思议。”是的,在这位老师的心中,书只有通过老师教学生才会懂, 学生自己如果能够看懂,那就是不可思议的事。 所谓转变方式,即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教的方式的转变,其目的也是 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

这次课程改革过程中,我国借鉴了美国自 19 世纪 末就开始的,现正被其大、中、小学大力提倡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 项目为中心的学习”的成功经验,引入了“研究性学习”这一新课程。其意义就 在于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赋予学生以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主 决策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人 类面临的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对人类、对社会的责任 感。 不仅如此,本次课程改革还希望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乃至生存环境,把 中国中小学生从“课堂上被动地听老师讲,课堂外埋头于书本,专心做大量与实 际生活严重脱离的练习”中摆脱出来;从过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来,还给他 们应有的自由时空,让他们快乐健康地度过青少年时期,让他们睁开眼睛看自然 界、看社会、看生活。 所谓重建制度,即重新建立学校管理制度与教育评价制度。这里所说的教育 评价制度,包括政府对教育部门、社会对学校、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 家长对老师、老师对学生、乃至社会对人才的评价等。不过,我认为制度也是一 种文化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是文化是文明,就只能继承 与发展, “重建” 提 有点过于激进, 有可能被执行者错误地理解造成严重的后果。 比较恰当的提法应当是“改革制度”。 三、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新课程追求的是: 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 值观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 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课程改革 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就得先弄明白现代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都有哪 些特征。简单地概括起来,现代学习方式有五个最基本的特征――“主动性、独 立性、 独特性、 体验性与问题性” 这与传统学习方式的五个最基本特征―― , “被 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有着本质的不同。新课程下,教师课 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有意识地设计能够形成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课。 在课堂教学 过程中,着力体现这“五性特征”,至于具体的体现方法,在本书以后章节中将 给予详细介绍。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所要完成的三大主 要任务中,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尤其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核心的任务。教师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最终目标是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在学校里的 生存条件, 改变培养出来的人能够比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更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 能力。 四、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里的“一切”,指的 是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方略的制订,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促 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学生”,显然是指学校里的每一位学生; 这里的“发展”,指的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及一切课外活动,都要把目标锁定在能 够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之上, 有利于学生在学校获得今后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基本 生存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学会办 事的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以保证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 因此,有人干脆把这句话说成: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一切。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口号虽然比较动听,但 如果把它理解为“教师可以替代学生的一切”、“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要在教师的 指示下进行”等,那将是中国学生的最大不幸。如今不少所谓重点中学的校长, 总是带着自豪的神情向外界介绍:“我的学校是全封闭管理……。”当我听到这 类话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难道要把一个自然人转变化社会人的教 育,却能够把受教育者最美好的青春封锁在“全封闭”的校园里吗? 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 “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 天将生活在过去。”因此,我国的教育方针不能企求培养完人――把每一位普通 人都培养成“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雷锋式的人”、“社会主义事业的 建设者与接班人” 而应当首先完成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 , 全力打造合格的公民。

五、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专家一致认为,我国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 “三

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一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二是 要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三是逐步形成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五是具有初 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六是具有适应终身学 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七是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八是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九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一代新人。 第二、新课改的具体目标应实现六大转变: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 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 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改变课 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 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以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 识和技能。四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是改变课 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 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六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有句话说得好:有经验的校长抓课堂,缺乏经验的校长抓门房。我认为,工 落实这六大目标,对于基层学校来说,关键是要化为可操作的制度,落实于学校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对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主要是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 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关文章

    物理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sss,女,汉族,39岁,1997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中共党员。热爱教育事业,立场坚定,思想进步。参加工作十五年来,她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把培育一代新人作为最光荣、最圣洁的事业。   一、怀揣梦想 爱岗敬业   ...

    马集中心校中学语文学科组工作总结2014

    马集中心校语文学科组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个学期结束了,回顾本学期学科组工作,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缺憾的反思,下面我对本学期学科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我组成员共13个人,承担着学校的语文教学任务,语文教师的工作量重,教学压力也特别大 ...

    中学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徐闻中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县城,是徐闻县唯一一所重点中学,素以“校园美,管理严,校风好,质量高,全面发展,体艺见长”饮誉雷州半岛。学校现占地面积220亩,建筑面积约63442m2,绿化面积 95894m2;有75个教 ...

    中学2013年效能建设活动汇报提纲

    周 明 学 一.三点认识: 1.效能定义和衡量依据 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 衡量效能的依据是效率.效果.效益. 2.学校效能建设的目的 效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管理制度和有效载体,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办事效率和 ...

    胡志民高效课堂初期绕不过去的十大问题

    好教育就写在脸上 二十年后的2005年: 奥巴马再派官员考查 • 六字结论: 教师讲 学生听 为什么培养不出人才? 问卷调查 • 一节课上分身去神的时间能有多少? A. 5分钟 B. 10分钟 C. 15分钟 D. 30分钟 • 学习好的时 ...

    袁占舵河北省2015年度十大法治人物推荐材料

    袁占舵河北省2015年度十大法治人物推荐材料 袁占舵,男,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最高学历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中学校长,现为沧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从教28年来,该同志多次拒绝转行的诱惑,甘于奉献,扎根农村做教育,培养出 ...

    中小学教师培训教研教学资源库介绍新

    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教研资源库 一.内容特点 █整合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魏书生.李镇西.钟志农,周弘,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青少年性教育专家张超.红色演讲家校园德育教育专家邹越.国内前沿的成功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赏识教育专家周弘等名人专家的讲座. ...

    最美教师介绍词

    最美教师介绍词 为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今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濮阳日报社继续开展"濮阳最美教师"评选活动.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通过县区和学校 ...

    专业课教学工作小结2篇

    下面简单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教育教学工作 今年我一直担任机械专业的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包括《钳工工艺》、《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加工工艺》、《金属切削刀具与原理》、《公差与配合》等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做到教学六认真,一丝不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