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分析与批评话语分析

2010年第1期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高校讲坛○科技信息

社会认知分析与批评话语分析

刘洁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社会认知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代表人物范戴克(van Dijk )主张从社会认知视角出发来分析、认清并且抗争不平等和不公正。但迄今为止,除了Van Dijk 外,研究批评话语分析和认知语言学间关系的还相当有限。话语认知分析,特别是语境模式,对研究权力,偏见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帮助我们理解话语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社会认知分析;语境;社会表征

0引言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Discourse Analysis) 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八十年代初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它主要以新闻报道、政治演说、

官方文件等大众语篇和其他非文学语篇为研究对象,注重分析语篇生

成、传播和接受的生活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

式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

态的关系。包括意识形态对语篇生成过程的影响、语篇对意识形态的

反作用、两者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以及如何为之服务等。

CDA 不仅把语言和语篇作为分析对象, 还试图对语篇生成和理解的社

会机制和过程做出理论描述, 并对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个人和社会群

体如何与语篇互动并由此创造意义的社会过程进行分析和解释。因

此,CDA 既需要运用社会学以及社会批评的理论和方法, 又需要借助

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范戴克(van Dijk )是当今话语分析领域最突出的代表之一, 以他

为首的一批学者, 研究新闻报导的结构、制作和理解, 以及分析教科书、

新闻报导和对话等所展示出的认知现象、种族歧视等问题。不断写出

许多批判话语分析方面的论作, 并且主编期刊《话语与社会》(Discourse

&Society),为语言批判开辟了广泛的试身之地。他的话语分析研究分为

三个阶段:文学语言研究、篇章语法研究和话语认知模式研究, 他在批

评话语分析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三阶段,即话语认知模式。思想。理解和阐释与权力相关的话语结构就是要揭示产生这些结构的社会过程和认知过程。van Dijk 也把语境区分为局部的和宏观的。局部语境指交际事件发生的直接情景, 其特点既包括交流发生的领域(如政治、生意) 、活动(如立法、宣传) 和具有各种社会角色的参与者, 也包括参与者的意图、目标、知识、准则和其他信念等。van Dijk 倾向于从认知的角度将局部语境视为交际情景的一种心智模型(mental model )。因此,不是局部语境的各种因素而是语言使用者头脑中的心智语境模型对这些因素的理解和解释方式限制着话语, 控制着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过程。宏观语境指的是社会集团共享的那些社会表征。范戴克认为, 宏观语境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的控制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前者通常以一些宏观陈述的形式出现, 后者在话语中通过心智模型发挥作用。这意味着社会表征在心智模型里被具体化, 并经由心智模型在话语中获得表达。另一方面正是通过像会话、新闻报道和课本这样的日常话语的心智模型我们才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与全社会共享的态度以及我们最终的意识形态、基本准则和价值观。权力正是通过共享的社会表征和体现这些社会表征的心智模型来影响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话语的许多特征, 如宏观主题、局部连贯、代词、隐喻等等只有借助那些预设的社会共享知识才能获得理解和阐释。2社会认知分析的不足

1局部语境和宏观语境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 认知就是“转换、分析、加工、存储、恢复

和使用感觉输入的全部过程。”认知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

是人类认知能力发展到某一阶段的产物。言语交际实际上是借助于语

言手段进行的认知活动, 交际双方是认知活动的主体, 而言语表达的内

容则是认知活动的对象。在言语交际这种认知活动中, 起主导作用的是交际双方所具有的认知心理状态, 即人的认知能力。

van Dijk(2001:301)指出, “要想把话语与社会并进而把话语与控制

和不平等的再生产相联系, 我们需要详细探究社会行为者大脑中的社

会表征所起的作用。对这种社会认知的忽视一直是批评语言学和话语

分析的主要理论缺陷之一。我认为在对话语、交际和交流进行批评分

析时, 研究认知具有根本的重要性。”van Dijk 强调从认知的角度来解

释话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 把社会认知看作是连接话语结构和社会

结构的中介体。他的分析框架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文本部分(text)

和语境部分(context)。文本部分系统地分析新闻话语的各种不同层次

的结构; 语境部分分析这些文本结构生产的认知和社会因素、条件、局

限性或影响, 从而间接地分析它们的经济、文化和历史根源。这种分析

框架把文本结构与社会实践、文本生产的意识形态联系起来, 又把文

本与文本的结构环境、宏观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

文本层面又可区分为由语法学、语意学、字汇学及语音学等所构

成的微观结构,以及由叙事学、主题学、文体学及修辞学等所构成的宏

观结构。我们在这里不做具体介绍。

van Dijk 把自己的理论植根于社会心理研究, 把语境模式(context

model) 这一概念定义为与一个人说话时有关联的交际情景结构的心智

表征(mentalrepresentation) 。由于范戴克把认知和社会视为定义话语相

关语境的两个方面, 认为充分的话语分析要求同时对这两方面都做出

细致的分析, 因此人们通常把他的CDA 理论叫做话语认知社会三角

(thediscourse-cognitive-society triangle) 。van Dijk 把“话语”(discourse)

理解为交际事件, 认为CDA 应建立在一个合理的语境理论之上, “社会

表征”(socialrepresentation) 理论应该是其主要部分。社会表征指产生

于社会生活并为言语交际所维持的那些观念、意见、态度、评价、意象

和阐释。van Dijk 认为权力涉及控制, 而控制又与认知有关, 即一个有

权力的群体不仅可以限制另一些群体的行动自由, 而且也影响他们的社会认知分析为CDA 提供了一个明确方向,敦促人们在进行话语分析时有意识地引入认知心理模式,使话语分析更能反映隐藏于人们言谈背后对人们语言方式发生作用的机制,使我们更能理解话语所折射的支配和控制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认知角度就没有缺陷。如我们都相信社会认知在控制话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我们对文本是如何产生并为人们所理解的这一过程了解不多,这些信息是如何被大脑所搜查,激活,存储和被记忆,我们了解的并不详细。我们对社会认知的软形式(soft forms )的具体结构和操作几乎没有涉及,如态度,意识形态,标准和价值等。意识形态可能是其中最根本的认知操作系统,操控着社会团体所有成员的具体社会认知。但意识形态到底是什么样的,它们在控制人们的意识时到底用了什么策略,我们都不得而知。科●【参考文献】[1]van Dijk,T.A.2000.Principle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M.Wetherell et al.Discourse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2]van Dijk,T.A.2001.Multidisipinary CDA:a plea for diversity [C]∥R.Wodak &M. Meyer. [3]van Dijk,T.A.Cognitive context models and discourse.Excerpted from:Congressional Record.Proceedings and Debates of the 102d Congress,First Session, June 04,1991,Vol.137,No.84. [4]辛斌. 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辛斌. 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J].外语研究,2007(6). [6]隋然. 分析哲学与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理论问题[J].外语学刊,2005(3). [7]胡云飞. 经世致用_语言研究的价值转向与批判话语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3). [8]尹丕安. 从话语的认知层面解析翻译与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J].外语教学,2004(9). [9]纪卫宁. 话语分析_批判学派的多维视角评析[J].外语学刊,2008(3). 作者简介:刘洁,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话语分析、语言与文化。[责任编辑:翟成梁]

500

2010年第1期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高校讲坛○科技信息

社会认知分析与批评话语分析

刘洁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社会认知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代表人物范戴克(van Dijk )主张从社会认知视角出发来分析、认清并且抗争不平等和不公正。但迄今为止,除了Van Dijk 外,研究批评话语分析和认知语言学间关系的还相当有限。话语认知分析,特别是语境模式,对研究权力,偏见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帮助我们理解话语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社会认知分析;语境;社会表征

0引言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Discourse Analysis) 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八十年代初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它主要以新闻报道、政治演说、

官方文件等大众语篇和其他非文学语篇为研究对象,注重分析语篇生

成、传播和接受的生活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

式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

态的关系。包括意识形态对语篇生成过程的影响、语篇对意识形态的

反作用、两者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以及如何为之服务等。

CDA 不仅把语言和语篇作为分析对象, 还试图对语篇生成和理解的社

会机制和过程做出理论描述, 并对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个人和社会群

体如何与语篇互动并由此创造意义的社会过程进行分析和解释。因

此,CDA 既需要运用社会学以及社会批评的理论和方法, 又需要借助

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范戴克(van Dijk )是当今话语分析领域最突出的代表之一, 以他

为首的一批学者, 研究新闻报导的结构、制作和理解, 以及分析教科书、

新闻报导和对话等所展示出的认知现象、种族歧视等问题。不断写出

许多批判话语分析方面的论作, 并且主编期刊《话语与社会》(Discourse

&Society),为语言批判开辟了广泛的试身之地。他的话语分析研究分为

三个阶段:文学语言研究、篇章语法研究和话语认知模式研究, 他在批

评话语分析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三阶段,即话语认知模式。思想。理解和阐释与权力相关的话语结构就是要揭示产生这些结构的社会过程和认知过程。van Dijk 也把语境区分为局部的和宏观的。局部语境指交际事件发生的直接情景, 其特点既包括交流发生的领域(如政治、生意) 、活动(如立法、宣传) 和具有各种社会角色的参与者, 也包括参与者的意图、目标、知识、准则和其他信念等。van Dijk 倾向于从认知的角度将局部语境视为交际情景的一种心智模型(mental model )。因此,不是局部语境的各种因素而是语言使用者头脑中的心智语境模型对这些因素的理解和解释方式限制着话语, 控制着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过程。宏观语境指的是社会集团共享的那些社会表征。范戴克认为, 宏观语境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的控制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前者通常以一些宏观陈述的形式出现, 后者在话语中通过心智模型发挥作用。这意味着社会表征在心智模型里被具体化, 并经由心智模型在话语中获得表达。另一方面正是通过像会话、新闻报道和课本这样的日常话语的心智模型我们才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与全社会共享的态度以及我们最终的意识形态、基本准则和价值观。权力正是通过共享的社会表征和体现这些社会表征的心智模型来影响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话语的许多特征, 如宏观主题、局部连贯、代词、隐喻等等只有借助那些预设的社会共享知识才能获得理解和阐释。2社会认知分析的不足

1局部语境和宏观语境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 认知就是“转换、分析、加工、存储、恢复

和使用感觉输入的全部过程。”认知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

是人类认知能力发展到某一阶段的产物。言语交际实际上是借助于语

言手段进行的认知活动, 交际双方是认知活动的主体, 而言语表达的内

容则是认知活动的对象。在言语交际这种认知活动中, 起主导作用的是交际双方所具有的认知心理状态, 即人的认知能力。

van Dijk(2001:301)指出, “要想把话语与社会并进而把话语与控制

和不平等的再生产相联系, 我们需要详细探究社会行为者大脑中的社

会表征所起的作用。对这种社会认知的忽视一直是批评语言学和话语

分析的主要理论缺陷之一。我认为在对话语、交际和交流进行批评分

析时, 研究认知具有根本的重要性。”van Dijk 强调从认知的角度来解

释话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 把社会认知看作是连接话语结构和社会

结构的中介体。他的分析框架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文本部分(text)

和语境部分(context)。文本部分系统地分析新闻话语的各种不同层次

的结构; 语境部分分析这些文本结构生产的认知和社会因素、条件、局

限性或影响, 从而间接地分析它们的经济、文化和历史根源。这种分析

框架把文本结构与社会实践、文本生产的意识形态联系起来, 又把文

本与文本的结构环境、宏观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

文本层面又可区分为由语法学、语意学、字汇学及语音学等所构

成的微观结构,以及由叙事学、主题学、文体学及修辞学等所构成的宏

观结构。我们在这里不做具体介绍。

van Dijk 把自己的理论植根于社会心理研究, 把语境模式(context

model) 这一概念定义为与一个人说话时有关联的交际情景结构的心智

表征(mentalrepresentation) 。由于范戴克把认知和社会视为定义话语相

关语境的两个方面, 认为充分的话语分析要求同时对这两方面都做出

细致的分析, 因此人们通常把他的CDA 理论叫做话语认知社会三角

(thediscourse-cognitive-society triangle) 。van Dijk 把“话语”(discourse)

理解为交际事件, 认为CDA 应建立在一个合理的语境理论之上, “社会

表征”(socialrepresentation) 理论应该是其主要部分。社会表征指产生

于社会生活并为言语交际所维持的那些观念、意见、态度、评价、意象

和阐释。van Dijk 认为权力涉及控制, 而控制又与认知有关, 即一个有

权力的群体不仅可以限制另一些群体的行动自由, 而且也影响他们的社会认知分析为CDA 提供了一个明确方向,敦促人们在进行话语分析时有意识地引入认知心理模式,使话语分析更能反映隐藏于人们言谈背后对人们语言方式发生作用的机制,使我们更能理解话语所折射的支配和控制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认知角度就没有缺陷。如我们都相信社会认知在控制话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我们对文本是如何产生并为人们所理解的这一过程了解不多,这些信息是如何被大脑所搜查,激活,存储和被记忆,我们了解的并不详细。我们对社会认知的软形式(soft forms )的具体结构和操作几乎没有涉及,如态度,意识形态,标准和价值等。意识形态可能是其中最根本的认知操作系统,操控着社会团体所有成员的具体社会认知。但意识形态到底是什么样的,它们在控制人们的意识时到底用了什么策略,我们都不得而知。科●【参考文献】[1]van Dijk,T.A.2000.Principle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M.Wetherell et al.Discourse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2]van Dijk,T.A.2001.Multidisipinary CDA:a plea for diversity [C]∥R.Wodak &M. Meyer. [3]van Dijk,T.A.Cognitive context models and discourse.Excerpted from:Congressional Record.Proceedings and Debates of the 102d Congress,First Session, June 04,1991,Vol.137,No.84. [4]辛斌. 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辛斌. 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J].外语研究,2007(6). [6]隋然. 分析哲学与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理论问题[J].外语学刊,2005(3). [7]胡云飞. 经世致用_语言研究的价值转向与批判话语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3). [8]尹丕安. 从话语的认知层面解析翻译与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J].外语教学,2004(9). [9]纪卫宁. 话语分析_批判学派的多维视角评析[J].外语学刊,2008(3). 作者简介:刘洁,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话语分析、语言与文化。[责任编辑:翟成梁]

500


    相关文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 张德禄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发展.这些新发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对语域概念的认识上出现了新的观点,由意义概念变成了情景概念:对体裁概念的认识由话语方式的一部分成为一种 ...

    何为"不可靠叙述"?

    作者:申丹 外国文学评论 2007年05期 "不可靠叙述"是当代西方叙事理论中的"一个中心话题",① 近年来,这一话题在国内叙事研究界也日益受到重视,频频出现于相关研究论著之中.针对"不可靠 ...

    批评语言学之批评

    2007年第1期总第101期外语研究 F ore i gn Languages R esearch 2007, 1Ser i a l 101 批评语言学之批评 陈丽江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200083) 摘 要:批评语言学自开创以来, ...

    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研究动态: 功能翻译理论在国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赖斯将 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 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这种 关系 ...

    异于主流的阅读与批评:对位批评

    内容摘要:受德里达解构理论.福柯的话语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意识形态与权力关系的理论以及新历史主义等的影响,赛义德后殖民对位批评主要关注的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长期以来在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文 ...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特征_林晓云

    文艺研究2008年第12期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特征 林晓云 在近二十年的批评实践中,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呈现出三个主要特征:性别视角的独特存在.情感性的文本呈现.文本解读的繁荣与理论建设的低迷.这些特征的存在既确认了中国当代 ...

    中西方于审美经验的两种理论的描述与比较

    东京文学 中西方对于审美经验的两种理论的描述与比较 刘冀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河北保定O71000) [摘要]从古至今,对于审美经验的见解众说纷纭.把这些观点综合起来大致可以分成近乎对立的两种理论:一种是审美态度说,另一种是审美经验说.这 ...

    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

    2002年第2期 No.2,March 2002 外国语 JournalofForeignLanguages 总第138期 GeneralSerialNO.138 文章编号:1004.5139(2002)02.0008.07 中图分类号:H ...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007年第5期 总第138期 外语学刊 F ORE I G N LANG UAGE RESE ARCH 2007, No . 5Serial No . 138 ○话语分析 后现代主义等许多人文科学关注的焦点.编者按:话语分析不仅是语言学关 ...

    西方世界为什么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西方世界为什么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郑永年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西方世界急速地改变着对中国的看法.毫无疑问,西方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从来就是不一致的,形形色色,各种"中国威胁论"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但最近的发展有两点非常值得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