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法律尊严]教学设计6 (1)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学设计

邱玉杰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学设计

导入单元教学:

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大行为规范,二者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学习、成长,既要践行基本的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法律,依法行事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那么,我们青少年都能自觉地遵守法律、依法行事吗?

一、课程标准

“成长中的我”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理解刑事处罚含义和种类;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守法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四、教学难点:

法律的特殊性,让学生从行动上学法、用法、爱法、护法。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五、教学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比法,通过填表的方式使所学内容一目了然。

导入第七课的教学:本课由“走近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三框组成,分别介绍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要遵守法律、怎样预防违法等内容。那么,什么是法律呢?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些什么不同呢?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没有法律呢?我们为什么必须遵守而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呢?我们又应该怎样预防自己走向违法犯罪呢?这就是我们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将要学习和讨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第一框题教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6页的“交通秩序对比插图”并讨论: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③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左图交通秩序井然,尽管人多车杂,可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道路畅通无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图则刚好相反,没有交通规则或者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的北往的,东行的西去的,行人车辆各不相让,争抢阻塞,其结果是谁都不能顺利地通过。交通规则在这儿起到了维护道路畅通的作用。

这幅插图说明,社会生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那么,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有几种类型呢?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些什么不同呢?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没有法律呢?这就是我们第一框题“走近法律”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展开教学:

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

1、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

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生活必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在社会中活动的目的、动机往往各不相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规则。

2、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有几种类型呢?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教师归纳分析: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矩、规则有很多种,归纳起来,有法律、道德、纪律与规章。

3、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些什么不同呢?

第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而道德则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纪律规章则是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

第二,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和维护的,纪律规章则是依靠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来维持和维护的。

第三,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而纪律规章则只要求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成员或者进入一定场合的人们必须遵守;而道德则会是因为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而异。

4、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⑴、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多种多样的,没有道德、法律、纪律,将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混乱不堪,违法乱纪现象得不到制裁,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尤其离不开法律这种规则。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现代社会生活能不能没有法律?为什么?

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有时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

根据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违法行为可以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分类: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1)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2)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也叫犯罪行为。

其中,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特别提醒:在行政法、民法、刑法之上,还有宪法。违法宪法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简称为违宪行为。一切违宪行为都要受到追究。)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判断一个人是否犯罪,关键是看他是否实施了某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没有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就不能认为是犯罪。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 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确定某种行为是否犯罪,必须以这种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是否达到触犯刑法的规定为依据。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和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标志。 ③ 应受刑罚当罚性

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这是区别违法与犯罪的又一重要标志。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学设计

邱玉杰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学设计

导入单元教学:

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大行为规范,二者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学习、成长,既要践行基本的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法律,依法行事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那么,我们青少年都能自觉地遵守法律、依法行事吗?

一、课程标准

“成长中的我”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理解刑事处罚含义和种类;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守法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四、教学难点:

法律的特殊性,让学生从行动上学法、用法、爱法、护法。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五、教学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比法,通过填表的方式使所学内容一目了然。

导入第七课的教学:本课由“走近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三框组成,分别介绍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要遵守法律、怎样预防违法等内容。那么,什么是法律呢?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些什么不同呢?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没有法律呢?我们为什么必须遵守而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呢?我们又应该怎样预防自己走向违法犯罪呢?这就是我们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将要学习和讨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第一框题教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6页的“交通秩序对比插图”并讨论: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③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左图交通秩序井然,尽管人多车杂,可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道路畅通无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图则刚好相反,没有交通规则或者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的北往的,东行的西去的,行人车辆各不相让,争抢阻塞,其结果是谁都不能顺利地通过。交通规则在这儿起到了维护道路畅通的作用。

这幅插图说明,社会生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那么,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有几种类型呢?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些什么不同呢?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没有法律呢?这就是我们第一框题“走近法律”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展开教学:

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

1、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

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生活必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在社会中活动的目的、动机往往各不相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规则。

2、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有几种类型呢?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教师归纳分析: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矩、规则有很多种,归纳起来,有法律、道德、纪律与规章。

3、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些什么不同呢?

第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而道德则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纪律规章则是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

第二,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和维护的,纪律规章则是依靠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来维持和维护的。

第三,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而纪律规章则只要求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成员或者进入一定场合的人们必须遵守;而道德则会是因为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而异。

4、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⑴、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多种多样的,没有道德、法律、纪律,将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混乱不堪,违法乱纪现象得不到制裁,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尤其离不开法律这种规则。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现代社会生活能不能没有法律?为什么?

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有时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

根据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违法行为可以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分类: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1)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2)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也叫犯罪行为。

其中,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特别提醒:在行政法、民法、刑法之上,还有宪法。违法宪法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简称为违宪行为。一切违宪行为都要受到追究。)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判断一个人是否犯罪,关键是看他是否实施了某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没有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就不能认为是犯罪。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 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确定某种行为是否犯罪,必须以这种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是否达到触犯刑法的规定为依据。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和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标志。 ③ 应受刑罚当罚性

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这是区别违法与犯罪的又一重要标志。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相关文章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教学设计

    思路 ●○课前准备 教师:①准备影片<刮痧>中与教学相关的片段,并制成课件.②搜集生活中与学生相关的侵犯人格权.生命健康权的典型案例,并整理归类,根据教学需要,请学生帮助绘成漫画并制成课件.③认真学习有关人格权.生命健康权的法律 ...

    七下7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复习教案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教师课堂教案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审核人: 使用人: 第四单元·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点,重点引导学生能突破性解决材料分析题. [教学难点] 将本课知识点运用到习 ...

    四年级品德上册最新教案

    第一单元 做守规则的人 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以"规则"为主体的单元.主题是<做守规则的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规则使我们的生活井然有序,是我们自由生活的维护者.因此要知道自 ...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第一框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 第二目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教学目标:1.了解公民享有的肖像权和姓名权的内容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合法权益受到侵犯要用法律武 器进行维护 3.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 ...

    走近法律教案

    一.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 ...

    七年级下册教思品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教思品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在公共生活中 第一节 走进公共生活 走进公共生活,首先,必须明白公共的含义,生活的概念,既然是大家共有的,公共的,生活即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开展的各种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节<走进公共生活> ...

    湘教版思想品德全册教案(七下)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湘教版) 教学设计简述 第一单元在公共生活中 第一节走进公共生活 走进公共生活,首先,必须明白公共的含义,生活的概念,既然是大家共有的,公共的,生活即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开展的各种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节<走进 ...

    2010年十大宪法事例

    法学家点评2010年度中国十大宪法事例 1北京安元鼎保安公司截访事件 事件回放:2010年,一家名叫"安元鼎"的保安公司在北京保安业悄然做大.越来越多的调查表明,安元鼎公司的主业为关押.押送到北京上访的民众.这家时间短却 ...

    法学家点评2010年度中国十大宪法事例

    法学家点评2010年度中国十大宪法事例 1北京安元鼎保安公司截访事件 事件回放:2010年,一家名叫"安元鼎"的保安公司在北京保安业悄然做大.越来越多的调查表明,安元鼎公司的主业为关押.押送到北京上访的民众.这家时间短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