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专业论文范文

从“凤姐走红”谈网络炒作对社会的影响

【前言】

“凤姐走红”作为网络炒作现象的典型代表,会使受众混淆网络虚拟与客观真实,对受众的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并有可能促使他们盲目模仿炒作行为以求“出名”。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这次炒作行为也的确捧红了“凤姐”这一网络人物。我们要认真探讨“凤姐走红”这一事件对社会的正负影响,从而使受众成为精明和有品位的传媒消费者,也可以使网络更加健康的发展。以下是我结合专业和毕业实习撰写的毕业论文。

“凤姐走红”对社会的正面影响

(一) 成功的策划

不得不承认,“凤姐走红”是一次成功的策划。它使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从重庆乡村里走出来的普通女孩成为了全国上下,众人皆知的人物。这次的策划或者说炒作绝对可以成为新媒体炒作的经典案例。这次炒作中网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又一次印证了新媒体的巨大影响。而且,在凤姐走红之后,就算以公开的出场费20万元来计算,那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相当的可观,它使得相关人员获得了极大的收益。

(二) 受众找到了宣泄口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所以人们各方面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他们需要一个机会来发泄,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而“凤姐走红“之后,在网络上也是以骂的人占绝大多数,而受众在骂完之后,心里也会得到宣泄。而且骂完之后,还想再骂。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没有众多网民的参与,所谓的网络红人也无法形成。正是由于网民不断的“炮轰”凤姐,而那些诸如凤姐之类的想通过网络走红的人都是镇定自若、“巍然不动”,才促使其不断的受到关注,这可能也是凤姐越骂越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凤姐走红”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一) 对价值观的判断产生不利影响

近两年“网络明星”的层出不穷已将受众的盲目模仿行为表露无遗:“芙蓉姐姐”以她特有的身段展示颠覆权威的审美;“木子美”通过公开性爱日记挑战公众道德底线;“90后贱女孩”近乎骄傲地批判了道德对“贱”的否定;其后不久在某地方卫视的相亲节目中,又出现了一个“宁愿在宝马里哭”的拜金女马诺„„而“凤姐”则凭借着其“学贯古今”“求偶的高标准”以及“整容”等方面成为了受众极为关注的一个网络人物。这一浪高过一浪的炒作向受众传递着这样一种假象:只要能在网络或者纸媒上“出名”,很快就能成为公众人物,不见得有真才实学,一切都没了后顾之忧,甚至会众人拥戴,金钱、名誉双收。网络炒作所营造的社会环境,使身临其中的受众个个想模仿“网络明星”一夜成名,它对国

人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使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这对社会的长远发展极其不利。

(二) 对道德的尊重及尺度的把握产生不利影响

在眼球经济时代,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炒作者的素材和对象。炒作无罪,但没有尺度地炒作,为了制造新闻而炒作,不惜损害公序良俗地炒作,显然不值得推举,不仅如此,还值得挞伐。如果罗玉凤果真是炒作团队的一个道具,这无疑是让人感到悲哀的,她以示丑的方式引来唾骂,人格被羞辱,精神受戕害,为的是什么呢?而炒作团队推出这样的炒作行为,又为了什么?不管有何居心,这种“牺牲”罗玉凤的做法,都是不厚道、不人道的。所以对道德的尊重及尺度的把握在网络炒作中是极其重要的。

(三) 对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潜在危害极大

一部分网民尤其是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从网络中接触的信息,而当今网络媒体的恶性炒作中有下列几种情况是最多的:第一,有些网络媒体大肆炒作黄色,性;第二,一些网络媒体恶意炒作社会的阴暗面,暴露社会中不健康的东西;第三,一些网络媒体为吸引受众眼球而“标新立异”,讨论一些涉及最基本的价值观判断的东西,例如“拾金是否应该收取报酬” 、“雷锋是不是应该学习”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而这种恶性炒作的情况一旦多了,所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绝大多数网民将不再把网络当成一个权威的信息来源。而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来说,其危害就更大了,他们往往会将网络中所说的东西当做社会本身。而且可能会导致他们模仿各种各样的“网络明星”,幻想着“一夜成名”。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这将使他们很难分辨虚拟与现实,这种危害是长远性的,可能会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垮掉的一代”。

正确客观地对待网络炒作

(一) 正确地运用炒作

网络炒作按照性质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面:正面、中性、低俗、恶性。比如姚晨在微博里每增加一个粉丝捐一元钱,虽然也有宣传自己、增加粉丝等因素,但这也是做公益,是值得大力弘扬的,这就可以归属为正面炒作。“凤姐”、“芙蓉姐姐”之类的属于低俗炒作;而轰动一时的“纸包子”事件以及刚刚发生的“抢盐” 、“囤盐”事件就属于恶性的范畴了。剩下的占绝大多数的网络炒作就都属于中性炒作了。

很多人又把网络炒作等同于网络黑社会。网上有这么一个说法,网络黑社会分为三大帮派:网络水军就像丐帮,入会门槛低,人数众多;删帖公司就像华山派,表面行侠仗义,内里阴险狡诈;网络打手就像星宿派,善使旁门左道,歹毒狠辣。这是不准确的。网络炒作本身是中性的,就好比一把菜刀,大多数人还是利用了它切菜切肉的功能,只有极少数人,才拿它去砍人。如果要制裁,制裁的应该是那一小撮人,而不是所有菜刀的拥有者。

事实上,炒作这种事古已有之,例如国人耳熟能详的“三顾茅庐”。其中,最先出场的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故作高深”地告诉刘备“卧龙、风雏,得一可安天下”,并且一而再,再而三的说出诸葛亮之名。再接着是徐庶登场,在与刘备分别之际,走马荐诸葛。在刘备三顾茅庐的那阵子,诸葛亮更是玩起躲猫猫,先后用放牛娃、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均(弟弟)、黄承彦(岳父)等分别去

抵挡刘备,吊足了胃口。

放到今天,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网络炒作事件。诸葛亮就是最终要炒作出来的、“网络红人”,刘备的角色就是今天的“网民”。这个策划案的核心,就是要把诸葛亮塑造成为一个“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高大全形象。最后,“网络红人”诸葛亮从此红得发紫、发黑、发亮。

所以说,网络炒作就跟2001年前后的QQ聊天,2008年的农场偷菜一样,现在回过头来看,根本没必要去过分地妖魔化。

因此,我们在对待网络炒作时,不能一棍子打死。需要一棍子打死的是恶性炒作这个类别,如刚刚发生的“抢盐” 、“囤盐”事件,这在一定程度上简直是在祸国殃民,不但需要各方面的有力打击,而且需要预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另外,需要限制的是诸如“凤姐”之类的低俗炒作。而对于正面炒作,我们不仅不能一棍子打死,而且还要鼓掌叫好,去大力推广。

我们应该正确地运用网络炒作,甚至可以把网络炒作看作是一种崭新的营销方式。可以被企业所采用,如果策划得当的话,就可以像“农夫山泉,有点甜”那样起到“一夜成名”的宣传效果。

(二)受众对恶性炒作的防范

前文中提到过,诸如凤姐之类的靠网络走红的人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网民“骂“红的。每个人心中都应有自己的准则,即使碰到一些令人心中不痛快的事,也应该像《幽窗小记》中所写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那样正确的看待事物与生活。套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语,就是“一切皆是浮云”。没有人骂,没有人回应。那炒作团队花再多的钱,请再多的“网络水军”去“灌水”发帖,也没有用。那无论是低俗炒作还是恶性炒作也只有不了了之。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就像刚刚发生的“抢盐” 、“囤盐”事件,虽然一开始经过某些“有心人”的恶性炒作,传出诸如“吃盐能放核辐射”“中国沿海盐场受核污染”等谣言,使得盐价一翻再翻,而且还是有价无市。但是谣言止于智者,再加上政府通过各种传媒发出的正确信息和盐的不限量供应。使得盐价很快便下跌至正常价格,而且还使众多囤盐的无良奸商血本无归,实在大快人心。

但是针对青少年易受媒介影响而盲目从众的特点,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预防和教育。首先,可以在教师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在学校里开展相应的课程,培养学生相应的网络认知能力。其次,充分利用资源,不但是网络,还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等,发动大众媒介的传播优势,在各种媒介中制作出品质优良、能提高青少年素养的节目。还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作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建立更多专门的媒介素养网站。开辟广阔的媒介素养教育空间,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氛围。使青少年自主学习、体验并真正建立起比较科学的媒介观念,真正成为媒介活动实践的主体,掌握相关媒介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目的。

所以,加强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不但可以引导青少年通过主动思考,对媒介信息进行恰当地解构,用批判的眼光评估各种信息资源,自觉审视信息本身蕴藏的价值和意义,积极抵制负面信息的影响,成为精明和有品位的传媒消费者;而且也可以启发青少年合理地使用媒介发出声音,对媒体的失范行为提出批评,成为媒体信息的主动接受者,具备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媒体的能力,有助于他们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

(三) 对网络炒作的综合治理

首先,应稳健地推进在中国实施网络实名制。网络实名制最主要是为了防止匿名在网上散布谣言,制造恐慌和恶意侵害他人名誉的一系列网络犯罪。网络实名制能有效遏制网瘾,并使网友看到更有责任的言论,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信用体系,提高个人信息的准确度,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将更方便安全。更可以有效地遏制恶性炒作。

其次,如果在受众中有人发现自己被恶意炒作,应该及时报告给公安机关。在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三,近年来,国家正在进行互联网低俗专项整治行动,各大媒体也正在进行网络文化的系列报道,其中就提到要直面网络庸俗之风,构建高雅、和谐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低俗化之风要淡出并逐渐消失有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整个社会甚至全世界共同努力。

参考资料:冯鹏志 《延伸的世界——网络化及其限制》

田胜立 《网络传播学》

匡文波 《网络媒体概论》

【致谢】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本文是在X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谨向匡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感谢我的同学、朋友,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获得了相当大的启发,也感谢他们长期以来在生活和学习上对我的关心和帮组。

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本论文的专家、教授、老师,感谢你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得本论文得以完善。

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衷心感谢!

从“凤姐走红”谈网络炒作对社会的影响

【前言】

“凤姐走红”作为网络炒作现象的典型代表,会使受众混淆网络虚拟与客观真实,对受众的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并有可能促使他们盲目模仿炒作行为以求“出名”。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这次炒作行为也的确捧红了“凤姐”这一网络人物。我们要认真探讨“凤姐走红”这一事件对社会的正负影响,从而使受众成为精明和有品位的传媒消费者,也可以使网络更加健康的发展。以下是我结合专业和毕业实习撰写的毕业论文。

“凤姐走红”对社会的正面影响

(一) 成功的策划

不得不承认,“凤姐走红”是一次成功的策划。它使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从重庆乡村里走出来的普通女孩成为了全国上下,众人皆知的人物。这次的策划或者说炒作绝对可以成为新媒体炒作的经典案例。这次炒作中网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又一次印证了新媒体的巨大影响。而且,在凤姐走红之后,就算以公开的出场费20万元来计算,那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相当的可观,它使得相关人员获得了极大的收益。

(二) 受众找到了宣泄口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所以人们各方面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他们需要一个机会来发泄,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而“凤姐走红“之后,在网络上也是以骂的人占绝大多数,而受众在骂完之后,心里也会得到宣泄。而且骂完之后,还想再骂。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没有众多网民的参与,所谓的网络红人也无法形成。正是由于网民不断的“炮轰”凤姐,而那些诸如凤姐之类的想通过网络走红的人都是镇定自若、“巍然不动”,才促使其不断的受到关注,这可能也是凤姐越骂越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凤姐走红”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一) 对价值观的判断产生不利影响

近两年“网络明星”的层出不穷已将受众的盲目模仿行为表露无遗:“芙蓉姐姐”以她特有的身段展示颠覆权威的审美;“木子美”通过公开性爱日记挑战公众道德底线;“90后贱女孩”近乎骄傲地批判了道德对“贱”的否定;其后不久在某地方卫视的相亲节目中,又出现了一个“宁愿在宝马里哭”的拜金女马诺„„而“凤姐”则凭借着其“学贯古今”“求偶的高标准”以及“整容”等方面成为了受众极为关注的一个网络人物。这一浪高过一浪的炒作向受众传递着这样一种假象:只要能在网络或者纸媒上“出名”,很快就能成为公众人物,不见得有真才实学,一切都没了后顾之忧,甚至会众人拥戴,金钱、名誉双收。网络炒作所营造的社会环境,使身临其中的受众个个想模仿“网络明星”一夜成名,它对国

人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使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这对社会的长远发展极其不利。

(二) 对道德的尊重及尺度的把握产生不利影响

在眼球经济时代,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炒作者的素材和对象。炒作无罪,但没有尺度地炒作,为了制造新闻而炒作,不惜损害公序良俗地炒作,显然不值得推举,不仅如此,还值得挞伐。如果罗玉凤果真是炒作团队的一个道具,这无疑是让人感到悲哀的,她以示丑的方式引来唾骂,人格被羞辱,精神受戕害,为的是什么呢?而炒作团队推出这样的炒作行为,又为了什么?不管有何居心,这种“牺牲”罗玉凤的做法,都是不厚道、不人道的。所以对道德的尊重及尺度的把握在网络炒作中是极其重要的。

(三) 对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潜在危害极大

一部分网民尤其是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从网络中接触的信息,而当今网络媒体的恶性炒作中有下列几种情况是最多的:第一,有些网络媒体大肆炒作黄色,性;第二,一些网络媒体恶意炒作社会的阴暗面,暴露社会中不健康的东西;第三,一些网络媒体为吸引受众眼球而“标新立异”,讨论一些涉及最基本的价值观判断的东西,例如“拾金是否应该收取报酬” 、“雷锋是不是应该学习”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而这种恶性炒作的情况一旦多了,所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绝大多数网民将不再把网络当成一个权威的信息来源。而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来说,其危害就更大了,他们往往会将网络中所说的东西当做社会本身。而且可能会导致他们模仿各种各样的“网络明星”,幻想着“一夜成名”。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这将使他们很难分辨虚拟与现实,这种危害是长远性的,可能会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垮掉的一代”。

正确客观地对待网络炒作

(一) 正确地运用炒作

网络炒作按照性质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面:正面、中性、低俗、恶性。比如姚晨在微博里每增加一个粉丝捐一元钱,虽然也有宣传自己、增加粉丝等因素,但这也是做公益,是值得大力弘扬的,这就可以归属为正面炒作。“凤姐”、“芙蓉姐姐”之类的属于低俗炒作;而轰动一时的“纸包子”事件以及刚刚发生的“抢盐” 、“囤盐”事件就属于恶性的范畴了。剩下的占绝大多数的网络炒作就都属于中性炒作了。

很多人又把网络炒作等同于网络黑社会。网上有这么一个说法,网络黑社会分为三大帮派:网络水军就像丐帮,入会门槛低,人数众多;删帖公司就像华山派,表面行侠仗义,内里阴险狡诈;网络打手就像星宿派,善使旁门左道,歹毒狠辣。这是不准确的。网络炒作本身是中性的,就好比一把菜刀,大多数人还是利用了它切菜切肉的功能,只有极少数人,才拿它去砍人。如果要制裁,制裁的应该是那一小撮人,而不是所有菜刀的拥有者。

事实上,炒作这种事古已有之,例如国人耳熟能详的“三顾茅庐”。其中,最先出场的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故作高深”地告诉刘备“卧龙、风雏,得一可安天下”,并且一而再,再而三的说出诸葛亮之名。再接着是徐庶登场,在与刘备分别之际,走马荐诸葛。在刘备三顾茅庐的那阵子,诸葛亮更是玩起躲猫猫,先后用放牛娃、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均(弟弟)、黄承彦(岳父)等分别去

抵挡刘备,吊足了胃口。

放到今天,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网络炒作事件。诸葛亮就是最终要炒作出来的、“网络红人”,刘备的角色就是今天的“网民”。这个策划案的核心,就是要把诸葛亮塑造成为一个“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高大全形象。最后,“网络红人”诸葛亮从此红得发紫、发黑、发亮。

所以说,网络炒作就跟2001年前后的QQ聊天,2008年的农场偷菜一样,现在回过头来看,根本没必要去过分地妖魔化。

因此,我们在对待网络炒作时,不能一棍子打死。需要一棍子打死的是恶性炒作这个类别,如刚刚发生的“抢盐” 、“囤盐”事件,这在一定程度上简直是在祸国殃民,不但需要各方面的有力打击,而且需要预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另外,需要限制的是诸如“凤姐”之类的低俗炒作。而对于正面炒作,我们不仅不能一棍子打死,而且还要鼓掌叫好,去大力推广。

我们应该正确地运用网络炒作,甚至可以把网络炒作看作是一种崭新的营销方式。可以被企业所采用,如果策划得当的话,就可以像“农夫山泉,有点甜”那样起到“一夜成名”的宣传效果。

(二)受众对恶性炒作的防范

前文中提到过,诸如凤姐之类的靠网络走红的人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网民“骂“红的。每个人心中都应有自己的准则,即使碰到一些令人心中不痛快的事,也应该像《幽窗小记》中所写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那样正确的看待事物与生活。套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语,就是“一切皆是浮云”。没有人骂,没有人回应。那炒作团队花再多的钱,请再多的“网络水军”去“灌水”发帖,也没有用。那无论是低俗炒作还是恶性炒作也只有不了了之。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就像刚刚发生的“抢盐” 、“囤盐”事件,虽然一开始经过某些“有心人”的恶性炒作,传出诸如“吃盐能放核辐射”“中国沿海盐场受核污染”等谣言,使得盐价一翻再翻,而且还是有价无市。但是谣言止于智者,再加上政府通过各种传媒发出的正确信息和盐的不限量供应。使得盐价很快便下跌至正常价格,而且还使众多囤盐的无良奸商血本无归,实在大快人心。

但是针对青少年易受媒介影响而盲目从众的特点,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预防和教育。首先,可以在教师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在学校里开展相应的课程,培养学生相应的网络认知能力。其次,充分利用资源,不但是网络,还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等,发动大众媒介的传播优势,在各种媒介中制作出品质优良、能提高青少年素养的节目。还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作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建立更多专门的媒介素养网站。开辟广阔的媒介素养教育空间,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氛围。使青少年自主学习、体验并真正建立起比较科学的媒介观念,真正成为媒介活动实践的主体,掌握相关媒介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目的。

所以,加强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不但可以引导青少年通过主动思考,对媒介信息进行恰当地解构,用批判的眼光评估各种信息资源,自觉审视信息本身蕴藏的价值和意义,积极抵制负面信息的影响,成为精明和有品位的传媒消费者;而且也可以启发青少年合理地使用媒介发出声音,对媒体的失范行为提出批评,成为媒体信息的主动接受者,具备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媒体的能力,有助于他们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

(三) 对网络炒作的综合治理

首先,应稳健地推进在中国实施网络实名制。网络实名制最主要是为了防止匿名在网上散布谣言,制造恐慌和恶意侵害他人名誉的一系列网络犯罪。网络实名制能有效遏制网瘾,并使网友看到更有责任的言论,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信用体系,提高个人信息的准确度,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将更方便安全。更可以有效地遏制恶性炒作。

其次,如果在受众中有人发现自己被恶意炒作,应该及时报告给公安机关。在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三,近年来,国家正在进行互联网低俗专项整治行动,各大媒体也正在进行网络文化的系列报道,其中就提到要直面网络庸俗之风,构建高雅、和谐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低俗化之风要淡出并逐渐消失有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整个社会甚至全世界共同努力。

参考资料:冯鹏志 《延伸的世界——网络化及其限制》

田胜立 《网络传播学》

匡文波 《网络媒体概论》

【致谢】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本文是在X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谨向匡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感谢我的同学、朋友,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获得了相当大的启发,也感谢他们长期以来在生活和学习上对我的关心和帮组。

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本论文的专家、教授、老师,感谢你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得本论文得以完善。

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衷心感谢!


    相关文章

    新闻专业自我评价范文

    经过四年的专业系统的学习,我熟练掌握了新闻专业的操作流程.并且在多家新闻媒体实习,有能力马上投入到工作当中. ●扎实的专业基础: 3年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锤炼与积淀,以专见长:哲学.法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各科全优的成绩,拓展学术视野. ●较强 ...

    公关策划文案的写作

    公关策划文案的写作 什么是公关策划文案 公关策划文案,又称"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策划书"或"公关专题活动建议书",是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中最常用的文案之一,也是办公人员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中级技能 ...

    个人简历自我鉴定

    个人简历自我评价部分篇幅一般较少,但却往往是简历写作中最令人头疼的部分。有些同学害怕弄巧成拙,干脆就省略掉自我评价部分,其实这是不可取的。上海求职公寓-泉山学子公寓精选各岗位的优秀个人简历自我评价范文,供大家参考。(泉山学子公寓,为你提供经 ...

    自我评价优秀范文

    ●扎实的专业基础: 10年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锤炼与积淀,以专见长;哲学.法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各科全优的成绩,拓展学术视野. ●较强的科研能力: 已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一篇为<新闻记者>头条刊登,并被人大复印资料<新闻 ...

    个人简历自我评价范文

    ●扎实的专业基础: 10年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锤炼与积淀,以专见长:哲学.法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各科全优的成绩,拓展学术视野. ●较强的科研能力: 已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一篇为<新闻记者>头条刊登,并被人大复印资料<新闻 ...

    招聘自我评价

    招聘自我评价 通常大家在写简历的时候,会有一个部分叫"自我评价".这个部分就是给自己美言的地方了.当然,美言太多.言过其实反而会起到反作用.那么如何简明.恰到好处的展示自己的长处呢?这次就教大家如何说明自己性格上的优点. ...

    老师推荐信范文

    教师推荐信范文 xxx: 您好! 我是xxx是xx同学的对外汉语老师,xx同学是我最欣赏的学生之一.她最吸引我的是 她的学习天赋与上进心,她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学生,学习成绩卓著,日常表现与考试成绩 同样突出.更为难得的是她从不妄自尊大.自以 ...

    2016记者求职自我介绍范文

    2016记者求职自我介绍范文 记者为应聘求职面试作一个自我介绍,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者求职自我介绍范文,仅供参考. 记者求职自我介绍范文一: 大家好! 我叫xxx,毕业于xxx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我的特长是新闻播音.主持. ...

    新闻专业报社实习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在学校学了三年的课程,中间利用暑期和课余时间也曾在新闻单位做过短期的实习,只是接触了一些新闻采编而已。从xx年7月大三暑假开始,一直到今年2月大四寒假,前后半年多的时间,作为“全职”实习,收获与以前的短期实习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半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