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三大--十五大

(十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两个凡是的实质: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2)讨论的结果、意义: 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内容: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会还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是在这次会上开始形成的。这次会议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3.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前提、内容、目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方向

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过去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这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方式。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985年,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4.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含义(目的、原则、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吸收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我国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改革开放的成就

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加,已经跃居世界首位。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1987年,产值已超过农业总产值。这就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为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这批项目的代表有,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等。

5、中共十二大:

邓小平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6、中共十三大: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中共十四大

①***提出90年代改革建设主要任务,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②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十四大高度评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并指出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④这次大会为我国规划了本世纪前进的航程,也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这次大会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8.中共十五大:

内容: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③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改革和发展作出跨世纪的战略部署。

意义:它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为我们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吹响了号角。

(十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两个凡是的实质: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2)讨论的结果、意义: 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内容: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会还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是在这次会上开始形成的。这次会议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3.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前提、内容、目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方向

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过去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这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方式。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985年,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4.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含义(目的、原则、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吸收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我国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改革开放的成就

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加,已经跃居世界首位。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1987年,产值已超过农业总产值。这就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为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这批项目的代表有,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等。

5、中共十二大:

邓小平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6、中共十三大: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中共十四大

①***提出90年代改革建设主要任务,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②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十四大高度评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并指出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④这次大会为我国规划了本世纪前进的航程,也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这次大会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8.中共十五大:

内容: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③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改革和发展作出跨世纪的战略部署。

意义:它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为我们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吹响了号角。


    相关文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二题

    作者:荣开明 江汉大学学报 1999年06期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所走过的光辉历程,越来越深切地感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在我国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 ...

    党的一大到十八大

    党的一大(1921):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时间: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地点: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 党的二大(1922):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 ...

    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之间的内在联系

    作者:雷云 东南学术 2000年04期 中图分类号:D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00)-01-0043-09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是我们党 ...

    回首30年: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路线图日益清晰

    回首30年: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路线图日益清晰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11-02 发表评论>> <回首30年>系列专稿之三 青连斌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 ...

    党的十八大与"四个全面"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

    作者:曲青山 中共党史研究 2015年07期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他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 ...

    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答案

    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答案 一.单选题 ●坚持创新发展,要求构建以()为主体.()为导向的创新体系. 答案:企业 市场 ●强调坚持创新发展,要发挥( )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答案:科技创新 ●( )是国家繁荣的必 ...

    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史,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党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

    从党章修改历程看党的与时俱进

    摘要: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十八大,党章共经历18次修改.党章的修改见证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本文从思想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三个方面在不同时期党章中的体现,阐述了党为适应不同 ...

    毛概考试选择重点2013修订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 D )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