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1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相关 领域 教材 书名:数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年 8 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数学 学段:第一学段 年级 二年级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设计理念: 这单元的内容,新课程与老教材的明显差异,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 历学习数学知识。安排的意图还是十分明显:两个操作层次,1 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 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2 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 得的数量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且这两个操作层 次最终指向的目的一致,但各自的思维角度不同,特别是第 2 层次对学生来说还是会感到抽象困难。 尤其这次的上课对象是一年级学生。本节课的落点也适当调低,让学生能体会到由于工具不一样, 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同样的工具长度不一样,结果还是不一样。使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不统一会给 日常生活、交流带来不便,能初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 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教学要求: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 米。 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 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等,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 但是对于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缺乏明确地认识。 3、教师思考: 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先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 量数学课本的宽。2、让学生用不同物品作标准去量不同长度。通过比较所量结果,学生会发现有些 物品长度相同,量的数据却相同;有些物品长度相同,量的数

据却不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由此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手段: 1、从兴趣入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活课堂、提高效率。 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的能力,有对知识质疑的意识,产生实践验证的愿望,初步形 成探究意识。 2、以 学生的“学”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和学生的“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 作、探究中愉快地学习。 3、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赏识评价、及时评价和总体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爱学、 乐学。 技术准备: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尺子 测量的物品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 米。 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 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 、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 、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 同的物品去量。 (3) 、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 却不一样呢?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 、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 5 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 5 块橡皮的长,但它

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 4 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 5 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 符。 3、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 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 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 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 做一做第 1 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 做一做第 2 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 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 做一做第 3 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 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 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 测量 统一 教学反思: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 过程中评价 课堂随时对学生听讲、回答做出鼓励性评价语, 2. 学习后评价 通过回答问题,课堂练习等形式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即时查漏补缺。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相关 领域 教材 书名:数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年 8 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数学 学段:第一学段 年级 二年级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设计理念: 这单元的内容,新课程与老教材的明显差异,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 历学习数学知识。安排的意图还是十分明显:两个操作层次,1 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 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2 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 得的数量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且这两个操作层 次最终指向的目的一致,但各自的思维角度不同,特别是第 2 层次对学生来说还是会感到抽象困难。 尤其这次的上课对象是一年级学生。本节课的落点也适当调低,让学生能体会到由于工具不一样, 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同样的工具长度不一样,结果还是不一样。使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不统一会给 日常生活、交流带来不便,能初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 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教学要求: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 米。 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 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等,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 但是对于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缺乏明确地认识。 3、教师思考: 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先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 量数学课本的宽。2、让学生用不同物品作标准去量不同长度。通过比较所量结果,学生会发现有些 物品长度相同,量的数据却相同;有些物品长度相同,量的数

据却不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由此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手段: 1、从兴趣入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活课堂、提高效率。 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的能力,有对知识质疑的意识,产生实践验证的愿望,初步形 成探究意识。 2、以 学生的“学”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和学生的“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 作、探究中愉快地学习。 3、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赏识评价、及时评价和总体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爱学、 乐学。 技术准备: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尺子 测量的物品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 米。 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 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 、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 、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 同的物品去量。 (3) 、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 却不一样呢?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 、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 5 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 5 块橡皮的长,但它

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 4 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 5 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 符。 3、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 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 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 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 做一做第 1 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 做一做第 2 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 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 做一做第 3 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 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 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 测量 统一 教学反思: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 过程中评价 课堂随时对学生听讲、回答做出鼓励性评价语, 2. 学习后评价 通过回答问题,课堂练习等形式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即时查漏补缺。


    相关文章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课型 新授课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 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 ...

    长度单位2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相关 领域 教材 书名:数学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年 8 月 数学 长度单位 学段:第一学段 年级 二年级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设计理念: 在认识尺子的基础上,先认识 1 厘米,再认识几厘 ...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2

    §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 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米" 3.会进行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纳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 [重点难点]长度的单位.测量长度的工 ...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 ...

    [分米毫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昌乐县西湖小学 李瑞霞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感知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在独立思 ...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毫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简析: <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以学生估测数学书宽和厚,在测量时不能得到整厘米数时,自然地感悟毫米产 ...

    三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测量教学设计

    第五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 ...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2)(导学案)

    课题:6.2.2用坐标表示平移(2) 主备人: 审核:七年级备课组 [学习目标]: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 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2.发展同学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 ...

    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 教材第50页练习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能正确地使用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2.能运用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的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