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儒辜鸿铭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1857年生在南洋。他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曾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  辜鸿铭生于马来半岛的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带上了当时只有十岁的辜鸿铭。到了英国,辜鸿铭很快掌握了多种西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的赏识。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14年的留学生活使少年辜鸿铭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完成学业后,辜鸿铭听从别人的劝说,埋头研究中华文化,并回到祖国大陆,继续苦读中国典籍。他在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一边帮助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  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的声名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他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在轮船上用纯正的德语挖苦一群德国人。  同时作为东方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的声誉也逐渐显赫起来。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谕那些四夷之邦。”在那样的时候,他还叫西方为“四夷之邦”。为此,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却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这片土地命运的深切关注。  从在英文报纸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开始,他走上了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后来又翻译了《大学》等书。在他之前,中国的古经典从来没有好的译本。  从1901至1905年,辜鸿铭发表了《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1909年,英文著本《中国的牛津运动》出版,在欧洲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  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那种不幸辜鸿铭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由此,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的畸形走向。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授英国文学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鸿铭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选自“国学网”《狂儒辜鸿铭》,有删改)  【考点专练】  文章倒数第三段“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中的“不幸”指什么?并请简要概括“狂儒辜鸿铭”的“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依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筛选出与信息相关的句子,再加以提炼。  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的考查,一般设在传记阅读的第一题。  信息筛选和整合类试题解题的基本步骤:1.揣摩题干,有备而读。研读题干,认真审题,看清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形成明确而强烈的“问题意识”,让问题作为阅读文本的有力指示。2.理清脉络,整体把握。3.细读文本,圈点勾画。带着问题,有意识地细读全文,注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与细节,勾画出问题的相关信息区域。4.深思熟虑,精确表达。将问题与文本紧密衔接,以原文的关键句子或语词为基础,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组合,整合为满足题目要求的几个层次。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1857年生在南洋。他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曾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  辜鸿铭生于马来半岛的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带上了当时只有十岁的辜鸿铭。到了英国,辜鸿铭很快掌握了多种西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的赏识。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14年的留学生活使少年辜鸿铭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完成学业后,辜鸿铭听从别人的劝说,埋头研究中华文化,并回到祖国大陆,继续苦读中国典籍。他在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一边帮助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  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的声名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他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在轮船上用纯正的德语挖苦一群德国人。  同时作为东方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的声誉也逐渐显赫起来。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谕那些四夷之邦。”在那样的时候,他还叫西方为“四夷之邦”。为此,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却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这片土地命运的深切关注。  从在英文报纸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开始,他走上了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后来又翻译了《大学》等书。在他之前,中国的古经典从来没有好的译本。  从1901至1905年,辜鸿铭发表了《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1909年,英文著本《中国的牛津运动》出版,在欧洲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  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那种不幸辜鸿铭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由此,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的畸形走向。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授英国文学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鸿铭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选自“国学网”《狂儒辜鸿铭》,有删改)  【考点专练】  文章倒数第三段“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中的“不幸”指什么?并请简要概括“狂儒辜鸿铭”的“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依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筛选出与信息相关的句子,再加以提炼。  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的考查,一般设在传记阅读的第一题。  信息筛选和整合类试题解题的基本步骤:1.揣摩题干,有备而读。研读题干,认真审题,看清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形成明确而强烈的“问题意识”,让问题作为阅读文本的有力指示。2.理清脉络,整体把握。3.细读文本,圈点勾画。带着问题,有意识地细读全文,注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与细节,勾画出问题的相关信息区域。4.深思熟虑,精确表达。将问题与文本紧密衔接,以原文的关键句子或语词为基础,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组合,整合为满足题目要求的几个层次。


    相关文章

    语文冲刺题

    一.中国形象与西方现代文化逻辑 当代西方艺术与视觉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具有一种强烈的互文关系,它们既创造了西方大众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又表现了西方大众期待并感受到的中国形象.既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的认识.观察和了解,也是他们自身欲望的投射.比如埃洛 ...

    辜鸿铭背书成才:莎士比亚38个英文剧本滚瓜烂熟

    2012年07月17日 16:19 来源:中新网 作者:连盈慧 核心提示:辜鸿铭苦学在于背书,德文<浮士德>长诗到莎士比亚三十八个英文剧本都念到滚瓜烂熟,他真材实料的学者身份就是这样熬出来的.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连盈慧,原 ...

    解构主义学派1

    1992年漓江出版社的编辑找到董燕生,邀请他重新翻译<堂吉诃德>.当时,杨绛版的<堂吉诃德>面世已经14年.在<听杨绛谈往事>中,杨绛曾经回忆翻译这部72万字的译著前后经历整整二十年时间.为了以读懂原著, ...

    为什么阅读经典名著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问题解答之前,我想先讲三个故事: 这是中国第一批留学生的故事: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他们又被称为留美幼童. 以当时的社会观念,官员既不愿把自家 ...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篇一:<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一战期间,正当欧洲文明陷于危机,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陷于危机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目的,是去尝试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 ...

    爱闻女人臭脚的辜鸿铭

    08正事 >>怪历史 爱闻女人臭脚的辜鸿铭 辜鸿铭,清末民初时著名的翻译家,福建人.他有一个怪癖,要闻女人的臭脚气味才能写出文章来.当时中国女子流行缠小脚,其方法是在七八岁时,就用宽约二寸.长约一丈的布条缠在脚上,使脚变成粽子形 ...

    辜鸿铭和他的中国

    真想像不出这么大的一座城市会出现在这么偏远的一个地方.当夕阳西下的时候,登上城门远远望去,你可以看到喜马拉雅那白雪皑皑的山脉.这是一座人口众多的城市,你只有走在城墙上才不会觉得拥挤:这是一座占地广阔的城市,你就是走得再快,绕城走上一圈也要花 ...

    辜鸿铭的笔(外一篇)

    辜鸿铭翘着山羊胡子,梳着一根小辫,嘴里常常大嚼西餐,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世家.十三岁的辜鸿铭跟随传教士留学英国,游历欧洲,接受的几乎是西方教育,和泰戈尔齐名.他和泰戈尔都是用英文书写,宣扬本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他的眼睛是孤独的,他的人是 ...

    日本女子的魅力

    中国文化名人的日本爱人 "什么是天堂?"有一种国际风行的说法:"天堂就是 -- 美国的薪.中国的菜.英国的房,还有日本的妻." 确实,日本女子的魅力,举世闻名.她们樱花般的艳丽.温顺.妩媚.典雅,蝴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