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如何转移农村劳动力

  摘 要:2015年7月20日,湖南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草案)》,全面部署和推动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   关键词:精准扶贫;转移;农村劳动力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12-0090-02   2015年7月20日,湖南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草案)》,全面部署和推动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近几年来,永州市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力争不让一个贫穷人口掉队,真正扶贫到最需要帮助的农户。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既需要理论界不断地探讨,更需要社会各界在实践中做出进一步的回答。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意义深远   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有效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前提,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普利桥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一)普利桥镇基本情况   普利桥镇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境北部,东邻黄阳司镇,南毗牛角坝镇,西界东安县花桥镇,北接杨村甸乡、祁阳县。全镇总面积135.8平方公里,耕地2638.32公顷,12033户,48537人,是永州市扶贫镇之一。境内属丘陵地形,主产水稻、大豆、红薯、烤烟、红枣、向日葵、百合等经济作物,尤其是红薯粉产量多,正宗而扬名。   (二)普利桥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点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在经济作用下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普利桥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呈上升趋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普利桥镇由于人多地少、信息闭塞等原因,农村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没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农村开始出现劳动力转移。从1990―2014,全镇共有4965个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占全镇总劳力的45.9%,年均转移规模为769人,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约有2900个劳动力季节性外出打工和经商,占农村总劳动力的26.9%。说明普利桥镇农村潜在劳动力在逐年增加。   2. 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劳动力   普利桥镇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被称为“天然大棚”,许多区域农产品可常年种植,农业气候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五年内完成承包经营权确权。据普利桥镇农户住户调查,该镇雨塘村农民杨树清在外打工10多年,2011年回到家乡种植粮食,2012年发展粮食105亩,2013年220亩,2014年415亩,成为名副其实的“永州第一种粮大户”。   3. 依托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   普利桥镇是古老的传统集镇,早在明初就形成集市,圩日上热闹非凡,传统的“二月八”闻名遐迩。例如,普利桥镇长冲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 月,注册资金50万元,共有会员105户,主要来自朱家洞、铁塘、江子塘、许家村等,有自建和指导建设的示范种植基地3处共1000多亩,已累计投入100多万元。   4. 异地从事工作转移农村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非农行业主要是传统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2014年普利桥镇外出农民工,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占31.2%,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占23.6%,从事社会服务业的农民工占14.3%、住宿餐饮业的农民工占10.1%、批发零售业的占8.6%。从劳动力转移的区域看,普利桥镇农村转移劳动力在省内的居多,占60.7%,在本市市区的占33.2%,在本县的占22.5%。   (三)普利桥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1. 盲目转移农业劳动力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普利桥镇农民抓住机会,纷纷加入跨行业、跨区域转移。有投入到本地二、三产业的,有长期到外地打工的,有季节性外出经商的。但是,我们发现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出现“有田无人种”的问题。再加上水稻年产量也只有每亩460公斤。粗放式的耕作,掠夺式的经营使得农业处于萎缩徘徊的境况。这严重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2.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好坏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再加上普利桥镇企业数量不多,规模普遍偏小,结构分散,经济聚集功能弱,打工者工资水平在1500―2000元之间,还不享受养老、医疗保险等待遇,工资待遇缺乏竞争力,相比之下,广东深圳、广西桂林等地普工月工资一般在2500―3000左右,有的甚至在3000元以上,还可以享受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待遇。这样一来,就很难留住外出务工人员在本地就业。   3. 文化素质偏低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   相比较而言,非农部门一般专业性强、技术要素高,从农业部门转向并从事非农产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比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从普利桥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知识结构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以上,由于他们知识水平偏低,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只能从事以体力为主的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4. 户籍制度阻碍了当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因为城市与农村“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日益凸显。农民工实现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但却没有实现身份的变化。几乎每一个外出打工人员都会遇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户籍问题。这种户籍制度导致大量的农村打工者在城市长期工作却难以得到城市户口,不能有和城市人同等的待遇,这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   永州市属于欠发达地区,2015年湖南省给永州市减贫指标是99842人,减贫率14.9%。如何实现减贫指标?如何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笔者通过调研,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农业基础地位   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我国必须解决粮食问题,这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为守住18亿万亩耕地红线,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绝对不能不能‘非农化’。永州市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被称为“天然大棚”,许多区域农产品可常年种植,农业气候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永州市共有5个湖南省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县、7个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8个省级柑橘生产基地县。基本建成了400万亩优质稻、300万亩油茶、200万亩速丰林、180万亩蔬菜、140万亩水果、30万亩烤烟、30万亩药材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估计可消化3000个劳动力。   (二)培育新型农民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发展状态,保障农村转移人口的子女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永州市精准扶贫对象,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资金支撑。   (三)改革户籍制度   2014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农民的基本住房,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要充分考虑城镇基础设施的综合承受能力,避免因人口的转移出现的交通拥挤、教育资源紧张、失业增加、环境与社会治安恶化等问题。应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四)完善土地制度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是关键。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落实好中央户籍制度改革的土地政策,允许农民带“土”进城。2015年初,湖南被纳入国家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范围,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永州是农业大市,也是人口大市,以丘陵和山区为主,土地流转处于低层次水平,农村土地流转形式正在由单一形式走向多样化,由早期的农户间的代耕、转包流转,逐步发展到有偿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流转形式。   (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从社会保障制度看,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为土地保障功能的存在和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为此,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拉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免除农民工后顾之忧的"安全网",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调节器"。建议在永州市范围内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一方面通过调查,弄清楚本地可输出劳动力的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技能等信息,建立一个全市劳动力资源库;另一方面,多了解劳动力需求地区的情况,及时向农民提供劳务信息和就业指导。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号,大力发挥基层乡村组织的作用,加强与本地外出务工人员的交流,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更多的农民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有序转移。   参考文献:   [1]唐学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的影响[J].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   [2]周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4.   [3]杨秀敏.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机制[J].江西大学学报,2014.   [4]黄道国.努力开创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局面[J].决策向导,2014.

  摘 要:2015年7月20日,湖南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草案)》,全面部署和推动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   关键词:精准扶贫;转移;农村劳动力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12-0090-02   2015年7月20日,湖南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草案)》,全面部署和推动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近几年来,永州市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力争不让一个贫穷人口掉队,真正扶贫到最需要帮助的农户。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既需要理论界不断地探讨,更需要社会各界在实践中做出进一步的回答。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意义深远   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有效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前提,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普利桥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一)普利桥镇基本情况   普利桥镇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境北部,东邻黄阳司镇,南毗牛角坝镇,西界东安县花桥镇,北接杨村甸乡、祁阳县。全镇总面积135.8平方公里,耕地2638.32公顷,12033户,48537人,是永州市扶贫镇之一。境内属丘陵地形,主产水稻、大豆、红薯、烤烟、红枣、向日葵、百合等经济作物,尤其是红薯粉产量多,正宗而扬名。   (二)普利桥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点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在经济作用下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普利桥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呈上升趋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普利桥镇由于人多地少、信息闭塞等原因,农村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没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农村开始出现劳动力转移。从1990―2014,全镇共有4965个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占全镇总劳力的45.9%,年均转移规模为769人,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约有2900个劳动力季节性外出打工和经商,占农村总劳动力的26.9%。说明普利桥镇农村潜在劳动力在逐年增加。   2. 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劳动力   普利桥镇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被称为“天然大棚”,许多区域农产品可常年种植,农业气候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五年内完成承包经营权确权。据普利桥镇农户住户调查,该镇雨塘村农民杨树清在外打工10多年,2011年回到家乡种植粮食,2012年发展粮食105亩,2013年220亩,2014年415亩,成为名副其实的“永州第一种粮大户”。   3. 依托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   普利桥镇是古老的传统集镇,早在明初就形成集市,圩日上热闹非凡,传统的“二月八”闻名遐迩。例如,普利桥镇长冲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 月,注册资金50万元,共有会员105户,主要来自朱家洞、铁塘、江子塘、许家村等,有自建和指导建设的示范种植基地3处共1000多亩,已累计投入100多万元。   4. 异地从事工作转移农村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非农行业主要是传统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2014年普利桥镇外出农民工,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占31.2%,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占23.6%,从事社会服务业的农民工占14.3%、住宿餐饮业的农民工占10.1%、批发零售业的占8.6%。从劳动力转移的区域看,普利桥镇农村转移劳动力在省内的居多,占60.7%,在本市市区的占33.2%,在本县的占22.5%。   (三)普利桥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1. 盲目转移农业劳动力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普利桥镇农民抓住机会,纷纷加入跨行业、跨区域转移。有投入到本地二、三产业的,有长期到外地打工的,有季节性外出经商的。但是,我们发现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出现“有田无人种”的问题。再加上水稻年产量也只有每亩460公斤。粗放式的耕作,掠夺式的经营使得农业处于萎缩徘徊的境况。这严重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2.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好坏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再加上普利桥镇企业数量不多,规模普遍偏小,结构分散,经济聚集功能弱,打工者工资水平在1500―2000元之间,还不享受养老、医疗保险等待遇,工资待遇缺乏竞争力,相比之下,广东深圳、广西桂林等地普工月工资一般在2500―3000左右,有的甚至在3000元以上,还可以享受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待遇。这样一来,就很难留住外出务工人员在本地就业。   3. 文化素质偏低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   相比较而言,非农部门一般专业性强、技术要素高,从农业部门转向并从事非农产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比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从普利桥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知识结构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以上,由于他们知识水平偏低,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只能从事以体力为主的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4. 户籍制度阻碍了当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因为城市与农村“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日益凸显。农民工实现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但却没有实现身份的变化。几乎每一个外出打工人员都会遇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户籍问题。这种户籍制度导致大量的农村打工者在城市长期工作却难以得到城市户口,不能有和城市人同等的待遇,这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   永州市属于欠发达地区,2015年湖南省给永州市减贫指标是99842人,减贫率14.9%。如何实现减贫指标?如何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笔者通过调研,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农业基础地位   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我国必须解决粮食问题,这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为守住18亿万亩耕地红线,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绝对不能不能‘非农化’。永州市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被称为“天然大棚”,许多区域农产品可常年种植,农业气候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永州市共有5个湖南省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县、7个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8个省级柑橘生产基地县。基本建成了400万亩优质稻、300万亩油茶、200万亩速丰林、180万亩蔬菜、140万亩水果、30万亩烤烟、30万亩药材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估计可消化3000个劳动力。   (二)培育新型农民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发展状态,保障农村转移人口的子女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永州市精准扶贫对象,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资金支撑。   (三)改革户籍制度   2014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农民的基本住房,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要充分考虑城镇基础设施的综合承受能力,避免因人口的转移出现的交通拥挤、教育资源紧张、失业增加、环境与社会治安恶化等问题。应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四)完善土地制度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是关键。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落实好中央户籍制度改革的土地政策,允许农民带“土”进城。2015年初,湖南被纳入国家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范围,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永州是农业大市,也是人口大市,以丘陵和山区为主,土地流转处于低层次水平,农村土地流转形式正在由单一形式走向多样化,由早期的农户间的代耕、转包流转,逐步发展到有偿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流转形式。   (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从社会保障制度看,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为土地保障功能的存在和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为此,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拉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免除农民工后顾之忧的"安全网",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调节器"。建议在永州市范围内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一方面通过调查,弄清楚本地可输出劳动力的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技能等信息,建立一个全市劳动力资源库;另一方面,多了解劳动力需求地区的情况,及时向农民提供劳务信息和就业指导。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号,大力发挥基层乡村组织的作用,加强与本地外出务工人员的交流,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更多的农民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有序转移。   参考文献:   [1]唐学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的影响[J].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   [2]周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4.   [3]杨秀敏.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机制[J].江西大学学报,2014.   [4]黄道国.努力开创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局面[J].决策向导,2014.


    相关文章

    农户眼中的精准扶贫政策及改进路径思考 | 调研报告

    文 | 曹军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委书记.博士) 一.相关背景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减贫.脱贫工作方面取得瞩目成就.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现就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如下决定. 一.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紧迫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 ...

    论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

    摘要:精准扶贫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着明显的不精准执行现象,表现为识别不精准.帮扶不精准.管理不精准和考核不精准等问题.立足于基层组织的视角,考察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问题.基层组织在运动式治理和官僚体制的双重规制和压力下,面临着一系列的执行约 ...

    观点|着力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短板"

    来源:<求是>2015/07 作者:李培林 核心要点: ▉ 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归根结底要体现为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和人民生活较快改善. ...

    2016扶贫知识重点

    1.贵州省"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 "33"是"从2015年到2017年,用3年时间减少300万贫困人口":"66"是"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六个 ...

    新时期分散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工作指引

    河源市新时期分散贫困人口 帮扶工作指引 河源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 2016年5月 目录 1.什么是精准扶贫? 2.习近平总书记对精准扶贫提出了哪些工作要求? 3.胡春华书记对全省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4.张文书记对全市精准扶 ...

    彭水实施"六到户模式",切实抓好精准识别扶贫

    彭水实施"六到户模式",切实抓好精准扶贫 2014年,彭水自治县着眼"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经济收入持续增加"两大目标,探索实施"六到户模式",切实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力争全年减少贫 ...

    着力探索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新路子

    今年以来,台前县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实的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理出了"全党抓扶贫,重点抓产业,关键抓精准,核心抓就业"的思 ...

    农村扶贫开发:新进展.新举措与新问题(1)

    农村扶贫开发:新进展.新举措与新问题 2016-02-26 09:35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我有话说 2016-02-26 09:35:34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康慧珍 [光明论·2016年"两会"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