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2011年版)

实施建议

为保证本标准的实施,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一)教学中应注童的几个问题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会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

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遗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救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

应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教学形式的啦择应服从于教学目标,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三个维度的整合及有机联系,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意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体现,同时应明确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

3.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本标准设定的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落选的整体。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感受与欣赏一即包括有“音乐与相关文化一,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感受和培养、展示创造力的过程。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

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同理,“音乐与相关文化一也只有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体现。

4.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重视教学设计的璜设功能,重视教学过程的生成意义;关注教案丈本的价值取向,关注课堂环境、资源的客观变化}强调教学过程的学生参与,也应有必要的教师传授;提倡探究式学习方法,也应当有适当的接受性学习}倡导合作学习,也要注重发挥个体学习的特点与优势。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粱。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突出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交流。

5.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阿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救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6.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音乐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体、资源丰富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善于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音乐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7.园地制宣地实蓝本标准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甩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檀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各教学领域课程内容的弹性尺度。

.感受与欣赏

谊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

.演唱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要重视课程内容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寿、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演唱技能

的练习,应结合擅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豌唱。注意变声期的噪音保护,避免喊唱。

要更加重视并著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合唱教学可从轱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其他多声部合唱形式。

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谊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演奏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遣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唱歌、欣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倒如,可用乐器为演唱伴奏,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可采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的乐器合奏为主,鼓威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

课堂乐器应使用易于学习、易于请奏、便于集体教学的乐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吹奏乐器必须符合卫生标准,音质纯正,音高准确。注意避免过大音量和噪音对学生听

力和健康的损害。可园地制宜地谴择学习本地区、本民族适宜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乐器。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制乐器。

.识读乐谱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袁捕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识谱要和捕唱、捕赛、创造、欣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

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乐谱形式,各地、各檀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盏择。五线谱教学建议采用首谓唱名法。

.创造

教师应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不同的教学领域。音乐教学的各种实践活动,提供了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的空间。不同的学生聆听同~首乐曲,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揎唱同一首歌曲,可能会有多种处理方式}完成同一个练习,可能会有多种选径或不同答案。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要用唯准答案一或Ⅱ统一模式像缚学生。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对学生的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方面,应以本标准中各教学领域的课程内容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查课程内容所涉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寿、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如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学习的方法与成效,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能力,音乐的表现与缩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认识、理解,审美情趣的形成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水平等。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揎唱、演奏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学期、学年末进行,主要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方式。青蒜

.定性述评与定量涮评相结合

定性述评是一种描述性的质的评价。主要适用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岳,以及知识与技能维度,难以具体置化的一些内容。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音乐的听赏感知,集体合作完成的请唱演奏及编创活动等,可以用较为准确的评谜性文字进行定性评价。

定量涮评是对不同教学领域课程内容中的水平要求进行的置化评价。如对音乐表现要素认知和掌握程度,对音乐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的分辨,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背唱歌曲及擅奏乐曲的数量,识读乐谱的程度等,皆可作定量涮评。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学生的自评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可运用“音乐成长记录册一形式记载学生的自评,从不同阶及的回顾和比较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同学间的互评可采用分组演唱演赛会、音乐才艺或创意展示等形式,在观感交流中相互点评。教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嗜茸;成长记录册丹上的评语,以及通过音乐聆听分辨、现场揎唱演奏等形式所作的评价,是进行他评可以啦用的有救形式。

“班级音乐会一是音乐课程特有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能充分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和课翟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通过Ⅱ班段音乐会一或其他活动,展示学生的演唱、揎赛、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揎出照片、录音录像等,达到相互交流和相互激励的目的。

以上各种形式的评价,都应该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    实t■覆和成绩,叉要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阿题和不足及改进方法,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缩写教材应以本标准为依据。音乐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和与之相匹配的音响、音像教材以及教师用教学参考资料。

1.学生为本原则

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以学习为中心,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及提高音乐审美素质奠定基础。

2.教育性原则

教材应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嚣避思想品德教育。

3.科学性原则

注意音乐知识、技能的准确性、严谨性}符合学生音乐学习的认知规律。

4.实践性原则

教材应重视实践活动的设计。教材的难度、分置要适应多数地区的音乐教育水平,以利于全体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5.综合性原则

教材要注意发掘音乐文化的内插,加强音乐文化与姊妹艺术及其他相关文化的联系。

6.开放性原则

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1.在教材所选曲耳中,传统音乐、专业创作的经典作品、优秀的新作品等均应占有一定比倒。中外作品的比例要适当。选择教材要有利于欣赏、演唱、演奏、创造性活动等内容的综合运用,使音乐与相关文化相互嚣避。

2.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应与音乐审美有机结合。音响教材应包括歌曲示范演唱、歌曲伴奏、欣赏曲、实践范倒及供教师选用的一定数置的备用曲目。

3.所瞌教材的难度、分置要适度。

4.教师用参考书应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及有关参考书目等。缩写内容既要有利于教学的规范性,也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学生用教科书要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文字要简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2.教师用参考资料除了文字表述的教师用书之外,提倡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

3.音响、音像教材要紧密配合教科书的内容,运甩多种载体(如录音带、录像带、CD、VCD、MP3、MP4等)呈现。演唱、演奏与录音效果要具有良好品质。

1.本标准和据此缩写的教材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本标准,选择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音响、音像教材及教师用参考书),依据本标准和教材精心地、创造性地实旋音乐教学。

2.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3.音乐教学设蓝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应按不同学段的教学需要,配置音乐专用教室、专用设备和实施集体演奏教学所需的课堂乐器,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西洋乐器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置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的学生回览室也应配备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回资料使用。

4.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阿站是音乐救育的重要资源之一,要配合课堂教学,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目。应重视家庭和包括阿络在内的社会音乐资源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为此,一方面要对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文化生活进行积极引导}另一方面要防止低俗、不健康的负面信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5.学生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有责任协助学校组织学生课余艺术社团,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少先队及共青团活动日,组织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集体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学校要将此类活动纳入工作计划,计人教师工作量,并在场地、设备、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证。

6.各种形式的音乐和音乐教学交流活动(包括教师培训)能有救地促进课程资源和信息的沟通。学校要支持教师参与这些活动,同时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丰富课程资源。

实施建议

为保证本标准的实施,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一)教学中应注童的几个问题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会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

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遗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救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

应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教学形式的啦择应服从于教学目标,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三个维度的整合及有机联系,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意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体现,同时应明确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

3.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本标准设定的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落选的整体。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感受与欣赏一即包括有“音乐与相关文化一,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感受和培养、展示创造力的过程。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

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同理,“音乐与相关文化一也只有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体现。

4.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重视教学设计的璜设功能,重视教学过程的生成意义;关注教案丈本的价值取向,关注课堂环境、资源的客观变化}强调教学过程的学生参与,也应有必要的教师传授;提倡探究式学习方法,也应当有适当的接受性学习}倡导合作学习,也要注重发挥个体学习的特点与优势。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粱。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突出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交流。

5.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阿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救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6.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音乐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体、资源丰富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善于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音乐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7.园地制宣地实蓝本标准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甩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檀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各教学领域课程内容的弹性尺度。

.感受与欣赏

谊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

.演唱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要重视课程内容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寿、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演唱技能

的练习,应结合擅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豌唱。注意变声期的噪音保护,避免喊唱。

要更加重视并著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合唱教学可从轱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其他多声部合唱形式。

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谊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演奏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遣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唱歌、欣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倒如,可用乐器为演唱伴奏,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可采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的乐器合奏为主,鼓威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

课堂乐器应使用易于学习、易于请奏、便于集体教学的乐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吹奏乐器必须符合卫生标准,音质纯正,音高准确。注意避免过大音量和噪音对学生听

力和健康的损害。可园地制宜地谴择学习本地区、本民族适宜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乐器。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制乐器。

.识读乐谱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袁捕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识谱要和捕唱、捕赛、创造、欣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

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乐谱形式,各地、各檀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盏择。五线谱教学建议采用首谓唱名法。

.创造

教师应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不同的教学领域。音乐教学的各种实践活动,提供了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的空间。不同的学生聆听同~首乐曲,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揎唱同一首歌曲,可能会有多种处理方式}完成同一个练习,可能会有多种选径或不同答案。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要用唯准答案一或Ⅱ统一模式像缚学生。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对学生的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方面,应以本标准中各教学领域的课程内容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查课程内容所涉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寿、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如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学习的方法与成效,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能力,音乐的表现与缩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认识、理解,审美情趣的形成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水平等。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揎唱、演奏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学期、学年末进行,主要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方式。青蒜

.定性述评与定量涮评相结合

定性述评是一种描述性的质的评价。主要适用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岳,以及知识与技能维度,难以具体置化的一些内容。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音乐的听赏感知,集体合作完成的请唱演奏及编创活动等,可以用较为准确的评谜性文字进行定性评价。

定量涮评是对不同教学领域课程内容中的水平要求进行的置化评价。如对音乐表现要素认知和掌握程度,对音乐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的分辨,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背唱歌曲及擅奏乐曲的数量,识读乐谱的程度等,皆可作定量涮评。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学生的自评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可运用“音乐成长记录册一形式记载学生的自评,从不同阶及的回顾和比较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同学间的互评可采用分组演唱演赛会、音乐才艺或创意展示等形式,在观感交流中相互点评。教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嗜茸;成长记录册丹上的评语,以及通过音乐聆听分辨、现场揎唱演奏等形式所作的评价,是进行他评可以啦用的有救形式。

“班级音乐会一是音乐课程特有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能充分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和课翟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通过Ⅱ班段音乐会一或其他活动,展示学生的演唱、揎赛、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揎出照片、录音录像等,达到相互交流和相互激励的目的。

以上各种形式的评价,都应该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    实t■覆和成绩,叉要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阿题和不足及改进方法,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缩写教材应以本标准为依据。音乐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和与之相匹配的音响、音像教材以及教师用教学参考资料。

1.学生为本原则

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以学习为中心,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及提高音乐审美素质奠定基础。

2.教育性原则

教材应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嚣避思想品德教育。

3.科学性原则

注意音乐知识、技能的准确性、严谨性}符合学生音乐学习的认知规律。

4.实践性原则

教材应重视实践活动的设计。教材的难度、分置要适应多数地区的音乐教育水平,以利于全体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5.综合性原则

教材要注意发掘音乐文化的内插,加强音乐文化与姊妹艺术及其他相关文化的联系。

6.开放性原则

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1.在教材所选曲耳中,传统音乐、专业创作的经典作品、优秀的新作品等均应占有一定比倒。中外作品的比例要适当。选择教材要有利于欣赏、演唱、演奏、创造性活动等内容的综合运用,使音乐与相关文化相互嚣避。

2.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应与音乐审美有机结合。音响教材应包括歌曲示范演唱、歌曲伴奏、欣赏曲、实践范倒及供教师选用的一定数置的备用曲目。

3.所瞌教材的难度、分置要适度。

4.教师用参考书应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及有关参考书目等。缩写内容既要有利于教学的规范性,也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学生用教科书要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文字要简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2.教师用参考资料除了文字表述的教师用书之外,提倡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

3.音响、音像教材要紧密配合教科书的内容,运甩多种载体(如录音带、录像带、CD、VCD、MP3、MP4等)呈现。演唱、演奏与录音效果要具有良好品质。

1.本标准和据此缩写的教材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本标准,选择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音响、音像教材及教师用参考书),依据本标准和教材精心地、创造性地实旋音乐教学。

2.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3.音乐教学设蓝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应按不同学段的教学需要,配置音乐专用教室、专用设备和实施集体演奏教学所需的课堂乐器,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西洋乐器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置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的学生回览室也应配备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回资料使用。

4.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阿站是音乐救育的重要资源之一,要配合课堂教学,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目。应重视家庭和包括阿络在内的社会音乐资源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为此,一方面要对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文化生活进行积极引导}另一方面要防止低俗、不健康的负面信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5.学生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有责任协助学校组织学生课余艺术社团,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少先队及共青团活动日,组织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集体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学校要将此类活动纳入工作计划,计人教师工作量,并在场地、设备、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证。

6.各种形式的音乐和音乐教学交流活动(包括教师培训)能有救地促进课程资源和信息的沟通。学校要支持教师参与这些活动,同时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丰富课程资源。


    相关文章

    音乐学科教学论教学大纲(音乐学)2011版

    重庆文理学院音乐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学科教学论>教学大纲 2011 二.课程性质 音乐学科教学论属于理论与实践相兼的.综合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它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并探究音乐教学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及其发展规 ...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历年试题(2009起)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 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 ...

    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

    2011年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 初中语文(蔡少军) 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2011版)为小学和初中共用,其中初中语文部分有以下特点: 一.明确了语文课程基础任务在于语文文字能力的培养 在"前言"部分多次强调"语文 ...

    音体美工作计划

    音体美工作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崔家桥镇中艾亭小学 2011年2月 音乐学科 音乐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当前我校音乐教研工作围绕乡中心校教研工作计 ...

    2011年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新的教学理念,本学期的艺术(音乐)教学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师生交往互动,师生、生生与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形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氛围。注重体现学生进行知识 ...

    2011远程研修

    2011年章丘市高中.初中教师远程研修的通知 2011年章丘市高中.初中教师远程研修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教育办,市属各高中.初中学校: 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的通知>(鲁教师函[20 ...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二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进一步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 ...

    特色教育实施方案

    特色教育实施方案 湘乡二中进行的是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湖南省特色教育实验学校,也是一所普通高中.在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所有国家课程,完成必修课与共同选修课所有学分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特色教育的必修课与拓展性选修课课程教学.学校艺术特色教育的特色 ...

    浅谈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原则 作者:王学建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第03期 摘 要: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对学生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