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①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 原因:○

2是经济制度的落后 ○

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1在近代中国必须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教训:○

2落后就要挨打,大力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国家强盛的关键 ○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 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1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 惧怕人民 原因:○

(表现)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

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微弱④民族资产的社会基础狭窄。

教训: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上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 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局限性。

内容: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核定低价,其现有之低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1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局限性:○

主作为革命对象。(民族主义)

2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 ○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力得到真正的保

证。(民权主义)

3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

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根本上 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主观方面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作为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缺乏一个统一和稳

定的领导核心。

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①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②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③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正是因为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它也就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 内容: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重要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会议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组,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新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原因:○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 ○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

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看日战争的胜利, ○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

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1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意义:○

2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

殖民奴役的厄运。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是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

度。

4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

5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基本经验:○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

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种瓜 ○

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①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②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③ 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特点。

总路线: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特点:○

2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两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

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两个中国之命运:

上述建国方案始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

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2、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原因:

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小题

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论述不正确的有( C )。

A、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 B、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C、国家实现了完全统一 D、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

2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 )

A、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合作社会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C )

A.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B.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 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C)

A. 资本主义社会B. 新资本主义社会

C. 新民主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 )

A. 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B. 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C. 共产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D. 民主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6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C )

A.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D.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7 1949年3月,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的经济成分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也就是说,中国存在两种基本矛盾:新中国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8 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1950年到1951年,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批判错误思想,进行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等教育,发展一批新党员;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1952上半年发起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这些举措促进党廉政建设。 10 1953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方面要求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11 1953年12月通过,概括提出引导农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第一是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实行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具有社会主义性质。采取的是逐步过渡的办法。

12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策。作用:可以在一定时期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积极作用(增加产品供应,扩大商品流通,维持工人就业,为国家提供税收等);有利于争取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并减少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

制度之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得到全面确立。

14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总结经济建设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经济的教训,概括提出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地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同年9月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同年4月28毛泽东进一步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适应了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有利于调动广大知识分子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成为党和国家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学进步的指导方针,后来也成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针。

15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16 只能用民主的,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17 1961年1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18 灾难的内乱。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损失,民主和法治遭到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到迫害,学术文化事业在许多方面遭到摧残,科技水平在一些领域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党和社会的风气遭到严重破坏。

19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科技成果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可回收人造卫星试验成功。

20 冲破“两个凡是” 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旗帜鲜明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1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邓小平提出的构想,“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为和平时期解决某些相关的历史遗留问题指明了出路。

22 2000年2展,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年5月指出“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①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 原因:○

2是经济制度的落后 ○

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1在近代中国必须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教训:○

2落后就要挨打,大力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国家强盛的关键 ○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 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1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 惧怕人民 原因:○

(表现)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

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微弱④民族资产的社会基础狭窄。

教训: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上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 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局限性。

内容: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核定低价,其现有之低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1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局限性:○

主作为革命对象。(民族主义)

2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 ○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力得到真正的保

证。(民权主义)

3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

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根本上 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主观方面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作为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缺乏一个统一和稳

定的领导核心。

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①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②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③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正是因为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它也就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 内容: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重要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会议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组,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新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原因:○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 ○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

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看日战争的胜利, ○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

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1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意义:○

2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

殖民奴役的厄运。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是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

度。

4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

5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基本经验:○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

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种瓜 ○

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①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②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③ 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特点。

总路线: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特点:○

2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两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

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两个中国之命运:

上述建国方案始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

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2、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原因:

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小题

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论述不正确的有( C )。

A、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 B、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C、国家实现了完全统一 D、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

2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 )

A、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合作社会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C )

A.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B.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 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C)

A. 资本主义社会B. 新资本主义社会

C. 新民主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 )

A. 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B. 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C. 共产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D. 民主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6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C )

A.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D.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7 1949年3月,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的经济成分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也就是说,中国存在两种基本矛盾:新中国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8 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1950年到1951年,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批判错误思想,进行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等教育,发展一批新党员;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1952上半年发起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这些举措促进党廉政建设。 10 1953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方面要求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11 1953年12月通过,概括提出引导农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第一是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实行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具有社会主义性质。采取的是逐步过渡的办法。

12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策。作用:可以在一定时期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积极作用(增加产品供应,扩大商品流通,维持工人就业,为国家提供税收等);有利于争取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并减少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

制度之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得到全面确立。

14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总结经济建设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经济的教训,概括提出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地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同年9月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同年4月28毛泽东进一步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适应了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有利于调动广大知识分子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成为党和国家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学进步的指导方针,后来也成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针。

15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16 只能用民主的,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17 1961年1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18 灾难的内乱。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损失,民主和法治遭到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到迫害,学术文化事业在许多方面遭到摧残,科技水平在一些领域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党和社会的风气遭到严重破坏。

19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科技成果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可回收人造卫星试验成功。

20 冲破“两个凡是” 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旗帜鲜明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1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邓小平提出的构想,“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为和平时期解决某些相关的历史遗留问题指明了出路。

22 2000年2展,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年5月指出“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相关文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②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 ...

    原创 近代史论文 近代外国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 ...

    中国近代史思考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2)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 ...

    大一中国近代史大纲

    要考近代史的同学注意啦~这是学长学姐们多年总结出的大题题库~ 来源: 徐昭 然 ♫♩♪♬的日志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 ...

    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是党的历史活动的主要轨迹和脉络.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不懈奋斗,这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

    历史课后练习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要点 上编综述: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悬赏分:30 - 解决时间:2010-6-25 22:14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提问者: 匿名最佳答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50年来的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译介

    50年来的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译介Ξ 雷 颐 ,"输 ;而对外国学者中国史研,,更有助于我们在一定"身在此山"而形成的某些局限.但国外中国史研究林林总总,洋洋大观,几十年来(特别是近20年)对其译介虽多,终也 ...

    社会形态与现代化双重视野中的中国道路

    社会形态与现代化双重视野中的中国道路 吴 波 关于民族或国家矛盾和社会形态矛盾之间的关系.关于民族独立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关于社会主义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考察近代以来中国发展道路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不依托关于这些课题的科学回答,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