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 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向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 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 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 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1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三组重要关系依次构成了本课程的三大内容板块。每一内容板块中均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 ●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

(二)能力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三)知识

●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2

3

4

5

6

7

8

教学是落实本标准、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应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思想品德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应以本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一)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教学应准确把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

(二)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者应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积极开发各门学科中的相关资源,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形成教育合力。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教师要了解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根据本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

(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二、评价建议

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搜集集学生学习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教师要总结和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一)评价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目标是,考查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有效手段。

(二)评价方式

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观察 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的依据。 9

描述性评语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项目评价 教师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学生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搜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对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谈话 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

成长记录 教师应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自我小结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考试 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景测验、开闭卷的笔试等。要加强思想品德考试命题研究,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思想品德课程鼓励学校教师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符合本课程特性和学生发展实际情况的有效评价方式。

(三)评价实施要求

1.评价要真实、公正,要准确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

2.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形成性评价。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3.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部门以及学校教师在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必须以本标准的评价目标与评价实施要求为依据,综合多方面获取的考查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作出正确的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导向性,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警惕应试倾向的评价方式,避免评价方式偏离本课程的目标和理念。

三、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者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以本标准为依据,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为基础,创造性地编写教材。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坚持正确的导向

教材编写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体现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规定,体现课程理念,紧扣课程目标,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在学校德育中的基础性、导向性作用。

(二)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体现思想品德学习的独特性

教材内容的编排与呈现要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学生能够接受、乐于参与和能够促进思考、拓展体验、激发实践等有利于品德发展的方式组织和表述 10

教学内容,将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创造一个生机盎然的学习空间。

(三)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突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编写应以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实践水平为基础,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实际事例作为主要素材进行提炼,使教材成为联系现实生活与实践的桥梁,为思想品德教学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提供良好的平台。

(四)倡导以主题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

教材编写应从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件或问题中选取主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统筹设计教材结构,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避免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块式的机械处理。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融入生活实例之中,呈现方式要活泼生动。设计开放性的探索环节,以激发学生参与和思考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应充分考虑和体现不同地区的特点

在保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编写在内容和呈现形式上要因地制宜,以适应不同地区及城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社会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所蕴涵的多种教育资源。教师应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为课程实施和教学服务。

1.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开发、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2.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将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等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3.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使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1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 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向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 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 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 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1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三组重要关系依次构成了本课程的三大内容板块。每一内容板块中均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 ●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

(二)能力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三)知识

●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2

3

4

5

6

7

8

教学是落实本标准、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应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思想品德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应以本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一)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教学应准确把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

(二)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者应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积极开发各门学科中的相关资源,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形成教育合力。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教师要了解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根据本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

(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二、评价建议

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搜集集学生学习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教师要总结和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一)评价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目标是,考查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有效手段。

(二)评价方式

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观察 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的依据。 9

描述性评语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项目评价 教师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学生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搜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对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谈话 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

成长记录 教师应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自我小结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考试 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景测验、开闭卷的笔试等。要加强思想品德考试命题研究,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思想品德课程鼓励学校教师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符合本课程特性和学生发展实际情况的有效评价方式。

(三)评价实施要求

1.评价要真实、公正,要准确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

2.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形成性评价。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3.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部门以及学校教师在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必须以本标准的评价目标与评价实施要求为依据,综合多方面获取的考查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作出正确的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导向性,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警惕应试倾向的评价方式,避免评价方式偏离本课程的目标和理念。

三、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者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以本标准为依据,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为基础,创造性地编写教材。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坚持正确的导向

教材编写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体现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规定,体现课程理念,紧扣课程目标,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在学校德育中的基础性、导向性作用。

(二)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体现思想品德学习的独特性

教材内容的编排与呈现要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学生能够接受、乐于参与和能够促进思考、拓展体验、激发实践等有利于品德发展的方式组织和表述 10

教学内容,将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创造一个生机盎然的学习空间。

(三)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突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编写应以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实践水平为基础,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实际事例作为主要素材进行提炼,使教材成为联系现实生活与实践的桥梁,为思想品德教学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提供良好的平台。

(四)倡导以主题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

教材编写应从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件或问题中选取主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统筹设计教材结构,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避免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块式的机械处理。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融入生活实例之中,呈现方式要活泼生动。设计开放性的探索环节,以激发学生参与和思考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应充分考虑和体现不同地区的特点

在保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编写在内容和呈现形式上要因地制宜,以适应不同地区及城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社会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所蕴涵的多种教育资源。教师应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为课程实施和教学服务。

1.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开发、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2.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将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等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3.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使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11


    相关文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修订稿)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 言 ................................................................................ 2 一.课程性质 ...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最新)

    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第一部分 前 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 ...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测试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 1.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和--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2.道德是人--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3.帮助学生过---的生活.做----- 的公民是 ...

    2011思品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 一. 颁布时间 遵循与时俱进的精神,教育部组织有关人员对2003年5月印发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实验稿)>作了认真修订,并于2011年12月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

    (2010.4.16)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对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赵晓生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形成 ...

    [转载][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题: 1.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 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认知规律,预设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定教学步骤的 ...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初探

    摘要: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成绩过分担忧的影响,广大的教师还难以真正迈出传统教学结构的束缚,几乎仍是如出一辙的,教授的知识仍是课堂所要达到的目标,还难以体会到课 ...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心灵减负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心灵减负 姓名:马增寿 Email:zhongkaoshiti@sina.com 邮编:650250 手机:[1**********] 工作单位:澄江县第九中学 通讯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右所镇右所街123号 作者简介 ...

    初中思想品德在岗实践学习课例研修心得

    初中思想品德在岗实践学习课例研修心得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