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李保国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技特派员、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2016年4月10日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

1981年,李保国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上班仅十几天的他就响应学校号召,离开校园一头扎进太行山,搞起山区开发研究,承担起山区开发与经济林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从此,李保国便与大山结下不解之缘。

走遍太行山的旮旮旯旯,随手指向一片果园,他都能脱口说出是谁家的。从邢台县前南峪村到内丘县岗底村,从临城县凤凰岭再到平山县葫芦峪,每道沟沟坎坎都留下他的足迹。绵延80公里的燕赵太行山区,成千上万的农民兄弟都是他的朋友。

有人把他誉为百姓心中的“科技财神”,引领大家摘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有人把他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愣是把世代寸草不生的荒山秃岭改造成了硕果累累的林果基地。在大学校园里,在各地讲台上,他是教授、博士生导师。可到了太行山区的村庄里,他就成了地地道道备受尊敬的“农民教授”“土专家”。尘土飞扬的荒坡秃岭、田间地头,就是他30多年最为珍视的课堂。

他30多年如一日,扎根山区,为农民举办各种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先后完成28项山区开发研究成果,直接帮扶100余个村庄,累计增加农业产值超过35亿元,使贫瘠山沟里的10多万名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他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和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用实际行动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巍巍太行山上!他生就一副朴实之相,纵使光环满身,脚踩的依然是太行沙石和燕赵故土,手拿的依然是钢锯和剪刀。

2月9日、2月10日,人民日报在“时代先锋”专栏分上下篇推出李保国事迹报道。上篇以《百姓心中的“科技财神”》为题,讲述了李保国不仅让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聚宝盆”、让山沟沟里的农民有了“摇钱树”,还让千千万万个农民变成了“专家”的先进事迹。下篇以《太行山上新愚公》为题,从“技术扶贫拔穷根”“山区群众离不开的李老师”“他爱乡亲们,乡亲们更爱他”三方面刻画了李保国的新愚公形象。2月8日,新华社以《太行新愚公李保国:用科技的力量托起山区群众小康梦》为题,介绍了李保国通过科学技术和辛勤耕耘,为山区群众开辟致富路。2月8日、2月9日,

光明日报以《“把我变成农民”》和《“把农民变成‘我’”》为题刊发李保国科技扶贫纪实。2月9日,经济日报刊发了介绍李保国先进事迹的通讯《太行山上的“科技财神”》。 2月8日、2月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连续报道李保国的先进事迹,先后播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大学教授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把更多的农民变成我》。2月9日,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节目中播出《李教授和他的苹果园》。2月16日、2月17日,中央电视台又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李保国:行走在太行山区的博导》《李保国:34年让荒山变成致富山》。

2月15日、2月16日,农民日报刊发《把自己变成农民 让农民变成专家》《用技术给农民打造“金饭碗”》。2月6日,中国教育报以《农民脱贫致富就是我最好的论文》为题进行了报道。此外,中央媒体还在新闻网站和“两微一端”及时转载、推送相关报道。

李保国的先进事迹经中央新闻媒体集中报道后,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教育系统、农林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李保国先进个人事迹

初到邢台县前南峪村,乡亲们见到李保国不由惊讶起来:“这个人真土,咋看咋不像个大学教师哩!”“以前来咱们村里讲授技术的,可都是头发梳得溜光,皮鞋擦得锃亮,穿西装,打领带,这个人咋这么土哩?”在村民们的一片疑惑声中,李保国走进他们中间,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治山富山之路。

李保国深知,农民兄弟与他这样的大学老师之间必然存在某些隔阂。只有首先消除这些隔阂,真正走进他们心里,才能更好开展工作。他认为自己长得又黑又土气,反倒容易跟乡亲们拉近距离。

但光靠形象取得老百姓的信任还不够。还要靠真本事,那就是教会农民靠科技手段管理好自家的果树和林木,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增收、致富,这才是令老百姓真正信服的“砝码”。老百姓服气,才会全力支持自己,太行山区全面脱贫的宏伟计划才会逐步实现。

李保国总结:“迎着农民的需求找课题,农业科研才有生命力。”他常对河北农大课题组同事说:“让农民亲近科技、掌握科技,农业科技工作者先要学会当农民。”

前南峪村一带多是光秃的石头山,就连野生灌木也因缺少水土滋养,生长得低矮瘦小。这里的山体现了太行山的

普遍特点:土层薄、不涵水,土壤瘠薄、有机质少,再加上干旱少雨,基本上“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 为了摸清当地山区的“脾气秉性”,解决种树难题,李保国起早贪黑,白天跑遍山上的沟沟坎坎,晚上点着油灯彻夜研读,分析数据,寻求破解之道。 “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吃干粮”一度成了他的生活常态。有时,他还把乡亲邀到自己的临时住所里,促膝长谈,虚心请教。制约山区经济果林业发展的瓶颈逐渐露出水面,让树木存活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厚土层。可土又从何而来?如何保证加厚的土层不被雨水冲蚀?随之而来的一个个难题又摆在面前。他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在白天的翻山越岭中,在夜晚的油灯下,他的思索没有停止过。

时间不长,李保国根据当地实际,联想外地治山经验和教训,大胆提出了“聚集土壤,聚集径流”的治山方略。就是自山脚底部沿坡而上每隔四五米跨度左右各开挖一条沟,一下雨,山上的水就会顺坡而下流到沟里;再把山体表层的土统一收集到沟里面,这样就达到了有土、有水的目的。 通过“双聚”措施,前南峪村的山土厚了、水多了,树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一跃达到90%。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治理,前南峪村的沟沟壑壑呈现 “洋槐头、果树腰”,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1996年,50年一遇的大暴雨重创了邢台西部山区,前南峪村却丝毫未受影响,一草一木

皆无恙。如今的前南峪村,林木覆盖率高达90.7%,获“全球生态环境建设500佳”提名奖,当地百姓人均年收入达1.06万元。

邢台市临城县凤凰岭地处干旱的太行山丘陵地区,鹅卵石密布,干旱缺水,开发难度大。这里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种树,种了死,死了种,再种再死。

李保国通过采样分析发现,满山岗的乱石滩下都是强碱性的礓石层。乱石滩本来就不存水,礓石层又对植物根部破坏严重,树根本活不成。

在李保国的指导下,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带头在凤凰岭干旱丘陵岗地开辟了治理战场。他们“挖走鹅卵石、打破礓石层、开沟建立保水层、聚水节水保水”,通过一系列治理,成功种植了薄皮核桃,使历史上的荒岗披上了绿装。很快,这些技术成果被广大荒岗丘陵区的农民复制推广,仅邢台市薄皮核桃种植就发展到60万亩,年产值超过20亿元。

李保国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技特派员、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2016年4月10日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

1981年,李保国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上班仅十几天的他就响应学校号召,离开校园一头扎进太行山,搞起山区开发研究,承担起山区开发与经济林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从此,李保国便与大山结下不解之缘。

走遍太行山的旮旮旯旯,随手指向一片果园,他都能脱口说出是谁家的。从邢台县前南峪村到内丘县岗底村,从临城县凤凰岭再到平山县葫芦峪,每道沟沟坎坎都留下他的足迹。绵延80公里的燕赵太行山区,成千上万的农民兄弟都是他的朋友。

有人把他誉为百姓心中的“科技财神”,引领大家摘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有人把他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愣是把世代寸草不生的荒山秃岭改造成了硕果累累的林果基地。在大学校园里,在各地讲台上,他是教授、博士生导师。可到了太行山区的村庄里,他就成了地地道道备受尊敬的“农民教授”“土专家”。尘土飞扬的荒坡秃岭、田间地头,就是他30多年最为珍视的课堂。

他30多年如一日,扎根山区,为农民举办各种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先后完成28项山区开发研究成果,直接帮扶100余个村庄,累计增加农业产值超过35亿元,使贫瘠山沟里的10多万名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他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和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用实际行动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巍巍太行山上!他生就一副朴实之相,纵使光环满身,脚踩的依然是太行沙石和燕赵故土,手拿的依然是钢锯和剪刀。

2月9日、2月10日,人民日报在“时代先锋”专栏分上下篇推出李保国事迹报道。上篇以《百姓心中的“科技财神”》为题,讲述了李保国不仅让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聚宝盆”、让山沟沟里的农民有了“摇钱树”,还让千千万万个农民变成了“专家”的先进事迹。下篇以《太行山上新愚公》为题,从“技术扶贫拔穷根”“山区群众离不开的李老师”“他爱乡亲们,乡亲们更爱他”三方面刻画了李保国的新愚公形象。2月8日,新华社以《太行新愚公李保国:用科技的力量托起山区群众小康梦》为题,介绍了李保国通过科学技术和辛勤耕耘,为山区群众开辟致富路。2月8日、2月9日,

光明日报以《“把我变成农民”》和《“把农民变成‘我’”》为题刊发李保国科技扶贫纪实。2月9日,经济日报刊发了介绍李保国先进事迹的通讯《太行山上的“科技财神”》。 2月8日、2月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连续报道李保国的先进事迹,先后播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大学教授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把更多的农民变成我》。2月9日,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节目中播出《李教授和他的苹果园》。2月16日、2月17日,中央电视台又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李保国:行走在太行山区的博导》《李保国:34年让荒山变成致富山》。

2月15日、2月16日,农民日报刊发《把自己变成农民 让农民变成专家》《用技术给农民打造“金饭碗”》。2月6日,中国教育报以《农民脱贫致富就是我最好的论文》为题进行了报道。此外,中央媒体还在新闻网站和“两微一端”及时转载、推送相关报道。

李保国的先进事迹经中央新闻媒体集中报道后,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教育系统、农林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李保国先进个人事迹

初到邢台县前南峪村,乡亲们见到李保国不由惊讶起来:“这个人真土,咋看咋不像个大学教师哩!”“以前来咱们村里讲授技术的,可都是头发梳得溜光,皮鞋擦得锃亮,穿西装,打领带,这个人咋这么土哩?”在村民们的一片疑惑声中,李保国走进他们中间,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治山富山之路。

李保国深知,农民兄弟与他这样的大学老师之间必然存在某些隔阂。只有首先消除这些隔阂,真正走进他们心里,才能更好开展工作。他认为自己长得又黑又土气,反倒容易跟乡亲们拉近距离。

但光靠形象取得老百姓的信任还不够。还要靠真本事,那就是教会农民靠科技手段管理好自家的果树和林木,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增收、致富,这才是令老百姓真正信服的“砝码”。老百姓服气,才会全力支持自己,太行山区全面脱贫的宏伟计划才会逐步实现。

李保国总结:“迎着农民的需求找课题,农业科研才有生命力。”他常对河北农大课题组同事说:“让农民亲近科技、掌握科技,农业科技工作者先要学会当农民。”

前南峪村一带多是光秃的石头山,就连野生灌木也因缺少水土滋养,生长得低矮瘦小。这里的山体现了太行山的

普遍特点:土层薄、不涵水,土壤瘠薄、有机质少,再加上干旱少雨,基本上“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 为了摸清当地山区的“脾气秉性”,解决种树难题,李保国起早贪黑,白天跑遍山上的沟沟坎坎,晚上点着油灯彻夜研读,分析数据,寻求破解之道。 “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吃干粮”一度成了他的生活常态。有时,他还把乡亲邀到自己的临时住所里,促膝长谈,虚心请教。制约山区经济果林业发展的瓶颈逐渐露出水面,让树木存活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厚土层。可土又从何而来?如何保证加厚的土层不被雨水冲蚀?随之而来的一个个难题又摆在面前。他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在白天的翻山越岭中,在夜晚的油灯下,他的思索没有停止过。

时间不长,李保国根据当地实际,联想外地治山经验和教训,大胆提出了“聚集土壤,聚集径流”的治山方略。就是自山脚底部沿坡而上每隔四五米跨度左右各开挖一条沟,一下雨,山上的水就会顺坡而下流到沟里;再把山体表层的土统一收集到沟里面,这样就达到了有土、有水的目的。 通过“双聚”措施,前南峪村的山土厚了、水多了,树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一跃达到90%。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治理,前南峪村的沟沟壑壑呈现 “洋槐头、果树腰”,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1996年,50年一遇的大暴雨重创了邢台西部山区,前南峪村却丝毫未受影响,一草一木

皆无恙。如今的前南峪村,林木覆盖率高达90.7%,获“全球生态环境建设500佳”提名奖,当地百姓人均年收入达1.06万元。

邢台市临城县凤凰岭地处干旱的太行山丘陵地区,鹅卵石密布,干旱缺水,开发难度大。这里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种树,种了死,死了种,再种再死。

李保国通过采样分析发现,满山岗的乱石滩下都是强碱性的礓石层。乱石滩本来就不存水,礓石层又对植物根部破坏严重,树根本活不成。

在李保国的指导下,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带头在凤凰岭干旱丘陵岗地开辟了治理战场。他们“挖走鹅卵石、打破礓石层、开沟建立保水层、聚水节水保水”,通过一系列治理,成功种植了薄皮核桃,使历史上的荒岗披上了绿装。很快,这些技术成果被广大荒岗丘陵区的农民复制推广,仅邢台市薄皮核桃种植就发展到60万亩,年产值超过20亿元。


    相关文章

    县级先进工作者李保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李保平,男,汉族,现年43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1977年参加工作,1985年加入中共共产党,现任眉县教育局副局长.眉县第六届政协委员.他先后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和县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他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廉洁自律,充分发挥了 ...

    学习于海河.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于海河.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心得 于海河.李保国,中国千千万万个名字中的两个普通名字,中国千千万万个基层领导干部中的两名普通干部,但就是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两个人,却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

    县级先进工作者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xxx,男,汉族,现年xx岁,中-员,大学文化程度,xx年参加工作,xx年加入中共共产党,现任眉县教育局副局长.眉县第六届政协委员.他先后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和县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他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廉洁自律,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 ...

    县级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李保平,男,汉族,现年43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1977年参加工作,1985年加入中共共产党,现任眉县教育局副局长.眉县第六届政协委员.他先后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和县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他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廉洁自律,充分发挥了 ...

    李保国学习体会

    全省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始终做到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殚精竭虑,激情奉献,干净做事,奋发有为,积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学习李保 ...

    李保国先进事迹学习心得(2)

    李保国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组:刘杰 省委日前作出<关于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要求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在全省上下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河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 ...

    水利公司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服务农场 帮扶职工 爱心书写人生路

    无论是在国营企业当领导,还是在私营公司当经理,他都时时刻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做到心系民情,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共产党员这一伟大的名称增添光彩,为鲜红的党旗增添光辉。他,就是二龙山 ...

    太行山作证--追记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

    太行山作证 --追记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 <河北日报>(2016年4月25日) 01版 2012年4月13日,在临城县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科技园,李保国教授为群众现场演示薄皮核桃高接换优技术.本报记者 赵永辉摄 编者按 河北农 ...

    学习李保国

    学习李保国,念好"三字"经 近日,习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把李保国比喻成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用党员的忠诚和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