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互动

  一、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互动      (一)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份额和地位   随着经济和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份额和影响力正在快速提升。截至2006年12月,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的资产总额达到43.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7.3%。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30.2%,几乎占世界外汇储备总额1/4。继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在海外公开上市之后,2006年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又成功在海外公开上市。截至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海外融资的IPO总额达到462.7亿美元,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融资212亿美元成为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IPO。中国企业的IPO还为香港带来了丰厚的利润,2006年香港超过纽约,成为仅次于伦敦的全球第二大IPO市场,其吸引IPO的规模比2005年增长了近一倍。随着中国金融影响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份额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国际规则的制定越来越多地需要中国的参与。2006年9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2006年联合年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给中国特别增资和进一步改革基金组织份额和发言权的决议,使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由占基金组织总份额的2.98%升至3.72%,位列第六。虽然从规模上看,中国在一些关键的国际金融领域的份额和影响力还微不足道,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和美国无法忽视的市场。      (二)中美两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互动   在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中,中美之间的依赖不断增加,两国日益成为“利益攸关者”。这是因为:   首先,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依然以美国为主导,中国要增加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份量、参与程度,中国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都需要借助美国的力量。   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以及美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规则制定权三位一体地构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一直是世界上的霸权货币,起着计价单位、结算手段和储备货币等作用。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货币比重超过50%,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约占45%。尽管由于经常项目逆差的原因,目前美元的走势很不稳定,但是取代美元霸权货币的地位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元的霸权货币地位同时得到美国强健的金融体系的支持。美国的金融业在经营、风险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都具有全球领先的地位。2006年,美国占到全球资本市场市值的50%左右,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美国的银行占到近1/5。而且和其他很多银行相比,美国银行只用较少的资产就创造了相对较高的利润。此外,美国在国际金融机构和组织,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中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主导着国际金融领域规则的制定,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影响着其他国家。   由于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特殊位置,中国金融走向国际化首先离不开美国的支持。从国内银行业的发展看,虽然目前中资银行的规模和资产额增长很快,同时银行大都进行了公司化的结构改造,但要从根本上提高银行的竞争力,还是离不开内部管理的加强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在这方面,美国的银行业有很强的优势,中国需要向美国学习。从对国际社会的参与来看,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相应需要提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份额和发言权,并需要加入更多的国际金融组织,以维护中国的利益、表达中国的需求和想法。而这也离不开最有实力的国家――美国的支持。   其次,美国金融状况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中国市场产生重要影响。随着资本流动的日益国际化,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的影响,对美国的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得越来越敏感。同时,由于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的方式持有,如果美元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不可避免地将会缩水。对中国来说,这在相当程度上等于把大量财富交由美国掌控,从而形成一种潜在的风险。与以往相比,中国对美国金融状况的敏感性大大增加了。   第三,中国金融状况的发展变化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美国金融体系的表现和稳定性,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和汇率体系。在外汇储备上,与美国对中国的影响相类似,如果中国把手中持有的大量美元资产用于购买美国高技术产品,尤其是实施大规模企业兼并战略,将会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压力,而如果中国抛售手中所持有的美元,则有可能造成美元的进一步下跌。对美国而言,这也是潜在的风险。此外,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方向也会对美元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拥有大量的美元储备,而且还是许多人眼中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强有力竞争者。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中国继续维持盯住美元的汇率不变,将不利于美国发挥其竞争优势,调整贸易逆差,维护和巩固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第四,对美国来说,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是一笔难以估计的财富。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2006年12月11日中国全面开放了国内的银行业。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金融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打开中国的金融市场是美国的重要目标之一。美国要广泛参与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开放,并尽可能占有发展先机,包括设立独资或者合资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人参股,以及参与农村金融和邮政储蓄改革等。      (三)拓展中美合作的领域   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决定了中美的金融利益越来越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其中一国金融状况的变化势必将对另一国产生重要影响。为此,中美需要加强金融合作,借以实现各自和共同的利益。中美可以合作的领域包括:   首先,加强两国间的金融对话和政策协调,共同维持国际金融稳定。目前,国际上对“金融稳定”并没有一个明确和统一的定义。大致而言,金融稳定包括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稳定,以及有效的金融监管和管理体制等几个层次的内容,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鉴于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第一和第四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和发展状况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中美可以通过更为广泛的政策对话,及时沟通经济和金融信息,并进行政策协调和合作,共同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保证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和偿付力,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并进行反恐和反洗钱等多方面的合作,从而维持一个稳定的国际和国内金融环境。   其次,帮助中国逐步走向灵活的汇率制度安排。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既是中国自身改革的需要,也符合美国的利益。2005年7月,中国迈开了汇率改革的关键一步。人民银行宣布中国将走向更为灵活的汇率安排,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考虑到汇率改革需要建立健全的配套设施,包括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因此,在改革的步骤上,中国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有序推进,不能屈服于外部压力。对美国而言,也需要了解到,如果盲目推进中国汇率改革,则可能造成经济和金融混乱,从而更不利于实现美国的利益。   第三,美国帮助中国进一步提高在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并承担相应义务。这包括帮助中国进一步提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份额,使之与中国的实力相当,以及帮助中国加入更多的国际和区域性金融组织。例如,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泛美开发银行等。目前,虽然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份额已经有所调整,但是随着份额计算公式的改进,中国的份额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加。在这方面美国依然具有重要的发言权。另外,目前在一些重要的国际性和区域性金融组织中还看不到中国的影子,而中国要加入这些组织则离不开美国的支持。

  第四,两国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相互开放金融市场。包括美国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在美国设立分支机构。相对应地,中国向美国开放市场,使其参与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服务多样化并帮助促进中资金融机构提高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开放市场需要遵守市场化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效率。      二、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互动      (一)中美贸易的发展   在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中,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总体来看,中美已经变成彼此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是第一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技术进口来源地。2006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387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的15%,其中占出口总额的21.1%,进口总额的7.5%。与此同时,中国也日益成为美国扩大出口和开拓海外市场的对象国。中国甚至超过了与美国紧邻的北美自由贸易区贸易伙伴国墨西哥,成为仅次于加拿大的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是美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据美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3430亿美元,中国占到美国全部贸易额的11.8%,其中占美国出口总额的5.3%,进口总额的15.4%。   另外,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美国在华实际投资额累计达到540亿美元,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之一。同期,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也达到了30亿美元。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协商解决   由于双方巨大的市场规模和产业结构的互补,中美经贸的互补性在大国里是无可替代的。中国的优势表现在加工制造业,但技术相对薄弱。而美国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成本要高得多,其优势突出表现在高技术产业上。中国对美出口的产品几乎是美国所有主要贸易伙伴里最多样化的,从日常消费品、机电产品、电信到计算机设备的生产和加工等。相比之下,美国对华出口从一开始就集中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源密集型产品。民航飞机、半导体产品、工业机械和通讯设备是最主要的四类对华出口商品。   中美贸易给两国的经济都带来了好处。在中国把质优价廉的消费品带给美国消费者的同时,伴随着国内需求的增长,美国对中国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产品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近年来,美国对华出口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2%,是美国对其他地区出口增速的五倍多。对中国而言,美国对华先进技术设备的出口以及在华的直接投资对促进技术进步、就业和经济增长也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尽管两国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两国经济都带来了好处。但是,在中美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国内的利益集团等因素,双方的经贸摩擦也日益凸现,突出表现在知识产权、农产品、纺织品,以及美国对华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等领域。中美有关人民币汇率的争议,以及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等问题说明中美摩擦的领域还在继续扩大。此外,持续扩大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也是困扰两国贸易的重要障碍。   由于两国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国国内的保守势力将中国的经济发展视为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威胁。美国内的利益集团也借此机会大做文章,借以谋求集团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中美贸易摩擦实际上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因此要实现中美贸易的共同利益,解决贸易摩擦,首先需要克服政治上的重重障碍。中美需要转变观念和增加互信,需要在战略上相信对方是机遇而不是威胁。在这方面双方正在取得积极进步。经过多次深入交换意见和大量的共同研究,两国已经在贸易逆差的形成问题上取得了一些共识。美国政府承认,逆差的形成与全球化生产方式的改变有重要关系,美国的跨国公司从中国获得了较高的利润。目前,两国政府正在积极探讨有助于削减逆差的方式和渠道,包括美方减少不必要的对华出口限制和中国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等。此外,两国还在知识产权保护、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以及建立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沟通。2006年,在两国领导人的推动和支持下,中美之间建立起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这是迄今为止中美之间建立起的最高级别的对话机制。与以往单纯探讨解决贸易摩擦的相关机制不同的是,该机制旨在从战略的高度沟通和解决关乎两国经济发展的问题,显示出两国经济发展的高度战略相关性。该机制能否在事实上实现其宗旨,以及实际谈判的进展都成为中美乃至中美之外的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焦点。      (三)多边自由贸易框架下的合作   维护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既是美国的利益,也符合中国的利益。近年来,国际上有贸易保护不断加强的趋势,但是贸易开放的步伐不会因此而停滞。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发达的贸易大国,中美在多边贸易体系内展开合作,对维持一个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中国可以发挥发展中大国的作用,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继续贸易开放和多边谈判。WTO多哈回合开始以后,针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以及不公平的国际贸易规则,发展中国家――以印度和巴西为代表――对进一步开放国际贸易变得相对保守。但是自从中国加入谈判以来,开始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有人认为中国起到了一个沟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歧的桥梁作用。不过,目前中国在如何承担起地区、国际和多边贸易体系内的责任等方面还显得相对缺乏经验,中国起到的作用也还相对有限。在进行多边贸易谈判时,中国的既定方针和原则往往是“不带头,不当发展中国家的领袖”,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需要学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其次,美国也需要发挥其在发达国家中的带头作用。近年来,由于受到国内农业和劳工组织等利益集团的影响,欧盟和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加强。加之发达国家又进一步提出金融服务业开放等要求,这给发展中国家造成贸易开放仅仅是为了满足发达国家利益的手段的印象,从而使多哈回合在很大程度上陷入僵局。屈服于国内利益集团局部利益的思维不利于维护一个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面对多边贸易体系陷入困境,美国从若干年前就绕开多边体系,寻求多方位推进双边和区域自由化的途径。但是在国际贸易体系内,一个开放的多边体系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为了维持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美国需要在多边体系内发挥积极的作用并抵制国内贸易保护的影响,从而促使多哈回合各方重回谈判桌,力争达成协议。      三、中美在其他国际公共产品领域的合作      除了在金融和贸易领域以外,中美在众多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上也存在日益广泛的共同利益。美国和中国代表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美所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合作,包括国际援助和减少贫困、能源开发利用合作乃至由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将为全球起到带头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全球的未来。在现行体系下,对于很多问题,如环境与气候问题的合作方式和可行性,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因此,无论从所占的经济比重,还是从所代表的国家的角度来看,中美之间进行合作对于缩小国际分歧,沟通合作,维护全球的繁荣与稳定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深入地融入国际体系,中美经济之间显示出别国难以替代的相互依赖和互补性。尽管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两国在根本利益上还存在差异,但是以上论述说明,中美两国转变思维,进行政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并共同承担起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职责具有广阔的前景。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以上所述的很多问题在现实中往往涉及到具体的国家利益和部门利益。特别是中美关系突出表现为两个大国,尤其是意识形态不同的大国之间的关系。因此其涵义超过了经济问题本身,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要处理好中美关系,既需要政治远见也需要实践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开拓新局面。      (作者单位:穆良平,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张静春,中国银监会)

  一、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互动      (一)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份额和地位   随着经济和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份额和影响力正在快速提升。截至2006年12月,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的资产总额达到43.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7.3%。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30.2%,几乎占世界外汇储备总额1/4。继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在海外公开上市之后,2006年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又成功在海外公开上市。截至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海外融资的IPO总额达到462.7亿美元,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融资212亿美元成为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IPO。中国企业的IPO还为香港带来了丰厚的利润,2006年香港超过纽约,成为仅次于伦敦的全球第二大IPO市场,其吸引IPO的规模比2005年增长了近一倍。随着中国金融影响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份额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国际规则的制定越来越多地需要中国的参与。2006年9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2006年联合年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给中国特别增资和进一步改革基金组织份额和发言权的决议,使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由占基金组织总份额的2.98%升至3.72%,位列第六。虽然从规模上看,中国在一些关键的国际金融领域的份额和影响力还微不足道,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和美国无法忽视的市场。      (二)中美两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互动   在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中,中美之间的依赖不断增加,两国日益成为“利益攸关者”。这是因为:   首先,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依然以美国为主导,中国要增加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份量、参与程度,中国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都需要借助美国的力量。   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以及美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规则制定权三位一体地构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一直是世界上的霸权货币,起着计价单位、结算手段和储备货币等作用。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货币比重超过50%,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约占45%。尽管由于经常项目逆差的原因,目前美元的走势很不稳定,但是取代美元霸权货币的地位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元的霸权货币地位同时得到美国强健的金融体系的支持。美国的金融业在经营、风险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都具有全球领先的地位。2006年,美国占到全球资本市场市值的50%左右,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美国的银行占到近1/5。而且和其他很多银行相比,美国银行只用较少的资产就创造了相对较高的利润。此外,美国在国际金融机构和组织,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中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主导着国际金融领域规则的制定,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影响着其他国家。   由于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特殊位置,中国金融走向国际化首先离不开美国的支持。从国内银行业的发展看,虽然目前中资银行的规模和资产额增长很快,同时银行大都进行了公司化的结构改造,但要从根本上提高银行的竞争力,还是离不开内部管理的加强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在这方面,美国的银行业有很强的优势,中国需要向美国学习。从对国际社会的参与来看,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相应需要提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份额和发言权,并需要加入更多的国际金融组织,以维护中国的利益、表达中国的需求和想法。而这也离不开最有实力的国家――美国的支持。   其次,美国金融状况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中国市场产生重要影响。随着资本流动的日益国际化,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的影响,对美国的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得越来越敏感。同时,由于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的方式持有,如果美元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不可避免地将会缩水。对中国来说,这在相当程度上等于把大量财富交由美国掌控,从而形成一种潜在的风险。与以往相比,中国对美国金融状况的敏感性大大增加了。   第三,中国金融状况的发展变化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美国金融体系的表现和稳定性,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和汇率体系。在外汇储备上,与美国对中国的影响相类似,如果中国把手中持有的大量美元资产用于购买美国高技术产品,尤其是实施大规模企业兼并战略,将会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压力,而如果中国抛售手中所持有的美元,则有可能造成美元的进一步下跌。对美国而言,这也是潜在的风险。此外,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方向也会对美元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拥有大量的美元储备,而且还是许多人眼中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强有力竞争者。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中国继续维持盯住美元的汇率不变,将不利于美国发挥其竞争优势,调整贸易逆差,维护和巩固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第四,对美国来说,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是一笔难以估计的财富。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2006年12月11日中国全面开放了国内的银行业。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金融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打开中国的金融市场是美国的重要目标之一。美国要广泛参与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开放,并尽可能占有发展先机,包括设立独资或者合资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人参股,以及参与农村金融和邮政储蓄改革等。      (三)拓展中美合作的领域   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决定了中美的金融利益越来越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其中一国金融状况的变化势必将对另一国产生重要影响。为此,中美需要加强金融合作,借以实现各自和共同的利益。中美可以合作的领域包括:   首先,加强两国间的金融对话和政策协调,共同维持国际金融稳定。目前,国际上对“金融稳定”并没有一个明确和统一的定义。大致而言,金融稳定包括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稳定,以及有效的金融监管和管理体制等几个层次的内容,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鉴于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第一和第四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和发展状况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中美可以通过更为广泛的政策对话,及时沟通经济和金融信息,并进行政策协调和合作,共同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保证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和偿付力,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并进行反恐和反洗钱等多方面的合作,从而维持一个稳定的国际和国内金融环境。   其次,帮助中国逐步走向灵活的汇率制度安排。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既是中国自身改革的需要,也符合美国的利益。2005年7月,中国迈开了汇率改革的关键一步。人民银行宣布中国将走向更为灵活的汇率安排,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考虑到汇率改革需要建立健全的配套设施,包括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因此,在改革的步骤上,中国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有序推进,不能屈服于外部压力。对美国而言,也需要了解到,如果盲目推进中国汇率改革,则可能造成经济和金融混乱,从而更不利于实现美国的利益。   第三,美国帮助中国进一步提高在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并承担相应义务。这包括帮助中国进一步提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份额,使之与中国的实力相当,以及帮助中国加入更多的国际和区域性金融组织。例如,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泛美开发银行等。目前,虽然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份额已经有所调整,但是随着份额计算公式的改进,中国的份额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加。在这方面美国依然具有重要的发言权。另外,目前在一些重要的国际性和区域性金融组织中还看不到中国的影子,而中国要加入这些组织则离不开美国的支持。

  第四,两国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相互开放金融市场。包括美国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在美国设立分支机构。相对应地,中国向美国开放市场,使其参与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服务多样化并帮助促进中资金融机构提高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开放市场需要遵守市场化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效率。      二、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互动      (一)中美贸易的发展   在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中,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总体来看,中美已经变成彼此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是第一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技术进口来源地。2006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387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的15%,其中占出口总额的21.1%,进口总额的7.5%。与此同时,中国也日益成为美国扩大出口和开拓海外市场的对象国。中国甚至超过了与美国紧邻的北美自由贸易区贸易伙伴国墨西哥,成为仅次于加拿大的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是美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据美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3430亿美元,中国占到美国全部贸易额的11.8%,其中占美国出口总额的5.3%,进口总额的15.4%。   另外,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美国在华实际投资额累计达到540亿美元,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之一。同期,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也达到了30亿美元。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协商解决   由于双方巨大的市场规模和产业结构的互补,中美经贸的互补性在大国里是无可替代的。中国的优势表现在加工制造业,但技术相对薄弱。而美国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成本要高得多,其优势突出表现在高技术产业上。中国对美出口的产品几乎是美国所有主要贸易伙伴里最多样化的,从日常消费品、机电产品、电信到计算机设备的生产和加工等。相比之下,美国对华出口从一开始就集中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源密集型产品。民航飞机、半导体产品、工业机械和通讯设备是最主要的四类对华出口商品。   中美贸易给两国的经济都带来了好处。在中国把质优价廉的消费品带给美国消费者的同时,伴随着国内需求的增长,美国对中国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产品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近年来,美国对华出口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2%,是美国对其他地区出口增速的五倍多。对中国而言,美国对华先进技术设备的出口以及在华的直接投资对促进技术进步、就业和经济增长也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尽管两国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两国经济都带来了好处。但是,在中美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国内的利益集团等因素,双方的经贸摩擦也日益凸现,突出表现在知识产权、农产品、纺织品,以及美国对华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等领域。中美有关人民币汇率的争议,以及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等问题说明中美摩擦的领域还在继续扩大。此外,持续扩大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也是困扰两国贸易的重要障碍。   由于两国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国国内的保守势力将中国的经济发展视为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威胁。美国内的利益集团也借此机会大做文章,借以谋求集团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中美贸易摩擦实际上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因此要实现中美贸易的共同利益,解决贸易摩擦,首先需要克服政治上的重重障碍。中美需要转变观念和增加互信,需要在战略上相信对方是机遇而不是威胁。在这方面双方正在取得积极进步。经过多次深入交换意见和大量的共同研究,两国已经在贸易逆差的形成问题上取得了一些共识。美国政府承认,逆差的形成与全球化生产方式的改变有重要关系,美国的跨国公司从中国获得了较高的利润。目前,两国政府正在积极探讨有助于削减逆差的方式和渠道,包括美方减少不必要的对华出口限制和中国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等。此外,两国还在知识产权保护、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以及建立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沟通。2006年,在两国领导人的推动和支持下,中美之间建立起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这是迄今为止中美之间建立起的最高级别的对话机制。与以往单纯探讨解决贸易摩擦的相关机制不同的是,该机制旨在从战略的高度沟通和解决关乎两国经济发展的问题,显示出两国经济发展的高度战略相关性。该机制能否在事实上实现其宗旨,以及实际谈判的进展都成为中美乃至中美之外的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焦点。      (三)多边自由贸易框架下的合作   维护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既是美国的利益,也符合中国的利益。近年来,国际上有贸易保护不断加强的趋势,但是贸易开放的步伐不会因此而停滞。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发达的贸易大国,中美在多边贸易体系内展开合作,对维持一个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中国可以发挥发展中大国的作用,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继续贸易开放和多边谈判。WTO多哈回合开始以后,针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以及不公平的国际贸易规则,发展中国家――以印度和巴西为代表――对进一步开放国际贸易变得相对保守。但是自从中国加入谈判以来,开始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有人认为中国起到了一个沟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歧的桥梁作用。不过,目前中国在如何承担起地区、国际和多边贸易体系内的责任等方面还显得相对缺乏经验,中国起到的作用也还相对有限。在进行多边贸易谈判时,中国的既定方针和原则往往是“不带头,不当发展中国家的领袖”,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需要学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其次,美国也需要发挥其在发达国家中的带头作用。近年来,由于受到国内农业和劳工组织等利益集团的影响,欧盟和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加强。加之发达国家又进一步提出金融服务业开放等要求,这给发展中国家造成贸易开放仅仅是为了满足发达国家利益的手段的印象,从而使多哈回合在很大程度上陷入僵局。屈服于国内利益集团局部利益的思维不利于维护一个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面对多边贸易体系陷入困境,美国从若干年前就绕开多边体系,寻求多方位推进双边和区域自由化的途径。但是在国际贸易体系内,一个开放的多边体系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为了维持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美国需要在多边体系内发挥积极的作用并抵制国内贸易保护的影响,从而促使多哈回合各方重回谈判桌,力争达成协议。      三、中美在其他国际公共产品领域的合作      除了在金融和贸易领域以外,中美在众多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上也存在日益广泛的共同利益。美国和中国代表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美所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合作,包括国际援助和减少贫困、能源开发利用合作乃至由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将为全球起到带头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全球的未来。在现行体系下,对于很多问题,如环境与气候问题的合作方式和可行性,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因此,无论从所占的经济比重,还是从所代表的国家的角度来看,中美之间进行合作对于缩小国际分歧,沟通合作,维护全球的繁荣与稳定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深入地融入国际体系,中美经济之间显示出别国难以替代的相互依赖和互补性。尽管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两国在根本利益上还存在差异,但是以上论述说明,中美两国转变思维,进行政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并共同承担起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职责具有广阔的前景。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以上所述的很多问题在现实中往往涉及到具体的国家利益和部门利益。特别是中美关系突出表现为两个大国,尤其是意识形态不同的大国之间的关系。因此其涵义超过了经济问题本身,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要处理好中美关系,既需要政治远见也需要实践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开拓新局面。      (作者单位:穆良平,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张静春,中国银监会)


    相关文章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领导人就共同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需要注意的是,美.日等国对我国快速发展的焦虑感显著上升,在继续同我国合作的同时,明显加大对我国的防范和牵制力度. --摘自2013 ...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与前景

    作者:于洪君 国际问题研究 2014年01期 近年来,"新型大国关系"成了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词汇.为何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质与内涵是什么?在国际格局发生深刻改组.国际力量对比持续演进.国 ...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 陈积敏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课程前言 大家好,我是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陈积敏,主要研究美国问题.我们今天想跟各位分享的一个话题是关于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我们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今天 ...

    习主席访美:塑造中美关系与全球秩序的未来

    2015-09-21 09:20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我有话说 2015-09-21 09:20:13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蒋正翔 [光明理论·习近平出访专家谈四] 中美专家前瞻习近平访美 "习奥会" ...

    中国对外贸易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符一洋 这学期,在之前学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国际经济学的国际贸易部分.在学习了在国际贸易中出现的贸易模型后,老师也曾让同学们探讨了一下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政策和相关的未来趋势.因此让我对于这方面的只是比较感兴趣 ...

    混乱与失序:世界进入新旧国际秩序过渡期

    点击标题下「投资观察网」可快速关注 投资家个人交流微信:investjia,如有问题及时解答,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哦! 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人类目睹了全球化与"去全球化" ...

    建国以来中国对外关系研究综述

    建国以来中国对外关系研究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纪淳 2120111867 一.关于建国初期中国对外关系的研究 1949 年 6 月 30 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一边倒"的 ...

    试分析当代大国关系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试分析当前大国关系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处于空前规模的调整时期.大国关系是国际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将主要取决于大国力量的消长.演变和确定相对稳定的战略关系.世界格局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大国关系,当前 ...

    浅谈中国与美国关系

    浅谈中国与美国关系 摘 要: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复杂的.是大国之间基于竞争和共存而不得不发展的关系.因为是大国,所以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也无法去忽视对方的存在,也不可能不去考虑对方的存在对自己的影响.对于大国来说,国家利益是衡量外交政策得与失的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