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与分配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单元教学设计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单元教学设计 学校: 泸源中学 学科: 政治 主备人: 寸祖梅 备课组长: 徐志雄 集体备课: 2015 年 10 月 30 日 教学: 11 月18 日至 12 月 16 日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措施、国家财政的作用,其中核心内容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根据核心内容的知识类型,教学应该按事实性知识课课型设计并实施。

2.解析

本单元是在讲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财富是如何分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了解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本单元首先分析我们国家的收入是如何在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或者说,个人是通过哪些主要的渠道、途径、方式获得收入的;进一步介绍国家是如何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然后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背景,集中讨论我国是如何在收入分配中体现社会公平,以及如何兼顾效率和公平;从本单元内容来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国家财政的作用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单元目标:

了解在社会主义国家财富如何分配的问题。

(2)课堂教学目标:

①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懂得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②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理解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了解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理解当前我国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政策措施。

③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理解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懂得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理解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途径,懂得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

④理解税收的本质,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税种的基本构成因素,了解增值税的内容,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其作用,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了解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

2.解析

(1)本单元是在讲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财富是如何分配,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们即可通过按劳分配取得收入,这是主体,也可以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收入,这对目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调动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

(2)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它既反对平均主义,也反对收入悬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有利于推动我国的经济的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所以要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3)坚持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相协调、兼顾效率与公平,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又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因此要懂得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懂得效率与公平二者的辩证关系。

(4)社会创造出来的财富不能全部由个人支配,为了使政府能够顺利得承担自己的各项职能,政府必须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即知道有关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的一般知识,理解财政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5)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依法纳税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 在本单元教学中可能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或障碍、问题)就是准确、完善地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因为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分配制度中的重要内容。要解决这一困难(或障碍、问题),就要讲清以下几点: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对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体认识”、理解我国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性、掌握多种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理解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意义。

2. 在本单元教学中可能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或障碍、问题)就是关于公平的问题,因为公平的含义较为宽泛,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一般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材所讲的公平主要是讲结果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要解决这一困难(或障碍、问题),可以从公平的内涵、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的区别、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入手。

3. 在本单元教学中可能遇到的第三个困难(或障碍、问题)就是如何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因为强调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是基于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方面的突出矛盾而言的。要解决这一困难(或障碍、问题),需要着重介绍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始终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强调保证“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4. 在本单元教学中可能遇到的第四个困难(或障碍、问题)就是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因为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该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要把握好一下两方面: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问题(一):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掌握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

师生活动: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不困难,困难的是这一问题的分解,可通过下列问题解决:

1.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 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是什么?

3. 我国确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第二课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问题(二)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知道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师生活动:找到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可通过下列问题深入理解: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2.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4.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具体要求?

第三课时:国家财政

问题(三):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知道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

师生活动:了解国家财政从哪里来、具体用到哪里,有助于学生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可通过以下问题深入解决:

1.财政收入的来源?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3.财政支出的分类?

4.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第四课时:征税和纳税

问题(四):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依法诚信纳税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师生活动:了解税收的一般理论知识再结合现实生活违反税法的几种现象和相应的惩罚有助于理解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可通过以下问题深入理解:

1.税收的基本特征?

2.税收的种类?

3.违反税法的几种现象和相应的惩罚?

五、评价设计

(一)目标检测

第一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分钟)

1. 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有( )

①按劳动要素分配 ②私营企业主的投资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③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④股息、利息、债券收入 ⑤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

A .①②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设计意图:考查我国的分配方式。

2.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导地位,因为( )

A. 按劳分配有利于提高效率 B.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C. 按劳分配不会导致收入差距 D.按劳分配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设计意图:考查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因。

第二课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5分钟)

1. 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出现了“民工荒”“招工难”的现象,工资待遇是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从企业角度看,应该做到( )

①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合理比重 ②落实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③提高劳动报酬在企业分配中的比重 ④在再分配上必须更加注重公平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

设计意图:考查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效率是第一位的,公平是第二位的

B.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

C. 效率是维护公平的保证,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物质前提

D.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设计意图: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 亚当·斯密说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里,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这句话强调的是( )

A. 社会财富增加了,收入分配就公平了

B. 提高经济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

C. 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的利益关系

D. 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设计意图:考查公平的意义。

第三课时:国家财政 (5分钟)

1.2014年以来,国家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稳增长与调结构、惠民生结合起来。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在既定的预算范围内保障重点支出,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农田水利等的支持;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

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可减轻企业税负超过1000亿元),实施一系列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

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财政措施是如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的作用。

答案:(1)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实施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有利于刺激总需求,促进生产发展,拉动经济增长。(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在预算范围内保障重点支出和结构性减说,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加大民生支出,有利于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课时:征税和纳税 ( 5分钟)

1. 近年来,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我国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在调节经济等方面的作用。下列对于个人所得税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②个人所得税的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③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

④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设计意图:考查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2. 下列对税收表述正确的是( )

①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 ②税收有无偿性、法制性、固定性三大特征③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④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设计意图:考查税收的本质和特征。

单元目标检测(30分钟)

某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控股股份公司,技术员郑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2011年年终按股分红得到5 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9 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8 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3 800元,一年之中他缴纳各种税款5 500元,向困难职工捐款1 000元。据此回答1—2题。

1.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①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

④我国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A .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设计意图: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内容和纳税的内容。

2.在郑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是( )

A .38 000元;19 000元 B.52 760元;24 000元

C .57 760元;19 000元 D.44 260元;24 000元 设计意图:考查我国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内容。

3.2012年3月9日下午,吴邦国委员长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强调要努力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要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就必须( )

①鼓励创业

②增加财产性收入

③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④增加税收,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设计意图:考查我国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4.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高兴地称之为“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犯愁”。这样做是( )

①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②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贯彻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要求

④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②④

设计意图: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和原因。

5.经济学中有“刘易斯拐点”之说,意指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临界点。简而言之,在“刘易斯拐点”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在“刘易斯拐点”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刘易斯拐点”之说对解决目前“用工荒”问题的启示是( )

A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缩小工资收入差距

B .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设计意图: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6.漫画反映的是央企高管薪酬首次与职工工资挂钩。这一做法( )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③有利于强化政府对央企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设计意图: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内容。

7.2012年,我国将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在从量定额计征基础上增加从价定率的计征办法,调整原油、天然气等品目资源税税率,保护和促进国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税改革有利于( )

①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社会公平

②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④实现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的作用。

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措施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是( )

①增发长期建设国债1 000亿元

②降低银行基准利率,扩大信贷投资规模

③增加税收和经济建设支出

④实施家电下乡补贴政策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容。

9.实行积极的或者稳健的财政政策的经济学依据是( )

A .是否出现财政赤字

B .是否充分利用财政盈余

C .是否实现财政收支相等

D .是否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设计意图:考查实行积极的或者稳健的财政政策的经济学依据。

10.现在越来越多的个人在网上开店和购物,但是很少有人为网上交易缴税。按照我国税法规定,不管通过何种方式,只要发生交易行为就得缴税。税法规定的缴税条件表明税收( )

A .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 .具有强制性的基本特征

C .有用之于民的本质属性

D .可以保证调控政策的实施

设计意图:考查税收的特征。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2012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要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优化;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等。

(1)结合所学经济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中财政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的作用。

材料二 为了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我国政府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3 500元,这意味着,调整之后无需缴纳个税的人群将增加约1 200万,工资薪金的纳税人一年可以减税1 440亿元。另一方面,新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条例,将原来月收入超过80 000元至100 000元的部分的征收比例,由40%上调到45%,这意味着少数高收入人群的个税将有所增加,对此部分高收入者表示不满。

(2)运用所学税收知识,对部分不满意者进行劝解。

设计意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知识点

答案 (1)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①税收具有强制性,作为公民必须服从国家规定,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②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③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2.“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据调查,目前,影响我国公众社会心态的因素依次是住房、医疗、下岗失业、教育、家庭收入低等,公众对城乡之间的待遇、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待遇,以及社会保障和财富分配等社会现实最缺乏公平感。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优化公众的社会心态。

设计意图: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答案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通过财政支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④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⑤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二)作业

第一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A 组

1.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

A. 社会总产品 B.个人消费品 C.生活必需品 D.物质总产品 设计意图:考查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 王某是一家国有企业工程师,2013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购买债券,年收入6000元。2013年王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

A. 44000元 26000元 B. 36000元 19000元

C. 49000元 21000元 D. 44000元 11000元

设计意图:考查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下列对这两种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 ①都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②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③前者决定后者 ④都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上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设计意图: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

4. 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1)请指出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2)请指出现阶段我国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根本依据。

设计意图: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

答案:(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 组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要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我国农村,农民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土地所获得的收益属于( )

A. 按土地要素分配 B. 按劳分配

C. 按技术要素分配 D.财产性收入

设计意图:考查按劳分配。

2. 当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更愿自主创业,从给老板打工到给自己打工,最后再投资办厂雇佣别人打工。其中对大学毕业生“给老板打工”和“雇用别人打工”的收入分配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

A. 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B.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C. 按劳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D.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设计意图:考查分配方式的区分。

3. 下表是我国某国有企业职工2013年收入一览表。该表格表明了( )

①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②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步发展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重要的分配方式 ④多种分配方式的主体地位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 ①③

设计意图: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

4. 近些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2014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公布数据,2013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73,按照城镇工资统计,高收入行业和低收入行业大概有4倍以上的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也很大,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954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

注:按照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4-0.5表示收入差距偏大,0.5以上为收入分配高度不平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有人说,行业不同造成收入差异是实行“按行业分配”的结果。那么“按行业分配”是否符合按劳分配原则?

设计意图:考查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财产性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对财产性收入采取不同的政策安排有何经济意义?

设计意图: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和意义。

答案:(1)“按行业分配”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指在公有制经济中,根据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而“按行业分配”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2)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让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③

对财产性收入采取不同的政策安排,有利于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公民的合法财产,也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保持社会稳定

C 组

1. 一家IT 公司生产软件,需要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其中属于资本要素的是( ) ①运转资金 ②公司办公楼 ③电脑设备 ④程序设计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设计意图: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

2. 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推进自主创新,就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从我国分配制度上看,要是创新智慧竞相迸进、创新人才大量涌入,就应( )

①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③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 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②④

设计意图: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M 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 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400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价值

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设计意图:考查分配方式、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4. 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衣、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应该( ) 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③满足居民合理性住房需求 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设计意图:从国民收入的分配看,大力增加财政收入会影响居民收入的增长,因而不利于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

第二课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A 组

1. 2011年1月,R 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

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 )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社会公平与统筹城乡发展等知识。

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

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设计意图:考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必须提高经济效率,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3. 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 )

A .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 .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 .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设计意图: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4. 倡导“包容性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包容性发展必须强调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意味着当前在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时要( )

A .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B .把提高效率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C .通过牺牲经济效率换取社会分配公平

D .通过提高效率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设计意图:考查社会公平的内容。

B 组

1. 如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 )

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设计意图:考查主要以图表的形式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

2. 2010年1月22日,江苏省宣布自2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后,许多省份陆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表明了政府 (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通过再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

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 .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设计意图:考查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

3.2009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 )

A .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 .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 .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设计意图:考查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

4.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 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 736元。

材料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 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1、图2所示。

我国政府、企业与居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

图1

我国政府、企业与居民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占比

图2

——摘编自2011年3月7日《经济观察报》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设计意图: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知识

答案 问题: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CDP 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答出任意四项即可)

C 组

1. 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 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 代表效率,原点O 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

①在x 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设计意图:只有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会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2. 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中、低三组,图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下列做法有利于由状态a 向状态b 转变的是

( ) ①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

②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

③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

④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设计意图:考查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

2 .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

(l)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根据图,概括l996 一 2010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

(2)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设计意图:考查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措施。

答案:(1)1996——2007 年,居民收入分配额呈下降趋势;2007年后,居民收入分配额有所增长和波动.但仍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

(2)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第三课时:国家财政

A 组

1.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下列直接体现这一作用的有( ) ①国家发放的必要的生活困难补贴

②国家增发国债,用于基础设施的投入

③国家加大水利建设的力度

④国家发行国库券以增加财政收入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的几个方面的作用。

2. 随着新农保在我国的实施,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补助50%。这样,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无论集体经济组织有无能力补助,同一地区参保农民将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水平是相同的。这说明( )

A.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 我国现有的分配制度是合理完善的

C.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D.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的几个方面的作用。

3.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一般来讲,为抑制经济过热,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减少税收 ②提高存贷款利率 ③减少政府开支 ④增加货币供应量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①④

设计意图:考查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内容。

4. 所谓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

A. 财政收入完全等于支出

B. 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C. 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D. 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收支平衡的具体内容。

B 组

1.2009年我国政府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国财政赤字预计达9 500亿元。这表明本年度我国( )

A .国债支出大于国债收入 B.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

C .税收支出大于税收收入 D .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

设计意图: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2. 下图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

( )

A .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

B .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 .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

D .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

设计意图:考查国家财政、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知识。

3.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它将建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巨大水网。截至2009年4月,国家对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投资538.7亿元。这一工程将( )

①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②通过加大政府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③改善南北水运条件,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④改善水资源分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的作用。

4.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 019亿元,年均增长近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 124亿元。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持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作用方面的相关内容。

答案: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 组

1. 2010年,重庆市政府拿出部分资金,在全国率先启动公租房建设项目,并计划到2020年在全市形成“60%到70%的人住商品房,30%到40%的人住公租房”的城市住房模式,重庆公租房建设是( )

①调控重庆市商品房房价的重要手段

②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③财政对社会分配进行调节的重要表现

④完善重庆市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对社会分配进行调节的作用

2. 下图所示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状况。图中曲线的变化,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

( )

①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③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④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的作用

3. 2011年4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5.3%。为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和措施是( )

A .削减行政开支,减少财政支出

B .增加国家税收,扩建公用设施

C .减少国家税收,减持外国国债

D .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长

设计意图:考查通货膨胀和财政政策的有关知识

第四课时:征税和纳税

A 组

1. 2011年,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 000元提高到3 500元后,又大幅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如月销售额和营业额的最高标准都由原先的5 000元提高到20 000元。国家提高税收起征点的直接效果是 ( )

A .促进分配公平,达到财政收支平衡

B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C .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D .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设计意图:考查税收作用的知识。

2. 2011年末,我国开始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试点行业选择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税种上,营业税、增值税分别属于( )

A .流转税、流转税 B.流转税、行为税

C .流转税、财产税 D.所得税、流转税

设计意图:考查我国税收种类的知识。

3. 2011年末,我国开始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试点。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是因为增值税 ( ) ①不受企业盈亏影响

②可以避免重复征税

③税源广且便于征收

④能防止进货商品的偷漏税行为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设计意图:考查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相关知识

B 组

1. 假如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 000元上调至3 000元,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月收入3 000元以下的所有居民应缴个人所得税减少

B .月收入超过3 000元的居民没有得到实惠

C .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

D .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设计意图:考查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

2.“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9 500亿元。2011年中央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也将进一步向西部和“少边穷”地区倾斜,其中以车辆购置税安排的投资额将超过300亿元。这说明( )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

③国家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④公民自觉纳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设计意图:考查税收的特点和财政的作用。

3.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是因为( )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②税收是国家财政支出的基础 ③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④税收具有无偿性、固定性

A .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设计意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 2011年9月,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 000元提高到3 500元。这一税收政策的调整( )

A .表明政府财政收支实现盈余

B .表明政府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

C .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

D .有助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设计意图:考查税收方面的基础知识.

C 组

1.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收入差距扩大是普遍的经济现象,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控制,就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初次分配角度看,导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有( )

①我国尚未形成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的机制

②个人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水平低、增长慢

③税收结构不合理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A .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设计意图:考查税收与社会保障不属于初次分配,属于再分配和收入分配公平的内容。

2. 某批发公司4月份购进彩电1 000台,购入价200万元,彩电销售总收入210万元。该月支付本公司20名员工工资8万元,支付各项费用4万元。本材料涉及应纳税的税种有( )

①企业所得税 ②增值税 ③个人所得税 ④行为税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设计意图:考查税收的种类。

3.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从容应对,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及时、灵活的调整。

2014-2015

学年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单元教学设计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加深,我国财税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释放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强烈信号,并逐步形成“结构性减税”的基调(结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减税,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 。

材料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阐明表中三种税收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设计意图:税收政策调整的意义。

答案 (1)变化:2005—2008年我国税收收入总量不断增加,2005—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速不断提高,2008年增速下降。

原因:①经济发展水平是税收收入的基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决定着税收收入的变化趋势。②税收政策是影响税收收入的重要因素。2008年下半年我国税收政策的调整,影响了税收收入的增长。

(2)①提高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②下调个人住房交易税,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鼓励住房交易,扩大消费需求。③增值税全面转型,有利于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扩大投资需求。④税收政策的调整,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21页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单元教学设计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单元教学设计 学校: 泸源中学 学科: 政治 主备人: 寸祖梅 备课组长: 徐志雄 集体备课: 2015 年 10 月 30 日 教学: 11 月18 日至 12 月 16 日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措施、国家财政的作用,其中核心内容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根据核心内容的知识类型,教学应该按事实性知识课课型设计并实施。

2.解析

本单元是在讲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财富是如何分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了解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本单元首先分析我们国家的收入是如何在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或者说,个人是通过哪些主要的渠道、途径、方式获得收入的;进一步介绍国家是如何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然后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背景,集中讨论我国是如何在收入分配中体现社会公平,以及如何兼顾效率和公平;从本单元内容来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国家财政的作用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单元目标:

了解在社会主义国家财富如何分配的问题。

(2)课堂教学目标:

①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懂得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②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理解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了解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理解当前我国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政策措施。

③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理解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懂得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理解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途径,懂得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

④理解税收的本质,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税种的基本构成因素,了解增值税的内容,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其作用,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了解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

2.解析

(1)本单元是在讲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财富是如何分配,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们即可通过按劳分配取得收入,这是主体,也可以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收入,这对目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调动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

(2)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它既反对平均主义,也反对收入悬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有利于推动我国的经济的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所以要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3)坚持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相协调、兼顾效率与公平,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又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因此要懂得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懂得效率与公平二者的辩证关系。

(4)社会创造出来的财富不能全部由个人支配,为了使政府能够顺利得承担自己的各项职能,政府必须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即知道有关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的一般知识,理解财政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5)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依法纳税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 在本单元教学中可能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或障碍、问题)就是准确、完善地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因为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分配制度中的重要内容。要解决这一困难(或障碍、问题),就要讲清以下几点: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对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体认识”、理解我国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性、掌握多种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理解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意义。

2. 在本单元教学中可能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或障碍、问题)就是关于公平的问题,因为公平的含义较为宽泛,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一般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材所讲的公平主要是讲结果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要解决这一困难(或障碍、问题),可以从公平的内涵、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的区别、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入手。

3. 在本单元教学中可能遇到的第三个困难(或障碍、问题)就是如何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因为强调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是基于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方面的突出矛盾而言的。要解决这一困难(或障碍、问题),需要着重介绍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始终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强调保证“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4. 在本单元教学中可能遇到的第四个困难(或障碍、问题)就是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因为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该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要把握好一下两方面: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问题(一):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掌握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

师生活动: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不困难,困难的是这一问题的分解,可通过下列问题解决:

1.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 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是什么?

3. 我国确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第二课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问题(二)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知道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师生活动:找到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可通过下列问题深入理解: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2.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4.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具体要求?

第三课时:国家财政

问题(三):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知道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

师生活动:了解国家财政从哪里来、具体用到哪里,有助于学生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可通过以下问题深入解决:

1.财政收入的来源?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3.财政支出的分类?

4.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第四课时:征税和纳税

问题(四):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依法诚信纳税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师生活动:了解税收的一般理论知识再结合现实生活违反税法的几种现象和相应的惩罚有助于理解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可通过以下问题深入理解:

1.税收的基本特征?

2.税收的种类?

3.违反税法的几种现象和相应的惩罚?

五、评价设计

(一)目标检测

第一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分钟)

1. 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有( )

①按劳动要素分配 ②私营企业主的投资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③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④股息、利息、债券收入 ⑤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

A .①②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设计意图:考查我国的分配方式。

2.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导地位,因为( )

A. 按劳分配有利于提高效率 B.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C. 按劳分配不会导致收入差距 D.按劳分配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设计意图:考查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因。

第二课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5分钟)

1. 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出现了“民工荒”“招工难”的现象,工资待遇是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从企业角度看,应该做到( )

①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合理比重 ②落实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③提高劳动报酬在企业分配中的比重 ④在再分配上必须更加注重公平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

设计意图:考查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效率是第一位的,公平是第二位的

B.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

C. 效率是维护公平的保证,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物质前提

D.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设计意图: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 亚当·斯密说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里,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这句话强调的是( )

A. 社会财富增加了,收入分配就公平了

B. 提高经济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

C. 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的利益关系

D. 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设计意图:考查公平的意义。

第三课时:国家财政 (5分钟)

1.2014年以来,国家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稳增长与调结构、惠民生结合起来。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在既定的预算范围内保障重点支出,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农田水利等的支持;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

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可减轻企业税负超过1000亿元),实施一系列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

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财政措施是如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的作用。

答案:(1)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实施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有利于刺激总需求,促进生产发展,拉动经济增长。(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在预算范围内保障重点支出和结构性减说,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加大民生支出,有利于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课时:征税和纳税 ( 5分钟)

1. 近年来,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我国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在调节经济等方面的作用。下列对于个人所得税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②个人所得税的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③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

④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设计意图:考查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2. 下列对税收表述正确的是( )

①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 ②税收有无偿性、法制性、固定性三大特征③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④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设计意图:考查税收的本质和特征。

单元目标检测(30分钟)

某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控股股份公司,技术员郑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2011年年终按股分红得到5 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9 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8 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3 800元,一年之中他缴纳各种税款5 500元,向困难职工捐款1 000元。据此回答1—2题。

1.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①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

④我国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A .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设计意图: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内容和纳税的内容。

2.在郑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是( )

A .38 000元;19 000元 B.52 760元;24 000元

C .57 760元;19 000元 D.44 260元;24 000元 设计意图:考查我国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内容。

3.2012年3月9日下午,吴邦国委员长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强调要努力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要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就必须( )

①鼓励创业

②增加财产性收入

③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④增加税收,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设计意图:考查我国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4.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高兴地称之为“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犯愁”。这样做是( )

①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②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贯彻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要求

④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②④

设计意图: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和原因。

5.经济学中有“刘易斯拐点”之说,意指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临界点。简而言之,在“刘易斯拐点”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在“刘易斯拐点”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刘易斯拐点”之说对解决目前“用工荒”问题的启示是( )

A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缩小工资收入差距

B .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设计意图: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6.漫画反映的是央企高管薪酬首次与职工工资挂钩。这一做法( )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③有利于强化政府对央企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设计意图: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内容。

7.2012年,我国将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在从量定额计征基础上增加从价定率的计征办法,调整原油、天然气等品目资源税税率,保护和促进国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税改革有利于( )

①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社会公平

②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④实现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的作用。

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措施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是( )

①增发长期建设国债1 000亿元

②降低银行基准利率,扩大信贷投资规模

③增加税收和经济建设支出

④实施家电下乡补贴政策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容。

9.实行积极的或者稳健的财政政策的经济学依据是( )

A .是否出现财政赤字

B .是否充分利用财政盈余

C .是否实现财政收支相等

D .是否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设计意图:考查实行积极的或者稳健的财政政策的经济学依据。

10.现在越来越多的个人在网上开店和购物,但是很少有人为网上交易缴税。按照我国税法规定,不管通过何种方式,只要发生交易行为就得缴税。税法规定的缴税条件表明税收( )

A .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 .具有强制性的基本特征

C .有用之于民的本质属性

D .可以保证调控政策的实施

设计意图:考查税收的特征。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2012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要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优化;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等。

(1)结合所学经济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中财政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的作用。

材料二 为了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我国政府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3 500元,这意味着,调整之后无需缴纳个税的人群将增加约1 200万,工资薪金的纳税人一年可以减税1 440亿元。另一方面,新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条例,将原来月收入超过80 000元至100 000元的部分的征收比例,由40%上调到45%,这意味着少数高收入人群的个税将有所增加,对此部分高收入者表示不满。

(2)运用所学税收知识,对部分不满意者进行劝解。

设计意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知识点

答案 (1)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①税收具有强制性,作为公民必须服从国家规定,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②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③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2.“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据调查,目前,影响我国公众社会心态的因素依次是住房、医疗、下岗失业、教育、家庭收入低等,公众对城乡之间的待遇、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待遇,以及社会保障和财富分配等社会现实最缺乏公平感。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优化公众的社会心态。

设计意图: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答案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通过财政支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④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⑤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二)作业

第一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A 组

1.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

A. 社会总产品 B.个人消费品 C.生活必需品 D.物质总产品 设计意图:考查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 王某是一家国有企业工程师,2013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购买债券,年收入6000元。2013年王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

A. 44000元 26000元 B. 36000元 19000元

C. 49000元 21000元 D. 44000元 11000元

设计意图:考查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下列对这两种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 ①都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②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③前者决定后者 ④都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上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设计意图: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

4. 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1)请指出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2)请指出现阶段我国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根本依据。

设计意图: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

答案:(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 组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要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我国农村,农民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土地所获得的收益属于( )

A. 按土地要素分配 B. 按劳分配

C. 按技术要素分配 D.财产性收入

设计意图:考查按劳分配。

2. 当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更愿自主创业,从给老板打工到给自己打工,最后再投资办厂雇佣别人打工。其中对大学毕业生“给老板打工”和“雇用别人打工”的收入分配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

A. 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B.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C. 按劳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D.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设计意图:考查分配方式的区分。

3. 下表是我国某国有企业职工2013年收入一览表。该表格表明了( )

①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②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步发展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重要的分配方式 ④多种分配方式的主体地位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 ①③

设计意图: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

4. 近些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2014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公布数据,2013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73,按照城镇工资统计,高收入行业和低收入行业大概有4倍以上的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也很大,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954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

注:按照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4-0.5表示收入差距偏大,0.5以上为收入分配高度不平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有人说,行业不同造成收入差异是实行“按行业分配”的结果。那么“按行业分配”是否符合按劳分配原则?

设计意图:考查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财产性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对财产性收入采取不同的政策安排有何经济意义?

设计意图: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和意义。

答案:(1)“按行业分配”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指在公有制经济中,根据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而“按行业分配”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2)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让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③

对财产性收入采取不同的政策安排,有利于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公民的合法财产,也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保持社会稳定

C 组

1. 一家IT 公司生产软件,需要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其中属于资本要素的是( ) ①运转资金 ②公司办公楼 ③电脑设备 ④程序设计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设计意图: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

2. 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推进自主创新,就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从我国分配制度上看,要是创新智慧竞相迸进、创新人才大量涌入,就应( )

①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③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 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②④

设计意图: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M 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 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400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价值

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设计意图:考查分配方式、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4. 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衣、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应该( ) 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③满足居民合理性住房需求 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设计意图:从国民收入的分配看,大力增加财政收入会影响居民收入的增长,因而不利于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

第二课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A 组

1. 2011年1月,R 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

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 )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社会公平与统筹城乡发展等知识。

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

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设计意图:考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必须提高经济效率,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3. 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 )

A .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 .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 .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设计意图: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4. 倡导“包容性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包容性发展必须强调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意味着当前在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时要( )

A .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B .把提高效率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C .通过牺牲经济效率换取社会分配公平

D .通过提高效率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设计意图:考查社会公平的内容。

B 组

1. 如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 )

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设计意图:考查主要以图表的形式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

2. 2010年1月22日,江苏省宣布自2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后,许多省份陆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表明了政府 (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通过再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

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 .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设计意图:考查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

3.2009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 )

A .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 .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 .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设计意图:考查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

4.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 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 736元。

材料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 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1、图2所示。

我国政府、企业与居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

图1

我国政府、企业与居民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占比

图2

——摘编自2011年3月7日《经济观察报》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设计意图: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知识

答案 问题: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CDP 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答出任意四项即可)

C 组

1. 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 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 代表效率,原点O 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

①在x 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设计意图:只有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会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2. 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中、低三组,图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下列做法有利于由状态a 向状态b 转变的是

( ) ①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

②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

③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

④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设计意图:考查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

2 .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

(l)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根据图,概括l996 一 2010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

(2)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设计意图:考查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措施。

答案:(1)1996——2007 年,居民收入分配额呈下降趋势;2007年后,居民收入分配额有所增长和波动.但仍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

(2)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第三课时:国家财政

A 组

1.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下列直接体现这一作用的有( ) ①国家发放的必要的生活困难补贴

②国家增发国债,用于基础设施的投入

③国家加大水利建设的力度

④国家发行国库券以增加财政收入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的几个方面的作用。

2. 随着新农保在我国的实施,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补助50%。这样,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无论集体经济组织有无能力补助,同一地区参保农民将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水平是相同的。这说明( )

A.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 我国现有的分配制度是合理完善的

C.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D.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的几个方面的作用。

3.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一般来讲,为抑制经济过热,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减少税收 ②提高存贷款利率 ③减少政府开支 ④增加货币供应量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①④

设计意图:考查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内容。

4. 所谓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

A. 财政收入完全等于支出

B. 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C. 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D. 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收支平衡的具体内容。

B 组

1.2009年我国政府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国财政赤字预计达9 500亿元。这表明本年度我国( )

A .国债支出大于国债收入 B.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

C .税收支出大于税收收入 D .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

设计意图: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2. 下图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

( )

A .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

B .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 .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

D .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

设计意图:考查国家财政、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知识。

3.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它将建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巨大水网。截至2009年4月,国家对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投资538.7亿元。这一工程将( )

①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②通过加大政府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③改善南北水运条件,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④改善水资源分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的作用。

4.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 019亿元,年均增长近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 124亿元。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持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作用方面的相关内容。

答案: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 组

1. 2010年,重庆市政府拿出部分资金,在全国率先启动公租房建设项目,并计划到2020年在全市形成“60%到70%的人住商品房,30%到40%的人住公租房”的城市住房模式,重庆公租房建设是( )

①调控重庆市商品房房价的重要手段

②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③财政对社会分配进行调节的重要表现

④完善重庆市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对社会分配进行调节的作用

2. 下图所示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状况。图中曲线的变化,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

( )

①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③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④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设计意图:考查财政的作用

3. 2011年4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5.3%。为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和措施是( )

A .削减行政开支,减少财政支出

B .增加国家税收,扩建公用设施

C .减少国家税收,减持外国国债

D .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长

设计意图:考查通货膨胀和财政政策的有关知识

第四课时:征税和纳税

A 组

1. 2011年,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 000元提高到3 500元后,又大幅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如月销售额和营业额的最高标准都由原先的5 000元提高到20 000元。国家提高税收起征点的直接效果是 ( )

A .促进分配公平,达到财政收支平衡

B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C .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D .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设计意图:考查税收作用的知识。

2. 2011年末,我国开始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试点行业选择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税种上,营业税、增值税分别属于( )

A .流转税、流转税 B.流转税、行为税

C .流转税、财产税 D.所得税、流转税

设计意图:考查我国税收种类的知识。

3. 2011年末,我国开始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试点。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是因为增值税 ( ) ①不受企业盈亏影响

②可以避免重复征税

③税源广且便于征收

④能防止进货商品的偷漏税行为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设计意图:考查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相关知识

B 组

1. 假如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 000元上调至3 000元,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月收入3 000元以下的所有居民应缴个人所得税减少

B .月收入超过3 000元的居民没有得到实惠

C .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

D .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设计意图:考查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

2.“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9 500亿元。2011年中央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也将进一步向西部和“少边穷”地区倾斜,其中以车辆购置税安排的投资额将超过300亿元。这说明( )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

③国家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④公民自觉纳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设计意图:考查税收的特点和财政的作用。

3.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是因为( )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②税收是国家财政支出的基础 ③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④税收具有无偿性、固定性

A .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设计意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 2011年9月,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 000元提高到3 500元。这一税收政策的调整( )

A .表明政府财政收支实现盈余

B .表明政府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

C .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

D .有助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设计意图:考查税收方面的基础知识.

C 组

1.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收入差距扩大是普遍的经济现象,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控制,就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初次分配角度看,导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有( )

①我国尚未形成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的机制

②个人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水平低、增长慢

③税收结构不合理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A .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设计意图:考查税收与社会保障不属于初次分配,属于再分配和收入分配公平的内容。

2. 某批发公司4月份购进彩电1 000台,购入价200万元,彩电销售总收入210万元。该月支付本公司20名员工工资8万元,支付各项费用4万元。本材料涉及应纳税的税种有( )

①企业所得税 ②增值税 ③个人所得税 ④行为税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设计意图:考查税收的种类。

3.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从容应对,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及时、灵活的调整。

2014-2015

学年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单元教学设计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加深,我国财税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释放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强烈信号,并逐步形成“结构性减税”的基调(结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减税,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 。

材料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阐明表中三种税收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设计意图:税收政策调整的意义。

答案 (1)变化:2005—2008年我国税收收入总量不断增加,2005—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速不断提高,2008年增速下降。

原因:①经济发展水平是税收收入的基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决定着税收收入的变化趋势。②税收政策是影响税收收入的重要因素。2008年下半年我国税收政策的调整,影响了税收收入的增长。

(2)①提高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②下调个人住房交易税,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鼓励住房交易,扩大消费需求。③增值税全面转型,有利于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扩大投资需求。④税收政策的调整,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21页 共22页


    相关文章

    财政收入垂直分配关系及其均衡增长效应

    作者:李永友沈玉平 中国社会科学 2011年03期 一.提出问题 中国过去30年的辉煌成就得益于财政分权的制度安排.根据相关统计资料,1978年分权改革之前,中国年均GDP真实增长率仅为6.48%,1978年分权改革之后,年均GDP真实增长 ...

    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与分配适用学科 适用区域 知识点高中政治 人教版适用年级 课时时长(分钟)高中一年级 60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客观必然性, 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公平的意义教学目标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 ...

    从基尼系数变化看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取向

    2011年5月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INNER May.201I 第32卷第3期 MONGOI从SOCIAL SCIENCESV01.32№.3 从基尼系数变化看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取向 潘孝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财政税务学院, 湖 ...

    中国的分配制度应当作出什么样的改革

    中国的分配制度应当作出什么样的改革 --再论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 导读:中国的分配制度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它为什么把各种收入差距拉得越来越大?这里的根子又是什么?改革的关键是不是限制资本在企业内部分配上的主导权?是不是增强中央财政统筹二次分配 ...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七课 个人的收入分配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 ...

    三中全会前瞻

    三中全会前瞻:收入分配改革路线图或会后出炉 国务院<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自年初发布以来,尚未有具体的配套政策.有媒体援引权威人士的话称,把初次分配放在重要位置.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将作为收入分配改革突破点,有望在 ...

    第四讲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第3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

    第四讲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第3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税收的种类和特征: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识别股票. 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和含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全 ...

    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的文献述评

    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的文献述评 彭真善 (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摘 要]本文查阅和梳理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文献,总结和归纳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现有文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重 ...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w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教 案 注:课程性质应为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 学年 第 第一章 财政职能 授课时间:第2周 学 时:4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政府与市场.财政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