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案例分析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分析

团溪镇第二小学 冉启芬

设计理念: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学能力,且这篇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学生可以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意思。在教学时,老师采用以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体会知音深刻含义;然后安排配乐写话,激发学生珍惜朋友间真挚情谊,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琵琶语》的乐曲;伯牙和子期等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法:以读代讲、 情境感悟、点拨引导

学法:自读自悟、以说促悟、以写促悟

课前热身: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绵绵 】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而且都是描写什么的?齐读这些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师说一个“江水滔滔”,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对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学生用心倾听。然后谈感受,这就是有名的古筝曲《高山流水》。在这个好听的音乐背后,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将要学习这个故事《伯牙绝弦》。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伯牙绝弦

注意指导“弦”的读音,与学生交流伯牙资料。“弦”就是琴弦,“绝”就是断绝,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伯牙既然是春秋时期楚国有名的宫廷乐师,他一定会把自己的琴视为心爱之物,那他为什么要把琴弦挑断呢?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品味韵味

出示课件:【读课文,注意停顿: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学生自由的,大声的读课文,遇到不好读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 2、点名读课文,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3、老师范读课文。 4、学生继续自由练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品词析句,研读文本,初悟绝弦

1.品“善”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分别是——伯牙和钟子期,师板书:(伯牙 子期)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谁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抓住“善、鼓”理解。

2、品“志”“善哉”

(1)文中那句话具体写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学生会读第2句话)

(2)你是怎么从这句话中看出伯牙善鼓琴?(伯牙志在高山,就能弹奏出高山;志在流水,就能弹奏出流水来)“志”怎么理解?(想)伯牙想到哪就能弹到哪,想到什么,就能弹出什么,可见善鼓之名果然名不虚传啊!

(3)你是从哪看出子期善听的?(„„)哪个词说明山高?(峨峨兮)“兮”也是语气词,相当于“啊”,高高啊,意思就是说山非常高,可以说是巍峨挺拔,你能不能通过读表现出来?„„【课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中“善”怎么理解?(太好了、太妙了„„)这个“善”和第一句中的“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这就是文言文中的一字多义。谁能把那种太好了、妙极了的赞美之情读出来!【课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从哪个词看出江河浩大无边?(洋洋兮)你能把江河的浩的无边读出来吗?【课件: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品“所念”“必得之”

(1)想象善鼓的伯牙,还会志在什么地方呢?善听的子期,又会怎样赞叹呢?引导学生理解伯牙志在潇潇细雨、皎皎明月、徐徐清风、皑皑白雪„„善听的子期又会怎样赞叹呢?出示课件:[仿句练习]

(2)不管伯牙志在哪里,善听的子期都能从他的琴声里明月他的所想,这就是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板书:所念 必得 这就是知音啊!板书:知音再想想,善听的子期听懂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吗?还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心声、情怀、志向、苦恼、快乐„„)这就是心心相印、心有灵犀,这就是知心人。板画心图案。

(3)在遇到钟子期前,伯牙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呢?出示资料[伯牙作为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听到的,都是那些毫无价值的、没有意义的、空虚的、肤浅的赞美,他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却能听得懂他的琴声。]

(4)当伯牙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他心里会怎么想?(欣喜、喜极而泣、异常开心„„)带着你的感受读——课件[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4、品“绝弦”,谢知音

(1)无奈世事难料,一年后,当伯牙千里迢迢去江边赴约,却只看到了子期冰冷的坟墓。他从一位老人口中得知,子期不幸去世并留下遗言,把墓修在江边好听朋友的琴声。一瞬间,多少企盼、多少喜悦,都化为无尽的悲伤之中。伯牙此时心情怎样?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呢?出示课件【“子期死,伯牙谓

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齐读句子。如果你是伯牙,站在子期的墓前,你会对地下的子期说些什么呢?

(3)学生练笔,写下来。学生汇报,老师评价„„

5、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现在,你知道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吗?板书:谢知音

千百年来,无数人都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课件:【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酒逢知己千杯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人生苦短,知音难求!】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也许我们没有伯牙子期这样的知音,但生活中应该怎样和同学、朋友相处呢?

四、回味绝弦,试背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破琴绝弦谢知音的故事,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动容。后人就用高山流水形容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让我们再次伴着《高山流水》这首动听的音乐,去体会这个故事,一齐试着背背课文。

教学反思:

审视自己《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有着点滴收获,也有些许不足,总结自我以待提高,反思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每次面对新的文本,我首先考虑的不是设计,而是反反复复地对文本进行透视: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说,

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本文是文言文,学生不是初次见识文言文,五年级的时候就接触了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对于文言文不是很陌生,但在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提出了两个学习方向:一是学会借助注释和字典等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文意,同时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二是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

对于文言文的朗读问题,我考虑到学生只是通过简单通读是无法准确感受文言文朗读的音韵与节奏,为此通过课件把朗读节奏的划分展示出来。教学中,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我也注重了朗读的结合体味: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可以说课件的运用为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

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我和学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课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觉进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

但是认真总结这堂课的教学,还有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进一步努力提高:

课堂调控的能力有待于加强。当学生发言不是很充分的时候,我的过渡语言没有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回答的欲望,随机应变能力不够,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得课堂上学生发言略显集中,关注了一部分学生,但也忽视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语言的精练需要进一步提高。个别的时候,我的语言还有些碎,没有达到最凝练的效果,影响了课的精彩。

在理解完课文后没有向学生提问:“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但可惜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让学生由文本了解更多的知识,这也是我本节课的一个遗憾。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分析

团溪镇第二小学 冉启芬

设计理念: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学能力,且这篇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学生可以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意思。在教学时,老师采用以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体会知音深刻含义;然后安排配乐写话,激发学生珍惜朋友间真挚情谊,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琵琶语》的乐曲;伯牙和子期等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法:以读代讲、 情境感悟、点拨引导

学法:自读自悟、以说促悟、以写促悟

课前热身: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绵绵 】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而且都是描写什么的?齐读这些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师说一个“江水滔滔”,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对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学生用心倾听。然后谈感受,这就是有名的古筝曲《高山流水》。在这个好听的音乐背后,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将要学习这个故事《伯牙绝弦》。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伯牙绝弦

注意指导“弦”的读音,与学生交流伯牙资料。“弦”就是琴弦,“绝”就是断绝,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伯牙既然是春秋时期楚国有名的宫廷乐师,他一定会把自己的琴视为心爱之物,那他为什么要把琴弦挑断呢?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品味韵味

出示课件:【读课文,注意停顿: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学生自由的,大声的读课文,遇到不好读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 2、点名读课文,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3、老师范读课文。 4、学生继续自由练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品词析句,研读文本,初悟绝弦

1.品“善”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分别是——伯牙和钟子期,师板书:(伯牙 子期)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谁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抓住“善、鼓”理解。

2、品“志”“善哉”

(1)文中那句话具体写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学生会读第2句话)

(2)你是怎么从这句话中看出伯牙善鼓琴?(伯牙志在高山,就能弹奏出高山;志在流水,就能弹奏出流水来)“志”怎么理解?(想)伯牙想到哪就能弹到哪,想到什么,就能弹出什么,可见善鼓之名果然名不虚传啊!

(3)你是从哪看出子期善听的?(„„)哪个词说明山高?(峨峨兮)“兮”也是语气词,相当于“啊”,高高啊,意思就是说山非常高,可以说是巍峨挺拔,你能不能通过读表现出来?„„【课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中“善”怎么理解?(太好了、太妙了„„)这个“善”和第一句中的“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这就是文言文中的一字多义。谁能把那种太好了、妙极了的赞美之情读出来!【课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从哪个词看出江河浩大无边?(洋洋兮)你能把江河的浩的无边读出来吗?【课件: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品“所念”“必得之”

(1)想象善鼓的伯牙,还会志在什么地方呢?善听的子期,又会怎样赞叹呢?引导学生理解伯牙志在潇潇细雨、皎皎明月、徐徐清风、皑皑白雪„„善听的子期又会怎样赞叹呢?出示课件:[仿句练习]

(2)不管伯牙志在哪里,善听的子期都能从他的琴声里明月他的所想,这就是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板书:所念 必得 这就是知音啊!板书:知音再想想,善听的子期听懂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吗?还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心声、情怀、志向、苦恼、快乐„„)这就是心心相印、心有灵犀,这就是知心人。板画心图案。

(3)在遇到钟子期前,伯牙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呢?出示资料[伯牙作为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听到的,都是那些毫无价值的、没有意义的、空虚的、肤浅的赞美,他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却能听得懂他的琴声。]

(4)当伯牙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他心里会怎么想?(欣喜、喜极而泣、异常开心„„)带着你的感受读——课件[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4、品“绝弦”,谢知音

(1)无奈世事难料,一年后,当伯牙千里迢迢去江边赴约,却只看到了子期冰冷的坟墓。他从一位老人口中得知,子期不幸去世并留下遗言,把墓修在江边好听朋友的琴声。一瞬间,多少企盼、多少喜悦,都化为无尽的悲伤之中。伯牙此时心情怎样?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呢?出示课件【“子期死,伯牙谓

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齐读句子。如果你是伯牙,站在子期的墓前,你会对地下的子期说些什么呢?

(3)学生练笔,写下来。学生汇报,老师评价„„

5、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现在,你知道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吗?板书:谢知音

千百年来,无数人都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课件:【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酒逢知己千杯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人生苦短,知音难求!】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也许我们没有伯牙子期这样的知音,但生活中应该怎样和同学、朋友相处呢?

四、回味绝弦,试背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破琴绝弦谢知音的故事,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动容。后人就用高山流水形容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让我们再次伴着《高山流水》这首动听的音乐,去体会这个故事,一齐试着背背课文。

教学反思:

审视自己《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有着点滴收获,也有些许不足,总结自我以待提高,反思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每次面对新的文本,我首先考虑的不是设计,而是反反复复地对文本进行透视: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说,

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本文是文言文,学生不是初次见识文言文,五年级的时候就接触了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对于文言文不是很陌生,但在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提出了两个学习方向:一是学会借助注释和字典等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文意,同时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二是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

对于文言文的朗读问题,我考虑到学生只是通过简单通读是无法准确感受文言文朗读的音韵与节奏,为此通过课件把朗读节奏的划分展示出来。教学中,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我也注重了朗读的结合体味: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可以说课件的运用为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

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我和学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课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觉进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

但是认真总结这堂课的教学,还有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进一步努力提高:

课堂调控的能力有待于加强。当学生发言不是很充分的时候,我的过渡语言没有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回答的欲望,随机应变能力不够,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得课堂上学生发言略显集中,关注了一部分学生,但也忽视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语言的精练需要进一步提高。个别的时候,我的语言还有些碎,没有达到最凝练的效果,影响了课的精彩。

在理解完课文后没有向学生提问:“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但可惜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让学生由文本了解更多的知识,这也是我本节课的一个遗憾。


    相关文章

    伯牙绝弦案例

    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 ...

    伯牙断琴教案说课

    伯牙断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道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学习时间:两课时 ...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篇一: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我把重点放在文言文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 这篇课文说它不 ...

    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善""峨峨" ...

    [伯牙断琴]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是来自武汉市光谷六小的胡晓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人心者情为先,一曲知音韵味长(<伯牙断琴>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是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龟山西麓,月湖东畔,高山流水,琴瑟相闻:这是一场伤感 ...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雷玉梅)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 --涪陵城七校 雷玉梅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 ...

    [伯牙绝弦]听课评课稿

    <伯牙绝弦>听课评课稿 一篇短小.深奥的文言文,经邵老师的真情演绎,拨响了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震撼.惋惜.悲叹.听后,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借鉴 一.以读代讲回归自然 古诗词的学习尤其需要意境的创设,不适宜直白地翻译, ...

    25.伯牙绝弦教案doc

    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 ...

    2011浙江省阅读大赛课例

    毛芳芳老师(衢州)执教的<这片神圣的土地>一课--"问读品用过程顺,准畅灵异有创新": 吴淼峰老师(绍兴)执教的<草虫的村落>一课--"现实想象两相看,草虫群像逐分解". 祝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