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改革,不仅在20年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而且广泛而快速的经济结构变革,也引起了社会的变化。同时伴随着高速度带来的不均衡。一部分地区、部门、人口的收入急剧增加;而另一部分地区、部门,由于地域上的差异,发展较慢,由此引起了国民收入的差异。而且这将是社会安定的绊脚石。社会发展的速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期,或者说人们的心理的承受能力,而人们并不是都能积极地去适应这些变化。政治改革的艰巨也加剧着社会的不安定。结果,追求快速发展和收益引起了环境污染,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事实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实现都是以对生态资源的过量消费为代价的。 中国的改革,在关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与否的同时,还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例如:失业率上升、收入差异拉大、社会不平等激化、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弱势人群(主要是穷人、病人、老年人、女性、失业者)的出现等等。这些问题根源于改革,可见改革不是无偿的、也要付出代价。80年代改革初期贫困人口一度大幅减少,人们都是改革的受益者;然而90年代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不可能对所有的人都有利。社会上弱势群体比例不大(1%),但其绝对数量却使之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如果不解决他们的问题,将会直接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

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腾飞,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持续高速度增长。像中国这种人口多、面积广、经济落后的大国实在是十分难能可贵。中国国情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地域间差异大、且发展不平衡。中国,作为世界上自然地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其差异集中体现在东西部(即沿海和内陆)发展水平的差异上。南北发展水平虽相差不多,但结构上的差异都很大。改革以来,中国各地间发展的不平衡愈演愈烈。这也是现代经济发展中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

中国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中国各省间的不平等在扩大。进入90代,它们的地区差距迅速拉大。国际舆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距最大的国家。各省间的贫富差距,不仅体现在人均GDP的数值上,还渗透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富裕省份同落后的省份间的差距如同欧洲先进国家同最贫穷的国家的差距,不仅是地区差距,还有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国民收入的差距、男女收入差距等。这些差距互相交错、互为连动。

地区的发展水平与当地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发展落后的省区大多地势复杂、耕地少、气候干燥、寒冷、距大城市和国际市场较远、基础设施不齐全,而且教育水平、科技水平、管理水平都较低,而生产和投资成本又高。改革初期,内陆与沿海的地区差距一度缩小,城市与农村差距也不明显。然而进入80年代中期,差距开始形成,直到现在,这一差距的加速度仍呈上升势头。

除了自然条件之外,还有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中央政府向地方调集资金的扶贫政策力度的变化。1978年以前,中央政府享有财政调度的核心支配权,能够大量从富裕省份调拨扶贫款。改革后,财政权力下放到地方,中央的财政支配权削弱不少。自1990年至1993年,中央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例低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紧张的财政状况使中央无力对各地的资金进行再分配。于是,地区间差距越来越大。

第二,对沿海地区的经济优惠政策正是对内陆地区的“歧视”,这也是地区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政府的公共政策有这样两点:

①“最大值最大化”原则。给予落后地区最大限度的优惠政策,使这些地区和人先富起来;

②“最小值最大化”原则。给予落后地区最大限度的优惠政策,以使其早日脱贫。 前者是不平等的政策,后者是平等政策,但主导地区发展的政策,一直以来都是①。贯彻政策①,使三亿人口的沿海地区迅速发展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全国的GDP水平,同时激化着地区差距。人们大多只看到了政策①的积极作用而忽视了它的负面影响。90年代后,负作用的影响超过了积极作用,到了不能不正视、不能不进行政策调整的时候了。1995年9月,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坚持地区间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方针,开始取消对沿海地区的竞争政策。政府还向内陆地区调拨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投资、扩大人力资源的活用,内陆贫困人口有所减少。

今后中国各地区的发展目标最好能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1、控制东西差距,加快内陆经济发展、改变落后地区的现状,尤其是改善落后的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农村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的落后现状。

2、消除东西部间的隔阂,特别要缩小人均GDP和个人收入的差距。

3、缩小沿海与内陆地区间主要经济指标的差异、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目标。

日本《世界》2001年3月号

中国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改革,不仅在20年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而且广泛而快速的经济结构变革,也引起了社会的变化。同时伴随着高速度带来的不均衡。一部分地区、部门、人口的收入急剧增加;而另一部分地区、部门,由于地域上的差异,发展较慢,由此引起了国民收入的差异。而且这将是社会安定的绊脚石。社会发展的速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期,或者说人们的心理的承受能力,而人们并不是都能积极地去适应这些变化。政治改革的艰巨也加剧着社会的不安定。结果,追求快速发展和收益引起了环境污染,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事实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实现都是以对生态资源的过量消费为代价的。 中国的改革,在关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与否的同时,还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例如:失业率上升、收入差异拉大、社会不平等激化、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弱势人群(主要是穷人、病人、老年人、女性、失业者)的出现等等。这些问题根源于改革,可见改革不是无偿的、也要付出代价。80年代改革初期贫困人口一度大幅减少,人们都是改革的受益者;然而90年代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不可能对所有的人都有利。社会上弱势群体比例不大(1%),但其绝对数量却使之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如果不解决他们的问题,将会直接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

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腾飞,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持续高速度增长。像中国这种人口多、面积广、经济落后的大国实在是十分难能可贵。中国国情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地域间差异大、且发展不平衡。中国,作为世界上自然地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其差异集中体现在东西部(即沿海和内陆)发展水平的差异上。南北发展水平虽相差不多,但结构上的差异都很大。改革以来,中国各地间发展的不平衡愈演愈烈。这也是现代经济发展中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

中国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中国各省间的不平等在扩大。进入90代,它们的地区差距迅速拉大。国际舆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距最大的国家。各省间的贫富差距,不仅体现在人均GDP的数值上,还渗透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富裕省份同落后的省份间的差距如同欧洲先进国家同最贫穷的国家的差距,不仅是地区差距,还有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国民收入的差距、男女收入差距等。这些差距互相交错、互为连动。

地区的发展水平与当地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发展落后的省区大多地势复杂、耕地少、气候干燥、寒冷、距大城市和国际市场较远、基础设施不齐全,而且教育水平、科技水平、管理水平都较低,而生产和投资成本又高。改革初期,内陆与沿海的地区差距一度缩小,城市与农村差距也不明显。然而进入80年代中期,差距开始形成,直到现在,这一差距的加速度仍呈上升势头。

除了自然条件之外,还有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中央政府向地方调集资金的扶贫政策力度的变化。1978年以前,中央政府享有财政调度的核心支配权,能够大量从富裕省份调拨扶贫款。改革后,财政权力下放到地方,中央的财政支配权削弱不少。自1990年至1993年,中央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例低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紧张的财政状况使中央无力对各地的资金进行再分配。于是,地区间差距越来越大。

第二,对沿海地区的经济优惠政策正是对内陆地区的“歧视”,这也是地区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政府的公共政策有这样两点:

①“最大值最大化”原则。给予落后地区最大限度的优惠政策,使这些地区和人先富起来;

②“最小值最大化”原则。给予落后地区最大限度的优惠政策,以使其早日脱贫。 前者是不平等的政策,后者是平等政策,但主导地区发展的政策,一直以来都是①。贯彻政策①,使三亿人口的沿海地区迅速发展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全国的GDP水平,同时激化着地区差距。人们大多只看到了政策①的积极作用而忽视了它的负面影响。90年代后,负作用的影响超过了积极作用,到了不能不正视、不能不进行政策调整的时候了。1995年9月,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坚持地区间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方针,开始取消对沿海地区的竞争政策。政府还向内陆地区调拨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投资、扩大人力资源的活用,内陆贫困人口有所减少。

今后中国各地区的发展目标最好能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1、控制东西差距,加快内陆经济发展、改变落后地区的现状,尤其是改善落后的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农村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的落后现状。

2、消除东西部间的隔阂,特别要缩小人均GDP和个人收入的差距。

3、缩小沿海与内陆地区间主要经济指标的差异、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目标。

日本《世界》2001年3月号


    相关文章

    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快速成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体的重要成员.中国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世界的 ...

    社会主义改革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改革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改革开放没有止境,因为生 ...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

    9.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它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主义经济的 ...

    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优势

    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优势 [摘 要]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为中国顺利实现工 ...

    水利七一回顾党的光辉历程

    党的光辉历史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新中国成立6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大好局面.这些成就离不开党的正确 ...

    党领导我们奋斗九十年

    党领导我们奋斗九十年 岁月如溪水,在历史跟前远逝.90载,党如同破茧的蝴蝶飞出蚕茧,飞向蓝天,在世界之巅傲视群雄. 踏着历史的指引的道路,记忆徘徊在90年来发生的那些点点滴滴.回眸这条不平凡的路,奇迹万千,中国民族用血肉之躯开辟了这条党领导 ...

    举世瞩目的成就

    24.1 举世瞩目的成就 连云港市门河中学 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2.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感悟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

    资料:新中国脚步

    --纪念新中国六十周年华诞 珍藏版资料 新中国脚步 ●强国之路 --专题·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华诞 开场白(喜迎六十年大庆) 又是一个金色的秋天,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遍地金黄,繁华似锦,高楼矗立,煤海流金,大海扬波,长城起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