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平仄格律如此简单--"平仄五绝"的进一步简化

上文《诗的平仄格律真的不难,记住两对句式,OK》给了大家两对句式: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和仄仄仄平平。然后又把这两对句式组合成了一个“平仄五绝”: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如果你严格按照这个“平仄五绝”来做格律诗,那么什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三仄尾、三平调、孤平、拗救等等让人发晕的东西,在你面前那都不是事,都与你无关。但是同时,你做诗的难度也相对大了一点。那么有没有不用管上述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东西,同时既不犯规又能再把难度降低一些的办法呢?当然有!

下面我们把这个“平仄五绝”分解开,一句一句分析,并把结果记住,以后写诗就按这个来写,既简单又可以避免犯规。

①仄仄平平仄——这个句式是最简单的。按照格律规则它的第一、第三字是不限平仄的,即可平可仄。如果是七言则是第一、第三、第五不限平仄。这是唯一一句适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句式。那么我们用“中”代表可平可仄,这个句式就变成了“中仄中平仄”。五个字只有三个字限平仄,是不是简单多了。

②平平仄仄平——这句稍微复杂一些,因为做格律诗的大忌“孤平”就出现在这句里。这个句式里最后一个是平,是韵脚,所以第一个平必须是平,否则不算韵脚只有第二个字是平,这就是“孤平”。这样一来,只有第三个字可平可仄。这个句式就成了“平平中仄平”。这里需要单独记忆一下,如果这个中是平的时候,那么第一个平则可以是仄。这个就是所谓的“孤平拗救”。

③平平平仄仄——这是比较特殊的一句。这句同样不适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果第三字是仄,就成了“三仄尾”。“三仄尾”不是大忌,唐、宋直至清代,都有人用过。但是从格律要求来说能避开尽量避开,实在避不开用了也可以。问题的关键是在大量的经典诗作里,这个平平平仄仄,经常被变成平平仄平仄,以至于被认为是正常的句子,这样二四六就不分明了。

是不是有点乱,不便于记忆?没关系,我们把这句“平平平仄仄”变成“中平正反仄”问题就解决了。也就是说这两个字只要平仄相反就行,第三字如果用平第四字就用仄;第三字用仄第四字就用平。

④仄仄仄平平——这句第三字也要论,否则就可能出现后三字都是平的“三平调”。“三平调”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所以这句变成“中仄仄平平”。

总结一下:

仄仄平平仄——中仄中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中仄平

平平平仄仄——中平正反仄

仄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记住并运用后面这个简化了的“平仄五绝”,我们写格律诗就又放宽了好多字的限制,而且不会出现孤平、三仄尾、三平调等出犯规或出律的情况。

七言格律诗是在五言的前面加两个字,第一个字一般情况下都是可平可仄,唯独在平平仄仄平那句使用孤平拗救时第一个字必须用平。

最后说一说那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只是个大概的说法,从我们分析来看,四个基本句型有三个不适用。如果作为定律,四分之三内容不适用,那么这个定律能够成立吗?能够有指导作用吗?不仅没用,而且还能造成误判。

说了这些对格律的认识和体会,如果有错误或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指出,共同探讨。

上文《诗的平仄格律真的不难,记住两对句式,OK》给了大家两对句式: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和仄仄仄平平。然后又把这两对句式组合成了一个“平仄五绝”: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如果你严格按照这个“平仄五绝”来做格律诗,那么什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三仄尾、三平调、孤平、拗救等等让人发晕的东西,在你面前那都不是事,都与你无关。但是同时,你做诗的难度也相对大了一点。那么有没有不用管上述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东西,同时既不犯规又能再把难度降低一些的办法呢?当然有!

下面我们把这个“平仄五绝”分解开,一句一句分析,并把结果记住,以后写诗就按这个来写,既简单又可以避免犯规。

①仄仄平平仄——这个句式是最简单的。按照格律规则它的第一、第三字是不限平仄的,即可平可仄。如果是七言则是第一、第三、第五不限平仄。这是唯一一句适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句式。那么我们用“中”代表可平可仄,这个句式就变成了“中仄中平仄”。五个字只有三个字限平仄,是不是简单多了。

②平平仄仄平——这句稍微复杂一些,因为做格律诗的大忌“孤平”就出现在这句里。这个句式里最后一个是平,是韵脚,所以第一个平必须是平,否则不算韵脚只有第二个字是平,这就是“孤平”。这样一来,只有第三个字可平可仄。这个句式就成了“平平中仄平”。这里需要单独记忆一下,如果这个中是平的时候,那么第一个平则可以是仄。这个就是所谓的“孤平拗救”。

③平平平仄仄——这是比较特殊的一句。这句同样不适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果第三字是仄,就成了“三仄尾”。“三仄尾”不是大忌,唐、宋直至清代,都有人用过。但是从格律要求来说能避开尽量避开,实在避不开用了也可以。问题的关键是在大量的经典诗作里,这个平平平仄仄,经常被变成平平仄平仄,以至于被认为是正常的句子,这样二四六就不分明了。

是不是有点乱,不便于记忆?没关系,我们把这句“平平平仄仄”变成“中平正反仄”问题就解决了。也就是说这两个字只要平仄相反就行,第三字如果用平第四字就用仄;第三字用仄第四字就用平。

④仄仄仄平平——这句第三字也要论,否则就可能出现后三字都是平的“三平调”。“三平调”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所以这句变成“中仄仄平平”。

总结一下:

仄仄平平仄——中仄中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中仄平

平平平仄仄——中平正反仄

仄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记住并运用后面这个简化了的“平仄五绝”,我们写格律诗就又放宽了好多字的限制,而且不会出现孤平、三仄尾、三平调等出犯规或出律的情况。

七言格律诗是在五言的前面加两个字,第一个字一般情况下都是可平可仄,唯独在平平仄仄平那句使用孤平拗救时第一个字必须用平。

最后说一说那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只是个大概的说法,从我们分析来看,四个基本句型有三个不适用。如果作为定律,四分之三内容不适用,那么这个定律能够成立吗?能够有指导作用吗?不仅没用,而且还能造成误判。

说了这些对格律的认识和体会,如果有错误或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指出,共同探讨。


    相关文章

    诗歌体广告中的仿古诗式广告

    上面论述的几种诗歌体写法都是现代自由诗,也偶见仿古诗,即模拟古代的格律诗: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如台湾远东百货公司礼品中心的广告,当属五绝: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又如当代著名老诗人冈夫为汾阳杏花酒写的一组广告诗: ...

    五绝七绝格律排列

    &&律诗的格律排列 五绝: 1.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韵 2.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 韵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格律诗平仄谱32式

    初学创作格律诗的朋友难免对格律一愁莫展.为此我以标准格律穷举了平韵.仄韵的所有格律诗平仄谱,共得32式,平韵.仄韵各16式.初学者只要按谱创作,即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格律烦恼.诗谱中的符号意义为:○平.●仄.◎宜平可仄.⊙宜仄可平.△平韵.▲ ...

    怎样写好格律诗

    怎样写"格律诗" 先大致看一遍格律,再比照古人律诗来检验,一则认识到格律的重要,二则巩固所学. 然后试着写一写,由易到难,从只押韵的五言古绝到平仄合格的七言律诗,不求写好,但求写对,用普通话定平仄亦无妨.这是第一关,平仄 ...

    律诗有关知识(学生用)

    诗歌格律 诗歌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用韵: 一.字数.句数: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每首限定4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 ...

    诗词押韵知识

    1.解释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 ...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大二上)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 .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

    绝句6.推导七绝平仄格式的材料和方法

    构成七绝的四种平仄格式也有四种句式,也叫做a1.b1.a2.b2,不过构成七绝格式的a1是"平平仄仄平平仄",b1是"仄仄平平仄仄平",a2是"平平仄仄仄平平",b2是" ...

    律诗和绝句的关系

    律诗和绝句的关系 1.共同点:律诗和绝句都是格律诗.所谓格律,就是在声韵上有固定的模式和一定的规范. (1)讲平仄,在声韵声调上有音乐的节奏和美感.比如哪个地方要用平声字(可粗略视为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一.二声调,用A表示.但是古汉语与现在略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