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优秀文章

2011年申论范文点评之名人故里之争

以正确的政绩观看待名人故里之争

近年来,各地的历史名人故里之争,公众早已司空见惯,我们不难看出事件背后的利益驱动因素,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涌现出众多名人,但近年来,各地仍不时发生名人归属权之争。从炎帝到老子、孙子的故里上演了一幕幕争抢的闹剧,从安徽人、江西人和婺源人、尤溪人、建阳人共抢一个朱熹等类似事件中,不难看出,故里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各地隐藏背后的利益考量,名人故里的开发,会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旅游的附属产品。

名人故里之争是对品牌的争夺,地方希望通过名人、通过文化,来营销这个城市、这个地方。如果所谓的争议失去了利益的附着,离开了对利益的追逐,那争议的价值则大打折扣。“美不自美得人而彰”,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在市场经济时代,利益经济要独揽,这可以理解,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是需要共享的,不仅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精神文化成果都是属于全人类的,尤其是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每一个世人都有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的义务。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则应文化优先,利益让位。

很多地方参与到名人故里之争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可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二是借此提升本地知名度;三是通过对遗址和名人故里的修整,优化当地环境。”不管原因怎么划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当下各地争夺名人故居的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在提高,实质却是地方政府想创收的计策之一,都与GDP挂钩。地方发展经济本无可厚非,相它反本来就应该是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将文化适当商业化也有其好处,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传承文化,另一方面也确实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许多地方为通过名人故居打造自己城市名片不惜巨额投资,埋头大兴土木,新建文化广场、主题公园,江油为李白故居投资进7亿,安陆为此投资也在1亿以上,如此等等,但是文化搭台经济就总能唱好戏吗?河南郑州在官渡之战的遗址上做了一个人造景点,投资了几千万,现在一天的门票收入可以用寥寥无几来形容。

因此,各地政府应该运用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名人故里之争的问题,正确处理政绩观的思想。政府不能盲目为了追求名人故里所带来的旅游和经济利益,为了取得名人故里的地位而盲目投资建设,造成诸多的资源浪费和“入不敷出”的投资。正确的政绩观本质上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当地政府一定要理性地看待名人故里,一切措施要以人为本,不能仅仅为了旅游和文化品牌带来的经济立意而忽略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始终坚持保护为先、经济发展次之的思想,这才是政府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体现。

如何正确处理名人故里之争是一个政府是否真正以人为本、政绩观是否成熟的一个严峻考验,只有在紧密联系本地具体实际的前提下,对名人故里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开发,才能取得文化与经济的双赢和共同发展。

【点评】

本篇文章趋向于评论文的格式,文章中对策表述部分不是重点,而是通过最近各地关于

名人故里之争背后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说明了当地政府为了片面追求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了通过这些文化资源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盲目开发、相争,指出这是一种错误的政绩观思想。

通过指出正确的政绩观应该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政绩观,要兢兢业业、真抓实干来创造新的政绩,来更好的为人民群众谋取福利。同时也说明了对于文化资源应该以保护为先、开发次之,政府必须确立这种保护开发的思想,这也是一个政府政绩观是否成熟的重要体现。

2011年申论范文点评之安全生产

【申论范文】

安全生产

(点评:本文题目紧扣材料,用语精炼,突出主旨。缺点是拟题过于简略粗率,欠缺技巧和功力,没有显示出题旨,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

生产要发展,安全须先行。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原理,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关注人的安全,在煤矿等产业中,安全生产尤其需要得到重视。

(点评:文章开头即点明中心论点“安全生产”,并且引用科学发展观的原理来论证在煤矿产业中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论点突出,论证有理有据。)

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的不断进行,所面临的地质条件也越来越恶劣,地质灾害越来越频繁,有关煤矿开采方面的安全事故也层出不穷,虽然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已三令五申要求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效果并不十分明显。鉴于这种情况,煤矿安全生产应整体布局,系统规划,形成全面的安全保障机制。

(点评:文章的分析过渡部分反映了我国在煤矿开采中存在的地质条件恶劣、行政部门制定措施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但分析不够充分、深入,未能挖掘到我国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即一些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管理薄弱、主体责任不落实,以及一些地方和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这部分部分应适当展开,加以分析论述,以便下文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首先,应提高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安全意识。各政府部门应切实做好监督执法工作,各煤矿生产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各生产员工要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规程,从源头上尽量杜绝事故的发生。社会各界也要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点评:对策一是围绕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本段从政府部门、生产企业、生产员工、社会各界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提高安全意识的具体措施,论述充分、条理清晰。) 其次,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监督体系建设。各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跟进与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让执法人员有法可依,而各执法监督部门要加加强监督体系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率,做到严格执法和有效执法,使安全隐患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和排除。 (点评:对策二是就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监督体系建设来谈的,强调从法律上监督和保障安全生产。对策一和对策二都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可行性,但是与给定材料联系不够紧密。)

再次,各煤矿企业要尽快建成完备的安全避险系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必须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系统,为事故后的组织救援赢得时间。 (点评:对策三的分论点是尽快建成安全避险系统。这条对策与材料联系最为紧密,体现了“加快建立应急避险体系,保障煤矿井下安全”这一创新性的制度举措,但仅仅从材料中摘取原文,缺乏有力的论证。)

还有,(点评:“再次”之后应使用“又次”)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生产企业要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安全生产落实在每一个人身上。各地区政府和企业的主要领导负有领导责任,要严格执行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对有安全事故发生的企业,要追究其领导责任。

(点评:对策四是从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角度来谈的,强调政府和企业在生产中所负有的安全责任,内容具体可行,针对性强。)

最后,要加大安全生产经费投入。要积极研究制定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制度,各企业的生产预算中要明确有安全生产的独立部分,使安全生产资料得以完善和更新,确保安全生产体系是顺利运行。

(点评:最后一条对策是从加大经费投入来谈的,分论点角度较小,且论述略显单薄。可以将其与对策三结合起来,作为一条建立安全避险系统的一部分内容,强调政府和企业为建立安全避险系统提供的资金保障。)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生产事关重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不可估计和无法挽回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一定要引起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系统的安全生产机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能最大程度保证人民健康和财产安全,也是保障煤矿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

(点评:文章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旨,着眼层次较高,语言规范,呼应了首段提出的“安全生产”问题。)

【全文总评】

本文针对“安全生产”问题,紧扣给定资料,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又从多个角度提出对策,解决办法合理可行。本文立意准确,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行文流畅,语言严谨,符合公务员考试的规范用语,体现了很强的时政把握能力和申论写作能力。但是分析论述不够充分,未能挖掘到煤炭生产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与实际联系不足,没有充分借鉴材料中国际、国内相关经验和措施,论述缺乏事实论据,也未充分利用例证、引证、喻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文章规范有余却失于文采不足。另外,文章存在字数不足的硬伤,在以后练习中需要特别注意。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之医疗改革

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涉及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医疗保障、临床服务等内容,不应由政府大包大揽全部承担,也不能简单地推向市场,推给社会和居民,而应实行以政府为主导、适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针。

因此,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

系。

一方面,政府部门责无旁贷,承担着艰巨的任务。特别是要着力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其中,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健全经费保障,改革医疗机构创收机制;切实加强卫生服务监管,保证医疗秩序,服务质量;加强医疗价格监管,降低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等,是几项最重要的任务。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财政实力还不强,卫生资源相对短缺的状况还将长期存在。所以,也要顺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多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引导他们独立开办医疗服务机构,或者参与公立医院改组改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现在,不少社会团体、慈善机构不但有捐助和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愿望,也具备这个能力,应努力创造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进来。

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不能变:一是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变成追求利益的场所;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初级卫生保健权益的责任不能变。

申论范文点评之低碳社会

【背景材料】

200年来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25%,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2度多,主要诱因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快速工业化的高碳排放。据测地表温度目前还在以每年0.2摄氏度的速度快速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已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低碳”概念随之进入人们视野,各种“低碳”提法应运而生,尽快建设“低碳社会”成为了人们梦想。

【题目】

结合上述材料,请围绕“建设低碳社会”的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范文】

建设低碳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暖已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低碳”的概念随之进入人们视野,各种“低碳”提法也应运而生,尽快建设“低碳社会”成为了人们的梦想。而我国作为需要长期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发展中大国,短期内快速发展“低碳”十分困难。惟有主动出击、因地制宜、积极参与“低碳”建设,方可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了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比发达国家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中主要是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消费和相应二氧化碳排放必然有合理增长。我国人口多,经济总量大,当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与美国相当,均占全世界排放量的20%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的两个排放国之一。就人均排放而言,1990年我国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2000年为60%,当前已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我

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趋势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为此,我们必须积极作为,大力构建低碳社会,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节能减排、注重能效提高,全面促进全民的低碳消费和生活意识。要继续深化高能耗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加大力度实施“关闭五小企业、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循环经济示范、治理污染排放”等综合性整治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行动。同时,要科学引导居民建筑和生活用能。建议对居民取暖采用分户计量收费、地热取暖、太阳能蓄热、补贴双层玻璃窗用户等措施;装修时使用纤维板等节能性材料;建房使用隔热空心保温砖等,努力推行民众低碳生活方式。

突出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低碳经济建设。要重视能源规划的制定与落实,要尽快制定和完善能源总体规划和不可再生、可再生及新能源等各类专项规划,把能源开发的区域和时限进行有序安排,适时微调和修正,严格按规划稳步推进,以综合提高我国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应充分发挥国家工业生态园示范作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之路。

开展科技创新、加大新能源开发,积极发展低碳技术。要依托现有实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要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包括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等,要在理论、原理、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求得新突破,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和能源利用率。加快发展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技术。不单指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可燃冰、水电、核电等清洁和新能源本身,也包括能源传输方式如超高压、智能电网等。 走低碳道路,逐步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既有缓解能源短缺压力、履行减排义务的现实考虑,更有占领未来科技制高点、开拓经济发展空间的长远打算,当前,我们应在政府主导下,依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观念更新以及对外合作,将我国的低碳社会计划稳步推进。

【点评】

由全球气候变暖,引出“低碳”概念,进而建设“低碳社会”成为人们的梦想,宗旨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建设低碳社会的锦囊妙计中,立足我国国情,从节能减排、低碳意识强化、加强产业规划与结构调整、开展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等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论述,观点突出,分析深刻,见解独到。

文章就如何建设低碳社会理论,引用客观准确的数字等实据,分析了当前我国在节能减排上面临的严峻形势,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策。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段为第一部分,首先由全球变暖将低碳的问题引入,并强调出当前积极发展“低碳”的重要意义;

第二段为第二部分,对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作以分析,剖析了现今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面临的新挑战;

第三段至第五段为第三部分,分别从促进全民低碳消费和生活意识、突出规划加快产业挑战、及开展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应当采取的积极举措;

第四部分即文尾,将“低碳”贴合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理念上,使文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用积极的倡议作结。

文章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各个层次段落的布局比例合理,主线清晰,语言流畅。

申论范文之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目前,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自然灾害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以及低收入家庭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日益完善。社会救助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还有很多不足。

对于一个尊重人的生存权利、强调公平的社会而言,建立一个及时有效的社会救助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加强建设:

第一,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覆盖整个社会的每个群体。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因此,救助体系不是为某一部分人准备或在某一个局部展开的,它应该让人人知道,只要是达到救助标准的,都可以接受它的救助,不管是农民、打工者、教师还是其他人,坚决做到人人平等。

第二,整合现有的社会保障网络,建立社会救助信息平台。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可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利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最高效率和城乡全覆盖。可采用多种接入方式,使网络覆盖到城市的每一个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农村的每一个乡镇,实现救助体系覆盖到城乡的每一个角落。这样,不仅有关部门获取救助信息的渠道拓宽,城乡居民也可以通过此信息平台,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政府的各项救助政策,并及时在当地申请并快速获得帮助。

第三,拓宽目前的社会救助资金来源。社会救助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救助资金要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实行刚性约束,并逐年增加。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社会救助提供捐赠、资助,加强宣传和引导,募集更多资金。城镇、社区可设立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随时接收社会各界捐赠的款物。

第四,加强对申报及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这种监督不全是来自上级政府的监督,而必然需要包含来自民众,尤其是低保户等利益相关者的监督。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呵护贫困群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为贫困群体提供起码生存需求和最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救助制度,我们有必要也有能力去做好。

申论范文点评之文化体制改革

【背景材料】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掷地有声地说出上述这段话。

2010年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四川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李长春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作为今年要重点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之一,对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加深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题目】

深化改革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杠杆。结合材

料,以“文化体制改革”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对策行之有效。字数要求为1000~1200字。

【范文】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

文化既是人类精神价值的体现,又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1994年报告提出:“脱离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因此,必须把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文化的发展进步统一起来。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这无疑是民族文化的思想根基,也是今天弘扬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和资源优势。

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多样文化的巨大冲击。有些人是非不明、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有的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淡薄;少数党员干部信念动摇、贪污受贿,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应该不断推进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保持民族性、自主性,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

首先,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尽快建立有利于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体系和制度安排,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梳理现有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加强和完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设施建设,并时时刻刻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以此作为发展事业的根本性目标和依据,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为他们提供富有特色、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

其次,要不断改革文化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拓展文化传播流通的渠道。要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推进图书报刊出版、广播影视制作技术升级,不断丰富文化的生产方式与表现形式,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提高文化的生产传播效率。同时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努力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

最后,正确处理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关系,加强与国际先进文化的交流和学习。既要摒弃民族虚无主义、食洋不化、盲目西化,又要防止坐井观天、盲目自大、孤芳自赏、排外惧外、封闭保守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文化观念,要学习各国一切有益的文化成果,在交流、交融、交锋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与他国先进文化的学习,来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作用范围,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

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因此国家需要不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点评】

改革文化体制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工作的一个长期任务。文章提出“必须把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文化的发展进步统一起来”的中心论点,

并表述经济发展迅猛与文化发展滞缓两方面不平衡所带来的损害,充分说明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并给出三点关于改革的可行性举措。

从结构上看,文章首先指出了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笔锋一转,指出当前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对策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文化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加强国际交流三个方面展开表述,从政策、经营发展、交流宣传等方面指出了我国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应该注意的事项及具体措施。内容全面、表述合理、语言规范,是一篇不错的申论文章。

文化体制改革属于比较宏观的主题,对于如何来写作可以有多种思路,只要符合文化体制改革主题即可。但是在各个方面具体安排和操作上必须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以及逻辑的严谨性,要保证文章整体上论证充分,表述严谨规范。

2011年申论范文点评之非物质文化遗产

【背景材料】

非改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然散发着独特的光彩和魅力,仍然是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题目】

请联系给定材料,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2)字数大约在1000~1200字。

【范文】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让传统文化星耀历史长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众多的破坏。自然灾害、人为原因等都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完整和残缺,严重影响了其文化价值和影响意义。而一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对其不加以保护和维护,造成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危险,即将失去其拥有的价值和作用,这一切都应当引起政

府和社会的关注。而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针对我国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律的范围之内,对于破坏或损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的制裁措施。各级地方政府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目标。

其次,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进一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后,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带进校园和课堂,使其在思想上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民间保护组织的作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充分发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我国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评】

文章在深入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后,列举一系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最后在篇末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的中心论点。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结构来进行写作。文章整体结构完整规范,论述具体,逻辑严密。申论考试中策论文格式方便考生把握,使用的人数很多,能在普通的结构中推陈出新,不仅能引起阅卷人员的兴趣,更是提高自己申论考试分数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指出问题后,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加强社会上的宣传三个方面展开对策表述,文章全面合理,体现了结构安排和论述上逻辑的严密性。

2011年申论范文点评之大学生就业

【背景材料】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业总量压力大。参考各种统计数据,2009年大学毕业生和往届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加上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下岗的

农民工,总数突破了1000万;二是结构性矛盾大。近十年来的扩招,造成高校硬件规模极具膨胀,而相对应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等软件建设严重滞后,有的专业和市场需要根本无法衔接。学历层次与社会需求也不对称;三是心理预期差距大。大学生就业心态“高居不下”,依赖性强,眼高手低是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的真实写照,“精英意识”根深蒂固,过大的抱负和期盼造成了就业心理预期与社会需求差距巨大。

【题目】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多次出现就业难的状况。这种状况的出现不只是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造成的,还有大学生就业观、择业观的问题。请你针对背景材料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整理自己的思考,写一篇策论文。

要求:思路清晰,对策切实有效,语言通顺流畅,字数不少于1200字。

【范文】

在象牙塔和商海间连线 助大学生画出人生彩虹

大学这座美丽的象牙塔,它就像谜一样牵动着无数颗学子的心。时光荏苒,恰似昨天相逢,当他们满怀憧憬、带着梦想走出大学校门时,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他们面前:失业。“失业”似乎是对那些国企、集体企业下岗职工而言的,如今何以冠在他们头上?又是什么让他们加入到这个失业群体之中呢?

看着周围大学生们在求职路上的奔波与忙碌,那种憔悴不堪的身影和饱尝艰辛的无奈不禁引起了我们对教育体制的深思。现在,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些高校无视社会需求,在学校仍旧进行一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育,而忽略“以社会为导向”进行一种能力型、实践型的教学培养,这种割断与社会的联系、盲目的培养方式往往使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学实、水平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其在就业市场上不能顺利就业而失业。同时,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短缺也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很多毕业生存在着“非大城市、非高收入、环境不好不去”的错误就业观念,这往往使他们在就业门前徘徊不前,在竞争中一直处于不利的地位。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还给他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首先,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高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应该以社会、市场为需求来培养人才,而不是切断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行一种封闭式的教育。为改变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并且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地改革教育内容、教学观念,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

其次,要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市场的需求是多样性的,不同岗位对学生素质有着不一样的需求,如果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心理素质低、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必然会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碰壁,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处于一种劣势状态。因此,高校要加强素质教育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在日常学习中

就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第三,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现在,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从2002年开始,高校毕业生连年大规模增加,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达到338万,2006年达到413万,2007年达到495万,现在已多达559万,而与之相应的就业岗位确迟迟不见上涨,无法与就业人数相协调发展。而且大学生就业高峰与全社会的就业高峰相重叠,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因此,国家、地方、教育部门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完善就业市场机制、健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以疏导毕业生人数与就职岗位间的矛盾,缓解当前就业难、压力大的问题,为毕业生提供一个统一规范、和谐健康的就业市场秩序。

第四,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方式的灵活就业。目前,很多大学生存在着去大城市、环境好、高收入的部门就业的错误观念,从而导致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的困难,为此,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要充分分析市场的需求,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充分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引导他们自主创业、到基层发展,以此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就业的灵活性。同时,大学生也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摆脱错误的就业价值观,本着“多锻炼、多长知识能力”的目的进行就业,从而为寻求到好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是我们许梦和圆梦的地方,我们来的时候踌躇满志、满怀憧憬,走的时候也不能留下任何遗憾。虽然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因此失去信心,怀着一颗坚持、勇敢、奋斗的心,相信我们的学子之途会更宽、更广,明天会更加辉煌!

【点评】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观点,而是先就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困难就业的原因进行阐述和分析,指出教育体制弊端、供求关系和大学生就业观念是导致其就业难的原因,由原因的多样性,导出对策的多样性,从而引出“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文章观点,观点虽不新颖、奇特,但却很实用,统领文章的分论点内容。

文章结构完整,脉络层次清晰,语言通顺流畅。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教育体制的弊端和大学生就业观念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由此引发出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之策,以及“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等相关措施,对策阐述具体详实,可操作性较强。结尾以昂扬、积极的格调畅想未来,总结全篇。

2011年申论热点之柴油荒谈应急机制

一、背景链接

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新一轮较大面积的“柴油荒”已形成,目前中国南部已有2000多家民营加油站因缺油而停业,在浙江、江苏、湖南等地,不少加油站实行限量加油。(11月7日《东莞时报》)

宁夏固原市11日晚向广大成品油用户紧急发布通告,以应对“柴油荒”。(人民网固原11月12日电记者周志忠)

二、答题思路

柴油告急,公交停运,全市应急。柴油引发的“挑战”与“应战”,使人们再一次对社会运

行隐藏的风险、社会应急机制等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曾经区分了三类社会风险:一是自然力造成的的风险,如地震、飓风、传染病等;二是工业社会早期的风险,如安全事故、两极分化、失业、腐败等;三是工业社会晚期的风险,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核技术威胁等。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同步,这三种风险其实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体现,这也正是中国发展问题的复杂性所在。

有风险与挑战,就有应急与应对。从1998年抗洪,到2003年抗击“非典”,再到2008年抗击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以至2010年玉树地震救灾、舟曲特大泥石流抢险等,一次又一次地使整个国家在共克时艰中不断焕发应急智慧,积累了丰富的应急经验。从宏观层面看,中国的应急机制已从实践中破土而出,正在迅速生长和完善壮大。

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正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区域,应急机制构建不得力、需要的时候不发力、关键时刻“不给力”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诸如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大堵车造成的城市交通瘫痪、台风洪水对居民生命的威胁、“血荒”对城市卫生系统的考验、污染事件对环境生态的巨大影响等,无不从各个侧面暴露了我们的应急机制还比较滞后,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难以有效应对各类复杂的风险。

表面看来,柴油荒加剧似乎是今年的新现象。正因如此,不少人将其与突击节能减排相联系。但换种思路来看,柴油荒可说是旧现象,近年来,各大城市的天然气荒、汽油荒、柴油荒等时起时伏,而突击节能减排今年才有,可见节能减排即便是油荒的诱因但决非主因。事实上,面对不同“荒”种现象,相关行业企业总是倾向于找搪塞公众的说法,掩盖背后的真正缘由。

追踪油荒现象,终归要回到相关行业企业本身上来。从此次油荒事件来看,相关行业企业理应受到更为有力的监管。根据现行制度设计,国家对油品零售价格进行严格控制,批发价格应根据各地最高零售价扣减。但从媒体报道来看,不少地方的柴油并未得到有效供应,江苏等一些地方的柴油批发价格甚至被无端上调至远高于零售价格,零售企业因无利可图而停止批发零售,从而加剧了供需矛盾,加大了油价的波动幅度。因此,政府必须制定完善的制度对各类失范现象进行惩戒和约束,才能制止柴油荒再抬头。

三、应急机制如何更“给力”

应急机制如何更“给力”?健全完善的应急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事先预防预警、应急反应处理、统筹协调控制、事后反馈评估等多个环节。而现实中,不少地方的应急机制,还存在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前瞻性不够,忙于被动反应,疏于主动防范,不能“见势早、治未病”;协调性不强,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联动合力,办事效率不高;敏锐性不足,墨守陈规行动迟缓,贻误了决断处理的最佳时机。

解决这些问题,固然需要完善制度设计,但更需要的是加强执行力,强化问责力度。同时,在思想观念上,应急意识也应被高度重视。毕竟,应急机制不仅标志着面对突发事件反应能力的增强,也反映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观念转变。如何在实践中丰富应急机制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更检验着发展的质量。

2011年江苏公考申论热点之公务接待改革

【背景链接】

平遥古城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繁冗的公务接待令当地不堪重负,最多的时候一年公务接待近10万人次,仅门票就减少收入1200多万元。公务接待的吃住及礼品开销,更是不好统计的“天文数字”。 平遥因缺乏保护资金导致城墙坍塌,而为古城开发所需的新城开发及古城搬迁,至少还存在20多亿元的资金缺口。

事实上,早在2006年,中办和国办就联合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党政机关不得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严禁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接待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礼品、纪念品等。这些规定可谓切中时弊,但在现实中很难做到令行禁止。

2010年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把迎来送往者的名单及消费账目公布出来。但是,白庙乡的做法叫好不叫座——因为业务经费开支全部公开,来白庙乡的上级部门人员与以往相比减少了一半,乡政府就当地水、电、路等问题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也少见回音。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近10万人次坦然接受当地政府的公务招待,一方面是不少官员借助各种工作上的由头,或者以“自助游”形式,到平遥休闲观光,食宿、门票费用由当地政府悉数买单。所以,一些人对此趋之若鹜。另一方面是,纪检监察部门对这类看似不显眼的另类“旅游腐败”,至今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更没有将其纳入监管视野。

公务接待中的种种不正之风,如果任其存在和发展,必将产生很大的危害。

首先,助长党政机关的奢靡、铺张和攀比之风,推高了行政成本,挤占了公共资金。 其次,给一些人提供了贪腐的机会。

再者,恶化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使群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因此,遏制吃喝成风、走出公务接待困境,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治理公务接待需要自上而下的启动,也需要全国各地一起行动。如果只是少数地方施行,就会像四川的白庙乡,受到冷遇。

[措施]

治理公务接待中的吃喝玩乐风,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必须从上至下都要公开公务接待信息,打破“自我监督”的模式,加强监管敢于处罚。这样,才能逐步推进问题的解决。

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凡疲于接待的基层干部都有着一些说道和借口,比如说, “酒量就是能量,酒风就是作风”、“接待就是硬道理”、“接待就是生产力”,等等。因此,要想从根本上遏制公务接待成风,首先必须转变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破除吃喝就是工作的错误认识,自觉抵制吃喝风、接待潮,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民造福”、“让人民得实惠”的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上。

其次,必须打破官场“潜规则”。“既怕来人,更怕人不来”,是基层干部矛盾心态的写照。“酒杯一端,原则放宽”这些所谓酒文化充分暴露了目前盛行于官场的一些“潜规则”。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都和接待工作紧密相连。现在各地都很重视接待工作,哪个地方的接待工作做得好,其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成功率就高,上级的了解就更深入,获得支持的力度就更

大,经济发展也就较快。

再次,必须从上到下治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打破“潜规则”,对基层政府来说,就要冒得罪上级部门、单位的风险。当一个地方的发展过多受到条条块块行政权力掣肘时,它必然需要用“讨好”这些权力的方式,为地方发展打开通道。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坚决整治上级部门领导的不正之风、滥用职权等行为,才能为基层“减压”、“松绑”,也有利于公务接待走出困境。

最后,必须加大信息公开和处罚力度。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佳的消毒液。在一些地方,再穷不能穷干部,资金再紧张,也得保证干部有饭吃有酒喝。尽管各地压缩招待费、取消招待费等等改革措施频频出台,但是依然没能压缩得住、取消得了。在很多单位,公务接待成了一个大箩筐、无底洞,什么都可以往里扯,什么都可以朝里报,一笔糊涂帐,招待费居高不下、吃喝风屡禁不止。

2011年江苏公考申论热点之住房问题

稳定房价,有决心就一定能办到

如果不能办一点难事、解一点难题,又怎么对得起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托付?

楼市调控再出重拳。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日前发布文件,将对省级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进行考核和问责,落实不力者将被追究责任。

一系列“硬约束”充分说明,稳定房价,加强保障,让中低收入者买得起房,对于满足广大群众的这一需求和期待,中央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稳定房价和提供住房保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新国十条”今年4月颁布以来,市场已经感受到房价调控政策的积极影响。百姓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寄予更高的祈盼。但现实与期待之间,调控效果与调控目标之间,还有差距,而且差距不小。

这样一件上有决心、下有动力的事情,为何进展艰难?究竟卡在哪里?

土地、财税、金融、监管……对此,方方面面的人已经做了非常专业的分析。归根结底,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一些地方有顾虑,一些部门有担心。

顾虑什么?某市规划局领导讲得明白:在一些地方看来,“过去2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土地财政基础上的。某种意义上讲,土地财政乃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放弃土地财政模式无异于自毁长城”。

担心什么?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那里,楼市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经济过热了,就压一压楼市;GDP上不来,就赶紧给楼市输点血。这样“就手好用”的调控手段,一时之间哪舍得轻易弃之不用?

不能说这些顾虑和担心毫无道理,而中央力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措施,正是对这些顾虑和担心的“釜底抽薪”。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一些道理已经越来越清楚:

楼市固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趋势下,对它的抱残守缺式的倚重无异于饮鸩止渴;

楼市固然是提振内需的重要手段,但投机性消费势必抑制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这种

“泡沫型内需”风险很大,也注定不可持续;

楼市固然是宏观调控的得力抓手,但建立在更加健康和稳固基础上的经济,调控方式会更加多元与科学,无须在房市这一棵树上吊死;

从本质上讲,平抑不合理的房价,是从另一个角度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低收入人群在住房这个“大件”上的购买力提升,某种程度上等效于其收入的增长……

这些在外行看来都很明白的道理,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想必都很了解。关键在于能不能将眼光放远到国家的整体发展、民众的生计之忧、自己的任期之外,敢不敢直面挑战、攻坚克难。

楼市治理是个系统工程。要从轻车熟路转轨到一个新的体系,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困难是免不了的。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如果不能办一点难事、解一点难题,又怎么对得起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托付?房价统计不是很难吗?土地闲置治理不是很难吗?公租房、限价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不是也很难吗?但事实证明,只要真下决心真落实,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稳定房价,有决心就一定要办到,有决心就一定能办到。

2010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热点

一、突发与群体性事件事件提纲:

1.金融危机,

2.面对甲型H1N1流感,

3.群体性事件(如:翁安事件.重庆出租罢运.云南丽江湖水利事件等),

4.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及其对策,

5.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事件

例题:群体性事件突发,为基层执政敲响警钟

镜头一:6月28日至29日凌晨,贵州省瓮安县部分群众因对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引发大规模人群聚集围堵政府部门和少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突发事件。

镜头二:7月3日,陕西省府谷县一村民驾驶农用货车为逃避检查跳入黄河并死亡。一些民众包围住警察,并把警车掀翻、砸烂。

镜头三:7月19日,云南省孟连县发生胶农聚集和冲突事件,40余名公安民警和10余名胶农在冲突中受伤,2名胶农死亡。

针对接连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一些受访的专家称,虽然导火索不同,但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大体相同。几起事件无不是由群众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冷淡麻木、滥用警力激化矛盾等造成的。激烈的冲突对抗、严重的破坏性后果、恶劣的社会影响,

几起群体性事件以极端表现形式给基层党委、政府敲响了警钟。

群众利益漠视不得,积怨过深当心积重难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一些群体性事件突然爆发出来,实乃多年矛盾蓄积而致。

瓮安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近年来,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但在移民搬迁后期扶持、违章建筑拆除、矿权纠纷处理、国企改制中,出现了各种矛盾,沉积的有影响的重点信访案件就有20多起,各种矛盾纠纷没有得到及时化解。

瓮安县玉山镇大坪村村民因土地占用费等问题,多次与矿山发生纠纷,2005年、2006年分别与当地矿山发生冲突。其中一次冲突中,矿山叫来20多个社会上的人殴打村民。村民堵矿以示抗议,村、乡、县均协调未果,最后竟是矿山方面叫来社会上的中间人调停,才算了结。村民罗国华说:“县里派来调解的都是公安部门的人,威胁我们不要再闹事。说再闹就把我们抓起来。我们是在闹事吗?对矿山找黑社会的人来打我们为什么不闻不问?我们是在为自己讨一点公道啊!”而这只是积怨的冰山一角。

大量积案和积怨的存在,民声早已鼎沸,党群干群关系开始紧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于建嵘研究员表示,事实上,民众对当地政府已经表现出不信、不满、不服,而这种对政府的“三不”正是瓮安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原因。在民众与政府关系高度紧张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偶然事件,都有可能导致民众和社会情绪的“井喷”,酿成不应有的过激行动。

云南孟连事件同样如此。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指出,胶农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望被一些坏人利用,导致胶农长期以来对橡胶公司的积怨逐步转化为对基层政府和干部的积怨,最终集中爆发引起冲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对记者说,这几起事件给我们的一个深刻警示是,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政府绝不能麻木不仁,无所作为,而必须有作为、早作为,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的各种诉求,不能让百姓言论成为“堰塞湖”。在矛盾凸显期,各级领导干部不应回避矛盾,而要敢于直面矛盾,善于化解矛盾。回避矛盾,只能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后积重难返。

“对党充满感恩之情、待人善良温和的傣族群众,拿起了刀斧棍棒,与警察对抗,用暴力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件事情必须引起我们当政者的深刻反思。”李纪恒在处理孟连事件时对云南官员提出严厉警告。

对此,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说,群众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集中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漠视群众利益、听不进群众意见、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的工作作风。而这种越来越与群众疏远冷漠的工作作风,与现行干部考核任用、政绩评价体制有关。因此,现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到了必须修改的地步,干部的升迁考核一定要反映当地百姓的民意。惟此,才能改变一些官员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现状。

作风粗暴易激化矛盾,动用警力须慎之又慎

“违反规定使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或者滥用警械、强制措施,或者违反规定携带、使用武器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国家有关部门前不久颁布实施的《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

规定》,对处置群体性事件时使用警力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一规定直指当前群体性事件中警民冲突的要害。

综观近期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以及一些个人“极端暴力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人民警察都处在了冲突的第一线。反思贵州瓮安事件,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十分痛心地说,一定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决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政法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

记者发现,当前在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时,一些基层政府过度依赖于采取强制手段,这不仅不利于缓解和消除矛盾,反而不断制造矛盾,加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夏学銮说,一味地看重秩序的维护,随意动用警察,采用暴力手段平息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虽然表面上平安了,但怨气却不断积累,矛盾不断加深,从而为引发更大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因瓮安事件被撤职的前瓮安县公安局长申贵荣说:“遇到群体性事件就出动警察,这种‘得罪’老百姓的事,都得我们去做„„我们几乎把人都‘得罪’完了。”

于建嵘说,在一些基层政府的各种预警制度设计上,要么是无视民情民意,要么是把民众的一举一动都当成“敌情”。从危机处置技术上说,这些地方政府的做法,出发点不是化解矛盾,而是暴力压服,这必然致使冲突一再升级。目前,在现有的行政体制下,为了完成上级分派的各项任务及众多的一票否决指标,一些基层政府及干部的行为越来越出现强制的暴力趋向,这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捂盖子反致疑窦丛生,信息公开才能赢得信任

在瓮安事件中,关于一个女学生死因及死亡事件处理的各种半真半假的信息,凭借现代传播手段四处流传。由此,不明真相的群众聚集起来,最后酿成群体性事件。

于建嵘说,群众“不明真相”是实,但他们不明真相事出有因。当当地政府失去公信力,新闻媒体声音单一乃至失声,社会又缺乏具备公信力的非政府权威信用机构时,民众必然“不明真相”。不明真相而又义愤填膺的民众,最容易被高度情绪化的传言动员起来。他们采取的行动势必过激,势必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在指出群众不明真相的同时,必须指出导致群众不明真相的责任方是掌握“知情权”和“信息发布权”的当地政府。

“任何不利于自己的信息首先封锁,成就逐级放大、问题逐级缩小,只报喜不报忧,一些基层政府的惯常做法,在信息社会里已经完全失

灵了。但是这些陈旧的观念,某些干部仍然固守不放。”于建嵘说,出现了问题就“怕”、“包”、“捂”,小事不报告,大事先摆平再报告,可等摆不平被迫报告时,局面往往已经难以收拾,丧失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的最佳时机。

二、神州七号、2008年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

提纲:

1、为什么:现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政治意义:(1)综合国力, 科技力, 国际竞争的实质。(2)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自豪感。(3)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怎么办:(1)、哲学关注点:内外因联系。(2)、经济学 国家:价值规律, 宏观调控, 财政,优化产业结构。

4、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加强管理。

5、个人: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转变消费观念。

例题:

“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国际科技进步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都要求我们加紧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真抓实干,奋起直追,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三、房价、物价、分配、就业等问题

提纲:

1、房价下跌:(物价与此类似)。2、分配公平(主要是解决的法)。3、就业问题

例题:

材料一: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就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

材料二: 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材料三: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平稳,国内市场容量大,就业潜力巨大,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好工作。专家建议,针对当前经济增长并未带动就业同步增长的现实,要实行就业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另外,我们在看到“许多人无事干”的同时,“许多事无人干”也是现实,一些人“高不成,低不就”给再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涉及到的内容:十七大,2009年两会,选举,公民的权利,既有国家的内容也有党的内容

提纲:

1、为什么:国家的性质,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民主的现状,意义,和谐社会。2、怎样构建:A最根本的共产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B加强制度建设(四个基本政治制度)。C在党的领导下又步骤有秩序的进行。D从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E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奠定物质基础

例题:

胡锦涛主席指出,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同时在基层实行群众自治等形式的直接民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造,是我国人民民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胡锦涛强调,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参与决定着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尤其是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工作。

五、 改革开放三十年

提纲:

1、取得成就的原因:A 经济建设为中心 B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 C 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D 坚持了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 E 金融资本市场的繁荣。2、影响。3、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例题: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六 、民生问题

重要背景:财产性收入,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

提纲:

1、财产性收入问题。2、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可以套用)。3、劳动合同

例题:

上学贵、看病贵、住房贵、就业难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四大民生问题。围绕“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的主题,某媒体开设“民生论坛”栏目进行了讨论,下面是三位市民就此发表的各自观点和看法:

甲:子女升学是涉及每个家庭的民生大事,政府应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乙:就业是民生之本,如果教育的发展不能解决就业问题,那么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无多大意义。

丙: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把一切民生问题统统管起来。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甲、乙的观点,谈谈你对发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丙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3)如果你也参与上述讨论,请从唯物史观角度,就解决民生问题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七、农业问题

重要背景: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七届三中全会

提纲:

1、基础设施建设。2、农业的综合生产力。3、城乡差距

例题:以下是记者对两个村书记的采访记录:

甲村

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18000元左右,比前年增加了10%

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那可多了,原来的荒地已经被改造成草莓生产基地和绿色蔬菜园区,都是现代化的大棚生产。我们的村办企业可以进行深加工,生产果汁和蔬菜干,产品还被村销售公司卖到了国外。村民改造了住房,搞民俗旅游,接待游客,农家菜,大炕头可受城里人欢迎了,总体上讲,村里的收入30%来自种植业,70%来自加工,接送和旅游餐饮业。

乙村

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大概1000元。

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卖老三样呗,核桃,梅子和大枣。去年下了场雹子,有些家庭颗粒无收,外地收货的商人还总是压价。

问:有村办企业吗?

答:还没有。

八、 抗击地震和北方旱灾提纲:1、重点:抗灾能力,灾后重建,自然灾害的认识。2、如何搞好重建工作。3、如何面对自然灾害。

例题:

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抗震救灾工作。就在全世界还在惊诧错愕的时候,中国总理在三小时后直达灾区最前沿;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灾区,慰问抢险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雷霆万钧奔赴现场,各军种十万大军迅速集结灾区。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国务院决定对因灾死亡人员的家属每人发放5000元抚慰金。

材料二: 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再次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议认为,面对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紧急行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冲锋在前,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各界无私援助,目前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进行,灾区社会秩序总体稳定。会议指出,这次地震灾害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多,抢救难度大,抗震救灾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和困难。中央要求,各地各有关方面务必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不畏艰难,连续作战,团结协作,全力以赴,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九、文化产业问题提纲: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北京。2、中国俄罗斯年在北京开幕。3、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启动“破冰之旅”。4、当前文化问题的症结在哪里。5、北京奥运。例题:

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激发奋斗热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十、能源问题提纲:1.为什么。2.如何做。

例题:

“到2010年,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要分别达到35%和4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其中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75%,煤矸石达到7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到65%,木材综合利用率由目前60%左右提高到70%左右”。

(1)上述要求体现了经济常识的什么道理?

(2)简要说明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

确保“浙江列车”继续高速前进

——转变政府职能,让政府成为一个合格的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

从给出资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民营经济在我省的发展水平已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它们对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但由于民营企业的“家族情感”的制约,政府对民营企业缺少必要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继续以高投入,高能耗的生产经营模式,与能源、资源和环境已格格不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怎样才能确保“浙江列车”继续高速前进呢?这就要求我们的省政府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作一个合格的宏观调控者。在市场经济下,政府要从“全能刑”向“服务型”转变,这是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现代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职能转变重点是市场监管、提供产品服务以及宏观调控。民营企业经营中的家族矛盾“家族情感”在他们内部无法调节时,就需要我们的政府从提高民营企业主的意识、科学文化素质上下手,为他们举办诸如市场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等培训班,提高他们如何创业、如何发展的思想意识!

当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遭到歧视性政策时,我们的政府要审时度势,适应国家宏观发展的要求,在不危及到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和具体利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为民营企业开拓更为广泛的创业天地。政府不要人为地限制民营企业进入电力、煤气等基础设施领域和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只有经过竞争,优胜劣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更上一层楼。

在民营企业的经营项目、融资、出口等方面,我们的政府应正确引导,适度支持,合法保护。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大多起源于小型的简单加工业。后来,虽然生产经营规模有所上升,但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技术的产业不多。发展技术产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主要趋势。浙江省的民营企业中高技术含量不高,显然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背离。技术含量不高,同时导致了出口劣势,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步履维艰。所以,我们的政府应在项目立项,创业融资,产品出口方面对民营企业多加扶植,作一个合格的政府。 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相矛盾时,我们的政府应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宗旨,协调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增长,忽略了能源环境的保持。 总之,我们应积极响应省长吕祖善的号召,把浙江地方政府长期以来的“无为而治”向“有为而治”转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为民营企业服务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好,促进浙江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实施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现阶段,人们都在谈论如何积极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以求为自已子孙后代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而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相反地,却在逐步地走向恶性循环,人们生存的活动范围逐步缩小。当今生存环境已经开始呈现出穷途末路的局面了,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持续发展的,有利于人类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能够

使环境保护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良性循环。

为实现环境保护的持续发展,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建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念,改变过去掠夺式的、挥霍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爱惜和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同时,需要随时调整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充分认识人既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中心,又是地球生物组成的一员,人们应做的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使社会的进步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因此,在制定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该努力做

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家环境法律工作者在制定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时,必须密切注意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相互关系,力求使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法律条文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同时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和人类生存发展。环境保护,在另一个角度上也是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一种保护,而且人类生存的环境时刻都同人类的社会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着,两者互为前提,缺一不可。在现实生活中,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抑制经济增长,相反地会促进和鼓励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还重视增长数量,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养活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因而,制定环境方面的法律,首当其冲地必须将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视其所调整的对象的特殊

性而制定相应的政策。

其次,在环境保护的落实方面,环境管理机构必须依照国家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各种法律制度,针对环境案件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使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运行下去。可持续发展重在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各个国家在进行环境保护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不能片面地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也不能不顾生态环境的随能力而盲目地追求人类社会发展。尤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只能在适度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关注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当地现实情况,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保障人类的生存、生产环境不因环境

保护而受到限制,以引导人类与环境保护朝着良性循环道路发展。

第三,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传统观念还有待改变,应该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是一项短暂的间歇性工程,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稍有不当,就会给子孙后代的生存带来不利后果。在改造自身的生存环境时必须先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观点,应

该站在长远发展的立场上改造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的环境保护。

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在现阶段虽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且也有部分问题是目前难以克服和解决的,但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我们势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人类社会发

展的限度内合理运行

以人为本 抓好安全

安全生产事关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

体体现。

但是最近一个时期,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不得不引起各级政府及全社会敲响了高度重视。从河南大平煤矿的瓦斯爆炸到辽宁阜新孙家湾特大矿难,从南京冠生园月饼的陈年旧馅到导致出现

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给多少家庭带来痛苦的灾难!

安全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欠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部门单位领导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不强,重生产,轻安全,一些私营企业主只管自己赚钱,不顾工人死活;也有的单位负责人存有侥幸心理,不重视安全投入,没有保障安全生产条件;从业人员缺乏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低下,安全措

施不到位。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规制度未落实,机制不完善。

如食品安全需要建立绿色质量认证标准,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都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卫生检测规程。一些单位将《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虽挂在墙上,却没得到落实,以资金紧缺,无力搞安全投入,一些地方以优化经济环境为借口,纵容这样的事件发生。一些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不到位,安全设施

不配套、不完善,许多安全技术措施尚未落实到位。

3、管理不到位,执法乏力。安全生产监管的力度不够大,检查整改未达到预期效果。

水电建设、道路建设(康庄工程)、建筑施工安全隐患不少,施工项目经理不到位,非

法违规承包、转包、分包和擅自开工现象比较突出;

工业生产企业特别是新办企业还不同程度存在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落实、相关管理制度未建立或流于形式,安全管理人员未配备、安全教育未落实、应急预案未建立、安全管理台帐

未建立或不全等问题,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对“蔬菜傍农药,陈米着靓妆,面粉兑尿素,海鲜泡甲醛,硫磺熏银耳,激素喂甲鱼,

火锅添罂粟,旧馅做月饼”等现象执法乏力。

4、管理监督不严, 事故查处力度不大,责任追究不到位。个别基层干部还与业主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有的地方尚未真正落实到位,缺乏应有的检查、监督;管理监督不够严格,对一些违章现象没有及时查处;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多、力度不大;部分市、县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另外,对事故查处不够严格,责任追究不到位,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有失之于轻,失之于宽的

现象,没有使事故责任者真正受到教育并吸取教训。

针对安全生产的现状,我们要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强化主体、综合治理”的基

本方针,采取如下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管理:

一、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建立起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和预警制度,健全“政府督查、职能部门监管、单位具体负责、一把手负总责”机制。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责任,层层分解,逐级签订责任书,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基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特别是严格过硬的奖惩办法。一定要兑现奖惩,维护指标的严肃性,建立激励约

束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二、将安全生产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范围,稳定也是政绩,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

决”。

三、加强管理,严格执法,强化监督。对以罚代管,只收费不办事的行为予以严惩。安全监管监察人员要深入生产一线,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加大监管监察执法力度,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制订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增强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和抢险救援能力;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规定,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企业及其负责

人,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和经济处罚力度,对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搞好安全事故排查工作,关口前移,将事前防范纳入管理工作重心,及时排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坚持不懈的抓好矿山、道路、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和企业消防安全、特种作业等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取缔和关闭非法以及不具备安全生产

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杜绝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五、加强科技投入,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投入高风险的作业;。

六、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强化宣传教育,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安全就是效益”的意识。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安全意识必

须摆到第一位置。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

持,形成合力,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申论范文-房价要平抑出路在哪里?

目前,在一些大城市,房价的不断上涨是一件令老百姓揪心的事情。虽然中央和地方已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但是调控的效果仍需观察。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的八项措施,内容包括改善商品房结构、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运用税收手段、整顿市场秩序等。

房地产市场是消费市场中为数不多的热点之一。因此,在房地产调控过程中,我们既要防止房价的短期暴涨,又要探求一条平抑房价的根本出路,以促进房地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平抑房价:中央、地方各有新举

去年,为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偏大,中央采取“管严土地,看紧信贷”的措施,调控房地产业。200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同比增长28.1%,比2003年回落2.2个百分点。然而,在控制住投资规模的同时,房价却还在攀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04年全国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了15.2%。

今年两会期间,房价上涨过快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两会甫一结束,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解释,房贷利率的微调是为了引导消费者对未来的资金价格产生一个合理的预期,是对消费者的一个风险提示。 土地费用是房地产开发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去年收紧“地根”后,一些开发商抛出“地荒”的说法,称房价过快上涨是由于国家对土地实行了严管,房地产用地供应不足造成。针对这一说法,国土资源部门给予强烈反驳,指出全国土地供应与房地产公司购置的土地面积都没有减少。

最近,2005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下达各地执行,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胡存智表示,今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总体偏紧,但各地可以通过适当增减房地产用地量,优化用地结构,稳定房地产价格。这一政策取向,无疑会影响人们对房地产价格的预期,进而对抑制房价起到一定作用。

我国目前在房地产保有和交易环节税费偏轻,造成房地产投机成本过低。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将重点推进房地产税改革,目前试点城市正在筛选之中,“明租、正税、清费”将是房地产税改革的基本方向。如果推出这一新税种,将使拥有多套房产者背上沉重的课税负担,有利于抑制房地产投机。

在中央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各地纷纷采取针对性措施,给本地的房地产市场降温。目前,上海市房价平均水平居全国之首,因此上海的房地产市场状况对于全国而言具有“风向标”意义。

在房地产调控过程中,上海从财政、金融、税收、产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个人居住未满一年即出售的普通住房征收营业税及附加费;明确今年实现可预售商品房

2000万平方米,力争中低价普通商品住房占上市总量的65%;明确同一借款人申请第二套住房贷款,必须提高首付成数;对于交接或居住未满一年就转让的房屋,银行不提供房贷的转按揭服务。同时,上海工商部门出台多项措施对上海房地产市场进行专项整治,由于签订虚假定金合同,一天之内上海曾有3家房地产公司被判罚出局,房地产开发资质被注销。 其他各地调控本地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与上海大同小异,比如:北京市国土资源局首次公开披露了开发商的真实土地成本,并表示北京市现有土地资源足以保证每年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南京市今年加快了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图通过增加中档房源的供应量,达到供求比例与需求结构更加平衡;为了规范市场秩序,深圳市采取强化买卖合同备案管理、杜绝一房多卖、实行房源信息透明化等措施;浙江省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筹建全省性的“商品房预(销)售网上备案系统”,房地产市场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状态,有望逐步得到遏制;济南市今年将启动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测和分析,以便于对增长过快的房价进行宏观调控。

2011年申论范文点评之名人故里之争

以正确的政绩观看待名人故里之争

近年来,各地的历史名人故里之争,公众早已司空见惯,我们不难看出事件背后的利益驱动因素,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涌现出众多名人,但近年来,各地仍不时发生名人归属权之争。从炎帝到老子、孙子的故里上演了一幕幕争抢的闹剧,从安徽人、江西人和婺源人、尤溪人、建阳人共抢一个朱熹等类似事件中,不难看出,故里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各地隐藏背后的利益考量,名人故里的开发,会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旅游的附属产品。

名人故里之争是对品牌的争夺,地方希望通过名人、通过文化,来营销这个城市、这个地方。如果所谓的争议失去了利益的附着,离开了对利益的追逐,那争议的价值则大打折扣。“美不自美得人而彰”,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在市场经济时代,利益经济要独揽,这可以理解,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是需要共享的,不仅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精神文化成果都是属于全人类的,尤其是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每一个世人都有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的义务。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则应文化优先,利益让位。

很多地方参与到名人故里之争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可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二是借此提升本地知名度;三是通过对遗址和名人故里的修整,优化当地环境。”不管原因怎么划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当下各地争夺名人故居的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在提高,实质却是地方政府想创收的计策之一,都与GDP挂钩。地方发展经济本无可厚非,相它反本来就应该是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将文化适当商业化也有其好处,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传承文化,另一方面也确实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许多地方为通过名人故居打造自己城市名片不惜巨额投资,埋头大兴土木,新建文化广场、主题公园,江油为李白故居投资进7亿,安陆为此投资也在1亿以上,如此等等,但是文化搭台经济就总能唱好戏吗?河南郑州在官渡之战的遗址上做了一个人造景点,投资了几千万,现在一天的门票收入可以用寥寥无几来形容。

因此,各地政府应该运用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名人故里之争的问题,正确处理政绩观的思想。政府不能盲目为了追求名人故里所带来的旅游和经济利益,为了取得名人故里的地位而盲目投资建设,造成诸多的资源浪费和“入不敷出”的投资。正确的政绩观本质上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当地政府一定要理性地看待名人故里,一切措施要以人为本,不能仅仅为了旅游和文化品牌带来的经济立意而忽略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始终坚持保护为先、经济发展次之的思想,这才是政府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体现。

如何正确处理名人故里之争是一个政府是否真正以人为本、政绩观是否成熟的一个严峻考验,只有在紧密联系本地具体实际的前提下,对名人故里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开发,才能取得文化与经济的双赢和共同发展。

【点评】

本篇文章趋向于评论文的格式,文章中对策表述部分不是重点,而是通过最近各地关于

名人故里之争背后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说明了当地政府为了片面追求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了通过这些文化资源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盲目开发、相争,指出这是一种错误的政绩观思想。

通过指出正确的政绩观应该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政绩观,要兢兢业业、真抓实干来创造新的政绩,来更好的为人民群众谋取福利。同时也说明了对于文化资源应该以保护为先、开发次之,政府必须确立这种保护开发的思想,这也是一个政府政绩观是否成熟的重要体现。

2011年申论范文点评之安全生产

【申论范文】

安全生产

(点评:本文题目紧扣材料,用语精炼,突出主旨。缺点是拟题过于简略粗率,欠缺技巧和功力,没有显示出题旨,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

生产要发展,安全须先行。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原理,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关注人的安全,在煤矿等产业中,安全生产尤其需要得到重视。

(点评:文章开头即点明中心论点“安全生产”,并且引用科学发展观的原理来论证在煤矿产业中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论点突出,论证有理有据。)

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的不断进行,所面临的地质条件也越来越恶劣,地质灾害越来越频繁,有关煤矿开采方面的安全事故也层出不穷,虽然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已三令五申要求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效果并不十分明显。鉴于这种情况,煤矿安全生产应整体布局,系统规划,形成全面的安全保障机制。

(点评:文章的分析过渡部分反映了我国在煤矿开采中存在的地质条件恶劣、行政部门制定措施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但分析不够充分、深入,未能挖掘到我国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即一些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管理薄弱、主体责任不落实,以及一些地方和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这部分部分应适当展开,加以分析论述,以便下文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首先,应提高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安全意识。各政府部门应切实做好监督执法工作,各煤矿生产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各生产员工要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规程,从源头上尽量杜绝事故的发生。社会各界也要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点评:对策一是围绕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本段从政府部门、生产企业、生产员工、社会各界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提高安全意识的具体措施,论述充分、条理清晰。) 其次,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监督体系建设。各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跟进与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让执法人员有法可依,而各执法监督部门要加加强监督体系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率,做到严格执法和有效执法,使安全隐患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和排除。 (点评:对策二是就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监督体系建设来谈的,强调从法律上监督和保障安全生产。对策一和对策二都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可行性,但是与给定材料联系不够紧密。)

再次,各煤矿企业要尽快建成完备的安全避险系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必须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系统,为事故后的组织救援赢得时间。 (点评:对策三的分论点是尽快建成安全避险系统。这条对策与材料联系最为紧密,体现了“加快建立应急避险体系,保障煤矿井下安全”这一创新性的制度举措,但仅仅从材料中摘取原文,缺乏有力的论证。)

还有,(点评:“再次”之后应使用“又次”)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生产企业要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安全生产落实在每一个人身上。各地区政府和企业的主要领导负有领导责任,要严格执行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对有安全事故发生的企业,要追究其领导责任。

(点评:对策四是从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角度来谈的,强调政府和企业在生产中所负有的安全责任,内容具体可行,针对性强。)

最后,要加大安全生产经费投入。要积极研究制定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制度,各企业的生产预算中要明确有安全生产的独立部分,使安全生产资料得以完善和更新,确保安全生产体系是顺利运行。

(点评:最后一条对策是从加大经费投入来谈的,分论点角度较小,且论述略显单薄。可以将其与对策三结合起来,作为一条建立安全避险系统的一部分内容,强调政府和企业为建立安全避险系统提供的资金保障。)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生产事关重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不可估计和无法挽回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一定要引起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系统的安全生产机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能最大程度保证人民健康和财产安全,也是保障煤矿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

(点评:文章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旨,着眼层次较高,语言规范,呼应了首段提出的“安全生产”问题。)

【全文总评】

本文针对“安全生产”问题,紧扣给定资料,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又从多个角度提出对策,解决办法合理可行。本文立意准确,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行文流畅,语言严谨,符合公务员考试的规范用语,体现了很强的时政把握能力和申论写作能力。但是分析论述不够充分,未能挖掘到煤炭生产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与实际联系不足,没有充分借鉴材料中国际、国内相关经验和措施,论述缺乏事实论据,也未充分利用例证、引证、喻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文章规范有余却失于文采不足。另外,文章存在字数不足的硬伤,在以后练习中需要特别注意。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之医疗改革

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涉及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医疗保障、临床服务等内容,不应由政府大包大揽全部承担,也不能简单地推向市场,推给社会和居民,而应实行以政府为主导、适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针。

因此,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

系。

一方面,政府部门责无旁贷,承担着艰巨的任务。特别是要着力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其中,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健全经费保障,改革医疗机构创收机制;切实加强卫生服务监管,保证医疗秩序,服务质量;加强医疗价格监管,降低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等,是几项最重要的任务。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财政实力还不强,卫生资源相对短缺的状况还将长期存在。所以,也要顺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多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引导他们独立开办医疗服务机构,或者参与公立医院改组改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现在,不少社会团体、慈善机构不但有捐助和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愿望,也具备这个能力,应努力创造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进来。

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不能变:一是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变成追求利益的场所;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初级卫生保健权益的责任不能变。

申论范文点评之低碳社会

【背景材料】

200年来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25%,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2度多,主要诱因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快速工业化的高碳排放。据测地表温度目前还在以每年0.2摄氏度的速度快速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已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低碳”概念随之进入人们视野,各种“低碳”提法应运而生,尽快建设“低碳社会”成为了人们梦想。

【题目】

结合上述材料,请围绕“建设低碳社会”的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范文】

建设低碳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暖已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低碳”的概念随之进入人们视野,各种“低碳”提法也应运而生,尽快建设“低碳社会”成为了人们的梦想。而我国作为需要长期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发展中大国,短期内快速发展“低碳”十分困难。惟有主动出击、因地制宜、积极参与“低碳”建设,方可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了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比发达国家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中主要是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消费和相应二氧化碳排放必然有合理增长。我国人口多,经济总量大,当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与美国相当,均占全世界排放量的20%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的两个排放国之一。就人均排放而言,1990年我国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2000年为60%,当前已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我

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趋势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为此,我们必须积极作为,大力构建低碳社会,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节能减排、注重能效提高,全面促进全民的低碳消费和生活意识。要继续深化高能耗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加大力度实施“关闭五小企业、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循环经济示范、治理污染排放”等综合性整治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行动。同时,要科学引导居民建筑和生活用能。建议对居民取暖采用分户计量收费、地热取暖、太阳能蓄热、补贴双层玻璃窗用户等措施;装修时使用纤维板等节能性材料;建房使用隔热空心保温砖等,努力推行民众低碳生活方式。

突出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低碳经济建设。要重视能源规划的制定与落实,要尽快制定和完善能源总体规划和不可再生、可再生及新能源等各类专项规划,把能源开发的区域和时限进行有序安排,适时微调和修正,严格按规划稳步推进,以综合提高我国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应充分发挥国家工业生态园示范作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之路。

开展科技创新、加大新能源开发,积极发展低碳技术。要依托现有实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要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包括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等,要在理论、原理、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求得新突破,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和能源利用率。加快发展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技术。不单指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可燃冰、水电、核电等清洁和新能源本身,也包括能源传输方式如超高压、智能电网等。 走低碳道路,逐步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既有缓解能源短缺压力、履行减排义务的现实考虑,更有占领未来科技制高点、开拓经济发展空间的长远打算,当前,我们应在政府主导下,依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观念更新以及对外合作,将我国的低碳社会计划稳步推进。

【点评】

由全球气候变暖,引出“低碳”概念,进而建设“低碳社会”成为人们的梦想,宗旨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建设低碳社会的锦囊妙计中,立足我国国情,从节能减排、低碳意识强化、加强产业规划与结构调整、开展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等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论述,观点突出,分析深刻,见解独到。

文章就如何建设低碳社会理论,引用客观准确的数字等实据,分析了当前我国在节能减排上面临的严峻形势,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策。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段为第一部分,首先由全球变暖将低碳的问题引入,并强调出当前积极发展“低碳”的重要意义;

第二段为第二部分,对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作以分析,剖析了现今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面临的新挑战;

第三段至第五段为第三部分,分别从促进全民低碳消费和生活意识、突出规划加快产业挑战、及开展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应当采取的积极举措;

第四部分即文尾,将“低碳”贴合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理念上,使文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用积极的倡议作结。

文章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各个层次段落的布局比例合理,主线清晰,语言流畅。

申论范文之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目前,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自然灾害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以及低收入家庭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日益完善。社会救助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还有很多不足。

对于一个尊重人的生存权利、强调公平的社会而言,建立一个及时有效的社会救助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加强建设:

第一,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覆盖整个社会的每个群体。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因此,救助体系不是为某一部分人准备或在某一个局部展开的,它应该让人人知道,只要是达到救助标准的,都可以接受它的救助,不管是农民、打工者、教师还是其他人,坚决做到人人平等。

第二,整合现有的社会保障网络,建立社会救助信息平台。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可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利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最高效率和城乡全覆盖。可采用多种接入方式,使网络覆盖到城市的每一个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农村的每一个乡镇,实现救助体系覆盖到城乡的每一个角落。这样,不仅有关部门获取救助信息的渠道拓宽,城乡居民也可以通过此信息平台,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政府的各项救助政策,并及时在当地申请并快速获得帮助。

第三,拓宽目前的社会救助资金来源。社会救助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救助资金要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实行刚性约束,并逐年增加。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社会救助提供捐赠、资助,加强宣传和引导,募集更多资金。城镇、社区可设立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随时接收社会各界捐赠的款物。

第四,加强对申报及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这种监督不全是来自上级政府的监督,而必然需要包含来自民众,尤其是低保户等利益相关者的监督。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呵护贫困群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为贫困群体提供起码生存需求和最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救助制度,我们有必要也有能力去做好。

申论范文点评之文化体制改革

【背景材料】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掷地有声地说出上述这段话。

2010年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四川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李长春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作为今年要重点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之一,对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加深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题目】

深化改革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杠杆。结合材

料,以“文化体制改革”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对策行之有效。字数要求为1000~1200字。

【范文】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

文化既是人类精神价值的体现,又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1994年报告提出:“脱离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因此,必须把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文化的发展进步统一起来。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这无疑是民族文化的思想根基,也是今天弘扬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和资源优势。

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多样文化的巨大冲击。有些人是非不明、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有的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淡薄;少数党员干部信念动摇、贪污受贿,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应该不断推进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保持民族性、自主性,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

首先,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尽快建立有利于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体系和制度安排,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梳理现有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加强和完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设施建设,并时时刻刻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以此作为发展事业的根本性目标和依据,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为他们提供富有特色、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

其次,要不断改革文化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拓展文化传播流通的渠道。要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推进图书报刊出版、广播影视制作技术升级,不断丰富文化的生产方式与表现形式,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提高文化的生产传播效率。同时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努力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

最后,正确处理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关系,加强与国际先进文化的交流和学习。既要摒弃民族虚无主义、食洋不化、盲目西化,又要防止坐井观天、盲目自大、孤芳自赏、排外惧外、封闭保守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文化观念,要学习各国一切有益的文化成果,在交流、交融、交锋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与他国先进文化的学习,来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作用范围,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

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因此国家需要不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点评】

改革文化体制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工作的一个长期任务。文章提出“必须把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文化的发展进步统一起来”的中心论点,

并表述经济发展迅猛与文化发展滞缓两方面不平衡所带来的损害,充分说明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并给出三点关于改革的可行性举措。

从结构上看,文章首先指出了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笔锋一转,指出当前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对策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文化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加强国际交流三个方面展开表述,从政策、经营发展、交流宣传等方面指出了我国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应该注意的事项及具体措施。内容全面、表述合理、语言规范,是一篇不错的申论文章。

文化体制改革属于比较宏观的主题,对于如何来写作可以有多种思路,只要符合文化体制改革主题即可。但是在各个方面具体安排和操作上必须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以及逻辑的严谨性,要保证文章整体上论证充分,表述严谨规范。

2011年申论范文点评之非物质文化遗产

【背景材料】

非改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然散发着独特的光彩和魅力,仍然是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题目】

请联系给定材料,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2)字数大约在1000~1200字。

【范文】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让传统文化星耀历史长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众多的破坏。自然灾害、人为原因等都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完整和残缺,严重影响了其文化价值和影响意义。而一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对其不加以保护和维护,造成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危险,即将失去其拥有的价值和作用,这一切都应当引起政

府和社会的关注。而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针对我国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律的范围之内,对于破坏或损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的制裁措施。各级地方政府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目标。

其次,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进一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后,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带进校园和课堂,使其在思想上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民间保护组织的作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充分发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我国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评】

文章在深入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后,列举一系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最后在篇末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的中心论点。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结构来进行写作。文章整体结构完整规范,论述具体,逻辑严密。申论考试中策论文格式方便考生把握,使用的人数很多,能在普通的结构中推陈出新,不仅能引起阅卷人员的兴趣,更是提高自己申论考试分数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指出问题后,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加强社会上的宣传三个方面展开对策表述,文章全面合理,体现了结构安排和论述上逻辑的严密性。

2011年申论范文点评之大学生就业

【背景材料】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业总量压力大。参考各种统计数据,2009年大学毕业生和往届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加上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下岗的

农民工,总数突破了1000万;二是结构性矛盾大。近十年来的扩招,造成高校硬件规模极具膨胀,而相对应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等软件建设严重滞后,有的专业和市场需要根本无法衔接。学历层次与社会需求也不对称;三是心理预期差距大。大学生就业心态“高居不下”,依赖性强,眼高手低是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的真实写照,“精英意识”根深蒂固,过大的抱负和期盼造成了就业心理预期与社会需求差距巨大。

【题目】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多次出现就业难的状况。这种状况的出现不只是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造成的,还有大学生就业观、择业观的问题。请你针对背景材料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整理自己的思考,写一篇策论文。

要求:思路清晰,对策切实有效,语言通顺流畅,字数不少于1200字。

【范文】

在象牙塔和商海间连线 助大学生画出人生彩虹

大学这座美丽的象牙塔,它就像谜一样牵动着无数颗学子的心。时光荏苒,恰似昨天相逢,当他们满怀憧憬、带着梦想走出大学校门时,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他们面前:失业。“失业”似乎是对那些国企、集体企业下岗职工而言的,如今何以冠在他们头上?又是什么让他们加入到这个失业群体之中呢?

看着周围大学生们在求职路上的奔波与忙碌,那种憔悴不堪的身影和饱尝艰辛的无奈不禁引起了我们对教育体制的深思。现在,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些高校无视社会需求,在学校仍旧进行一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育,而忽略“以社会为导向”进行一种能力型、实践型的教学培养,这种割断与社会的联系、盲目的培养方式往往使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学实、水平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其在就业市场上不能顺利就业而失业。同时,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短缺也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很多毕业生存在着“非大城市、非高收入、环境不好不去”的错误就业观念,这往往使他们在就业门前徘徊不前,在竞争中一直处于不利的地位。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还给他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首先,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高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应该以社会、市场为需求来培养人才,而不是切断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行一种封闭式的教育。为改变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并且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地改革教育内容、教学观念,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

其次,要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市场的需求是多样性的,不同岗位对学生素质有着不一样的需求,如果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心理素质低、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必然会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碰壁,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处于一种劣势状态。因此,高校要加强素质教育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在日常学习中

就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第三,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现在,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从2002年开始,高校毕业生连年大规模增加,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达到338万,2006年达到413万,2007年达到495万,现在已多达559万,而与之相应的就业岗位确迟迟不见上涨,无法与就业人数相协调发展。而且大学生就业高峰与全社会的就业高峰相重叠,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因此,国家、地方、教育部门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完善就业市场机制、健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以疏导毕业生人数与就职岗位间的矛盾,缓解当前就业难、压力大的问题,为毕业生提供一个统一规范、和谐健康的就业市场秩序。

第四,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方式的灵活就业。目前,很多大学生存在着去大城市、环境好、高收入的部门就业的错误观念,从而导致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的困难,为此,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要充分分析市场的需求,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充分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引导他们自主创业、到基层发展,以此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就业的灵活性。同时,大学生也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摆脱错误的就业价值观,本着“多锻炼、多长知识能力”的目的进行就业,从而为寻求到好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是我们许梦和圆梦的地方,我们来的时候踌躇满志、满怀憧憬,走的时候也不能留下任何遗憾。虽然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因此失去信心,怀着一颗坚持、勇敢、奋斗的心,相信我们的学子之途会更宽、更广,明天会更加辉煌!

【点评】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观点,而是先就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困难就业的原因进行阐述和分析,指出教育体制弊端、供求关系和大学生就业观念是导致其就业难的原因,由原因的多样性,导出对策的多样性,从而引出“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文章观点,观点虽不新颖、奇特,但却很实用,统领文章的分论点内容。

文章结构完整,脉络层次清晰,语言通顺流畅。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教育体制的弊端和大学生就业观念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由此引发出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之策,以及“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等相关措施,对策阐述具体详实,可操作性较强。结尾以昂扬、积极的格调畅想未来,总结全篇。

2011年申论热点之柴油荒谈应急机制

一、背景链接

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新一轮较大面积的“柴油荒”已形成,目前中国南部已有2000多家民营加油站因缺油而停业,在浙江、江苏、湖南等地,不少加油站实行限量加油。(11月7日《东莞时报》)

宁夏固原市11日晚向广大成品油用户紧急发布通告,以应对“柴油荒”。(人民网固原11月12日电记者周志忠)

二、答题思路

柴油告急,公交停运,全市应急。柴油引发的“挑战”与“应战”,使人们再一次对社会运

行隐藏的风险、社会应急机制等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曾经区分了三类社会风险:一是自然力造成的的风险,如地震、飓风、传染病等;二是工业社会早期的风险,如安全事故、两极分化、失业、腐败等;三是工业社会晚期的风险,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核技术威胁等。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同步,这三种风险其实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体现,这也正是中国发展问题的复杂性所在。

有风险与挑战,就有应急与应对。从1998年抗洪,到2003年抗击“非典”,再到2008年抗击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以至2010年玉树地震救灾、舟曲特大泥石流抢险等,一次又一次地使整个国家在共克时艰中不断焕发应急智慧,积累了丰富的应急经验。从宏观层面看,中国的应急机制已从实践中破土而出,正在迅速生长和完善壮大。

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正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区域,应急机制构建不得力、需要的时候不发力、关键时刻“不给力”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诸如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大堵车造成的城市交通瘫痪、台风洪水对居民生命的威胁、“血荒”对城市卫生系统的考验、污染事件对环境生态的巨大影响等,无不从各个侧面暴露了我们的应急机制还比较滞后,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难以有效应对各类复杂的风险。

表面看来,柴油荒加剧似乎是今年的新现象。正因如此,不少人将其与突击节能减排相联系。但换种思路来看,柴油荒可说是旧现象,近年来,各大城市的天然气荒、汽油荒、柴油荒等时起时伏,而突击节能减排今年才有,可见节能减排即便是油荒的诱因但决非主因。事实上,面对不同“荒”种现象,相关行业企业总是倾向于找搪塞公众的说法,掩盖背后的真正缘由。

追踪油荒现象,终归要回到相关行业企业本身上来。从此次油荒事件来看,相关行业企业理应受到更为有力的监管。根据现行制度设计,国家对油品零售价格进行严格控制,批发价格应根据各地最高零售价扣减。但从媒体报道来看,不少地方的柴油并未得到有效供应,江苏等一些地方的柴油批发价格甚至被无端上调至远高于零售价格,零售企业因无利可图而停止批发零售,从而加剧了供需矛盾,加大了油价的波动幅度。因此,政府必须制定完善的制度对各类失范现象进行惩戒和约束,才能制止柴油荒再抬头。

三、应急机制如何更“给力”

应急机制如何更“给力”?健全完善的应急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事先预防预警、应急反应处理、统筹协调控制、事后反馈评估等多个环节。而现实中,不少地方的应急机制,还存在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前瞻性不够,忙于被动反应,疏于主动防范,不能“见势早、治未病”;协调性不强,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联动合力,办事效率不高;敏锐性不足,墨守陈规行动迟缓,贻误了决断处理的最佳时机。

解决这些问题,固然需要完善制度设计,但更需要的是加强执行力,强化问责力度。同时,在思想观念上,应急意识也应被高度重视。毕竟,应急机制不仅标志着面对突发事件反应能力的增强,也反映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观念转变。如何在实践中丰富应急机制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更检验着发展的质量。

2011年江苏公考申论热点之公务接待改革

【背景链接】

平遥古城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繁冗的公务接待令当地不堪重负,最多的时候一年公务接待近10万人次,仅门票就减少收入1200多万元。公务接待的吃住及礼品开销,更是不好统计的“天文数字”。 平遥因缺乏保护资金导致城墙坍塌,而为古城开发所需的新城开发及古城搬迁,至少还存在20多亿元的资金缺口。

事实上,早在2006年,中办和国办就联合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党政机关不得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严禁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接待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礼品、纪念品等。这些规定可谓切中时弊,但在现实中很难做到令行禁止。

2010年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把迎来送往者的名单及消费账目公布出来。但是,白庙乡的做法叫好不叫座——因为业务经费开支全部公开,来白庙乡的上级部门人员与以往相比减少了一半,乡政府就当地水、电、路等问题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也少见回音。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近10万人次坦然接受当地政府的公务招待,一方面是不少官员借助各种工作上的由头,或者以“自助游”形式,到平遥休闲观光,食宿、门票费用由当地政府悉数买单。所以,一些人对此趋之若鹜。另一方面是,纪检监察部门对这类看似不显眼的另类“旅游腐败”,至今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更没有将其纳入监管视野。

公务接待中的种种不正之风,如果任其存在和发展,必将产生很大的危害。

首先,助长党政机关的奢靡、铺张和攀比之风,推高了行政成本,挤占了公共资金。 其次,给一些人提供了贪腐的机会。

再者,恶化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使群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因此,遏制吃喝成风、走出公务接待困境,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治理公务接待需要自上而下的启动,也需要全国各地一起行动。如果只是少数地方施行,就会像四川的白庙乡,受到冷遇。

[措施]

治理公务接待中的吃喝玩乐风,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必须从上至下都要公开公务接待信息,打破“自我监督”的模式,加强监管敢于处罚。这样,才能逐步推进问题的解决。

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凡疲于接待的基层干部都有着一些说道和借口,比如说, “酒量就是能量,酒风就是作风”、“接待就是硬道理”、“接待就是生产力”,等等。因此,要想从根本上遏制公务接待成风,首先必须转变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破除吃喝就是工作的错误认识,自觉抵制吃喝风、接待潮,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民造福”、“让人民得实惠”的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上。

其次,必须打破官场“潜规则”。“既怕来人,更怕人不来”,是基层干部矛盾心态的写照。“酒杯一端,原则放宽”这些所谓酒文化充分暴露了目前盛行于官场的一些“潜规则”。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都和接待工作紧密相连。现在各地都很重视接待工作,哪个地方的接待工作做得好,其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成功率就高,上级的了解就更深入,获得支持的力度就更

大,经济发展也就较快。

再次,必须从上到下治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打破“潜规则”,对基层政府来说,就要冒得罪上级部门、单位的风险。当一个地方的发展过多受到条条块块行政权力掣肘时,它必然需要用“讨好”这些权力的方式,为地方发展打开通道。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坚决整治上级部门领导的不正之风、滥用职权等行为,才能为基层“减压”、“松绑”,也有利于公务接待走出困境。

最后,必须加大信息公开和处罚力度。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佳的消毒液。在一些地方,再穷不能穷干部,资金再紧张,也得保证干部有饭吃有酒喝。尽管各地压缩招待费、取消招待费等等改革措施频频出台,但是依然没能压缩得住、取消得了。在很多单位,公务接待成了一个大箩筐、无底洞,什么都可以往里扯,什么都可以朝里报,一笔糊涂帐,招待费居高不下、吃喝风屡禁不止。

2011年江苏公考申论热点之住房问题

稳定房价,有决心就一定能办到

如果不能办一点难事、解一点难题,又怎么对得起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托付?

楼市调控再出重拳。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日前发布文件,将对省级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进行考核和问责,落实不力者将被追究责任。

一系列“硬约束”充分说明,稳定房价,加强保障,让中低收入者买得起房,对于满足广大群众的这一需求和期待,中央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稳定房价和提供住房保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新国十条”今年4月颁布以来,市场已经感受到房价调控政策的积极影响。百姓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寄予更高的祈盼。但现实与期待之间,调控效果与调控目标之间,还有差距,而且差距不小。

这样一件上有决心、下有动力的事情,为何进展艰难?究竟卡在哪里?

土地、财税、金融、监管……对此,方方面面的人已经做了非常专业的分析。归根结底,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一些地方有顾虑,一些部门有担心。

顾虑什么?某市规划局领导讲得明白:在一些地方看来,“过去2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土地财政基础上的。某种意义上讲,土地财政乃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放弃土地财政模式无异于自毁长城”。

担心什么?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那里,楼市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经济过热了,就压一压楼市;GDP上不来,就赶紧给楼市输点血。这样“就手好用”的调控手段,一时之间哪舍得轻易弃之不用?

不能说这些顾虑和担心毫无道理,而中央力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措施,正是对这些顾虑和担心的“釜底抽薪”。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一些道理已经越来越清楚:

楼市固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趋势下,对它的抱残守缺式的倚重无异于饮鸩止渴;

楼市固然是提振内需的重要手段,但投机性消费势必抑制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这种

“泡沫型内需”风险很大,也注定不可持续;

楼市固然是宏观调控的得力抓手,但建立在更加健康和稳固基础上的经济,调控方式会更加多元与科学,无须在房市这一棵树上吊死;

从本质上讲,平抑不合理的房价,是从另一个角度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低收入人群在住房这个“大件”上的购买力提升,某种程度上等效于其收入的增长……

这些在外行看来都很明白的道理,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想必都很了解。关键在于能不能将眼光放远到国家的整体发展、民众的生计之忧、自己的任期之外,敢不敢直面挑战、攻坚克难。

楼市治理是个系统工程。要从轻车熟路转轨到一个新的体系,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困难是免不了的。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如果不能办一点难事、解一点难题,又怎么对得起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托付?房价统计不是很难吗?土地闲置治理不是很难吗?公租房、限价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不是也很难吗?但事实证明,只要真下决心真落实,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稳定房价,有决心就一定要办到,有决心就一定能办到。

2010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热点

一、突发与群体性事件事件提纲:

1.金融危机,

2.面对甲型H1N1流感,

3.群体性事件(如:翁安事件.重庆出租罢运.云南丽江湖水利事件等),

4.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及其对策,

5.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事件

例题:群体性事件突发,为基层执政敲响警钟

镜头一:6月28日至29日凌晨,贵州省瓮安县部分群众因对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引发大规模人群聚集围堵政府部门和少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突发事件。

镜头二:7月3日,陕西省府谷县一村民驾驶农用货车为逃避检查跳入黄河并死亡。一些民众包围住警察,并把警车掀翻、砸烂。

镜头三:7月19日,云南省孟连县发生胶农聚集和冲突事件,40余名公安民警和10余名胶农在冲突中受伤,2名胶农死亡。

针对接连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一些受访的专家称,虽然导火索不同,但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大体相同。几起事件无不是由群众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冷淡麻木、滥用警力激化矛盾等造成的。激烈的冲突对抗、严重的破坏性后果、恶劣的社会影响,

几起群体性事件以极端表现形式给基层党委、政府敲响了警钟。

群众利益漠视不得,积怨过深当心积重难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一些群体性事件突然爆发出来,实乃多年矛盾蓄积而致。

瓮安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近年来,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但在移民搬迁后期扶持、违章建筑拆除、矿权纠纷处理、国企改制中,出现了各种矛盾,沉积的有影响的重点信访案件就有20多起,各种矛盾纠纷没有得到及时化解。

瓮安县玉山镇大坪村村民因土地占用费等问题,多次与矿山发生纠纷,2005年、2006年分别与当地矿山发生冲突。其中一次冲突中,矿山叫来20多个社会上的人殴打村民。村民堵矿以示抗议,村、乡、县均协调未果,最后竟是矿山方面叫来社会上的中间人调停,才算了结。村民罗国华说:“县里派来调解的都是公安部门的人,威胁我们不要再闹事。说再闹就把我们抓起来。我们是在闹事吗?对矿山找黑社会的人来打我们为什么不闻不问?我们是在为自己讨一点公道啊!”而这只是积怨的冰山一角。

大量积案和积怨的存在,民声早已鼎沸,党群干群关系开始紧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于建嵘研究员表示,事实上,民众对当地政府已经表现出不信、不满、不服,而这种对政府的“三不”正是瓮安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原因。在民众与政府关系高度紧张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偶然事件,都有可能导致民众和社会情绪的“井喷”,酿成不应有的过激行动。

云南孟连事件同样如此。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指出,胶农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望被一些坏人利用,导致胶农长期以来对橡胶公司的积怨逐步转化为对基层政府和干部的积怨,最终集中爆发引起冲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对记者说,这几起事件给我们的一个深刻警示是,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政府绝不能麻木不仁,无所作为,而必须有作为、早作为,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的各种诉求,不能让百姓言论成为“堰塞湖”。在矛盾凸显期,各级领导干部不应回避矛盾,而要敢于直面矛盾,善于化解矛盾。回避矛盾,只能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后积重难返。

“对党充满感恩之情、待人善良温和的傣族群众,拿起了刀斧棍棒,与警察对抗,用暴力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件事情必须引起我们当政者的深刻反思。”李纪恒在处理孟连事件时对云南官员提出严厉警告。

对此,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说,群众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集中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漠视群众利益、听不进群众意见、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的工作作风。而这种越来越与群众疏远冷漠的工作作风,与现行干部考核任用、政绩评价体制有关。因此,现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到了必须修改的地步,干部的升迁考核一定要反映当地百姓的民意。惟此,才能改变一些官员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现状。

作风粗暴易激化矛盾,动用警力须慎之又慎

“违反规定使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或者滥用警械、强制措施,或者违反规定携带、使用武器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国家有关部门前不久颁布实施的《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

规定》,对处置群体性事件时使用警力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一规定直指当前群体性事件中警民冲突的要害。

综观近期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以及一些个人“极端暴力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人民警察都处在了冲突的第一线。反思贵州瓮安事件,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十分痛心地说,一定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决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政法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

记者发现,当前在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时,一些基层政府过度依赖于采取强制手段,这不仅不利于缓解和消除矛盾,反而不断制造矛盾,加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夏学銮说,一味地看重秩序的维护,随意动用警察,采用暴力手段平息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虽然表面上平安了,但怨气却不断积累,矛盾不断加深,从而为引发更大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因瓮安事件被撤职的前瓮安县公安局长申贵荣说:“遇到群体性事件就出动警察,这种‘得罪’老百姓的事,都得我们去做„„我们几乎把人都‘得罪’完了。”

于建嵘说,在一些基层政府的各种预警制度设计上,要么是无视民情民意,要么是把民众的一举一动都当成“敌情”。从危机处置技术上说,这些地方政府的做法,出发点不是化解矛盾,而是暴力压服,这必然致使冲突一再升级。目前,在现有的行政体制下,为了完成上级分派的各项任务及众多的一票否决指标,一些基层政府及干部的行为越来越出现强制的暴力趋向,这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捂盖子反致疑窦丛生,信息公开才能赢得信任

在瓮安事件中,关于一个女学生死因及死亡事件处理的各种半真半假的信息,凭借现代传播手段四处流传。由此,不明真相的群众聚集起来,最后酿成群体性事件。

于建嵘说,群众“不明真相”是实,但他们不明真相事出有因。当当地政府失去公信力,新闻媒体声音单一乃至失声,社会又缺乏具备公信力的非政府权威信用机构时,民众必然“不明真相”。不明真相而又义愤填膺的民众,最容易被高度情绪化的传言动员起来。他们采取的行动势必过激,势必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在指出群众不明真相的同时,必须指出导致群众不明真相的责任方是掌握“知情权”和“信息发布权”的当地政府。

“任何不利于自己的信息首先封锁,成就逐级放大、问题逐级缩小,只报喜不报忧,一些基层政府的惯常做法,在信息社会里已经完全失

灵了。但是这些陈旧的观念,某些干部仍然固守不放。”于建嵘说,出现了问题就“怕”、“包”、“捂”,小事不报告,大事先摆平再报告,可等摆不平被迫报告时,局面往往已经难以收拾,丧失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的最佳时机。

二、神州七号、2008年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

提纲:

1、为什么:现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政治意义:(1)综合国力, 科技力, 国际竞争的实质。(2)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自豪感。(3)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怎么办:(1)、哲学关注点:内外因联系。(2)、经济学 国家:价值规律, 宏观调控, 财政,优化产业结构。

4、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加强管理。

5、个人: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转变消费观念。

例题:

“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国际科技进步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都要求我们加紧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真抓实干,奋起直追,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三、房价、物价、分配、就业等问题

提纲:

1、房价下跌:(物价与此类似)。2、分配公平(主要是解决的法)。3、就业问题

例题:

材料一: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就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

材料二: 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材料三: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平稳,国内市场容量大,就业潜力巨大,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好工作。专家建议,针对当前经济增长并未带动就业同步增长的现实,要实行就业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另外,我们在看到“许多人无事干”的同时,“许多事无人干”也是现实,一些人“高不成,低不就”给再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涉及到的内容:十七大,2009年两会,选举,公民的权利,既有国家的内容也有党的内容

提纲:

1、为什么:国家的性质,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民主的现状,意义,和谐社会。2、怎样构建:A最根本的共产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B加强制度建设(四个基本政治制度)。C在党的领导下又步骤有秩序的进行。D从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E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奠定物质基础

例题:

胡锦涛主席指出,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同时在基层实行群众自治等形式的直接民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造,是我国人民民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胡锦涛强调,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参与决定着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尤其是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工作。

五、 改革开放三十年

提纲:

1、取得成就的原因:A 经济建设为中心 B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 C 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D 坚持了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 E 金融资本市场的繁荣。2、影响。3、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例题: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六 、民生问题

重要背景:财产性收入,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

提纲:

1、财产性收入问题。2、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可以套用)。3、劳动合同

例题:

上学贵、看病贵、住房贵、就业难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四大民生问题。围绕“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的主题,某媒体开设“民生论坛”栏目进行了讨论,下面是三位市民就此发表的各自观点和看法:

甲:子女升学是涉及每个家庭的民生大事,政府应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乙:就业是民生之本,如果教育的发展不能解决就业问题,那么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无多大意义。

丙: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把一切民生问题统统管起来。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甲、乙的观点,谈谈你对发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丙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3)如果你也参与上述讨论,请从唯物史观角度,就解决民生问题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七、农业问题

重要背景: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七届三中全会

提纲:

1、基础设施建设。2、农业的综合生产力。3、城乡差距

例题:以下是记者对两个村书记的采访记录:

甲村

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18000元左右,比前年增加了10%

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那可多了,原来的荒地已经被改造成草莓生产基地和绿色蔬菜园区,都是现代化的大棚生产。我们的村办企业可以进行深加工,生产果汁和蔬菜干,产品还被村销售公司卖到了国外。村民改造了住房,搞民俗旅游,接待游客,农家菜,大炕头可受城里人欢迎了,总体上讲,村里的收入30%来自种植业,70%来自加工,接送和旅游餐饮业。

乙村

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大概1000元。

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卖老三样呗,核桃,梅子和大枣。去年下了场雹子,有些家庭颗粒无收,外地收货的商人还总是压价。

问:有村办企业吗?

答:还没有。

八、 抗击地震和北方旱灾提纲:1、重点:抗灾能力,灾后重建,自然灾害的认识。2、如何搞好重建工作。3、如何面对自然灾害。

例题:

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抗震救灾工作。就在全世界还在惊诧错愕的时候,中国总理在三小时后直达灾区最前沿;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灾区,慰问抢险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雷霆万钧奔赴现场,各军种十万大军迅速集结灾区。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国务院决定对因灾死亡人员的家属每人发放5000元抚慰金。

材料二: 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再次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议认为,面对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紧急行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冲锋在前,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各界无私援助,目前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进行,灾区社会秩序总体稳定。会议指出,这次地震灾害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多,抢救难度大,抗震救灾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和困难。中央要求,各地各有关方面务必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不畏艰难,连续作战,团结协作,全力以赴,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九、文化产业问题提纲: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北京。2、中国俄罗斯年在北京开幕。3、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启动“破冰之旅”。4、当前文化问题的症结在哪里。5、北京奥运。例题:

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激发奋斗热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十、能源问题提纲:1.为什么。2.如何做。

例题:

“到2010年,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要分别达到35%和4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其中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75%,煤矸石达到7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到65%,木材综合利用率由目前60%左右提高到70%左右”。

(1)上述要求体现了经济常识的什么道理?

(2)简要说明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

确保“浙江列车”继续高速前进

——转变政府职能,让政府成为一个合格的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

从给出资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民营经济在我省的发展水平已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它们对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但由于民营企业的“家族情感”的制约,政府对民营企业缺少必要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继续以高投入,高能耗的生产经营模式,与能源、资源和环境已格格不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怎样才能确保“浙江列车”继续高速前进呢?这就要求我们的省政府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作一个合格的宏观调控者。在市场经济下,政府要从“全能刑”向“服务型”转变,这是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现代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职能转变重点是市场监管、提供产品服务以及宏观调控。民营企业经营中的家族矛盾“家族情感”在他们内部无法调节时,就需要我们的政府从提高民营企业主的意识、科学文化素质上下手,为他们举办诸如市场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等培训班,提高他们如何创业、如何发展的思想意识!

当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遭到歧视性政策时,我们的政府要审时度势,适应国家宏观发展的要求,在不危及到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和具体利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为民营企业开拓更为广泛的创业天地。政府不要人为地限制民营企业进入电力、煤气等基础设施领域和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只有经过竞争,优胜劣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更上一层楼。

在民营企业的经营项目、融资、出口等方面,我们的政府应正确引导,适度支持,合法保护。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大多起源于小型的简单加工业。后来,虽然生产经营规模有所上升,但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技术的产业不多。发展技术产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主要趋势。浙江省的民营企业中高技术含量不高,显然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背离。技术含量不高,同时导致了出口劣势,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步履维艰。所以,我们的政府应在项目立项,创业融资,产品出口方面对民营企业多加扶植,作一个合格的政府。 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相矛盾时,我们的政府应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宗旨,协调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增长,忽略了能源环境的保持。 总之,我们应积极响应省长吕祖善的号召,把浙江地方政府长期以来的“无为而治”向“有为而治”转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为民营企业服务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好,促进浙江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实施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现阶段,人们都在谈论如何积极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以求为自已子孙后代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而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相反地,却在逐步地走向恶性循环,人们生存的活动范围逐步缩小。当今生存环境已经开始呈现出穷途末路的局面了,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持续发展的,有利于人类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能够

使环境保护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良性循环。

为实现环境保护的持续发展,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建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念,改变过去掠夺式的、挥霍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爱惜和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同时,需要随时调整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充分认识人既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中心,又是地球生物组成的一员,人们应做的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使社会的进步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因此,在制定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该努力做

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家环境法律工作者在制定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时,必须密切注意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相互关系,力求使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法律条文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同时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和人类生存发展。环境保护,在另一个角度上也是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一种保护,而且人类生存的环境时刻都同人类的社会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着,两者互为前提,缺一不可。在现实生活中,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抑制经济增长,相反地会促进和鼓励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还重视增长数量,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养活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因而,制定环境方面的法律,首当其冲地必须将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视其所调整的对象的特殊

性而制定相应的政策。

其次,在环境保护的落实方面,环境管理机构必须依照国家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各种法律制度,针对环境案件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使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运行下去。可持续发展重在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各个国家在进行环境保护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不能片面地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也不能不顾生态环境的随能力而盲目地追求人类社会发展。尤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只能在适度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关注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当地现实情况,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保障人类的生存、生产环境不因环境

保护而受到限制,以引导人类与环境保护朝着良性循环道路发展。

第三,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传统观念还有待改变,应该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是一项短暂的间歇性工程,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稍有不当,就会给子孙后代的生存带来不利后果。在改造自身的生存环境时必须先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观点,应

该站在长远发展的立场上改造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的环境保护。

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在现阶段虽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且也有部分问题是目前难以克服和解决的,但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我们势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人类社会发

展的限度内合理运行

以人为本 抓好安全

安全生产事关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

体体现。

但是最近一个时期,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不得不引起各级政府及全社会敲响了高度重视。从河南大平煤矿的瓦斯爆炸到辽宁阜新孙家湾特大矿难,从南京冠生园月饼的陈年旧馅到导致出现

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给多少家庭带来痛苦的灾难!

安全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欠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部门单位领导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不强,重生产,轻安全,一些私营企业主只管自己赚钱,不顾工人死活;也有的单位负责人存有侥幸心理,不重视安全投入,没有保障安全生产条件;从业人员缺乏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低下,安全措

施不到位。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规制度未落实,机制不完善。

如食品安全需要建立绿色质量认证标准,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都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卫生检测规程。一些单位将《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虽挂在墙上,却没得到落实,以资金紧缺,无力搞安全投入,一些地方以优化经济环境为借口,纵容这样的事件发生。一些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不到位,安全设施

不配套、不完善,许多安全技术措施尚未落实到位。

3、管理不到位,执法乏力。安全生产监管的力度不够大,检查整改未达到预期效果。

水电建设、道路建设(康庄工程)、建筑施工安全隐患不少,施工项目经理不到位,非

法违规承包、转包、分包和擅自开工现象比较突出;

工业生产企业特别是新办企业还不同程度存在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落实、相关管理制度未建立或流于形式,安全管理人员未配备、安全教育未落实、应急预案未建立、安全管理台帐

未建立或不全等问题,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对“蔬菜傍农药,陈米着靓妆,面粉兑尿素,海鲜泡甲醛,硫磺熏银耳,激素喂甲鱼,

火锅添罂粟,旧馅做月饼”等现象执法乏力。

4、管理监督不严, 事故查处力度不大,责任追究不到位。个别基层干部还与业主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有的地方尚未真正落实到位,缺乏应有的检查、监督;管理监督不够严格,对一些违章现象没有及时查处;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多、力度不大;部分市、县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另外,对事故查处不够严格,责任追究不到位,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有失之于轻,失之于宽的

现象,没有使事故责任者真正受到教育并吸取教训。

针对安全生产的现状,我们要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强化主体、综合治理”的基

本方针,采取如下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管理:

一、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建立起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和预警制度,健全“政府督查、职能部门监管、单位具体负责、一把手负总责”机制。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责任,层层分解,逐级签订责任书,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基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特别是严格过硬的奖惩办法。一定要兑现奖惩,维护指标的严肃性,建立激励约

束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二、将安全生产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范围,稳定也是政绩,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

决”。

三、加强管理,严格执法,强化监督。对以罚代管,只收费不办事的行为予以严惩。安全监管监察人员要深入生产一线,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加大监管监察执法力度,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制订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增强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和抢险救援能力;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规定,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企业及其负责

人,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和经济处罚力度,对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搞好安全事故排查工作,关口前移,将事前防范纳入管理工作重心,及时排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坚持不懈的抓好矿山、道路、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和企业消防安全、特种作业等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取缔和关闭非法以及不具备安全生产

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杜绝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五、加强科技投入,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投入高风险的作业;。

六、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强化宣传教育,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安全就是效益”的意识。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安全意识必

须摆到第一位置。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

持,形成合力,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申论范文-房价要平抑出路在哪里?

目前,在一些大城市,房价的不断上涨是一件令老百姓揪心的事情。虽然中央和地方已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但是调控的效果仍需观察。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的八项措施,内容包括改善商品房结构、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运用税收手段、整顿市场秩序等。

房地产市场是消费市场中为数不多的热点之一。因此,在房地产调控过程中,我们既要防止房价的短期暴涨,又要探求一条平抑房价的根本出路,以促进房地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平抑房价:中央、地方各有新举

去年,为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偏大,中央采取“管严土地,看紧信贷”的措施,调控房地产业。200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同比增长28.1%,比2003年回落2.2个百分点。然而,在控制住投资规模的同时,房价却还在攀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04年全国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了15.2%。

今年两会期间,房价上涨过快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两会甫一结束,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解释,房贷利率的微调是为了引导消费者对未来的资金价格产生一个合理的预期,是对消费者的一个风险提示。 土地费用是房地产开发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去年收紧“地根”后,一些开发商抛出“地荒”的说法,称房价过快上涨是由于国家对土地实行了严管,房地产用地供应不足造成。针对这一说法,国土资源部门给予强烈反驳,指出全国土地供应与房地产公司购置的土地面积都没有减少。

最近,2005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下达各地执行,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胡存智表示,今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总体偏紧,但各地可以通过适当增减房地产用地量,优化用地结构,稳定房地产价格。这一政策取向,无疑会影响人们对房地产价格的预期,进而对抑制房价起到一定作用。

我国目前在房地产保有和交易环节税费偏轻,造成房地产投机成本过低。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将重点推进房地产税改革,目前试点城市正在筛选之中,“明租、正税、清费”将是房地产税改革的基本方向。如果推出这一新税种,将使拥有多套房产者背上沉重的课税负担,有利于抑制房地产投机。

在中央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各地纷纷采取针对性措施,给本地的房地产市场降温。目前,上海市房价平均水平居全国之首,因此上海的房地产市场状况对于全国而言具有“风向标”意义。

在房地产调控过程中,上海从财政、金融、税收、产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个人居住未满一年即出售的普通住房征收营业税及附加费;明确今年实现可预售商品房

2000万平方米,力争中低价普通商品住房占上市总量的65%;明确同一借款人申请第二套住房贷款,必须提高首付成数;对于交接或居住未满一年就转让的房屋,银行不提供房贷的转按揭服务。同时,上海工商部门出台多项措施对上海房地产市场进行专项整治,由于签订虚假定金合同,一天之内上海曾有3家房地产公司被判罚出局,房地产开发资质被注销。 其他各地调控本地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与上海大同小异,比如:北京市国土资源局首次公开披露了开发商的真实土地成本,并表示北京市现有土地资源足以保证每年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南京市今年加快了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图通过增加中档房源的供应量,达到供求比例与需求结构更加平衡;为了规范市场秩序,深圳市采取强化买卖合同备案管理、杜绝一房多卖、实行房源信息透明化等措施;浙江省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筹建全省性的“商品房预(销)售网上备案系统”,房地产市场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状态,有望逐步得到遏制;济南市今年将启动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测和分析,以便于对增长过快的房价进行宏观调控。


    相关文章

    由[申论]考试反思我国高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

    摘 要:随着公务员考试如火如荼地进行,<申论>作为必考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也随之凸现出来.然而大学生在<申论>考试中却暴露许多问题,这与高校写作教学的不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直接显示出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漏洞.提出高校 ...

    申论考试技巧

    一、注意对资料的仔细审核。从目前公务员申论考试给定资料来看,有几种模式,一是一段资料说明一个问题或引出一个问题,全部资料构成申论的全都要点。这类申论资料,考生可以从总结每部份资料出发来为自己的作文例出题纲。二是所有资料有共同特点,但着重点不 ...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备考-申论备考经验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备考-申论备考经验 [导语]申论备考期间,听听专家的指导意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一.备考申论一定要搞清楚申论会考什么主题. 要想搞清申论会考什么主题,不如先搞清楚申论不会考哪些主题. 1. 涉及外交.台海.国防等相 ...

    申论之名言引用切勿东施效颦

    申论之名言引用切勿东施效颦 中公网校专家发现,近年来,很多考生在申论写作中喜欢引用名言警句.或用于开头破题,或用于过渡承论,或用于结尾升华,形式多样.语言新颖,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写作效果.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部分考生缺乏相应的文学积累,却也想学 ...

    申论高分潜规则

    纵观历年国考情况,申论作为一门难度较高的综合科目,许多考生得分不高的原因除了缺乏系统科学的复习,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不了解申论阅卷方面的规则,然而这些所谓的申论阅卷"潜规则"对于考生提升考试成绩至关重要.为此,公务员教材中 ...

    申论的评分标准[1]

    (一)申论的评分标准 1.关于整体的要求 只要有字即不给0分:每偏离规定字数5%扣1分,累计扣分:错别字每3个扣1分,每题累计扣错字分最多3 分. 2.关于问题卷的要求 若申论答卷具有以下三点之一,则视为问题卷:(1)内容上有严重的政治性错 ...

    公务员考试要点:公务员申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个川籍考生的申论心得--贵州省纪委第一,湖北省发改委第二(转) 申论独门秘笈 --笔试贵州省纪委第一,湖北省发改委第二 作者:qmhk 在下在07贵州省考中报考贵州省纪委纪检监察岗(该职位报考比例2:2000),笔试总分第一,领先第二名1 ...

    2015山东省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

    2015山东省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 2015年山东公务员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 招考对象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和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 ...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思所以危则安4

    官方网站:www.offcn.com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思所以危则安 -- 让忧患意识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 [2012年国考(地市)真题] "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 ...

    2015年四川公务员申论范文:服务人民 书写时代

    2015年四川公务员申论范文:服务人民 书写时代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