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有滋有味的苏轼--从苏轼作品看他的生活情趣

活得有滋有味的苏轼

——从苏轼作品看他的生活情趣

陆蓉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江苏南通226006

摘要:苏轼不仅是个文豪、诗人、书画家、思想家,还是个崇尚个性,懂得和热爱生活的人.他的个人生活丰富多彩,喜好旅游,美食、艺术、健身等,这些都在他的诗文作品中可以找到踪迹。关键词:苏轼生活情趣【中图分类号】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一10--0015-03

轼到了杭州,自然就生出无数佳话,可以说苏轼旅游作品的精华,即在于杭州。苏轼先后两次到杭州做官,一是任杭州通判(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另一次是任杭州知州(宋哲宗元佑四年,公元1089),两次共达7年之久。《苏轼诗集》中录有三十多首关于杭州和西湖的诗作,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雪月,无论湖光山色、还是古刹幽寺,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大多都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这两旬诗至今仍是西湖的招牌。苏轼热爱杭州,把杭州看作是他的第二故乡,曾在诗中吟唱“自己本杭人”。他在治理杭州期间,不仅为民大办实事,还留下了苏公堤等风景名胜。就在他离开杭州后,还写了一首怀念西湖的词《行香子》【2】。深厚的文学功底,对杭州西湖的特别感情,再加上杭州西湖的秀丽景色,使苏东坡的杭州西湖诗作自然而然地成为他的旅游诗中的精华。

排遣落寞的黄州游。“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使,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努力探寻另一种人生意义。在苏轼看来,黄州虽然狭小,却有大把的休闲时光和赏心的良辰美景。或月夜泛舟,或品酒赏月,享受着神仙般的生活。他曾与友人多次乘舟畅游赤壁,写下了最精美的作品。惊世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虽然经后人考证此赤壁非彼赤壁,但并不影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佳句成为千古绝唱。此外,<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以及《记承天寺夜游》也是少有的佳作。特别是<记承天寺夜游》,只有寥寥84字,几乎不能成其为游记,但充分体现了苏轼“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字唯期少意唯期多”的写作主张。其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寓情于景,捧

一、纵情山水遗绝响——苏轼作品中的旅游

旅游并非现代人的专利,古代中国文人大多都有壮游天下的癖好,苏轼亦不例外,给他冠以“旅游家”的名号,一点都不过分。苏轼的旅游诗作十分丰富,清代王文诰辑注的《苏轼诗集》存诗近三千首,其中与旅游有关的约在三百多首,这在历代文人中是不多见的。苏轼的人生大起大落,南逐北走,使得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他每到一处,总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充分欣赏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良辰美景,融情于景,不断写出美妙绝伦的作品来。

难以割舍的庐山情节。庐山“漱玉亭”石碑三个字即为苏轼题写,保存至今。苏轼第一次上庐山,是在当了四年黄州团练副使之后,在调往河南汝州的赴任途中(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世人对庐山的认识,很多就是源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这几句通俗易懂而又富含哲理的诗。若论古人描写庐山诗句脍炙人口的程度,恐怕也只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能与之媲美了。苏轼初登庐山,本不想做诗,“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

(苏轼・记游庐山),但庐山的壮美景色却让他一

发不可收拾,苏轼关于庐山的诗有《初入庐山》等二十多首,从各方面尽力赞美庐山的秀丽景色,创造了历代诗人盛赞庐山诗歌之最。

情有独钟的杭州西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才华横溢的苏

二、饕餮美食传佳话——苏轼作品中的饮食

苏轼是一位美食家,他很善于也很乐于做菜,至今让我们垂涎三尺的“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等就是苏轼开创的,他把烹调方法及品尝心得留在了他的诸多诗文中。据记载,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惠州期间就开发出二十多道菜肴,有些一直沿用到今日。贬居惠州时买不起羊肉,苏轼就临时发明了烤羊脊,在给弟弟子由的信中详细介绍了烧法和剔骨法,信的最后还不忘幽默地说道:“狗要不高兴了,因为骨头里的好东西都被吃掉了”。无论身在何处,他总能找到别人看遣落寞,与“同是天涯沦落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昂扬激越的万里长江游。从苏轼一生的迁移轨迹看,他出生于四川,多来往于浙江、安徽及京城一带。古代交通主要依赖水运,即便是从四川到京城,也是先沿长江顺流而下到扬州,再沿运河北上。所以苏轼的旅游作品中涉及到长江沿线壮美景色的诗文,也为数众多。如描写大小孤山【3】的《长江绝岛图》,描写九江石钟山的《石钟山记》,描写洞庭湖的.《洞庭春色》等。在泛舟秋浦和横渡清溪时,他留下了《清溪词》,“大江南兮九华西,泛秋浦兮乱清溪”,这是一首楚辞风格的诗【4】,在苏轼作品中也不多见。

此外,他的许多作品涉及到名胜古迹,如《骊山绝句》、《游惠山》、《游恒山》、、《沼易洞》、《望湖亭》、《虎丘寺》、《南华寺》等。

苏轼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苏轼生活的时代,“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尚未大行其道,这是苏轼之幸,也是他身后一段历史时代的不幸。受正统文化影响,《宋史・苏轼传》数千言,大量笔墨用在他的政治生涯上,对他的个人生活却鲜有提及。后人对苏轼的认识,大多在于他才气横溢的诗文、道劲洒脱的书法和耿直旷达的性格,对他的生活情趣却知之甚少。其实,虽然苏轼一生充满坎坷与曲折,屡遭政治迫害,才高八斗却得不到重用,终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他都能坦然面对,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苏轼遭贬谪后,每到一处,总能发现新的可供安抚生命的良辰美景,找到自我愉悦的赏心乐事。

《林语堂・苏东坡传》认为:“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已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1】也许林先生对于苏东坡过于偏爱了,然而无可否认,苏轼是个天才,而且是个多才多艺的天才,在生活方面也一样是天才。苏轼的作品不断向我们透露出他那超然物外,沉着、乐观、旷达的人格魅力,正如苏轼对他弟弟子由说的“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苏轼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中,始终保持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不到的乐趣,韩愈、柳宗元在岭南的凄苦在苏轼眼中变成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快乐惬意。难怪让妒嫉他的仇人章悖也恨得牙痒痒,真是不可救药的快乐诗人啊!苏轼著有《老饕赋》云:“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他自己也承认是个“馋嘴猫”。

关于“东坡肉”的考证。因为“东坡肉”太出名,所以很多地方争着当“东坡肉”的发源地。关于东坡肉的来源,主要有三种说法。按时间顺序,一是徐州说。董治祥等人所著《徐州风物志》(1984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带领军民筑堤抗洪,徐州人民感恩戴德,挑了猪肉感谢苏知州,苏知州把这些肉制成美味的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称为“回赠肉”,这便是后来的东坡肉。二是黄州说。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苏轼在黄州时,见市面猪肉价贱,富人不肯吃,穷人不会吃,便亲自烹调猪肉,吃得津津有味,据说还作了一首打油诗《食猪肉诗》『51。三是杭州说。故事情节与徐州版差不多,也是抗洪之后百姓感恩送肉云云。比较下来,似乎第二说黄州说比较可靠,因为有宋代文献佐证,而徐州说、杭州说都是民间传说,无凭无据。从情理上讲,苏轼谪贬黄州比较宅闲,而且经济比较拮据,故常买当地价钱很便宜的猪肉,最终开发出一套新技术。后来到了杭州,因为名人效应,上行下效,东坡肉便开始风行起来。

古代文人似乎大多与酒有不解之缘。苏轼亦如此。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把苏轼的形象与酒紧紧捆在了一起,那次喝酒是“欢饮达旦,大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不仅爱喝酒,还是酿酒的行家,这从他的诗文里可以找到验证。他的酒还有品牌,叫做“罗浮春”,在诗画《寓居合江楼》中特别说明,“予家酿酒,名罗浮春”。还有一个品牌叫做“万家春”,在一首《浣溪沙》序文中点明:“余近酿酒,名万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

苏轼对“茶道”也很有研究。首先很爱茶,把茶比作佳人,《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烙新茶》云:“仙山灵草湿行云,洗温香肌粉末匀……从来佳茗似佳人”。其次很享受茶,有《水调歌头》为证,一盏好茶喝下去,立即“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三是会鉴别茶,《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中说,“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在这首诗中他提到了杭州白云茶、湖州顾渚紫笋茶、绍兴日铸雪芽、涪州月兔茶等当时的名茶。四是烹茶精到。对用水很讲究,认为“精品厌凡泉”(苏轼・求焦千之惠IlJ泉诗);对火候要求也很高,“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苏轼・汲江煎茶);而且亲历亲为,“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几珠”(苏轼・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

三、琴棋书画养性情——苏轼作品中的才艺

苏轼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琴棋书画、诗词文赋无所不能、无所不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通才,才华横溢却得不到重用,在人生不遇之时,他不在意追求形骸、功名的长久,转而追求精神境界的永恒,高雅的生活情趣帮助他化解了种种磨难带来的痛苦,受贬谪之后所写的诗词文赋都体现了他泰然处之、物我两忘,顺乎自然的旷达心态,从而真正创造出永恒的精妙绝伦的作品来。

对音乐下棋的爱好。苏轼家学渊源,父子三人都可谓是弹琴高手,苏轼对音乐有很多见解,他自己创作歌词,能唱能诵,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谣,《杂书琴曲》一文,对民歌民谣、民族舞蹈等发表了很有价值的意见,还改编了许多利于传唱的民歌曲牌,如《竹枝歌》、《醉翁吟》等。贬谪儋州时期仍拄仗远足到黎族人家寻歌采风,陶醉在音乐之中。下棋也是苏轼兴趣盎然的消遣项目之一,他喜欢下棋,也喜欢看人下棋,观看儿子苏过和别人对弈中还悟出了“胜围可喜,败亦欣然”的人生哲理。

对书法绘画的爱好。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沛,苏轼是佼佼者,他的书法遍览晋唐诸家,转益多师自成一家,擅长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宥自然,传世书迹有《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贴》等。苏轼对绘画也有很高的造诣,是写意画、文人画的创始人之一,善画

竹石,对画卓有所见,主张“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还为自己的画和别人的画写了大量题画诗,诗书画结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保留至今的有《枯木怪石图》等。

诗词文赋的成就。苏轼堪称宋代文豪。今存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忧国忧民如屈原,枯淡简朴如陶渊明,任情挥洒如李白,寓意浓厚如杜甫,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从今存的三百多首苏词来看,他的词雄壮为骨,超逸为肌,扩大了词境,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散文气势充沛,行若流水,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佼佼者,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其小品随笔更开明清小品文的先声。苏轼的赋作以前后《赤壁赋》名声最著,是宋代赋的佳篇。苏轼的这些大量作品,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四、动静有度享天年——苏轼作品中的健身

苏轼对传统静养之术颇有心得。他在被贬黄州期间开始钻研佛道,以求延缓衰老、获得长寿。首先是一种类似当今瑜珈、冥想的方法,苏轼墨迹《养生论》以及他给弟弟子由及张方平等人的信中就推荐了这种让人心灵获得舒适宁静的修练方法。其次是练道家的绝食和气功,在他写的《安国寺记》里可以知道在黄州那段时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练习打坐、深居不出的原因。再次是练丹,苏轼为此还专门写了两篇札记,一篇叫“阳丹”,另一篇叫“阴丹”。经过潜心修练,苏轼的精神人格都得到了升华,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幸福快乐。

苏轼似乎也知道“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动静结合,自得其乐地渔樵农耕。苏轼出身书香门第,在贬谪黄州期间,俸禄微薄,一位老友申请到废地数十亩让他来耕种,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自称“东坡居士”,率领全家老小断壁残垣,开荒播种,他的精力伞用在筑水坝、建鱼池、喂家禽、种庄稼上,第二年还自建了一个舒适的家,并冠名“东坡雪堂”。当他看到打的井出了水,种的地冒出了绿苗,都会欢喜得像孩子般跳起来,看到自己能丰衣足食的气象,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做农夫辛苦吗?有苏诗为证“日炙风吹面如墨”;做农夫快乐吗?苏轼也写出了劳而有获的心中欢喜,“某现在东坡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其乐。……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也”。

五、诙谐幽默真性情——苏轼作品中的风趣

苏轼在宦海沉浮中,发现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来对待一切的思想观是一味良药,让他在不平常的人生际遇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他融合了儒道佛三教的思想,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人生,当别人为失意伤怀、哀叹时他却忙于创造,正是因为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眷恋,才使他有了直面逆境的勇气,苏轼很懂得用转移的方法培养自己各种兴趣来忘却苦恼,自得其乐,不断寻找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人生多舛,仕途坎坷,并没有使豁达的苏轼失去生活情趣,诙谐幽默、性格开朗的个性使他能苦中找乐,让他自己和周围的人都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人们回想他时总会流露出会心的微笑,因为热爱生活,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他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在凄凉孤独的晚年,他仍然乐观地吟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等的豪迈,哪像是出自一个逆境的老人之口?

苏轼62岁高龄被贬海南儋州孤岛时,他依然在精神上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当地平民的帮助下,他在槟榔林的牛棚旁自建了几间简陋的房屋,命名为“槟榔庵”,一次他外出回家迷了路,按照村民的指点,他沿着牛粪找到了回家的路,并高兴得写了首诗:“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困厄之中,何所不有?置之不足道,聊为一笑而已”,苏轼岂止于“聊为一笑”吗?任何艰难困苦都压不垮苏轼,他都能嘲讽依旧,玩笑照开,幽默如常,甚至有心情调侃那些昏庸卑鄙的权贵们。

(下转第44页)

间的关系就极其微妙。一方面隆武帝需要依仗郑氏力量维持他的统治;另一方面,郑芝龙只考虑自身集团利益的行为又让隆武帝收复失地的计划几度难以实施。当时,摆在郑芝龙眼前的有三条路,1)建立独立的王国;2)依附于明王朝之下相对独立的地方政权;3)依附于清政府之下的地方政权。从迎来隆武帝的那一刻起,郑芝龙就更倾向于建立第二种方案,但是隆武朝廷实在让他太失望了。

1646年,清兵就攻陷了仙霞关,隆武帝逃往汀州后,却不幸被清兵所擒,最后绝食死于福州。当郑成功为隆武帝之死悲恸不已之时,他的父亲j2匠芝龙正在打算接受清政府的劝降。九月,博洛派遣泉州绅士郭士昌到安平劝降郑芝龙,并承诺封他为闽粤总督。闽粤总督这个位置对于郑芝龙来说诱惑性是非常大的。如果他当上了闽粤总督,那么不仅东南沿海,可以说整个南部海洋都会纳入郑氏集团管辖范围内,对于常年经商的郑芝龙来说,这个范围能产生多大的商业利益他是清楚的,而且商业利益之于郑芝龙,是高于一切的,因此他义无反顾的降清了。但郑成功跟父亲的想法很不一样,他是被赐了国姓的人,如果降清了,隆武帝赐予他身上的荣光将会灰飞烟灭,他刚刚提出的延平陈条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他坚定地扛起了恢复明朝的重任。

注释:

1)《台湾外志》卷一P4

2)《“开台第一人”颜恩齐》王晓云《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2参考文献

1.《(台湾外志》【清】江日升齐鲁书社

2.《浅谈郑成功的抗清与驱荷斗争》匡兰香《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8/04

3.《明代福建海商力量的崛起及其对海洋观的影响》黄顺力《厦(上接第16页)苏轼为别人做好事。能利人济物的就高兴,他的合药是给别人看病,看到自己能给别人治好病,就高兴得像个孩子一着。他喜欢酿酒,自己酒量很小,主要是拿来招待客人,看到别人喝得舒畅的样子,他高兴得像自己喝醉了,《书东皋子传》中有这样的话:“故所至常蓄善药,有求者则与之,常尤喜酿酒以饮客”。专心为别人做好事,让苏轼的心里很愉快。

苏轼是出了名的爱给别人取绰号。贬到海南儋州时条件异常艰苦,有一次一位邻居老婆婆看他头顶西瓜皮在田里快乐的边走边唱,就奇怪地问道:“你过去做过翰林,现在成了这样,不觉得是一场春梦吗”?苏轼听到蛮荒之地的老人竟能说出这样富有哲理的话来,高兴地回答:“是啊,是春梦啊”,于是他给这位老人起绰号叫“春梦婆”,并写了诗赠予她。

总之,千百年来,苏轼赢得了无数人的景仰和喜爱,不仅因为他天赋的诗才,更因为他乐观豁达、坦荡磊落的人生态度。在那个时代,崇尚个性、享受生活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社会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人们的心态变得越来越浮躁和脆弱。当失意彷徨、忧愁烦闷时走近苏轼,静心领略这位先哲在坎坷动荡的一生中留F的文学精品,立刻就会被他无私无畏的精神和积

注释:

门大学学报僧学社会科学版)》1999/04

4.《(填补我国史学研究空白的专著一一浅评《中国海盗史》》郑长青《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02

5.《c郑成功农本商战思想探析》郑以灵《(史学集刊》2000/046.《试论明末泉州安平海商郑芝龙的海外贸易活动》高美娥Ⅸ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I/01))

7.《(郑芝龙投明降清原因析论》孙福喜Ⅸ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I/04

8.《明清之际的移民与台湾开发羚陈一平袋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I/04

9.《郑成功忠于谁一一金台随感》宋志坚《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2/07

10.《论隆武帝与郑芝龙》徐晓望《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j》

2002/03

11.《郑芝龙:十七世纪的闽海巨商》夏蓓蓓《学术月刊》2002/0412.《“开台第一人”颜思齐》王晓云Ⅸ漳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3/02

13.《略论颜恩齐的开台事功及其历史意义》何池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14.《论中国海洋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与丧失的原因》庄国土《南洋问题研究》2006/01

15.《郑氏政权对台湾的治理与开发》娄杰《两岸关系》2008年4期

作者简介:

‘黄莺,女,汉族,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极乐观的生活情趣所感染,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美妙,勇敢经受住风雨中的磨练和考验吧,你会发现生活依旧是阳光灿烂l

1、林语堂:《苏东坡传3》,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

2,黄玉峰:《说苏轼》,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3、苏轼:《(东坡集》,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4月第1版。

4、子金山:《东坡》,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1月第1版.

5、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lO月第1版.

备注t

本篇论文为南师大(本科)自考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采民教授

【l】林语堂:《苏东坡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

[2】《行香子》全文为:携手江村,梅雪

’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古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寻常行处,题诗千首,锈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3】国内名为大孤山的著名景点有三处,辽宁省丹东市大孤山,江西省鄱阳湖大孤山,吉林省伊通市大孤山。苏轼此诗中描写的当为郡阳湖大孤山。

【4】《清溪词》具有楚辞风格,全文为:大江南兮九华西,泛秋浦兮乱清溪。烂青红兮粲高低,松十里兮稻千畦。郁万瓦兮乌云齐,浮杆楹兮飞红拼。雁南归兮帐幽幽,石为门兮云为闺。块虚堂兮法喜妻,呼猿狙兮子鹿麝。我欲往兮奉杖藜,独长啸兮谢阮嵇。

【5】食猪肉诗全文为: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参考文献;

活得有滋有味的苏轼——从苏轼作品看他的生活情趣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陆蓉

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江苏南通,226006青年文学家

THE YOUTH WRITERS2009,(10)0次

参考文献(10条)

1.林语堂 苏东坡传 20082.黄玉峰 说苏轼 20073.苏轼 东坡集 20084.子金山 东坡 2009

5.罗宗强.陈洪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20006.林语堂 苏东坡传 20087.行香子

8.国内名为大孤山的著名景点有三处,辽宁省丹东市大孤山,江西省鄱阳湖大孤山,吉林省伊通市大孤山.苏轼此诗中描写的当为鄱阳湖大孤山9.清溪词

10.食猪肉诗全文为: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陈芳 东坡笔下的日常生活情趣——苏轼日常生活题材诗歌创作初探 2006

苏轼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对身边细小琐屑的事物和情感有着敏感而独特的美好发现和体验,所以他一生历尽坎坷、饱经沧桑,但人们却从不觉得他的颓唐。他的诗中多有对日常生活情趣的表现。本文就是力图通过对这部分诗作的研究,去再现苏轼的日常生活情趣、总结其独特的艺术成就、探讨其诗中多有这方面表现的独特成因及其在文学史上独有的地位。

苏轼诗中表现的日常生活情趣大致包括日常饮食之趣、起居之趣、游览之趣、赏玩之趣、亲情友情之趣这么几类。在苏轼眼中,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吃饭、饮酒、品茶、睡眠、沐浴、濯足、欣赏自然风光、鉴赏琴棋书画、把玩笔墨纸砚、收藏小玩意以及兄弟的手足之情、家室的天伦之乐、朋友邻里的和睦相处都具有其可爱之处,都可以为他的日常生活增添别样的情趣。苏轼这些表现日常生活情趣的诗歌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作者善于在诗中运用各种新颖的比喻和各种奇妙的联想,善于真实再现细微的日常生活场景,善于通过细微的生活情事传情达意,因而这些作品显得特别有情趣、特别富有生活气息。在语言形式上,这些作品大多平易流畅、章法挥洒自如,语调诙谐轻松。苏轼关于日常生活题材的诗歌创作取得较大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苏轼的家庭出身、苏轼的生活阅历、苏轼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苏轼贴近生活贴近人生的创作观念以及时代诗歌风气的影响等等。正是诗人独特的经历、特有的诗歌主张以及时代诗风等众多的原因一起促使他创作了数量众多的反映日常生活情趣的作品。苏轼这些表现日常生活情趣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这类题材诗歌的创作中,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中国文学通俗化趋势的体现,是文人审美趣味变化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价值观念转移的体现。苏轼这些表现日常生活情趣的诗歌创作的成功还带动了后世其它体裁的创作对生活、对人生的贴近。

2.期刊论文 巩善鑫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苏轼贬居海南的生活和功业 -中州大学学报2004,21(3)

苏轼作为我国的一代文豪,历来研究者颇多,但多对其晚年生活关注不够,尤其是对其在海南生活的三年.本文对苏轼贬居海南的原因和海南岛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做出了客观的揭示,深入剖析了苏轼在海南顽强生活的具体原因,并对其在海南的生活情趣和历史功业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3.期刊论文 杨岳华 论苏轼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黑河学刊2006(5)

苏轼是北宋最有成就的文学家,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大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通才.他积极进取的济世之志与坎坷的人生际遇,培养了他乐善好施的仁者之心、真率高旷的性格与独立而坚韧的人格;他杰出的文学天赋与锲而不舍的精神使他在诗、词、文、书画、文学理论等方面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反映出他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朴实高远的人生追求.

4.学位论文 刘艳红 通感——苏轼诗意生活的审美心理 2007

苏轼的文学作品深邃精妙,绚丽诱人,本文以苏轼作品中采用“通感”这一审美心理现象的句子为研究对象,讨论语言中的通感现象,试图以“通感”为研究切口,对苏轼的创作心理来一番整体性的考察与宏观性的把握。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感”的界定和苏轼作品“通感”的分类描述。“通感”是语言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苏轼作品中很多通感的结构较复杂且苏轼作品中“通感”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第二部分:苏轼作品中“通感”使用的特点。苏轼善于选取“反常合道”的通感意象,更善于在艺术体验中形象化地使用。 第三部分:苏轼“通感”艺术心理的形成探讨。苏轼有独特的生命实践和审美心理,并且受到佛老思维方式、理论构架的影响。

5.期刊论文 杨胜宽 苏轼幽默人生的文化个性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29(4)

苏轼具有乐观的性格,超然旷达的人生观,和将生活趣味化、艺术化的不懈追求,他为后世文人 树立生活范式者以此,他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喜爱者也以

此.本文从谈谐放诞的天性、超然物外的心灵、幽默风趣的交际、游戏趣味的文章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力图展示出苏轼幽默人生的文化个性.

6.期刊论文 叶丽媛 隔代觅知音:论陶渊明与苏轼的躬耕生活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8(10)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隐逸诗人,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苏轼是宋朝文官政权下士大夫的形象代言人,他们处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人生际遇,却都有意无意地亲身经历了躬耕生活,一本文主要从政治上的失意、经济上的无奈、精神上的超脱三方面分析比较他们当时的生活状态.

7.期刊论文 赵雅娟 试论柳宗元对苏轼贬谪生活之影响 -运城学院学报2010,28(1)

柳宗元与苏轼同为中国古代文学大家,在政治生活上二人也有类似遭遇.苏轼称柳宗元与陶渊明为他的"南迁二友".柳宗元是个哲学家、思想家,而苏轼相对来说更是一个生活上的智者.柳宗元拥有极具穿透力的思想,却没有苏轼解脱自己的智慧.而苏轼具有这种智慧,但却没有摆脱桎梏、深入思考的能力.但是柳宗元精神中所包含的屈骚精神,同样始终存留在苏轼的精神世界里,使苏轼丰富的诗人情怀更多了一份对生活的执着,他用这种执着去爱和关怀整个世界与人生.

8.期刊论文 林颜瑜.Lin Yanyu 从尺牍看苏轼谪黄生涯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6)

苏轼的黄州尺牍是他谪黄生涯的如实写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最本真的苏轼.在艰苦的谪居岁月中,他纵情山水,倾心佛老,依旧乐观旷达.他保留着文人雅趣,却也能从世俗生活中发掘出无限快乐.

9.期刊论文 杨昭昭 浅谈佛教对苏轼诗文的影响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4)

本文试图分析苏轼对佛教思想现念的接受,讨论它在苏轼人生观和文学创作中的表现,并探寻苏轼接受佛教的主观趋向以及佛教对其丰富的内心精神世界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10.期刊论文 杨胜宽 关于苏轼对孟浩然诗歌的评价问题——析"韵高而才短"的长期误读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1)

苏轼评价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历来认为是对孟浩然诗歌创作不足的批评.其实,苏轼的这一评价,是在高度肯定前提下而指出其不足.因为"韵高"是苏轼论诗的一个很高艺术境界.关于孟氏"才短",向来解说纷纭,但多与苏轼的本意不符.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苏轼所谓"才",主要指作家内在道德素养和诗歌创作表现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以"学养"为核心的诗学批评概念,持此以衡量孟浩然的生活与诗作,是有所欠缺的.因此,苏轼对孟浩然的评价,是深刻而客观的.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qnwxj200910011.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

活得有滋有味的苏轼

——从苏轼作品看他的生活情趣

陆蓉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江苏南通226006

摘要:苏轼不仅是个文豪、诗人、书画家、思想家,还是个崇尚个性,懂得和热爱生活的人.他的个人生活丰富多彩,喜好旅游,美食、艺术、健身等,这些都在他的诗文作品中可以找到踪迹。关键词:苏轼生活情趣【中图分类号】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一10--0015-03

轼到了杭州,自然就生出无数佳话,可以说苏轼旅游作品的精华,即在于杭州。苏轼先后两次到杭州做官,一是任杭州通判(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另一次是任杭州知州(宋哲宗元佑四年,公元1089),两次共达7年之久。《苏轼诗集》中录有三十多首关于杭州和西湖的诗作,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雪月,无论湖光山色、还是古刹幽寺,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大多都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这两旬诗至今仍是西湖的招牌。苏轼热爱杭州,把杭州看作是他的第二故乡,曾在诗中吟唱“自己本杭人”。他在治理杭州期间,不仅为民大办实事,还留下了苏公堤等风景名胜。就在他离开杭州后,还写了一首怀念西湖的词《行香子》【2】。深厚的文学功底,对杭州西湖的特别感情,再加上杭州西湖的秀丽景色,使苏东坡的杭州西湖诗作自然而然地成为他的旅游诗中的精华。

排遣落寞的黄州游。“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使,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努力探寻另一种人生意义。在苏轼看来,黄州虽然狭小,却有大把的休闲时光和赏心的良辰美景。或月夜泛舟,或品酒赏月,享受着神仙般的生活。他曾与友人多次乘舟畅游赤壁,写下了最精美的作品。惊世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虽然经后人考证此赤壁非彼赤壁,但并不影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佳句成为千古绝唱。此外,<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以及《记承天寺夜游》也是少有的佳作。特别是<记承天寺夜游》,只有寥寥84字,几乎不能成其为游记,但充分体现了苏轼“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字唯期少意唯期多”的写作主张。其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寓情于景,捧

一、纵情山水遗绝响——苏轼作品中的旅游

旅游并非现代人的专利,古代中国文人大多都有壮游天下的癖好,苏轼亦不例外,给他冠以“旅游家”的名号,一点都不过分。苏轼的旅游诗作十分丰富,清代王文诰辑注的《苏轼诗集》存诗近三千首,其中与旅游有关的约在三百多首,这在历代文人中是不多见的。苏轼的人生大起大落,南逐北走,使得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他每到一处,总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充分欣赏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良辰美景,融情于景,不断写出美妙绝伦的作品来。

难以割舍的庐山情节。庐山“漱玉亭”石碑三个字即为苏轼题写,保存至今。苏轼第一次上庐山,是在当了四年黄州团练副使之后,在调往河南汝州的赴任途中(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世人对庐山的认识,很多就是源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这几句通俗易懂而又富含哲理的诗。若论古人描写庐山诗句脍炙人口的程度,恐怕也只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能与之媲美了。苏轼初登庐山,本不想做诗,“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

(苏轼・记游庐山),但庐山的壮美景色却让他一

发不可收拾,苏轼关于庐山的诗有《初入庐山》等二十多首,从各方面尽力赞美庐山的秀丽景色,创造了历代诗人盛赞庐山诗歌之最。

情有独钟的杭州西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才华横溢的苏

二、饕餮美食传佳话——苏轼作品中的饮食

苏轼是一位美食家,他很善于也很乐于做菜,至今让我们垂涎三尺的“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等就是苏轼开创的,他把烹调方法及品尝心得留在了他的诸多诗文中。据记载,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惠州期间就开发出二十多道菜肴,有些一直沿用到今日。贬居惠州时买不起羊肉,苏轼就临时发明了烤羊脊,在给弟弟子由的信中详细介绍了烧法和剔骨法,信的最后还不忘幽默地说道:“狗要不高兴了,因为骨头里的好东西都被吃掉了”。无论身在何处,他总能找到别人看遣落寞,与“同是天涯沦落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昂扬激越的万里长江游。从苏轼一生的迁移轨迹看,他出生于四川,多来往于浙江、安徽及京城一带。古代交通主要依赖水运,即便是从四川到京城,也是先沿长江顺流而下到扬州,再沿运河北上。所以苏轼的旅游作品中涉及到长江沿线壮美景色的诗文,也为数众多。如描写大小孤山【3】的《长江绝岛图》,描写九江石钟山的《石钟山记》,描写洞庭湖的.《洞庭春色》等。在泛舟秋浦和横渡清溪时,他留下了《清溪词》,“大江南兮九华西,泛秋浦兮乱清溪”,这是一首楚辞风格的诗【4】,在苏轼作品中也不多见。

此外,他的许多作品涉及到名胜古迹,如《骊山绝句》、《游惠山》、《游恒山》、、《沼易洞》、《望湖亭》、《虎丘寺》、《南华寺》等。

苏轼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苏轼生活的时代,“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尚未大行其道,这是苏轼之幸,也是他身后一段历史时代的不幸。受正统文化影响,《宋史・苏轼传》数千言,大量笔墨用在他的政治生涯上,对他的个人生活却鲜有提及。后人对苏轼的认识,大多在于他才气横溢的诗文、道劲洒脱的书法和耿直旷达的性格,对他的生活情趣却知之甚少。其实,虽然苏轼一生充满坎坷与曲折,屡遭政治迫害,才高八斗却得不到重用,终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他都能坦然面对,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苏轼遭贬谪后,每到一处,总能发现新的可供安抚生命的良辰美景,找到自我愉悦的赏心乐事。

《林语堂・苏东坡传》认为:“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已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1】也许林先生对于苏东坡过于偏爱了,然而无可否认,苏轼是个天才,而且是个多才多艺的天才,在生活方面也一样是天才。苏轼的作品不断向我们透露出他那超然物外,沉着、乐观、旷达的人格魅力,正如苏轼对他弟弟子由说的“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苏轼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中,始终保持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不到的乐趣,韩愈、柳宗元在岭南的凄苦在苏轼眼中变成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快乐惬意。难怪让妒嫉他的仇人章悖也恨得牙痒痒,真是不可救药的快乐诗人啊!苏轼著有《老饕赋》云:“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他自己也承认是个“馋嘴猫”。

关于“东坡肉”的考证。因为“东坡肉”太出名,所以很多地方争着当“东坡肉”的发源地。关于东坡肉的来源,主要有三种说法。按时间顺序,一是徐州说。董治祥等人所著《徐州风物志》(1984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带领军民筑堤抗洪,徐州人民感恩戴德,挑了猪肉感谢苏知州,苏知州把这些肉制成美味的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称为“回赠肉”,这便是后来的东坡肉。二是黄州说。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苏轼在黄州时,见市面猪肉价贱,富人不肯吃,穷人不会吃,便亲自烹调猪肉,吃得津津有味,据说还作了一首打油诗《食猪肉诗》『51。三是杭州说。故事情节与徐州版差不多,也是抗洪之后百姓感恩送肉云云。比较下来,似乎第二说黄州说比较可靠,因为有宋代文献佐证,而徐州说、杭州说都是民间传说,无凭无据。从情理上讲,苏轼谪贬黄州比较宅闲,而且经济比较拮据,故常买当地价钱很便宜的猪肉,最终开发出一套新技术。后来到了杭州,因为名人效应,上行下效,东坡肉便开始风行起来。

古代文人似乎大多与酒有不解之缘。苏轼亦如此。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把苏轼的形象与酒紧紧捆在了一起,那次喝酒是“欢饮达旦,大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不仅爱喝酒,还是酿酒的行家,这从他的诗文里可以找到验证。他的酒还有品牌,叫做“罗浮春”,在诗画《寓居合江楼》中特别说明,“予家酿酒,名罗浮春”。还有一个品牌叫做“万家春”,在一首《浣溪沙》序文中点明:“余近酿酒,名万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

苏轼对“茶道”也很有研究。首先很爱茶,把茶比作佳人,《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烙新茶》云:“仙山灵草湿行云,洗温香肌粉末匀……从来佳茗似佳人”。其次很享受茶,有《水调歌头》为证,一盏好茶喝下去,立即“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三是会鉴别茶,《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中说,“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在这首诗中他提到了杭州白云茶、湖州顾渚紫笋茶、绍兴日铸雪芽、涪州月兔茶等当时的名茶。四是烹茶精到。对用水很讲究,认为“精品厌凡泉”(苏轼・求焦千之惠IlJ泉诗);对火候要求也很高,“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苏轼・汲江煎茶);而且亲历亲为,“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几珠”(苏轼・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

三、琴棋书画养性情——苏轼作品中的才艺

苏轼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琴棋书画、诗词文赋无所不能、无所不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通才,才华横溢却得不到重用,在人生不遇之时,他不在意追求形骸、功名的长久,转而追求精神境界的永恒,高雅的生活情趣帮助他化解了种种磨难带来的痛苦,受贬谪之后所写的诗词文赋都体现了他泰然处之、物我两忘,顺乎自然的旷达心态,从而真正创造出永恒的精妙绝伦的作品来。

对音乐下棋的爱好。苏轼家学渊源,父子三人都可谓是弹琴高手,苏轼对音乐有很多见解,他自己创作歌词,能唱能诵,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谣,《杂书琴曲》一文,对民歌民谣、民族舞蹈等发表了很有价值的意见,还改编了许多利于传唱的民歌曲牌,如《竹枝歌》、《醉翁吟》等。贬谪儋州时期仍拄仗远足到黎族人家寻歌采风,陶醉在音乐之中。下棋也是苏轼兴趣盎然的消遣项目之一,他喜欢下棋,也喜欢看人下棋,观看儿子苏过和别人对弈中还悟出了“胜围可喜,败亦欣然”的人生哲理。

对书法绘画的爱好。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沛,苏轼是佼佼者,他的书法遍览晋唐诸家,转益多师自成一家,擅长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宥自然,传世书迹有《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贴》等。苏轼对绘画也有很高的造诣,是写意画、文人画的创始人之一,善画

竹石,对画卓有所见,主张“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还为自己的画和别人的画写了大量题画诗,诗书画结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保留至今的有《枯木怪石图》等。

诗词文赋的成就。苏轼堪称宋代文豪。今存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忧国忧民如屈原,枯淡简朴如陶渊明,任情挥洒如李白,寓意浓厚如杜甫,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从今存的三百多首苏词来看,他的词雄壮为骨,超逸为肌,扩大了词境,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散文气势充沛,行若流水,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佼佼者,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其小品随笔更开明清小品文的先声。苏轼的赋作以前后《赤壁赋》名声最著,是宋代赋的佳篇。苏轼的这些大量作品,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四、动静有度享天年——苏轼作品中的健身

苏轼对传统静养之术颇有心得。他在被贬黄州期间开始钻研佛道,以求延缓衰老、获得长寿。首先是一种类似当今瑜珈、冥想的方法,苏轼墨迹《养生论》以及他给弟弟子由及张方平等人的信中就推荐了这种让人心灵获得舒适宁静的修练方法。其次是练道家的绝食和气功,在他写的《安国寺记》里可以知道在黄州那段时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练习打坐、深居不出的原因。再次是练丹,苏轼为此还专门写了两篇札记,一篇叫“阳丹”,另一篇叫“阴丹”。经过潜心修练,苏轼的精神人格都得到了升华,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幸福快乐。

苏轼似乎也知道“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动静结合,自得其乐地渔樵农耕。苏轼出身书香门第,在贬谪黄州期间,俸禄微薄,一位老友申请到废地数十亩让他来耕种,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自称“东坡居士”,率领全家老小断壁残垣,开荒播种,他的精力伞用在筑水坝、建鱼池、喂家禽、种庄稼上,第二年还自建了一个舒适的家,并冠名“东坡雪堂”。当他看到打的井出了水,种的地冒出了绿苗,都会欢喜得像孩子般跳起来,看到自己能丰衣足食的气象,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做农夫辛苦吗?有苏诗为证“日炙风吹面如墨”;做农夫快乐吗?苏轼也写出了劳而有获的心中欢喜,“某现在东坡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其乐。……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也”。

五、诙谐幽默真性情——苏轼作品中的风趣

苏轼在宦海沉浮中,发现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来对待一切的思想观是一味良药,让他在不平常的人生际遇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他融合了儒道佛三教的思想,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人生,当别人为失意伤怀、哀叹时他却忙于创造,正是因为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眷恋,才使他有了直面逆境的勇气,苏轼很懂得用转移的方法培养自己各种兴趣来忘却苦恼,自得其乐,不断寻找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人生多舛,仕途坎坷,并没有使豁达的苏轼失去生活情趣,诙谐幽默、性格开朗的个性使他能苦中找乐,让他自己和周围的人都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人们回想他时总会流露出会心的微笑,因为热爱生活,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他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在凄凉孤独的晚年,他仍然乐观地吟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等的豪迈,哪像是出自一个逆境的老人之口?

苏轼62岁高龄被贬海南儋州孤岛时,他依然在精神上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当地平民的帮助下,他在槟榔林的牛棚旁自建了几间简陋的房屋,命名为“槟榔庵”,一次他外出回家迷了路,按照村民的指点,他沿着牛粪找到了回家的路,并高兴得写了首诗:“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困厄之中,何所不有?置之不足道,聊为一笑而已”,苏轼岂止于“聊为一笑”吗?任何艰难困苦都压不垮苏轼,他都能嘲讽依旧,玩笑照开,幽默如常,甚至有心情调侃那些昏庸卑鄙的权贵们。

(下转第44页)

间的关系就极其微妙。一方面隆武帝需要依仗郑氏力量维持他的统治;另一方面,郑芝龙只考虑自身集团利益的行为又让隆武帝收复失地的计划几度难以实施。当时,摆在郑芝龙眼前的有三条路,1)建立独立的王国;2)依附于明王朝之下相对独立的地方政权;3)依附于清政府之下的地方政权。从迎来隆武帝的那一刻起,郑芝龙就更倾向于建立第二种方案,但是隆武朝廷实在让他太失望了。

1646年,清兵就攻陷了仙霞关,隆武帝逃往汀州后,却不幸被清兵所擒,最后绝食死于福州。当郑成功为隆武帝之死悲恸不已之时,他的父亲j2匠芝龙正在打算接受清政府的劝降。九月,博洛派遣泉州绅士郭士昌到安平劝降郑芝龙,并承诺封他为闽粤总督。闽粤总督这个位置对于郑芝龙来说诱惑性是非常大的。如果他当上了闽粤总督,那么不仅东南沿海,可以说整个南部海洋都会纳入郑氏集团管辖范围内,对于常年经商的郑芝龙来说,这个范围能产生多大的商业利益他是清楚的,而且商业利益之于郑芝龙,是高于一切的,因此他义无反顾的降清了。但郑成功跟父亲的想法很不一样,他是被赐了国姓的人,如果降清了,隆武帝赐予他身上的荣光将会灰飞烟灭,他刚刚提出的延平陈条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他坚定地扛起了恢复明朝的重任。

注释:

1)《台湾外志》卷一P4

2)《“开台第一人”颜恩齐》王晓云《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2参考文献

1.《(台湾外志》【清】江日升齐鲁书社

2.《浅谈郑成功的抗清与驱荷斗争》匡兰香《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8/04

3.《明代福建海商力量的崛起及其对海洋观的影响》黄顺力《厦(上接第16页)苏轼为别人做好事。能利人济物的就高兴,他的合药是给别人看病,看到自己能给别人治好病,就高兴得像个孩子一着。他喜欢酿酒,自己酒量很小,主要是拿来招待客人,看到别人喝得舒畅的样子,他高兴得像自己喝醉了,《书东皋子传》中有这样的话:“故所至常蓄善药,有求者则与之,常尤喜酿酒以饮客”。专心为别人做好事,让苏轼的心里很愉快。

苏轼是出了名的爱给别人取绰号。贬到海南儋州时条件异常艰苦,有一次一位邻居老婆婆看他头顶西瓜皮在田里快乐的边走边唱,就奇怪地问道:“你过去做过翰林,现在成了这样,不觉得是一场春梦吗”?苏轼听到蛮荒之地的老人竟能说出这样富有哲理的话来,高兴地回答:“是啊,是春梦啊”,于是他给这位老人起绰号叫“春梦婆”,并写了诗赠予她。

总之,千百年来,苏轼赢得了无数人的景仰和喜爱,不仅因为他天赋的诗才,更因为他乐观豁达、坦荡磊落的人生态度。在那个时代,崇尚个性、享受生活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社会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人们的心态变得越来越浮躁和脆弱。当失意彷徨、忧愁烦闷时走近苏轼,静心领略这位先哲在坎坷动荡的一生中留F的文学精品,立刻就会被他无私无畏的精神和积

注释:

门大学学报僧学社会科学版)》1999/04

4.《(填补我国史学研究空白的专著一一浅评《中国海盗史》》郑长青《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02

5.《c郑成功农本商战思想探析》郑以灵《(史学集刊》2000/046.《试论明末泉州安平海商郑芝龙的海外贸易活动》高美娥Ⅸ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I/01))

7.《(郑芝龙投明降清原因析论》孙福喜Ⅸ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I/04

8.《明清之际的移民与台湾开发羚陈一平袋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I/04

9.《郑成功忠于谁一一金台随感》宋志坚《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2/07

10.《论隆武帝与郑芝龙》徐晓望《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j》

2002/03

11.《郑芝龙:十七世纪的闽海巨商》夏蓓蓓《学术月刊》2002/0412.《“开台第一人”颜思齐》王晓云Ⅸ漳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3/02

13.《略论颜恩齐的开台事功及其历史意义》何池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14.《论中国海洋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与丧失的原因》庄国土《南洋问题研究》2006/01

15.《郑氏政权对台湾的治理与开发》娄杰《两岸关系》2008年4期

作者简介:

‘黄莺,女,汉族,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极乐观的生活情趣所感染,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美妙,勇敢经受住风雨中的磨练和考验吧,你会发现生活依旧是阳光灿烂l

1、林语堂:《苏东坡传3》,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

2,黄玉峰:《说苏轼》,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3、苏轼:《(东坡集》,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4月第1版。

4、子金山:《东坡》,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1月第1版.

5、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lO月第1版.

备注t

本篇论文为南师大(本科)自考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采民教授

【l】林语堂:《苏东坡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

[2】《行香子》全文为:携手江村,梅雪

’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古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寻常行处,题诗千首,锈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3】国内名为大孤山的著名景点有三处,辽宁省丹东市大孤山,江西省鄱阳湖大孤山,吉林省伊通市大孤山。苏轼此诗中描写的当为郡阳湖大孤山。

【4】《清溪词》具有楚辞风格,全文为:大江南兮九华西,泛秋浦兮乱清溪。烂青红兮粲高低,松十里兮稻千畦。郁万瓦兮乌云齐,浮杆楹兮飞红拼。雁南归兮帐幽幽,石为门兮云为闺。块虚堂兮法喜妻,呼猿狙兮子鹿麝。我欲往兮奉杖藜,独长啸兮谢阮嵇。

【5】食猪肉诗全文为: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参考文献;

活得有滋有味的苏轼——从苏轼作品看他的生活情趣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陆蓉

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江苏南通,226006青年文学家

THE YOUTH WRITERS2009,(10)0次

参考文献(10条)

1.林语堂 苏东坡传 20082.黄玉峰 说苏轼 20073.苏轼 东坡集 20084.子金山 东坡 2009

5.罗宗强.陈洪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20006.林语堂 苏东坡传 20087.行香子

8.国内名为大孤山的著名景点有三处,辽宁省丹东市大孤山,江西省鄱阳湖大孤山,吉林省伊通市大孤山.苏轼此诗中描写的当为鄱阳湖大孤山9.清溪词

10.食猪肉诗全文为: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陈芳 东坡笔下的日常生活情趣——苏轼日常生活题材诗歌创作初探 2006

苏轼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对身边细小琐屑的事物和情感有着敏感而独特的美好发现和体验,所以他一生历尽坎坷、饱经沧桑,但人们却从不觉得他的颓唐。他的诗中多有对日常生活情趣的表现。本文就是力图通过对这部分诗作的研究,去再现苏轼的日常生活情趣、总结其独特的艺术成就、探讨其诗中多有这方面表现的独特成因及其在文学史上独有的地位。

苏轼诗中表现的日常生活情趣大致包括日常饮食之趣、起居之趣、游览之趣、赏玩之趣、亲情友情之趣这么几类。在苏轼眼中,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吃饭、饮酒、品茶、睡眠、沐浴、濯足、欣赏自然风光、鉴赏琴棋书画、把玩笔墨纸砚、收藏小玩意以及兄弟的手足之情、家室的天伦之乐、朋友邻里的和睦相处都具有其可爱之处,都可以为他的日常生活增添别样的情趣。苏轼这些表现日常生活情趣的诗歌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作者善于在诗中运用各种新颖的比喻和各种奇妙的联想,善于真实再现细微的日常生活场景,善于通过细微的生活情事传情达意,因而这些作品显得特别有情趣、特别富有生活气息。在语言形式上,这些作品大多平易流畅、章法挥洒自如,语调诙谐轻松。苏轼关于日常生活题材的诗歌创作取得较大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苏轼的家庭出身、苏轼的生活阅历、苏轼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苏轼贴近生活贴近人生的创作观念以及时代诗歌风气的影响等等。正是诗人独特的经历、特有的诗歌主张以及时代诗风等众多的原因一起促使他创作了数量众多的反映日常生活情趣的作品。苏轼这些表现日常生活情趣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这类题材诗歌的创作中,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中国文学通俗化趋势的体现,是文人审美趣味变化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价值观念转移的体现。苏轼这些表现日常生活情趣的诗歌创作的成功还带动了后世其它体裁的创作对生活、对人生的贴近。

2.期刊论文 巩善鑫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苏轼贬居海南的生活和功业 -中州大学学报2004,21(3)

苏轼作为我国的一代文豪,历来研究者颇多,但多对其晚年生活关注不够,尤其是对其在海南生活的三年.本文对苏轼贬居海南的原因和海南岛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做出了客观的揭示,深入剖析了苏轼在海南顽强生活的具体原因,并对其在海南的生活情趣和历史功业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3.期刊论文 杨岳华 论苏轼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黑河学刊2006(5)

苏轼是北宋最有成就的文学家,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大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通才.他积极进取的济世之志与坎坷的人生际遇,培养了他乐善好施的仁者之心、真率高旷的性格与独立而坚韧的人格;他杰出的文学天赋与锲而不舍的精神使他在诗、词、文、书画、文学理论等方面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反映出他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朴实高远的人生追求.

4.学位论文 刘艳红 通感——苏轼诗意生活的审美心理 2007

苏轼的文学作品深邃精妙,绚丽诱人,本文以苏轼作品中采用“通感”这一审美心理现象的句子为研究对象,讨论语言中的通感现象,试图以“通感”为研究切口,对苏轼的创作心理来一番整体性的考察与宏观性的把握。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感”的界定和苏轼作品“通感”的分类描述。“通感”是语言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苏轼作品中很多通感的结构较复杂且苏轼作品中“通感”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第二部分:苏轼作品中“通感”使用的特点。苏轼善于选取“反常合道”的通感意象,更善于在艺术体验中形象化地使用。 第三部分:苏轼“通感”艺术心理的形成探讨。苏轼有独特的生命实践和审美心理,并且受到佛老思维方式、理论构架的影响。

5.期刊论文 杨胜宽 苏轼幽默人生的文化个性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29(4)

苏轼具有乐观的性格,超然旷达的人生观,和将生活趣味化、艺术化的不懈追求,他为后世文人 树立生活范式者以此,他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喜爱者也以

此.本文从谈谐放诞的天性、超然物外的心灵、幽默风趣的交际、游戏趣味的文章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力图展示出苏轼幽默人生的文化个性.

6.期刊论文 叶丽媛 隔代觅知音:论陶渊明与苏轼的躬耕生活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8(10)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隐逸诗人,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苏轼是宋朝文官政权下士大夫的形象代言人,他们处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人生际遇,却都有意无意地亲身经历了躬耕生活,一本文主要从政治上的失意、经济上的无奈、精神上的超脱三方面分析比较他们当时的生活状态.

7.期刊论文 赵雅娟 试论柳宗元对苏轼贬谪生活之影响 -运城学院学报2010,28(1)

柳宗元与苏轼同为中国古代文学大家,在政治生活上二人也有类似遭遇.苏轼称柳宗元与陶渊明为他的"南迁二友".柳宗元是个哲学家、思想家,而苏轼相对来说更是一个生活上的智者.柳宗元拥有极具穿透力的思想,却没有苏轼解脱自己的智慧.而苏轼具有这种智慧,但却没有摆脱桎梏、深入思考的能力.但是柳宗元精神中所包含的屈骚精神,同样始终存留在苏轼的精神世界里,使苏轼丰富的诗人情怀更多了一份对生活的执着,他用这种执着去爱和关怀整个世界与人生.

8.期刊论文 林颜瑜.Lin Yanyu 从尺牍看苏轼谪黄生涯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6)

苏轼的黄州尺牍是他谪黄生涯的如实写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最本真的苏轼.在艰苦的谪居岁月中,他纵情山水,倾心佛老,依旧乐观旷达.他保留着文人雅趣,却也能从世俗生活中发掘出无限快乐.

9.期刊论文 杨昭昭 浅谈佛教对苏轼诗文的影响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4)

本文试图分析苏轼对佛教思想现念的接受,讨论它在苏轼人生观和文学创作中的表现,并探寻苏轼接受佛教的主观趋向以及佛教对其丰富的内心精神世界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10.期刊论文 杨胜宽 关于苏轼对孟浩然诗歌的评价问题——析"韵高而才短"的长期误读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1)

苏轼评价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历来认为是对孟浩然诗歌创作不足的批评.其实,苏轼的这一评价,是在高度肯定前提下而指出其不足.因为"韵高"是苏轼论诗的一个很高艺术境界.关于孟氏"才短",向来解说纷纭,但多与苏轼的本意不符.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苏轼所谓"才",主要指作家内在道德素养和诗歌创作表现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以"学养"为核心的诗学批评概念,持此以衡量孟浩然的生活与诗作,是有所欠缺的.因此,苏轼对孟浩然的评价,是深刻而客观的.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qnwxj200910011.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


    相关文章

    写作·讲座︱诗文"有意思",奥妙在哪里--向古诗文学写作

    中国古诗文是我们学习阅读.写作的重要教材和宝贵资源,我们要用心学习.借鉴,体会.领悟,掌握其中的写作技法,学以致用,以读促写,努力把自己的习作.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写得"有意思",让人喜欢读,愿意读. 下面,我就这个话题 ...

    浣溪沙教案

    <浣溪沙教案> 课程名称:以欣赏理解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浣溪沙> 教材简介: <浣溪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是"亲近文学"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教材 ...

    唐宋八大家

    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 辙.曾巩.王安石八位散文家的合称.明初朱右选韩柳等八 家古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之 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 , 选 ...

    苏轼散文拾珠

    苏轼散文拾珠 作者:李才保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4年第06期 [摘要]品读苏轼的散文 ,如在海边漫步,轻轻地踩着软软的沙,远眺天水一色,近观一叶兰舟.当浪花朵朵向岸边排来时,可以惊喜地发现, 一枚枚精致玲珑的珍珠珊珊 ...

    浅谈苏轼诗词中的"理趣"

    浅谈苏轼诗词中的"理趣" 摘要:在宋代文坛中,苏轼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继承盛唐诗歌的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开拓诗境和诗的表现手法,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开辟出宋诗的新生命.而 ...

    中国古代文学史3期末复习资料

    <录鬼簿>记载元杂剧.<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最早的元杂剧刊本 西昆派是根据<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的,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白朴&l ...

    我心目中的苏轼

    08文秘王蒙 学号:080102224 我心目中的苏轼 曾记得古龙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以此来证明他们在武林中一人横绝的地位.我觉得,苏轼在古代文人中,大抵也当得上"李寻欢.楚留 ...

    诗词 仿写 作文.

    诗词仿写作文 李进成--谈高三综合复习法广州市番禺区禺山高级中学 诗词鉴赏.仿写训练.作文指导,这是每一个高三语文老师都会做的专题训练,但把三者融合在一起进行,好像有点不可思议,甚至荒诞,这样的"四不像"的课也许会被一些 ...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较详细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 边塞诗 边塞诗是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唐代边塞诗:这一时期的边塞诗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 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