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会计准则比较

专业系列讲座

课程论文

题 目: 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

作 者: 何玉姣 学 号: 060821109

学 院: 商学院

专业班级: 会计081

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

摘 要:本文重点对新旧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归纳总结了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分析了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的意义,对会计准则的变化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会计准则 比较 思考

2006年2月15号,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共颁布了39项会计准则和48项审计准则,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财务报表数据,从而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因此,研究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 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投资者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新旧会计准则的变化差异

1.1 新旧会计准则中,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与计量属性的比较

在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计量方面,新基本准则出现较大变化。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财政部为此多次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讨论相关问题。由于公允价值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在我国的运用比较谨慎。而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的考虑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比较谨慎。

1.2 新旧会计准则中,存货成本管理办法的比较

存货管理办法发生变革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这对生产周期较长的公司将产生一定影响。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例如,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上市公司,在显像管价格不断下跌过程中,一旦变革为“先进先出”法,后果将是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快速下滑,当期利润下降。 核算存货加工成本时,旧准则列举了可选用的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联产品加工成本可选用的分配方法,并规定了主副产品加工成本的分配方法,新准则则仅提出“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1.3 新旧会计准则中投资分类方法的比较

旧准则的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新准则把投资分为:交易性证券投资、持有到期投资、权益性投资三种。其中交易性证券投资类似于原先的短期证券投资。期末按交易所市价计价(视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变动计人当期损益,而不再采用现行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持有到期投资即原先的长期债券投资,期限、面值、利率均固定,且持有期

限较长,主要为债券。此类投资以历史成本计量,但如发生减值,则需计提减值准备。权益性投资即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法、权益法核算基本维持与旧准则相同。

1.4 新旧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方法的比较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发生变革针对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准则明确了若干项资产减值迹象,以及可收回金额为协议销售价格减去处置成本后的净额或者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针对利用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

1.5 新旧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报表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

1.5.1 合并报表基本理论的变革

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将产生较大影响。

1.5.2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革

目前中国的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不一定是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双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合并对价也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不代表公允价值,因此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以避免利润操纵。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可以有双方的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并可确认购买商誉。

1.6 新旧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方法的变革

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按新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因此,那些负债金额较高又有可能获得债务豁免的公司,值得投资者关注。

1.7 新会计准则改进了每股收益的披露

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在2001年证监会发布的第9号《借款费用》准则中扩大了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新准则规定允许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准则为解决可转债、期权性质的认等生产周期较长的资产借人款项所股权证等问题。借鉴IAS33的规定,发生的利息资本化,计人存货价值,要求计算基本EPS和稀释EPS,且而不再直接计人损益,也就是可资本这里的稀释EPS概念不同于证监会化的资产不再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9号编报规则中的摊薄EPS,计算方建的固定资产。并且,如果相关资产法更加科学化。同时,在利润表的后的购建或生产占用了专项借款之外面直接披露EPS数值。

1.8 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发生变革

关于金融工具的4项具体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金融企业,这些准则对金融企业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上市或拟上市的金融机构则首当其冲。例如,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这就要求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善用衍生工具这把

1.9 新会计准则中费用资本化发生变革

2.4.1 开发费用准予资本化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区别对待,允许开发费用资本化,将大幅增加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利润。新准则将无形资产的开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 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本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准则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即费用化; 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可进行资本化处理,计入无形资产。

2.4.2 新会计准则中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

在新《借款费用》准则中,扩大了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准则规定借款费用如果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其购建或者生产,应当予以资本化; 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可以作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这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并且,如果相关资产的购建或生产占用了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的,被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也允许资本化。

1.10 新旧会计准则中所得税处理方法发生变革

《所得税》准则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准则没有按照原《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那样,将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而是直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会计》,采用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据此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由此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得出税后利润即净利润。

2 企业会计准则内容的不同比较

2.1仍然称为基本准则,所有企业均须执行,未按照国际惯例使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一词。

2.2 明确了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从理论上讲,我国的会计目标兼具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但是,我国

会计目标显然将受托责任观放在第一位,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国际上普遍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一定差别。

2.3 删除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而代之以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方面。

2.5 权责发生制融合在基本假定中,历史成本体现在会计要素计量部分。

2.6 会计要素定义遵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但收入与费用的定义部分地引入了资产负债观,这主要是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的相关条款。

2.7 引入利得和损失两个概念

同时,对于利得和损失又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在理论上,前一种利得和损失实质上尚未实现,后一种利得和损失已经实现。

2.8 首次规范会计计量属性

规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而且强调企业在会计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规定,财务报表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和现值。

2.9 取消了会计记账须用中文以及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要求

3 针对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的思索

3.1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大量引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可以使得资产的价值更吻合其实际的市场价值,更好地反映经济事实,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另一方面,公允价值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第三方很难判断企业所采用的公允价值实质上是否真正“公允”。同时,多种计量属性并存也使得企业计价灵活,选择空间增大,从而必须防止可能进行盈余管理。

3.2 新准则有些定义虽然明确,需要会计人员好好理解和学习。如新无形资产准则把“研究”、“开发”定义得尽可能确切、完整,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界定。但对于本身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要正确地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故在实践中对同一种情况,不同的会计人员会产生不同的职业判断。

3.3 新会计准则更加强化了会计的功能我们知道,会计的基本功能是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但会计的功能决不仅限于此。它要和国家其他政策相配合,体现对特定产业的政策扶持。以新的《无形资产》准则为例,它就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相配套,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政策扶持。《规范纲要》中提到,国家将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加大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的力度。而开发费用的资本化无疑会提升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业绩,减轻经营者在开发阶段的

利润指标压力,从而提高他们在研发投入上的热情。

3.4 企业要采取积极措施,从容面对新准则带来的挑战首先,企业的财务主管有必要阅读一下已经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这样,可以先行了解新准则将会带来哪些变化; 企业现有的会计系统所能提供的信息是否可以满足这些新要求。其次,由于新准则数量倍增,而且所要求的会计处理方法越来越复杂,顺利实行的关键是拥有足够且胜任的财务人员。财务主管须了解企业现有的财务人员具有什么样的专业资格,还需要哪些培训以迅速提升能力和补充知识。企业可能要增加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第三,财务报表作为企业业务表现最主要的一份“成绩单”。新准则实行之后将对财务状况以及经营业绩产生什么影响,CFO乃至财务董事都有必要了如指掌。第四,由于企业财务核算都已在不同程度使用了电脑系统,新的会计数据的采集、处理可能带来的软件和硬件的升级要求也不得不纳入考虑范围。

4 结论

会计准则的变化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会计准则趋同,准则严格界定了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突出强调了资产负债表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既坚持历史成本原则,又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些制度安排,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企业资产质量,充分揭示财务风险,正确衡量经营业绩,为实现向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铸牢了基础,在关键环节和根本实质上实现了与国际规则趋同,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因此在学习新准则的同时,会计人员应对本企业的业务事项详细了解,以能更好地运用好新准则。

参 考 文 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吴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3] 郭艳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在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财会月刊,2007(7)

[4] 张理.论新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J].财会研究,2006,(8)

[5] IASB.国际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专业系列讲座

课程论文

题 目: 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

作 者: 何玉姣 学 号: 060821109

学 院: 商学院

专业班级: 会计081

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

摘 要:本文重点对新旧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归纳总结了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分析了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的意义,对会计准则的变化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会计准则 比较 思考

2006年2月15号,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共颁布了39项会计准则和48项审计准则,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财务报表数据,从而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因此,研究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 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投资者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新旧会计准则的变化差异

1.1 新旧会计准则中,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与计量属性的比较

在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计量方面,新基本准则出现较大变化。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财政部为此多次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讨论相关问题。由于公允价值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在我国的运用比较谨慎。而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的考虑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比较谨慎。

1.2 新旧会计准则中,存货成本管理办法的比较

存货管理办法发生变革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这对生产周期较长的公司将产生一定影响。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例如,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上市公司,在显像管价格不断下跌过程中,一旦变革为“先进先出”法,后果将是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快速下滑,当期利润下降。 核算存货加工成本时,旧准则列举了可选用的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联产品加工成本可选用的分配方法,并规定了主副产品加工成本的分配方法,新准则则仅提出“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1.3 新旧会计准则中投资分类方法的比较

旧准则的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新准则把投资分为:交易性证券投资、持有到期投资、权益性投资三种。其中交易性证券投资类似于原先的短期证券投资。期末按交易所市价计价(视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变动计人当期损益,而不再采用现行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持有到期投资即原先的长期债券投资,期限、面值、利率均固定,且持有期

限较长,主要为债券。此类投资以历史成本计量,但如发生减值,则需计提减值准备。权益性投资即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法、权益法核算基本维持与旧准则相同。

1.4 新旧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方法的比较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发生变革针对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准则明确了若干项资产减值迹象,以及可收回金额为协议销售价格减去处置成本后的净额或者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针对利用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

1.5 新旧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报表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

1.5.1 合并报表基本理论的变革

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将产生较大影响。

1.5.2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革

目前中国的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不一定是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双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合并对价也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不代表公允价值,因此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以避免利润操纵。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可以有双方的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并可确认购买商誉。

1.6 新旧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方法的变革

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按新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因此,那些负债金额较高又有可能获得债务豁免的公司,值得投资者关注。

1.7 新会计准则改进了每股收益的披露

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在2001年证监会发布的第9号《借款费用》准则中扩大了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新准则规定允许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准则为解决可转债、期权性质的认等生产周期较长的资产借人款项所股权证等问题。借鉴IAS33的规定,发生的利息资本化,计人存货价值,要求计算基本EPS和稀释EPS,且而不再直接计人损益,也就是可资本这里的稀释EPS概念不同于证监会化的资产不再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9号编报规则中的摊薄EPS,计算方建的固定资产。并且,如果相关资产法更加科学化。同时,在利润表的后的购建或生产占用了专项借款之外面直接披露EPS数值。

1.8 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发生变革

关于金融工具的4项具体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金融企业,这些准则对金融企业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上市或拟上市的金融机构则首当其冲。例如,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这就要求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善用衍生工具这把

1.9 新会计准则中费用资本化发生变革

2.4.1 开发费用准予资本化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区别对待,允许开发费用资本化,将大幅增加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利润。新准则将无形资产的开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 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本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准则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即费用化; 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可进行资本化处理,计入无形资产。

2.4.2 新会计准则中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

在新《借款费用》准则中,扩大了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准则规定借款费用如果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其购建或者生产,应当予以资本化; 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可以作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这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并且,如果相关资产的购建或生产占用了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的,被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也允许资本化。

1.10 新旧会计准则中所得税处理方法发生变革

《所得税》准则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准则没有按照原《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那样,将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而是直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会计》,采用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据此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由此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得出税后利润即净利润。

2 企业会计准则内容的不同比较

2.1仍然称为基本准则,所有企业均须执行,未按照国际惯例使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一词。

2.2 明确了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从理论上讲,我国的会计目标兼具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但是,我国

会计目标显然将受托责任观放在第一位,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国际上普遍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一定差别。

2.3 删除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而代之以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方面。

2.5 权责发生制融合在基本假定中,历史成本体现在会计要素计量部分。

2.6 会计要素定义遵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但收入与费用的定义部分地引入了资产负债观,这主要是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的相关条款。

2.7 引入利得和损失两个概念

同时,对于利得和损失又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在理论上,前一种利得和损失实质上尚未实现,后一种利得和损失已经实现。

2.8 首次规范会计计量属性

规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而且强调企业在会计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规定,财务报表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和现值。

2.9 取消了会计记账须用中文以及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要求

3 针对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的思索

3.1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大量引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可以使得资产的价值更吻合其实际的市场价值,更好地反映经济事实,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另一方面,公允价值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第三方很难判断企业所采用的公允价值实质上是否真正“公允”。同时,多种计量属性并存也使得企业计价灵活,选择空间增大,从而必须防止可能进行盈余管理。

3.2 新准则有些定义虽然明确,需要会计人员好好理解和学习。如新无形资产准则把“研究”、“开发”定义得尽可能确切、完整,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界定。但对于本身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要正确地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故在实践中对同一种情况,不同的会计人员会产生不同的职业判断。

3.3 新会计准则更加强化了会计的功能我们知道,会计的基本功能是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但会计的功能决不仅限于此。它要和国家其他政策相配合,体现对特定产业的政策扶持。以新的《无形资产》准则为例,它就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相配套,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政策扶持。《规范纲要》中提到,国家将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加大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的力度。而开发费用的资本化无疑会提升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业绩,减轻经营者在开发阶段的

利润指标压力,从而提高他们在研发投入上的热情。

3.4 企业要采取积极措施,从容面对新准则带来的挑战首先,企业的财务主管有必要阅读一下已经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这样,可以先行了解新准则将会带来哪些变化; 企业现有的会计系统所能提供的信息是否可以满足这些新要求。其次,由于新准则数量倍增,而且所要求的会计处理方法越来越复杂,顺利实行的关键是拥有足够且胜任的财务人员。财务主管须了解企业现有的财务人员具有什么样的专业资格,还需要哪些培训以迅速提升能力和补充知识。企业可能要增加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第三,财务报表作为企业业务表现最主要的一份“成绩单”。新准则实行之后将对财务状况以及经营业绩产生什么影响,CFO乃至财务董事都有必要了如指掌。第四,由于企业财务核算都已在不同程度使用了电脑系统,新的会计数据的采集、处理可能带来的软件和硬件的升级要求也不得不纳入考虑范围。

4 结论

会计准则的变化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会计准则趋同,准则严格界定了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突出强调了资产负债表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既坚持历史成本原则,又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些制度安排,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企业资产质量,充分揭示财务风险,正确衡量经营业绩,为实现向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铸牢了基础,在关键环节和根本实质上实现了与国际规则趋同,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因此在学习新准则的同时,会计人员应对本企业的业务事项详细了解,以能更好地运用好新准则。

参 考 文 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吴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3] 郭艳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在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财会月刊,2007(7)

[4] 张理.论新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J].财会研究,2006,(8)

[5] IASB.国际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福建师范大学会计学毕业论文题目

    福建师范大学会计学毕业论文题目 1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关系分析 2 无形资产涉税问题的研究 3 保险业分析及其保险综合经营研究 4 我国增值税转型问题及对策研究 5 企业融资机制浅析 6 我国增值税征收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与启示 7 ...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比较分析

    学年论文 1 引言 自1997年<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简称<旧会计制度>)发布以来,在事业单位的预算.收入与支出等核算工作,以及财政预算管理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新形式的驱动下,国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

    新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比较及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作者:黄珍文 财会研究 2007年05期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建立.其中债务重组准则有较大的变化,成为会计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新准则与国家税务总局2003年发布的20 ...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比较

    财政部1998年6月12日颁布的< 企业 会计 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原准则"), 引入了公允价值,允许债务人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股权的 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 ...

    如何解读[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二)

    摘要:本文主要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以及主要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如何进行新旧账务处理进行解析,使会计人员对此变化部分引起关注.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衔接.平稳过渡,促进新制度的有效贯彻实施,如何正确解读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 ...

    新旧比较(一)扩大了非调整事项的范围,调整了其披露要求

    新旧比较 (一)扩大了非调整事项的范围,调整了其披露要求 原准则:把"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才发生的,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的存在情况,但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的事项"作为非调整事 ...

    新旧会计准则对比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1项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 ...

    试析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

    [摘 要] 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本文着重从新会计准则体系建立的必然性.新旧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几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 必然 ...

    一.医疗会计制度新增会计科目

    (一)"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科目核算内容 [新旧比较]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为了适应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核算的需要,规范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财政部在2001年颁发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