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教育措施

  摘 要:因家庭教育缺乏,学校的教育不科学,以及对德育教育的力度不够;家庭或学校的教育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学生自身修养意识不强,受外界伪文化影响较大等因素,造成当今中职生的德育教育不乐观。怎样搞好中职生的德育教育,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及待解决。

  关键词:中职生 德育 教育措施

  一、德育的现状及挑战

  因家庭教育缺乏;学校的教育不科学,以及对德育教育的力度不够;家庭或学校的教育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学生自身修养意识不强,受外界伪文化,特别是网络影视中的伪文化影响较大;加之,家庭教育中,在城市,因家长心痛独子,给予孩子“皇帝”待遇,不加强思想教育,导致孩子分不清好坏,思想上易受不良文化的填补;在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仅限于孝顺的教育,孩子受德育教育的内容不全面,造成当今中职生的德育教育不容乐观。

  目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

  (一)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子女期望值又过高,家庭不和谐等造成的家庭教育不当,放任子女,或所谓的顺其自然,有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庭育人环境不健全,家长意识不强。

  (二)青少年受社会、影视、网络等不良影响,爱惜生命不够,学生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意识未普遍建立起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有增无减。形形色色的中职生心理问题导致的悲剧日益增多。未成年人犯罪逐年提高,以财产犯罪、暴力犯罪、性犯罪为主要形式。

  (三)中职学校德育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差距,固有的德育模式已露弊端,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却是投入多产出少,德育机器高耗低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与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不少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大面积滑坡。

  二、形成原因分析

  究竟什么原因使得青少年学生的问题如此严峻,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反思呢?我以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影响

  1.社会观念缺失。随着改革开放向更广阔方向发展,各种腐朽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趁虚而入。我国又处在经济转型期,经济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多样化等,势必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不正确的价值观不同程度地腐蚀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各种感官信息随互连网等现代媒体的传播,成为社会公害。各种社会影响,使少数未成年人出现了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

  2.家庭教育的缺憾。现代教育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早已不仅仅局限在父母要教育好孩子这一单一层面,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发展模式,遗憾的是当下的家庭教育仍旧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目标上重智轻德,观念上守旧偏激,方法上重保护轻自立,手段上重物质轻精神。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出现的这些“偏差”,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成长。许多家长没意识到家庭和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只狭隘地理解为学校即孩子接受调教的机构,而没意识到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孩子交流共处的影响,更没有注意到与学校保持沟通。家长与学校、家庭成员之间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使孩子无所适从。家长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却简单地把教育训练等同于智力开发,没有让孩子品读文艺名著来吸收艺术养分;不会引导孩子进入与智能相关的各个学习领域,从中发现、培育每个孩子的智能强项,过高的期望值常得到相反的教育效果。因而只注重智力投资,忽略了良好品质,只要孩子学习,而不注重方式方法,不在乎孩子学得开不开心,过得快不快乐。多数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关注不够,孩子从小缺少自强自立、忍受挫折、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些家庭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风气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

  (二)学校德育高耗低能

  1.德育内容陈旧,过高、大而空,不能与时俱进,多年来学校德育对学生进行的多是“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教育,观念上强调公与私、付出与收获的简单对立,或片面强调一边,或对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连党员、干部也难以达到,造成原本高尚的道德变成了口是心非的集体谎言。市场经济的深入,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心理素质,有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创新的欲望……当今多为独生子女的中职生,不善协调人际关系,不善克服学习焦虑,缺乏经受挫折保持进取的意志力,无法消除心理紧张与障碍……这些问题与滞后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2.德育模式单一、陈旧,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德育传统模式有它的优点,但最大的缺陷是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德育传统模式忽视了这些问题,且无力解决这些问题。对德育的弱化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重课堂教育类似“隔离政策”,这种温室培养法并不能增强学生的免疫力。

  3.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没有把育人摆在教育的首要地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未建立“德育整体工程”,绝大多数学校停留在因形式教育要求而开展应付性的教育活动上,这直接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低效和失败。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担负重要责任的共青团、社团组织也因为队伍建设、体制机制、经费投入等原因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思想道德教育的三支队伍(政治教师、班主任、团队组织)及专任老师“只要专心教好自己的课程,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行了”等旧观念,较大地削弱了学校自身德育的合力。

  (三)未成年人身心失衡及社会关注不够

  中国犯罪学界有一种著名的青春期危机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本能的生物人向智能的社会人发展的过程。在近似的环境中,未成年人较成年人更易于越轨,主要是身心发展和社会化程度所致。未成年人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年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方面来看,他们处于由儿童到成年的转化过渡时期,生理上发生了急剧而显著的变化(如体型巨变、性发育接近成人、生理机能不断增强……),思想相对独立、成熟,但是未成年人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对缓慢,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缺乏合理调节和支配自己活动的能力,模仿、独断、叛逆(心理悄然而生,缺乏社会经验,在家庭、学校受到不良熏染,很容易失去控制力,形成犯罪。)   (四)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注不够

  转型期的社会很难提供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性道德、法制观念,社会风气不正,从上至下的吃喝风,上行下效,未成年人才会比吃喝,比名牌,校园里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怪事:带手机摆酷,信用卡“买单;全社会仍未形成法律至上的观念,未成年人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加上道德观念淡薄,法律知识匮乏,在诱惑面前显得十分脆弱。其次,德育的社会环境恶化。公安部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中,发现纯粹的淫秽色情网站的访问者未成年人占比例不少。未成年人在形成正确性意识、道德观、法制观念以前首当其冲地成为宣扬凶杀、暴力、色情、淫秽内容的电影电视、音像制品、报刊杂志和网络信息的受害者,60%的未成年人性犯罪、暴力犯罪与网吧有关,这些文化糟粕已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最后,社区等小环境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明显的,所以古时才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有些学校处在生活小区附近,周边环境得不到长期治理,很多不良青年在校门外等候可以入伙的“伙伴”,而学校没权利和精力去管这些事,造成社区教育的真空。

  三、对策及措施

  (一)从家庭教育开好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父母、监护人,共同生活的长辈等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调查期望值,教育孩子多与周围的孩子沟通,快乐地生活在现实当中。首先,要求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做好表率;其次,改善家庭环境,改进与孩子的关系,减少夫妻间的摩擦,避免家庭破裂,建立和睦、健康的家庭关系,让孩子在亲情的呵护下成长;最后,家长要学会观察,学会尊重和理解,学会平等对话学会讲道理,学会劝说和批评,既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百般溺爱,更不能放任不管,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的关心,也要让他们懂得不能逾越社会规范。

  (二)强化学校教育。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时间更长且更加规范,学校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环节,广大学校、教师应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积极开展道德教育、性教育、法制教育和素质教育,采取疏导、启发、鼓励的方法,必要时还可建立家长学校或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解答家长及学生的困惑。

  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不应灌输过多,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学校应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以发展的眼光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道德体验为基础,以政治课和班会为主阵地,逐步构建文明礼貌教育系列、劳动教育系列、良好品格及习惯养成教育系列。对未成年人的德育不能忽略性道德这个方面,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中职生而言,正确的性道德观念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要结合生理卫生讲座,这个主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性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理想与革命传统教育、爱心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以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帮助青少年了解自我,恰当处理与异性的交往,同时抵制校园暴力,防御未成年人犯罪,帮助青少年学生顺利渡过“朦胧期”。组织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道德培养和科学意识、自主管理能力的渗透和提高。由学生科负责,政治教师和班主任参与开展科学人生观与先进世界观教育、网络、人生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方法调整身心等各方面。

  (三)加强管理,净化社会环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有关政府部门净化文化市场,加强社区管理,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近期全国上下对网吧、文化市场的专项治理初见成效,部分地区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依旧严重;城管、工商、文化部门应长期关注校园周边开设的游戏厅、歌舞厅、网吧等成年活动场所,设置明显标志,严禁未成年人出入,并定期审查。社会应大力创作健康向上、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图书报刊、影视作品,充分利用天文馆、科技馆、博物馆、体育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将未成年人的过剩精力引导到欣赏、创造等有意义的文化生活中。

  综上所述,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良好的社会大氛围,家庭的合理引导,学校的科学教育,还依靠学生自身的积极努力,按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以生动的事例,达到教育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为未成年人成材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家庭、学校、社区、学生自身向一个方向共同努力方能形成教育合力,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全面提高民族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提高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力。全社会必须时刻谨记:今天的青少年身上能看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资源投入越多,越是对民族、国家的未来负责。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全社会都有责任。

  摘 要:因家庭教育缺乏,学校的教育不科学,以及对德育教育的力度不够;家庭或学校的教育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学生自身修养意识不强,受外界伪文化影响较大等因素,造成当今中职生的德育教育不乐观。怎样搞好中职生的德育教育,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及待解决。

  关键词:中职生 德育 教育措施

  一、德育的现状及挑战

  因家庭教育缺乏;学校的教育不科学,以及对德育教育的力度不够;家庭或学校的教育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学生自身修养意识不强,受外界伪文化,特别是网络影视中的伪文化影响较大;加之,家庭教育中,在城市,因家长心痛独子,给予孩子“皇帝”待遇,不加强思想教育,导致孩子分不清好坏,思想上易受不良文化的填补;在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仅限于孝顺的教育,孩子受德育教育的内容不全面,造成当今中职生的德育教育不容乐观。

  目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

  (一)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子女期望值又过高,家庭不和谐等造成的家庭教育不当,放任子女,或所谓的顺其自然,有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庭育人环境不健全,家长意识不强。

  (二)青少年受社会、影视、网络等不良影响,爱惜生命不够,学生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意识未普遍建立起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有增无减。形形色色的中职生心理问题导致的悲剧日益增多。未成年人犯罪逐年提高,以财产犯罪、暴力犯罪、性犯罪为主要形式。

  (三)中职学校德育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差距,固有的德育模式已露弊端,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却是投入多产出少,德育机器高耗低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与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不少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大面积滑坡。

  二、形成原因分析

  究竟什么原因使得青少年学生的问题如此严峻,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反思呢?我以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影响

  1.社会观念缺失。随着改革开放向更广阔方向发展,各种腐朽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趁虚而入。我国又处在经济转型期,经济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多样化等,势必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不正确的价值观不同程度地腐蚀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各种感官信息随互连网等现代媒体的传播,成为社会公害。各种社会影响,使少数未成年人出现了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

  2.家庭教育的缺憾。现代教育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早已不仅仅局限在父母要教育好孩子这一单一层面,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发展模式,遗憾的是当下的家庭教育仍旧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目标上重智轻德,观念上守旧偏激,方法上重保护轻自立,手段上重物质轻精神。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出现的这些“偏差”,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成长。许多家长没意识到家庭和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只狭隘地理解为学校即孩子接受调教的机构,而没意识到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孩子交流共处的影响,更没有注意到与学校保持沟通。家长与学校、家庭成员之间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使孩子无所适从。家长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却简单地把教育训练等同于智力开发,没有让孩子品读文艺名著来吸收艺术养分;不会引导孩子进入与智能相关的各个学习领域,从中发现、培育每个孩子的智能强项,过高的期望值常得到相反的教育效果。因而只注重智力投资,忽略了良好品质,只要孩子学习,而不注重方式方法,不在乎孩子学得开不开心,过得快不快乐。多数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关注不够,孩子从小缺少自强自立、忍受挫折、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些家庭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风气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

  (二)学校德育高耗低能

  1.德育内容陈旧,过高、大而空,不能与时俱进,多年来学校德育对学生进行的多是“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教育,观念上强调公与私、付出与收获的简单对立,或片面强调一边,或对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连党员、干部也难以达到,造成原本高尚的道德变成了口是心非的集体谎言。市场经济的深入,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心理素质,有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创新的欲望……当今多为独生子女的中职生,不善协调人际关系,不善克服学习焦虑,缺乏经受挫折保持进取的意志力,无法消除心理紧张与障碍……这些问题与滞后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2.德育模式单一、陈旧,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德育传统模式有它的优点,但最大的缺陷是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德育传统模式忽视了这些问题,且无力解决这些问题。对德育的弱化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重课堂教育类似“隔离政策”,这种温室培养法并不能增强学生的免疫力。

  3.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没有把育人摆在教育的首要地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未建立“德育整体工程”,绝大多数学校停留在因形式教育要求而开展应付性的教育活动上,这直接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低效和失败。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担负重要责任的共青团、社团组织也因为队伍建设、体制机制、经费投入等原因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思想道德教育的三支队伍(政治教师、班主任、团队组织)及专任老师“只要专心教好自己的课程,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行了”等旧观念,较大地削弱了学校自身德育的合力。

  (三)未成年人身心失衡及社会关注不够

  中国犯罪学界有一种著名的青春期危机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本能的生物人向智能的社会人发展的过程。在近似的环境中,未成年人较成年人更易于越轨,主要是身心发展和社会化程度所致。未成年人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年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方面来看,他们处于由儿童到成年的转化过渡时期,生理上发生了急剧而显著的变化(如体型巨变、性发育接近成人、生理机能不断增强……),思想相对独立、成熟,但是未成年人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对缓慢,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缺乏合理调节和支配自己活动的能力,模仿、独断、叛逆(心理悄然而生,缺乏社会经验,在家庭、学校受到不良熏染,很容易失去控制力,形成犯罪。)   (四)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注不够

  转型期的社会很难提供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性道德、法制观念,社会风气不正,从上至下的吃喝风,上行下效,未成年人才会比吃喝,比名牌,校园里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怪事:带手机摆酷,信用卡“买单;全社会仍未形成法律至上的观念,未成年人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加上道德观念淡薄,法律知识匮乏,在诱惑面前显得十分脆弱。其次,德育的社会环境恶化。公安部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中,发现纯粹的淫秽色情网站的访问者未成年人占比例不少。未成年人在形成正确性意识、道德观、法制观念以前首当其冲地成为宣扬凶杀、暴力、色情、淫秽内容的电影电视、音像制品、报刊杂志和网络信息的受害者,60%的未成年人性犯罪、暴力犯罪与网吧有关,这些文化糟粕已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最后,社区等小环境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明显的,所以古时才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有些学校处在生活小区附近,周边环境得不到长期治理,很多不良青年在校门外等候可以入伙的“伙伴”,而学校没权利和精力去管这些事,造成社区教育的真空。

  三、对策及措施

  (一)从家庭教育开好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父母、监护人,共同生活的长辈等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调查期望值,教育孩子多与周围的孩子沟通,快乐地生活在现实当中。首先,要求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做好表率;其次,改善家庭环境,改进与孩子的关系,减少夫妻间的摩擦,避免家庭破裂,建立和睦、健康的家庭关系,让孩子在亲情的呵护下成长;最后,家长要学会观察,学会尊重和理解,学会平等对话学会讲道理,学会劝说和批评,既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百般溺爱,更不能放任不管,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的关心,也要让他们懂得不能逾越社会规范。

  (二)强化学校教育。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时间更长且更加规范,学校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环节,广大学校、教师应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积极开展道德教育、性教育、法制教育和素质教育,采取疏导、启发、鼓励的方法,必要时还可建立家长学校或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解答家长及学生的困惑。

  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不应灌输过多,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学校应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以发展的眼光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道德体验为基础,以政治课和班会为主阵地,逐步构建文明礼貌教育系列、劳动教育系列、良好品格及习惯养成教育系列。对未成年人的德育不能忽略性道德这个方面,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中职生而言,正确的性道德观念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要结合生理卫生讲座,这个主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性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理想与革命传统教育、爱心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以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帮助青少年了解自我,恰当处理与异性的交往,同时抵制校园暴力,防御未成年人犯罪,帮助青少年学生顺利渡过“朦胧期”。组织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道德培养和科学意识、自主管理能力的渗透和提高。由学生科负责,政治教师和班主任参与开展科学人生观与先进世界观教育、网络、人生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方法调整身心等各方面。

  (三)加强管理,净化社会环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有关政府部门净化文化市场,加强社区管理,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近期全国上下对网吧、文化市场的专项治理初见成效,部分地区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依旧严重;城管、工商、文化部门应长期关注校园周边开设的游戏厅、歌舞厅、网吧等成年活动场所,设置明显标志,严禁未成年人出入,并定期审查。社会应大力创作健康向上、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图书报刊、影视作品,充分利用天文馆、科技馆、博物馆、体育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将未成年人的过剩精力引导到欣赏、创造等有意义的文化生活中。

  综上所述,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良好的社会大氛围,家庭的合理引导,学校的科学教育,还依靠学生自身的积极努力,按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以生动的事例,达到教育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为未成年人成材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家庭、学校、社区、学生自身向一个方向共同努力方能形成教育合力,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全面提高民族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提高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力。全社会必须时刻谨记:今天的青少年身上能看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资源投入越多,越是对民族、国家的未来负责。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全社会都有责任。


    相关文章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建设对策分析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建设对策分析 吴德兵 一.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 教师数量总体不足 目前, 中职学校的教师数量增加远不及规模增长的速度.以武汉为例, 按照教育部有关合格生师比的要求, 中职学校平均缺口比例为22%. ...

    中职学校书法教育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职学校书法教育现状及对策 作者:蒋丽华 来源:<广西教育·B 版>2014年第11期 [摘 要]分析当前中职学校书法教育的现状,探讨中职学校开设书法课程的可行性,并提 ...

    浅谈德育教育在中职学校中的意义及创新

    摘  要:德育教育是中职学校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本文就在中职教学中现有的德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德育教育在中职教学中重要意义及德育教育工作改革的措施. ...

    中职数学三角函数教学的现状及措施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职数学三角函数教学的现状及措施分析 作者:梁慧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中职学校的数学课程也得到相应的改革.中职数学教 ...

    职教学信息化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摘 要:近些年来,教育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标志,中职教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信息化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因此,中职教师必须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 ...

    浅谈中职生的法制教育

    浅谈中职生的法制教育 [内容摘要]: 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步入社会生产领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法治素养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成长阶段.其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及家庭.学校.社会等诸方面的原因, ...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突显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在中职教育发展的潮流下,中职语文教育改革也逐渐深化.在此形势下如何构建以培养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成为中职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立足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着力分析了中职语文教育以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必 ...

    浅谈中职生礼仪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目前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因素,出现了某些中学生礼仪行为不文明的现象,特别是中职学生的礼仪不符规范尤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加强中职学生礼仪教育事不宜迟.学校 ...

    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

    小组 组织机构: 组长:周劲松 组员:何子祥 欧阳新国 吴红 朱勉 组员分工:课题策划:何子祥 欧阳新国 查阅资料:吴红 许建湘 问卷调查:蒋毅 陈江红 数据统计:朱勉 吴红 撰写报告:欧阳新国 何子祥 许建湘蒋毅 陈江红 一.研究的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