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秦国战神白起,晚年为何却如此凄惨?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为秦国武力一统天下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历史记载,白起一生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加起来大概大小战役70余战,从没有败绩!

战神:白起

在秦国与韩魏伊阙之战中,白起一举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而后又大破楚军,攻入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在秦赵长平之战中,又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的先例,此战也奠定了白起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  。

梁启超先生曾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200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也就是说在战国时期,七国之间的战争,大概死亡的官兵有200多万人,而其中的100多万人,就是在白起指挥的战役中战死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功勋赫赫的战将,晚年却落得一个被君王赐死而自杀的结局。这样的结局让无数后人看了多少都有一点惋惜。那么我们不得疑惑,白起为秦国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为何当时的秦昭襄王为何要将白起赐死?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白起波澜壮阔而又哀婉的一生!

伊阙之战——一战成名

白起是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人,历史也没记载他的出生年月,所以不知道白起什么时候出生。只是大概知道白起出生的时候,秦国已经过了“商鞅变法”几十年(商鞅变法始于公元前356年),国力可谓是非常强大了。这时的秦国君王是秦国的秦昭王,而秦昭王又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这样就为平民出生的白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95年,即秦昭王十二年,秦国任命穰侯魏冉为丞相,在魏冉的辅佐下,秦昭王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战略,所以,此刻,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

白起原是秦国的平民,在秦国军功爵制之下,白起在战争中不断成长,成为了秦国的一名将领。秦昭王十三年(即公元前294年),白起被任命为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这是白起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

公元前293年,韩国与魏国联手,准备将秦国的函谷关扼守住,这样就可以阻止秦国的东进;秦国为了了打破这一局面,发动了积极的军事进攻。秦昭王在魏冉的推荐下,任命白起为这次军事行动的主将。

伊阙之战形式图

白起,作为这次军事行动的指挥官,认真分析战场局势,鉴于秦军的兵力不及韩魏联军的一半,他认为不应与韩魏的联军正面交锋,所以他采取了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首先他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并多次派兵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就这样白起慢慢将韩魏联军主力包围于伊阙。

在伊阙决战时,白起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当先出击的弱点,首先以少量兵力钳制联军的主力韩军,而以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这时,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即惨败。魏军的溃败使韩军震慑,且韩军翼侧暴露,又遭秦军夹击,相继溃败而逃。这时白起乘胜挥师追击,最终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攻占伊阙,还俘虏了魏将公孙喜,而后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伊阙之战”,此战使白起一战成名,白起也因功升任国尉。

痛击楚国——楚国从此无力抗秦

在此之前,即公元前312年,秦国在丹阳、蓝田之战中大败楚国,夺取了楚国的汉中地区,楚国的国力大为削弱。秦国为了继续削弱楚国,在伊阙之战后不久,为了应对楚国合纵攻秦,秦国分别在公元前281年和280年两次以白起为主将出兵攻楚。

第一次攻楚,白起打败楚军,最后楚国以割让上庸、汉水以北土地与秦而与秦讲和。

一年之后,即公元前280年,秦国再次以白起为将发兵攻楚,在这次战役中,白起再次展示了他作为名将的谋略,他认真分析战场局势,首先他以汉北上庸之军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今襄州),而后又快速越过秦楚边境山区,他通过自断后援,断绝归路,激发秦军的战斗意志,然后分三路快速突进楚境,一路势如破竹,秦军直围楚国的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白起进攻楚国

楚国急忙调兵勤王,由于秦军自断归路,秦军战斗力这时可谓是翻翻,为了打击救援楚国都城的楚军,白起将秦军穿插到楚军背后,此战秦军大破楚军,一举攻占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并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今湖北宜昌县西南),而后向东进兵至竟陵,楚军一路溃不成军,退却到陈(今河南淮阳)。

退到陈后,当时的楚顷襄王将陈作为都城,后来楚国虽向西夺回了被秦占去的江旁15个邑,但已不能同秦抗衡。经过白起这一连串的军事打击后,楚国一蹶不振,直到最后被秦灭亡。

白起也因此战之功劳,被封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从此白起名震天下。

长平之战——赵国差点亡国

从当时的局势来看,楚国在秦国一连串军事打击之后,已经元气大伤,这时能够与秦国在军事上一争高下的就只有赵国了。赵国成为了秦国图谋天下的最大障碍,秦赵之间大战几乎不可避免,秦国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所以不久,“上党之争”就成了秦国与赵国之间大战的一个导火索。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拜范雎为相以后,实行“远交近攻”的军事外交策略,由于韩国与魏国离秦国最为接近,所以首先秦国最先进攻的国家就是是魏国和韩国。而魏国,因为早在公元前275年与秦国求和,所以秦国就把进攻的矛头指向了韩国。

公元前265年,白起率兵攻打韩国的陉城,攻下了韩国5座城,斩首五万人;公元前264年,白起攻打韩国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一年以后,白起继续进攻韩国,并攻占了韩国野王城。秦国占领这座城以后,上党郡与韩国就失去了联系,韩国国君韩桓惠王命上党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停止进攻韩国。但冯亭不愿降秦,但又怕秦国继续进攻,因为上党与赵国接壤,所以冯亭决定把上党献给赵国以此牵制秦国。赵王经不住诱惑,就接受这块烫手的山芋。

但是秦国岂能善罢甘休,我秦国牺牲将士攻下的土地,你赵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那岂不是侮辱我秦国吗?于是秦国发兵攻赵。

公元前261年,秦国大将王龁攻韩,夺取上党,然后继续发动对赵国的攻势。当然赵国也是严阵以待,赵国派出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来抵御秦国的进攻。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也是名将,他认真分析了局势,认为赵军不如秦军强悍,所以他决定不能够与秦军正面交战,应采用在长平建立防线的战法与秦军周旋。

廉颇在长平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空仓岭防线,第二道是丹河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百里石长城。三道防线东西数十里,星罗棋布,互相连接。秦军与赵军的第一次遭遇战,发生在第一道防线以西的山谷。混战中,秦军斩杀赵国前锋,迅速突破空仓岭,攻占赵军前线重镇光狼城。

赵军于空仓岭陷落后,廉颇让赵军加固南北两翼而钳制秦军深入,但是没有成功,所以空仓岭南北几十里防线西垒壁(一作西长垒)很快便完全陷落。

赵军的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以后,廉颇重新分析了形势,他认为地形因素不利于赵军,而秦军补给线却远比赵军漫长,后勤保障比赵军困难,所以他决心放弃不易防守的丹河西岸阵地,全军收缩至丹河以东第二道防线,构筑壁垒,决心以逸待劳,以图挫动秦军锐气,坚守待变。

廉颇的战术,达到了一定的成果,以后秦军无论怎么攻打都突破不了丹河防线,一致秦赵两军形成对峙局面,战争持续了三年,秦军可谓是损兵折将。

长平之战就这样成了一个消耗战,虽然秦军的战线很长,然而由于赵国远远没有秦国富裕(当时赵国的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所以赵国就拖不住了,向齐国借粮而齐国又不答应,再加上秦国的离间计,赵王就将长平之战的主将由廉颇换成了“纸上谈兵”的赵括。

赵国更换主将对抗秦军的同时,秦昭王派遣白起为长平之战的秦军主将,奔赴前线领军,并且将此事严格保密。

赵括上战场之后,鉴于赵国粮少,无法久拖的局面,立即改变了廉颇的坚守战术,改为主动向秦军进攻的战术。

白起面对赵括的战法,采取了主动迎合以迷惑赵括的方式,白起因此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赵军吸引进秦军主力构筑的袋形埋伏圈;然后从侧翼派出两支奇兵,一支为轻兵两万五千人,长途跋涉,绕到赵军背后,奇袭了赵军的最后一道防线百里石长城。

由于百里石长城所在的山脉突兀横亘于平原之上,一边通往长平前线,另一边通往赵国大后方,这样就使得长平的赵军与后方断绝。

在秦军奇袭百里石长城的同时,长平的正面战场秦军却是一副节节败退的样子。赵括被秦军的假装后退所迷惑,贸然采取进攻行动;而秦军的假意败走,只是为暗中张开两翼并设奇兵胁制赵军,楔入赵军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

赵括完全没有意识到在他的前面,是白起为他设的一个巨大的口袋型的秦军预设阵地,此时白起派出的另一支奇兵,突然出现在赵军背后,利用地形将整个袋形埋伏圈堵住,这时整支赵军陷入了包围。

赵括面对秦军的保围,也算是冷静,为了稳定军心,赵括连杀八名都尉,组织数十万赵军从各个方向轮番突击秦军包围圈,却始终不得突围。

在赵军轮番突围不成功的时候,这时白起命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由于首尾分离,粮道又被断,而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此时的赵军战势危急,只得构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

面对几十万赵军被围的局面,赵国急忙派出了军队以解救被围赵军,为了彻底的打垮赵国,当时的秦昭王下达了全国动员令,征调秦国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应战,并加封应征者爵位一级,他亲赴河内督战,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长平被围的赵军,在救援已无望的情况下,在断粮46天之后,不得不向外突围,赵军编成四队轮番向秦军突围,然而四五次都冲不出去。主将赵括不得不选取精锐部队亲自上阵,结果被乱箭射死。赵括死后,赵军已无战心,因此几十万赵军了投降秦军。

长平之战后,就面对如何处理赵军战俘的问题了,如果放回赵国,那么秦国长平之战就白打了,如果带回秦国,白起又认为,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所以白起决定将几十万赵军俘虏杀掉,于是白起使诈就把赵降卒40万全部坑杀,只留下240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

长平之战尸骨坑

整个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45万人,赵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从此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欲乘胜追击,一举将赵国灭亡,但是由于当时的秦国丞相范雎害怕白起灭赵之后的功劳超过自己,因此就劝阻了秦昭王不要急于进攻赵国,并允许赵国割地求和。而白起也因此与范雎结下了梁子。

被赐自杀——一代战神从此陨落

公元前258年,即长平之战后两年,秦国派五大夫王陵领兵攻打赵国的国都邯郸,当时白起生病,不能走动。由于赵国经过接近两年的准备和赵国军民的拼死抵抗,秦军一直无法攻下邯郸。

这时白起病愈,秦昭王欲让白起领兵攻打邯郸,而白起认为秦国没有在长平之战后,乘胜灭掉赵国,现在已经很难了,因此白起对秦昭襄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

于是改派遣王龁代替王陵,仍不能攻克,这时,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

白起听说秦军惨败的消息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秦昭襄王听说白起这句话后大怒,强令白起上邯郸前线领兵,而白起自称病重,范雎也去请求他,白起仍称病不起。

秦军兵败的消息不断从前线传来,秦昭王将秦军兵败的原因迁怒于白起,秦昭王一怒之下将白起贬为普通士兵,勒令白起即刻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不得逗留,白起一夜之间又成了平头百姓。

之后不久,白起就离开了咸阳,由于白起生病,走得很慢,刚走出不远,这时昭王与范睢等群臣商议,白起被贬,心中定然不服,与其这样,不如将其处死。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裁。

白起当时拿起剑自刎时,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过了好一会儿,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白起就自杀了。

结语:浅析白起之死

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秦国人认为白起死的很冤枉,所以很多人都很怜惜他,秦国很多乡邑地方都建祠来祭祀白起。

白起死非其罪,然而其死又有一种必然性,白起在其一生的军事生涯中可谓是建功无数,几乎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在军中的威望更是无人可比,可以说已经是功高震主了,然而他却对秦昭王显出来不尊重的态度,这是一个功高震主的臣子的大忌。作为秦国历史上有为的一位君王,秦昭王杀了白起,从君王的角度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然而,白起作为一个一生战功无数的战神级将领,就这样陨落在了历史的舞台上,不免让后人有点失落!

关注军榜 回复数字看全文

【回复3】76年前,日本人在成都偷偷拍下这段视频,看完我泪流满面!

【回复4】1996年中国差点收复台湾 让三个内鬼搅黄了

【回复5】中美南海必有一战?他的回复让14亿国人为之一振!

【回复6】别被中国的外交部'抗议'蒙了,其实背后下手“狠”着呢!

【回复7】几年前中国一次秘密军事试验 令美军至今胆寒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为秦国武力一统天下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历史记载,白起一生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加起来大概大小战役70余战,从没有败绩!

战神:白起

在秦国与韩魏伊阙之战中,白起一举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而后又大破楚军,攻入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在秦赵长平之战中,又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的先例,此战也奠定了白起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  。

梁启超先生曾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200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也就是说在战国时期,七国之间的战争,大概死亡的官兵有200多万人,而其中的100多万人,就是在白起指挥的战役中战死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功勋赫赫的战将,晚年却落得一个被君王赐死而自杀的结局。这样的结局让无数后人看了多少都有一点惋惜。那么我们不得疑惑,白起为秦国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为何当时的秦昭襄王为何要将白起赐死?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白起波澜壮阔而又哀婉的一生!

伊阙之战——一战成名

白起是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人,历史也没记载他的出生年月,所以不知道白起什么时候出生。只是大概知道白起出生的时候,秦国已经过了“商鞅变法”几十年(商鞅变法始于公元前356年),国力可谓是非常强大了。这时的秦国君王是秦国的秦昭王,而秦昭王又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这样就为平民出生的白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95年,即秦昭王十二年,秦国任命穰侯魏冉为丞相,在魏冉的辅佐下,秦昭王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战略,所以,此刻,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

白起原是秦国的平民,在秦国军功爵制之下,白起在战争中不断成长,成为了秦国的一名将领。秦昭王十三年(即公元前294年),白起被任命为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这是白起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

公元前293年,韩国与魏国联手,准备将秦国的函谷关扼守住,这样就可以阻止秦国的东进;秦国为了了打破这一局面,发动了积极的军事进攻。秦昭王在魏冉的推荐下,任命白起为这次军事行动的主将。

伊阙之战形式图

白起,作为这次军事行动的指挥官,认真分析战场局势,鉴于秦军的兵力不及韩魏联军的一半,他认为不应与韩魏的联军正面交锋,所以他采取了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首先他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并多次派兵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就这样白起慢慢将韩魏联军主力包围于伊阙。

在伊阙决战时,白起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当先出击的弱点,首先以少量兵力钳制联军的主力韩军,而以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这时,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即惨败。魏军的溃败使韩军震慑,且韩军翼侧暴露,又遭秦军夹击,相继溃败而逃。这时白起乘胜挥师追击,最终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攻占伊阙,还俘虏了魏将公孙喜,而后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伊阙之战”,此战使白起一战成名,白起也因功升任国尉。

痛击楚国——楚国从此无力抗秦

在此之前,即公元前312年,秦国在丹阳、蓝田之战中大败楚国,夺取了楚国的汉中地区,楚国的国力大为削弱。秦国为了继续削弱楚国,在伊阙之战后不久,为了应对楚国合纵攻秦,秦国分别在公元前281年和280年两次以白起为主将出兵攻楚。

第一次攻楚,白起打败楚军,最后楚国以割让上庸、汉水以北土地与秦而与秦讲和。

一年之后,即公元前280年,秦国再次以白起为将发兵攻楚,在这次战役中,白起再次展示了他作为名将的谋略,他认真分析战场局势,首先他以汉北上庸之军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今襄州),而后又快速越过秦楚边境山区,他通过自断后援,断绝归路,激发秦军的战斗意志,然后分三路快速突进楚境,一路势如破竹,秦军直围楚国的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白起进攻楚国

楚国急忙调兵勤王,由于秦军自断归路,秦军战斗力这时可谓是翻翻,为了打击救援楚国都城的楚军,白起将秦军穿插到楚军背后,此战秦军大破楚军,一举攻占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并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今湖北宜昌县西南),而后向东进兵至竟陵,楚军一路溃不成军,退却到陈(今河南淮阳)。

退到陈后,当时的楚顷襄王将陈作为都城,后来楚国虽向西夺回了被秦占去的江旁15个邑,但已不能同秦抗衡。经过白起这一连串的军事打击后,楚国一蹶不振,直到最后被秦灭亡。

白起也因此战之功劳,被封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从此白起名震天下。

长平之战——赵国差点亡国

从当时的局势来看,楚国在秦国一连串军事打击之后,已经元气大伤,这时能够与秦国在军事上一争高下的就只有赵国了。赵国成为了秦国图谋天下的最大障碍,秦赵之间大战几乎不可避免,秦国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所以不久,“上党之争”就成了秦国与赵国之间大战的一个导火索。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拜范雎为相以后,实行“远交近攻”的军事外交策略,由于韩国与魏国离秦国最为接近,所以首先秦国最先进攻的国家就是是魏国和韩国。而魏国,因为早在公元前275年与秦国求和,所以秦国就把进攻的矛头指向了韩国。

公元前265年,白起率兵攻打韩国的陉城,攻下了韩国5座城,斩首五万人;公元前264年,白起攻打韩国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一年以后,白起继续进攻韩国,并攻占了韩国野王城。秦国占领这座城以后,上党郡与韩国就失去了联系,韩国国君韩桓惠王命上党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停止进攻韩国。但冯亭不愿降秦,但又怕秦国继续进攻,因为上党与赵国接壤,所以冯亭决定把上党献给赵国以此牵制秦国。赵王经不住诱惑,就接受这块烫手的山芋。

但是秦国岂能善罢甘休,我秦国牺牲将士攻下的土地,你赵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那岂不是侮辱我秦国吗?于是秦国发兵攻赵。

公元前261年,秦国大将王龁攻韩,夺取上党,然后继续发动对赵国的攻势。当然赵国也是严阵以待,赵国派出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来抵御秦国的进攻。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也是名将,他认真分析了局势,认为赵军不如秦军强悍,所以他决定不能够与秦军正面交战,应采用在长平建立防线的战法与秦军周旋。

廉颇在长平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空仓岭防线,第二道是丹河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百里石长城。三道防线东西数十里,星罗棋布,互相连接。秦军与赵军的第一次遭遇战,发生在第一道防线以西的山谷。混战中,秦军斩杀赵国前锋,迅速突破空仓岭,攻占赵军前线重镇光狼城。

赵军于空仓岭陷落后,廉颇让赵军加固南北两翼而钳制秦军深入,但是没有成功,所以空仓岭南北几十里防线西垒壁(一作西长垒)很快便完全陷落。

赵军的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以后,廉颇重新分析了形势,他认为地形因素不利于赵军,而秦军补给线却远比赵军漫长,后勤保障比赵军困难,所以他决心放弃不易防守的丹河西岸阵地,全军收缩至丹河以东第二道防线,构筑壁垒,决心以逸待劳,以图挫动秦军锐气,坚守待变。

廉颇的战术,达到了一定的成果,以后秦军无论怎么攻打都突破不了丹河防线,一致秦赵两军形成对峙局面,战争持续了三年,秦军可谓是损兵折将。

长平之战就这样成了一个消耗战,虽然秦军的战线很长,然而由于赵国远远没有秦国富裕(当时赵国的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所以赵国就拖不住了,向齐国借粮而齐国又不答应,再加上秦国的离间计,赵王就将长平之战的主将由廉颇换成了“纸上谈兵”的赵括。

赵国更换主将对抗秦军的同时,秦昭王派遣白起为长平之战的秦军主将,奔赴前线领军,并且将此事严格保密。

赵括上战场之后,鉴于赵国粮少,无法久拖的局面,立即改变了廉颇的坚守战术,改为主动向秦军进攻的战术。

白起面对赵括的战法,采取了主动迎合以迷惑赵括的方式,白起因此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赵军吸引进秦军主力构筑的袋形埋伏圈;然后从侧翼派出两支奇兵,一支为轻兵两万五千人,长途跋涉,绕到赵军背后,奇袭了赵军的最后一道防线百里石长城。

由于百里石长城所在的山脉突兀横亘于平原之上,一边通往长平前线,另一边通往赵国大后方,这样就使得长平的赵军与后方断绝。

在秦军奇袭百里石长城的同时,长平的正面战场秦军却是一副节节败退的样子。赵括被秦军的假装后退所迷惑,贸然采取进攻行动;而秦军的假意败走,只是为暗中张开两翼并设奇兵胁制赵军,楔入赵军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

赵括完全没有意识到在他的前面,是白起为他设的一个巨大的口袋型的秦军预设阵地,此时白起派出的另一支奇兵,突然出现在赵军背后,利用地形将整个袋形埋伏圈堵住,这时整支赵军陷入了包围。

赵括面对秦军的保围,也算是冷静,为了稳定军心,赵括连杀八名都尉,组织数十万赵军从各个方向轮番突击秦军包围圈,却始终不得突围。

在赵军轮番突围不成功的时候,这时白起命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由于首尾分离,粮道又被断,而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此时的赵军战势危急,只得构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

面对几十万赵军被围的局面,赵国急忙派出了军队以解救被围赵军,为了彻底的打垮赵国,当时的秦昭王下达了全国动员令,征调秦国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应战,并加封应征者爵位一级,他亲赴河内督战,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长平被围的赵军,在救援已无望的情况下,在断粮46天之后,不得不向外突围,赵军编成四队轮番向秦军突围,然而四五次都冲不出去。主将赵括不得不选取精锐部队亲自上阵,结果被乱箭射死。赵括死后,赵军已无战心,因此几十万赵军了投降秦军。

长平之战后,就面对如何处理赵军战俘的问题了,如果放回赵国,那么秦国长平之战就白打了,如果带回秦国,白起又认为,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所以白起决定将几十万赵军俘虏杀掉,于是白起使诈就把赵降卒40万全部坑杀,只留下240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

长平之战尸骨坑

整个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45万人,赵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从此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欲乘胜追击,一举将赵国灭亡,但是由于当时的秦国丞相范雎害怕白起灭赵之后的功劳超过自己,因此就劝阻了秦昭王不要急于进攻赵国,并允许赵国割地求和。而白起也因此与范雎结下了梁子。

被赐自杀——一代战神从此陨落

公元前258年,即长平之战后两年,秦国派五大夫王陵领兵攻打赵国的国都邯郸,当时白起生病,不能走动。由于赵国经过接近两年的准备和赵国军民的拼死抵抗,秦军一直无法攻下邯郸。

这时白起病愈,秦昭王欲让白起领兵攻打邯郸,而白起认为秦国没有在长平之战后,乘胜灭掉赵国,现在已经很难了,因此白起对秦昭襄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

于是改派遣王龁代替王陵,仍不能攻克,这时,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

白起听说秦军惨败的消息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秦昭襄王听说白起这句话后大怒,强令白起上邯郸前线领兵,而白起自称病重,范雎也去请求他,白起仍称病不起。

秦军兵败的消息不断从前线传来,秦昭王将秦军兵败的原因迁怒于白起,秦昭王一怒之下将白起贬为普通士兵,勒令白起即刻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不得逗留,白起一夜之间又成了平头百姓。

之后不久,白起就离开了咸阳,由于白起生病,走得很慢,刚走出不远,这时昭王与范睢等群臣商议,白起被贬,心中定然不服,与其这样,不如将其处死。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裁。

白起当时拿起剑自刎时,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过了好一会儿,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白起就自杀了。

结语:浅析白起之死

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秦国人认为白起死的很冤枉,所以很多人都很怜惜他,秦国很多乡邑地方都建祠来祭祀白起。

白起死非其罪,然而其死又有一种必然性,白起在其一生的军事生涯中可谓是建功无数,几乎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在军中的威望更是无人可比,可以说已经是功高震主了,然而他却对秦昭王显出来不尊重的态度,这是一个功高震主的臣子的大忌。作为秦国历史上有为的一位君王,秦昭王杀了白起,从君王的角度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然而,白起作为一个一生战功无数的战神级将领,就这样陨落在了历史的舞台上,不免让后人有点失落!

关注军榜 回复数字看全文

【回复3】76年前,日本人在成都偷偷拍下这段视频,看完我泪流满面!

【回复4】1996年中国差点收复台湾 让三个内鬼搅黄了

【回复5】中美南海必有一战?他的回复让14亿国人为之一振!

【回复6】别被中国的外交部'抗议'蒙了,其实背后下手“狠”着呢!

【回复7】几年前中国一次秘密军事试验 令美军至今胆寒


    相关文章

    白起虽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但战国还有一位名将却远超白起!

    文/渊渊 一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李牧与廉颇,白起毫无疑问位列四大名将之首.关于白起的功绩与能力无需多说,一生作战无败绩,乃当时战国中后期时代军事界的"独孤求败".秦国自商鞅变法到统一天下的军事战争中,历史有记载的 ...

    古代名将前八强:没孙膑项羽,有四位常胜将军,第一位尽人皆知

    中华五千年历史,名将林立,猛将如云,他们叱咤风云,在历史上写下了不朽篇章.唐代以后,兵家对古代名将战法精心研究,同时排出古代名将前八强.这八位被认为是古代名将中的佼佼者,因而一直被后世后家推崇.在古代名将前八强中,没有我们所熟知的孙膑.项羽 ...

    秦始皇灭六国功劳最大的四大猛将 战神白起都不能排第一

    公元前230年,以秦国攻打韩国为标志,秦始皇统一战争拉开帷幕.到公元前221年灭掉齐国为止,秦始皇灭掉六国的战争,持续了差不多10年之久.六国覆灭的先后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 10年间,秦国出动了不少能征善战的猛将,为统一之战立下了 ...

    纸上谈兵论赵括

    赵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熟读兵书,但不晓活用.于长平之战后期代替廉颇担任赵军主帅,由于指挥错误而使得赵军全军覆没,自己也冲阵战死,赵军四十万人尽数被秦将白起活埋.--摘自百度百科 千百年来,人们一谈到纸上谈兵就会提到赵 ...

    先秦军事与战争论文

    先秦军制与战争 --长平之战 学院:商学院 专业:注会 学号:130608202 姓名:赵小立 序言 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此间,社会的动荡与兼并战争 ...

    中国古代军事家(详)

    中国古代军事家 孙武---春秋时期齐国人 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 ...

    春秋战国名将

    春秋战国名将 [日期:2008-05-02]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大黄金时代,这个时代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爆炸,出现了许多的思想流派,他们影响深远.同时在诸侯众国的无数战争中,也涌现出 ...

    [品论]黄歇(春申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三国 ↑↑↑点击图标查看热推文章<中国古代七宗惊天谜案> 回复三国名将的名字可以看到他的故事 关注后回复以下红色关键字可使用说三国的各项功能 LS - 读历史文章 | 火凤燎原 - 看火凤漫画 BBS - 论坛讨论 | TV1 ...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篇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列举几个 1.纸上谈兵--赵括(战国赵):形容只会按照书本生搬硬套,不能联系实际. 2.老马识途--管仲(春秋):比喻做事很有经验 3.围魏救赵--孙膑 4.负荆请罪--廉颇(战国赵):比喻诚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