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中国文学 笔记小说之先驱--刘义庆

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读其寓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主持撰写的一部笔记小说,它主要记载两汉魏晋时代一些人物的轶闻琐事。这种“琐言”体小说,创始于西汉刘向,而盛行于魏晋,西晋郭颁撰《魏晋世语》、东晋袁宏撰《名士传》、裴启撰《语林》、郭澄之撰《郭子》,然而这些书皆已散佚。刘义庆《世说新语》是集其大成者,且全书完整地保存下来,因此非常珍贵。

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本人才学不高,但是喜欢“招聚文学之士”,因此,《世说新语》可能是他主持,由他的门客们集体撰写的。原书8 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刘孝标注本作10卷,今传本皆为3 卷,系经宋人晏殊等删并。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不仅在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是历代学子文人案头必备之书。

今本《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主要是记汉末、魏晋以来300 年间士大夫们的言谈轶事,重点记东晋这100年间的人事。《世说新语》主要的思想价值在于通过对汉末至东晋年间士大夫们言谈轶事的纪实性描写,记录汉魏两晋士人心态的发展历程,反映玄学思潮的勃兴。透过这个窗口,人们可以察知汉末至魏晋这300 年间社会政治、思想道德观念、风俗人情演变的实际情况。

《世说新语》全面记录了士人个性意识觉醒的过程及其种种表现。这个觉醒过程肇始于东汉末年的名士。当时的名士是在儒学正统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士人。他们本是对汉朝忠心耿耿,只因对朝廷不满,敢于议论朝政,结果受到宦官势力的打击和迫害。迫害虽促使他们与大一统政权疏离,另一方面,却提高了他们在士人中的声望,他们成了众人崇拜的名士,更加意气风发,指斥朝廷,品评人物,成了舆论的中心。

魏晋时代士人的心态受社会政治状况和玄学思想两方面的影响,在汉末个性解放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魏晋社会状况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战乱频繁,人命如草芥,人们开始反思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敏感的士人更是如此,于是感叹人生无常、生命短促成了时代的主旋律。二、魏晋两朝政治的黑暗腐败更甚于东汉末年。魏晋两朝的君主本来得国不正,篡弑夺位本身与传统观念是对立的,因此他们自身都是名教的叛逆者。当名士们也效法统治者纵情任性、旷达放羁,而危及他们的统治时,他们又借名教的名义把士人杀掉。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士人们由东汉末年的清议转为清谈,又由清谈转为谈玄。他们不再谈政治,而是谈“易”,谈“志”,谈“庄”(即所谓“三玄”),其核心内容即是顺应自然。理性已经崩塌,名教成了虚伪,人性便显露出来。于是追求个性自由发展,注重自我,注重感情,狂简旷达,纵性任情,追求享乐成了士人的理想和目标。玄学即是这种社会思潮的理论升华。

东汉末年到东晋这300 年间,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是中国社会最黑暗,老百姓生活最痛苦的时期,痛苦需要解脱,于是道教产生了,佛教也于此时传入中国。随着中央政权的崩溃,儒学的统治地位也结束了,道家、名家、法家等各家的思想重新活跃起来。士人的思想得到解放,他们通过对现实、人生的反思,建立起一种融道家、儒家、名家、佛家为一体的新的思想体系———玄学。“玄”是黑色,又有微妙、神秘等意。《世说新语。文学》记载了乐广谈玄的事例,乐广用辩“至”的名的方法,来析“至”的理。除了名理之外,玄学还涉及到有无、本末、体用、才性、言意,以至养生、声无哀乐等诸多命题,所有这些问题,实质上都是现实生活中名教与自然发生剧烈矛盾冲突的产物。“玄”学思潮的出现,乃是汉末以来士人心态转向自我的产物,是对于个性觉醒和由这觉醒而引发的种种问题的理论阐释。“(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魏晋时代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在各方面:因为宇宙的无穷,而感叹人生短暂、无常是一种表现;因人生短暂,而纵欲、而及时行乐也是一种表现;旷达、轻脱也是一种表现。魏晋人士对自我人性的发现是前所未有的。在《世说新语》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诸般展露,从高尚的“德行”,到卑鄙的情欲,如“假谲”、“汰侈”、“谗险”、“俭啬”等等。它告诉人们人性有善有恶,有好有坏,人的个性和感情世界丰富无比。在《世说新语》里,人们还第一次发现了自身的人体美:

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容止》)

人们不仅发现了自身的美,同时也发现了自然山水的美: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言语》)

魏晋时代又是人的审美意识大发展和文学自觉意识形成的时代。

《世说新语》因为展开对人的个性的全面描写而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开创了“志人”这一文言小说流派,还以玄远隽永的叙事语言、生动传神的白描手法为《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白话长篇小说提供了艺术经验。《世说新语》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宝库。

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读其寓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主持撰写的一部笔记小说,它主要记载两汉魏晋时代一些人物的轶闻琐事。这种“琐言”体小说,创始于西汉刘向,而盛行于魏晋,西晋郭颁撰《魏晋世语》、东晋袁宏撰《名士传》、裴启撰《语林》、郭澄之撰《郭子》,然而这些书皆已散佚。刘义庆《世说新语》是集其大成者,且全书完整地保存下来,因此非常珍贵。

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本人才学不高,但是喜欢“招聚文学之士”,因此,《世说新语》可能是他主持,由他的门客们集体撰写的。原书8 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刘孝标注本作10卷,今传本皆为3 卷,系经宋人晏殊等删并。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不仅在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是历代学子文人案头必备之书。

今本《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主要是记汉末、魏晋以来300 年间士大夫们的言谈轶事,重点记东晋这100年间的人事。《世说新语》主要的思想价值在于通过对汉末至东晋年间士大夫们言谈轶事的纪实性描写,记录汉魏两晋士人心态的发展历程,反映玄学思潮的勃兴。透过这个窗口,人们可以察知汉末至魏晋这300 年间社会政治、思想道德观念、风俗人情演变的实际情况。

《世说新语》全面记录了士人个性意识觉醒的过程及其种种表现。这个觉醒过程肇始于东汉末年的名士。当时的名士是在儒学正统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士人。他们本是对汉朝忠心耿耿,只因对朝廷不满,敢于议论朝政,结果受到宦官势力的打击和迫害。迫害虽促使他们与大一统政权疏离,另一方面,却提高了他们在士人中的声望,他们成了众人崇拜的名士,更加意气风发,指斥朝廷,品评人物,成了舆论的中心。

魏晋时代士人的心态受社会政治状况和玄学思想两方面的影响,在汉末个性解放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魏晋社会状况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战乱频繁,人命如草芥,人们开始反思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敏感的士人更是如此,于是感叹人生无常、生命短促成了时代的主旋律。二、魏晋两朝政治的黑暗腐败更甚于东汉末年。魏晋两朝的君主本来得国不正,篡弑夺位本身与传统观念是对立的,因此他们自身都是名教的叛逆者。当名士们也效法统治者纵情任性、旷达放羁,而危及他们的统治时,他们又借名教的名义把士人杀掉。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士人们由东汉末年的清议转为清谈,又由清谈转为谈玄。他们不再谈政治,而是谈“易”,谈“志”,谈“庄”(即所谓“三玄”),其核心内容即是顺应自然。理性已经崩塌,名教成了虚伪,人性便显露出来。于是追求个性自由发展,注重自我,注重感情,狂简旷达,纵性任情,追求享乐成了士人的理想和目标。玄学即是这种社会思潮的理论升华。

东汉末年到东晋这300 年间,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是中国社会最黑暗,老百姓生活最痛苦的时期,痛苦需要解脱,于是道教产生了,佛教也于此时传入中国。随着中央政权的崩溃,儒学的统治地位也结束了,道家、名家、法家等各家的思想重新活跃起来。士人的思想得到解放,他们通过对现实、人生的反思,建立起一种融道家、儒家、名家、佛家为一体的新的思想体系———玄学。“玄”是黑色,又有微妙、神秘等意。《世说新语。文学》记载了乐广谈玄的事例,乐广用辩“至”的名的方法,来析“至”的理。除了名理之外,玄学还涉及到有无、本末、体用、才性、言意,以至养生、声无哀乐等诸多命题,所有这些问题,实质上都是现实生活中名教与自然发生剧烈矛盾冲突的产物。“玄”学思潮的出现,乃是汉末以来士人心态转向自我的产物,是对于个性觉醒和由这觉醒而引发的种种问题的理论阐释。“(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魏晋时代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在各方面:因为宇宙的无穷,而感叹人生短暂、无常是一种表现;因人生短暂,而纵欲、而及时行乐也是一种表现;旷达、轻脱也是一种表现。魏晋人士对自我人性的发现是前所未有的。在《世说新语》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诸般展露,从高尚的“德行”,到卑鄙的情欲,如“假谲”、“汰侈”、“谗险”、“俭啬”等等。它告诉人们人性有善有恶,有好有坏,人的个性和感情世界丰富无比。在《世说新语》里,人们还第一次发现了自身的人体美:

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容止》)

人们不仅发现了自身的美,同时也发现了自然山水的美: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言语》)

魏晋时代又是人的审美意识大发展和文学自觉意识形成的时代。

《世说新语》因为展开对人的个性的全面描写而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开创了“志人”这一文言小说流派,还以玄远隽永的叙事语言、生动传神的白描手法为《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白话长篇小说提供了艺术经验。《世说新语》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宝库。


    相关文章

    世说新语--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读书心得交流 一部名士的教科书--<世说新语> 瑞安市实验小学 黄 妙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时的刘义庆和他的门下文人编撰而成.刘义庆袭封临川王,为人简约恬淡,爱好文学,所以他有能力编撰此书.南朝梁刘孝标为此书作注,由 ...

    中国文学·卷首语

    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取决于这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取决于他的阅读力量.因此一个不善于阅读的民族绝对不会成为一个有精神力量的民族,也绝对不会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民族. 卷帙浩繁的文学殿堂里领 ...

    中外文学常识159条

    中外文学常识159条 中国作家作品 (一)春秋时代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雌><氓>.<伐植>.<硕鼠>.< ...

    古今中外文学常识160条

    本图书由www.txtpop.cn为您整理制作,更多txt好书 敬请登录www.txtpop.cn 中外文学常识159条 中国作家作品 (一)春秋时代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 ...

    层出不穷的小说

    第一章 层出不穷的小说 一.神话和寓言--小说的源头 (一)想象奇特的神话传说 黄帝战刑天的传说 传说上古时代,有一个巨人叫刑天,他是天帝炎帝的臣子.后来黄帝带领族人推翻了炎帝的统治,并把炎帝驱赶到了南方.炎帝忍气吞声,不愿和黄帝发生战争, ...

    编导_艺考_文学常识_部分

    文学常识 必背 一,<诗经>要点 ① 分为: 赋 比 兴 风 雅 颂 ②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泉(<楚辞>是浪漫主义的源泉) ③ 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原名<诗>又称 诗三百 春秋至战国时代的诸 ...

    中国古代寓言述论

    作者:干天全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7年03期 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在世界寓言史上也有显著地位.中国.希腊和印度被世界文坛公认为寓言的三大发祥地. 自先秦到清末,有许多寓言作品问世并产生深刻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1-4

    人教版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一.<散步> 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 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重庆人.1966年初中毕业, ...

    魏晋人物品评与诗话之滥觞--中国文学网

    张海明 内容提要 关于诗话之起源,主要有源自钟嵘<诗品>说和源自唐人<本事诗>说两种.两说皆不无道理,但从宋初诗话之体例.内容与形成过程来看,魏晋人物品评.雅谈及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小说的影响似更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