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余弦定理的变式解题

浅谈正、余弦定理的变式教学

山东省寿光市现代中学 孙建平(262700)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提升。数学的教学不应局限于一个狭窄的课本知识领域里,应该让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个性品质的形成能力。这就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一个的宽松环境,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利用课本知识的举一反三,应用数学的“变式教学”,所谓“变式”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与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这也是很多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做的一项工作。在教学中如对课本上的例题或课后习题进行变式,对教师解决以上问题会有所帮助。下面我针对正、余弦定理在解题时的变式应用,举例说明怎样运用“正、余弦定理变式”灵活解题:

一、正弦定理的常见几种变形:

在新知识教学中,精心设计铺垫性变式题组,既体现在知识、思维上的铺垫,又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来同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

a sin A c sin C b sin B =, =, =或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 b sin B a sin A c sin C

cos A b 4==,且c =10,则a =b =. 例1、在∆ABC 中,cos B a 3

b sin B cos A sin B =解析:由正弦定理的变形1,得=, ∴, a sin A cos B sin A

∴sin A cos A =sin B cos B ,即sin 2A =sin 2B , 变形1、

⎧a 2+b 2=10 又∵a ≠b ,∴A +B =,∴在Rt ∆ABC 中,由⎨ 2⎩b :a =4:3π

解得,a =6, b =8.

点评:本例应用正弦定理的变形1,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进而求解.

变形2、a =2R sin A , b =2R sin B , c =2R sin C (其中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例2、在∆ABC 中,sin A =2sin B cos C ,sin A =sin B +sin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析:由sin A =sin B +sin C ,利用正弦定理,得a =b +c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A =90, 0222222222

∴B +C =900, B =900-C ,∴sin B =cos C .

∴由sin A =2sin B cos C ,可得1=2sin B ,

∴sin B =

200(sin B =舍去),∴B =45 则C =45,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评:本题中先根据正弦定理的变形a =2R sin A , b =2R sin B , c =2R sin C ,得到∆ABC 为直角三角形,从而再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这组变式题组是围绕解分式不等式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旧知到新知逐步过渡,还有为" 学有余力" 的学生专门设置的综合提升题,以解决他们" 吃不饱" 的问题。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才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余弦定理的常见几种变形:

传统讲课法中,教师把公式、定理的结论、推导过程、适用条件、适用题型原原本本地讲给学生听,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听不懂,上课睡觉就成了经常发生的现象。变式教学主要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后,其结果怎样、或如何解决都要学生做出回答,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再加上题目具有一定的梯度,人人都能动手,所以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b 2+c 2-a 2a 2+c 2-b 2a 2+b 2-c 2

,cos B =,cos C =变形1:cos A = 2bc 2ac 2ab

例3、⑴在∆ABC 中,如果(a +b +c )(b +c -a )=3bc ,则A 等于( )

A 、150 B 、120 C 、60 D 、30

解析:由题意,得b +c -a =bc 2220000

b 2+c 2-a 21=,∴A =600,故答案选C. ∴cos A =2bc 2

⑵在∆ABC 中,求b ⋅cos C +c ⋅cos B 的值.

a 2+b 2-c 2a 2+c 2-b 2

+c ⋅解析:由余弦定理,得b ⋅cos C +c ⋅cos B =b ⋅ 2ab 2ac

整理得:b ⋅cos C +c ⋅cos B =a .

点评:本例中根据余弦定理的变形1,将问题化为代数式的运算,从而求解之. 变形2、sin A =sin B +sin C -2sin B sin C cos A

例4

、求sin 20+cos 80cos80的值.

解析:对照余弦定理的变式2,可将原式化为:

202000222

sin 2200+sin 2100-2⋅(200sin100

1

4 =sin 2200+sin 2100-2sin 200sin100cos1500=sin 21500=

点评:对于余弦定理的变形2,不但在三角形中是成立的而且只要是三个角满足形式A +B +C =π,则sin 2A =sin 2B +sin 2C -2sin B sin C cos A 是恒成立的. 通过这一组变式题型的训练,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变式教学中更明确、具体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命题,要指导学生解题,要组织学生展示解题的结果和进行讨论辨析,还要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这样,课堂的进程完全掌控在教师的手中,真正地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正、余弦定理变形肢的综合应用:

例5、⑴在∆ABC 中,角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 b , c ,A =60, b =12,∆ABC 的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10解析:由A =60, b =

12,S =bc sin A =, 2面积为S =,则

∴c =12,由余弦定理可得:a =b +c -

2bc cos A ,得a =222

a +b +c a ==12. sin A +sin B +sin C sin A

⑵已知∆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4:3:2,求cos B 的值.

解析:由题意sin A :sin B :sin C =4:3:2,

根据正弦定理的变形,得a :b :c =4:3:2 ∴

不妨令a =4t , b =3t , c =2t (t >0)

a 2+c 2-b 216t 2+4t 2-9t 211==. ∴由余弦定理的变形,得cos B =2ac 16t 216

点评:这组变式题目的设置, 除了解决单个的数学问题外 ,通过几个问题的前后联系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变化 ,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 ,以达到对问题本质的了解、问题规律的掌握、知识技能的巩固、思维的拓展与迁移等目的 .这种题组并不是几个独立数学问题的简单组合 ,而是注重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它们的解决能启示一种客观规律 ,能引导与启发学生掌握这种规律

浅谈正、余弦定理的变式教学

山东省寿光市现代中学 孙建平(262700)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提升。数学的教学不应局限于一个狭窄的课本知识领域里,应该让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个性品质的形成能力。这就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一个的宽松环境,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利用课本知识的举一反三,应用数学的“变式教学”,所谓“变式”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与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这也是很多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做的一项工作。在教学中如对课本上的例题或课后习题进行变式,对教师解决以上问题会有所帮助。下面我针对正、余弦定理在解题时的变式应用,举例说明怎样运用“正、余弦定理变式”灵活解题:

一、正弦定理的常见几种变形:

在新知识教学中,精心设计铺垫性变式题组,既体现在知识、思维上的铺垫,又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来同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

a sin A c sin C b sin B =, =, =或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 b sin B a sin A c sin C

cos A b 4==,且c =10,则a =b =. 例1、在∆ABC 中,cos B a 3

b sin B cos A sin B =解析:由正弦定理的变形1,得=, ∴, a sin A cos B sin A

∴sin A cos A =sin B cos B ,即sin 2A =sin 2B , 变形1、

⎧a 2+b 2=10 又∵a ≠b ,∴A +B =,∴在Rt ∆ABC 中,由⎨ 2⎩b :a =4:3π

解得,a =6, b =8.

点评:本例应用正弦定理的变形1,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进而求解.

变形2、a =2R sin A , b =2R sin B , c =2R sin C (其中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例2、在∆ABC 中,sin A =2sin B cos C ,sin A =sin B +sin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析:由sin A =sin B +sin C ,利用正弦定理,得a =b +c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A =90, 0222222222

∴B +C =900, B =900-C ,∴sin B =cos C .

∴由sin A =2sin B cos C ,可得1=2sin B ,

∴sin B =

200(sin B =舍去),∴B =45 则C =45,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评:本题中先根据正弦定理的变形a =2R sin A , b =2R sin B , c =2R sin C ,得到∆ABC 为直角三角形,从而再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这组变式题组是围绕解分式不等式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旧知到新知逐步过渡,还有为" 学有余力" 的学生专门设置的综合提升题,以解决他们" 吃不饱" 的问题。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才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余弦定理的常见几种变形:

传统讲课法中,教师把公式、定理的结论、推导过程、适用条件、适用题型原原本本地讲给学生听,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听不懂,上课睡觉就成了经常发生的现象。变式教学主要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后,其结果怎样、或如何解决都要学生做出回答,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再加上题目具有一定的梯度,人人都能动手,所以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b 2+c 2-a 2a 2+c 2-b 2a 2+b 2-c 2

,cos B =,cos C =变形1:cos A = 2bc 2ac 2ab

例3、⑴在∆ABC 中,如果(a +b +c )(b +c -a )=3bc ,则A 等于( )

A 、150 B 、120 C 、60 D 、30

解析:由题意,得b +c -a =bc 2220000

b 2+c 2-a 21=,∴A =600,故答案选C. ∴cos A =2bc 2

⑵在∆ABC 中,求b ⋅cos C +c ⋅cos B 的值.

a 2+b 2-c 2a 2+c 2-b 2

+c ⋅解析:由余弦定理,得b ⋅cos C +c ⋅cos B =b ⋅ 2ab 2ac

整理得:b ⋅cos C +c ⋅cos B =a .

点评:本例中根据余弦定理的变形1,将问题化为代数式的运算,从而求解之. 变形2、sin A =sin B +sin C -2sin B sin C cos A

例4

、求sin 20+cos 80cos80的值.

解析:对照余弦定理的变式2,可将原式化为:

202000222

sin 2200+sin 2100-2⋅(200sin100

1

4 =sin 2200+sin 2100-2sin 200sin100cos1500=sin 21500=

点评:对于余弦定理的变形2,不但在三角形中是成立的而且只要是三个角满足形式A +B +C =π,则sin 2A =sin 2B +sin 2C -2sin B sin C cos A 是恒成立的. 通过这一组变式题型的训练,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变式教学中更明确、具体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命题,要指导学生解题,要组织学生展示解题的结果和进行讨论辨析,还要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这样,课堂的进程完全掌控在教师的手中,真正地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正、余弦定理变形肢的综合应用:

例5、⑴在∆ABC 中,角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 b , c ,A =60, b =12,∆ABC 的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10解析:由A =60, b =

12,S =bc sin A =, 2面积为S =,则

∴c =12,由余弦定理可得:a =b +c -

2bc cos A ,得a =222

a +b +c a ==12. sin A +sin B +sin C sin A

⑵已知∆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4:3:2,求cos B 的值.

解析:由题意sin A :sin B :sin C =4:3:2,

根据正弦定理的变形,得a :b :c =4:3:2 ∴

不妨令a =4t , b =3t , c =2t (t >0)

a 2+c 2-b 216t 2+4t 2-9t 211==. ∴由余弦定理的变形,得cos B =2ac 16t 216

点评:这组变式题目的设置, 除了解决单个的数学问题外 ,通过几个问题的前后联系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变化 ,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 ,以达到对问题本质的了解、问题规律的掌握、知识技能的巩固、思维的拓展与迁移等目的 .这种题组并不是几个独立数学问题的简单组合 ,而是注重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它们的解决能启示一种客观规律 ,能引导与启发学生掌握这种规律


    相关文章

    数学余弦定理

    一.正弦定理 1.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 b c . ==sin A sin B sin C 2. 正弦定理的变形 R n i s A b ,2n R i =s B c 2n i s R ,=C 变形 ...

    高中数学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一) 复习指导 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 基础知识 1. 三角形中的有关公式 (1)内角 ...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学反思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学反思 我对教学所持的观念是: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要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是 ...

    解三角形复习资料

    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 一.知识必备: 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如图,在△ABC中,C=90°,AB=c,AC=b,BC=a.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

    向量法解线面角与二面角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二面角的平面角与半平面法向量的关系,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简单问题.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与推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 ...

    解三角中根据方程求边或角题型分析

    解三角第一问快速入门 必备知识:① sin A ⇔sin(π-B -C ) ⇔sin(B +C ) sin B ⇔sin(π-A -C ) ⇔sin(A +C ) sin C ⇔sin(π-A -B ) ⇔sin(A +B ) 在∆ABC ...

    五法求二面角

    二面角 一. 定义法: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 ...

    三角函数解题方法总结

    首先一定要记住的公式 一. 诱导公式.图记法 二. 当然.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是哪个角比哪个角是基础 三. 倒数关系:不常用sin α=1/secα-cos -csc -.tan -cot 四. 平方关系:sin ²+cos ²=1(重 ...

    余弦定理教学设计

    <余弦定理>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 版<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 第一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一节约4课时,2课时通过探究证明正弦定理,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2课时通 ...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1

    三角形的形状的判定 浙江奉化江口中学(315504)毛显勇 在三角函数及向量应用中,有关三角形的形状的判定,在教材中既没有直接的例题,也没有相应的练习题和习题,而此类型的题又是经常碰到的,所以教师不能只作一些范例的讲解,而应对知识作一种较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