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提纲

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知识要点

第四单元 分清是非

第11课 心中要有杆“秤”

一、追求公平

1、公平的含义: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2、公平待人的意义:

①对社会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 ②对个人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

3、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如何正确认识公平问题?) ①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②我们一方面要努力追求公平,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而尽我们所能;另一方面要学会接受,学会宽容,学会泰然处之。 ③我们在要求别人对我们公平的同时,也要公平地对待他人。

4、增强公平意识:我们追求公平,要求社会与他人公平地对待自已,享受自已应有的权利,这是应该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权利意识会越来

越强,会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里追求更高层次的公平。但我们在要求别人对我们公平的同时,也要公平地对待他人。

二、维护正义

1、正义的基本要求:一是不要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二是面对不良社会现象,勇敢地加以制止。

2、为什么要维护正义?

①人们只有心怀正义,才可能驱除内心的贪婪、自私和恐惧,敢于同不良

的社会现象作坚决的斗争。只有维护正义,才能使邪恶无处藏身; ②维护正义,也就是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维护正义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

3、具有正义感的人应具有哪些品质? ①维护正义,要有一颗同情心。 ②维护正义,要敢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斗争。面对作恶的歹徒,如果视

而不见,或听之任之,必然会助长邪恶势力的气焰,也必将最终伤害自身。

4、未成年人应如何匡扶正义? ①敢于匡扶正义是我们良知的体现,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面对

他人的求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施以援手。 ②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来说,由于身体未发育成熟,在面对直接危险时,就

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 ③在惩治邪恶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既做到见义勇为,又做到见义智为。

三、明辨是非 为人正直

1、判别是非的依据不是个人的主观兴趣、愿望和好恶,而是法律和道德的

要求。所谓“是”,是指人的行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规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反之则为非。

2、是非不分的危害

在校园生活中,不辨是非的做法,既影响着学校的学风和形象,也妨碍着

自身的健康成长。如果任其发展,难免有人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言行举止,这不仅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且破坏了社会风气,危害了社会安全。

3、在现实生活中应怎样明辨是非? ①判别是非的依据不是个人的主观兴趣、愿望和好恶,而是法律和道德的

要求; ②在面对是非时,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面对“权势”时,不能委曲求全;在有利益冲突时,勇于主持公道,维护正义;

③做一个正直的人。

4、正直的人应具有哪些品质?(怎样才能成为正直的人?) ①一个为人正直的人,也是诚实的人; ②一个正直的人不会因为一己之利而丢掉做人的尊严; ③一个正直的人能够以国家、民族的大义为重,因而能够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第12课 面对不良诱惑 学会说“不”

一、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

(一)从众心理

1、从众心理的含义: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

2、正确认识从众心理的影响 (从众心理的两面性?)

从众心理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发展。 ①一方面从众心理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等缺点; ②另一方面从众心理又可能抑制我们的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缺乏主见。

3、怎样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不固步自封;也要

有自已的思考和分析,不迷信、不盲从,有主见。

(二)好奇心

1、好奇心的含义:好奇心是指与惊奇情绪相联系的,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的心理状态。

2、正确认识好奇心的影响(好奇心的两重性) ①好奇心使人对感兴趣的新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激励人们去接触新事物, 研究新问题,是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动力; ②好奇心也可能把我们引上歧路,可能诱使我们走向深渊,甚至陷入死亡的沼泽。

3、如何正确对待和利用好奇心? 对于好奇心,一方面我们既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二、杜绝不良嗜好

1、正确认识嗜好(嗜好的分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嗜好,有的嗜好本身属于不良行为;有些嗜好本身没错,但要把握住“度”。

2、培养良好生活方式的意义? 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但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整个民族和社会的前途。

3、列举不良嗜好及其危害

①吸烟。青少年吸烟可能导致早衰、早亡及影响下一代的发育。吸烟成瘾可能引起思维能力的严重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损伤,严重的会导致思维中断和记忆障碍。吸烟还会助长青少年追求享乐的生活态度,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促成不良交往,诱发不良行为,甚至引发犯罪。

②饮酒过量。饮酒过量有害健康,严重的会出现酒精中毒而死亡。酗酒者妨碍社会,害人害己,青少年酗酒则可能荒废学业,甚至磋跎一生。

③网络成瘾。沉溺于网络,尤其是沉溺于网络上的游戏、色情,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可能会导致学习退步。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3、正确认识网络(网络的两面性) ①网络既可能是孩子成长的知识宝库,也可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电子海洛因”。正确利用网络,会对中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②若沉溺于网络,尤其是沉溺于网络上的游戏、色情,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可能会导致学习退步,甚至走上歧路。

三、抵制不良诱惑

1、正确认识诱惑(诱惑的分类)

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诱惑。有具有积极意义的诱惑,有的诱惑本身并无对错,也有完全有害的诱惑。我们青少年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自觉抵制吸毒、赌博、黄色出版物、邪教的诱惑

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贩毒是国家严厉打击的犯罪行为。 吸食毒品不仅会消耗巨额财富,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而且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甚至引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吸毒一旦上瘾,很难戒除。我们青少年要远离毒品,不要因为好奇或心存侥幸而沽染上毒品。

自觉抵制赌博的诱惑。赌博是一种不正当的娱乐方式,是一种恶习,赌博毒化人的灵魂,混灭人的良知。赌博上瘾就很难回头,常常是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最终是害人害己害家害国,青少年千万不要参与赌博。

当今社会上一些黄色出版物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稍有不慎便能接触到这些内容,青少年千万不能放松对自已的要求,要坚决抵制这些有害物品的侵蚀。 邪教是披着宗教外衣的歪理邪说,其实它们不是宗教,且具有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特征。它宣扬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敛财富命,挑动制造事端,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青少年要祟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

3.青少年应如何对待不良诱惑? 青少年要善于鉴别身边的不良诱惑,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学会用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身和他人造成危害。

第13课 多一点情趣 多一点高雅

一、学会休闲

1、休闲至少有两方面的功效: ①一是解除体力上的疲劳,恢复生理的平衡; ②二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使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2、常见的休闲方式

旅游已成为现代人比较普遍的休闲方式之一,通过旅游,将整个身心融入大自然中,使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在旅途中还可以结识新朋友,获取新知识和审美体验。

音乐是跳动的人生,把自己沉浸在乐曲声中,感受音乐带来的身心愉悦,不仅可以缓解精神压力,消除身心疲惫,还可以提高我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自身的品位。

3、学会休闲的原则(不同的休闲的影响)

学会休闲,就要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 学会休闲,要做到科学、合理、有度。 有益、适度的休闲活动,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维护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气。

低俗、过度的休闲活动,不仅不利于消除疲劳、缓解压力,还会使人染上一些不良习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培养情趣

1、情趣的含义:情趣,又称生活情趣,它是通过人的言语、动作、神态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

2、高雅情趣的作用(意义): 高雅情趣不但能使我们因学习而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我们即使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

3、高雅的生活情趣的来源: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和美的积极感受。

4、常见的高雅的生活情趣:读书、插花、幽默等都是高雅的生活情趣。

三、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1、教养的含义:教养主要指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①有教养的人懂礼节,有礼貌;有教养的人有宽广的胸怀,不盲目自大;有教养的人懂得尊重别人;有教养的人注意生活细节。 ②有教养的人,能够将人类的各种优秀品质,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 ③教养不是天生的,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和锻炼才能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第五单元 与法同行

第14课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一、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又称“国法”。国家制定法律就是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具有各种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义件。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对于社会上已经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

②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都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允许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③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强制力主要是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是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约束着人们最基本的行为。

2、法律和道德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共同点: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都约束人们的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3、法律和道德的联系

法律和道德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法律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道德比法律具有更广泛的调节作用。

4、法治与德治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必须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我们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5、面对道德和法律,青少年应如何做?

青少年既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地守法、护法,又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 道德水平,做一个好公民。

三、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1、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①法律维护公共秩序;②法律维护公共安全;③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④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违法犯罪

(1)违法行为

①含义: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②分类: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2)犯罪(刑事违法行为)

①含义: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判断是否构成犯罪的依据)

②刑罚的种类: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3) 打击违法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国家机关

①公安机关(行政机关)②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③人民法院(审判机关)★注:②③属于司法机关。

第15课 神圣的宪法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体现了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根本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制订和修订的程序最为严格。

2、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根本问题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它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普通法律在宪法指导下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问题的法律。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在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母法与子法,普通法律必须规矩宪法制定,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4、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

这种严格的规定,保证了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5、宪法与公民的密切联系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与公民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宪法就在我们身边。 每个公民要进一步增强宪法观念,自觉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指由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和义务,也叫宪法权利与宪法义务。

2、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婚姻、家庭、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保护华侨和归侨以及侨眷的权利等。

(1)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和结社自由等。

(2)公民的经济权利,指的是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它对于提高公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保障公民其他权利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

(3)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

(4)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受教育权和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及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实现这项权利,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互相依存,“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社会和国家对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等。

第16课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一、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

1、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含义: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指消费者所享有的,由法律、法规确认,受法律、法规保护的权利。

2、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求偿权、结社权、获有关知识权、人格尊严与民族习惯获得尊重的权利、监督权。

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不仅有力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了消费者的自我维权意识。

二、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

1、消费者正当合法的维权途径: 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不仅需要国家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积极落实各项职能,也需要消费者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每一个消费者都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做个成熟的消费者

1、如何做个成熟的消费者? ①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 ②消费者应主动索要发票; ③消费者要尽量到正规的商店购物,少购买流动摊点的物品; ④消费者要善于识别各种消费陷阱,提防上当受骗

理智和成熟的消费者,可以主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烦恼,使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2、消费者为什么应主动索要发票? 消费者所持有的发票是获得售后服务必不可少的凭据;也是发生消费纠纷是消费者依法维权的重要证据;消费者主动索要发票有利于减少国家税收的流失。

第17课 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

一、法律保护公民隐私

1、隐私的含义:隐私是指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

2、隐私权的含义:隐私权指的是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1)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住宅不受侵害?

家是私人生活的领地,是公民最安全、最隐秘、最独立的“私家天地”,也是公民隐私权、财产权和其他权利和自由的象征;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这既是一个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人权理念和准则,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2)警察进入民宅的法定程序:

警察执行公务进入住宅,首先要有法律的明确授权,这是行政机关执法的前提条件,其次要遵循正当程序,这是行政机关执法的必然要求等。

4、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学会尊重他人隐私

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①尊重个人自由和隐私是相互尊重的重要内容,社会越是文明,人们对隐

私权越是尊重;

②现代社会是文明的社会、法治的社会,公民必须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③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是不道德、是违法的行为,可能给他人带来心灵创伤或物质上的伤害。

2、尊重他人隐私的表现有哪些?

首先表现在不蓄意打听和刺探别人的秘密;

其次表现在当你无意中听到或看到他人的隐私,应当为他人保守秘密,不经本人允许,不得散布他人的隐私;

未成年学生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弄清事实或加强教育针对性,采用翻学生抽屉、看学生日记、追问学生交往情况等,尽管可能出于善意,但也是不尊重学生隐私的表现。

3、没有绝对的隐私权

公民必须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当然任何一种权利都要受到相应的限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绝对的隐私权。

尊重他人的隐私,不等于能够隐瞒和包庇犯罪。当一个人的隐私涉及到危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保护自己的隐私

1、个人隐私权的范围: 个人的姓名、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身份证号码等都属于个人的信息资料,受法律的保护。未经本人允许,任何商业机构、个人都不得向别人透露,否则便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受害者有权要求侵权方立即停止其侵权行为,如果造成经济损失的,还可以要求经济赔偿。

2、如何学会有效地保护自己的隐私?

①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和适度的情感距离;

②保护个人隐私,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3、如何看待“一米线”?

“一米线”实际上要求的是对别人隐私权的尊重,它是基于道德标准而提出来的一项措施,是现代社会保护个人权益的文明观念的体现。

第18课 民族情 民族魂

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1、中华民族的文化的重要地位:

五十六个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画卷,这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2、我国各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

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给世界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在长期的交往中,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

化,每个民族又以不同的风格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二、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中华民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总称,共同组成了一个统一、团结、和

睦的民族大家庭。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同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牢固的

亲和力和凝聚力。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格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3、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消灭了剥削制度,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根源,

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4、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1)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①维护民族团结既是是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

规定的义务;

②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各项社会事

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或③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等)

(2)青少年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①维护民族团结,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②具体做法如:尊重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尊重回族同胞的饮食禁忌;尊

重开斋节等习俗;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同破坏民族团结的人和事作斗争等。

5、在我国,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6、列举国家为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

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中华民族有哪些优秀的传统美德?

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②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④重义、诚信、勤俭、慎独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为什么要讲诚信?

①诚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的必要守则;

②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

基。人无诚信难以自立、企业无诚信难以生存、政府无诚信难以取信于民、国家无诚信难以发展。

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

德资源,在今天的现代文明建设中,必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或意义)是什么?

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

②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强大不起来,永远支撑我们民族站立起来的是传

承不息的民族精神。

第19课 科教兴国

一、感受科技创新

1、现代生活离不开科技。我们的衣食住行用都凝结着科技发展的成果。科

技发展,重大科技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面貌,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2、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发明和创造的民族。在农业科技领域,杂交水稻技

术等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核心竞争力;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显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或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作用是什么?)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决定着各国在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的 地位和尊严。 ③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4、所有重大的科学发现,每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都是与科学家的辛勤思

考和艰难探索分不开的,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尽管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在科学精神的激励下,人类探索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5、在学习过程中,你打算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①树立和弘扬科学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②把创新

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③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④珍惜受教育的机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

二、感受教育创新

1、教育的重要意义?(或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教育的发展?)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 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因此,我国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已经

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在改革中迅速发展;远程教育方兴未艾;职业教育初具规模;高等教育有序发展。

3、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由

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我国政府在积极努力,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公民接受学校教育。

4、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因此学习应成为我们

的终身活动,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第20课 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一、我国的人口问题

(1)人是社会生产的第一要素。在当代,人口过多及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造

成的压力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2、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

3、我国的人口形势:人口总量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稠

密,西部稀少;城镇人口少,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不高;人口素质偏低。

4、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

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5、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

6、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意义?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促进了人们婚育观念

和家庭观念的转变;国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促进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世界人口问题走出困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合理利用资源

1、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大部

分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人类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所以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

发展的无限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2、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且类型齐全,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从人均资源看,人均占有量严重短缺,是一个资源小国;资源存量地区差异较大,组合错位;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3、合理利用资源还应该强化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节约和保护资源是每个人的良好道德风尚,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三、保护环境

1、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形势也相当严峻。保护环境,建设清新、洁净、优美、舒适的家园,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2、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接触较多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还有生态的恶化、森林草场的减少等等。

3、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行政和立法的手段,切实保护和改善环境。

4、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宏观对策: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每个地区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知识要点

第四单元 分清是非

第11课 心中要有杆“秤”

一、追求公平

1、公平的含义: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2、公平待人的意义:

①对社会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 ②对个人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

3、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如何正确认识公平问题?) ①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②我们一方面要努力追求公平,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而尽我们所能;另一方面要学会接受,学会宽容,学会泰然处之。 ③我们在要求别人对我们公平的同时,也要公平地对待他人。

4、增强公平意识:我们追求公平,要求社会与他人公平地对待自已,享受自已应有的权利,这是应该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权利意识会越来

越强,会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里追求更高层次的公平。但我们在要求别人对我们公平的同时,也要公平地对待他人。

二、维护正义

1、正义的基本要求:一是不要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二是面对不良社会现象,勇敢地加以制止。

2、为什么要维护正义?

①人们只有心怀正义,才可能驱除内心的贪婪、自私和恐惧,敢于同不良

的社会现象作坚决的斗争。只有维护正义,才能使邪恶无处藏身; ②维护正义,也就是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维护正义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

3、具有正义感的人应具有哪些品质? ①维护正义,要有一颗同情心。 ②维护正义,要敢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斗争。面对作恶的歹徒,如果视

而不见,或听之任之,必然会助长邪恶势力的气焰,也必将最终伤害自身。

4、未成年人应如何匡扶正义? ①敢于匡扶正义是我们良知的体现,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面对

他人的求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施以援手。 ②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来说,由于身体未发育成熟,在面对直接危险时,就

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 ③在惩治邪恶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既做到见义勇为,又做到见义智为。

三、明辨是非 为人正直

1、判别是非的依据不是个人的主观兴趣、愿望和好恶,而是法律和道德的

要求。所谓“是”,是指人的行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规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反之则为非。

2、是非不分的危害

在校园生活中,不辨是非的做法,既影响着学校的学风和形象,也妨碍着

自身的健康成长。如果任其发展,难免有人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言行举止,这不仅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且破坏了社会风气,危害了社会安全。

3、在现实生活中应怎样明辨是非? ①判别是非的依据不是个人的主观兴趣、愿望和好恶,而是法律和道德的

要求; ②在面对是非时,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面对“权势”时,不能委曲求全;在有利益冲突时,勇于主持公道,维护正义;

③做一个正直的人。

4、正直的人应具有哪些品质?(怎样才能成为正直的人?) ①一个为人正直的人,也是诚实的人; ②一个正直的人不会因为一己之利而丢掉做人的尊严; ③一个正直的人能够以国家、民族的大义为重,因而能够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第12课 面对不良诱惑 学会说“不”

一、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

(一)从众心理

1、从众心理的含义: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

2、正确认识从众心理的影响 (从众心理的两面性?)

从众心理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发展。 ①一方面从众心理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等缺点; ②另一方面从众心理又可能抑制我们的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缺乏主见。

3、怎样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不固步自封;也要

有自已的思考和分析,不迷信、不盲从,有主见。

(二)好奇心

1、好奇心的含义:好奇心是指与惊奇情绪相联系的,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的心理状态。

2、正确认识好奇心的影响(好奇心的两重性) ①好奇心使人对感兴趣的新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激励人们去接触新事物, 研究新问题,是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动力; ②好奇心也可能把我们引上歧路,可能诱使我们走向深渊,甚至陷入死亡的沼泽。

3、如何正确对待和利用好奇心? 对于好奇心,一方面我们既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二、杜绝不良嗜好

1、正确认识嗜好(嗜好的分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嗜好,有的嗜好本身属于不良行为;有些嗜好本身没错,但要把握住“度”。

2、培养良好生活方式的意义? 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但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整个民族和社会的前途。

3、列举不良嗜好及其危害

①吸烟。青少年吸烟可能导致早衰、早亡及影响下一代的发育。吸烟成瘾可能引起思维能力的严重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损伤,严重的会导致思维中断和记忆障碍。吸烟还会助长青少年追求享乐的生活态度,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促成不良交往,诱发不良行为,甚至引发犯罪。

②饮酒过量。饮酒过量有害健康,严重的会出现酒精中毒而死亡。酗酒者妨碍社会,害人害己,青少年酗酒则可能荒废学业,甚至磋跎一生。

③网络成瘾。沉溺于网络,尤其是沉溺于网络上的游戏、色情,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可能会导致学习退步。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3、正确认识网络(网络的两面性) ①网络既可能是孩子成长的知识宝库,也可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电子海洛因”。正确利用网络,会对中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②若沉溺于网络,尤其是沉溺于网络上的游戏、色情,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可能会导致学习退步,甚至走上歧路。

三、抵制不良诱惑

1、正确认识诱惑(诱惑的分类)

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诱惑。有具有积极意义的诱惑,有的诱惑本身并无对错,也有完全有害的诱惑。我们青少年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自觉抵制吸毒、赌博、黄色出版物、邪教的诱惑

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贩毒是国家严厉打击的犯罪行为。 吸食毒品不仅会消耗巨额财富,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而且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甚至引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吸毒一旦上瘾,很难戒除。我们青少年要远离毒品,不要因为好奇或心存侥幸而沽染上毒品。

自觉抵制赌博的诱惑。赌博是一种不正当的娱乐方式,是一种恶习,赌博毒化人的灵魂,混灭人的良知。赌博上瘾就很难回头,常常是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最终是害人害己害家害国,青少年千万不要参与赌博。

当今社会上一些黄色出版物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稍有不慎便能接触到这些内容,青少年千万不能放松对自已的要求,要坚决抵制这些有害物品的侵蚀。 邪教是披着宗教外衣的歪理邪说,其实它们不是宗教,且具有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特征。它宣扬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敛财富命,挑动制造事端,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青少年要祟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

3.青少年应如何对待不良诱惑? 青少年要善于鉴别身边的不良诱惑,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学会用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身和他人造成危害。

第13课 多一点情趣 多一点高雅

一、学会休闲

1、休闲至少有两方面的功效: ①一是解除体力上的疲劳,恢复生理的平衡; ②二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使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2、常见的休闲方式

旅游已成为现代人比较普遍的休闲方式之一,通过旅游,将整个身心融入大自然中,使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在旅途中还可以结识新朋友,获取新知识和审美体验。

音乐是跳动的人生,把自己沉浸在乐曲声中,感受音乐带来的身心愉悦,不仅可以缓解精神压力,消除身心疲惫,还可以提高我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自身的品位。

3、学会休闲的原则(不同的休闲的影响)

学会休闲,就要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 学会休闲,要做到科学、合理、有度。 有益、适度的休闲活动,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维护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气。

低俗、过度的休闲活动,不仅不利于消除疲劳、缓解压力,还会使人染上一些不良习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培养情趣

1、情趣的含义:情趣,又称生活情趣,它是通过人的言语、动作、神态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

2、高雅情趣的作用(意义): 高雅情趣不但能使我们因学习而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我们即使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

3、高雅的生活情趣的来源: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和美的积极感受。

4、常见的高雅的生活情趣:读书、插花、幽默等都是高雅的生活情趣。

三、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1、教养的含义:教养主要指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①有教养的人懂礼节,有礼貌;有教养的人有宽广的胸怀,不盲目自大;有教养的人懂得尊重别人;有教养的人注意生活细节。 ②有教养的人,能够将人类的各种优秀品质,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 ③教养不是天生的,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和锻炼才能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第五单元 与法同行

第14课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一、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又称“国法”。国家制定法律就是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具有各种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义件。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对于社会上已经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

②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都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允许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③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强制力主要是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是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约束着人们最基本的行为。

2、法律和道德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共同点: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都约束人们的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3、法律和道德的联系

法律和道德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法律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道德比法律具有更广泛的调节作用。

4、法治与德治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必须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我们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5、面对道德和法律,青少年应如何做?

青少年既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地守法、护法,又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 道德水平,做一个好公民。

三、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1、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①法律维护公共秩序;②法律维护公共安全;③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④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违法犯罪

(1)违法行为

①含义: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②分类: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2)犯罪(刑事违法行为)

①含义: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判断是否构成犯罪的依据)

②刑罚的种类: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3) 打击违法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国家机关

①公安机关(行政机关)②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③人民法院(审判机关)★注:②③属于司法机关。

第15课 神圣的宪法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体现了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根本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制订和修订的程序最为严格。

2、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根本问题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它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普通法律在宪法指导下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问题的法律。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在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母法与子法,普通法律必须规矩宪法制定,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4、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

这种严格的规定,保证了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5、宪法与公民的密切联系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与公民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宪法就在我们身边。 每个公民要进一步增强宪法观念,自觉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指由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和义务,也叫宪法权利与宪法义务。

2、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婚姻、家庭、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保护华侨和归侨以及侨眷的权利等。

(1)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和结社自由等。

(2)公民的经济权利,指的是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它对于提高公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保障公民其他权利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

(3)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

(4)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受教育权和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及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实现这项权利,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互相依存,“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社会和国家对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等。

第16课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一、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

1、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含义: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指消费者所享有的,由法律、法规确认,受法律、法规保护的权利。

2、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求偿权、结社权、获有关知识权、人格尊严与民族习惯获得尊重的权利、监督权。

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不仅有力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了消费者的自我维权意识。

二、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

1、消费者正当合法的维权途径: 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不仅需要国家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积极落实各项职能,也需要消费者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每一个消费者都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做个成熟的消费者

1、如何做个成熟的消费者? ①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 ②消费者应主动索要发票; ③消费者要尽量到正规的商店购物,少购买流动摊点的物品; ④消费者要善于识别各种消费陷阱,提防上当受骗

理智和成熟的消费者,可以主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烦恼,使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2、消费者为什么应主动索要发票? 消费者所持有的发票是获得售后服务必不可少的凭据;也是发生消费纠纷是消费者依法维权的重要证据;消费者主动索要发票有利于减少国家税收的流失。

第17课 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

一、法律保护公民隐私

1、隐私的含义:隐私是指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

2、隐私权的含义:隐私权指的是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1)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住宅不受侵害?

家是私人生活的领地,是公民最安全、最隐秘、最独立的“私家天地”,也是公民隐私权、财产权和其他权利和自由的象征;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这既是一个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人权理念和准则,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2)警察进入民宅的法定程序:

警察执行公务进入住宅,首先要有法律的明确授权,这是行政机关执法的前提条件,其次要遵循正当程序,这是行政机关执法的必然要求等。

4、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学会尊重他人隐私

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①尊重个人自由和隐私是相互尊重的重要内容,社会越是文明,人们对隐

私权越是尊重;

②现代社会是文明的社会、法治的社会,公民必须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③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是不道德、是违法的行为,可能给他人带来心灵创伤或物质上的伤害。

2、尊重他人隐私的表现有哪些?

首先表现在不蓄意打听和刺探别人的秘密;

其次表现在当你无意中听到或看到他人的隐私,应当为他人保守秘密,不经本人允许,不得散布他人的隐私;

未成年学生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弄清事实或加强教育针对性,采用翻学生抽屉、看学生日记、追问学生交往情况等,尽管可能出于善意,但也是不尊重学生隐私的表现。

3、没有绝对的隐私权

公民必须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当然任何一种权利都要受到相应的限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绝对的隐私权。

尊重他人的隐私,不等于能够隐瞒和包庇犯罪。当一个人的隐私涉及到危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保护自己的隐私

1、个人隐私权的范围: 个人的姓名、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身份证号码等都属于个人的信息资料,受法律的保护。未经本人允许,任何商业机构、个人都不得向别人透露,否则便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受害者有权要求侵权方立即停止其侵权行为,如果造成经济损失的,还可以要求经济赔偿。

2、如何学会有效地保护自己的隐私?

①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和适度的情感距离;

②保护个人隐私,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3、如何看待“一米线”?

“一米线”实际上要求的是对别人隐私权的尊重,它是基于道德标准而提出来的一项措施,是现代社会保护个人权益的文明观念的体现。

第18课 民族情 民族魂

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1、中华民族的文化的重要地位:

五十六个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画卷,这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2、我国各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

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给世界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在长期的交往中,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

化,每个民族又以不同的风格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二、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中华民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总称,共同组成了一个统一、团结、和

睦的民族大家庭。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同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牢固的

亲和力和凝聚力。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格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3、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消灭了剥削制度,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根源,

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4、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1)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①维护民族团结既是是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

规定的义务;

②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各项社会事

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或③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等)

(2)青少年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①维护民族团结,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②具体做法如:尊重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尊重回族同胞的饮食禁忌;尊

重开斋节等习俗;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同破坏民族团结的人和事作斗争等。

5、在我国,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6、列举国家为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

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中华民族有哪些优秀的传统美德?

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②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④重义、诚信、勤俭、慎独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为什么要讲诚信?

①诚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的必要守则;

②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

基。人无诚信难以自立、企业无诚信难以生存、政府无诚信难以取信于民、国家无诚信难以发展。

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

德资源,在今天的现代文明建设中,必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或意义)是什么?

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

②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强大不起来,永远支撑我们民族站立起来的是传

承不息的民族精神。

第19课 科教兴国

一、感受科技创新

1、现代生活离不开科技。我们的衣食住行用都凝结着科技发展的成果。科

技发展,重大科技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面貌,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2、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发明和创造的民族。在农业科技领域,杂交水稻技

术等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核心竞争力;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显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或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作用是什么?)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决定着各国在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的 地位和尊严。 ③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4、所有重大的科学发现,每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都是与科学家的辛勤思

考和艰难探索分不开的,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尽管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在科学精神的激励下,人类探索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5、在学习过程中,你打算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①树立和弘扬科学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②把创新

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③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④珍惜受教育的机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

二、感受教育创新

1、教育的重要意义?(或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教育的发展?)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 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因此,我国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已经

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在改革中迅速发展;远程教育方兴未艾;职业教育初具规模;高等教育有序发展。

3、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由

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我国政府在积极努力,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公民接受学校教育。

4、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因此学习应成为我们

的终身活动,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第20课 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一、我国的人口问题

(1)人是社会生产的第一要素。在当代,人口过多及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造

成的压力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2、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

3、我国的人口形势:人口总量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稠

密,西部稀少;城镇人口少,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不高;人口素质偏低。

4、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

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5、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

6、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意义?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促进了人们婚育观念

和家庭观念的转变;国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促进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世界人口问题走出困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合理利用资源

1、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大部

分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人类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所以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

发展的无限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2、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且类型齐全,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从人均资源看,人均占有量严重短缺,是一个资源小国;资源存量地区差异较大,组合错位;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3、合理利用资源还应该强化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节约和保护资源是每个人的良好道德风尚,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三、保护环境

1、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形势也相当严峻。保护环境,建设清新、洁净、优美、舒适的家园,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2、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接触较多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还有生态的恶化、森林草场的减少等等。

3、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行政和立法的手段,切实保护和改善环境。

4、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宏观对策: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每个地区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相关文章

    鲁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2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预习提纲(鲁教版) 第11课: 1.青春期身体变化的主要特点: 2.怎样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3.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 *4.怎样弹奏好青春协奏曲(或解决青春期矛盾.消除青春期烦恼的方法)?5.青春期心理三大矛盾: 第1 ...

    思想品德七下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心 1.什么是自尊?(定/含义) 2.①知耻与自尊二者的关系? ②虚荣与自尊二者的关系?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虚荣是自尊的误区 3.如何理解尊 ...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灵芝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05期 摘 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 ...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思品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思品期中复习提纲 第14课 生命只有一次 1.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东西.地球上的生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如何理解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人海茫茫,找不出没有任何差异的两个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 ...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 学会合作 1.学会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做好.学习上,合作让我们战胜困难:赛场上,合作让我们赢得荣誉,在集体生活中,合作让我们更加开心. 2.说明& ...

    2013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我县"高效课堂"和我校"先学后教"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教务处工作计划为依据,加强课堂教学,有效地完 ...

    文件夹[天雷教学设计1-7]

    教学设计综合版7(天雷教育的文件夹)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的教学导入与教学情境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的教学导入与教学情境.复习教案:思想品德第三课走近老师第一框 教案人民版七年级上.doc复习教案:思想品德第三课走近老师第一框 教案人民版七年级上 ...

    [视频课件]初中各学科教案课件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检测复习资料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内容有: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五星红旗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