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网友来稿)

黄恩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从而进一步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2、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文章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文章第三段“精兵简政”这一事例与本段中心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通过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2、概括能力训练,读懂文章,归纳各段内容

课    型 新授课 教法 研读分析讲练结合 教具 计算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 一 课 时(一)

课文导入   同学们,当你漫步于北京新华门的那段路的时候,你是否注意过那里有一块巨大的影壁,影壁上有一行金色的大字,写的是什么?你知道么?  对了,写的是“为人民服务”,那你知道这几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么?   这是毛泽东提出来的。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毛泽东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我们今天电视、报纸、广播里大力宣传的一个主题思想是什么?哪位同学知道?  对,就是“三个代表”具体的说就是: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内容就是为人民服务,大家爱看的“特别关注”和“七日七频道”所体现的群众利益无小事说的仍然是为人民服务。而在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的那篇演讲说的也是这样 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二) 进入新课1、 介绍文章的背景,以及张思德的主要事迹(可上网查资料,学生介绍,师生共同补充)2、 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⑴先标明自然段,解决字词问题⑵默读,快速浏览全文⑶请学生朗读课文⑷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毛泽东在文中论述了什么主题?毛泽东从张思德之死,深刻地论述了“生与死这一人生的重大主题”    3、 归纳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每段内容,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会作者的思路)   第1段: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第2段: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第4段: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第5段: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4、 请大家找一下本文用到的论据作者在第2段首先引用了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把它作为道理论据来赞誉张思德的死。接着有举出张思德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为了充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在第3段举出了李鼎铭精兵简政的建议被采纳这一事实作为又一个事实论据,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使文章很有说服力。5、 教师讲解论据之后,提问:请大家看一看本文都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例证法-----精兵简政6、 在找出了本文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后,大家一起来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在归纳前先回忆一下毛泽东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本文,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对,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作了题目《为人民服务》的演讲。目的就是号召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个同志向张思德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应当怎样归纳?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7、 解决课后题第 二 课 时补充课外材料,语文读本15册第一单元,《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完满才是人生》。教学重点:1、概括能力的培养(归纳各段内容)2、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3、能指出文中所用论据和论证方法一、 研读分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1、 通读文章,解决生字词问题2、 提问:通过通读全文,请大家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各组可相互讨论)归纳中心论点的重点在于找出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句、主题句,而这些句子又常常和有关联作用的词语和设问句等联系在一起。一般来说,关键句、中心句出现在文章的题目或篇首、篇尾、段首,一段之中出现在段尾的机会也比较多。那么大家看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在哪里?第1段最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就是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3、 提问:分析第2、3、4段,请大家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第2段中心句在句尾“惟有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第3段中心句是“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第4段中心句是“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4、 请大家找出文章中为了证明论点所运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道理论据:歌德所说的“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在文章的第4段举的是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问题这样一个例子。二、 研读分析《不完满才是人生》1、 阅读材料,扫除文字障碍。2、 提问:请大家根据文章的内容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各组可相互讨论)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的题目, 在第1段也有说明,就是“不完满才是人生”     3、 请大家找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所用到哪些论据?第2段中的古诗是道理论据;第3段中提到的汉武帝,唐太宗是事实论据;第4段中的包公、海瑞也是事实论据;第6段中提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事实论据;第7段的是道理论据;4、 那本文所用到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呢?引证法;引用古诗,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人无二三”;“伴君如伴虎”等等例证法;列举了古代的许多事例,如汉武帝,唐太宗,包公、海瑞,典故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对比论证:第2----7段从古至今的论述5、 概括能力训练:请大家概括一下3---8自然段内容(读懂文章每段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会作者的思路)第3段: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包括皇帝。第4段:皇帝手下的大臣们的人生也是不完满的。第5段:我辈平头老百姓的生活也是不完满的。第6段:知识分子在历史上难得过几天好日子,他们的人生也是不完满的。第7段:生活在新社会中也有不完满的地方。第8段:“不完满才是人生”是一个“平民的真理”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归纳并整理全班讨论

作业:一、课后第四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行为也在与时俱进。请举出一个在今天新形势在为人民服务的实例,并谈谈你的感想。三、 写一篇一事一议的文章   它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它是通过作者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的文章。   那么怎样写好这类文章呢?第一、 看法要正确。第二、 叙事要简明。只要把事情讲清楚,能起到证明看法的作用就可以了。(处理好叙议关系)第三、 议论要以理服人。要使自己的议论有说服力,就要学会摆事例和讲道理。摆事例就是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讲道理,可以对事情进行合情合理的分析,也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俗语、警句等。指导写法:1、提出问题---- 摆出要议论的问题或某种现象(简洁叙述)          2、提出观点---- 用一句话表述要正确,鲜明          3、分析问题---- 摆事实,讲道理          摆事实:既可以是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概括事例、史实。          讲道理:可引用名人名言,、公认事理等。          4、解决问题---- 怎么做如:小议抄作业     我看教师拖堂现象    小议考试作弊    论中学生网上交友       我看中学生上学带手机

板书设计为 人 民 服 务                                 毛泽东                 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道理论据                                     正反对比论证层次安排      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         事实论据                                     例证法          怎样才能为人民服务 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课后记:

作者邮箱: huangenhong@sina.com

黄恩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从而进一步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2、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文章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文章第三段“精兵简政”这一事例与本段中心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通过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2、概括能力训练,读懂文章,归纳各段内容

课    型 新授课 教法 研读分析讲练结合 教具 计算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 一 课 时(一)

课文导入   同学们,当你漫步于北京新华门的那段路的时候,你是否注意过那里有一块巨大的影壁,影壁上有一行金色的大字,写的是什么?你知道么?  对了,写的是“为人民服务”,那你知道这几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么?   这是毛泽东提出来的。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毛泽东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我们今天电视、报纸、广播里大力宣传的一个主题思想是什么?哪位同学知道?  对,就是“三个代表”具体的说就是: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内容就是为人民服务,大家爱看的“特别关注”和“七日七频道”所体现的群众利益无小事说的仍然是为人民服务。而在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的那篇演讲说的也是这样 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二) 进入新课1、 介绍文章的背景,以及张思德的主要事迹(可上网查资料,学生介绍,师生共同补充)2、 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⑴先标明自然段,解决字词问题⑵默读,快速浏览全文⑶请学生朗读课文⑷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毛泽东在文中论述了什么主题?毛泽东从张思德之死,深刻地论述了“生与死这一人生的重大主题”    3、 归纳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每段内容,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会作者的思路)   第1段: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第2段: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第4段: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第5段: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4、 请大家找一下本文用到的论据作者在第2段首先引用了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把它作为道理论据来赞誉张思德的死。接着有举出张思德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为了充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在第3段举出了李鼎铭精兵简政的建议被采纳这一事实作为又一个事实论据,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使文章很有说服力。5、 教师讲解论据之后,提问:请大家看一看本文都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例证法-----精兵简政6、 在找出了本文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后,大家一起来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在归纳前先回忆一下毛泽东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本文,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对,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作了题目《为人民服务》的演讲。目的就是号召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个同志向张思德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应当怎样归纳?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7、 解决课后题第 二 课 时补充课外材料,语文读本15册第一单元,《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完满才是人生》。教学重点:1、概括能力的培养(归纳各段内容)2、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3、能指出文中所用论据和论证方法一、 研读分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1、 通读文章,解决生字词问题2、 提问:通过通读全文,请大家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各组可相互讨论)归纳中心论点的重点在于找出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句、主题句,而这些句子又常常和有关联作用的词语和设问句等联系在一起。一般来说,关键句、中心句出现在文章的题目或篇首、篇尾、段首,一段之中出现在段尾的机会也比较多。那么大家看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在哪里?第1段最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就是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3、 提问:分析第2、3、4段,请大家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第2段中心句在句尾“惟有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第3段中心句是“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第4段中心句是“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4、 请大家找出文章中为了证明论点所运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道理论据:歌德所说的“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在文章的第4段举的是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问题这样一个例子。二、 研读分析《不完满才是人生》1、 阅读材料,扫除文字障碍。2、 提问:请大家根据文章的内容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各组可相互讨论)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的题目, 在第1段也有说明,就是“不完满才是人生”     3、 请大家找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所用到哪些论据?第2段中的古诗是道理论据;第3段中提到的汉武帝,唐太宗是事实论据;第4段中的包公、海瑞也是事实论据;第6段中提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事实论据;第7段的是道理论据;4、 那本文所用到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呢?引证法;引用古诗,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人无二三”;“伴君如伴虎”等等例证法;列举了古代的许多事例,如汉武帝,唐太宗,包公、海瑞,典故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对比论证:第2----7段从古至今的论述5、 概括能力训练:请大家概括一下3---8自然段内容(读懂文章每段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会作者的思路)第3段: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包括皇帝。第4段:皇帝手下的大臣们的人生也是不完满的。第5段:我辈平头老百姓的生活也是不完满的。第6段:知识分子在历史上难得过几天好日子,他们的人生也是不完满的。第7段:生活在新社会中也有不完满的地方。第8段:“不完满才是人生”是一个“平民的真理”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归纳并整理全班讨论

作业:一、课后第四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行为也在与时俱进。请举出一个在今天新形势在为人民服务的实例,并谈谈你的感想。三、 写一篇一事一议的文章   它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它是通过作者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的文章。   那么怎样写好这类文章呢?第一、 看法要正确。第二、 叙事要简明。只要把事情讲清楚,能起到证明看法的作用就可以了。(处理好叙议关系)第三、 议论要以理服人。要使自己的议论有说服力,就要学会摆事例和讲道理。摆事例就是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讲道理,可以对事情进行合情合理的分析,也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俗语、警句等。指导写法:1、提出问题---- 摆出要议论的问题或某种现象(简洁叙述)          2、提出观点---- 用一句话表述要正确,鲜明          3、分析问题---- 摆事实,讲道理          摆事实:既可以是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概括事例、史实。          讲道理:可引用名人名言,、公认事理等。          4、解决问题---- 怎么做如:小议抄作业     我看教师拖堂现象    小议考试作弊    论中学生网上交友       我看中学生上学带手机

板书设计为 人 民 服 务                                 毛泽东                 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道理论据                                     正反对比论证层次安排      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         事实论据                                     例证法          怎样才能为人民服务 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课后记:

作者邮箱: huangenhong@sina.com


    相关文章

    [关于"相"作代词还是副词的通讯]的通讯(网友来稿)

    西华师范大学遂宁初等教育学院 翟玉泉 蒋老师,您好! 就您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2005-01-26的文章<关于"相"作代词还是副词的通讯>,我想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说明: 一.争论的焦点是:判断词性的标准 ...

    生死隔绝情悠悠--苏轼[江城子]赏析(网友来稿)

    周鲁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 ...

    生命的旋律--我教[夏天的旋律](网友来稿)

    武汉市45中学 余云生 杨德祥<夏天的旋律>,以火的热情,以跳跃的旋律,写出了大自然百般的红紫和鲜丽!夏天的旋律是青春的旋律,是生命的旋律.夏天是一首歌,一首生命之歌!读完全文,教完课文,学生们让我明白,人生如夏,它是那样的短暂 ...

    [七步诗]与[反七步诗](网友来稿)

    徐昌才 曹植以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百闻名于世,人们常赞他"思若有神"."援牍如口诵".南朝大名鼎鼎.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对曹植(字子建)佩服得五体投地,曾说:"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 ...

    趣话汉字拆字格修辞(网友来稿)

    江苏朱庆和 说到"拆字格",并非当今人的首创.翻开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此类语言现象颇多.例如,南北朝时期的刘义庆,在他的<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拆字格"的语言故事:"人饷 ...

    一首生命的赞歌--刘禹锡[始闻秋风]赏析(网友来稿)

    刘廷富 四川省宣汉中学高级教师,校语文教研组长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飀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这首咏唱秋风的诗,一洗前人悲秋叹老.思 ...

    关于"中秋节来历"(网友来稿)

    无名氏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qu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赏析(网友来稿)

    mellowness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梅香正浓]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孙哲勇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体会英烈们的气概.教学重点: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教学难点: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教学方法:研体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