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实验项目总报告

《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实验总报告

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实验项目组*

一、实验的背景

随着社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拓展受益人群,优化参与人群的年龄结构,成为社区教育向纵深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环节。根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建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设人人享有、人人利用、人人贡献的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个性化学习和开放化、远程化、网络化教育,形成更为积极的、开放的学习文化,加速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要求,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着力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构筑市民参与社区教育的“信息化公路”,已成为当下社区教育“突破性”发展的热点、焦点和亮点。

所谓网络学习资源是指通过网络来呈现或者获取的网络化、多媒体化、数字化、虚拟化的学习信息,包括各种网上课程、网上报刊、多媒体课件、电子书以及各类活动信息、资讯等。学习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信息获取技能,就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进行个性化学习。网络学习资源是进一步满足学习者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发展网络教育就必须进行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

当前各地区的社区教育都在积极开展网上学习资源的建设,主要以教育网站形式出现。但是,普遍存在单一区县网上学习资源总量不足、重复建设、投入分散、资源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在建设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如各地区的社区学院)、社会机构(包括其他委办局街道镇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所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晰;资源建设的途径与方式随意性较大,缺乏规范化的运作机制;对学习对象和适用范围缺乏综合研究,从而使建成的学习资源内容针对性不强,实用价值不高,利用率较低。市、区两级社区教育机构迫切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或部分解决建设过程中突

――――――――――――――――――――――――――――――- * 本实验组由徐汇区社区学院作为牵头单位,长宁、静安、闸北、浦东、普陀、嘉定六个区的社区学院作为参与单位。本实验总报告在六个区的实验报告基础上,由徐汇区社区学院完成。

显的问题。因此上海市教委审时度势,于2009年4月确定由徐汇区社区学院牵头,联合长宁、静安、闸北、浦东、普陀、嘉定等6个区的社区学院,组成“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招标实验项目组,使7个拥有不同区情,不同社区教育信息化基础与发展方向的示范区或实验区,同步开展实验。这种推进实验的背景和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探索和实践上述瓶颈问题的解决办法,能够为今后各地区开展网上学习资源建设以及资源的应用提供有实践价值的经验和方法。

二、实验的目标与内容

(一)实验的目标

1、通过实验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改善单一区县在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2、初步明确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各方的“角色定位”,即政府管理部门、社区教育管理机构、社会机构(包括其他委办局街道镇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所分别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3、根据社区教育特点,通过实践,梳理和探索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途径与方式,并积累起对建设规律的初步认识,为上级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为兄弟单位开展工作提供借鉴,促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

4、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改变网络学习资源以单纯数量累积为目的的建设现状,树立以市民需求和互动参与为根本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理念,力求使建设起来的网络学习资源有人气、有市场、有生命力。

(二)实验的内容

1、通过社会调查掌握不同性别、年龄层次、学历层次社区居民的上网习惯以及对网络学习资源的需求。

2、定期开展各区实验进展情况交流,探索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3、以案例研究及实验,梳理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途径、方式及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各类机构与社会力量关系,归纳总结其中的特点和差异性。

4、构建并完善区域特点鲜明、社区居民欢迎的网络学习资源实体。

三、实验的方法

(一)调查法:通过问卷,掌握实验项目参与单位网络学习资源现状,了

解社区居民的上网习惯以及对网络学习资源的需求等情况,获得充分的数据与资料。

(二)行动研究法: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探索实际问题,提高建设质量;尤其对典型的资源建设途径与方式进行剖析,了解其特点与规律。

(三)观摩交流法:通过现场观摩活动,展示各参与单位实验成果,促进交流与学习。

四、实验的过程

本项实验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2009年5月~6月

1、完善开展实验项目的工作方案

(1)建立项目实验团队。 自2009年4月30日市教委下达了《关于公布2009年度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名单的通知》(沪教委终[2009]14号) 后,根据实验项目需求,成立由徐汇、长宁、静安、浦东、闸北、普陀、嘉定7个区社区学院的分管领导及专职教师组成的项目实验团队,开展具体工作。

(2)建立项目推进制度。 为了加强管理、合理协调,建立联系人及定期交流制度。7个社区学院明确指定具体工作联系人,将在各自区域内开展相关实验工作,及时发现并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和典型个案,定期交流,推广成功经验,分享建设成果。

2、明确实验目的及分工

2009年5月,由市教委终身教育处王宏处长、庄俭副处长召集的项目组专题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社区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的实验目的,探索各种资源建设的途径和特点,并建成一批网络学习资源。为此,本实验项目组在鼓励各参与单位尝试各种建设方式方法的前提下,对各自建设网络学习资源内容进行了大致分工。

(二)第二阶段:2009年7月~2010年9月

1、开展社区居民网络学习情况调查

为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开展,选择并确立部分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不同性别、年龄层次、学历层次社区居民的上网习惯以及对网络学习资源的

需求,为实验项目推进提供参考依据。

2、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徐汇区社区学院作为项目组牵头单位,先后四次定期召开项目组参与单位的研讨会,促进各参与单位交流,共同探讨实验过程中的做法与成效、遇到的问题与难点。通过交流和研讨,在网上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途径、建设方式和工作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3、各参与单位分别开展形式多样、特点鲜明的探索与实践

(1)徐汇区依托政府实事项目工作开展实验

2009年徐汇区政府把“徐汇市民终身学习卡系统”列为2009年区的实事项目和民生工程。徐汇区社区学院依托区实事项目和民生工程开展本项目实验,开发适应市民需求的功能化网上平台,丰富各类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途径,提高社区居民通过网络环境参与社区教育、进行网上学习的热情,整合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区域终身教育网群的建设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各项配套保障措施。

(2)长宁区立足区域整体工作开展实验

作为国家建设部指定的10家“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区”之一,“数字长宁”是长宁区始终坚持的战略举措。长宁区社区学院依托“数字长宁”的先发效应,在此背景下开展实验,进行网络学习资源需求调研,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拓展建设渠道,提高建设效能。

(3)静安区针对辖区重点人群开展实验

静安区是上海的中心城区,城区有近30万户籍人口加上10多万“白领”阶层的工作人员,形成了具有静安特点的“楼宇经济”。静安区社区学院针对这样的人群特点开展实验,从整合教育资源入手,建设“学习型城区建设联合会”,启动“静安区市民终身学习服务中心”,建立“网校”教学示范点,拓展网络资源建设。

(4)闸北区结合全日制高校优势开展实验

闸北区立足区域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区域特点,结合社区学院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功能优势,明确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方向和思路,建设网络资源制作中心,统筹建设一般性学习资源,着力建设区域特色学习资源,积极建设高职

与社区共享学习资源。

(5)浦东新区挖掘优质资源开展实验

浦东新区重点从挖掘区内的各项优质资源出发,建立社区教育资源建设队伍,进行专业培训;修改相关社区教育课程大纲、教材,编写课件的设计方案和制作脚本,摄制课件,并分别评估验收。

(6)普陀区注重区域特色开展实验

普陀区着力于从开发区域特色的学习资源入手,将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与体现普陀区域特色的乡土资源相结合,建立高效团队,搜集素材开展调查研究,建设多类别的网络学习资源。

(7)嘉定区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实验

嘉定区作为本次实验项目中唯一的郊区,围绕“新农村”建设需要,将实验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相结合,开发服务于当地农村产业化需要的网络学习资源。

(三)第三阶段:2010年9月~10月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三项:一是汇总整理在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文件和资料,二是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撰写实验项目报告,三是邀请专家指导,修改完善实验报告,完成《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这一实验项目。

五、实验成效

(一)掌握社区居民上网习惯及需求,形成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依据

本实验项目组面向各区社区教育网用户、参与社区学校电脑班学习的学员,发放问卷调查3,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5%。根据回收问卷统计,受调查人群按年龄划分,60岁以上36%、41-60岁31%、18-40岁23%、18岁以下10%;其中每天上网时间3-6小时占27%,每天上网时间1-2小时占48%,1小时以下的占15%,6小时以上的占10%。当问及为什么选择网络获取学习资源时,63%的人都把“获取信息便捷”放在首位,并有80%的人复选“信息量大”的选项;其次是制约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因素,害怕网络病毒侵害电脑的占到46%。对于“网络学习资源包含哪些表现形式”这一问题,有82%的受访者选择了文字类资源。在“感兴趣的网络学习资源”类别选择时,67%有选择休闲技艺类资源,42%有选择生活保健类,39%有选择家庭

教育类,另外“语言文字类”、“信息技术类”、“科学素养类”的选择率超过10%,其余8个类别课程,选择人数不足10%。

通过上述调查资料的分析,可见当前社区教育网络学习对象,18岁-60岁的人群占到一半多,每天网络学习时间1-2小时的居多,选择网络学习的原因多为获取便捷,很多人害怕电脑因为网络中毒,形式上文字类资源的认同度最高,内容上闲暇教育的需求最大。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在探索建设途径之前,应明确以满足用户需求与应用,优先考虑资源类别和内容上的选择,而不刻意追求课件复杂的表现形式,树立实用主义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理念。

(二)优化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方案,共同推进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

通过各区县的共同努力,以实践的形式对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式与途径(见下表)进行了梳理,并深入剖析。

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式与途径

1、自建方式

定义:由管理者和应用者为建设主体,具体可划分为管理机构建设和用户自行建设两部分,如静安区社区学院开发“静安社区教育读本”网上专题及闸北区市民建设的“上海弄堂”专题。

特点:由自建方式产生的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内容时效性强,有针对性,建设成本低;短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对管理机构及信息平台要求较高。

(1)管理机构建设

案例介绍:

静安区社区学院充分考虑居民实际需求,结合社区教育读本的编写,制作网上学习资源。先后制作了《旅游文化》、《常见病的防治》、《基础英语300句》、《衣食住行中的科普知识》等十一本社区教育读本网上教程。

案例分析:

1)由社区教育管理机构直接承担建设任务,能充分掌握主动权,在资源建设的内容选择、表现形式上,有明确的导向性与针对性。

2)选择合适的主题与内容是吸引市民浏览学习的关键,一般可根据社会热点、区域内重点工作,或采取居民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

3)资源表现形式从建设难易程度及成本角度讲,由低到高排序为:文本、网页、流媒体、电子杂志、三分屏、FLASH 。建设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内容时效性强的可采用文本或网页这种制作简单的表现形式。

4)局限于社区教育管理机构规模及工作性质,难以在短期形成规模效应。

(2)用户自行建设

案例介绍:

闸北区市民在网上以博客形式,搜集相关文字资料与图片,辅以公开的视频资料,以“上海弄堂”为主题,建设可供广大市民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

案例分析:

1)由社区教育管理机构搭建平台,用户自主建设及完善学习资源,符合《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人人享有、人人利用、人人贡献的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体现“使用者也是建设者”的理念,能有效激发用户自主性,所得到的网络学习资源更为广泛、多样。

2)对网上学习平台的技术及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需要增加新的应用功能及管理模块,需要有专人对用户自建内容进行审核发布。

3)管理机构需要进行用户引导,采用宣传、激励等方式,激发用户参与热情。

2、共建方式

定义: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和实体课程或资源归属机构合作建设,形成网络学习资源。按建设目的不同,可划分为教学辅助与补充、资源推广及利用两种类型,

如徐汇区社区学院与田林街道合作制作《折纸艺术》课件,普陀区社区学院与真如镇合作制作《真如——千年古镇,璀璨明珠》课件。

特点:以合作方式建设的网络学习资源,内容实用性强,有针对性,同时充分体现信息化手段在有效整合及利用资源上的优势;但对于体制建设与运作机制完善方面要求高。

(1)教学辅助与补充

案例介绍:

徐汇区社区学院与田林街道社区学校签署《徐汇社区教育网上学习资源共建协议》,选择广受田林街道居民欢迎,开设已经长达6年的折纸课,进行网上课件拍摄与制作,以供参与该课程班学习的居民,能在网上进行授课内容的复习与预习。

案例分析:

1)直接选择受居民欢迎的课堂类教学、讲座及活动,进行开发与建设,既是对实体教育活动的完善与补充,同时又能获得用户喜欢的网上学习资源。

2)由系统内社区教育各机构间进行合作,以双方共同投入,共享成果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教育机构的协作关系。

3)以协议的方式规范资源建设的全过程,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2)资源推广及利用

案例介绍:

普陀区社区学院充分挖掘区域内乡土资源,与真如镇合作制作《真如——千年古镇,璀璨明珠》课件,旨在讲述真如镇的历史变迁与当今发展状况。

案例分析:

1)由其他系统机构负责提供相关资料,社区教育管理机构承担全部或部分建设任务,以实物资源为主题,以宣传、推广为目的进行网上学习资源建设。

2)由于是跨系统合作,在实际操作中社区教育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地区学习委的工作能级,同时主动树立服务意识,运用各种沟通渠道,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外购方式

定义:由专业公司承担资源建设任务,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出资获取网络学习

资源。按资源开发情况,可划分为直接采购和定向开发,如徐汇区社区学院向中国讲座网购买讲座视频,浦东新区社区学院的“公民新视界:现代城市人”网络学习资源。

特点:通过资金投入方式获取资源,能迅速形成规模效应,内容较为系统;但存在内容宽泛时效性较差的问题,同时对社区教育管理机构的资金保障方面要求较高。

(1)直接采购

案例介绍:

徐汇区社区学院与上海红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出资8万元,向其所属中国讲座网购买1100门各类讲座视频,放置到徐汇终身学习网,供用户访问学习。

案例分析:

1)由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出资直接向专业公司批量购置现成的网络学习资源,能迅速形成规模效应。

2)要充分考虑资源使用的合法性问题,对资源拥有方的资质及资源适用范围,须请专业的法律咨询机构进行考证,并签定正式协议。

3)受制于机构的资源开发流程,该类网络学习资源普遍存在内容过于宽泛时效性较差的问题,所以在采购准备阶段需要广泛听取居民代表及专业人士意见,对资源内容进行全面筛选。

4)资源形式与原有平台的兼容性问题,也需要在采购准备阶段充分考虑,便于日后对资源及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管理。

(2)定向开发

案例介绍:

浦东新区社区学院提供学习资源设计和制作脚本,委托上海石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媒体设计和整体制作,开发了“公民新视界:现代城市人”网络学习资源。

案例分析:

1)由社区教育管理机构确定主题及内容,以直接委托建设的形式,向专业公司订制网络学习资源的模式,所获资源有极强的针对性。

2)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可根据实际需求及经费投入能力,选择所要建设的资源形式。

3)如选择网络学习平台技术开发方直接负责资源建设,能有效解决网络学习资源与现有学习平台的兼容性问题。

4、共享方式

定义:由其他机构承担资源建设任务,社区教育管理机构以免费的(或接近免费)的方式获取网络学习资源。按共享模式成因不同,可划分为行政指令性和非行政指令性,如长宁区社区学院的“网上图书馆”和本实验项目各参与区组建地区间网络资源共享联盟。

特点:以有效利用资源为目的,与相关机构进行资源共享,投入资金成本低,所得资源内容的总量大,内容针对性强,但需得到体制、机制及契约的有力保障。

(1)行政指令性

案例介绍:

长宁区社区学院依托“数字长宁”的区域整体优势,以区域内的高性能宽带为基础,与“长宁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

案例分析:

1)在区学习委的范围内,由社区教育管理机构进行协调,打破条块分割及行业壁垒,有助于以免费(或接近免费)的方式获取区域内相关单位的网络学习资源。

2)地区政府的科、教、文、卫、体、妇联、计生等相关委办局,一般都拥有大量针对人群强的网络学习资源。如能通过地区党委或政府的协调、沟通和指令,以合作共享的方式加以利用,是这部分资源产生社会价值的有益尝试。

(2)非行政指令性

案例介绍:

在2009年上海市教委招标实验项目“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实验”开展过程中,项目参与单位为满足社区居民对于网上学习资源存在需求量大、形式与内容多元化的要求,通过沟通协商,于2010年3月达成初步共识,并于2010年下半年通过相互间签署组建资源共享联盟的形式,逐步形成一个跨区县、跨部门、分层次的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共享支撑体系,即“上海市社区教育网络学

习资源共享联盟”。

案例分析:

1)单一区县网上学习资源建设极易存在总量不足、重复建设、投入分散、资源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下等问题;而地区间社区教育机构实现资源共享,则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在资源共享前提下,各区县社区教育机构网络学习资源单纯的数量级比较已失去意义,将逐渐转变为注重资源质量比较,形成更高层次意义上的竞争机制,有利于推动网上学习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

2)资源共享联盟属于自发的非正式组织,需要建立在各地区社区教育机构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自觉自愿的遵守联盟的运行机制,维持联盟运作,所以相互间须建立起相应的联盟契约形式。

(三)构建内容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满足各类人群学习需求的改善

通过两年的实验,在探索出有效建设方式与途径的同时,各参与单位结合各区实际情况,落实经费、人员等相关配套措施,建立起包括文本、网页、动画、高清视频、数字音频、电子杂志、三分屏、FLASH 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见下表),进一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以市民需求为建设目的的网络学习资源丰富,直接带来的变化就是表现在市民的参与度与认同度上,各参与单位网上学习平台的点击数量的激增,就是实验带来成效的很好佐证(见下表)。

从网站访问情况,可以看出,由于网络学习资源的丰富,充分营造出了网上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居民参与学习的热情,为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同时,通过实验,参与社区教育网上学习的受众面也有了扩展。如徐汇社区教育网拥有的实名注册用户,已由2008年的2,621人提升到目前的705,828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70多万注册用户中,60岁以下人群占据了近81%,其中,18岁以下人群达到16.5%,19-40岁之间的人群达到29.6%,41-60岁之间人群达到34.9%;闸北区社区学院结合自身特点,将社区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以全日制高职学生群体为对象;静安区以“白领青年”为主,开展“楼宇化”学习试点等。诸多例子表明,得益于实验项目的推动,社区教育不再等同于老年教育,而是开始出现辐射各个年龄层次各类人群的趋势,从而真正向着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向着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建立“网络学习资源共享联盟”,初探资源建设的协同合作机制

通过探索与实践,各参与单位清醒的认识到,随着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网上学习活动,任何依靠单一区县进行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形式,已很难跟上形势发展。因此,在各参与单位内驱力的推动下,脱胎于“社区教育网络资源实验项目组”,而又秉承其运作模式,以网络学习资源共享服务为核心,跨区县的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共享支撑体系,即“社区教育网络资源共享联盟”应运而生。联盟发展初期以原项目参与单位为主体,以梳理各单位网络学习资源,形成共享目录,进行资源共享利用为主要任务;同时,积极探索成员单位间合作开发网络学习资源的模式,并通过成员单位申报资源开发规划,统筹协调资源建设类别与内容,还将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形式、方式,纳入议事日程,从而实现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合作的高效运行,促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五)促进网络学习 “软硬件”建设,完善学习资源建设的保障基础

1、各参与单位通过实验项目的开展,不同程度的提升了管理人员资源建设的开发和管理应用能力。从课程选题、搜集素材、编写脚本,到根据实际需求、人群特征,选择适合的课件呈现方式,都累积起了不少经验,并且对网络学习资源的日常应用、推广与管理,都摸索出一定的规律。

2、网络学习资源建设步伐的加速,促进了网站平台的同步建设。为能给网络学习资源的运用提供更好的“硬环境”,各参与单位都进行了相应的硬件设备改造与升级,部分区的网站也根据新形势的要求,进行了全面改版。

六、实验的结论与思考

(一)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必须树立起以应用为核心的理念

要确立以应用为核心的建设理念,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改变网络学习资源以单纯数量累积为目的的建设现状。在资源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地域特点、不同层次市民的学习需求,即充分体现实用性;社区教育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更要注重大教育性、草根性、地域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力求使建设出来的网络学习资源有人气、有市场、有生命力。

(二)结合本地区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抓好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切入点 各地区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程度不一,发展方向不同,政府的各级管理机构对于社区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因此,紧密结合本区域工作及实际情况,寻找适合的工作切入点与建设方向,将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与本区域内重点工作、社区教育及社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而非简单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模式,是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与否的关键。

(三)基于资源有效利用的共享方式是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

网络化学习资源最根本的特点之一就是资源共享,实践证明以行政手段可以促成辖区内相关机构间的资源共享;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单一地区的建设难以满足市民尤其是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因此,建立跨区域合作势在必行。由于我国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区域间的合作难以运用行政指令的方式进行。所以,积极探索建立在互信基础上、以契约形式构筑的地区间网络资源共享联盟,则能有效强化区域间资源共享的成效。

(四)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需要系统思考和规范化运作

随着社区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网上学习日益成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

育的重要形式。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需要在建设伊始,就要尽可能保障资源信息的真实性、实用性,并充分考虑资源使用时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契约性,避免出现侵权或行政违法现象。

(五)社区教育网络平台以及专职管理团队要同步建设

随着各类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网络学习资源的形式愈加丰富,作为展示及承载资源的学习平台(如各社区教育网站),要进行同步建设。同时,在便于学习者应用为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要配套打造适应学习者日益高涨的网络学习需求的专职开发团队和管理团队,不断提升管理能级和软硬件应用能力,从而满足用户对资源方便、快速和安全的查询和应用。

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途径与模式, 无论从开发者和管理者的角度, 还是从学习者和应用者的角度, 都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对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实验,是为了充分认识和把握资源建设的脉络, 有利于社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提高网络化学习的效率,满足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

《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实验总报告

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实验项目组*

一、实验的背景

随着社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拓展受益人群,优化参与人群的年龄结构,成为社区教育向纵深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环节。根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建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设人人享有、人人利用、人人贡献的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个性化学习和开放化、远程化、网络化教育,形成更为积极的、开放的学习文化,加速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要求,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着力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构筑市民参与社区教育的“信息化公路”,已成为当下社区教育“突破性”发展的热点、焦点和亮点。

所谓网络学习资源是指通过网络来呈现或者获取的网络化、多媒体化、数字化、虚拟化的学习信息,包括各种网上课程、网上报刊、多媒体课件、电子书以及各类活动信息、资讯等。学习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信息获取技能,就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进行个性化学习。网络学习资源是进一步满足学习者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发展网络教育就必须进行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

当前各地区的社区教育都在积极开展网上学习资源的建设,主要以教育网站形式出现。但是,普遍存在单一区县网上学习资源总量不足、重复建设、投入分散、资源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在建设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如各地区的社区学院)、社会机构(包括其他委办局街道镇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所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晰;资源建设的途径与方式随意性较大,缺乏规范化的运作机制;对学习对象和适用范围缺乏综合研究,从而使建成的学习资源内容针对性不强,实用价值不高,利用率较低。市、区两级社区教育机构迫切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或部分解决建设过程中突

――――――――――――――――――――――――――――――- * 本实验组由徐汇区社区学院作为牵头单位,长宁、静安、闸北、浦东、普陀、嘉定六个区的社区学院作为参与单位。本实验总报告在六个区的实验报告基础上,由徐汇区社区学院完成。

显的问题。因此上海市教委审时度势,于2009年4月确定由徐汇区社区学院牵头,联合长宁、静安、闸北、浦东、普陀、嘉定等6个区的社区学院,组成“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招标实验项目组,使7个拥有不同区情,不同社区教育信息化基础与发展方向的示范区或实验区,同步开展实验。这种推进实验的背景和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探索和实践上述瓶颈问题的解决办法,能够为今后各地区开展网上学习资源建设以及资源的应用提供有实践价值的经验和方法。

二、实验的目标与内容

(一)实验的目标

1、通过实验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改善单一区县在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2、初步明确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各方的“角色定位”,即政府管理部门、社区教育管理机构、社会机构(包括其他委办局街道镇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所分别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3、根据社区教育特点,通过实践,梳理和探索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途径与方式,并积累起对建设规律的初步认识,为上级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为兄弟单位开展工作提供借鉴,促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

4、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改变网络学习资源以单纯数量累积为目的的建设现状,树立以市民需求和互动参与为根本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理念,力求使建设起来的网络学习资源有人气、有市场、有生命力。

(二)实验的内容

1、通过社会调查掌握不同性别、年龄层次、学历层次社区居民的上网习惯以及对网络学习资源的需求。

2、定期开展各区实验进展情况交流,探索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3、以案例研究及实验,梳理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途径、方式及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各类机构与社会力量关系,归纳总结其中的特点和差异性。

4、构建并完善区域特点鲜明、社区居民欢迎的网络学习资源实体。

三、实验的方法

(一)调查法:通过问卷,掌握实验项目参与单位网络学习资源现状,了

解社区居民的上网习惯以及对网络学习资源的需求等情况,获得充分的数据与资料。

(二)行动研究法: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探索实际问题,提高建设质量;尤其对典型的资源建设途径与方式进行剖析,了解其特点与规律。

(三)观摩交流法:通过现场观摩活动,展示各参与单位实验成果,促进交流与学习。

四、实验的过程

本项实验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2009年5月~6月

1、完善开展实验项目的工作方案

(1)建立项目实验团队。 自2009年4月30日市教委下达了《关于公布2009年度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名单的通知》(沪教委终[2009]14号) 后,根据实验项目需求,成立由徐汇、长宁、静安、浦东、闸北、普陀、嘉定7个区社区学院的分管领导及专职教师组成的项目实验团队,开展具体工作。

(2)建立项目推进制度。 为了加强管理、合理协调,建立联系人及定期交流制度。7个社区学院明确指定具体工作联系人,将在各自区域内开展相关实验工作,及时发现并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和典型个案,定期交流,推广成功经验,分享建设成果。

2、明确实验目的及分工

2009年5月,由市教委终身教育处王宏处长、庄俭副处长召集的项目组专题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社区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的实验目的,探索各种资源建设的途径和特点,并建成一批网络学习资源。为此,本实验项目组在鼓励各参与单位尝试各种建设方式方法的前提下,对各自建设网络学习资源内容进行了大致分工。

(二)第二阶段:2009年7月~2010年9月

1、开展社区居民网络学习情况调查

为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开展,选择并确立部分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不同性别、年龄层次、学历层次社区居民的上网习惯以及对网络学习资源的

需求,为实验项目推进提供参考依据。

2、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徐汇区社区学院作为项目组牵头单位,先后四次定期召开项目组参与单位的研讨会,促进各参与单位交流,共同探讨实验过程中的做法与成效、遇到的问题与难点。通过交流和研讨,在网上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途径、建设方式和工作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3、各参与单位分别开展形式多样、特点鲜明的探索与实践

(1)徐汇区依托政府实事项目工作开展实验

2009年徐汇区政府把“徐汇市民终身学习卡系统”列为2009年区的实事项目和民生工程。徐汇区社区学院依托区实事项目和民生工程开展本项目实验,开发适应市民需求的功能化网上平台,丰富各类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途径,提高社区居民通过网络环境参与社区教育、进行网上学习的热情,整合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区域终身教育网群的建设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各项配套保障措施。

(2)长宁区立足区域整体工作开展实验

作为国家建设部指定的10家“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区”之一,“数字长宁”是长宁区始终坚持的战略举措。长宁区社区学院依托“数字长宁”的先发效应,在此背景下开展实验,进行网络学习资源需求调研,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拓展建设渠道,提高建设效能。

(3)静安区针对辖区重点人群开展实验

静安区是上海的中心城区,城区有近30万户籍人口加上10多万“白领”阶层的工作人员,形成了具有静安特点的“楼宇经济”。静安区社区学院针对这样的人群特点开展实验,从整合教育资源入手,建设“学习型城区建设联合会”,启动“静安区市民终身学习服务中心”,建立“网校”教学示范点,拓展网络资源建设。

(4)闸北区结合全日制高校优势开展实验

闸北区立足区域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区域特点,结合社区学院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功能优势,明确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方向和思路,建设网络资源制作中心,统筹建设一般性学习资源,着力建设区域特色学习资源,积极建设高职

与社区共享学习资源。

(5)浦东新区挖掘优质资源开展实验

浦东新区重点从挖掘区内的各项优质资源出发,建立社区教育资源建设队伍,进行专业培训;修改相关社区教育课程大纲、教材,编写课件的设计方案和制作脚本,摄制课件,并分别评估验收。

(6)普陀区注重区域特色开展实验

普陀区着力于从开发区域特色的学习资源入手,将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与体现普陀区域特色的乡土资源相结合,建立高效团队,搜集素材开展调查研究,建设多类别的网络学习资源。

(7)嘉定区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实验

嘉定区作为本次实验项目中唯一的郊区,围绕“新农村”建设需要,将实验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相结合,开发服务于当地农村产业化需要的网络学习资源。

(三)第三阶段:2010年9月~10月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三项:一是汇总整理在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文件和资料,二是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撰写实验项目报告,三是邀请专家指导,修改完善实验报告,完成《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这一实验项目。

五、实验成效

(一)掌握社区居民上网习惯及需求,形成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依据

本实验项目组面向各区社区教育网用户、参与社区学校电脑班学习的学员,发放问卷调查3,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5%。根据回收问卷统计,受调查人群按年龄划分,60岁以上36%、41-60岁31%、18-40岁23%、18岁以下10%;其中每天上网时间3-6小时占27%,每天上网时间1-2小时占48%,1小时以下的占15%,6小时以上的占10%。当问及为什么选择网络获取学习资源时,63%的人都把“获取信息便捷”放在首位,并有80%的人复选“信息量大”的选项;其次是制约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因素,害怕网络病毒侵害电脑的占到46%。对于“网络学习资源包含哪些表现形式”这一问题,有82%的受访者选择了文字类资源。在“感兴趣的网络学习资源”类别选择时,67%有选择休闲技艺类资源,42%有选择生活保健类,39%有选择家庭

教育类,另外“语言文字类”、“信息技术类”、“科学素养类”的选择率超过10%,其余8个类别课程,选择人数不足10%。

通过上述调查资料的分析,可见当前社区教育网络学习对象,18岁-60岁的人群占到一半多,每天网络学习时间1-2小时的居多,选择网络学习的原因多为获取便捷,很多人害怕电脑因为网络中毒,形式上文字类资源的认同度最高,内容上闲暇教育的需求最大。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在探索建设途径之前,应明确以满足用户需求与应用,优先考虑资源类别和内容上的选择,而不刻意追求课件复杂的表现形式,树立实用主义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理念。

(二)优化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方案,共同推进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

通过各区县的共同努力,以实践的形式对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式与途径(见下表)进行了梳理,并深入剖析。

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式与途径

1、自建方式

定义:由管理者和应用者为建设主体,具体可划分为管理机构建设和用户自行建设两部分,如静安区社区学院开发“静安社区教育读本”网上专题及闸北区市民建设的“上海弄堂”专题。

特点:由自建方式产生的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内容时效性强,有针对性,建设成本低;短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对管理机构及信息平台要求较高。

(1)管理机构建设

案例介绍:

静安区社区学院充分考虑居民实际需求,结合社区教育读本的编写,制作网上学习资源。先后制作了《旅游文化》、《常见病的防治》、《基础英语300句》、《衣食住行中的科普知识》等十一本社区教育读本网上教程。

案例分析:

1)由社区教育管理机构直接承担建设任务,能充分掌握主动权,在资源建设的内容选择、表现形式上,有明确的导向性与针对性。

2)选择合适的主题与内容是吸引市民浏览学习的关键,一般可根据社会热点、区域内重点工作,或采取居民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

3)资源表现形式从建设难易程度及成本角度讲,由低到高排序为:文本、网页、流媒体、电子杂志、三分屏、FLASH 。建设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内容时效性强的可采用文本或网页这种制作简单的表现形式。

4)局限于社区教育管理机构规模及工作性质,难以在短期形成规模效应。

(2)用户自行建设

案例介绍:

闸北区市民在网上以博客形式,搜集相关文字资料与图片,辅以公开的视频资料,以“上海弄堂”为主题,建设可供广大市民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

案例分析:

1)由社区教育管理机构搭建平台,用户自主建设及完善学习资源,符合《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人人享有、人人利用、人人贡献的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体现“使用者也是建设者”的理念,能有效激发用户自主性,所得到的网络学习资源更为广泛、多样。

2)对网上学习平台的技术及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需要增加新的应用功能及管理模块,需要有专人对用户自建内容进行审核发布。

3)管理机构需要进行用户引导,采用宣传、激励等方式,激发用户参与热情。

2、共建方式

定义: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和实体课程或资源归属机构合作建设,形成网络学习资源。按建设目的不同,可划分为教学辅助与补充、资源推广及利用两种类型,

如徐汇区社区学院与田林街道合作制作《折纸艺术》课件,普陀区社区学院与真如镇合作制作《真如——千年古镇,璀璨明珠》课件。

特点:以合作方式建设的网络学习资源,内容实用性强,有针对性,同时充分体现信息化手段在有效整合及利用资源上的优势;但对于体制建设与运作机制完善方面要求高。

(1)教学辅助与补充

案例介绍:

徐汇区社区学院与田林街道社区学校签署《徐汇社区教育网上学习资源共建协议》,选择广受田林街道居民欢迎,开设已经长达6年的折纸课,进行网上课件拍摄与制作,以供参与该课程班学习的居民,能在网上进行授课内容的复习与预习。

案例分析:

1)直接选择受居民欢迎的课堂类教学、讲座及活动,进行开发与建设,既是对实体教育活动的完善与补充,同时又能获得用户喜欢的网上学习资源。

2)由系统内社区教育各机构间进行合作,以双方共同投入,共享成果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教育机构的协作关系。

3)以协议的方式规范资源建设的全过程,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2)资源推广及利用

案例介绍:

普陀区社区学院充分挖掘区域内乡土资源,与真如镇合作制作《真如——千年古镇,璀璨明珠》课件,旨在讲述真如镇的历史变迁与当今发展状况。

案例分析:

1)由其他系统机构负责提供相关资料,社区教育管理机构承担全部或部分建设任务,以实物资源为主题,以宣传、推广为目的进行网上学习资源建设。

2)由于是跨系统合作,在实际操作中社区教育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地区学习委的工作能级,同时主动树立服务意识,运用各种沟通渠道,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外购方式

定义:由专业公司承担资源建设任务,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出资获取网络学习

资源。按资源开发情况,可划分为直接采购和定向开发,如徐汇区社区学院向中国讲座网购买讲座视频,浦东新区社区学院的“公民新视界:现代城市人”网络学习资源。

特点:通过资金投入方式获取资源,能迅速形成规模效应,内容较为系统;但存在内容宽泛时效性较差的问题,同时对社区教育管理机构的资金保障方面要求较高。

(1)直接采购

案例介绍:

徐汇区社区学院与上海红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出资8万元,向其所属中国讲座网购买1100门各类讲座视频,放置到徐汇终身学习网,供用户访问学习。

案例分析:

1)由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出资直接向专业公司批量购置现成的网络学习资源,能迅速形成规模效应。

2)要充分考虑资源使用的合法性问题,对资源拥有方的资质及资源适用范围,须请专业的法律咨询机构进行考证,并签定正式协议。

3)受制于机构的资源开发流程,该类网络学习资源普遍存在内容过于宽泛时效性较差的问题,所以在采购准备阶段需要广泛听取居民代表及专业人士意见,对资源内容进行全面筛选。

4)资源形式与原有平台的兼容性问题,也需要在采购准备阶段充分考虑,便于日后对资源及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管理。

(2)定向开发

案例介绍:

浦东新区社区学院提供学习资源设计和制作脚本,委托上海石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媒体设计和整体制作,开发了“公民新视界:现代城市人”网络学习资源。

案例分析:

1)由社区教育管理机构确定主题及内容,以直接委托建设的形式,向专业公司订制网络学习资源的模式,所获资源有极强的针对性。

2)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可根据实际需求及经费投入能力,选择所要建设的资源形式。

3)如选择网络学习平台技术开发方直接负责资源建设,能有效解决网络学习资源与现有学习平台的兼容性问题。

4、共享方式

定义:由其他机构承担资源建设任务,社区教育管理机构以免费的(或接近免费)的方式获取网络学习资源。按共享模式成因不同,可划分为行政指令性和非行政指令性,如长宁区社区学院的“网上图书馆”和本实验项目各参与区组建地区间网络资源共享联盟。

特点:以有效利用资源为目的,与相关机构进行资源共享,投入资金成本低,所得资源内容的总量大,内容针对性强,但需得到体制、机制及契约的有力保障。

(1)行政指令性

案例介绍:

长宁区社区学院依托“数字长宁”的区域整体优势,以区域内的高性能宽带为基础,与“长宁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

案例分析:

1)在区学习委的范围内,由社区教育管理机构进行协调,打破条块分割及行业壁垒,有助于以免费(或接近免费)的方式获取区域内相关单位的网络学习资源。

2)地区政府的科、教、文、卫、体、妇联、计生等相关委办局,一般都拥有大量针对人群强的网络学习资源。如能通过地区党委或政府的协调、沟通和指令,以合作共享的方式加以利用,是这部分资源产生社会价值的有益尝试。

(2)非行政指令性

案例介绍:

在2009年上海市教委招标实验项目“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实验”开展过程中,项目参与单位为满足社区居民对于网上学习资源存在需求量大、形式与内容多元化的要求,通过沟通协商,于2010年3月达成初步共识,并于2010年下半年通过相互间签署组建资源共享联盟的形式,逐步形成一个跨区县、跨部门、分层次的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共享支撑体系,即“上海市社区教育网络学

习资源共享联盟”。

案例分析:

1)单一区县网上学习资源建设极易存在总量不足、重复建设、投入分散、资源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下等问题;而地区间社区教育机构实现资源共享,则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在资源共享前提下,各区县社区教育机构网络学习资源单纯的数量级比较已失去意义,将逐渐转变为注重资源质量比较,形成更高层次意义上的竞争机制,有利于推动网上学习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

2)资源共享联盟属于自发的非正式组织,需要建立在各地区社区教育机构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自觉自愿的遵守联盟的运行机制,维持联盟运作,所以相互间须建立起相应的联盟契约形式。

(三)构建内容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满足各类人群学习需求的改善

通过两年的实验,在探索出有效建设方式与途径的同时,各参与单位结合各区实际情况,落实经费、人员等相关配套措施,建立起包括文本、网页、动画、高清视频、数字音频、电子杂志、三分屏、FLASH 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见下表),进一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以市民需求为建设目的的网络学习资源丰富,直接带来的变化就是表现在市民的参与度与认同度上,各参与单位网上学习平台的点击数量的激增,就是实验带来成效的很好佐证(见下表)。

从网站访问情况,可以看出,由于网络学习资源的丰富,充分营造出了网上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居民参与学习的热情,为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同时,通过实验,参与社区教育网上学习的受众面也有了扩展。如徐汇社区教育网拥有的实名注册用户,已由2008年的2,621人提升到目前的705,828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70多万注册用户中,60岁以下人群占据了近81%,其中,18岁以下人群达到16.5%,19-40岁之间的人群达到29.6%,41-60岁之间人群达到34.9%;闸北区社区学院结合自身特点,将社区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以全日制高职学生群体为对象;静安区以“白领青年”为主,开展“楼宇化”学习试点等。诸多例子表明,得益于实验项目的推动,社区教育不再等同于老年教育,而是开始出现辐射各个年龄层次各类人群的趋势,从而真正向着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向着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建立“网络学习资源共享联盟”,初探资源建设的协同合作机制

通过探索与实践,各参与单位清醒的认识到,随着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网上学习活动,任何依靠单一区县进行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形式,已很难跟上形势发展。因此,在各参与单位内驱力的推动下,脱胎于“社区教育网络资源实验项目组”,而又秉承其运作模式,以网络学习资源共享服务为核心,跨区县的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共享支撑体系,即“社区教育网络资源共享联盟”应运而生。联盟发展初期以原项目参与单位为主体,以梳理各单位网络学习资源,形成共享目录,进行资源共享利用为主要任务;同时,积极探索成员单位间合作开发网络学习资源的模式,并通过成员单位申报资源开发规划,统筹协调资源建设类别与内容,还将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形式、方式,纳入议事日程,从而实现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合作的高效运行,促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五)促进网络学习 “软硬件”建设,完善学习资源建设的保障基础

1、各参与单位通过实验项目的开展,不同程度的提升了管理人员资源建设的开发和管理应用能力。从课程选题、搜集素材、编写脚本,到根据实际需求、人群特征,选择适合的课件呈现方式,都累积起了不少经验,并且对网络学习资源的日常应用、推广与管理,都摸索出一定的规律。

2、网络学习资源建设步伐的加速,促进了网站平台的同步建设。为能给网络学习资源的运用提供更好的“硬环境”,各参与单位都进行了相应的硬件设备改造与升级,部分区的网站也根据新形势的要求,进行了全面改版。

六、实验的结论与思考

(一)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必须树立起以应用为核心的理念

要确立以应用为核心的建设理念,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改变网络学习资源以单纯数量累积为目的的建设现状。在资源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地域特点、不同层次市民的学习需求,即充分体现实用性;社区教育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更要注重大教育性、草根性、地域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力求使建设出来的网络学习资源有人气、有市场、有生命力。

(二)结合本地区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抓好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切入点 各地区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程度不一,发展方向不同,政府的各级管理机构对于社区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因此,紧密结合本区域工作及实际情况,寻找适合的工作切入点与建设方向,将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与本区域内重点工作、社区教育及社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而非简单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模式,是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与否的关键。

(三)基于资源有效利用的共享方式是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

网络化学习资源最根本的特点之一就是资源共享,实践证明以行政手段可以促成辖区内相关机构间的资源共享;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单一地区的建设难以满足市民尤其是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因此,建立跨区域合作势在必行。由于我国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区域间的合作难以运用行政指令的方式进行。所以,积极探索建立在互信基础上、以契约形式构筑的地区间网络资源共享联盟,则能有效强化区域间资源共享的成效。

(四)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需要系统思考和规范化运作

随着社区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网上学习日益成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

育的重要形式。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需要在建设伊始,就要尽可能保障资源信息的真实性、实用性,并充分考虑资源使用时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契约性,避免出现侵权或行政违法现象。

(五)社区教育网络平台以及专职管理团队要同步建设

随着各类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网络学习资源的形式愈加丰富,作为展示及承载资源的学习平台(如各社区教育网站),要进行同步建设。同时,在便于学习者应用为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要配套打造适应学习者日益高涨的网络学习需求的专职开发团队和管理团队,不断提升管理能级和软硬件应用能力,从而满足用户对资源方便、快速和安全的查询和应用。

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途径与模式, 无论从开发者和管理者的角度, 还是从学习者和应用者的角度, 都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对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实验,是为了充分认识和把握资源建设的脉络, 有利于社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提高网络化学习的效率,满足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


    相关文章

    集美大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总结报告

    集美大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总结报告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公布福建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闽教高"2012"41号)文件,我校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水 ...

    电子政务实验报告(实验一.三)

    <电子政务> 实践教学指导书 编 写 说 明 电子政务是传统行政管理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其实质是对现有的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政府形态的一种改造,即利用信息技术来构造更适合信息时代要求的政府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方式.现有的政府组织形态 ...

    二00五年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年报年检自查报告

    二00五年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年报年检自查报告 根据中央电大《关于开展2005年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年报年检工作的通知》(电校教[2005]71号)的精神要求,我校认真 ...

    大学网络实验室方案论证报告

    网络实验室测试实验方案论证报告 目 录 前 言 .................................................................. 1 一.计算机网络教育现状 ............... ...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报告

    根据省市教育技术年度工作要点,根据区教育局开展“加快镇海教育现代化发展,全面建设教育品质先行城区”活动的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区教育发展的大局,转变教育技术装备观念,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应用管理,突出工作创新,20xx年度主要工作总 ...

    2017年教学工作要点

    2017 一.全力以赴做好审核评估工作 1. 协同推进评估评建工作.按照审核评估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各工作组围绕评估程序及工作要素,有序开展所承担的评估任务,协同做好各项迎评工作.组织做好审核评估自评报告撰写.论证和完善工作,评估支撑材料.各 ...

    某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评估自评报告

    目 录 一.专业概 况 „„„„„„„„„„„„„„„„„„„„„„„„„„„„„„ 1 1.专业成立时 间 „„„„„„„„„„„„„„„„„„„„„„„„„„ 1 2.教学组织设 置 „„„„„„„„„„„„„„„„„„„„„„„„„„ ...

    海南大学2015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5年11月 -1- 目 录 一.学校概况 ........................................... 4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 ...

    2011年学院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办一流教育,育一流人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和省教研室、教科院的工作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