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FDI和国际贸易关系的文献综述

  【摘要】 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是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结果, 二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对有关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主要理论模型和观点做了梳理。文中主要介绍了四个理论模型, 即传统的解释、贸易和投资的替代模型、互补模型以及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直接投资      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既可以替代也可以促进贸易;另一方面贸易政策的改变在一定宏观条件下又会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梳理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相互关系。   一、传统解释   古典经济学没有涉及FDI,只是在分析借贷资本流动与贸易差额的关系时涉及了这一领域的某些话题。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俄林从借贷资本流动角度分析贸易与资本流动的关系。他的结论是,从长远看资本流动是原因,贸易差额是结果。俄林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国家间要素禀赋的差异,自由贸易代替要素的流动,间接导致国家间要素价格趋于一致。   凯恩斯的观点正好与上述基本结论相反。他认为,贸易差额是原因,资本运动是结果。马克卢普在肯定了资本流动对输出国和输入国都有利的同时,分析了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的因果关系。不过,他的结论是这种因果关系是不确定的。   严格说,这些研究并没有涉及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不仅如此,主流贸易理论与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直存在着分离。尤其是前者始终保留着生产要素在国家间不能流动的假设,致使贸易理论无法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现象。我们知道,传统贸易理论建立在理想的新古典分析框架之内,在这一框架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量被其严格的假设前提抽象了。贸易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的最佳选择,而对外投资则不然。这说明,传统贸易理论没有给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提供发展的空间。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主流FDI理论是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海默(1960)的垄断优势理论对跨国公司行为的解释是建立在市场不完全竞争的前提下,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势是其确保跨国生产有利可图的条件,这也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出发点。这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完全竞争市场模式是格格不入的。卡森、巴克利、拉格曼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研究,建立在科斯(1937)的内部化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外向FDI的内部化理论,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利用内部化优势维持垄断优势的行为。该理论也与传统的比较优势思想大相径庭。因此,谈论贸易与投资的关系,存在很大的困难。这一问题直到蒙代尔贸易替代模型的提出才得以解决。   二、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的替代理论   (一)蒙代尔(Mundell)的贸易替代模型   蒙代尔教授是最早提出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的学者,他的研究是建立在两个国家、两个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标准国际贸易模型基础之上的,考察了贸易和投资相互替代的两种极端情况,即禁止性投资如何刺激贸易,以及禁止性贸易如何刺激投资。按照俄林的要素禀赋比例定理,蒙代尔认为第一种情况:生产要素如果不能在两个国家间自由流动,同时又不存在任何贸易障碍的情况,只要两个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存在差异,两个国家之间就必然会存在贸易,当达到了贸易均衡状态之后,两国间的商品和要素价格将实现均等;第二种情况:假如由于某种原因使得两个国家间生产要素的流动障碍全部消除了,但同时贸易的障碍会引起资本要素回报率的差别,资本的国际流动也就自然产生了,资本的流动也同样最后导致资本价格及商品价格的均等状态。因此他得出结论:贸易障碍(关税)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资本的国际流动或直接投资,这种投资的目的显然是为了绕过关税壁垒以克服贸易障碍对资本效率的抵消作用,关税引致投资表现为投资对贸易的替代,会减少东道国与投资母国之间的贸易总量。   (二)赫斯特模型   赫斯特通过对美国跨国公司在加拿大市场上不同行业的出口份额、当地子公司的生产份额及不同行业的关税水平进行的比较研究,同样发现了投资和贸易的替代关系,并且认为替代程度和该国行业的关税水平呈正向关关系。其基本思路是在边际成本递增等假设条件下,如果东道国提高关税,会使产品在东道国的价格大大高于跨国公司的母国,其结果必然使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生产规模增加出口贸易减少,从而呈现出明显的投资和贸易间的替代作用。赫斯特模型没有考虑技术许可证方式,也没有考虑时间因素,从而静态的分析了直接投资和出口的替代关系。   (三)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弗农(1966)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虽然在新产品阶段只有出口贸易而不会出现对外将直接投资,但是随着产品进入成熟阶段后,竞争的局势使得生产者往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就会使原来的产品贸易被直接投资所替代;而在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后,这种直接投资对两国贸易的产品流向实现了完全的替代。   三、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的互补理论   在贸易障碍产生投资的情况下, 资本主要是流入进口替代部门。然而如果资本的流动不是由关税引致, 而是主要流入出口部门, 那么投资和贸易之间就将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在这种条件下, 资本流动将导致进一步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 从而扩大贸易规模。有许多原因可以导致贸易和投资之间的互补关系。   (一)Markuson 和Svensson的要素比例模型   Markuson和Svensson(1985) 利用要素比例模型揭示了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指出它们之间表现为替代性还是互补性, 依赖于贸易和非贸易要素之间是“合作的”还是“非合作的”。如果贸易和非贸易要素是合作的, 那么商品的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将互相促进, 从而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如果二者之间是不合作的, 则商品贸易和非贸易要素的流动就会表现为一种替代关系。他们的基本分析思路是这样的: 两个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异等因素会导致彼此之间的要素生产率和要素价格的差异, 这种要素价格的差异决定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方向。当由于任何一种因素导致商品贸易, 而生产贸易产品需要的贸易和非贸易要素又表现为合作状态时, 商品的贸易必然带动非贸易要素的流动, 从而使贸易和要素流动表现为一种互补性。   (二)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转移模型   日本学者小岛清在H-O模型(生产函数为Q=f(K,L))中,加人了技术(T)和管理诀窍(M)这两个新的生产要素,(下转第67页)   (上接第24页)并把T、M看做中间产品的投入,实际上将生产函数表达为Q=f(K,L,T,M),在这个意义上,小岛清成功地建立起了一个融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于一体的宏观分析框架。   小岛清认为,FDI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依次进行。据此他得出结论:一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区分为顺贸易导向型和逆贸易导向型。前者是从一个国家处于比较劣势产业向贸易对象国比较优势的产业投资;后者是从一个国家处于比较优势的产业向贸易对象国比较劣势的产业投资。相互贸易的扩大可以增加各自的经济利益;贸易的缩小则减少经济利益。   四、FDI与贸易一体化理论   张二震(2004)在其《贸易投资一体化与中国战略》一书中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基础应该是国际分工。他以跨国公司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得出结论:交易是有成本的,跨国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将原来属于市场的交易内部化,跨国企业使得国际分工细化的同时,也使得交易次数迅速增多,并且加深了交易的复杂性。国际直接投资成为跨国公司寻求要素结合效率的手段而不是服务目标国生产的手段,国际贸易也仅是生产的结果,而往往表现为生产的环节,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在跨国公司的安排下表现为贸易投资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赵春明.国际贸易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年.   [2] 张二震.贸易投资一体化与中国战略[M].北京:人民东方出 版社.2004年.   [3] 梁志成. 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型关系―――对蒙 代尔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的重新思考[J ].经济评论,2001 , (2)   [4] 吴先明.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发展趋 势[J ]. 国际贸易问题,1999 (7) .   [5] 陈彪如.国际经济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   [6] 朱廷�.国际贸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摘要】 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是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结果, 二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对有关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主要理论模型和观点做了梳理。文中主要介绍了四个理论模型, 即传统的解释、贸易和投资的替代模型、互补模型以及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直接投资      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既可以替代也可以促进贸易;另一方面贸易政策的改变在一定宏观条件下又会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梳理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相互关系。   一、传统解释   古典经济学没有涉及FDI,只是在分析借贷资本流动与贸易差额的关系时涉及了这一领域的某些话题。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俄林从借贷资本流动角度分析贸易与资本流动的关系。他的结论是,从长远看资本流动是原因,贸易差额是结果。俄林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国家间要素禀赋的差异,自由贸易代替要素的流动,间接导致国家间要素价格趋于一致。   凯恩斯的观点正好与上述基本结论相反。他认为,贸易差额是原因,资本运动是结果。马克卢普在肯定了资本流动对输出国和输入国都有利的同时,分析了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的因果关系。不过,他的结论是这种因果关系是不确定的。   严格说,这些研究并没有涉及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不仅如此,主流贸易理论与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直存在着分离。尤其是前者始终保留着生产要素在国家间不能流动的假设,致使贸易理论无法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现象。我们知道,传统贸易理论建立在理想的新古典分析框架之内,在这一框架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量被其严格的假设前提抽象了。贸易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的最佳选择,而对外投资则不然。这说明,传统贸易理论没有给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提供发展的空间。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主流FDI理论是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海默(1960)的垄断优势理论对跨国公司行为的解释是建立在市场不完全竞争的前提下,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势是其确保跨国生产有利可图的条件,这也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出发点。这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完全竞争市场模式是格格不入的。卡森、巴克利、拉格曼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研究,建立在科斯(1937)的内部化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外向FDI的内部化理论,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利用内部化优势维持垄断优势的行为。该理论也与传统的比较优势思想大相径庭。因此,谈论贸易与投资的关系,存在很大的困难。这一问题直到蒙代尔贸易替代模型的提出才得以解决。   二、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的替代理论   (一)蒙代尔(Mundell)的贸易替代模型   蒙代尔教授是最早提出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的学者,他的研究是建立在两个国家、两个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标准国际贸易模型基础之上的,考察了贸易和投资相互替代的两种极端情况,即禁止性投资如何刺激贸易,以及禁止性贸易如何刺激投资。按照俄林的要素禀赋比例定理,蒙代尔认为第一种情况:生产要素如果不能在两个国家间自由流动,同时又不存在任何贸易障碍的情况,只要两个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存在差异,两个国家之间就必然会存在贸易,当达到了贸易均衡状态之后,两国间的商品和要素价格将实现均等;第二种情况:假如由于某种原因使得两个国家间生产要素的流动障碍全部消除了,但同时贸易的障碍会引起资本要素回报率的差别,资本的国际流动也就自然产生了,资本的流动也同样最后导致资本价格及商品价格的均等状态。因此他得出结论:贸易障碍(关税)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资本的国际流动或直接投资,这种投资的目的显然是为了绕过关税壁垒以克服贸易障碍对资本效率的抵消作用,关税引致投资表现为投资对贸易的替代,会减少东道国与投资母国之间的贸易总量。   (二)赫斯特模型   赫斯特通过对美国跨国公司在加拿大市场上不同行业的出口份额、当地子公司的生产份额及不同行业的关税水平进行的比较研究,同样发现了投资和贸易的替代关系,并且认为替代程度和该国行业的关税水平呈正向关关系。其基本思路是在边际成本递增等假设条件下,如果东道国提高关税,会使产品在东道国的价格大大高于跨国公司的母国,其结果必然使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生产规模增加出口贸易减少,从而呈现出明显的投资和贸易间的替代作用。赫斯特模型没有考虑技术许可证方式,也没有考虑时间因素,从而静态的分析了直接投资和出口的替代关系。   (三)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弗农(1966)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虽然在新产品阶段只有出口贸易而不会出现对外将直接投资,但是随着产品进入成熟阶段后,竞争的局势使得生产者往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就会使原来的产品贸易被直接投资所替代;而在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后,这种直接投资对两国贸易的产品流向实现了完全的替代。   三、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的互补理论   在贸易障碍产生投资的情况下, 资本主要是流入进口替代部门。然而如果资本的流动不是由关税引致, 而是主要流入出口部门, 那么投资和贸易之间就将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在这种条件下, 资本流动将导致进一步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 从而扩大贸易规模。有许多原因可以导致贸易和投资之间的互补关系。   (一)Markuson 和Svensson的要素比例模型   Markuson和Svensson(1985) 利用要素比例模型揭示了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指出它们之间表现为替代性还是互补性, 依赖于贸易和非贸易要素之间是“合作的”还是“非合作的”。如果贸易和非贸易要素是合作的, 那么商品的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将互相促进, 从而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如果二者之间是不合作的, 则商品贸易和非贸易要素的流动就会表现为一种替代关系。他们的基本分析思路是这样的: 两个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异等因素会导致彼此之间的要素生产率和要素价格的差异, 这种要素价格的差异决定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方向。当由于任何一种因素导致商品贸易, 而生产贸易产品需要的贸易和非贸易要素又表现为合作状态时, 商品的贸易必然带动非贸易要素的流动, 从而使贸易和要素流动表现为一种互补性。   (二)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转移模型   日本学者小岛清在H-O模型(生产函数为Q=f(K,L))中,加人了技术(T)和管理诀窍(M)这两个新的生产要素,(下转第67页)   (上接第24页)并把T、M看做中间产品的投入,实际上将生产函数表达为Q=f(K,L,T,M),在这个意义上,小岛清成功地建立起了一个融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于一体的宏观分析框架。   小岛清认为,FDI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依次进行。据此他得出结论:一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区分为顺贸易导向型和逆贸易导向型。前者是从一个国家处于比较劣势产业向贸易对象国比较优势的产业投资;后者是从一个国家处于比较优势的产业向贸易对象国比较劣势的产业投资。相互贸易的扩大可以增加各自的经济利益;贸易的缩小则减少经济利益。   四、FDI与贸易一体化理论   张二震(2004)在其《贸易投资一体化与中国战略》一书中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基础应该是国际分工。他以跨国公司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得出结论:交易是有成本的,跨国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将原来属于市场的交易内部化,跨国企业使得国际分工细化的同时,也使得交易次数迅速增多,并且加深了交易的复杂性。国际直接投资成为跨国公司寻求要素结合效率的手段而不是服务目标国生产的手段,国际贸易也仅是生产的结果,而往往表现为生产的环节,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在跨国公司的安排下表现为贸易投资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赵春明.国际贸易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年.   [2] 张二震.贸易投资一体化与中国战略[M].北京:人民东方出 版社.2004年.   [3] 梁志成. 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型关系―――对蒙 代尔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的重新思考[J ].经济评论,2001 , (2)   [4] 吴先明.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发展趋 势[J ]. 国际贸易问题,1999 (7) .   [5] 陈彪如.国际经济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   [6] 朱廷�.国际贸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战略管理前沿问题综述

    <经济师>2008年第2期 ●博士硕士论坛 摘 要:文章从战略和战略管理的概念谈起, 然后将东西方思想相结合的战略思想.以人为本的差异化管理.追求共赢的战略联盟概念及规避风险的战略风险管理思想进行简单的概述. 关键词:战略哲学 ...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摘要:对外直接投资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并形成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本文对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了综述,并论述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最新进展,希望能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起到一定 ...

    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_基于国内的视角

    <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10期 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国内的视角水 高士亮1,熊'磊2 (1.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710061:2.云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系..昆明650222) 摘要:现有的关于FDI ...

    跨国并购理论综述

    跨国并购理论综述 张亚 (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部,江西 南昌 330013) 1.跨国并购动因研究理论的新发展 Buckley 和 Casson(1998)提出的柔性化管理理论的深化与实践检验,在弗农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上,巴特利和高歇尔( ...

    税收竞争的空间相关性和FDI效应:一个实证分析

    摘要:随着各地吸引外资程度的加强,税收优惠政策被政府广泛使用,从而被认为是吸引FDI的有效工具.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发现具有相似地理位置的省份在税收政策上具有税收模仿性,税收竞争呈现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但是这些税收竞争在促进FDI上并没有显 ...

    环境友好型技术国际转移问题的研究综述_傅京燕

    36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环境友好型技术国际转移问题的研究综述 傅京燕 林志英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摘要: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友好型技术在降低未来排放方面的潜力.新技术的发明大多首 气候政策 ...

    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2010届毕业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要求: 1.每人限选一题,相互不得重题,但是可以自行拟定题目: 2.请每位同学把自己的学号.姓名.联系方式.电子邮箱地址.论文题号及论文题目等项目填写清楚,具体格式见附表 ...

    FDI对国内企业技术溢出的负效应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迅速展开关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产生企业内溢出效应的研究,经验研究的成果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积累.外资对许多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的经济发展无疑都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

    对外开放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摘要:近几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量急速增加,促使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此同时,能耗的迅速增加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在快速增加.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低碳经济必是未来经济的走向,因此,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了对外开放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