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调查报告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05033329 叶婧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
在经过了高考这座残酷的独木桥,踏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校园之后,我们真的可以安枕无忧了吗?
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由此可以看出,进了大学我们同样“睡不成安稳觉”。
本人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由于数据收集上的原因,统计分析只比较了文科类、理科类、工科类、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其情况如下:
1.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
调查结果表明:理科类和工科类的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比文科类和师范类大学生更自信、积极,而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
理科 文科 工科 师范类
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 21.08% 15.13% 17.59% 11.43%
通过努力可找到工作 43.23% 46.50% 46.33% 28.57%
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25.38% 31.37% 25.17% 38.57%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10.32% 7.01% 10.91% 21.43%
2.师范类的大学生对薪酬期望最低
文科及理科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2001-3000元之间,而文科及师范类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1001-2000元之间,师范类的大学生更明显,有55.71%的大学生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在1000-2000元之间。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选择比较(元/月):
理科 文科 工科 师范类
500-1000元 3.66% 5.57% 1.56% 15.71%
1001-2000元 30.97% 34.08% 28.29% 55.71%
2001-3000元 36.99% 29.14% 33.41% 18.57%
3001-4000元 17.85% 19.27% 21.60% 8.57%
4001-5000元 5.59% 6.69% 7.57% 1.43%
5001元以上 4.95% 5.25% 7.57% 0.00%

·如何写调查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 ·农村调查报告 ·中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

·高中生调查报告 ·暑假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3.大学生区域样本就业分析(北京 广州)
本次调查采集了北京、广州两城市(典型代表南北两方)的大学生数据作样本统计分析,经过数据分析,发现两地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北京大学生比广州大学生就业时更自信
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生在对待06年就业形势看法上比广州的大学生更自信。北京大学生选择"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广州大学生的选择比例。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看法选择:
北京 广州
自信可找到合适的工作 23.44% 16.67%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 40.11% 46.97%
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 28.02% 29.92%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8.42% 6.44%
(2)广州大学生比北京大学生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广州大学生比北京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北京大学生比广州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国企。这可能和被北京广州本地的企业性质比例有关系。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期望选择就业单位的性质比较:
北京 广州
民营企业 2.93% 7.58%
国营企业 27.29% 14.39%
外资企业 36.26% 43.94%
私营企业 6.23% 1.52%
合资企业 6.59% 9.09%
政府机关 16.30% 18.56%
自主创业 4.40% 4.92%
(3)大学生就业以本地区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流动缓慢
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的差异,是两地大学生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主要差异,从统计结果看,统计数据支持这样的结论:大学生就业还是以本地区就业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的流动比较缓慢。大学生更青睐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两城市的大学生中,只有很少的大学生选择去中部或西部就业,长此以往会形成区域性人才浪费及区域性人才紧缺并存的现象。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毕业后期望选择就业区域的比较:
北京 广州
北京 56.04% 0.76%
上海 11.72% 5.68%
广东 4.21% 74.24%
其他沿海发达地区 8.42% 9.85%
中部地区 4.21% 0.76%
西部地区 2.93% 0.00%
暂没有考虑 12.45% 8.71%
4.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
(1)大多数企业每年都招聘大学毕业生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把招聘大学生作为充实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每年都招聘:71.17% 偶尔一两年不招聘:12.52%
偶尔一两年招聘:15.71% 从来不招聘:0.60%
(2)对招聘的大学生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
调查显示,企业对已经招聘的大学生的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满意:11.93% 一般满意:47.91% 一般:29.62%
不太满意:9.54% 不满意:0.99%
(3) 多数企业年度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50人以下
多数企业年度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50人以下,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301人以上:3.58% 201-300人:2.58% 101-200人:4.77%
51-100人:12.52% 11-50人:40.76% 10人以下:35.79%
(4) 06年企业招聘大学生人数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明显
整体上看,06年企业招聘大学生人数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明显。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确定:11.13% 基本不变:25.45%
有所减少:28.03% 有所增加:35.39%
接下来就对2006年整体的情况再做个统计:
1.毕业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06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调查显示06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8.09%
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适合的工作信心不足:28.87%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42.96%
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20.08%2.“先就业、后择业”观念日趋流行  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先就业再择业:44.21% 先择业再就业:13.95%
信心十足、应对自如:13.39% 车到山前必有路:13.11%
期望就业形式好转:6.835 茫然失措:4.04%
焦急:3.35% 其他:1.12%
3.外企是毕业生最青睐的就业单位  调查显示:外企仍然是毕业生心目中最青睐的就业单位,而作为容纳毕业生就业的很重要的民企、私企但来说,受到毕业生的相当冷落,自主创业最受毕业生冷落,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毕业生就业的供需性矛盾冲突。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但却是最多毕业生毕业时的首选;政府机关也成为许多毕业生毕业的首先,结果是近几年越来越火的“公务员热”也就成了一个必然的现象。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外资企业:29.85% 国营企业:25.80% 政府机关:15.20%
合资企业:10.32% 民营企业:8.23% 私营企业:6.42%
自主创业:4.18%4.毕业生的薪酬期望绝大部分在3000以下(元/月)  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主要还是集中在1000-2000元及2000-3000元之间,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5001元以上:3.49% 4001-5000元:3.91%
3001-4000元:11.30% 2001-3000元:37.52%
1001-2000元:40.45% 500-1000元:3.35%5.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是毕业生就业时的首选  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点仍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人才的地区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24.69% 广东:21.67% 其他沿海发达地区:16.46%
上海:10.74% 中部地区:9.62% 西部地区:7.39%
暂没有考虑:9.34% 
6.06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在06届毕业生眼中,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61.23%),其远远领先于其他条件;其次是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社会经历”(26.93%);而“学校名气”(21.62%)排在第三位。一下依次为:潜力(17.17%)、专业技能(17.57%)、学历(11.16%)、品德(10.32%)、专业成绩(9.34%)、性别(6.83%)、生源(1.39%)。 最后得出的结论:  a. 06届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在校大学生就业信心相对更不足,表示就业形势堪忧的比例相对增加很多。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  b. “先就业后择业” 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流观念,由此可能引发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成为“为别人做嫁衣”,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时可能更趋于保守。  c.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大学生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方面与企业本身有巨大差异。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籍贯性质、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就业选择方面也不尽相同。  d. 大学生更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道德”沦为大学生遗忘的角落,而对用人单位来说,“德才兼备”始终是其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这些方面,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严重分歧。  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造成,从调查中至少可以看出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个影响。a.大学扩招:合理利用这柄双刃剑   高校大学生的急剧扩招直接造成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扩大,而原来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并不能如高校一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二者的增长不成比例。如何协调好二者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从调查的结果看,这似乎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还没有到位。b.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c. 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  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d. 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  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 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只要我们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不要徘徊在事业的端口,勇往直前吧!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05033329 叶婧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
在经过了高考这座残酷的独木桥,踏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校园之后,我们真的可以安枕无忧了吗?
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由此可以看出,进了大学我们同样“睡不成安稳觉”。
本人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由于数据收集上的原因,统计分析只比较了文科类、理科类、工科类、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其情况如下:
1.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
调查结果表明:理科类和工科类的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比文科类和师范类大学生更自信、积极,而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
理科 文科 工科 师范类
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 21.08% 15.13% 17.59% 11.43%
通过努力可找到工作 43.23% 46.50% 46.33% 28.57%
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25.38% 31.37% 25.17% 38.57%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10.32% 7.01% 10.91% 21.43%
2.师范类的大学生对薪酬期望最低
文科及理科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2001-3000元之间,而文科及师范类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1001-2000元之间,师范类的大学生更明显,有55.71%的大学生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在1000-2000元之间。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选择比较(元/月):
理科 文科 工科 师范类
500-1000元 3.66% 5.57% 1.56% 15.71%
1001-2000元 30.97% 34.08% 28.29% 55.71%
2001-3000元 36.99% 29.14% 33.41% 18.57%
3001-4000元 17.85% 19.27% 21.60% 8.57%
4001-5000元 5.59% 6.69% 7.57% 1.43%
5001元以上 4.95% 5.25% 7.57% 0.00%

·如何写调查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 ·农村调查报告 ·中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

·高中生调查报告 ·暑假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3.大学生区域样本就业分析(北京 广州)
本次调查采集了北京、广州两城市(典型代表南北两方)的大学生数据作样本统计分析,经过数据分析,发现两地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北京大学生比广州大学生就业时更自信
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生在对待06年就业形势看法上比广州的大学生更自信。北京大学生选择"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广州大学生的选择比例。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看法选择:
北京 广州
自信可找到合适的工作 23.44% 16.67%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 40.11% 46.97%
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 28.02% 29.92%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8.42% 6.44%
(2)广州大学生比北京大学生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广州大学生比北京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北京大学生比广州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国企。这可能和被北京广州本地的企业性质比例有关系。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期望选择就业单位的性质比较:
北京 广州
民营企业 2.93% 7.58%
国营企业 27.29% 14.39%
外资企业 36.26% 43.94%
私营企业 6.23% 1.52%
合资企业 6.59% 9.09%
政府机关 16.30% 18.56%
自主创业 4.40% 4.92%
(3)大学生就业以本地区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流动缓慢
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的差异,是两地大学生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主要差异,从统计结果看,统计数据支持这样的结论:大学生就业还是以本地区就业为主,跨地区就业还没有形成主流,人才的流动比较缓慢。大学生更青睐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两城市的大学生中,只有很少的大学生选择去中部或西部就业,长此以往会形成区域性人才浪费及区域性人才紧缺并存的现象。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毕业后期望选择就业区域的比较:
北京 广州
北京 56.04% 0.76%
上海 11.72% 5.68%
广东 4.21% 74.24%
其他沿海发达地区 8.42% 9.85%
中部地区 4.21% 0.76%
西部地区 2.93% 0.00%
暂没有考虑 12.45% 8.71%
4.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
(1)大多数企业每年都招聘大学毕业生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把招聘大学生作为充实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每年都招聘:71.17% 偶尔一两年不招聘:12.52%
偶尔一两年招聘:15.71% 从来不招聘:0.60%
(2)对招聘的大学生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
调查显示,企业对已经招聘的大学生的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满意:11.93% 一般满意:47.91% 一般:29.62%
不太满意:9.54% 不满意:0.99%
(3) 多数企业年度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50人以下
多数企业年度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50人以下,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301人以上:3.58% 201-300人:2.58% 101-200人:4.77%
51-100人:12.52% 11-50人:40.76% 10人以下:35.79%
(4) 06年企业招聘大学生人数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明显
整体上看,06年企业招聘大学生人数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明显。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确定:11.13% 基本不变:25.45%
有所减少:28.03% 有所增加:35.39%
接下来就对2006年整体的情况再做个统计:
1.毕业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06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调查显示06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8.09%
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适合的工作信心不足:28.87%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42.96%
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20.08%2.“先就业、后择业”观念日趋流行  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先就业再择业:44.21% 先择业再就业:13.95%
信心十足、应对自如:13.39% 车到山前必有路:13.11%
期望就业形式好转:6.835 茫然失措:4.04%
焦急:3.35% 其他:1.12%
3.外企是毕业生最青睐的就业单位  调查显示:外企仍然是毕业生心目中最青睐的就业单位,而作为容纳毕业生就业的很重要的民企、私企但来说,受到毕业生的相当冷落,自主创业最受毕业生冷落,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毕业生就业的供需性矛盾冲突。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但却是最多毕业生毕业时的首选;政府机关也成为许多毕业生毕业的首先,结果是近几年越来越火的“公务员热”也就成了一个必然的现象。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外资企业:29.85% 国营企业:25.80% 政府机关:15.20%
合资企业:10.32% 民营企业:8.23% 私营企业:6.42%
自主创业:4.18%4.毕业生的薪酬期望绝大部分在3000以下(元/月)  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主要还是集中在1000-2000元及2000-3000元之间,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5001元以上:3.49% 4001-5000元:3.91%
3001-4000元:11.30% 2001-3000元:37.52%
1001-2000元:40.45% 500-1000元:3.35%5.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是毕业生就业时的首选  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点仍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人才的地区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24.69% 广东:21.67% 其他沿海发达地区:16.46%
上海:10.74% 中部地区:9.62% 西部地区:7.39%
暂没有考虑:9.34% 
6.06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在06届毕业生眼中,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61.23%),其远远领先于其他条件;其次是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社会经历”(26.93%);而“学校名气”(21.62%)排在第三位。一下依次为:潜力(17.17%)、专业技能(17.57%)、学历(11.16%)、品德(10.32%)、专业成绩(9.34%)、性别(6.83%)、生源(1.39%)。 最后得出的结论:  a. 06届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在校大学生就业信心相对更不足,表示就业形势堪忧的比例相对增加很多。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  b. “先就业后择业” 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流观念,由此可能引发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成为“为别人做嫁衣”,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时可能更趋于保守。  c.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大学生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方面与企业本身有巨大差异。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籍贯性质、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就业选择方面也不尽相同。  d. 大学生更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道德”沦为大学生遗忘的角落,而对用人单位来说,“德才兼备”始终是其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这些方面,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严重分歧。  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造成,从调查中至少可以看出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个影响。a.大学扩招:合理利用这柄双刃剑   高校大学生的急剧扩招直接造成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扩大,而原来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并不能如高校一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二者的增长不成比例。如何协调好二者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从调查的结果看,这似乎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还没有到位。b.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c. 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  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d. 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  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 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只要我们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不要徘徊在事业的端口,勇往直前吧!


    相关文章

    毕业论文就业能力写作提纲

    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就业能力现状的研究 一.问题提出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本科幼儿教师为主,但是学生在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后,面对就业仍然困惑缺乏相应的就业能力.本研究 ...

    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高校逐年扩招.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和实际间的差异,导致医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本文以阐述近年来医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给予出较为客观积极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就业新形势:医学类专 ...

    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评述

    [摘要]2013年,高校毕业生迎来了"史上最难就业年",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也令人担忧.一方面,研究生扩招政策导致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另一方面,研究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文章旨在探讨硕士研究生职 ...

    就业工作现状综合调研报告

    大庆市蒙妮坦职业高级中学 "在籍实习生"及就业工作现状综合调研报告 招生及就业指导办公室2015-03-11 调研主题:全校各专业部"在籍实习生"及就业工作现状综合调研工作 调研目的:1.明确全校就业 ...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之创业教育现状调查

    摘要:就业难是我国社会日益凸显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创业可以促进就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开展好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战略性问题.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多种调查形式,调查当今大学生对创业和创 ...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从"半月没吃过肉"看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 姓名 专业 学号 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周勇 摘 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现代化.城市化中进程中,历时30多年的"民工热潮&quo ...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本研究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近5年的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调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发现高专业对口率的背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薪资待遇.社会保障.个人专业发展等方面存在很 ...

    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与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12)03003204 一.问题提出 校园招聘会作为毕业生实现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如何有效开展校园招聘会已成为毕业生.学校.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关注的问题,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33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选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2.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3.企业人力资源动态战略规划研究 4.民营企业发展战略与核心人才培养 5.不同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6.传 ...

    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报告

    大学生社会实践 调 查 报 告 重庆邮电大学张金旻 太原理工大学郭昊文 2009-7-23 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报告 一.调查说明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尽管高校毕业生仍然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但09年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