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整体把握文意。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体会语言的非凡魅力。

3、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播放短片,提示学生注意看、听。

师:同学们,刚才的短片让我们了解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我们每一位的心情都是沉重 的、愤怒的,我们强烈谴责他们的强盗行为,而身为法国人的雨果先生面对这一历史事件又是如何发表自己的看法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好,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雨果的内心世界。

二、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三、认识雨果

四、检测生字词

五、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 课前已经读过这封信,现在请大家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书信的内容。

明确:赞美圆明园

谴责侵略者

六、选读书信,感受奇迹:

师:那么,圆明园美 成什么样?请看大屏幕──(展示图片)

师:刚才看到的图片,让我们既领略了圆明园的美。那么在这封信中,在雨果心中,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出示幻灯片:请从第3段中找出雨果对圆明园进行概括性评价的词句。通过这些句子让我们看到了雨果什么样的品格?

师:看来,雨果把所有能用到的赞语都用到了,事实上他并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是通过想象描绘圆明园的美,因为他说过“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从第3段中找出雨果运用想象描绘圆明园之美的语句。

师总评并指导朗读:真是如梦似幻,人间仙境啊,我们应该用一种柔美的语调,读的让人沉醉其中。下面请听老师朗读。

师:如此美丽的圆明园我们大家又应该如何赞美它呢?

七、 细读书信,品析语言:

师:可是,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展示断壁残垣图片)

师:这是因为,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疯狂掠夺,放火焚烧面对如此暴行雨果是怎样谴责的?

出示要求:请看5~9段,找出最能体现雨果情感的讽刺性句子,并在书上勾画评点。

师:这封一千来字的信中不仅有着非凡的语言魅力,更折射出雨果可贵的人格魅力,你体会到了吗?

八、拓展延伸

师:读这封信时,我的内心涌动着感动的热流,相信你的心湖早就投进了一枚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让我们的思想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出示要求:我想对巴特勒说:

我想对雨果说:

我想对圆明园说:

师总结本课

九、布置作业

多媒体展示:想一想巴特勤上尉看到这封信后会怎么想?法国人会怎么想?

赞美圆明园—博大胸怀

板书:

讽刺侵略者—正直、公正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

生:(观看大屏幕)

师:看过影片后,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是不平静的,谁来说一说?

生1:我很气愤,英法联军把我们的国宝都抢走了。

生2:我也很气愤,把不能拿走的瓷器都砸碎了。

生3:我看到自己国家的宝贝都被这些强盗抢走了,我想什么时候国宝能回到中国来呢?

生4:我想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让我们的国家更富强,不再受人欺侮。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的一种心声。老师同样相信同学们在课下一定收集了一些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现在就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生:(前后桌四人一小组交流资料。)

师:请一位同学介绍。

生:我介绍一下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内容略)

师:圆明园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财富于一身被誉为“万圆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那么法国作家雨果如何看待这件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板书题目作者)还有哪一位同学展示一下。

生:我介绍一下这篇文章写作时的情况。(内容略)

师:他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们看屏幕。(屏幕展示“背景介绍”)

(点评:在课起始时让学生观看圆明园的影视资料,很好地烘托了学习气氛;以四人一小组相互交流资料,并且让学生互相介绍资料,这种方法很好,使学生带着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进入学习,而且让学生产生了极大地学习兴趣。)

师:请同学把自己预习的字词、文学常识在小组内交流。

生:(四人一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读准加线的字(生字由屏幕显示)

琉璃珐琅晨曦箱箧赞誉缀满瞥见制裁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作者雨果?

生1: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生2:他是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作品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师:非常好!两位同学筛选了作家重要的信息,希望同学们都能这样做。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篇文章的体裁?

生:这是一封书信。

师:请同学们回忆书信这种体裁在格式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1:第一行写称谓,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内容,正文结束后写祝福的话,再写日期姓名。

生2:在落款处先写署名后写日期。

生3:我补充的是在正文后写上“此致敬礼”。

生4:有的书信还有题目,例如感谢信。

师:同学们掌握了书信的基本格式,谁能具体说一下“称谓、此致、敬礼、署名和日期”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1:“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写在正文结尾。

生2:“署名日期”写在正文结束后右下角,而且“署名”和“日期”不能调换。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雨果,一起聆听雨果的心声。(点击大屏幕)请同学们带着大屏幕上的问题,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整体感知课文。(本子上的)(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生1: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写这封信的原因。

生2:评价并赞美了圆明园。

生3:作者认为英法联军不应侵略中国。

师:同学们归纳的很全面,如果语言再简洁一些就更好了?

生:我认为第一个内容可以概括为“介绍写信原因”。

师:可以,很简洁。(板书:介绍写信原因)

生:赞美圆明园、谴责抨击英法两国的侵略行为。

师:不错!很好。(板书:赞美圆明园谴责抨击英法两国的侵略行为)

生: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对英法联军的谴责抨击。

师:(板书:赞美谴责抨击)

师:作为享誉世界的作家,雨果在书信中的情感是爱憎分明的,有对圆明园这一世界文化瑰宝的高度赞美,也有对强盗政府的强盗行为的辛辣讽刺。(点击大屏幕)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找出体现作者爱憎与坚定的立场的语句?看谁找的语句又快又准!(大屏幕问题:找出文中赞美圆明园以及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做一点分析。)

生:(学生用圈点批注法读课文,找语句或词语)

师:同学们一定都找到了赞美圆明园以及讽刺侵略者的语句,现在就与同学一起交流一下吧。交流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交流的结果。

生:(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求同存异。)

师:现在开始汇报讨论交流的结果。首先汇报“文中赞美圆明园语句,并做一点分析”。 生1:赞美圆明园的句子是“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那就是这座名园”。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我国圆明园的建筑材料、陈设、装饰、园林景观,语言中流露出赞美之情。

生2:我们小组找的句子是“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作者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从全世界、全人类的眼光肯定了它的艺术价值。 生3:我们小组还找到了含蓄地表达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这句话是“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表明圆明园是属于世界的亚洲文明杰作,含蓄地表达了对圆明园的赞美。

师:同学们汇报的非常好,不仅找到了直接赞美的语句,而且含蓄运用比喻的句子也找到了;不仅从内容上分析,也从语言表达上去体会。下面请同学们汇报“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做一点分析”

生1:“有一天,一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后文写到“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作者直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生2:“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其中第二个“文明”就是反语,用来讽刺英法联军的野蛮行为。

师:这个同学分析得很有道理,他指出了语言的特点是“讽刺”。(板书“讽刺”)他还提到一个词语“反语”,你能给同学们讲一下吗?

生:我在一本书上看过,意思是本来是正话但要反着说,它是一种修辞方法。

师:这个同学说得非常好,这与她平时喜欢看书是分不开的,希望你也能经常看书,吸取书中的营养,提高自己。老师补充一点,这种修辞能够使语言具有讽刺意味。 师:你还能找出文章中使用反语的语句吗?

生1:第四段称英法联军为“两个强盗”,又说他们掠夺是“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生2:我认为第四段称英法联军为“两个强盗”是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但不是反语。因为作者直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没有“正话反说”。

师:他说地有道理吗?

生:(同学们点头。)有道理。

师:(面对生1)你还有疑问吗?

生1:没有了。

师:还找到其他运用反语的句子吗?

生:最后一句话“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其中“赞誉”是反语。 师:以上我们共同分析体会了作家雨果强烈的爱憎情感,还学习了一种新的修辞方法“反语”。同学们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中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生1: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这句话中为什么说“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其中“破烂”是说他们抢走的东西在搬运的过程中损坏了呢?还是在有意贬低我们的国宝?

生2:我觉得不是,如果在搬运中损坏就不能拿出来展出了。

生3:我认为雨果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对圆明园怀有赞美之情,对中国人怀有敬意,他不是贬低我们的国宝。

生4:上文提到“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是不是作者认为他们展出的是掠夺的赃物,所以说是“破烂”,进而表达作者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谴责与讽刺。

师:理解得很正确。我很欣赏这位同学能够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分析体会词语的作用。还有问题吗?

生1:我很敬佩雨果,但我一点不太明白:中国是被掠夺国家,我们中国人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掠夺行为,是很自然的,可以理解的,而雨果是法国人,为什么不迎合巴特勒上尉,而要谴责抨击他们的行为呢?

生2:因为他胸怀宽广。

生3:我觉得他有正义感,不顾个人得失。

生4:他尊重中国人民,同情我们中国人民。

师:同学们谈得很有见解,老师补充一点:他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站在人类的立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我们要学习雨果,做他那样的人:正直无私,尊重他人,有宽广的胸怀。 (点评:在课堂上,不论是在整体感悟还是局部探究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

师:读完雨果的这一封信,你是否对“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一句话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认为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生1:我认为要实现这一夙愿,就必须使中国尽快强大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生2:中国必须在体育、文化方面强大起来,得让其他国家对我们另眼相看。 生3:在经济、国防科技方面更要强大,这样在国际社会才能取得应有的地位。

生4:作为学生我们首先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为这个夙愿的实现做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师:听到同学们的心声,作为老师感到很欣慰。(点击屏幕展示圆明园被毁后的图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陷入深深的思考中,你看后有什么感想?你觉得中国当年被侵略者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历史课所学内容加以评析。 生:(讨论,评析。)(内容略)

师:中国是千年文明古国,我们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被掠夺的何止圆明园。作为中国人,要勿忘国耻;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多长本领才能为国多做贡献,国家强盛才能不被欺侮。

(点评:值得称道的是老师不仅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图片资料,而且在课堂上极力引导学生面对图片谈感想引发思考,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师:(点击屏幕展示基础知识练习)学习了本文,我们来测一测你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1、给加线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琉璃珐琅晨曦箱箧dàng()然无存丰功伟jī()眼花liáo()乱

2、填空。

雨果(1802—1885)国作家,代表作品有:、《九三年》。

生:(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练习)

师:(点击屏幕展示基础知识练习答案)同学们课下积累文章中运用反语修辞的句子。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整体把握文意。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体会语言的非凡魅力。

3、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播放短片,提示学生注意看、听。

师:同学们,刚才的短片让我们了解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我们每一位的心情都是沉重 的、愤怒的,我们强烈谴责他们的强盗行为,而身为法国人的雨果先生面对这一历史事件又是如何发表自己的看法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好,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雨果的内心世界。

二、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三、认识雨果

四、检测生字词

五、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 课前已经读过这封信,现在请大家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书信的内容。

明确:赞美圆明园

谴责侵略者

六、选读书信,感受奇迹:

师:那么,圆明园美 成什么样?请看大屏幕──(展示图片)

师:刚才看到的图片,让我们既领略了圆明园的美。那么在这封信中,在雨果心中,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出示幻灯片:请从第3段中找出雨果对圆明园进行概括性评价的词句。通过这些句子让我们看到了雨果什么样的品格?

师:看来,雨果把所有能用到的赞语都用到了,事实上他并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是通过想象描绘圆明园的美,因为他说过“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从第3段中找出雨果运用想象描绘圆明园之美的语句。

师总评并指导朗读:真是如梦似幻,人间仙境啊,我们应该用一种柔美的语调,读的让人沉醉其中。下面请听老师朗读。

师:如此美丽的圆明园我们大家又应该如何赞美它呢?

七、 细读书信,品析语言:

师:可是,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展示断壁残垣图片)

师:这是因为,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疯狂掠夺,放火焚烧面对如此暴行雨果是怎样谴责的?

出示要求:请看5~9段,找出最能体现雨果情感的讽刺性句子,并在书上勾画评点。

师:这封一千来字的信中不仅有着非凡的语言魅力,更折射出雨果可贵的人格魅力,你体会到了吗?

八、拓展延伸

师:读这封信时,我的内心涌动着感动的热流,相信你的心湖早就投进了一枚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让我们的思想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出示要求:我想对巴特勒说:

我想对雨果说:

我想对圆明园说:

师总结本课

九、布置作业

多媒体展示:想一想巴特勤上尉看到这封信后会怎么想?法国人会怎么想?

赞美圆明园—博大胸怀

板书:

讽刺侵略者—正直、公正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

生:(观看大屏幕)

师:看过影片后,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是不平静的,谁来说一说?

生1:我很气愤,英法联军把我们的国宝都抢走了。

生2:我也很气愤,把不能拿走的瓷器都砸碎了。

生3:我看到自己国家的宝贝都被这些强盗抢走了,我想什么时候国宝能回到中国来呢?

生4:我想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让我们的国家更富强,不再受人欺侮。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的一种心声。老师同样相信同学们在课下一定收集了一些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现在就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生:(前后桌四人一小组交流资料。)

师:请一位同学介绍。

生:我介绍一下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内容略)

师:圆明园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财富于一身被誉为“万圆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那么法国作家雨果如何看待这件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板书题目作者)还有哪一位同学展示一下。

生:我介绍一下这篇文章写作时的情况。(内容略)

师:他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们看屏幕。(屏幕展示“背景介绍”)

(点评:在课起始时让学生观看圆明园的影视资料,很好地烘托了学习气氛;以四人一小组相互交流资料,并且让学生互相介绍资料,这种方法很好,使学生带着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进入学习,而且让学生产生了极大地学习兴趣。)

师:请同学把自己预习的字词、文学常识在小组内交流。

生:(四人一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读准加线的字(生字由屏幕显示)

琉璃珐琅晨曦箱箧赞誉缀满瞥见制裁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作者雨果?

生1: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生2:他是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作品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师:非常好!两位同学筛选了作家重要的信息,希望同学们都能这样做。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篇文章的体裁?

生:这是一封书信。

师:请同学们回忆书信这种体裁在格式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1:第一行写称谓,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内容,正文结束后写祝福的话,再写日期姓名。

生2:在落款处先写署名后写日期。

生3:我补充的是在正文后写上“此致敬礼”。

生4:有的书信还有题目,例如感谢信。

师:同学们掌握了书信的基本格式,谁能具体说一下“称谓、此致、敬礼、署名和日期”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1:“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写在正文结尾。

生2:“署名日期”写在正文结束后右下角,而且“署名”和“日期”不能调换。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雨果,一起聆听雨果的心声。(点击大屏幕)请同学们带着大屏幕上的问题,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整体感知课文。(本子上的)(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生1: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写这封信的原因。

生2:评价并赞美了圆明园。

生3:作者认为英法联军不应侵略中国。

师:同学们归纳的很全面,如果语言再简洁一些就更好了?

生:我认为第一个内容可以概括为“介绍写信原因”。

师:可以,很简洁。(板书:介绍写信原因)

生:赞美圆明园、谴责抨击英法两国的侵略行为。

师:不错!很好。(板书:赞美圆明园谴责抨击英法两国的侵略行为)

生: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对英法联军的谴责抨击。

师:(板书:赞美谴责抨击)

师:作为享誉世界的作家,雨果在书信中的情感是爱憎分明的,有对圆明园这一世界文化瑰宝的高度赞美,也有对强盗政府的强盗行为的辛辣讽刺。(点击大屏幕)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找出体现作者爱憎与坚定的立场的语句?看谁找的语句又快又准!(大屏幕问题:找出文中赞美圆明园以及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做一点分析。)

生:(学生用圈点批注法读课文,找语句或词语)

师:同学们一定都找到了赞美圆明园以及讽刺侵略者的语句,现在就与同学一起交流一下吧。交流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交流的结果。

生:(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求同存异。)

师:现在开始汇报讨论交流的结果。首先汇报“文中赞美圆明园语句,并做一点分析”。 生1:赞美圆明园的句子是“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那就是这座名园”。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我国圆明园的建筑材料、陈设、装饰、园林景观,语言中流露出赞美之情。

生2:我们小组找的句子是“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作者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从全世界、全人类的眼光肯定了它的艺术价值。 生3:我们小组还找到了含蓄地表达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这句话是“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表明圆明园是属于世界的亚洲文明杰作,含蓄地表达了对圆明园的赞美。

师:同学们汇报的非常好,不仅找到了直接赞美的语句,而且含蓄运用比喻的句子也找到了;不仅从内容上分析,也从语言表达上去体会。下面请同学们汇报“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做一点分析”

生1:“有一天,一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后文写到“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作者直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生2:“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其中第二个“文明”就是反语,用来讽刺英法联军的野蛮行为。

师:这个同学分析得很有道理,他指出了语言的特点是“讽刺”。(板书“讽刺”)他还提到一个词语“反语”,你能给同学们讲一下吗?

生:我在一本书上看过,意思是本来是正话但要反着说,它是一种修辞方法。

师:这个同学说得非常好,这与她平时喜欢看书是分不开的,希望你也能经常看书,吸取书中的营养,提高自己。老师补充一点,这种修辞能够使语言具有讽刺意味。 师:你还能找出文章中使用反语的语句吗?

生1:第四段称英法联军为“两个强盗”,又说他们掠夺是“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生2:我认为第四段称英法联军为“两个强盗”是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但不是反语。因为作者直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没有“正话反说”。

师:他说地有道理吗?

生:(同学们点头。)有道理。

师:(面对生1)你还有疑问吗?

生1:没有了。

师:还找到其他运用反语的句子吗?

生:最后一句话“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其中“赞誉”是反语。 师:以上我们共同分析体会了作家雨果强烈的爱憎情感,还学习了一种新的修辞方法“反语”。同学们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中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生1: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这句话中为什么说“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其中“破烂”是说他们抢走的东西在搬运的过程中损坏了呢?还是在有意贬低我们的国宝?

生2:我觉得不是,如果在搬运中损坏就不能拿出来展出了。

生3:我认为雨果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对圆明园怀有赞美之情,对中国人怀有敬意,他不是贬低我们的国宝。

生4:上文提到“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是不是作者认为他们展出的是掠夺的赃物,所以说是“破烂”,进而表达作者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谴责与讽刺。

师:理解得很正确。我很欣赏这位同学能够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分析体会词语的作用。还有问题吗?

生1:我很敬佩雨果,但我一点不太明白:中国是被掠夺国家,我们中国人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掠夺行为,是很自然的,可以理解的,而雨果是法国人,为什么不迎合巴特勒上尉,而要谴责抨击他们的行为呢?

生2:因为他胸怀宽广。

生3:我觉得他有正义感,不顾个人得失。

生4:他尊重中国人民,同情我们中国人民。

师:同学们谈得很有见解,老师补充一点:他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站在人类的立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我们要学习雨果,做他那样的人:正直无私,尊重他人,有宽广的胸怀。 (点评:在课堂上,不论是在整体感悟还是局部探究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

师:读完雨果的这一封信,你是否对“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一句话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认为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生1:我认为要实现这一夙愿,就必须使中国尽快强大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生2:中国必须在体育、文化方面强大起来,得让其他国家对我们另眼相看。 生3:在经济、国防科技方面更要强大,这样在国际社会才能取得应有的地位。

生4:作为学生我们首先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为这个夙愿的实现做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师:听到同学们的心声,作为老师感到很欣慰。(点击屏幕展示圆明园被毁后的图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陷入深深的思考中,你看后有什么感想?你觉得中国当年被侵略者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历史课所学内容加以评析。 生:(讨论,评析。)(内容略)

师:中国是千年文明古国,我们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被掠夺的何止圆明园。作为中国人,要勿忘国耻;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多长本领才能为国多做贡献,国家强盛才能不被欺侮。

(点评:值得称道的是老师不仅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图片资料,而且在课堂上极力引导学生面对图片谈感想引发思考,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师:(点击屏幕展示基础知识练习)学习了本文,我们来测一测你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1、给加线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琉璃珐琅晨曦箱箧dàng()然无存丰功伟jī()眼花liáo()乱

2、填空。

雨果(1802—1885)国作家,代表作品有:、《九三年》。

生:(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练习)

师:(点击屏幕展示基础知识练习答案)同学们课下积累文章中运用反语修辞的句子。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相关文章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教案张玉红

    课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总课时 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本课课时 1 1 授课时间 主备人 张玉红 1.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 对比阅读,品味运用反语进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雨果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他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练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体味精彩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1.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导入 知道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的作者吗?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这两部长篇小说是其代表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

    尊敬的雨果先生:( 书村网 www.mcqyy.com ) 您好!今天,我读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我感到很感动,也非常的惊讶.您是一个法国人,您应该为你们的祖国感到光荣.自豪.高兴才是,但你却站在人类的立场上愤 ...

    就英法联军远征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 崔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掌握字音和字义. ⑵ 了解作家和背景资料. ⑶ 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 ...

    写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初二作文精选)

    敬爱的雨果先生: 您好!我是一名初中生.今天,我学了您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我对您博大胸襟予以崇高的敬意:感谢您站在人道主义上来评判这场战争的正义性. 我想,也许巴特勒上尉是想借您的声望来为这次的远征中国扩大 ...

    致雨果的一封信

    尊敬的雨果先生: 您好! 读了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后,我对您的认识已不单单是一个大文豪那么简单了 1860年十月,英法联军控制了北京后,又强盗似的焚掠了有"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英法联军仅用了3天的时间就毁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教案北京课改版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所蕴含的感情.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了解反语的作用. 4.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2.了 ...

    雨果与中国 

    雨果与中国--<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配读 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434321) 雷元周 读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了解到雨果对东方艺术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对侵略者的嘲讽, ...